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14頁)

修福要怎麼去修

首先來看修福。一個修行人要修福,怎麼去修?從哪裡下手?這些需要討論。菩薩的六度前五度是修福。淨土法門的淨業...

信是世間最稀缺的資源

淨土往生法門的宗旨就是信願行,我們一定要在信願行三個字上下功夫。首先談信,什麼叫信?信的內涵很深廣,在《華...

如何對治淨業修習中的進進退退

問: 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因果,如何對治這一煩惱? 大安法師答: 其原因還是生死心不切啊!...

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與一心稱名的關係

問: 上品上生應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請問受持讀誦和一心稱名的關係? 大...

憨山大師: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

若想真修行,就不要打妄想

老子說: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我們要學愚癡,但要學愚癡並不容易,因為境界時常來告訴你不要愚癡,所...

持咒先要正心誠意

誦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 所作諸法悉究竟 不增不減到涅槃 學咒要先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在楞嚴經裡,有一段討論二種顛倒妄見。什麼是二種顛倒妄見呢?第一是眾生別業妄見,即單獨所造之業,是個別的,和...

父愛與母愛

有一個研究力學的教授,他研究這個高空的物體高速穿下來的時候,是什麼力量都擋不住的。就像空中一隻小鳥的身體都...

一切境緣,正好念佛

原文: 《彌陀經》言:若人念佛,臨命終時,必生彼國。又《觀經》言:念佛之人,生彼國者,蓮分九品。蓋此念佛法...

聰明人反被聰明誤

證嚴上人於晨語開示,有些聰明人反被聰明誤,別人見他煩惱痛苦,想要引導他將心事說出來,以道理輔導、幫助他,他...

優波毱多尊者與魔王波旬

禪門西天第四代祖師名叫優波毱多,吒利國人。他雖然出身低微,卻聰慧過人,年十七歲時,遇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的點...

破除人我天下親

一般人最執著,也是諸般煩惱的根源,那就是「我」,凡事「我」最大,一切都以「我」為主。有了「我」,就會有分別...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問: 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大安法師答:...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托境觀心易入真。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勸君早發...

富人多做好事,有捨更有得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灣佛陀紀念館歷經13年籌劃興建、即將在12月25日落成開館,迎接全世界的有緣人。...

歧路指歸

歧路指歸重排流通引言 時當末法,去聖時遙,人心陷溺,眾生業重,所感天災人禍,相繼頻仍;人民困苦,不堪言狀。...

慧律法師《靈感觀世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請放掌。 法師,諸位居士、諸位義工,大家...

恐懼是因為內心放不下

面對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課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一定會死,可是當大限來時,卻往往不希望真的就這樣死掉。 ...

生死自由的六大宗旨

我們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多數不知道在做什麼,糊裡糊塗地生出來,又糊裡糊塗地死去。在生和死的期間,為名而顛倒,...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廣義的生活健康,除了無病之外,還有正常、和諧的內涵。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應當遠離殺、盜、邪淫、妄語、酗酒等...

管理好我們這顆心

有一種內觀法門,在座的可能有人參加過。修內觀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在十天當中,每個人一句話都不要說,都向內觀照,...

新加坡人瑞許哲居士辭世 享年113歲

多年來積極從事公益活動的許哲去世了,享年113歲。 和她生前為善不為人知的作風一樣,她逝世的消息在一個星期...

禪修時的內省觀照

禪修不是為了追求什麼事物,而是去發覺我們個性和行為的缺失。當我們內省觀照時,希望找出問題所在。經過自我省察...

淨土在哪裡與存在的根據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是指眾生安於十惡,忍受種種痛苦與煩惱,不肯出...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嗎

問: 弟子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不知道是否如法,是否有經典記載這種儀式?如果不如法,作為...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

出家不是職業,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種職業嗎? 出家是一種職業,許多人都這樣說。於是,剃頭、穿袈裟、念經、坐禪成為一種職業需要了...

家庭也是道場

【提要】: 家庭是道場,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為貴,忍辱包容是妙方。身體是寺院,心靈是佛像,兩耳鐘鼓齊鳴,...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

大安法師榮升東林寺方丈陞座法會

2011年12月11日(辛卯年十一月十七日),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聖誕日。 在這個吉祥的日子,原東...

要爭氣,不要生氣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華北,在杭州經商的父親於返鄉途中突然失蹤,根據判斷,應該是在槍林彈雨中喪生了。我家...

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以及辦事的態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無...

