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3頁)
《阿含經》曾說有一大富長者,他的兒子因感情受挫折而出家修行。他出家後與比丘們修...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麼因緣會決定我們如理作意呢?《成唯識論》講到有四種力量成就...
那有人就說了,說我也沒有說我要輪迴,為什麼一個人自動會輪迴?為什麼一個人前異熟...
甲三、罪除之相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
我們看受陰的魔境。就這個人,彼善男子,當於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個人開始打佛七以...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
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前面是講因地的隨順,這個地方是講果地的妙用。當...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個現狀,這個業力就是即將圓滿了,你要小心,這個業力應該已...
一個人會創造廣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開花結果,你已經很多生在...
有一個老禪師帶著一個沙彌在山中修行。這個沙彌跟著老禪師久了,慢慢地心中也有一點...
只要是這句話從佛陀口中說出來,就具足五種功德: 第一個,他是 真語者 。什麼叫...
第二是「疑師」:對於師長的功德產生懷疑。懷疑這個師長真的能夠引導我們在佛法中增...
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整個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現,是我們這一念心所現。這個...
無貪的境界,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清淨心,內心沒有貪煩惱的活動,這樣的境界是針對三有...
在《俱舍論》上說,有兩種因緣,使令一個人出生會愚癡: 第一、你過去生有謗法的因...
對於慢,凡夫總認為我們的生命體、五蘊身心中有一個我,是我來受用我的身心世界──...
這個不害,我們上學期研究小止觀時,有談到:有些人修行從最粗重的散亂心,到欲界定...
佛法的修學,跟我們一般世間做的學問,在過程當中有一點類似,但是它的目標是完全不...
貪煩惱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穩,但這個瞋煩惱是不安穩的。古德形容:瞋是心中火...
我講一個小故事,諸位體會一下。這個講到國王的名言。說古代有一個國王,非常的賢能...
甲三、罪除之相 我們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
我們看丙二的迷真起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
《唯識學》特別強調分別變的重要,因為我們的第六意識活動勢力很強大,一天當中,幾...
見性是恆常不變、恆常隨緣,恆常隨緣、恆常不變;雖然是清淨本然,但它又隨緣顯現,...
修行有三個次第。我們看經文。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面找飲食,臨走之前,用這...
那麼這個地方的因緣觀強調對治,對治我們的愛取跟我見。 這個理觀,它的心是平等的...
諸位要知道,禪定是現量境,這不是妄想哦。禪定的境永遠是現量境,都是真實的。禪定...
關於昏沉和掉舉的過失,《宗大師》說昏沉的自體是癡。一個人打坐經常昏沉,如果不去...
倓虛老和尚在講《楞嚴經》的時候,他在期中考時出了一個題目。他說我這個期中考一道...
這個慳就是耽,是愛的意思。不過耽比愛的勢力更強大,是愛得很厲害了,才叫耽。 耽...
一、責心懺自責己心,令生厭離。 二、作法懺向清淨大小乘僧,發露懺悔。 三、取相...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 如果他是七情三想,就沉在水...
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佛陀再加以詳細的料簡。這地方有兩段: 第一段,簡緣心可還如...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那麼因緣當然主要分成兩塊:...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
我們再往下看,觀法無我。前面在自我概念當中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這個地方指的是我...
愛取的煩惱,它一定是兩個之間的作用,一個能愛取,一個所愛取。色身是所愛取,那麼...
我們在學習師父一部開示的時候,最好將師父所講的大綱先進行一個了解,能夠熟讀就要...
若從因緣觀來觀察,我們在個體生命的流轉上,每一個剎那生命都要面臨兩種情況,一是...
這個非量主要的就是我們對身心世界的這四種顛倒。我們對我們的生命體會產生四種錯誤...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
我講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是在《賢愚經》裡面,講到一個佛在世的時候,在一個森林,...
先看大乘,先解釋乘這個字,乘是指車乘,車乘有運載的功能。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內...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體會體會這個觀念:佛在世的時候,舍衛國國王叫波斯匿王,波斯...
我們看第一段的說明。身有遷變是說,這個色身是遷流變化的。在前面的七處破妄當中,...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因為要改造你的想像力。其實佈施的本身重點不在幫助別人,叫...
這個憶念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講到這個憶念,這個感應的功德。我們看經文: 【若...
我們看甲二的懺悔方法。前面講到懺悔的善根,這個是滅罪的正因。這以下是滅罪的助緣...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
