偉大的真理

有知識的人如有爭辯是為了闡明真理;而無知的人之所以會爭辯,往往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世上唯有變化才是永恆。金錢可以收買人心,卻買不到真理。真理像太陽,無法讓人一手遮掉。用自己的尺度來衡量,常會看不到超越自己以上的真相。執善執是,雖然無錯,卻也無福;圓滿包容,因為無執,反而得福。只要透過修行,就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找到無限的未來。我們的心違反了自然,才會產生種種的苦、種種的罣礙。細雨持續的時間長,突來的暴風雨都是很短暫的。你若使勁扔下一個足球和一個個性,它們會反彈得愈高;你若扔下一個名譽,卻像扔下一隻蛋。高山之陰,必有深谷。智慧寓於真理中。扣錯第一個扣孔的人,一定不能扣完全部的扣子。真理的溪流穿過錯誤之河而出。唯有小事才令人煩惱。如果大象衝過來,盡可迴避;而渺小的蒼蠅,你卻無法躲掉它。多數人就像昆蟲一樣,不會為生命的無意義而感到苦惱,但唯有為此感到困擾而尋求意義的少數人,才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想要過一個健康的人生,並讓自己的心靈成長,就得獻身於真理。一生為真理全心奉獻,就是一個持續、無間斷自我省視的生命。對真理誠實奉獻的生命,是一種淡泊坦然的生命,我們因之所能得到的最大回饋,就是智慧。「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光是一種波,也是由細微粒子所組成的。」當我們這麼說時,科學與宗教已經有了共通的語言。要征服大自然,就必須先臣服於大自然。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腿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山高擋不住南來的雁,牆高擋不住北來的風。當太陽向西方落下時,象徵早晨的東方正靜悄悄地站在前面。時間的銳齒能嚙盡一切,惟獨對真理無能為力。一旦你丟棄對無常、苦和無我的反觀,就會有苦。真理是超越念頭和感覺的,因此,不要去相信它們,或被它們所束縛。無論是與他人共住或獨處,都不要想去尋找快樂——只要與法同住就好了。符合真理,生命便會得到永生。在確信真理之前,應先愛真理。尋找真理,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標。真正的光榮,屬於那些信服真理的人。得自別人的真理,像義肢或假牙。透過思維和徹悟而獲得的真理,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真理一定包含至高的善,但善的事物卻未必包含真理。所有不實行的真理都是不實在的。不要侮衊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將以生命的代價重重補償你的過失。成功不是唯一的真理,成功背面的失敗也是真理。人類在真理的解釋上,就像瞎子摸像一樣。他確實摸到了,他說的是真理。關鍵是——他只看到真理的一部分。發現一個真理,勝於擁有波斯王國。擁護真理,生命便會得到永生。真理其實不必遠求,它就在你的心中。真理就在你家的庭院裡,你需要找到通往庭院的路。科學賜予人類的最大禮物,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在金錢,不在愛情,而在真理。我們愈是去探究真理,就離心靈的解脫愈近。我們行為之所以愚癡,是因為看不見真理的緣故。一切的真理最後必定導向自在與解脫。一個有良知的傳播者,應該站在「真理」這一邊。真理常在,只須揭開心智的蓋子去讀它的聖示。真理的摯友是時間,最大敵人是偏見,永恆伴侶為謙遜。唯有在真理中始能尋得智慧。認識錯誤比發現真理簡單多了。錯誤總是浮在表面,很容易就被找出來,但是真理總是隱藏在最深處,誰也不能輕易地挖掘出真理的所在。真理的確能與鑽石相比。鑽石的光不會只射中一面。而是可以射向許多面。我們不需要為了了解天空為何到處都是藍藍的一片,而環遊世界一週。認識真理就是最佳的生命良藥。智慧加上真理,就如糖裡再加蜜。任何地方都沒有平靜,這就是世間的真理。去看「法」——真理,而不是去看別人。任何啟發我們,使我們看到真相,並教我們為善,就是正確的修行。只要你願意,給它什麼名字都可以。呼吸維持人們的生命,如果你把佛法的修習看成是維持生命,那麼你會覺得呼吸和修習佛法同等重要。我們應該將每件事物拿來修行,甚至是不好的事;我們應該知道它們全部。那樣的話,我們才能知道真理。有非常多的觀點和方向去深思;但正確的方式是不跟隨你的慾望,而是跟隨真理。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能遵行自然法則而不起執著,那麼不論做什麼事都不會感到苦,這便是真理的微妙、奧秘、不可思議之處。「法」解救了人類免於淪為禽獸。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三藏所詮,不外戒定慧三學。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餘了。錯用理性的人,就像黑夜裡才有好眼力,大白天反而盲目的貓頭鷹。他們將理性用於徒勞無益之事時,雖然顯得非常銳利,但真理的光射向他們的時候,卻什麼都看不到。根源於真理的思想,方能顯示其尊貴與永恆。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論、以及一切邪惡的行為,當你能注意到並保持它們的純淨時,你就已經踏進真理的道路。如果一個人來到真理面前,而仍對它視若無睹,反誤把虛偽當真理卻又不自知,那麼這樣的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發現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隻蝙蝠,雖然,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陽,但卻不喜歡待在陽光中。與其用言語來裝飾真理,還不如去實行真理。機智不過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卻是任何季節都適合穿的。「法」——是一切善行的來源,是一切德行的礦脈。我們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並護持正法,讓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灑一切眾生。