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18頁)

信願具足的判定標準

這個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是你實際在操作的時候,你真的在念佛的時候,這...

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

我們看看蕅益大師有什麼比較深入的開示:這當中有二段:第一段是總標,第二段是別釋...

不要忽略名號的無量光、無量壽

我講一個念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這個公案出自《念佛法要》,講到一個居士叫楊蓮航。...

用妄想造業 得虛妄果報

但是我們為什麼經常被妄想纏繞,揮之不去呢?就是我們娑婆世界佛寶的力量太薄弱了,...

沒有善根你怎麼能聽到佛法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這個居士信奉婆羅門教,生長在一個...

念佛法門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實告訴大家,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你說你沒有時間,你寧可念...

關於日本的本願法門

問: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靠著阿彌陀佛的信心,這個本願,第十八願的十念往...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無常、無我的...

是今生重要還是來生重要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法國百貨公司的店員,有一天,他在經濟蕭條的時候被裁員...

一心不亂須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往生

問: 為何懺公師父常常在佛七法會的時候,鼓勵大家要證得一心不亂,並說:假若未得...

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擾

諸位如果你今天是選擇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實你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你知道...

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跟著感覺走,你的心跟環境接觸的時候,你想做...

善於利用你的想像力

我們講因緣觀,因緣觀是增上的功德,增上就是突破的意思,你要從你現在的點要往前邁...

所有的法門,以無住為本

佛陀依止不生滅心,基本上是心量廣大的;我們凡夫依止生滅心,心量非常的狹隘。 我個人一些持咒的經驗,我平常念...

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諸位你的障礙是哪裡來的,你知道嗎?所有的障礙只...

阿彌陀佛攝受眾生的最低標準

《華嚴經》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一種大根器修行淨土的方法。有些人說:我的根器...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拘貴賤賢愚,男女老幼,凡有請...

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我們總是覺得我會經常的存在在這人世間,所以我要把所有的精神體力用在經營今生。要...

修淨土人的三種力量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攝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麼樣?使令他改變,而這個...

聖號的成就來自於佛的願力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諸佛與眾生的互動不是單方面的,我們看到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都...

修學淨土法門應該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經典參考相應祖師論著。 2、不宣揚神通感應。 3、不搞個人崇拜。 4、不宣揚沒有驗證的念佛感應...

對治煩惱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個本來無...

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門,普遍在整個大眾當中,是很多人修學的。 但是我們仔細的去了解,在這麼多...

平常迴向要願我們臨終無障礙

印光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我們平常修福報,最好能夠迴向,願我臨終無障礙...

千念萬念為了臨終正念

前面的阿賴耶叫攝藏;這個地方就是執持,有執取義跟執受義。不過這個地方阿陀那有一...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關

一個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關係的。你一個志向太羸弱的人,你不可能有成就,不管...

為何越修煩惱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師的《文鈔》當中,他說:有些人他越用功,佛念得越多、拜佛越多,他的煩惱...

聽聞佛法最重要是改變觀念

沒有聽經聞法,不懂分別善惡,不知取捨對錯,不能自我反省。 龍樹菩薩說,就像一個...

福報大的人怎麼厭離娑婆

有些人厭離娑婆有困難,為什麼他對於厭離娑婆有困難?因為他前生積集的善業太大了,...

念佛的兩大障礙

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什麼障礙要破除?一個是昏沉障,一個是掉舉障。 破除之前先了解昏...

逆境煩惱,最怕你下定決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決心,當你下定決心,這個時候生命的環境就有改變。 當我...

我們怎麼去改造未來

我們怎麼去改造未來?因為你現在的身心是要創造未來,所以你怎麼去經營你今生的生命...

在娑婆打滾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難

有了信心以後要發願,淨土的願是二個:第一個厭離娑婆,第二個欣求極樂: 我們相信...

仗彌陀功德力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子到竹山去,在竹山的商店...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問: 怎樣才能做到持戒清淨? 淨界法師答: 自責汝心生厭離,訶責自己是很重要的。智者大師他很注重訶責法,我...

煩惱為何不能克服呢

問: 有些在家人有煩惱,為什麼不能克服呢? 淨界法師答: 在調伏煩惱過程中,覓心了不可得扮演非常重要的腳色...

念佛為何還要修觀

問: 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淨界法師答: 我們總有一天會到達死亡。我們絕對不能忽略了煩惱的勢力...

《楞嚴經》跟《法華經》有什麼不同

問: 師父上人,聽說您在講完《楞嚴》之後,接下來會講的一部大經是《法華》,請問《楞嚴經》跟《法華經》有什麼...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問: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淨界法師答: 斷惡修善、保持謙卑。 一般來說,一個人有一點資糧以後,怎麼辦呢...

貪瞋癡哪一個最重

問: 貪瞋癡哪一個最重? 淨界法師答: 殺盜淫妄每一條戒你的煩惱都有三種的情況,第一個依止貪,第二個依止嗔...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個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積,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馬上發脾氣;有些人,...

福報的陷阱--用攀緣心

我們一般人在造善的時候,內心隱藏了惡法在裡面活動,這個就是輪迴性。 等到得果報...

