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06頁)

般若與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三包括菩薩的方便行。這個般若...

唯識要義解說

一、唯識之義 唯識者,據《成唯識論述記》云:唯謂簡別,遮無外境,識謂能了,詮有...

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我今天的講題是: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佛...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一、學佛首先要念苦 你們今天能夠皈依三寶,走向學佛之路,這是一條解脫、覺悟的光...

淨土宗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譯不下三十餘種。淨土思想,早已發生。東晉時代道安(312...

佛法是世界之光

過去有些人有誤解,說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極的,其實佛教的本質不是那麼一回事...

【圖】惟賢長老弘法足跡

2009年4月,惟賢長老出席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 2009年4月,惟賢長老...

【圖】惟賢長老音容

惟賢長老音容,鳳凰佛教攝於重慶合川。 2010年4月9日惟賢長老重慶合川接受鳳...

唯識學泰斗惟賢長老今晨圓寂

佛教在線重慶訊: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市佛學院院...

轉變知見離開痛苦

(一)正知見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實,目的是要我們遠離諸苦。但是如何離苦呢? 佛法...

眾生的福報,隨眾生業而改變

在《法華經》裡,諸佛就曾三變土田,把娑婆世界變成莊嚴清淨的世界;這就是不可思議...

不怕犯錯,怕不改過

佛陀走到一處鄉村聚落,遠遠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態度散漫、毫無威儀,犯了僧團規矩。...

情迷癡愛惱人心

佛在世時,有一群比丘跟隨佛陀修行,比丘們都必須出外托缽。有一天,有位比丘在托缽...

人生無常,我們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薩羅國給孤獨園說法時,有一天帶領弟子出去托缽。他們進城時,看到一群人圍...

提婆達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時代,提婆達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陀出家修行,但是當阿闍世太子...

自性裡都有自己的「音樂」

中國字都有它的意思,造字循著一定的法則,造每一個字時都有解釋。中國文字依六法構...

先從學吃虧著手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捨得下。懺公師父講到菩薩道的精...

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

五種可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幾種隨時隨地可行的辦法。每個人因為環境不同,興趣不同,有人歡喜這一種辦法,有人卻以那一種較...

勸大家不要再墮胎

我要勸大家不要再墮胎了,你想想,一個生命還未出世,就成冤魂,到處是要命的小鬼,你說社會會安寧嗎?這些小鬼需...

慈悲喜捨對治三毒

人要有慈悲心,對人對事,且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一切替人著想,不能用毒辣手段來壓迫人。學佛法的人,不可撥無因...

六道輪迴的概況

每個宗教對人的身後,各有獨特的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身後求生天堂是永生之處;又有宗教祈求身後回歸天道的。種種的...

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

問: 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而不能以師姐、師妹、師弟,這在佛法上有規定嗎? 傳喜法師答: 這個問題...

念佛最保險

這一部《佛說阿彌陀經》的力用,能有什麼力量,能有什麼用處呢?它的力量就是不退,它的用就是往生。你得到往生,...

如何知道自己信願是否具足

前面也講過,「願」就是生命的方向,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信願已具足了呢?好比我講信願具足,你也講信願具足,是不是...

給予不是放棄和犧牲

什麼是給予?對佛學深有造詣的西方分析心理學大家弗洛姆有過專門研究。他認為,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很不簡...

平常為何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佛教平常給人影響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更將常人記憶...

依「六度」來學佛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菩薩成就佛道的身體力行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手在做什麼,腳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

認識緣起法而發起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們如果通達了佛法,必定會發願普度眾生,希望大家一定要發菩提心。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現...

寧捨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寧捨身命,不謗正法;寧捨身命,不謗聖賢。寧捨身命,不近惡友;寧捨身命,不犯淨戒。 ──《大寶積經》 在這個...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向歸宗禪師辭行,禪師問道: 你要到哪裡去? 靈訓照實回答...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內心

沒有幾個人覺得工作快樂,更現實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樂來自工作。如果能環遊四海就好了!我願容忍今日之辛苦以換...

業因有別所受各異

眾生的業力不一樣,我們現在是人,我們看到水是水,如果在鬼的眼裡,看水就不是水。要從科學上來講,那個是水分子...

佛法弘揚必仗大德僧伽之力

在這娑婆世界做人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好好學佛,除了學習佛的正念,福慧圓滿,還要誠心向佛懺悔過去無量劫中的業障...