「涅槃」是人生最後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世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法雖奧妙,不出平常心。真理並不需要標籤,它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品。佛法是圓融的法門,並不是死執於某一方面的東西。對於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了知與如何徹見真理。佛陀是最平凡的人,因為他徹悟宇宙間永恆的真理。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覺悟真理的人,即擁有真正的生命。不眠的人夜長,疲倦的人路長,不知正確真理的愚人,生死輪迴長。真理雖然沒有名字,但是卻永恆的存在。佛法是一種解脫束縛的教育。真理並不需要標籤,有了標籤只是獨立了解真理的障礙。只要是好藥,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藥方是誰配的,藥是那裡來的。對於尋求真理的人來說,某一思想的來源是無足輕重的。要緊的是真正地了知和徹見真理。佛是真理的發現者,不是創造者。活在虛偽中的人,跟真理是絕緣的。佛法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無量」「無限」和「絕對」。佛陀所說的永恆的法中,絕無虛假。追求法即是追求真理。應如渴者求水。飢餓者求食一般。如果一個人站在堅硬的岩石上,根本就不會跌倒;心中定位在真理的智慧中,也永遠不可能迷惑。唯有真理才能教人獲得真正的自由。真理的作用,在淨化我們的心念。真理之音,是一首沒有聲響的樂章,是超越在音響上的合唱。在佛法中,你將找到今生和來世生命偉大的真理,以及世俗生命的理想。真理的追求者,心中都充滿了謎樣的疑慮,並對最終的真理找尋最純正的證明。一個為最高的真理準備隨時犧牲生命的人,當他面臨死神時,也毫不懼怕。科學的實驗及邏輯的討論,無法顯示出最高的真理,因為它們有一定的範疇。絕對的真理,超越了一切的現象而存在,更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去體悟真理;否則就會像鸚鵡一樣,在早上說早安,在晚上也說「早安」,而不知早安為何義。我們一定得從宗教的偏見中解脫出來,才有自由可言。偽善、空想的人,在真理旁邊,卻沒有見到真理的真正面目。了悟到真理是無法言說的,因為真理的重量超過了心靈和語言所能負荷的範疇。如果從完美中取出完美,所剩下來的依然是完美。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發現了就是「見性」。人必須從虛偽中識別真實,因為「真理使你自由」。想要使心靈除舊布新,那就必須接受真理。千萬不要受誘惑而導入一個不屬於你自己的真理。任何一個真理,只要你全心全意地接受了它,都會使你受用無窮。一知半解適足以歪曲真理;而無知無解則根本不懂得真理。為了擁抱真理,我們務必除掉自己無知的面紗。大家都可以享受真理,真理沒有特權。真理和空氣一樣,普遍到多數人不懂得珍惜。要體驗至上之境,就必須執著於正知見的真理。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絕對的自由平等,就是佛的中心思想。是法難思議,非心所行處,智慧到彼岸,乃見諸佛境,色身非諸佛,音聲亦復然,亦不離音聲,見佛神通力,小智不能知,諸佛實境界。法唯是一,本無頓漸,只以眾生迷悟千差,見有遲疾,乃有頓漸的假名。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舍。入無為國,初信要正。初信既失,萬善俱退。故祖師雲;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是此理也。斷煩惱,得菩提,得法之肉。迷即煩惱,悟即菩提,得法之骨。本無煩惱,元是菩提,得法之髓。七歲兒童勝我者,我即問伊!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滄海不知海之闊。追求真理的願望是悅性的慾望,靈性上的渴望是真理的一部分。

驕傲自負的危害

那些喜歡強調自己優點的人,總是讓人想起他的缺點。一個人最難保守的秘密,是他對自己的看法。海龜下了千百個蛋卻都不動聲色,但是母雞下了一個蛋,就要讓全國的人都知道。自妄自大可以讓人自我膨脹,卻無法支撐住他。驕傲是最危險的錯誤,因為它是由無知和缺乏思考造成的。一個人不懂得謙虛,即使美麗也不優雅,機智也討人厭。當一顆驕傲的心碰上一張諂媚的嘴時,是一個非常險惡的危機。有些人總是把回音當成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聲音。虛榮是驕傲的食物,輕蔑是它的飲料。對於驕傲成性的人,世界猶如一隻破鐘,只有不合調的噪音,不能產生悠揚的音樂。人往往用驕傲來掩飾自己的卑怯。勳章不要自己戴,功勞要讓別人誇。驕矜之情是最難抑制及掩飾了,即使我們相信自己完全克服了它,也可能又因為自己的謙遜而驕矜別人。自負除了阻止你的進步以外,沒有其他價值。自以為是的人,往往也是最乏味的人。嚴厲最多使人畏懼,驕傲則會使人懷恨。驕傲是無知的產物。驕傲使天使淪為魔鬼。謙遜使凡人宛如天使。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天地間唯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謙為吉府,傲為罪根。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狂妄之人,無正直之友。當人們在宣傳他們有多棒時,無異於在宣傳他們有多笨!為了團體的和睦,我們必須舍棄驕傲和自負,以及執著瞬間的快感。自滿、自大以及輕信,是人生中的三大暗礁。一個人過份的自大,就暗示著他的自卑感特別強。自負蒙蔽了愚蠢的心靈。暈船是對自負者的解藥——想吐的人是沒辦法說大話的。不要假設其他人跟你一樣聰明——他們可能更聰明。命運像玻璃,越明亮,越閃耀;越閃耀,越容易破碎。自以為最聰明的往往是最傻的。傲慢乃是最大的無知者。只有崇奉自我而不崇奉美德的人,才會認為自己居人之上。凡人病根,大抵從傲來,能先除傲字,眾善自生。驕傲的人很少知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所應得的。毋以身貴而賤人;毋以家富而驕人。不必憐憫自大的人,因為他們最擅長自我安慰。