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1頁)

天台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了。隋是他生活的年代,實際上,陳朝、隋朝都是智者大師弘...

生起觀照力,減少遍計執

有人說你去讀《大般若經》六百卷,你把它讀過幾次,你自然就開悟了。為什麼會開悟呢...

《華嚴經》的四種法界

這個《華嚴經》的境界呀,談四種法界。事法界,就是從隨緣生起的現象界,他有種種的...

身體有病很重視,心有病誰來重視

一般的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有點發燒啦,有點疼痛啦,有點不舒服啦,就趕緊要...

以四種行門來攝受教化眾生

四攝法是大乘菩薩的法,以四種行門來攝受眾生,教化眾生。 第一是布施。布施、愛語...

知足常樂,忍耐則心安

人生來的是那麼的偶然,父母沒有與其商量就把人帶到這苦難的世界。其實並不偶然,一...

境界、知見、正命

一、境界 佛教中有言:淨化身心,轉染成淨,轉迷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

是誰在流轉三界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們修行人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戒法的功能

《業疏》云: 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與妄會,無思返本;是以大聖...

天魔出現往往有這幾個特色

一般我們除非深入教理,否則很難從魔所說的相似法教理當中去判斷邪正。但是魔要出現...

《信心銘》中的用功訣竅

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心的一個最好的修行口訣。按照...

僅僅了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

下面這一段庚二,誡勸,作一個告誡跟勸修。這當中有兩段:第一個,誡徒聞無功;第二...

務實地去面對人生果報

佛法認為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但是你未來有無量的希望。你未來要何去何從,...

痛苦的果報,都是由錯誤的思想產生的

在依他起性當中,依他所執的遍計執是沒有的。這個地方我說明一下。在依他起當中所產...

為何玄奘法師臨終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見愈,蓋以宿業所致,殆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於此時以了之乎? ...

對於善法不要得少為足

菩薩面對一切的善法,必須如貧得寶想,無有厭足,多多益善!我個人親近過幾個老和尚...

「我」都不是實在的,還會自私嗎

《大品般若》說: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吉藏大師在《大乘玄論》裡邊的解...

一個人會造業,一定是先有一個思想

此中說緣起者。如說: 言熏習所生,諸法此從彼,異熟與轉識,更互為緣生。 生命...

沒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煙水,不憚其勞,念念了當大事。 所以古人他們願意參訪善知識。三登...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的傳奇一生

二祖慧可大師,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縣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

迴光返照,不隨妄轉

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既然...

四十八大願——(第12願)光明遍照十方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光明...

四十八大願——(第11願)正定必至涅槃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國中天人悉皆住...

四十八大願——(第10願)不起貪計身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我成佛時,我剎土的天人離開...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問: 西方極樂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現在。雖然遇到不順的時候當時也許會痛苦...

為何接引佛是站著而不是坐著

念佛念得好的,阿彌陀佛會提前告訴。慧遠大師他是提前七天定中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呢

問: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三輩九品是真實說還是方便說? 大安法師答: 你這...

誦此八事,進趣菩提,速登正覺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

遇到事情不隨妄轉,斷相續心

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生命無量劫來善惡的業力、無量劫來所有煩惱、妄想的所有的種子都存...

棄捨所長,何患道業無成

【原文】 凡人資性所長,必著之不能捨。如長於詩文者,長於政事者,長於貨殖者,長...

妄本無因,真亦無得

這個迷指的是整個九法界心中的惑、業、苦;這個悟指的是十方諸佛的法身、般若、解脫...

把心帶回到心性時,應該怎麼修

當我們把心帶回到心性的時候,應該怎麼修呢?全修在性。你這個時候在心性當中要修習...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都不做,就跟大眾不相應了,所...

雖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麼是妄想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如果我們要走上既堅固又圓滿的...

福報有淡化業障的力量

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瓔珞、...

化導二乘行人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

淨土法門是沒有中陰身的

這裡就提出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信眾提出的中陰身問題。昨天還有一個信眾:臨命終時看...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麼發得出來呢?不是憑空就能發出來的。菩提心是包含著無我的智慧呀,般若...

四祖道信大師的開悟因緣

四祖道信大師,俗姓司馬,河內人(今河南沁陽縣),生而超異,自幼即對大乘空宗諸解...

平時深信切願,睡夢中也能往生

問: 許多居士平時都很精進,但到臨命終時,家人如果不能如法安排後事,遇到什麼情...

漢傳佛教的懺法

禪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懺罪集資。懺罪也可以說是淨障,淨除障礙。在佛陀時代,很多修...

我們要有這兩種的決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四十八大願——(第9願)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

四十八大願——(第8願)皆得知他心念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

沒有斷除淫慾,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問:如今想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修什麼行,種什麼因,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此...

怎麼改變我們既有的思想

我們怎麼改變我們既有的思想? 第一個,我們 先修空觀 ,先用否定的思考模式來面...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裡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佛陀說,我...

判斷「生滅心」與「不生滅心」的方法

這一段是講到我們凡夫的現前一念心識,這個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說我們這一...

修行最怕的兩件事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所誤,袈裟下失卻人身。此予所...

不管遇到什麼因緣,它就是迴光返照這個明瞭的心性

我們佛教在止觀當中的修學,因為修行人因地發心的不同,大致上我們有二種的差別:一...

