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3頁)

每日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問: 每日至誠拜佛對往生的意義? 大安法師答: 拜佛是五念法門的其中一條,就是...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嗎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做的好,不用念,可行嗎?如何解行與念的關係...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

世多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非但不知禪淨,兼亦不知文義。辜負永明古佛一...

古代的聖賢都到哪裡去了

那麼,我們看它虛空的相狀跟作用是怎麼出來的。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

跟佛陀結緣,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供佛它是怎麼樣,借事顯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陀慈悲就用佛像來代替。這個地...

兩個人同時布施,為何差別那麼大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這個是徹悟禪師非常重要的法語。就...

【佛學漫畫】悟靈法師引母往生、感化僧俗隨其念佛

悟靈法師的故事...

怨的相貌是什麼呢

我們從一念的清淨本性,怎麼就會有這麼多的因緣果報出現呢?原來我們在多生多劫當中...

如果能明白所處的現前因緣,反而能在泥濘裡更好地綻放

可以跟大家說,除了淨土門,我們這個時代,大家都作為佛弟子來修行,如果不依淨土,...

淨土宗的感應道交有兩種差別

我們淨土宗的修學,在大乘當中它最重要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個佛力加持的法門。也就是...

你這個臨終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被破壞了

我們以前在讀佛學院的時候,老法師很喜歡講一個公案。諸位可能也聽過,不過再複習一...

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與草木何異

問: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無情,與草木何異? 妙境法師答: 知道與草木何異的這...

對任何人都不要輕視

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你若受持、讀誦這個般若波羅蜜經,又能正憶念,也不會墮落到...

兩個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親厚關係

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

六欲天以男女的慾望來作指標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這個欲界,它的名稱是...

在對治煩惱時,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首先,我們先講到它的作用。這個眼入的...

只有一個人可以障礙你,猜猜那個人是誰?

楞嚴經說啊我們一個人都是哪,比如說我們一個人有很多障礙,你們猜猜看,世間上只有...

這個「想」對我們影響是很大的

我們今天每一個人都有五陰。從造業的功能而言,五陰當中對我們來生的一個極大的影響...

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復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為他人說,是人...

臨命終時,你要心不顛倒

問: 師父!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淨土宗的問題。譬如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持阿彌陀佛名號...

蚯蚓一個生命能變成兩個生命,這是為什麼

問: 這裡提到這個蚯蚓被切割成兩段,但是蚯蚓的兩半均能存活,變成兩條蚯蚓。請師...

般若波羅蜜能消除一切業障

問: 釋迦牟尼佛曾示現(金槍)馬麥之報,說明定業不可轉,唯若所有的業都必須受報...

平常的時候,就要訓練心不顛倒

問: 淨土法門主張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最穩當可靠,但另有一派說法,說往生西方...

臨命終為什麼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我們臨命終為什麼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呢? 第一個、至誠心 第一個我們要成就一...

我拜了三部楞嚴經,消了不少業

我以前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還沒有遇到《彌陀要解》之前,我曾經發願要禮拜《楞嚴經...

臘月三十日到來如何抵對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過硬,在關鍵時刻能否發揮作用,比喻是臘月三十日到來如...

妄想的種類及其對治方法

昨天講到,做功夫時要掌握用心的要領,使功夫做得恰到好處。在這個過程中,心念的把...

怎麼知道你今生有價值呢

這個人天乘,其實《阿含經》裡面不是只有出世間的四諦十二因緣,也講到人天乘。人天...

生死由妄想所變現,而妄本無因

妄本無因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領

一、極樂彌陀皆係的的實有 極樂世界,為依報國土之名,確有其地,決非寓言的烏托邦...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讓他內心接受這句佛號

(一)衝擊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臨終人的情況,如果臨終人還沒有...

念經念佛與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

念佛人修行的三個次第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呢?我們在兩個情況之下念佛:一個是靜中...

【推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這十種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引用永明延壽大師的《萬善同...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報都特別大

阿彌陀佛這個名號,這個聲音,它就是所有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就是阿彌陀佛,對我來說...

狐狸傲慢的啟示

我今天我再講一個故事聽聽。這個故事是這樣,有一個書生,讀書人,他不是在學校裡讀...

五百世做狗這麼久,只有兩次吃飽飯

佛滅度後了,有一位大阿羅漢叫祇夜多阿羅漢,他是在北印度。這個南印度有三個比丘,...

壽命第一的薄拘羅尊者

薄拘羅尊者是長相很莊嚴,壽命第一,他活了一百六十歲。他為什麼壽命第一呢?他就是...

遙聞諸聲音,而不壞耳根

虛雲老和尚在他的傳記裡面講一件事,我們可以知道他的修行是怎麼樣。他有一天在禪堂...

一切滿眾生願的都可以稱之為藥

佛教裡邊有一部經典叫《藥師經》,講到藥和病的關係。具體來講,就是四大不調,色身...

在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電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電光火石,措手不及。這還用說嗎?現在大家看看,這個生命...

彌陀名號是實相身

第三個偈頌,是法藏菩薩講: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時候,我要使我的名聲就是我名號...

怎麼知道生死業力重不重

一個人怎麼知道你生死業力重?你看我們同樣念佛,有些人臨命終的時候,他很容易就能...

先破妄顯真,再提起佛號

其實這個一佛乘,最妙的地方在哪裡,諸位知道嗎?在臨終的正念操作!臨終的正念有兩...

七次往返諸天,最後一生覺悟成辟支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護法,叫作須達長者,他是佛教裡面的大護法。他生前就...

六識其實是一念心性當下具足的

我們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識大性。這個藏性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性。這個識,是眼識、耳...