當一個人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時,最好讓他想想,在他出生之前,人們曾過得很好,而且極可能在他死後仍過得不錯。自大是無能的表徵。自卑與自大是一體的兩面,好像刀片,兩邊都有傷人的鋒刃。驕傲二字,最足貽害人品;處得意時,不深自危懼,時時警惕,則大憂必隨之而來。一個不顧世人反對的人,不只是驕矜而且是放肆。人們頑固地反對大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由於自己的驕傲,而不是因為他們缺乏知識。自大近乎瘋狂。自大之於本性,正如脂粉之於佳麗,有害無益。許多人花了一生時間去凝視自己的影子,因此便逐漸消滅於暗影中。只知在自我的井內找尋真理的人,往往見到了自己的影像,便誤以為那就是他們正在尋覓的東西。一個人越喜歡談及自己,就越不喜歡提及別人。永沒有一個人受人欺騙及得上自欺那麼多。自大和自信都是欺人的。前者常欺騙自己,後者常欺騙別人。只要能看到自己死後僅留下一個多麼小的空缺,那驕傲的人在生前,便不會把自己的土地想像得那麼大。由於看到別人的缺點,而自以為十分完美的人,可能是十分愚昧的,因為他還沒有研究過自己的缺點。當造化在一個人的心上留下了一個空洞,便以一件自大的厚外衣遮掩著它。有些人雖然不曾為任何人分憂,卻認為整個世界的人都該分擔他的憂苦。一個最可惡的人,是一切行動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凡自以為有充份知識的人,都是那些所知最為有限的人。問於人,一時之恥;秘而不問,則成終身之恥矣!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只有用別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沒有比看似聰明的傻瓜更糟糕的了;因為他的聰明其實愚不可及,卻又自恃才高學廣,看不見自己的狂妄。驕傲是一道自衛的牆,隔開眾人與自己。了解別人易,了解自己難,但求了解自己,必須知道眾人,假如目中無人,不是獨夫就是頑石。平凡的人最大的缺點,是常常覺得自己比別人都高明。如果你經常自以為是,注定你會一事無成。盲人看不見,驕傲的人拒絕去看。自以為是的人,想要支配一切,結果卻迷失自己。吹噓自誇其實就是自卑情結的表現。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就算天降甘霖,也不能流入他的心中。自我熱愛似乎常常是一種沒有回報的單戀。自戀比盲目更傲慢;它不是要我們隱瞞自己的短處,而是勸我們逃避他人的指導。我們都以為自己出類拔萃,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被人認為毫不出眾時,總是驚訝不已。自負的人,如能加以控制,將會非常有用,否則將令人無法忍受。高估自己的人一定會低估他人,而低估他人者又會壓迫他人。最不了解自己的人,總認為自己最了不起。愚蠢的人,才會盲目自大。自誇得越厲害,別人懷疑得也越厲害。誰要是輕蔑周圍的人,誰就永遠不會是偉大的人。要一個憍慢的人學習新事物是很困難的。自我吹噓,恰好彰顯了無知。過度膨脹自己,就像氣球一樣,總有一天會爆破。道歉並不可恥,可恥的是永遠自以為是。文化學養若非能增進品格高尚,便無所用,且常會使人沾沾自得。世界上最讓人憐憫的人,莫過於唯我獨尊的人。唯有下駟之材,才常自以為了不得。烏鴉認為它們是禽類中最美麗的。自命比他人聰明者,最易受騙。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茫然不知自己還有缺點。談論自己美德最多的人,常常是最不具備美德的人。上帝的光,不會照在傲慢人的身上。好表現的本能就是一種囚牢,人們經不起這種本能的驅使,只好被迫去隨順它。這種好賣弄自己的本能,真是各種本能中最可笑、最荒謬的一種。徹底調伏「我慢」是無上的喜樂。一次次的「生」是一次次的苦,「生」就是指我慢的生起。不會隱藏自己智慧的人就是愚昧的人。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少年大病,第一是怕「氣高」。不要拿不堪的話羞辱他人,不要譏人無知使人生愧,不要說人不如我而傲視別人,不要常疑心別人的不好。古人說:「君子不要常凌駕別人。」這也是少人怨的真理。自尊有時會蒙蔽理性。物體愈擴大,其中的味道就愈淡,人的自誇也有同樣的情形。極度自滿的人,通常都把自己局限在狹隘的殼裡,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圓滿。拜山的目的,是要越過你自己心中我慢的山。若強加否認自己的缺點,更顯出自己的無知。看不起人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擺平自己這顆傲慢的心卻很困難。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永遠不要安住在一個念頭,認為自己很有修行。我慢高山,不留德水。自尊太強、優越感太重的人將不堪一擊,少許逆境足以使他徹夜難眠。過於耽溺於自我的才華,會使人與你疏遠。輕視他人的人,得不到真實的讚美。狂妄之人,常常無故樹立敵人。不可勢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有了虛假的自我意識,必然就會萌生虛榮心。現代人的名言:「誰怕誰?」虛榮是心靈的腫瘤。自以為例外的人,其實乃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個。傲眾被眾棄,對立變孤立。自大多一點叫做「臭」。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在公園裡,特別凸出的樹枝,明天一早將被人剪掉。矜字從矛,伐字從戈;自矜自伐者,應戒之。勸少年——莫誇我能勝人,勝於我者恆多。老是吹牛自己境界有多高的人,不是真正修行的人。炫耀等同幼稚,成就不是單靠炫耀而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要喬裝成了不起的人會很痛苦。找藉口逞強只會增加事態的嚴重性。自負是隱形的近視。自滿傾福。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傾跌之前。驕傲來,別人的羞辱也到。和善的傻子勝於傲慢的聰明人。傲必不孝,傲必不忠,傲必不慈,傲必不信,傲者必敗。讚美不用於得意忘形之人。受到自私的污染,膚淺和虛浮的人類,以自負與虛榮主宰這個世界。人能除去驕傲性,才能妥貼。弓滿則折,月滿則缺。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小有才而又剛愎自用,覆亡有餘矣!

