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吉祥,那麼今天是我們《觀經》的第九講,在講淨土法門。上午我一早上去居士林講《楞嚴經》,在居士林講《楞嚴經》呢,出了地鐵口,這個本來居士林每次人家都要車來接,我說自己走慣了,早上清爽一下,體驗一下生活。

從地鐵口出來,有一個人拿這麼一個牌子,寫了很多反正很土的話,然後在放歌,這個歌我以前還聽過,說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上午講《楞嚴經》,講如來藏思想真的就是,真就是幻,幻就是真,就看你的心念是明的還是暗的。所以說亦真亦幻難取舍,下面怎麼講來著?有知道的嗎?悲歡離合曾經有過,這樣執著究竟是為什麼?

結果唱著唱著我走過去的時候,應該他也是化緣的吧,要錢的時候來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執著究竟是為什麼?問詢南來北往的客,所以有時候一切法真是佛法,你現前念頭對上去了,就會法喜充滿。這就是有時候我們說講的說要登座獅子吼,有時候就無意中一句就把你給洗出來了,就是這樣子的。那我們這裡講的屬於主旋律,有時候出去如果你的心念在道上的話,冷不防確實能夠開心。

我們從講這個《觀無量壽經》開始,大家還知道,一開始不是讓直接觀佛的,而是先從這個落日作為依托,就是為了取這個境顯而易見,這樣的話容易堅凝,就是凝神的凝,凝固的凝,定向,面向西方,堅凝就是堅固我們的定力,你把心念能夠凝固住不動,就依附在西方聖境中,看你的這個功夫了。確實有時候我們說光講道理這樣描繪一番,當然這個過程也是我們練功夫。

但是大家練的多了,你也要返觀,有時候覺得是不是有這個功夫,一定要長進,這犯點兒業障退一下都不要緊,一定要長進,沒有長進就是不進了肯定就退了,一直退退退就蹉跎了。

那麼面向西方開始講到光明洞然呀、破暗呀,這都是見佛的階梯,從開始都是見佛的階梯,後來的這個冰觀、地觀、水觀、樹觀等等這些,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佛的這個觀法深微。但是我們現在眾生的這個想呢,是很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想能夠得入,一定要先觀依報,然後淘汰我們的俗情,慢慢久而久之,練多了以後,一觀成了以後,其他的觀就容易了。

早上有聽過《楞嚴經》的,為什麼一觀成了,其他觀就容易了呢?為什麼?因為一切這些都是地水火風組成的,不管我們娑婆世界、極樂國土,他到了極樂國土只是把地水火風顯示到最佳狀態,這個料始終在我們手裡,就看你怎麼去編織,所以說一一都是如來藏思想,何況阿彌陀佛這個淨願莊嚴出來的極樂國土,所以說一塵一剎,都是我佛現身說法,這麼來理解。

下面我們要開始講到第六觀了,上次講到第五觀的時候是八功德水觀,此次我們要講到第六觀,從總想觀開始,那麼大家來看,從地觀開始的時候,如果沒有,只有地,沒有這個樹是不莊嚴的,只有樹沒有水也不莊嚴,只有水沒有寶池也不莊嚴,只有寶池沒有雜色鳥不莊嚴,總歸到此而言是一一依報、一一俱全,所有的依報承載了這個世界,差不多已經俱全了,就要開始轉向什麼呢?要開始正報。

那麼第六觀開始就是前面境界中沒有的,你看這裡講到的寶殿、樓閣,那個不圓滿,所以在此寶殿樓閣開始往上加了。大家來看這個經文,說: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這是這一段,那麼這裡就開始講到,你看這一一界上,就是說整個所有國土裡面的邊界之上,交錯縱橫,一一界上,有五百億珍寶所成的樓閣,而且這個樓閣裡面還能夠出現了正報,大家發現這一觀開始有了正報,就是無量諸天,作天伎樂。而且你看這裡講到的這個有樂器懸在虛空中,還有這個天寶幢,天寶幢就是在玉皇大帝,帝釋天所立出來的這個寶幢,叫做天寶幢。那麼他有一個什麼功能呢?就是說帝釋天的這個寶幢,它不需要人去鼓動,就自己能夠發出法音。就像咱們有時候你看集眾的時候敲板、打罄乃至藏傳吹那個海螺等等這些,都等於說雲集這個海眾,這個漢傳廟裡面的那個法器,為什麼大家去旅遊的時候上面往往寫一條不讓你輕易動。那個叫做龍天眼目,就是你這個法器一敲,一定要敲如法,敲莊嚴,敲的如法到位了,龍天護法聞訊就而至了。

這裡你看這裡,極樂世界這的話,人家是不鼓自鳴的,這裡是樓閣內的莊嚴,樓閣外的莊嚴,就是外面有懸處虛空,特別是這個寶樂飛空,聲流法響,等等就是交錯縱橫這樣的一種晝夜六時,都是無思自成的,不要你去刻意,自然而然成的,這麼一副情形。

這個地上的五百億寶樓就是我們將來每一位往生者的所居之處,所以你看這裡無量諸天這是什麼呢?這就是給你們,給你們啊,你們往生了以後就有這個資格了,每個人配備的什麼呢?侍者,懂嗎?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無量諸天都是,當然侍者可不是,你就覺得說,到了那兒,那從此以後就端茶倒水、打掃房間的,保潔就具備了,不用花錢了,他不是伺候這個的,他到了那兒是幹什麼的?是侍奉修行,用功辦道,所以你別以為這個諸天說作為侍者了,聽了一下感覺不錯,這要兩方面來講。

如果說以他為主的話,這是諸佛感的,諸上善人所具足的善境界,所以他可以引導我們往生者修行,你在那兒繼續用功,你的品位到了什麼地步,所以叫做無量諸天,作天伎樂。

再一個以往生者為主的話,這就是極樂世界殊勝的果報,給每一個寶樓裡面派的天然護法來護持你用功,大家要知道天然護法,護法啊,我不知道你們,這個很重要,為什麼?聽過閉關吧,在古人來講,閉關的人和護關的人都要具足,如果你閉關的人沒有護關的,是不能輕易閉關的,不要像我們現在有時候盲目的,突然間一股激情上來了,就信誓旦旦的就要顯示一下自己的苦行,真正在以前這個護關的人要比閉關的人要功夫高得多,要明眼,你想一個閉關的人他一旦在閉關房裡面,如果真正嚴格的像我們普陀佛頂山的話,是三年六個月,你足不出戶的,不能見人,窗戶都是兩層的,這個裡面送飯碗的時候,裡面給你放進去關起來,外面才開著拿出去,打好了外面開始放進來,再關了,裡面再開著,人與人不見面,是這樣子的。

