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
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
有這樣一則寓言:從前,有一匹自視甚高的千里馬和一頭默默無聞的毛驢。千里馬時常譏...
問: 師父剛剛講到這個舍利,我就想到幾個月以前,這個佛指舍利很轟動,佛在世的時...
學習四念處,觀身不淨這很容易懂,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可能都是容易懂,就...
是人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讚不殺生法,亦歡喜讚歎不殺生者, 前面的一段文,是惡滅...
問: 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誠然是古德對後世學者之警語,佛子應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
佛教經文上也說過厭離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難破戒的故事。那麼,佛教也重...
【原文】 瞎堂曰:學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後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則萬物定矣...
問: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無情,與草木何異? 妙境法師答: 知道與草木何異的這...
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讀誦這個般若波羅蜜經,又能正憶念,也不會墮落到...
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是人...
問: 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淨土宗的問題。譬如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持阿彌陀佛名號...
問: 這裡提到這個蚯蚓被切割成兩段,但是蚯蚓的兩半均能存活,變成兩條蚯蚓。請師...
問: 釋迦牟尼佛曾示現(金槍)馬麥之報,說明定業不可轉,唯若所有的業都必須受報...
問: 淨土法門主張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最穩當可靠,但另有一派說法,說往生西方...
一、極樂彌陀皆係的的實有 極樂世界,為依報國土之名,確有其地,決非寓言的烏托邦...
(一)衝擊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臨終人的情況,如果臨終人還沒有...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
三十三觀音像...
三十三觀音寶像-尚文傑工筆畫高清大圖...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錯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非器眾生說甚深...
用心照顧,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亂叫 如果這個人已經昏沉了,可以叩擊引磬,但是要適...
一、禮佛三拜 二、念讚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一)臨終關懷的實質 臨終關懷,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才算是一種全面的關懷。 ...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什麼不足啊? 第一、我們對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臨...
佛法難聞,善友難遇,道場難興,人身難得;現在四樣樣樣具備,平安吉慶、吉祥如意。...
那麼我們下面呢,還要迴向,為啥呢?現在我將這個祖師教言,向大家來念一遍:當於淨...
玄奘法師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廟子裡碰到一個印度僧人,那個僧人生了病,身...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讚曰:第四眾生往生,不顛...
我們常常說要福慧雙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結果是怎麼樣?結果是修福的多...
壬三、文殊問疾相(三番問答)(分三科)癸一、問疾體相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
宋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參天衣懷禪師大悟。後丁母憂,閱大藏,深知淨土法門之殊...
《華嚴經 淨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頌,文殊菩薩云: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
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 無隱慈,隱是隱伏,隱藏在裡邊,沒有顯現出來,那叫做隱。...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 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文殊菩薩又問:說是度化...
問: 請問如何修自性空觀? 妙境長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性空、什麼是自性有...
聲聞法和辟支佛這兩種佛法都是有出離心,對於世間生死的流轉的苦惱有很深刻的厭離心...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說我也是願意滅除煩惱,怎麼樣才能滅除煩惱呢? 答曰...
鏡子本來有光,只因被灰塵蒙住了,經過磨擦磨擦,轉凡成聖,把髒東西習氣毛病除掉了...
我們凡夫我們願意離苦得樂是對的,苦惱來了我不高興,我要離苦,這樣的要求是對的,...
第四個是無分別故。這個無分別怎麼講呢?我們上一次說到一個頌,我們討論的時候說一...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如恆河沙劫壽,財施、法施及禪定福德,迴向阿...
問: 請問師父,修不淨觀如果說觀到內臟腐爛的話,會不會生病? 妙境法師答: 修...
第一個環節,叩磬人員的崗位責任和注意事項,引磬是佛教裡最常用的一種法器,主要是...
修智 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 前邊的文是約智慧解釋什麼是縛、什...
出離心的栽培的確是應該經過一個時期的栽培,我們才會有出離心。怎麼樣栽培呢?應該...