積累的力量

若想寫好行書或是草書,必需先練好楷書。「說」跟「做」,「懂」跟「會」之間有一大段距離。怠小事者,必失大事。只因為缺少一點點勇氣,使得許多有才幹的人庸碌一生。努力地去學習,一定可以創造出人生奇跡。只可惜,多數人都不了解這點。不能脫皮的蛇會死,不讓意見推陳出新的精神也一樣。一個人思想之廣度與深度,與他的知識或智慧有密切關係。每一次的練習,都是步入成功的一階。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當你拿掉了限制的框框後,人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實現夢想就像堆積木一樣,從底層慢慢堆起,總有築成高塔的一天。我們不該問誰是最博學的人,而應該問是誰學得最好。聰明的人好學習,愚蠢的人好為人師。「你最滿意的傑作是?」「下一個作品!」當你想要奔馳時,便不要爬行。夢想你要的,然後去實踐它,不要只是作夢就滿足了。學習只有兩種方式:閱讀以及追隨智者。只有傻瓜會決定在沒有學會游泳之前,絕不靠近水邊。好點子除了要有創意,也要能夠實踐。長程目標應化為數個短程的次目標,而每階段的完成均值得嘉獎一番。新的想法非常容易被封閉的心所扼殺。如果我們不留意守望,便會失去時機;如果我們不加快腳步,便會落後。別吝於付出額外的努力,這是磨練自我,提高工作能力的絕佳機會。平時不起眼的用心,將使自己不斷成長。唯有不斷自我挑戰,讓沉睡已久的智慧及勇氣再度甦醒,才能學習到真正有益的事物,自己也才能迅速成長。學貴有恆;道在悟真。勿因事小而不為,能從小事做起,以後才有能力做大事。不要害怕完美,因你永遠無法達到這種地步。當你忙於進行各種積極、富建設性的活動,而沒有時間去擔心時,你就已經在攀爬成功的階梯了。小人因受批評而動怒,智者因受指導而得益。衰微之心有若顯微鏡,只能放大瑣碎之物,但無法接納宏偉之物。梯子橫板的作用從來不是供人休息,而是穩住一隻腳,好讓另一隻腳往上攀升。有什麼比耐性更能讓人篤定獲勝?想法是天馬行空的,必須以行動落實它們。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動力。人才不甚相遠,只看好學不好學,用心不用心耳!人的頭腦在強行使用和不畏艱難的耐心下,常常會表現出驚人的智慧。墊起腳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遠的。老老實實,是最好展現自我的方式。寧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錯誤;寧可笨些,不要太巧而敗事。目標愈遙遠,愈需要慢慢向前邁進。不要急,但別止步。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不要以現在的成就為滿足。因為,人是很容易停步不前的,如果你以現在的自己為傲,等於宣告了你的毀滅。如果我們要煉成鋼鐵般的意志,不可不承受重錘的打擊。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會給你帶來智慧、成就和榮譽。當你腸枯思竭之時,先忘掉你在做什麼;如此,你會做得更好。身到半山須努力,要登崖頂莫辭勞。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則不敢虛驕矣;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所有的進步,皆來自於逐漸的開展。進步——生長是生命的定律,只有進步能防止萎縮。「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而又最好。古之學者,只是誠實。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於下。不積傾(傾:半步。)步,無以成江海。人就是在放下我執的同時,才找尋到最神奇、恆久和實在的生命喜樂。真正的自由,非由當時環境所賜,而是因自己本來的生活態度所創造出來的。不論是喜歡或不喜歡在心中浮現時,都不可以忘記自己的修行——心清清楚楚。如果我們不斷地集中注意力到心上,那麼,我們便已經抓到修行的重點了。禪坐的意思是指:讓心平靜下來,以令智慧生起。我們是自己的依怙——我們必須自己來實踐,自己來創造,自食自己所為的業果。解脫了的心就像空氣中的火元素。當火熄滅之時,它沒有消失,仍然充滿虛空。用心聆聽,別只用耳朵。無論你正在做什麼工作,留意看好你的心。唯一能達到戒行圓滿的方法,就是使心清淨。徹見真性,自達聖境。有當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盡其當然,聽其自然,而不惑於偶然。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與喜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個人無論往哪裡走,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他終將回到本性指給他的路上。若要實際體驗佛陀所謂的內在自我,需要一顆比凡心更加平靜與專注的心,並且透徹了解自心生滅的本然。唯一能導引我們解脫的人,是我們自己。除非我們在自心中找到平靜,否則四處尋覓是徒勞無功的。征服自我的意思是去調伏自己的本性,不要讓心失控。認識你的心,它是清淨無染的,然而情感卻染污了它。念念分明則無妄想;心心清澈則無昏沉。整個世界堆塞評論、知識、學術、技巧,卻疏忽一個成為人的最基本本質——就是保有純真。是煩惱在憂慮,而不是心!如果我們只是讓我們的感官去行使它們的自然功能,問題不會生起。你絕對不是正在扮演的那個人,那不過是個角色。空心是空掉心中的觀念,空掉一切的「行」。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內不依根,外不循塵,背塵息妄,合覺照理,念起不續,念空不住,清淨覺體,即時現前。心空境自淨。性自清淨,即是菩提。性常湛寂,慧日自現。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能觀無念,為向佛智。忘心而照,無念而知,自然得入清淨心體。若有欲知佛之境界,當淨其意,猶如虛空。念念合道,步步無生,心常湛然,應用自在。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心從本已來空寂者,是頓悟。事實上,只有一種識在這六個不同的根門上生起。有六個「門」卻只有一個唯一的覺醒,就是這顆心!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但能無心,便是究竟。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如今但識自心,息卻思惟,妄想塵勞自然不生。無念為宗。無念者,無邪念,非無正念。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心凡則三毒縈纏;心聖則六通自在;心空則一道清淨;心有則萬境縱橫。見性之時,性本離念。非有念而可除。觀物之際,物本無形,非有物而可遣。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若智慧明瞭此心,方名法性,亦名解脫。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直見本性,名之為禪。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千經萬論只是明心。前佛後佛隻言傅心,更無別法。若不識自己靈覺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塵,覓佛終不得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若了心修道,則省力而易成。一切眾生清淨之心,只為攀緣、妄念、煩惱、諸見黑雲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顯現。但於行住坐臥中,常瞭然守本真心,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佛說:「一切現象皆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身上無塵垢,心中那更憂。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在人生痛苦的生活裡,只要憑著信心返歸本心,便可望於現世中達到解脫。「清淨自性」——是佛陀非常寶貴的教誨。命由我造,福向己求,一切福田,不離自性。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我們清淨的本性,由於受到了無明的污染,而變成了物質與精神的合成。