但是這個護關的,他一方面要維護你的日常的這些生活用計呀,吃喝拉撒,他要給你配備,給你輔佐,但是另外一方面,閉關的人如果出了問題,他要可以攝受折服你,或者指引你,提攜你。要不然你在這種情況下,你自己一下子,人在修行上進的時候,他容易有時候出狀況,特別是你這個出世間福報顯現的時候他會沖,當然這個表達的是沖,不是我們說風水上的沖,就是自己折磨自己那個業障逼出來了。

我記得那會兒在普陀山有的他閉關閉的不行了,就怎麼都要出來,結果出來的時候,他就一定要去上海或者杭州轉一圈又好了,要不然不轉這一圈他待不住,就是毛手毛腳,火急火燎的就非要出來。再一個這個護關的,你還得有福報,為什麼呢?就是你這個福德量到了這兒了,一樣的話,他說行你說不行,他有這個福德他一句聽進去,馬上就把他的這個狂心給降住了,你這個福德不夠,他越說他嗔恨心越重,所以這個護關的功德,指導閉關者的功德,他的境界要比閉關的要高。

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這其實就是給你,照顧你在極樂世界往生者的修行道上陪伴你。當然他的陪伴跟我們這裡的情形就不一樣了,他怎麼個陪伴法呢?他是在那兒奏樂,配合著外面的樂器,然後不鼓自鳴,在這個樂裡面,音樂中讓我們,你看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還是讓你們憶念三寶,所以這裡講到的這個,證明這個音樂雖然沒有,它沒有神識呀,它不是正報,不是有情,但是它有說法的功能,在前一講的時候也講到過說,前面的在哪一觀裡邊來著,也講到說念佛念法念僧,那麼這裡再講念佛念法念僧,他是有進步的,為什麼呢?

前面所念的念佛念法念僧,很可能是念化像三寶和住持三寶,就是憶念佛是這個阿彌陀佛,每天都在講,他要憶念;或者憶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是早上出去供養嘛,要憶念,十方三世一切的正法,十方三世一切的聖賢僧,這是有形有相的,這裡的憶念三寶,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開始什麼呢?就是念的自性三寶,一體三寶,大家聽過自性三寶,一體三寶嗎?

就是佛、法、僧本來就是一體的,就是淨、就是覺正淨的合體,佛就是覺嘛,所以念佛就是這個覺而不迷了,念法就是正而不邪了,念僧就是淨而不染,他這個時候念的並不是說對著外境去念,而是就以佛法僧的這個聞熏功德,把自己內心本具的這個三寶功德給念出來了,越念越明朗,一個本身就可以顯他本有的佛性,可以承擔這個法的這個加持,可以去做一個大乘的清淨的菩薩僧。這就叫一體三寶,是這樣來念這個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所以這一想最後你看,此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想觀,名第六觀

那麼為什麼這裡叫做總想觀?因為大家知道前面的地觀、樹觀、池觀、樓觀這四種一旦你得到,隨著往後推進,後面的觀一定會具足前面的觀,就是你只要修到後面的時候,前面的已經成就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一旦你這個樓觀成就了以後,四種事都會現了,稱之為總想觀,也叫第六觀。

那麼雖然這裡雖然是總想觀,比後面的那十觀還要差一些,還沒有詳觀到那個整個的西方三聖的正報,乃至三輩九品,所以這裡叫做粗,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那麼再一個為什麼這裡稱之為粗呢,前面從日觀、水觀、冰觀開始那些呢,等於也叫做粗,但是前幾觀叫做粗中粗!相對那幾觀,這裡第六觀就開始叫做細,細裡面在後面的觀,越來越細中,它屬於細中粗,所以這裡叫做粗見極樂世界。而且我們也知道前面的這個韋提希夫人不是講到了麼,讓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那麼這裡講的粗見極樂世界,就稱之為思惟,後面這句開始見到了嗎?有一句若見此者,這就等於說進入正受的階段了,若見此,就是這裡開始,如果你能夠見到這個分分明明,念念不停地見到這樣的情形,就開始有他的功德利益。

大家看到了嗎?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是這樣的。還記得前面的這個水觀的時候是方便,不能滅罪,那麼到這裡地想成的時候呢,他就能夠斷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前面,這裡開始可以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大家想想,關於這個,如果你這個修觀呀,我們可以很多時候設身處地的想,假如果我現在是一個修觀者,那麼從次第而來,漸漸地漸入佳境了,那麼你在這個觀,慢慢的觀成就了以後,就等於說極樂世界的業就越來越濃,那麼娑婆世界的業,情見、愛見就會越來越淡。極樂的這個解脫觀越來越重,娑婆的輪迴就會越來越輕,這是必然的,所以這裡講到的觀成了以後,罪就能夠滅,觀深了以後,業就會淺,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

你比如說我們在人世間,你說這個人很富,他就肯定不窮,你說他不窮,他必然就很富,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這裡開始講到的說,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就等於說隨著修觀的深入,生死業消除的越來越節奏快數量多。這是必然的一個趨勢,隨著我們的心,這就是體現的可以除無量業,而且這裡還有一個,下面說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你看妙觀一共有十六觀呀,這才第六觀,就開始給你講打保任說,一定別無他生,一定到極樂世界。大家想想,這個話只有佛能夠拍著胸脯子說。這就是一種授記,我不知道諸位怎麼理解這個授記,你們怎麼理解授記?

你比如說這會兒真的來佛了,咱們也不要說親眼見到了,這樣你害怕得受不了,那麼就說夢裡面見到的,夢裡面見到了佛給你授記,說你怎麼怎麼樣,將來如何如何,到某一時間或者怎麼怎麼樣,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說,可以信受嗎?能信受嗎?