已聞佛法善思維 真心召請願解脫

沒有佛教,我們都輪迴、輪迴、無盡的輪迴,活著就等於死,死也等於活著,生死只是過程,誰都脫不出去,想跳都跳不...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記得數年前,到馬來西亞某地弘法,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信徒們對聽經聞法遠不如參加辦法會做法事那麼爭先恐後、興致...

往生既得不退轉

淨土法門之所以異於通途法門而被稱為特別法門或易行道者,蓋在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大願接引眾生,而眾生則...

死心念佛,莫換題目

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他早年是讀書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幾歲在讀儒家典籍時,桌案上常常寫著生死事大四...

吾和身的關係

【普勸修持一。或人問孔子曰:人有遷家而忘其妻者。有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紂則忘其身。若以道眼觀之,今人皆...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則區區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捨,而不自愛其身,何哉?或責以盜竊,或呵以禽畜,則怫然而怒,有...

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問: 請問法師,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大安法師答: 慈悲心是成佛的種子,此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乃是...

事與願違時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心念

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先檢討自己負面(黑暗)的心念。了解這道理的人,就不會隨便放縱自己動壞念頭,或負面、黑暗...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燃燈佛說六神通之天眼通,心生歡喜,於是發一念心,希望將來...

近香則香,近臭則臭

佛陀在世時,得知七十位婆羅門群聚修行,佛陀覺得這群人善良且很有心共同修行,應該要為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讓大...

謗法五逆還能往生嗎

問曰: 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觀經下品下生中簡謗法攝五逆者。有何意也。 答曰: 此義仰...

念佛與義工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問: 學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擺在第一而無暇參與義工活動,那寺院如何進行各種慈善義務工作?我們該如何...

你想知道你來生是什麼樣嗎

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這個是你該注意的,因為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個影響呢?我們看 ...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長者之子,因好樂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負,認為佛陀的弟子中...

在家居士的三種戒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的全部內涵,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故戒學實乃學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應以戒為...

燃燒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們走到象頭山。象頭山留有佛陀許多的回憶,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的景象,...

從罈子看人生智慧

四川人愛泡泡菜,其製作的關鍵就是要把蔬菜裝在罈子裡密閉後存放。在存放過程中,通過密閉而產生厭氧反應,生出一...

妄識心本來就是空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這個妄識心本來就是空的,知道我們這一顆真心是本來具足的。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大修行人...

佛是教育家

一、務實 對工作及事業不要好高婺遠,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處處表現出不滿的情緒。記住,要從小事...

別把福報提前揮霍完

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而現在我們整個的行為就是變成了謀食。你念念謀食,但你命中沒有,謀也謀不到啊;你命中...

拜經拜懺能使身體健康

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都攝六根打禪七》知道了拜經在打七過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經能實現懺悔、舒展我們的筋骨、幫助...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是真正不願意隨業飄流的人。有一句話:隨緣,常常被人誤用...

修行不計過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棄惡從善,即可成佛。 其實,這句話中的屠刀,也並...

幼時就應當教育少兒因果報應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從小失教所致。小時失教,大了便難成器。汝際遇如是,但當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煩惱...

念佛原理略釋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個個可念,方法極簡易,而念佛原理卻深邃浩博,乃佛果覺境界,極平常極玄妙,超出眾生的思量,...

逆境與是非

逆境、是非來臨,心中要持一寬字。世間沒有一樣很容易的事。沒有逆境的事,不值得我們作為人生的燈塔。 逆境在佛...

賢母才能培養賢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眾生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國平天下之大權女人家操得了一大半。為什麼呢?有賢善的女人,...

最不稱職的御醫

這個故事說的是悔悟,取自《雜譬喻經》。 古時候,有個國王得了一種怪病,他總是莫名其妙地出現頭疼腦熱的症狀,...

布施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布施,就是指將財物、身體、智慧、佛法等等施與他人,幫助他人,為他人造福,以求自己積累功德。六度以布施為首,...

師父您為什麼要出家

問: 師父您為什麼要出家? 慧律法師答: 因為要解脫,要自在,要開佛的智慧。人生短暫,如果擁有真理,那麼,...

什麼是佛法

問: 什麼是佛法? 慧律法師答: 佛法很深、很廣也很難。如果要講簡單的話,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師父您出家時家人反對嗎

問: 師父您出家的時候家人反對嗎? 慧律法師答: 反對,非常反對,最主要的是,他們不是很了解。 生命還是要...