無去無來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一顆水晶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天。不用舍眾生心,但莫污染自性。凡是從「自性清淨心」中體悟出來的,才是真如本性。真如不可薰習,因本來具足,只能方便說由聽經聞法中開採出來的。聖人遇事心始現,事過心隨空。透過本性,一切的造作皆是無量妙有,任運自如,完全是第一念的自然反應,一切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本性自有覺悟,若強迫自己加層執著,想去明白覺性,你所覺悟的,即不是本自具足的覺性了。清淨心就包含一切道,無上、無下、無高、無低,身、口、意皆清淨。若不加任何的作意,即能使心自然地進入無生。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如來無有性,世間亦無性。生命的本質乃是喜悅、歡喜、自在。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是佛陀慈悲的垂訓,牢記之。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妄想是生命無謂的浪費。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為他恢復了原態。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沒有經過裝潢、修飾的心,是最真、最純,也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本性」。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是菩提,不是肉體。月雖暫時被雲遮蔽,但不被雲所染污,亦不被雲所動;所以,人不要認為如浮動之塵的迷惑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身心雖然會遭破壞,但佛性卻不至於破壞。如紅、白、黑等各種不同毛色的母牛,若擠乳,皆可得同樣白色的牛乳;境遇不同,生活不同的各種人,盡管其業報不同,卻具有相同的佛性。將黃金的礦石熔化,去其渣滓,加以提煉,就變成貴重的黃金。將心的礦石熔化,除去煩惱之渣滓,則任何人皆可開發相同的佛性。克服妄念,便克服了一切困難。清淨圓明的自性是超越了變化和進化的。雲層可能會擋住太陽,但太陽絕不受影響;人有迷糊的時刻,但佛性卻不受左右。讓一般人去想像一個無形無相的清淨本性是很困難的。自性並非由慾望所創造,而是像無垢的明鏡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水壺壞了,但是水壺內的空氣卻不會受損傷。肉體死了,但靈魂(神識)卻不死。只要一個人尚置身於無明的黑暗中,他就會不停徘徊在迷途上。迷叫做靈魂,悟叫做本性。宇宙萬有是為靈性而存在,並非靈性為宇宙萬有而存在。宇宙萬有存在的真正理由,是為了教育這個靈性得到真理。瘋狗狂吠月亮,不損月亮的皎白。「真我」並不畏懼任何人。一般人總選擇自我比較中的理念與執著;開悟的人卻什麼念頭也沒有,就是無念。你必須建立信心,以快樂的心情,去解放你的真我。真我從不沮喪,沮喪是多餘的。清淨本性是——所有消極的情緒都可以化解。只有假我會受傷,真我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傷害。我們尋找真我和本來具有的力量,是由拋棄充滿弱點和混亂的假我而來。當我們真正認識自己時,痛苦、憂愁和矛盾會永遠消失。在「真我」中沒有恐懼,只有絕對的自由,去發覺你的真我吧!對於傾聽真我訊息的人來說,內在戰爭已經結束了。本性就是本來的面目。當你了解「真我」永遠不受侮辱和譭謗干擾時,真理就已經在你心靈的家園上了。本性動靜一如,既遠又近,在一切之內,又居其外。清淨本性遍滿十方世界,令恐懼無容身之所。見到永恆本性的人,決不會孤單和寂寞。能夠安分守己,守住真心,那個分別的、原本不有、終歸幻滅的表層意識,便會黔驢技窮地不再興風作浪。見性就是心靈向上昇華到絕對完美精純的境界。真正的大我,它斷絕了一切外在的現象;它是寂靜、完全的喜悅、唯一不二的。吾人必須了悟這個,才算真正的大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淨心是也。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復,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汝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麼處相見?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但契本心,不用求法。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淨妙明,無為無事心矣!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淨,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學道別無用心,直須見窮自己本源。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真如妙體,於空無相體中,具足恆沙之用,無事不應。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現在諸賢聖,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則一切經論皆成註腳矣!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裡,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有生有滅,即落於有。不生不滅,又落於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壇經者,人人皆知出於曹溪,而不知曹溪出於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此靈覺性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般性。但識自心,恆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證此(本性)之時,萬相俱絕,恆沙妄念,一時 頓盡,無邊功德,應時俱備。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相,湛然不動自真如。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一心有滯,諸法不同。但性清淨即是自性西方。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升於靈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說一切法,莫離自性。法性本無生滅去來。性乃本具,萬古恆常,非由因緣聚會而生者也。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是處。欲得作佛去,不舍眾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脫義。雖業識紛動,而性淨自若,猶之虛空中萬相森羅而虛空仍自若也。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恆沙之用,而能分別一切,無事不知。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真如之體不可得,名為空。能見不可得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故不言空。安閑自在,樣樣現成,不假外求,無須造作。本性具足永恆的快樂,無量的智慧。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廢故非無。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無。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滅。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本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天真自性本無迷悟——迷時不失,悟時不得。