那為什麼能信受?為什麼?你得有理有據呀,為什麼?大家知道佛還有一個名號叫做什麼?如來、應供、正遍知,正遍是什麼呢?就是佛心佛眼圓明徹見整個法界的一切情形,當然我們一聽到這個整個法界的一切情形,馬上就會想到,肯定是他這兒也能看見,那兒也能看見,到處都能看見,這是一個層面喲,大家不要忘了,我們這兒只是十方,還有三世,就是過去能看見、現在能看見、未來同樣能看見,一目瞭然。所以在這個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線上,你說我們現在每天修行也罷、造業也罷,它一定會啟動一個什麼機製?

就是種因,那麼種因,我們在種因的時候,肯定會只能說估摸著、推斷過,是吧?但是佛呢,只要你這一頭或者前一頭把這個因一念種下來,每個人的阿賴耶識,你的阿賴耶識就負責開始描繪了,這個因種在哪兒?盡管你現在可能還沒到現行果的時候,可是呢這條路就鎖死了,只要你在這個修行的路上,當然我們也不要說就認為是宿命論,覺得說那法師你這麼認為的話,這因種下去這命就鐵定了,那就改不了嗎,這個其中你什麼時候學佛,皈依了,什麼時候修行又用功了,什麼時候又退了,什麼時候又進了,什麼時候左右搖擺了,全在佛的一目瞭然之內,大家不要忘了。

所以他就是把你前後左右給你完全規劃描繪清楚了,不是刻意的,是看見了以後才在這裡,這個點兒推斷出那個點兒,你可以怎樣怎樣,由這個第六觀,修到這個層面,他就可以給你說命終之後,必生彼國,這就叫前因後果,這就叫授記,因為他全看見了。不但把這個因和果的兩個點看見了,中間的所有的可能性都看見了,就是這個東西真的是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可能說那我試一下,在裡邊我故意這樣睡幾天,不修行,或者我故意造幾天業,他把這個也看見了。就等於說你孫猴子永遠出不了如來的手掌,所以能打保任在這兒授記。

大家可能有的聽著這個好玩,確實如此,要不然為什麼《法華經》裡面不斷地授記,連提婆達多都敢給授記,誰敢給提婆達多授記!所以我們這裡要認真的去領悟這些法義,你看命終之後,必生彼國,那麼我們就得到這個消息了,有了這個信息時代的信息,那我們就趕緊這麼去做,每天讀誦《觀無量壽經》,就在這裡面哪怕你有一段話相應想起來了,你就坐著車,上著樓梯,在路上怎麼樣,你想憶念持名同時進行,非常殊勝。

所以這裡你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這裡又開始囑託了,為什麼老要這麼說呢?你看每一觀後面都要囑託一番,就是讓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這裡很容易我們,特別是修行人,乃至修的久的同修們,容易什麼呢?不知道什麼是觀想,什麼是妄想。一定要把這個搞清楚,你看前有一句叫什麼,此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世界。這就叫做觀想。那麼我們初學佛,或者有時候還修了一點,都容易把妄想當作觀想分不清楚,很多時候一見到法師,一見到師父就非常的合掌恭敬,一系列以後就開始提問問題,那麼馬上就要說轉述他的妄想,他見到什麼了,他得了什麼境界了,這種境界怎麼殊勝,是不是?他有時候說是請教你的,我覺得有點顯擺的味道。

他問你說,問了半天覺得怎麼怎麼樣,其實如果說這種境界,策發你的信願更加了,還算起到正面作用,一旦你住到裡面非常沾沾自喜,每天都想念著那個,在修的過程中,又不斷的想要得到那個,這就離魔不遠了。所以我們這裡為什麼說正觀、邪觀呢,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妄想!妄想它有一個特色是什麼呢?一定是具足了情和執的,執著的執,有情見、有執著,你但凡進入這麼一念,歡喜呀好樂的念頭,然後進行分別,那麼這一定是主導就是我執操作,現行成就的。那麼在這樣話的你只要有一念住,真的不行。這就叫妄想,那麼什麼叫做觀想呢?記住了這裡講到的觀想就是,首先隨順佛語,依教奉行。

大家想如果我們,你讀經的時候,你看上午也有同修問到了,他說在讀《楞嚴經》的時候,七處征心的時候他就不斷地問,說為什麼不在內外中間,他覺得應該怎麼樣,就他覺得讀的就是相應不了,為什麼?就是這個問題。這裡他是佛金口誠言把極樂世界的情形描繪給這裡,讓我們來幹什麼呢,讓我們大家來進行臨摹。臨摹這個佛境界就是佛的果位,所以我們在起觀的時候呢,就是以佛語印己心,以己心開這個佛境界。那麼你一定要懂得就是這上面,沒有感情可言,沒有你分別的餘地,也沒有你做主的資格,只有說,佛說有八萬四千光,你就是八萬四千光,佛說水只有微瀾迴流只有十四注,那就不能十五注、十三注。

就是這個它有一個什麼功德呢,大家發現沒有,只要我們跟經典裡面的脗合,這就是觀,就是正觀了,為什麼呢,這個觀可以破我們的執著,我執呀,你不能有自己的主意,佛說怎樣你就怎樣,就是這樣依教奉行,還有比這破我執快的嗎?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就是不能隨自己的主意,只能隨佛的聖言量,這就叫做起觀。這在心術上面,這個可能說,差之毫釐就失之千里,隨正觀就是隨聖意,如果打妄想,就是隨你的凡情,所以這就是,正觀就是一個鍛煉的手段,大家一定要在這方面注意一下。特別是假如果我們有時候,不一定能夠一一觀起來,那麼有的人他有一個習慣就是說,在念佛的時候,心繫在西方。

那麼這樣的話也許有時候確實會,相應的時候出狀況,出境界,但是我們也不要一般就是一廂情願地去描繪自己所看見的感覺到了,半推半就的就隨順這種妄想了,本能的這種不老實的執著心相結合就產生了所謂的境界了。就是我們真正的把這個真觀給修出來了,大家不要忘了,還得往上修呀,你這裡第六觀修成就了,命終必生極樂國土,但是後面還有呢,還有十種觀法,還要進行深造呢,還要在這個品位上加功呀,還要讓你這個淨業成形了,還要現生現證念佛三昧呀,可以繼續呀,不是說命終生極樂就可以了,完全可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可以隨意往生,不在命終之時,這都可以,就看我們的功夫。