【推薦】臨終前還的東西越多,走的時候就越輕鬆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們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緣果報當作本來面目來主宰,這不能主...

沒有聽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記住,你步入修行的第一天開始,就必須用理性來...

十方國土中進食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可思議

本品中舍利弗又打了一個妄想飯點到了,大家的午餐怎麼解決?維摩大士馬上觀到了他的...

不正當的錢財是守不住的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跟偷盜有關係的,大家體會一下。古時候在揚州有一個富貴人家,這...

往生有沒有徵兆

前幾個月,在蓮因學院齋戒會上這個課的時候,有一個老菩薩問我一個問題,說這個往生...

世間人很喜歡看熱鬧,最愛看你生氣

你要記住師父這句話:整天想要報復別人,你就先倒了,你的心已經感染毒素了,人家還...

一口十方飯,七世宰相福,一點都不吹牛

我給大家讀一段,虛雲長老說的話,跟大家共勉。說今生能做和尚,皆是過去培的善根,...

不是它障礙你,是你自己障礙自己

們知道一個人生的真理,就是生命當中但除迷情,不除其法。就是說,你不要去改變外境...

淨土行人晚年要做三件事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 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菩薩的四錯謬與四正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錯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非器眾生說甚深...

專修、圓修、雜修、正行、助行

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

【推薦】臨終助念念佛時需注意的幾個重要事項

用心照顧,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亂叫 如果這個人已經昏沉了,可以叩擊引磬,但是要適...

惡夢換好夢;最後讓你醒夢

我過去在佛學院帶學生的時候,發覺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色。你看我們同學有些人,他讀...

瑞相為何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

念佛現生定得往生

當時別時意的觀點就出於這樣的一個狀態,別時意是在《攝大乘論》,它有一個觀點,就...

看看一天當中的念頭,就知道將往哪裡去了

我們要永遠知道,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前生變現今生,是這個道理;...

忍辱要從這兩個重點入手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前面的忍辱偏重在個...

整個菩薩道的修學,最後得到三種智慧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聰明人為何反被聰明誤

我們人在世間基本上都是追求說這個人很聰明,往往還會把他形容成很有智慧,可是世間...

臨終助念的幾個重要觀念

(一)臨終關懷的實質 臨終關懷,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才算是一種全面的關懷。 ...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

從臨終關懷助念當中找出不足,什麼不足啊? 第一、我們對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臨...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惡女人、動物、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為什麼我們不能往生呢?阿彌陀佛的大願是平等...

在眾生濁中不能洞覺

我們講到在眾生濁中,我們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什麼意思?...

汝應於自己作病人想

《華嚴經》裡面講到說,善男子,汝應於自己作病人想,這是我們聽法的一個發心。你應...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聽聞《法華經》,產生開示悟入佛陀知見,不管你過去是人天種性、是二乘種性、乃至...

臨終正念需要有引導力

引導力。就是憶念淨土,欣求極樂。 從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就夠了...

臨終正念需要有調伏力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念佛幹嘛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死業力...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法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六道中,無業不造。若無心修行,反不覺得有此種希奇古怪之惡...

阿彌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他呢

這句話我們聽了,修淨土的應該起大歡喜。因為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應化身要臨命...

俱生我執及其伏斷方法

分別我執是由現生的串習而來的,這個俱生就是,不是現生熏習的。是怎麼有的?虛妄熏...

臨終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淨土宗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的力量出現,且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

玄奘法師取經成功的兩件法寶

玄奘法師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廟子裡碰到一個印度僧人,那個僧人生了病,身...

別跟情緒互動,否則人生沒完沒了

我們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緒。我告訴你,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處...

病者應以「無所得」來調伏其心

俗話說吃五穀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內容。在佛教中通常認為病有身病、...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什麼叫少欲無為?就是知足...

不要去破壞人家的名利,不要去算計人家的財產

我們講到說,不要去壞人家的名利,為什麼呀?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

何為三禪?它有哪五種功德?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

念佛最能敵惡業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讚曰:第四眾生往生,不顛...

留學的僧人回來後,不信大乘佛教了

你比如說現在,不少出家人興起留學熱,到斯里蘭卡去留學。但是斯里蘭卡沒有大乘佛教...

三際窮之,了不可得

以下把修空觀的相貌再別釋: 行者於初坐禪時,隨心所念一切諸法,念念不住。雖用如...

為什麼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虛老和尚講過一個偈頌,值得大家深思。倓虛老和尚有一次在山中打坐,打完坐出來,...

外在的世界是我們的內心變現出來的

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就是說,這種災惡的相狀是其中一個國家能...

【佛學漫畫】明心見性為什麼還要精進念佛

邁春法師的往生故事...

你要做三件事情: 內觀真如、離相清淨、借相修心

當然,從佛法的角度,完全讚歎、完全訶責,都不中道。佛法的意思,應該這兩個法門都...

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們常常說要福慧雙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結果是怎麼樣?結果是修福的多...

真正障礙往生是帶有執著的妄想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唯識學主要是針對我們凡夫的內心的...

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薩

壬三、文殊問疾相(三番問答)(分三科)癸一、問疾體相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資糧

蕅益大師講到,我們修學大乘佛法,有一句話是很重要的。他說:未開圓解,不應輒論修...

同時因果、現生因果與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錯誤的觀點,不了解因果報應的真相,有三種因果:同時發生的因果、...

手持錫杖時的發心

《華嚴經 淨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頌,文殊菩薩云: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

別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安住在佛。其實憶佛和念佛意思差不多,不過念佛比較有特定的...

怎麼樣來判斷善知識

我們要怎麼樣來判斷一位善知識,在經裡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

以一句佛號念誦聽與本願相應

印光大師根據《楞嚴經》以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方法,提到二個念佛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