當然這個密宗的人也常會說這個話:即身成佛。沒有說立即開悟,但是即身成佛這句話是...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維摩居士這個房子、他的這個...
1、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文說得很清楚,看一段經文:...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陀以後,觀察到佛陀身體有些不舒服。阿難尊者問佛陀:佛呀!...
有情眾生有佛性,但草木石頭等屬無情,是否具有佛性,歷來有爭論。但天台教理給出了...
人類對宇宙時空的思考與探索從未止步,眾說紛紜,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佛...
藕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祖師,他很長的時間都是住在九華山,一生當中受持《地藏經》。...
1、《遺教經》: 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
隋朝天台智者大師有《五方便念佛門》一文,其介紹念佛門的修法有五: 一、稱名往生...
如鏡中見其面像,菩薩觀眾生為若此,鏡中見其面像,就是照鏡子,鏡子裡面就現出一個...
禮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們在禮敬諸佛菩薩時,除了身、口、意三業...
龍樹菩薩生於印度,是漢傳佛教禪宗、淨土宗、天台宗、華嚴宗等八大宗派的開山始祖;...
我說幾句話。我是說過,年輕人發心修行是容易一點,但是這個生理上若衰退了就會困難...
又《法鼓經》說:若人臨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有這樣的...
我們在修學佛法時,常將自己的功德迴向他人,而迴向的對像之一便是六親眷屬。從字面...
一、敬佛 (一)堅信佛陀為無上圓滿正覺,畢生以佛為師,忠於信仰。 (二)確信佛...
問: 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天因法師答: 平常稱破...
我親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幾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老和尚的法子。從佛源老和尚的...
《梁皇寶懺》中說:仇人皆從親人而來。這確實是很有智慧的一句話。在生命的路程中,...
《解深密經》中,觀音菩薩請問佛:菩薩修行時,有幾種所應學習的事?佛為說六種波羅...
現代居士信仰的淡化,雖然學佛多年,卻沒得到佛法的利益,信仰慢慢淡化了,最後歸咎...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有罪過。若破是戒,是...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從學校畢業了,到社會上謀...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懼三途之苦。經上常常講: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泥。現...
我們一般說生苦,生有什麼苦呢?怎麼叫做生呢?拿人來說,就是一投胎的時候,一開始...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說出這六義的名字。第一個...
我們要懺悔業障,必須生起十種善心,從後翻破之,以為對治法門。 第一要 明信因果...
佛法自漢流入震旦,前後所明,共為十大宗,欲求其洞徹了達佛之智慧,深明如來一代時...
【原文】 問曰:華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與毀,交報在何? 對曰:華即理也,色即...
(按:本文為明朝吹萬老人所著《釋教三字經》,經印光大師、楊仁山居士修訂而成,簡...
問: 請問在網絡前可以受戒嗎?哪些戒可以在網絡上受?看光盤可以受戒嗎? 天因法...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這麼觀想: 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的境界,誓...
問: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妙境法師答: 這是聖人才能這樣的!已經...
自修佛十力,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境界,現在菩薩發無上菩提心以後,他也修學佛的智慧...
問: 請大略地重點解說在家居士菩薩戒的精神所在。 妙境法師答: 其實菩薩戒精神...
問: 弟子有個問題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就是六道包括人類及地球整個宇宙,...
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要有營養,這個生命才能夠住持下去、相續下去,這叫做住。那麼這...
行忍辱慈,護彼我故; 怎麼叫做忍辱慈呢?護彼我故,就是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對方。...
這個無明呢,就是微細的愚癡,微細的愚癡就是對於一切世間上的事情有所執著;這個聖...
問: 現代人生活忙碌,有時覺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餘而力不足,請問您有何提議和建...
問: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有一次我們討論到我父母過世,就把他們火葬,變成骨灰...
這個檀波羅蜜,就是佈施,佈施將來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貴、能得大富。你有這個慈悲心...
斷天人貧,這個斷天人貧呢,你做種種的惡事,做這五逆十惡,那麼就到三惡道去,說我...
經典裡面所開示的五種不正見,這五種不正見就是凡夫和外道的五種不正見。五種不正見...
太極元年(712),義淨大師七十八歲高齡,身體出現了病症。大眾已經在準備他的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過去許多人出毛...
夫法身至寂,近遠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測。虛融妙體,凡俗難明;進證得知,文辭未...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剛才說的,我們這一念靈明的心...
我們都敬佩出家師父能夠放下萬緣,捨家離欲,出家修行。《賢愚經》上說:出家功德,...
歸命十方調御師,演揚清淨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脫僧,願賜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甲(稱...