那麼再一個的話我們也要知道,悟門不可限量,修門不可限量,在這個菩提路上,一直到成佛才到頂,到頂了都不能歇,到頂了以後即刻又回入,分身散影到塵剎裡面去度眾生,哪兒有歇的時候。所以我們只要有妄想,產生歡喜住在這上面,就說明歇了嘛,一歇就進不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這是第六觀,叫做總想觀。

好,我們接著往下,進入到這個第七觀,那麼我們總結一下十六妙觀中,從第一至第六觀都是依報,觀他的依報,所觀之境都是極樂世界的莊嚴,下面第七觀開始到第十三觀,全部屬於觀極樂世界的正報。就是從佛,二菩薩,一切的清淨海眾,觀西方三聖,這就是開始了。

我們來看,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這是這一段,這裡又是一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前面我們講到了,要說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的時候,他一定會,佛又會刻意地特別地提醒一下。所以說這裡先說阿難及韋提希呢,還是明著告這個二人,給他們下這個法旨命令,你看諦聽,就是顯示說,你聽了以後還要諦受,諦受了以後還要正念地去修行。

善思念之,就是要連帶的為說這個華座觀,只要你的心能夠住到這裡面稱念的話,罪苦就得除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這裡的除苦惱,就沒有完全的鎖定,或者說臨命終時必定往生,或者說消多少業多少業,他開始進入什麼呢,降伏現行煩惱了。

你看這個每一個觀法都有次第,這裡開始是什麼,除苦惱法,那麼這個苦惱除了生老病死整個輪迴以外,還有現前的貪瞋癡法,就開始到了這個層面了,所以這裡讓阿難和韋提希要說: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憶就是讓你記住,持就是讓你保持你,不讓失去呀。這裡的憶持,並分別解說就是勸發要流通,把這個法要流通出去,表示這個要特別是到了廣為大眾呢,一個是現前大眾,一個是當來大眾,就是我們末法時代這些妄想、情見迷心,漂流於六道的這些苦惱人,所以這裡講到的說要處處勸修,讓大家都聞到同得解脫,所以這裡講到說分別解說,到這裡。

下面我們再看一段,這一段又是特別的殊勝,一讀到這個時候,就讓人真是引人入勝,如對目前,身臨其境一樣。大家來看,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這是主尊,本尊在中間。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你看西方三聖顯現了,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這是西方三聖又在這裡開始顯現了。咱們坐在這兒,有時候捫心想一想,在八難之一之中,就是生在佛前佛後。沒有一次機會說能夠現前參與,作為佛弟子去參與佛講的一場法會,特別是淨土法門。

你看人家當時都有這樣殊勝的顯現。西方三聖就親臨法會現場。大家想這種佛菩薩的應時顯現,那就等於說跟當機者,托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的淨識,大家知道什麼叫淨識呢,清淨的本識。托他們倆的這個淨識所感,而有這樣的顯現,是托佛的,托功德的,托善根的,不是他的自功德所感。這就是生在佛前的殊勝功德。

大家想想也覺得,好像說有這麼好的好事,在佛世就有這麼好的好事,每次法會一不小心就瑞相現前,他方國土就顯現,天雨曼陀羅華等等這些。當時在靈鷲山,在祇樹給孤獨園數都數不清了。你看我們現在這歷史上也很多呀,有法師講經講的天降舍利,有那些大的,道場裡面大法會做的時候,也有天降舍利,都會感召的。但是我們現在只能感召個舍利,人家是活脫脫的西方三聖,大家想想活脫脫的現前。

在《無量壽經》裡面也有這麼一段殊勝的描繪,就是當時阿難也在佛前,那麼這個佛就讓阿難起來整理一下衣服說禮拜,白言說,世尊,願見彼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這個話口還不落地,當時即時無量壽佛現,放大光明,描繪的說,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所有的什麼大小諸山呀,所有的六道眾生呀,整個都照開了。就跟那個,當時有一句話形容的是什麼,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就等於說,成住壞空那種劫,跨時代的那種劫水,整個顯現出來,瀰漫了整個世界,晃蕩不停。什麼都沒有只有佛光,佛的這個妙相莊嚴。所有的眾生,不要說凡夫了,阿羅漢、菩薩們的光都不顯了。這是在《無量壽經》裡邊,阿難見到的說如須彌山一樣的佛,那麼高,高出一切世界之上,當時與會的四眾全部都見,而且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見我們這個國土也是這樣。你看這裡也是: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

善導大師當時描繪這裡的時候,說為什麼要這樣呢,說娑婆化主,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物故,為了我們娑婆的眾生,因為這個緣故故,住想西方。那說明什麼呢,這個現前的境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念力給加持出來的,就把所有的在場大眾的違緣和障礙都給消除掉了。

盡管是短暫的和現前的,但是他都有這個念力有多大,大家想想佛的念力,為什麼說攝取不舍呢。包括我們現在在這兒講《觀無量壽經》,西方清淨海眾都在關注地往這兒看,你們信不信?都是這樣的,一定要有這種直通信心,我們在這聽著法,都要跟極樂世界的法會同步。

所以說住想西方,安樂慈尊,就是極樂世界的這個安樂國的這個慈悲的這個本尊阿彌陀佛嘛。為什麼,知情故。他馬上就感應到了,佛佛道同,一感應到,影臨東域,影像就臨,影臨東域呀,就直接不離本座,影現東方娑婆國土。

所以善導大師,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斯乃二尊許應,就是因為這兩尊佛,一個許呀,許願的許;一個應,感應的應。你看他用的這個詞多精闢,就一個字,斯乃二尊許應,就是釋迦牟尼佛許。我告訴你們怎麼怎麼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西方,你只要怎樣就能往生,這就叫許呀。西方這個彌陀佛應,就照著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全部給你兌現,就叫應。

所以這裡只是,我們要知道每一尊佛,每一個國土都是週遍法界,但是隨順的眾生之心,有染有淨,有染土淨土相互隱顯,隨著我們的染心、淨心而來迴互換。大家想想這是什麼概念,所以這裡講到的說,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西方三聖。這就是這個因地的本生因緣。