維則大師《淨土或問》白話文

元師子林天如維則述 五濁佛子釋法宣淺譯 天如老人,正當安然靜默於臥雲之室,有客...

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要把握兩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個就是它修學的方法...

「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

這個「遍計執」是怎麼安立的呢?「遍計執」它也是有一種差別的因緣。什麼樣的因緣呢...

萬法虛偽,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觸目菩提

而妄從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體。非於念外別得菩提,故云萬法虛偽,唯是...

三界從來是牢獄,勸君及早出娑婆

世間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滿地蓬蒿春不到,一身枷鎖夜難過。稱怨莫更呼天地...

念佛法門就是「菩薩之父」

菩薩父者,《華嚴》十一經:威光童子睹如來相,獲十種益,首雲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

為什麼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後能證得不退轉

【原文】 問:設令具縛凡夫得生彼國,邪見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國,即得不退,超...

臨終昏迷助念還有作用嗎

問: 臨命終時被業力牽引而流轉六道,這個業力是今生還是多生的?臨終昏迷者第六意...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辯論,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

這個「我」最怕你迴光返照

蕅益大師指導我們從這念迷惑的妄想轉成真心: 試思平日,起惑造業,畢竟是誰。今書...

人生只有兩個東西

十二因緣的推動,它的核心在於我愛執。就是我們在業力當中,我們卻要去主宰我們的業...

怎樣才算具足了信願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怎樣才算具足了信願? 宏海法師答: 信就是你真地相信有淨...

不偷盜得十種功德

《佛說十善業道經》云: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 一、資財盈...

四十八大願——(第7願)皆得天耳徹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四十八大願——(第6願)皆得天眼徹視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

如何斷食

斷食,就是我們平常一天吃兩餐或三餐,你身體經常為了消化飲食輸送飲食而忙碌,本來...

你是怎樣懷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終不得發。若...

在夢境裡判斷你修行的功力

又見龍神 , 阿修羅等 , 數如恆沙 , 恭敬合掌 , 自見其身 , 而為說法...

如何判斷這個人是否合乎善知識的標準

當然我們沒有生長在正法時代,我們生長在末法時代,就有困難了。末法時代,這個住持...

不淨觀是對治淫慾心的方法

綱常名教之防,莫過於禮。男女有別,非禮勿視,便是戒淫。何必設不淨等觀,作此污穢...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爭不較多

有人質疑,念阿彌陀佛名號恐怕會著魔。對於這個問題,宗門教下靠自力修行,著魔的現...

你沒有這麼一點鐵心腸,在這個世間還能出得去嗎

鐵圍山外蓮華國,這個蓮華國指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充滿著蓮華。他不是三界裡面的,是...

比丘聞花香遭呵斥——香欲的過患

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

臨命終的心有三種狀態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印光大師先標出整個重點,就是臨終一關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為重...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受戒並不表示成佛。我們可能剛開始做得不夠好,但是我們內心當...

不應把生滅流動的心識,當做常一主宰的我

這個無我觀蕅益大師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 這個觀...

書房挨著衛生間,是不是對佛像及經書不恭敬

問: 至誠恭請法師慈悲開示,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是家裡現在的書房直接挨著衛...

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由是觀之,眾生...

老一輩的出家人,都是任勞任怨

培福很重要,所以在沙彌、淨人階段,其實就是累活重活,大家不願意幹的活,你應該搶...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令起厭離

於是無苦樂中,示苦示樂。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揚其...

四十八大願——(第5願)生者皆得宿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

四十八大願——(第4願)形色無有好丑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

何謂邪想坐禪

我們打坐的時候,會出現這種魔事,這個《釋禪波羅蜜》說,他的因緣主要就是邪想坐禪...

如何辨別邪偽的禪相

二分別真偽者有二: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

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

越修為何覺得自己越差勁越慚愧

問: 尊敬的宏海法師,想請教一個問題,就是越修覺得自己越差勁,越來越慚愧,越往...

什麼叫做佛號還沒「念好」

印光大師有一個皈依弟子王慧常居士,他在印祖往生之後就寫紀念文章。他寫了一篇文章...

四十八大願——(第3願)各得真金色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天人,...

四十八大願——(第2願)不復更生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時,往生到...

捐助會加重患者的業障嗎

問: 阿彌陀佛!法師慈悲!近來遇到朋友圈發來的各種重大疾病的募捐信息,弟子都會...

持戒的人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種警覺我們心念的功能,一種警覺的功能。我們這一念心跟外...

身體五臟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臟就是心肝...

不惜軀命,正念不動

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

不犯威儀,小小戒都要護持

不犯威儀,這種持戒的意識,不僅對那些重戒要去受持,威儀就是那些小戒、小小戒、微...

四十八大願——(第1願)國中無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佛時,我住持的剎土沒有地獄...

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如來眷...

十二時中,障礙修行人所對應的十二種動物

這個精魅是怎麼回事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個動物,但是一般的動物明瞭性都是很暗鈍的...

天台宗的基本架構

天台宗創立於陳、隋之交,興盛於唐、宋之際,是漢傳佛教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佛教...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壇經》懺悔品中,六祖首先開示: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此事是指生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