修行人順順境境的、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逆境呢?那麼蕅益大師...
春秋戰國時代,魯國有一口祖先留下來的古鐘,這個鐘特別的莊嚴,也特別的大,敲起來...
問:在坐念的時候,有些人的身體會隨佛號節奏而快速的震動,或者是打拍子,這樣是不...
我們看第一個,開合寶掌來證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經文: 即時如來於大眾中,屈五...
「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惡業力所致。」 就著這個往生...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總有一些事情要做,這個時候或...
我們看第一段,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這個地方,佛陀從眾生能見的功能當中,來開顯...
佛陀把我們一念心開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個是雜染生死的根本,第二個是清淨涅槃...
你不修空觀,除非你保證:我臨終的時候,沒有太多相狀來誘惑我、來干擾我,你最好是...
下面把妄想作一個總結: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我們看現瑞許說: 即時如來從胸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
我們先講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你這個心力。譬如說,我們看到有一種人,他得到了富貴...
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我們跟眾生,人跟人是要有因緣的,我...
梵雲懺摩,此翻悔往,有言懺悔,梵華雙舉。准《業疏》云:取其意義謂不造新,懺謂止...
大乘佛法的菩薩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學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比如說我們...
這個人天乘,你可能要經過三年五年的時間,必須要掃除你生命中的地雷、重大的地雷,...
問: 弟子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因為我想我肯定沒有...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根據所觀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的修行: 第一個叫作...
《法華經》當然最重要就是理觀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點跟一般的點不一樣。 我們先談...
禪宗有一句話,我希望大家好好體驗一下,你就知道什麼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說覓即知君...
這個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這個觀念很重要。佛教的觀念是認為我們的生...
你的眼根去接觸佛像的時候,產生一個識,一個明瞭性。根塵一碰撞就會產生一種心識。...
關於一念的相應,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說明: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波斯匿王─...
先看第一科,約著迷真。眾生因為迷失了清淨的本性而生起一念的妄想,那麼這個時候在...
我們這一科是把遍計執--所謂能遍計的第六意識,它計度分別的差別相貌,作一個品類...
當我們的心靈不斷的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憶念我們未來淨土的功德,會有什麼好處呢?...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內心的相貌講出一個譬喻說:如人口舌自相綿味,因而水發。說:...
蕅益大師說,一個利根人,七處破妄到第一關的時候就應該開悟了,就是覓心了不可得。...
一般來說,我們這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中間有一道牆壁。這道牆壁諸位知道是什麼...
外在六塵是講依報的環境。看六塵這當中有六段:色、聲、香、味、觸、法塵。『就此第...
佛陀講出一個實際的例證,說明受持楞嚴咒的功德──阿難尊者你過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
有些人的處理方式很簡單。我打妄想,我就轉念念佛,有些人是試圖用佛號來壓這個妄想...
我們的顛倒是怎麼產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個「自心」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
中隨煩惱有二種:『十一、無慚者,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 本覺的體性開展出來,有四種殊...
這個假觀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據《法華經》的十如是,開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
當一個人先入為主,一開始沒有親近善知識,自己在心中打妄想,立出一個知見之後,就...
『四、覆者,於自作罪,恐失利養名譽,隱藏為性。能障不覆,悔惱為業。謂覆藏者,後...
你因為憶念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你在造罪的過程中形成躁動,其實這是好現象。難...
《唯識學》有一個名詞叫煩惱障,是說煩惱的活動能障礙我們修學聖道。因為菩薩的一切...
《楞嚴經》修學的重點,簡單的說就是在修習《首楞嚴王三昧》。為什麼我們要修習《首...
關於修學位次,我們今天要注意一個觀念,就是轉字。《楞嚴經》在經文當中沒有講到一...
我們看丁七的普等三昧願。 這一段我們講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針對資糧位菩薩來說,...
這四弘誓願當中,其實菩薩是有兩種: (一)悲增上菩薩:他在緣境的時候,他緣的大...