那麼說到這個西方三聖,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過去是怎麼樣的一家人,在這個過去就不是我們這個劫數了,在過去劫中有一個世界叫做刪提嵐,就是那個嵐就是山字下來一個風,刪除的刪,提著,提包的提。這個當時的劫叫做善持,善良的善,受持的持,那個劫數叫善持,這麼一個劫。那麼在那個劫數里面,有一個轉輪聖王叫做無諍念,無諍念王。這個無諍念王他一共有一千個兒子,大家知道轉輪聖王的福報是非常大的。他有一千個兒子,只有一個大臣叫做寶海。這個大臣生了一個兒子,只有一個兒子叫做寶藏。這個大臣的兒子出家成道,修成佛以後,他的佛號還叫做寶藏如來。

那麼他回來就為這個轉輪王說法,他的這一千個兒子,也各個的供養,供養這個寶藏如來,經歷了有三個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呢,佛就是給他們想說一點什麼呢,就先入到這個三昧裡面,光中現了很多他方國土的境界,有濁惡的,有清淨的,也就跟我們淨土根本經裡面描繪的那樣現給他看。

那麼這個王就問其因了,就是說為什麼會有的是染的,有的是淨的。這個佛就給這個轉輪王說了,皆因為他們每一尊佛,有願力度眾生故,才有染有淨。你看娑婆世界,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願力,人到一百歲的壽命的時候,沒人來了,沒有佛來了,都嫌太難度了。

那麼這個王就說了,聽了以後就說,我願成佛,不取不淨國土。就是我將來如果成佛了,我可不到那個染土去,我一定要取這個淨土。他還講到願世界裡面淨妙,沒有四惡道,沒有男女性別,等一化生,壽命無量,宮殿莊嚴像第六天一樣。而且還說到,聞我名者,一定要生到我的國土,除了忤逆、誹謗聖人,破壞正法的這些。你看這就跟法藏比丘的願望有點一樣。

那麼這個轉輪王發願了以後呢,佛就告訴他,大王你現在呀,見到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一個叫做尊音王如來,世界嚴淨就跟你想的一模一樣,就給他說。那麼在這樣的國土裡面,這個尊音王如來下面還有四尊佛,滅度了以後,再過恆河沙阿僧祇劫中呢,這個世界就轉名為什麼呢,安樂世界,就是極樂淨土。這個寶藏如來給轉輪王授記什麼呢,汝當作佛,號無量壽如來。你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不是光法藏比丘那一世的時候發的,生生世世相續的,他就是這個願望,說號無量壽如來。

後來就把這個兒子也給帶出來了,這個轉輪王不是有一千個兒子嗎,第一個叫做不眴太子,不眴就是眼睛都不眨,很精進。那麼給這個太子就授記說,因為你觀到六道的眾生受苦惱所以你生這個大悲心,所以現在給你授記你的字名為觀世音。這個無量壽佛涅槃以後,恆河沙劫,這個正法是初夜滅了,就是這一夜初分滅的時候呢,後分觀世音菩薩就頂代成佛,繼續又正法興行,極樂世界。

那麼就給他說,後夜分,這個世界就轉為一切珍寶所成就的種種莊嚴。你於一念頃便成正覺,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觀音菩薩成佛的時候,壽命有九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萬億劫。這是觀音菩薩的本生。那麼這是排的老大,大太子。二太子叫做尼摩,就是摩尼寶珠倒過來的那個尼摩。那麼這個佛又給他授願了說,猶如你取大千世界,就當你的名號叫做大勢至,又給他授記了。說這個次第,普光功德山王佛滅度以後,你當成道。號叫什麼,善住珍寶山王佛。這是大勢至將來成佛的佛的功德號。

這些都在《悲華經》裡面講過,這就是西方三聖過去的宿緣。你看他們原來是一個爹的兩個兒子,現在成了西方三聖了。你看他們能這麼修來,我們為什麼不能呢。所以大家也要,特別是這個如是次第授了,第一千個兒子是誰呢,大家說說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當時呢就是,我釋迦如是誓願在五濁惡世成佛,度人壽百歲的眾生,發了五百大願。

這是這裡講為什麼插個曲,就是因為這不是住立空中了嘛。而且這裡講到的西方三聖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你看這裡講到說現場,為什麼說光明熾盛,不可具見?不可具見就是說在現場的每個人,看他的福德有多大,看他的智慧有多高,隨著他相應的福德智慧而顯現他心中的西方三聖的影量大小,光明這個度有多少,輻射度有多少,所以這裡講到的不可具見。

有的可能看的比較廣,比較高大,有的可能就看不全,這也是因人而異,所以這不可具見,一個是光明熾盛,大家都,就是與會的大眾們都看不到頭,再一個就是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為什麼呢,你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上次不是給大家講過了嗎,閻浮檀金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好的金了,最純的金了,那四九九九九九的黃金都不能比。但是大家要知道,就這樣的閻浮檀金色,也是因為在我們這個世界,說這個法,就只好給你們這個世界點兒面子。

大家知道這就是給娑婆世界面子,才把你們這的這個閻浮檀金用了一點,就地取材,做了一個比喻。為什麼呢,這閻浮檀金太差,咱們這兒最好的,人家比起來太差。這個閻浮檀金就跟迦葉尊者,迦葉尊者不是叫飲光嘛,他因為過去世給佛貼金,感得身上老是放光,就是所有的人一到他跟前,他的光就把別人給蓋下去了,所以叫飲光,就是把別人,其他也有修行人,修的比較好也有點光,到他跟前就沒了。

那麼這個迦葉尊者呢,他的光,這個閻浮檀光,到了他跟前就像聚墨一樣,就黑咕隆咚的就成了一塊墨,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何況這個佛光呢。所以在《智度論》裡邊講到說,我們這裡的閻浮檀金比那個須彌山裡面的金比起來,這個閻浮檀金就不顯現了,就拿不出手了,看不見這是金子。這個須彌山的金跟忉利天的天人的纓絡比起來,乃至夜摩天,他化自在天的時候就不顯現了,也就不算數了。那麼這個諸天纓絡上的金呢比起聲聞辟支佛菩薩的什麼,看都看不到。