出家是為自己還是為大眾

問: 出家修行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大眾? 慧律法師答: 這兩個是同時的。如果你沒有能力,出家不是為自己解脫,...

如何斷煩惱無明和妄想

問: 如何斷除煩惱、無明和妄想? 慧律法師答: 師父沒有辦法來到你心中,要不然,我就拿把剪刀把你的無明剪掉...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問: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慧律法師答: 誦經一定要開智慧,要不然的話,只誦經,沒有辦法轉煩惱成菩提。只...

消費與惜福

消費這個詞裡的消有滅的意思,費有福的意思。人們每時每刻都要消費,消費金錢、資源、時間、人生、青春、愛等等,...

做到當下的無慾而為

一個活在頭腦中的人,他的思想是無法停止下來的,因為只有在思想的活動中,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一個思想中人...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有許多聰明好學的人,有作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謂不勝枚舉。但是,也有許多聰明好學的人,無所作為,未見成就...

關於「空」的認識

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卻局限於由我執構建的狹隘境界中。學佛,就是要粉碎我執建立的城...

信、進、念、定、慧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是出生一切...

受戒容易守戒難

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事實。不過,能發心受戒,已經很不錯了,最怕是犯錯而不知悔...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炭囉。這個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煢煢無告之人,就是孤獨...

為什麼要接濟他人之急呢

濟人之急,就是周濟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講救人之難,這個急與難是不一樣的,災難主要是突發的事件,這個急呢,是...

想當官還是要靠積德

在世間法當中,如果有人說誰將會成為考試官,那很多想得到功名的、想做官的人就會多方巴結。就好像現在,如果這個...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佛在這裡非常懇切、非常悲...

佛也有壽命的嗎

問: 佛有壽限嗎?如何理解此佛壽命多少多少劫?劫後佛又歸何處? 大安法師答: 佛有三身。法身,為證顯實相真...

讓皇帝感動的永明大師

【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

「大勢至菩薩」名號的含義

大勢至這個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聯繫在一起的,大勢至菩薩叫無邊光,有的稱作無邊熾...

天台、密教、禪宗各有什麼不同

問: 天台的圓頓止觀、密教的大圓滿和禪宗的頓悟法門,有什麼不同? 濟群法師答: 這些都是佛教中至高的見地和...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宣講。雖然他對戒律深刻地探索,但修持上,全力以赴修行彌陀...

人命在呼吸間

佛在世時,有一位頻沙王,是佛陀的大護法,他有位很好的朋友弗迦沙王。一天弗迦沙王派使者送了一座金塔蓮花座給頻...

欲全孝道,當修淨業

印光大師(1861~1940),陝西郃陽人,從小即跟兄長讀儒家書籍。孔子十五而志於學,從格物、致知、誠意、...

學佛要學結緣

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藥師佛、十方諸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結了緣...

三種持戒之人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之人,他自從受戒以來清淨護持,無所毀犯。這種人在他一生當...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於早晨一茶之...

施食以度眾生為第一標準

我們佛法的道理學了這麼多,但是佛法真正是救苦救難的,懂得道理我們還要去行,知道我們心的偉大,那我們都來用一...

修行不是為了了生脫死,你還談什麼呢

現在我們修行為什麼很難成就?煩惱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還能夠睡一覺。...

想長相莊嚴,最好去西方極樂世界

他有福蔭,這種人一出生下來,他的長相都是很莊嚴的儀容端正。他來的地方就不一樣他從天上來的。一個從天上來的,...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減少很多造惡業的心理;他貪求無厭,就沒有辦法減少。...

弄清楚往生的條件

最近有人很緊張、很沉重地告訴末學,說台灣某大助念團的團長,臨終的狀況很不好,沒有往生西方。另外,又有人很沮...

堅定心志,安於靜境

佛陀住世時,有位發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團裡,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羨慕,便放棄家庭,加入僧團。 他在...

富有哲理的五個不能

世間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舉手之勞,給人一點助緣,不肯去做,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給人一句好話、一個微...

站在眾生的角度來思惟事情

這個地方我們值得一說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大概你要行菩薩道,你就要成就一種功德就是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我們剛...

鬼分為哪些類

問: 請問,鬼分為哪些類?他們生活狀況如何?哪些鬼會有機會害人?餓鬼跟陽壽未盡橫死的怨靈有哪些不同?鬼道眾...

少些打工心態,多點兒事業心

為了錢,這個班我總是要上。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試著改變吧。既然是為了錢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倒不如快快樂樂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