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沒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千江同一月,萬戶盡逢春。一滴之水與渤澥(即渤海)之潤性無差。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人的外形盡管有衰老,自性的清明卻沒有動過。無始無明,就是根本無明,本來清清淨淨,一無所染。佛性是絕對的,是以欲見佛性,須將無始無明打破。佛性清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不受薰染。人有賢愚,性即無也。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此性寬廓等虛空。當人腳跟下,放光動地,照徹十方,睹斯光者盡證無生法忍。心歸法界,萬相一如,遠離思量,智同法性,千經萬論,只是明心。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莫尋思,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本性具足一切念頭,念念消歸自性。「如來」意即本來如此,佛性本來如此,不變不異,無得無證。世界萬物皆有壞,唯此佛性,永無改變。若佛若眾生,身心及世界,乃至無量法,皆從性幻起。真性常清淨,猶如世間海,現蜃樓幻市,海相還如故。若不識自心即行種種顛倒,若識自心即是正智。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身中覺性,未嘗生死。如夢被驅役,而身本安閑;如水作冰,而濕性不易。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故知真心雖在塵勞,不為塵勞所染,如白玉投泥,其色不改也。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性亦復如是。息妄心而真心現。真心妙體,遍一切處。永嘉云: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經云: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大法眼云:處處菩提路,頭頭功德林。此即是體所在。真心妙用隨感隨現,如谷應聲。故知體則遍一切處,悉能起用,但因緣有無不定,故妙用不定耳,非無妙用也。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免聲塵之所縛。一念頓悟自心,如大冶紅壚,陶熔萬相。妄想情慮,分別知見,元是諸佛神通妙用;生死業質元是清淨法身;六塵境界,元是清淨妙土。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石頭希遷禪師說:「我去曹溪之前,並沒有缺少什麼。可是不去曹溪,那知道我會沒有缺少什麼呢?」四方形的空盒子裡裝的是空氣,三角形的空盒子裡裝的也是空氣。本性是體,真心是用,本性如鏡,真心如光,光不離鏡,鏡不離光。性本無悟,因迷而有悟,心本無修,因染而有修。參禪念佛本來同,看破分明總是空,功到自然全體現,春來依舊百花紅。息心達本,無善無惡,是一真源如如不動心矣!空中自見清涼月,一光普照娑婆徹,此光湛然無去來,不增不減無生滅。爾是妙德現前身,剎那不起恆沙劫,無邊無盡如虛空,虛空無邊不可說。佛性本來無生故無滅,是真寂滅義。佛性無相、空、無求。長空不礙白雲飛。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無窮。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自性不受薰染,諸佛眾生皆是假名。自性如空,本來無相。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陽一出便無蹤;自此不疑諸佛祖,更無南北與西東。涅般生死兩般名,正眼觀來一性靈;五蘊山頭雪散後,大千沙界月長明。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為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譬如真如,恆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守其本性,始終不改。幻識生滅,而圓覺心體常住不動。父母未生前,道一句來勘之!外若絕攀緣,歡喜常現前,本來何所得,吉祥自現前,空生成長老,燃燈常照明,彌勒是同學,釋迦是長兄,神通次第坐,無勞問姓名,名相有差別,法身同一形.人必須擁有自己。真如乃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不要相信眼睛告訴你的,眼睛展現的是有限的。用你的悟性來觀照。越熟知某事,越能接近真實的描寫。人類有一位共同的師父,就是大自然。一個人唯有開啟心靈,才能真正的認識大自然。唯有一顆「視人如己」的心,才是最值得尊貴的。我們修行是為了要看到原本的心。所以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認識法塵,並且不迷失在它們之中。學習「法」而沒有實踐,我們將無法覺察到「法」的更深一層的涵意。事物和對像不必只是事物和對像,它們也可以是法。要智慧、覺知、正念地生活,時時反觀當下的一切。「佛」者,弗人也,所以不能用「人」的思考模式來思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法是必須了解、融會貫通與實踐的。深觀自己的內心,你將會發現大片未開發的境地,好好暢遊其間,做個自己國度裡的超級玩家。「法」是一種非語言文字的教導。靜下你的心來,學習如何觀察,你會發現,此時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顯現著。心原本是平靜的,一離開這個平靜,焦慮和煩惱便會立即生起。如果我們能徹見和了知這個煩惱,那麼,心便能再次回復平靜。強化心不像健身般只要動一動就好,而是將心帶至一個「止」的狀態,使心得到休息。尋找平靜就如同尋找一隻有鬍鬚的烏龜,你是找不到的。但是,當你的心成熟時。平靜自然會來找你。所謂清淨,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越是修行,你將越能在你的修行中得到滿足,你會看透自己的心!假如我們具備徹見自然定律的內觀,那麼,我們對於眼前所見一切都將感到滿足。我們不曾「主宰」過什麼。無生無滅,名坐道場。心如幻故,動而恆寂;物非有故,起而無生。無心便是究竟解脫。水清月現,心淨佛顯。心性寂滅為定,常解寂滅為慧。佛陀只教導一種清淨,那就是解脫的清淨,心的清淨。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學佛究竟在求淨心而已。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妄念空而根境謝,識想消而塵垢沉,則法眼應時清明,常光瞭然頓現。究竟離虛妄,無染如虛空,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若了內外和合,因緣所成,唯識所變,似境所現,即第八識任持不斷,似有相續即佛法義。一含知一切法是道場,故知一法周備,無事不該,可謂圓滿菩提,成就佛道。若了一心實際,則一切無所得,於無所得中故,能成辦無邊佛事,於事事中皆不違無際故。真如無念,非念想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能見。若能了生無生,知妄無妄,一念心寂,萬慮俱消。夫希求作佛,此為凡夫向道之動機,固屬可嘉,然須由希求作佛之志向,進而尋求菩提心,以為本修因,乃免諸過。非可逕執此希求佛果之心,以為即是菩提心,反至增長無明邪見也。不肯遺棄真理的人,將與佛法同在。內心自在、無罣礙,即是圓融。識心即離念,見性即解脫。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國土穢惡;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在時空的架構上,一切現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現,一執著即離佛十萬八千里,一念清淨則是如來。於精神上加一層錯覺就是執著。再大的境界也抵不過觀照。若能發清淨心,不存我見,不起法見,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修行人性相一如,在一切相中具足一切本性,能任運一切法。直心正念真如,正念即是無念,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宗門以何法治妄心?曰:以無法治妄心/沒有比澄然的清淨自性更軟的枕頭。佛曰:「我淨故施淨,施淨故願淨,願淨菩提淨,道淨一切淨。」