可是大家要想想,這裡講的是誰的金啊,是佛的光明,那叫紫金身呀。所以在佛光邊,所有的一切都跟燒焦的木頭柱子一樣,這在經典裡面比喻的,譬如焦柱。所以你看在這樣的鏡頭中,一念加持,西方三聖就頓現呀。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說阿彌陀佛絕無虛願,這些都是實在境界。大家想想,有時候我們在這裡面一定要有現前思維,這個世界是這樣的,極樂世界是那樣的,我們這兒的眾生是如此的,極樂世界西方三聖清淨海眾是這樣的,整個所有的這些世界都是互融互攝呀,它是交替著的。每個人都有份,但是又隨自己的心,所見自己,暫時能夠顯現的那份兒。

雖然暫時見這些,顯現那一份,可是屬於所有的那一份,他都有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心而隱顯轉化,這都是宇宙的法則,眾生的功能,本具的東西。所以我們在這裡也不要覺得說,西方三聖真的就來了,還放光有這麼好嗎?這是大世界轉化中一個很自然的狀態,你們看見廣告牌子了嗎?看過廣告牌吧,有那個廣告牌是百葉的,見過吧,就是它由這邊嘩、嘩、嘩弄一下,就是一幅圖片,很可能是賣一瓶酒的說,大家閨秀五糧春,就出來了,我記得那會兒有這個。

那麼再嘩、嘩、嘩轉過去,哦,說中國最美在江西,那你能說這同一個牌匾,同一個這樣的百葉,它來回這樣轉一下就顯現的不同了。所以這樣的境界這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但是我們的信心要跟得上,你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證明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真的,假如果願意往生者,但凡具足信願去往生也是真的。這兩位菩薩跟阿彌陀佛說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來接,如果不來接,就不取正覺,也是真的。

大家就要體諒領情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的悲心,你看為什麼在這裡顯現,大家要想,為什麼在這裡顯現呢?你看我們現在,這也至少現在,此時此刻算個道場,那建的廟,寺院,修行場所那也算道場。說白了,那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暫時的極樂世界接引站,那麼極樂世界就等於說阿彌陀佛在整個大法界裡面建了一個廟,到那兒修就修得快。這個廟極其清淨,其實說白了就這麼簡單。

一切眾生只要你進廟修行,出來的時候就能夠度化眾生,你看我們現在有時候不是進廟受了個皈依,聽了一堂法出來,就恨不得跟所有的人就講上了,一樣的道理,所以這也叫做,這就是往生的功德。下面我們再來看,你看這裡還有一個關鍵詞我們再要講一下,為什麼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侍立左右,不約而同都是一個立,沒有坐!大家想一想為什麼這裡不坐著?為什麼?

這裡有密義,就是因為要往生的人太多,要攝受的人更多,根本都容不得你有一絲一毫坐下來歇口氣,你看所有的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除非到三聖殿裡面配的時候,阿彌陀佛是坐著的,所有的接引像都是站著的,胳膊還比一般的佛長,你們回去看看。這隻手拿著這個蓮台,這隻手連下來,連了老長啊,都比一般的佛長,為什麼呢?就是表他的接引啊,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娑婆苦呀,這個雜惡同居,八苦相燒、詐親含笑、六賊常隨,三界的火坑呀。他是隨時準備著趕緊來接,趕緊來引,所以這裡講到的,舉手投足都在救迷,都在救這個被業力牢牢捆綁住的眾生,所以說這裡是站著的,隨時隨地都有人可能往生,不但此土,他方國土更多啊,所以這裡就表的是一個接引法、救度法。

我記得我曾經在一個道場裡面看過這麼一副對聯,叫做我念彌陀歸心似箭,彌陀念我望穿秋水,我後來我還常記得,我一定將來寫一個對聯,這邊是歸心似箭,那邊是望穿秋水,前面都不用說,就表這個法,你看這個就真把《圓通章》裡面子若憶母,如母憶子,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問題是佛在這裡,一個歸心似箭,一個望穿秋水,望穿秋水的這個功德,在法藏菩薩在成佛的那一剎那,極樂世界建成的時候,就永遠鎖定在這一狀態了。

現在另外一個關鍵就是,我們是否歸心似箭能夠具足呢?由這個法層面來講的話,能不能往生真的就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因為佛已經暢開了,就這樣兒,你就來吧。十六妙觀,全是讓我們自己往那兒歸,往那兒這個,把這個心往那兒歸了,你看都是在心上作觀。所以說我們只要信願與彌陀相應,抓住這個契合點的話,立馬就完成了接引工作,這個佛不坐著就是生怕錯過眾生。

再如果往廣一點理解呢,大家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理解這個接引,一般我們都說接引這個概念,肯定是臨終的時候,好像這兒也熱,頭上也熱,最後這兒才冷的,走的身體柔軟,一定是被接走了。這都是常規,一個人的淨業成就的時候體現的形式,大家不要忘了,實際的接引工作,早就開始策劃,開始籌碼了。什麼叫做接呢?接就是離開本位,奔你而來。什麼叫做引呢?始終前行,一路指導,就怕你走偏了。

所以如此的來講的話,大家要知道,我們的淨業成熟的時候才是彌陀度我成功之際。但是你不要忘了,他的這個接引之手,老早就伸到娑婆已經面面俱到的深入民間了,為什麼我們說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而且他的左膀右臂大勢至菩薩是什麼樣?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他就做這個工作。而且觀音菩薩是幹什麼的,尋聲救苦呀,先就讓你跟極樂世界結緣,他將來在那兒要頂代成佛的呀。他在極樂世界地位,就跟彌勒佛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地位一模一樣,大家想想。

所以這種接引工作早已經深入的,甚至在他方國土裡面,大家讀過《藥師經》嗎,你看《藥師經》裡面說,修藥師法門的,最終臨終的時候沒辦法了,藥師國土去不了,往生極樂世界平常業力又不夠,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八大菩薩,在前面引導他,往生極樂世界。你看,他都把接引的工作,都伸到人家東方琉璃國土那兒了。所以從這點上,我們才要知道為什麼這裡是站著,就是因為接引。