那麼懺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業果。就是佛教很特別,它的修行都是先調整心態心為業主...

短暫的十念佛號怎能滅除這麼多的罪業呢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憶念力,希望力,串習力

千萬不要小看五陰,因為它跟你太熟悉了

如何知道我們的罪業已經消除了呢

你不是來哭的,你是來念佛的

六道的十類眾生是怎麼來的呢

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

生命中有這六種狀態出現,就要小心了

人家五逆十惡能往生,你為什麼不行

假借眾生的因緣來開顯自性的功德

佛陀的話具足哪五種功德

老實厚道的人比較能夠得到師長的加持

我們造的業,都跑哪裡去了

【推薦】如何對治貪財與貪色

一切罪業的根源來自於愚癡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礙,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已

不要惱害眾生,你以後修行就沒有障礙

怎樣去調伏這一念心

一生的修持資糧換成了三惡道的蛇身

一切都將過去!

三種判定罪業消滅的方法

五陰的本質,到底是真還是妄呢

仙道跟佛道差在哪裡呢

處處不滿意又很苦惱,如何改變刻薄的分別心

為什麼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

修行有三個次第

一個人要健康,要常常感恩你的色身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不去對治昏沉,你就在不斷增長愚癡

日常生活中要怎麼用功

慳財者世世貧窮,慳法者世世愚癡

事懺的三個種類

七情三想的眾生,會投生到哪裡

如何區別真心與妄心

其實輪迴就是一念的妄想

隨業往生與隨念往生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為什麼法是無我的呢

先把六根收起來,感官是一個最低級的快樂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圖解

受用果報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業力

修四念處來破這四種顛倒

攀緣心的相貌——前塵虛妄相想

智慧資糧比福德更重要

大乘佛法為什麼叫「大」呢

惡業不能靠佈施抵消,只有懺悔才能折損惡業

這個色身是念念遷謝,新新不住的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

夢中見佛的公案

懺悔的必要性——因緣果報有三大理論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如何知道這個人能夠承擔大事業

從本來面目來發動佛號,每一句佛號都是不可思議

身體隨著佛號節奏打拍子,這樣有利於攝心專注嗎

見性是離一切相的,沒有寂靜相,也沒有擾動相

不想臨終往生被別人障礙,要準備好這兩點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過失

把這兩個放進去,這個佛號就不可思議

沒有找到真如自性,所以才會寂寞

凡夫的一念心被兩種障礙所纏繞

先找到根本,才有資格修學

為什麼有人富貴堅固得來容易,有人卻要辛苦勞作

虔誠的迴向,讓逆子回頭

懺悔的真實義是什麼

找到清淨本性,這才是成佛的根本

有對錯的概念,你就很難調伏妄想

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念佛法門的殊勝,在於能夠攝佛功德成己功德

學《法華經》對修淨土有哪些好處

【推薦】對治煩惱的最好方式

宇宙萬法惟獨是我們一念心所顯現

法性本來空寂,但是因果絲毫不爽

從根本上的覺悟,才是真正脫胎換骨

清淨本然的本體,怎麼會有染淨因果呢

修行是轉變第六意識,而不是消滅第六意識

念佛消業的故事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種地獄

為什麼叫覓心了不可得

怎樣做才能夠不打妄想而安住佛號

隨各人施心大小,所感得飯菜不同

佛陀講出例證來說明受持楞嚴咒的功德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來,臨終才會出現

「住在外境」對你是不利的,「迴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以善業奪惡業,以善心奪恶心

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

我們的內心是怎樣創造十法界的

寶蓮香比丘尼為什麼會墮無間獄

五種不正見

陽德享盛名,陰德天報之

你造罪時心安理得嗎

愛著心是痛苦的根源

淨界法師:楞嚴經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

為什麼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