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偷盜戒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殺生戒

一切眾生,禍從口出

拜佛和拜舍利有沒有差別

觀此粉飾身,瘡傷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絕非常存者

每一個眾生都愛護他的生命

如何策發自己不生退心

女性修行應該注意什麼

糾正別人的缺點,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與草木何異

對任何人都不要輕視

兩個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親厚關係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臨命終時,你要心不顛倒

蚯蚓一個生命能變成兩個生命,這是為什麼

般若波羅蜜能消除一切業障

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心不顛倒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領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讓他內心接受這句佛號

念經念佛與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推薦】【佛教圖片】三十三觀音像

【佛教圖片】三十三觀音寶像(尚文傑工筆畫)

菩薩的四錯謬與四正道

【推薦】臨終助念念佛時需注意的幾個重要事項

念佛起止儀

臨終助念的幾個重要觀念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

悟公上人:修行直指

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上下兼收最好的法門

玄奘法師取經成功的兩件法寶

念佛最能敵惡業

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薩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手持錫杖時的發心

行菩薩道的條件

不要羨慕神通和發財的事情

如何修自性空觀

人間也有強過諸天的地方

欲除煩惱,當行正念

無明煩惱的根沒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觀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要得無生法忍後,才能夠無分別

佛為何不讚嘆世間上的榮華富貴

修不淨觀會不會生病

關於念佛助念法器的開示

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

如何培養出離心

誰即身成佛了?

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能不動

梵網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您是尊貴的佛陀,為何也會衰老生病

【推薦】無情物也有佛性嗎

略論佛教的時空觀

歷代祖先和父母,需要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救度

經律關於持戒的讚歎合集

五方便念佛門

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

禮佛拜佛時應該如何觀想

八宗共祖 千部論主

老來無三昧

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所以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六親眷屬指的是哪些人

三寶弟子的信仰守則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對佛源老和尚臨終的功夫特別讚歎

沒有永遠的親人,也沒有永遠的仇人

出家人持金錢戒會障礙財佈施嗎

現代居士學佛多年,為何沒得到佛法的利益

《在家菩薩戒淺說》之不說四眾過

初學者怎樣保持道心不退

畏懼三途之苦

「生」有什麼苦呢?怎麼叫做「生」呢

阿賴耶識種子具六義

懺悔應具足十心

淨土念佛與天台止觀相成

萬法皆空為何還要常行供養

釋教三字經

可以自己在網絡上受戒嗎

三皈依時應該要這樣觀想

有病痛的時候,如何身苦心不苦

自修佛十力

在家菩薩戒的精神所在

這世界最初是怎麼開始的

四種食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會好轉

不是遺傳,這是共業,就是自作自受

發財重要還是修學聖道重要呢

父母過世為他們立牌位有用嗎

六度波羅蜜令眾生遠離一切苦惱得大自在

你的遭遇就是你的思想行為的結果

學佛人必須遠離這五種不正見

義淨大師臨終遺言,寫盡了一生的追求與信念

漸漸從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為同參道友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達摩大師:息諍論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在家人如何體驗出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