而且這種接引我們就像打個比方,我們住房子的時候,最後交了款,拿了鑰匙,這個房子好像才圓滿了,你買到了。實際上誰不知道從預付開始就早就開始籌備上這房子了,就屬於你的嘛,一樣的道理。很多時候就是這個視野高低而已,心量大小而已,他的動作是一模一樣的,世界的隱顯,我們這兒的廣告牌,一樣的道理。這種現像在法界存在,他可能在一個小點上存在,也可能在一個大幅度上存在,但是道理是一模一樣的,大家要如是理解如是信。所以說,我們學佛實際上就是一件相隨相伴的接引事件,這是暗中接引,直到我們今生往生的時候這個才水落石出了,所以他們就沒有一刻的消停,只有站著的份兒,沒工夫坐。這是講到的住立空中,侍立左右。

我們再來看,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你看這是,這裡又開始韋提希出面了,大家看先開始是接足作禮,這我們常說的,頭面接足禮嘛,就是用自己最尊貴的頭和這個雙手捧著這個世尊的兩足尊,這是一個頭面接足禮。這是最虔誠的一種禮拜,先行這個禮後,就對釋迦牟尼佛說了,世尊我今因佛力故。你看她明白,不是自己的力量才能見,不是自己的功夫,自己怎麼能見到西方三聖的圓滿身相呢,而是什麼呢,而是全憑佛力的加持。

大家對這個佛力加持,你有沒有感同身受?有沒有受過佛力加持?你有沒有由於佛力加持而見了一個你有時候可能不太有機會見到的人。大家發現了沒有,還是步調一致,韋提希由於世尊的,釋迦牟尼佛的佛力加持她見了阿彌陀佛,我們可能比如說去五台山,由於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加持你就可能見了個誰誰誰。

去了普陀山,小孩平時追星追的不知道有多少,突然間就見了一個某某明星,當然我們不是在這兒說,好像崇拜明星,或者什麼這些大人物,但是問題是你發現了沒有,這就叫佛力加持,就是平時我們可能不在一個圈,但是我現在見到了,這個見的因緣怎麼啟動的,佛力加持。你到名山,四大名山去,就是這樣子。那我回普陀山,見的多了,這兒不能說。見的多了,這就是佛力加持。我們不是說,這個盲目的崇拜明星了,但是就這個事兒,表這個法,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啊,所以大家要從這裡著手。

而且這裡韋提希你看,可能說她自己已經見到了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那麼她起觀的話就容易的多,但是她這裡開始,你看未來眾生她就知道說苦惱更大,怎麼才能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啊?由這點你看我們就講到,你看我今因佛力故,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為什麼人家韋提希,也不是說佛力加持,她自己也爭氣,這確實是大乘種性,自己用清淨的出離心感的現見,而且還用自己的菩提心,立刻想到未來眾生怎麼見。這就是菩薩心地,自己還見了就不是說滿足了,趕緊想想未來眾生怎麼見,就開始問釋迦牟尼佛。

下面這一段開始就進入到這個,觀想階段了,你看這裡講: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這句話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開始起觀法了,你看這裡又有兩個詞我們要注意一下,一個是想,一個是念,為什麼叫當起想念呢?就是讓你,每一個凡夫在這個第六意識,這個觀法上因為我們的想,這是凡夫的本能作用,對一切外境,取種種相,做種種想,這是一個凡夫本具的功能。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就是取極樂世界殊勝的淨業種子所感之相,而做極樂世界殊勝果報之想,就凡心而顯聖境,所以叫做當起想。那麼什麼叫做當起念呢?那我們也知道每一個凡夫有念,這也是凡夫心識的一個常態,我們這兒的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罪嘛。那麼這裡就是在這個起念中,依這個殊勝想而動這個積功累德的之念,所以叫做當起想念。

那具體怎麼個想念法呢,我們來往下看,下面這一大段,就是形容的,你看: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這是開始起動了,又是開始觀這個蓮花。當然我們要知道,這個蓮花不是觀西方三聖寶池裡的蓮花,而是說這個華座是依於地而起的,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不是在水裡的,這個不要搞錯了,這個很重要。

那麼這裡講到說,所有的這個下面,這個境界就非同娑婆世界的情景了,相對而言就殊勝至極了。你看凡未來見此真實境的,所以這裡就要講的說,就是我們都沒有曾經見過啊,未來才能見啊,所以令,你看這裡,這個皆令得見,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都是用這個令。這個令有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主動、刻意的意思,讓你的第六意識作這個想,就把你的狹小、灰暗、自私的這種第六意識,讓它開始發揮,擴展,用什麼呢,就用這個極樂世界的外境。所以大家你看,開始看,一一葉上,這個一一葉就指的一個蓮花瓣啊,大家知道一個蓮花瓣上,就每一個花瓣都有百寶的妙色,這個每一個花瓣的百寶妙色,又有八萬四千的這個脈絡,八萬四千脈絡,就表明這個淨土法門,猶如同時修八萬四千法門,也能除八萬四千煩惱。那麼當這個殊勝的情形顯現出來的時候,就像天然的彩畫一樣。

大家想想,這裡猶如天畫,不是說天上的畫,就是天然的彩畫,就是不像,沒有一點特意的。我們不知道,聽到這些大傢什麼感覺,我們這裡見到的蓮花,不是都是素色的嘛,就這麼點,去西湖了,曲院風荷呢,就是西湖八景還是十景之一,就這麼點,風刮一下,有時候咔的就斷了一個瓣就沒了,而且就一個顏色,這裡你看人家的蓮花上,都有八萬四千脈發光,還有天畫一樣的。大家想想,發揮你的第六意識的這個擴展功能。

了了分明,皆令得見。就是讓你不用眼看的清楚,不是要用肉眼,是用心眼了了分明。再進一步觀,你看這個蓮叶中,蓮花中葉子比較小的,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這是小的,小的這個,大家看到這個華葉小的這個蓮花,有多長呢,就是這個直徑有多少呢?二百五十由旬是多少?就按四十里最小的算,就有一萬里,你想想,一個蓮花有一萬里,那麼阿彌陀佛的身形,就是底座就有一萬里,阿彌陀佛身形有多大?我們現在想想,想著想著,腦子就疼起來了。會的,你想想,腦子馬上就疼起來了,為什麼?就是到不了嘛。所以這樣的蓮花,上面如是蓮花具有八萬四千葉,又有這麼多的花瓣,千葉寶蓮,這是萬葉。

