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8頁)

多善根福德因緣來自於阿彌陀佛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

一切依正莊嚴都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 這是總結開示阿...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觀,你要有一個觀念:你不管是...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是用問答的方式,等於是自問...

驚恐的時候,一念經咒,心就定下來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輪。由此輪故。以其無上三世業智。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業法...

如何把咒語的功德開顯到最大的力量

當然,這個地方就講到,方法是很重要,觀照力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想一個問題:我們每...

印光大師講《金剛經》感應故事

唐貞觀五年,有隆州巴西縣,令狐元軌者,敬信佛法。欲寫法華,金剛般若,涅槃等,無...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一個重要根本

淫戒的重點是在「其心不淫」。什麼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說你在佛堂拜佛,...

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佛教興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經》上說:魔王要是看到有兩個普通的居士在鬥爭,他...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修行當中,主要是兩個大流派...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佛...

人死形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問:福善禍淫,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周安...

沸湯施食

【原文】 有自稱西域沙門,作焰口①施食法師者,其灑淨②也不用水,燃沸湯於瓶,以...

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

我常說: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徹大悟,見到平等的空性。禪宗云:聖人...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察四大地水火風是無依,就是它...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六祖壇經》上講,迷即眾生,覺...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外在世界是動的,然後得知:外...

想到清淨的國土,一定要淨化你的內心

從二諦圓融的角度,什麼叫做唯心淨土呢?說一個真實通達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熾然的...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麼感應?就是深信切願,...

臨終助念宜懇切念佛,切不可屢屢探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

德森法師往生記

德森。自號苦惱比丘,江西興國縣人。年幼時讀儒家的書籍,文名流傳於鄉城之間。年三...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行

《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隨文思忖,便感到一切處都能修...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我們來看: 唐僧曇韻,定州人...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你開始迴光返照,這時候是「真...

心念念相續,才能構成業力

我們內心的一種造作的功能,佛陀說就像一個暴流,就是一個從高山上,流下一種快速的...

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

臨終關頭念佛最要緊,切莫搬動哭泣誤大事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發...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間俗情貽害病人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八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

助念時應三班相續佛聲不斷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

虛雲老和尚的勤奮和嚴謹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說非常勤奮、非常節儉、非常慈悲,有甚深禪定功夫,有非常重...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淨化人心的方法,特別是和敬...

一個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圓滿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對的緣,也可以預測你未來的果...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察你本來沒有這個因緣的,安住...

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難思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

凡夫能去極樂全靠這句萬德洪名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

如何善巧開導安慰臨終之病人

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勸病...

【推薦】只要你願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報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

又窮又病,家裡也出很多禍事,怎麼辦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至心瞻禮地藏像...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和培養八風不動心的深厚涵養,...

習慣成自然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去幫做酒席。這位廚師有個好佔...

理觀讓你清淨,事修讓你莊嚴

問: 師父!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怎麼面對如灰塵的人事因緣,弟子已經很清楚掌握到...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們看後面的一段說明。 佛教...

成就臨終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願念佛來了斷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的六層意義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來講,意義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包含了幾層意義: 一、天台宗...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我初出家的時...

喝酒有種種過失,是故應當不飲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並非罪惡,故...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觀音菩薩與過去無...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性。一般表述,是以實相為體...

這樣去做,地藏菩薩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真的要行菩薩道,你要放棄你的...

一雙筷子的可怕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侯供養他一雙象牙做的筷子...

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就是一種懲罰

什麼叫做異熟識?什麼叫【果相】?善、惡、業、果,善跟惡,業、果,這個就是果相,...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闡《...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又念...

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力,就是無形的心這個念力強,...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煩惱習氣,不好的習氣也是有,...

佛門高僧——圓拙老和尚

緒言 圓拙老法師的聲譽載道,已早為教內外人士所敬慕,而其倡印佛經、培育僧才的創...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所以人跟人之間是非常複雜...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然復妙覲大儀,啟心貞照。識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雲衣...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生呢?那是因緣生,滅也是...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戒就是有這個體,有受體,受體...

得悟人正宜往生淨土

【原文】 或問:某甲向修淨土,有禪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願往生?此...

很多事情會後悔,就是因為反應太快

當我們正念真如: 第一個安住力,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動。 第二個調伏力,就是...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在自己的清淨世界裡面,所以釋...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這個...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以往返西方極樂世界,並可以...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

【疏】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執持,乃至一心故。 【鈔】障...

勸持《阿彌陀經》

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篤...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面找飲食,臨走之前,用一...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怖,不稱意時,應當甘受,...

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

無朽問:云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上?曰:能敬養,能為善,以無...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在老病的時候,不能迴光返照...

賢愚壽夭,富貴貧賤,皆可自作主宰

【原文】 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逆性而修...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省庵大師《...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馳求...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沒有體性的意思,是講它的真實...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別。如《阿含...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我們是客人。他覺悟到三界是...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從...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

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慾海回狂》 這是好色每墮女身疑,這是跟...

唯識有何重要意義

問: 唯識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義? 答: 唯識法相系說明染淨因果緣起事,此...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這樁事情就用了兩個比喻進一步加深理解。因為在大...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並且法相名詞多以萬計,更不...

來去自在的龐居士一家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道一、石頭希遷座下習禪,與丹...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過失。這個凡夫,指的是造...

【推薦】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後的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