當你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麼時,正在想什麼時,那你就知道什麼叫做「道」了。當你灼然徹見生命底屬性時,同時你便也完成生命底覺醒了。悟時,如觀掌中珠。每一種純潔的思想,都比世上所有的鑽石更貴重;因為佛性的呼吸只和人類純潔的思想同在。寶石從地而生,德從善而現。智慧從清淨心而具足。預感和神通——就算是真的——這些都是造成心靈散亂的原因,必須完全的加以舍棄;也只有如此,才能清淨本有的自性。「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智」契真如,「慧」與方便。超然的愛沒有希求——不要求別人做任何改變作為愛的代價。當你心靈的寧靜已經獲得,慾望的魘魔就自然銷聲匿跡。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性天中有化育,觸發見魚躍鳶飛。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慼慼?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見無所見即名正見。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撥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佛是無心道人。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清淨,不著不染,便是無上菩提大道。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心本無作,道常無念。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相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清淨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並在身心。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此心本淨,無可取舍。般若體畢竟清淨,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可說;即於般若空寂體中,具恆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說法。如來五眼:見色清淨名為肉眼;見體清淨名為天眼;於諸色境乃至善惡,悉能微細分別,無所染著,於中自在,名為慧眼;見無所見名為法眼;無見無無見名為佛眼。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一念不生,虛靈寂照。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曰悟。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鬚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但得本,不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古來得道之士,自己既充足,推己之餘,應機接物,如明鏡當台,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非著意也。若著意則有實法與人。無論順逆境,均不生煩惱;只要會用心,全是善知識。許多恩愛習氣盡時,自然如水歸水,還我個本來無煩惱、無思量、無憂、無喜面目。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不用舍眾生心,但莫污染自性。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真如性淨,慧鑒無窮;如水分千月,能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而常空寂;空即無相,寂即無生。欲知心要,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流入清淨本體,湛然常寂。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本既無迷,悟亦不立。無生者,即無生無滅;法忍者,萬德莊嚴。菩提無得,淨五眼而了三身;般若無知,運六通而弘四智。如者不生,來者不滅,非來非去,非坐非臥,心常空寂,湛然清淨,是名如來。頓悟無生之理者,雖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雖在六塵中,六塵不能染,在在處處,心常清淨。一翳在目,千華亂空;一妄在心,恆沙生滅。翳除華盡,妄滅證真。直下無心,本體自現。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但無一切心,自然合天道,應用在臨時,莫言妙不妙。雨止雲收山似畫,風平浪靜月投江。看破就是般若德,放下就是解脫德,自在就是法身德。心從本以來清淨,不被外緣所染。事須了了見,因緣性不可得,因緣亦空亦非空。法身不動、不生、不戲論、不分別,寧靜也。禪家稱性而談,語不離宗。如大海滴水,味具百川;味雖百川,濕性是一若悟人自淨其心,一空依傍,無相無作,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本來是佛,不假修為。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如何是道?太陽溢目,萬里不掛片雲。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此乃真功德。無端知妙諦,有識是塵心;欲洗塵心淨,尋山莫畏深。衲衣下事,養色身而成法身。像太虛之明月,來來去去,廓然空寂。若人心常清淨,不向外求,任運隨緣,一無所得,行住坐臥,與道相應,是名莊嚴佛土。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三際清淨,是名佛眼。性起念,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真心本體——超出因果,通貫古今,不立凡聖,無諸對待,如太虛空,遍一切處,妙體凝寂,不生不滅,非有非無,不動不搖,湛然常住。汝但於心無事,於事無心,自然虛而靈,寂而照,是此心旨也。據此則以無妄心,非無真心妙用也。太虛有諸相,知見智不真,念念無生法,性顯佛自成。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之曰悟。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念念無求,求本無念。三藏十二部唯有一句「老實」。身心宇宙萬物皆是佛性,內外瑩徹。無心功德大於有心功德,不從外來,本自具足也。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如真正學道人,念念不間斷。從自性相看,真妄二法皆非實相。慧風掃蕩障雲蓋,心月孤圓朗中天。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得清淨智,永無煩惱。一念不生,萬緣空寂。一心空寂,如鏡常明。心內觀心覓本心,心心寂滅見真心;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惜有時錢,慎喜中言,戒忙中錯,忍怒時氣。有智慧的生命必須是結合省思與行動的生命。有一個可以使人變得偉大的好方法——培養一個人受苦的能耐。最佳的人生決策者,是那些敢於承擔,自己作決定後所帶來的煩惱的人。倘若沒有先補充好個人的能量,我們絕不可能成為供應他人能量的源頭。即使無法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我們也一定要盡個人之所能,讓自己成為個人生命之船的掌舵者。成功來得越遲越好,這樣你才會更徹底表現自己。上帝和惡魔作戰,戰場就是人類的心靈。訓練是比實際行動更嚴厲的事。人生在世,浮沉苦海在所難免,這時需要的就是堅忍不拔地對抗痛苦的勇氣。沒有一條通向光榮的道路是鋪滿鮮花的。堅忍是最有用的德性。你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須對生命的終極意義有所關心。要用謙卑的態度、慈悲的心智和肯承擔的精神,來完成你的人生之旅。千萬不要用自大傲慢的態度,去踐踏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走出自己的路來。如果你有弱點,要使它為你所用。絕不要絕望。如果你已絕望了,就在絕望中幹下去。失敗即是成長的一部分。時間總會過去的。生命轉彎處,意味著重新開始。