印光大師: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

如何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慚愧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

利行──最有號召力的行動方式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利行」,指的是利益別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凡是能給別人方便的行為,...

運用佛法來佈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佈施」,意思是和別人結緣,不論是自己的財產、時間、智慧、技能,甚...

受戒就是與佛接軌

我們很多人想過幸福生活,想我發財啊,我成功啊,以為是幸福,其實不一定,生命的福報來自於你的品格。過去說啊,...

忍還不夠,要吞下去消化掉

修行,不離一個「忍」字;待人處事如果忍不下一口氣,那是非常痛苦的事。 有位女孩滿腹委屈地向我哭訴:「在工作...

包容的尺度

包容別人可以減少自己的煩惱,增加智慧,但是包容應該要有尺度與範圍,以免造成自己的負擔。包容的限度不能大到讓...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別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為當我們受到打擊或是批評時,往往會覺得豈有此理而憤憤不平。如果對方還是你的親...

不只關懷,更要包容

「關懷」與「包容」很類似,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不同。「關懷」是指單向對別人付出關心,不一定能夠包容;如果能...

如何幫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會帶給自己煩惱,往往也會有自大的心態。因為自卑的人,會自認地位、才能、聲望處處都比不上別人,因...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的人比較容易吃虧。 以我自己來說,我也比較喜歡麻煩好人,...

卸除心防,從轉化煩惱開始

現代房屋的鐵窗與圍牆愈築愈高、愈做愈牢;人與人之間的心牆,也跟著愈築愈高。所謂的心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不懂感恩的人他就處處埋怨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

結恩不結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但兩者不太一樣。嫉妒是覺得一樣東西本該屬於我,別人不該擁有,也就是見不得別人得到...

如何消除嫉妒心

有些人看到別人得到榮譽、好處或利益,表面上也許會說些讚美的話,但是內心卻不服氣;也有些人會對他人的成就抱持...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恭喜你啊!真是了不起,身為你的朋友,我也覺得與有榮焉。」當好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你嘴裡這麼說,但心中可能...

首愚法師關於修行的開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應的法門很不容易,並且修行就是要修得與法相應,修得有效果,這最要緊。個人過...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

理想的學習環境應該在大自然中

古德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鬱鬱黃花盡是般若。老子也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剛開闢時,一片刺竹荊棘,到處深壑崎嶇,可謂地無三尺平,竹比三丈高,許多人見了都卻步搖頭。...

要想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經云: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只要深信切願一心念佛,一切...

印光大師念佛法語10則

1、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2...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龍宮誦出華嚴,而願生極樂。普賢為華嚴長子,而願生極樂...

三福怎樣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問: 《觀經》中佛告韋提希,欲往生彼國(西方極樂)者,當修三福。三福的內容很多,怎樣操作才有把握往生?請法...

弘揚佛法首先要弘揚儒家文化嗎

問: 有人說,沒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沒有基礎,弘揚佛法首先要弘揚儒家文化。請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答: 確...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說:眾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緣所致。如何面對自我人生?端視自己的一念心。 每天都在真...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

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 我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麼,沒空呢?沒空就看...

如何讓生命中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寫在前面的話: 昨天一個佛友對我說她的困惑,因為收入有限,當佈施或者供養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囊中羞...

人間佛教的人情味

法師與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師留日期間,一天相約到日本料理店午餐。坐下以後,發現鄰桌一對年輕夫婦正在專注...

職場中難免伴隨著心酸和淚水

阿蘭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大學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設計專業,興趣所至,學習對她來說簡直就像是在玩一樣,不僅成績...

救釋迦族人的摩訶男

佛陀時代,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受到舍衛國琉璃王的侵滅之時,當時迦毗羅衛的統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訶男,是虔誠的佛...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問: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淨界法師答: 一個加行位的修行者,到了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他對於這個...

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

在團體中,要掌握「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兩大原則,有功的時候不要居功,要把功德迴向給別人;凡是遇到事...

出家要有什麼條件

問: 出家要有什麼條件? 濟群法師答: 關鍵是你的認識,如果你覺得出家是人生的最佳選擇,只有走這條路,人生...

受戒時如何得到戒體

問: 受戒時候,如何得到戒體? 濟群法師答: 受戒必須通過如法的羯磨、如法的儀式來完成。現在受戒,通常只是...