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你看這裡講到的是摩尼珠王,又是一個以為映飾,大家想想,摩尼珠王是什麼呢,一切的摩尼珠都代表表法的,那麼這個摩尼珠王就表的是什麼,首楞嚴大定,大佛頂首楞嚴、心地法門,這是最究竟圓滿的如來密因,這裡以為映飾,還是印證行者就是在這個蓮花上的,佛啊。將來坐的是誰啊,佛啊。所以華座這裡,就用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不是一般的摩尼珠了,表這個最為殊勝。

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這裡又講到了釋迦毗楞伽寶,上次給大家講到了。以為其台。此蓮華台,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交飾。大家看到這就是上面的這個裝修啊,這個甄叔迦寶是叫做赤色寶,是在這個西域也曾經有過,這個它開的花,是赤色的,形狀大致跟人的手一樣,非常的漂亮,珍稀特別難得。梵摩尼寶就是我們常說的,晶瑩剔透的如意寶,這裡講到的還有妙真珠網等等這些。

下面於其台上,這裡又往上抬了,於其台上,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這就又來自一個比喻,幢上的寶幔如夜摩天宮。大家知道夜摩天宮在哪裡嗎?在哪裡?夜摩天宮在我們欲界的第三層天,夜摩天是梵語,在我們這裡翻譯成時分,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一層天,夜摩天日月是照不上去的,那麼他們那兒晝夜是怎麼算呢,就是這個夜摩天的天人,身上自然有天光而分這個晝夜,所以這裡講到說,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就是自然的光,不是照射的光。

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大家想想,金色還有八萬四千種樣,光金色啊,不是銀色、銅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大家想想,於十方面,就是什麼呢,於十方國土去隨意變現,施作佛事。你看這就說明,極樂世界一切的莊嚴,於十方三世一切國土貫徹無礙,施作佛事。

那就說明我們一到極樂世界,往生了以後呢,很可能你就有了功德,積攢夠了以後,就可以到他方國土,現八相成道去作佛,去宣說六波羅蜜法門,這都可以。施作佛事,施波羅蜜等等,這裡講到的,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那麼這些我講的,就不需要一一去細掰的講了,我們在讀,或者受用的時候你就照著這個去念,起念。

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從這個如是蓮華開始,有八萬四千葉,如果大家覺得八萬四千太多了,一下子囫圇吞地觀不起來,那麼你數,你可以排兵佈陣,你比如說,這個八萬四千葉,你就一圈一圈的,一圈是一千,那麼八萬就是八十圈,一千再分成兩個五百,一個五百里邊又有一百,又有五個一百,就一樣一樣的把這蓮花這樣不斷的編織,這樣的話,就能夠容易面面俱到了。

所以這一段經文呢,如實讓我們作觀呢,就是反映了這個西方三聖所依的華座的情形,這是真實的世界。大家在有見到極樂世界變現圖,有的你看故宮裡邊有一部特別有名的一幅極樂世界變現圖。那都已經是工筆畫,畫的已經非常的好了,但是其實也就是這麼一幅畫。那我們看一下敦煌的那個洞裡邊,有一些壁畫。確實也是他們有一個技術,就是你看上去,不是說這個平面畫,他畫的那個極樂世界經變圖,確實就有立體的,有遠處的這個天人,飛的,有近處的這個八功德水裡邊湧出蓮花,有往生者的,他那個立體層次感非常強。

那我們看這個時候都歡喜,何況你想想這裡描繪的這樣呢,所以我們常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法富貴,大家看看,這就是佛法的這個宇宙、國土富貴,美不勝收啊,這樣的莊嚴。但是呢,大家也不要覺得說,這是好像這大概是太富有了,怎麼增長我們的這個貪著心,這麼奢侈,到處都是寶貝。那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從就是這個法藏比丘從這個因地心,修解脫法,次第莊嚴而得的果報,所以這種富貴,他不是凡夫心的貪著執取顯現來的啊,我們執取,你越取越沒有啊,越貪越沒有啊。

人家是因地的清淨修行,發的清淨願,用菩提心激發所得的現量境界,所以這裡後面講到的說,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你看來這麼一句,一語就說破,這種殊勝的情形,這種坐華座的人,招感來的。所以這裡講到的說這樣的殊勝,所以我們在起觀的時候,就是利用這個極樂世界的莊嚴,對我們的凡夫心量產生巨大的開發作用。特別是你看,從這一觀開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微細,這光也越來越多,葉也越來越多,寶也越來越多,樓也越來越多,不斷的多了,這就是讓你不斷地豐滿自己的心地中的本有的清靜國土的莊嚴,莊嚴自己。不要以為說莊嚴國土,這是莊嚴自己啊。

那我們想想,本具的這個心性光明,我們也有,佛也有,怎麼人家已經開發、凸顯了,我們現在還是這個樣子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看,若慾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作此想時,不得雜觀。你看修這個觀的時候,不要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大家想,我們現在看這個世界,是不是好像照鏡子一樣,你照個鏡子,還覺得說這個照的鏡子質量好,那其實跟現在現實世界沒有走樣,鏡子不好的,有那哈哈鏡,一照就走樣了,所以說如於鏡中,自見面像,就是已經完全跟極樂世界脗合了,步調一致了,描繪清楚了。那麼大家發現了沒有,這個如果這樣: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到這裡就必定當生極樂世界,必定當生極樂世界,他就沒有給你定數說,是在命終之後嗎,有可能在命終之前。

這才進入到第七觀啊,正報還沒有觀呢,就如此殊勝的功德,為什麼說十六妙觀?大家想想,這樣的這種佛的果地覺的這個正受淨土,那麼我們用凡夫心去不斷地去觀的時候,那就等於說我們現前臨摹佛陀的淨土,就我們去臨摹佛的境界,那你臨摹的久而久之,臨摹嘛,臨摹就是照著那個一筆一筆地畫,畫成了以後,雖然你是臨摹的,你拿起來跟這個一模一樣,所以這裡在法文裡面常講到的印壞文成,不斷地臨摹,不斷地臨摹,最後這個天畫就畫成了。所以這是今天講到的第七觀,還是說: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我們回去呢,好好地把第七觀,第七觀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第七觀是給第八觀做鋪墊。第八觀開始就要觀正報,第八觀裡邊還有這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這一個核心眼目,就在第八觀上開始講了。

當然今天時間關係,我們就到此為止,下一週我們繼續,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