智者因希望而忍人生之痛苦。金子要經過烈火,才能鍛煉純淨。蠟不經過燃燒,根本就沒有光。事業不經過奮鬥,便不會有所成就。如果在佛法中不善加訓練自我,就會如拳擊手不練拳,或音樂家不學音樂一般。由你來擺平事情,別讓這事擺平了你。想要勝過別人,除了帶來怨恨和惡業之外別無什麼。最好是勝過自己。不需要去發誓,只要不斷努力地去訓練你自己,修你的行,讓心自己平靜下來。年輕只有一次,但有人卻到老還不成熟。如果我們誠摯地修行,我們的修行成果就會閃耀。任何有眼睛的人都能夠看到,我們不須去打廣告。生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疑團,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或者是一個需要探測的奧秘;總之,它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冒險。生活艱苦是人生常有的事,有志氣的人,把它當作良師益友,當作鍛煉精鋼純金的冶爐,沒出息的人,才愁眉苦臉到處訴窮。毛蟲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可是蝴蝶就是從毛蟲變化而成。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寄語立身者,勿學柔弱苗。苦難,默默承受。美好,暢快享受。把握住自己的旅程,珍惜,更要珍重。知道和了解間往往有很長距離:一個是浮泛的認識,一個是刻骨的領會。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從實際生活中鍛煉出來的。我們唯有徹頭徹尾地經歷苦惱,苦惱才能被治好。將每次人生的改變當作向上的跳板,讓你的生命變得更加充實。在「經營自己」的這家公司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頭家,而且早就開始創業了。「成佛」如果是「不可能的任務」,那佛教不是等於開了一所大學,卻不准你畢業嗎?頭腦要使用才會敏銳,掙扎努力才能產生力量。最敏銳的心思,是由實務經驗磨練而來。把苦難中的掙扎當成個人成長的機會,以建立品格特質,因為它只是其中的奮鬥,並非最終的結果。我們必須奉獻於生命,才能獲得生命。正如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爽的夜晚和寒冷的雨水才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的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考驗和困難。人格不是憑空想便能形成的。你不能靠幻想為自己創造性格;你必須靠千錘百煉創造出來。如果你是懦夫,你便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你是勇者,你便是自己最好的友人。要使我們的本性從為數眾多的鐵鏽中解放出來,使我們的心純粹無垢,必須靠一把巨大的鐵錘。一個成熟的自我,是先自小小的挑戰來開始。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哭三次。心是所有其他感官的監督人,因此,訓練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只做你喜歡的事,不要放縱你的想法。停止這種盲目的追隨,你必須不斷地去阻擋這無明之流,而這就叫做「訓練」。真正的修行是,不管快樂或抑鬱,你修行;不管容易或困難,你修行;不管熱或冷,你修行。在你的修行中,如果你們追隨自己的喜好,那容易。然而,就是這個輕鬆,導致了痛苦。單純地相信別人的人並不真正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會修行,直到與法合而為一,直到他能擁有對自己的信心,不依賴他人。當我們談論修行時,並不單單指那些好的以及令我們高興的事物。未打過殼的米能吃嗎?當然能,但首先你必須打殼。了生死,必須祛無明習氣,要忍辱。佛陀希望我們結交佛法,但人們卻僅僅結交語言文字、書和經典。修行的目的是真正的使你自己與事物相處而征服它們。佛法之道即是相反之道。如果你喜歡冷,你應該有熱;如果你喜歡柔軟,就應該有硬。假如生命中沒有絲毫挑戰,便了無生氣。一旦我們一成不變時,便會固執於自我的方法中,無法改變。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善學菩薩道,不染世間法。如蓮華在水,從地而湧出。內心的旅程艱困無比,但希望獲得安詳的人,卻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自然界中最大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間進行的,是慢慢成長,而不是突然爆發的,精神的成長亦是如此。德行的改善,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完成的,人必須在經過長久的時日之後,才能看出自己的進步。我們可由三條路通往睿智:第一——思索之路,這是最崇高的道路。第二——模仿之路,這是最容易的道路。第三——經驗之路,這是最艱苦的道路。涅槃是大火中的清涼。一個人若不懂得苦惱的好處,即表示他還沒開始過智慧的生活,也就是還沒開始過真正的生活。沒有經過品性上的播種,怎能預期在思想上有所收穫。學佛要發菩提心,才不容易退道心。福報以及修行乃是點點滴滴的累積。「閉關」——是認識你自己的本性,還有關閉你的一切惡業,並不只是把身體關起來而已。適當的痛苦,能增長修行的毅力。修行佛道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在修行上,將會經過無數次情緒的掙扎及起落,一個人的進步也可能會直線上升,也可能直線下降。如何穩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我們要常提起正念,於正念中磨練。就如航海員一樣,他理論雖然很清楚,但若沒有實際磨練的經驗,也是不夠的。所以,我們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在逆境中才會更進步。唯有徹底的經驗苦惱,才能治好苦惱。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大雄寶殿」即佛殿也。不懂得利用環境來調整自己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沒有天然釋迦,自然彌陀。佛是自己去作的。欲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里程。智慧是生命的泉源。願望是生命的動力。行動是生命的展現。「放下、自在」,說容易,做起來非常難。信心沒有忍耐就不完備,忍耐沒有信心就太痛苦。佛陀修道時,曾下過這樣的決心:「縱然血會涸,肉會爛,骨頭會腐朽;若不證道,我絕不起此座。」尋求自我的發展並不代表自私。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心的陰暗面曝光。如果說因果業力或命運是我們生命的唯一主宰,那麼我們又何必去追求解脫的真理;我們將任命運擺佈,但是,我們並不會那麼愚蠢。清澈的水只能長出山葵花,如果混濁一點就能欣賞到最美的白蓮花了。如果沒有困難等你解決,要你的腦子幹什麼?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幾:細微的跡象。),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生命不是靜止不動的,你不進步就是退步。選擇在你。凡誠心而百折不撓地追求大光明、大智慧、真我的人絕不會失敗。石中有火、不打不發;人人心中有佛性,不修不顯。只聆聽開示或光是知性上的了解是無法明心見性的。不幸的打擊,往往促使靈魂覺醒。若能有恆和真誠的鍛煉,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傘不撐開是遮不住雨的;撐開了讓雨水打打看,才知道耐不耐用。頓悟就像鋸木頭一樣。木頭拿鋸子來慢慢鋸,鋸到最後,「卡噠」一下,那叫頓悟。益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修行人如一人與萬人敵,又如逆水行舟。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縱有能人,不歷執事,何以陶煉德器,博綜智能。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未能行到水窮處,難解坐看雲起時。只有會哭的人才懂得笑。修最上乘法人,須本大無畏精神,不生恐怖疑惑,方能成就。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