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慧法師文章
昨天講到,做功夫時要掌握用心的要領,使功夫做得恰到好處。在這個過程中,心念的把...
問: 師父,在佛學的講座裡面經常有這樣的詞不要執著,那麼年輕人在學業、事業上,...
佛說戒律就是世出世間善惡的基本準則。因果是規律,戒律是善惡的標準。如何判斷善和...
我每次講呼吸的時候都講到,呼吸就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有呼吸才有生命,沒有呼吸就沒...
昨天講到,禪修要做到五個堅持。其中第一個堅持,就是保持情緒的穩定。情緒不穩定,...
把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剛好八十歲。在修復這座寺院的過程中,本人就再不做其他事情...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新加坡芽籠這條街,各種宗教...
有人經常問我這個問題,我佈施了之後有這麼多倒霉的事情,師父你看怎麼辦? 我就問...
正式打坐的時候,關於調身有九個步驟: 1、對座位的要求 我們走到座位上來,首先...
安住當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當下之時,為了使我們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
問: 我學坐禪的時候,我用的是數息法,但是我沒有按照那個規矩來 淨慧法師答: ...
下面我就說說解悟與證悟和了生死的關係。解悟不能了生死,證悟要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
作為我們用功夫的人,在這種環境中,應該怎麼樣來對治修行過程中的昏散兩種障礙呢?...
現在有不少人學佛是從功利的目的來求神拜佛。如果從功利的目的學佛,他的心量是很小...
修行這條路要堅持走下去,確實有很多困難、很多障礙。仔細地把這些困難、障礙想一想...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迴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動念,前念、現念、後念,念念之間是...
觀音菩薩的法門,從顯教來說,《心經》講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起疑情是一門很深的功夫,初學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那麼,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別...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修法會,我獲得了很多的體驗...
我們在四祖寺舉辦禪七,四祖寺就是四祖開闢的道場,四祖留下來的開示,就是《入道安...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六祖壇經》上講,迷即眾生,覺...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說非常勤奮、非常節儉、非常慈悲,有甚深禪定功夫,有非常重...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云何為五?一者,憐念妻...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難處時說,有覺有照,不免...
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宗教活動、...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望我們要不殺生;從尊重他人...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
今天是第一個七的第一天,我們注意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我們為什麼要打七?為什麼...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像這樣...
在禪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個關鍵,無論修哪一個法門,調好呼吸是基礎。在整個修行的...
今天講的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樣做人,怎樣修行,怎樣務實,怎樣修自己的德行,一共三...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話叫做心包太虛...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國的中晚唐時期,活了...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一股勇氣,都能打起精神來與...
所謂六根對六塵,因為六根在接觸六塵,不去分辨的時候,它僅僅是叫根塵相對,無所謂...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三關相比,是最起...
問: 我有個同學,他是學生。在考試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念頭,然後就準備好了一切,...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一條叫果從因生。這兩條規律是...
一、要有求學的志向 當代青年僧伽應有的職志是什麼呢?第一,要有求學的志向。因為...
今天給各位講講我們本寺的趙州和尚和趙州禪。趙州禪的內容非常豐富,就像古人所說,...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所面對的,有許多問題,許...
問: 我的丈夫對我信佛不太理解,以為佛教是燒香磕頭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樣才能...
問: 老和尚慈悲!禪宗寺院做早課和晚課的時候,拿出相當的時間念佛。早上念觀世音...
在佛家中,有字數最少的一本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 《心...
四正勤以精進為體 四念處其實是很難講的。四念處雖然只有身、受、心、法四個字,只...
參禪確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歷代有不少祖師大德,都是從這個法門入手來了明大事...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兩手拿著鮮花來見佛,...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大家在用功...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
修習禪定的法門,古德歸納為三門,就是息門、色門、心門。所有修行的法門不出這三種...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之道,就是修行要達到的最高境...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續考驗我們。隨著氣溫下降,在...
在打七當中,有不少的人問怎麼做功夫,問自己究竟應該修什麼法門。在我印象中,有幾...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
打坐經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昏沉和妄想。整個修行過程當中,反覆要去對治的,就...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善生經》記錄說:居士子!...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淨慧法師答: 這個問題是由於沒有弄清楚數息和...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什麼叫禪,一個是什麼叫當下...
關於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他說:所謂不立文字...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
打七以來有不少人遞了一些條子,提了一些問題,也談了一些體會。總的來講,在念佛那...
唐朝蘄州雙峰山道信禪師,承璨禪師後。其信禪師,再敞禪門,宇內流佈。有《菩薩戒法...
老衲在十五歲時知道有參禪這件事。當時我住在三佛閣,又叫三佛講寺,湖北省佛教協會...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簡略地介紹六祖禪法,有三句口訣,這三句口訣,就是在《六祖壇經》裡講到的:我此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遇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如...
《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從觀自在菩薩到是無等等咒叫顯說般若,...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成牛。當過農民的人都知道,一...
佛法中,以心為主。學禪以心為主,世間法也是以心為主。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擾著。特別是病,不分男女...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氣息調柔是用功入門的關...
佛經上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就是說,修行的人、學佛的人...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
每天講可能也有人不喜歡聽,從下個七開始就隔一天講一次。天天講,聽的人不喜歡聽,...
我們天天在此禪修、靜坐,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修行能夠改變命運,努力能夠創造...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雖然有遠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題。六祖大師正是圍繞這一問題...
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是我們修行的保證,持戒清淨...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講出來的都不是禪。禪...
今天簡單地和大家講一講生活禪和禪生活。這是個老題目,也是個新題目,要講好這個題...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有沒有覺悟...
我們在生活修行中會遇到種種障緣和阻撓,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達摩祖師說:修...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遵循無常的規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這個規律,我們每一個人修學佛...
我們在打禪七的時候,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保持自我的清醒和覺知,讓當下這一念能夠...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七天的時間,轉瞬之間就過去了。時間是遷流的,世事是無常...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略舉安心,不可具盡,其中善巧...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師父(淨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從書桌上抬起頭...
菩提達摩大師是中國禪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
1、從世間法來說 要做到無慾 在世間法上,所謂的無慾,起碼要做到三點:第一點,...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腳步很輕,說話聲音很柔軟、很低,與人交談滿臉笑容、滿臉慈...
居士到寺院是為了學習佛法而來,為了修行而來。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心念,因為我...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生命何時結束,不知道死後往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直接了當,完全把中介物都排...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過硬,在關鍵時刻能否發揮作用,比喻是臘月三十日到來如...