有家庭會對弘法工作帶來影響嗎

問: 有家庭會對從事弘法工作帶來影響嗎? 濟群法師答: 培根有句話說得非常好,當你有家庭的時候,你的愛首先...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問: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濟群法師答: 遺憾的是,我還沒來得及挫折就遁入進來了。主要是沒有機...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

問: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長期吃素會不會煩惱? 濟群法師答: 吃肉的問題對我來說的確是個麻煩,因為長...

佛教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問: 佛教的存在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積極意義? 濟群法師答: 剛才談到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區別時還有一點沒有談:佛...

凡事不執著是否過於消極

問: 如果不執著的話,是不是會過於消極? 濟群法師答: 當我們認準一個目標時,我們可以隨著這種緣去努力。即...

出家與行使孝道之間是否矛盾

問: 中國受儒家文化頗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民間流傳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

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問: 什麼是盂蘭盆會?它和孝道有什麼關係? 濟群法師答: 盂蘭盆會是佛教法會之一,自傳入中國以來,在民間廣...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緣無所謂善惡,不粘著的智慧 《財富品質》雜誌: 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人說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緣字...

濟群法師《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何謂三寶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稀有珍貴,因為佛...

濟群法師《出家人應當具備哪些素養》

作為出家不久的年輕僧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必須逐步培養起相應的素養。如是,才能成長為合格的僧人。否則的話...

如何看待世間人所認為的佛教消極觀

問: 在現實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為佛教是消極的。一旦信仰了佛教,對事業就會失去進取心,您怎麼看待這種...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有什麼含義

問: 請您為我們開示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句話的含義。 濟群法師答: 佛教講因果。而平常人更多關注的是結果,...

進取和執著有什麼區別

問: 平常生活中,我們常認為一個人有進取心是好事,然而在佛教中,凡夫意義的進取卻往往帶著執著的色彩,請問進...

濟群法師《正信與迷信》

引言: 新年伊始,名為西園茶事的一間茶室,在蘇州西園寺悄然開張。茶室坐落在西園寺放生池邊,設立在其重要的園...

濟群法師《佛教與人生》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動越做越好,聽經的居士越來越多,真是非常高興!大家能夠踴躍地、積極地到這裡來參加弘法活動...

佛教徒的人生態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處世態度。因為人生觀念不同,生活經歷不同,處世態度也往往大相逕庭。 在一般...

有情生命的四個階段

生命是無盡的延續。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人生旅程,只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片段。那麼,生命又是如...

佛法對心理問題的解決

我是首次參加心理學界的論壇,本著交流和學習的態度而來。聽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發言,深受啟迪。我覺得,佛學界和心...

佛教怎麼看世界

佛教究竟怎麼看世界?  可能有人會奇怪:佛教關心的是人生煩惱及痛苦的解脫,與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有什麼關係呢...

心靈環保

今天,我要和大家談一談有關心靈環保的課題。 環保是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也是社會的潮流所向。在這個物質文明飛...

心,人生的導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個人都投入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後來,又成為孩子的父母。與此同時,還擔綱...

生命的美容

當今社會面臨著信仰危機,更面臨著道德危機。受金錢至上觀念的影響,傳統的倫理道德、淳樸的民風民俗及大自然的生...

從藥師如來的本願探討理想社會的建設

人類幾千年文明,始終在探討著建設一個理想的社會,希望因此而過上幸福的生活。從原始的部落到國家,從專制到民-...

濟群法師《普賢行願品》

第一章 導論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淨慧大和尚慈悲,讓我給大家講《普賢行願品》,我本人對這部...

出家人如何面對外在誘惑

問: 現在社會誘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對外在誘惑的?出家人消極嗎? 濟群法師答: 生活在現實中,會面對不同誘惑...

居士修行與弘法中的幾個誤區

佛制四眾弟子,出家眾以修習梵行、弘法度眾為要務,在家眾以護持三寶、為要務,各有側重,其最終目的都是行出世之...

燒香拜佛不是交保護費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這麼一種佛教徒,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你會認為他們是佛教徒,因為他們號稱自己是信佛的,理由是...

念大悲咒為何未見感應

問: 我常念大悲咒為何未見感應?請開示。 大安法師答: 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見你誦大悲咒的時候,常常有...

林則徐學佛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歷官十四省,統兵四十萬(他晚年自刻印章語),其功勳業...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在前面的博文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中提到: 南無阿彌陀佛可以簡單解釋為:向阿彌陀佛致敬!除了這種狹義...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

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義又是什麼呢? 淨界法師答: 這個一心不亂,我們看蕅益大...

你聽到佛號會生起什麼想法

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 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 那你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