妄想的種類及其對治方法

既不執著又能精進,這個矛盾怎麼處理

善惡以什麼為標準

修行禪定,保持呼吸的暢通是關鍵

【推薦】數息的修行方法

生死的難關才是真正的難關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代眾生受苦的精神

打坐時九個調身步驟

守一不移的功夫

一坐坐定,不執著一切境界

證悟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死

對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亂

生活的迷失與覺醒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前念無去,現念無住,後念無來

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

怎樣保持覺照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從隨緣中得到無量法喜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虛雲老和尚的勤奮和嚴謹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善生經》中的夫婦之道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障礙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修行要發三種心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在呼吸上用功夫

新春的供養

觀心的下手功夫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無念、無相、無住

喝同樣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果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怎樣處理好學佛和學習生活的關係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當代僧伽的職志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怎樣才能消除家人對佛教的誤解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打坐時面對業病的干擾,該怎麼辦呢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修禪定的基本要求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行有沒有竅門和捷徑

開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人法圓融才能夠行於中道

淨慧法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淨慧長老初見虛雲老和尚的難忘回憶

學佛的三大綱目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

《心經》那麼好,要如何去運用

【推薦】修行中的八念法門

《十牛圖頌》略說

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

如何防治禪病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學佛要從做好身邊小事開始

云何心能得明淨

學佛人要如何發起道心

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用對方法

「理悟」是眼目,「事修」則是兩條腿

《壇經》中的頓與漸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生活禪與禪生活

覺悟的三個層次

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

親近淨慧老和尚的幾點體會

清楚的覺知每一個起心動念

無常不是說著玩的,要正確去面對

以金剛慧斷煩惱

明海法師憶淨慧長老:活在當下

達摩大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如何做到無慾無求

看虛雲老和尚如何演繹輕安

戒定慧在一念間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