妄想就像工畫師,畫你來生的相貌

我們上一堂課強調了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斷地死亡以後,為什麼我們會...

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師上天台山時,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遇到魔境他處理的辦法也是一...

先從學吃虧著手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捨得下。懺公師父講到菩薩道的精...

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

如何知道自己信願是否具足

前面也講過,「願」就是生命的方向,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信願已具足了呢?好比我講信願具足,你也講信願具足,是不是...

你想知道你來生是什麼樣嗎

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這個是你該注意的,因為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個影響呢?我們看 ...

三種持戒之人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之人,他自從受戒以來清淨護持,無所毀犯。這種人在他一生當...

站在眾生的角度來思惟事情

這個地方我們值得一說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大概你要行菩薩道,你就要成就一種功德就是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我們剛...

以願力來引導善行

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這三種善業,都必須由願力來作引導,叫做有願之思。 所謂思...

佛號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到一個公案: 宋朝有一個人叫馬圩,這個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個地方官,他的父親也是做官,...

第六意識的病根

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第六意識分別。比方說:我現在看到這個花,我非常歡喜,我...

心住在外境的二個過失

古德有一句話說:【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整個修學的重點,事實上就是包括...

三方面檢查自己是否有進步

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

楞嚴經裡是如何對治妄想的

《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

由感受來牽動,這就是顛倒想

《首楞嚴王三昧》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我們剛剛講過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或者講妄...

有時候求佛菩薩為什麼不靈

我們有時候向佛菩薩祈禱,有時候靈驗有時候不靈驗,菩薩只有讓你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因緣才會靈驗。 蕅益大師在《...

修行最怕錯用心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

外境永遠沒有錯

佛教把整個生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外境,一個是內心。 一、外境是沒有錯的,因為外境在《唯識學》叫唯識所現,外...

「阿彌陀」三個字意義重大

【阿彌陀】這三個字,在淨土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三個字絕對不能忽略的!因為在整個修行當中,不管是你的因地...

阿闍世王為何還受毒瘡之報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阿闍世王因為殺父而身受毒瘡,痛苦不堪;但是他前生為他的父親所殺,所以今生為子而來報仇...

為什麼有人活得快樂,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想...

沒有一件事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有一個年輕人,他跟一個女眾相戀了三年,馬上就要論及婚嫁,但是突然間這個女眾嫁給別人。 這個男眾非常傷心,沒...

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經嗎

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楞嚴經》所加被的正是我們這些生死凡夫,還有法執特別...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時他有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

隨喜是修福德資糧

這隨喜是很重要。菩薩為什麼要有隨喜的心呢?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所修的法門,只是無量善法當中的其中一小塊...

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修學,有二個重點:第一個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麼安住?這是根本問題,...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開的

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千年當中,出現了很多祖師大德;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大乘思...

不要小看這五分鐘、十分鐘,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出一個觀念,它說初學者修學法門,一開始我們的心比較粗重,不要有太大段的時間。譬如說...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問: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淨界法師答: 一個加行位的修行者,到了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他對於這個...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

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義又是什麼呢? 淨界法師答: 這個一心不亂,我們看蕅益大...

你聽到佛號會生起什麼想法

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 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 那你沒有辦法...

淨界法師:測試自己有沒有出家的因緣

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未來出家的因緣,出家不是絕對的好,但它也是一個因緣。 如...

淨界法師:一心三觀

那麼怎麼樣從第六意識的如理的思惟、想像來改變我們過去的業力呢? 我們看下一段的總結。我們心中的想像,在佛教...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中:父精母血的結合、跟恩愛迷情結合之後,他吸收很多的養分...

淨界法師:娑婆世界的苦與樂

蕅益大師解釋經文,他習慣性用對比的方式,我們看第一段: 我們先講我們住在娑婆世界的身心狀態。 從表面上來看...

淨界法師:十念必生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災障、增長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約著我們現生的角度來說;以下的第十八、...

淨界法師:修淨土,臨終時天界現前該怎麼辦

問: 如果佛弟子在修淨土法門的時候,也積集了善業,臨命終的時候天界現前,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淨界法師答:...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臨終的正念非常重要。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當然你有善業,...

淨界法師:什麼是臨終正念

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不是這個意思;是說臨終妄想生起時,你能夠迴光返照--不隨妄轉,這叫正念分明。所以唯識所...

淨界法師:犧牲今生安樂,保護臨終正念

我曾遇到一位一貫道的道友,他問說:師父啊,你們寺廟有沒有打佛七?我說:有啊,你想參加嗎?他說:對啊,我想參...

淨界法師:唯識學對於妄想的兩種分類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 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

淨界法師:五濁惡世

娑婆國土的特色,這個地方講出一個相貌叫五濁惡世,我們解釋一下。這個世界當然有十方的世界,娑婆世界一個最嚴重...

淨界法師:精進的釋迦牟尼佛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度當中,他的精進波羅蜜特別的殊勝,很少有一個菩薩像釋迦牟...

淨界法師:同一句佛號,心態不同功德便不同

淨土宗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如果按照密宗的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淨土宗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

淨界法師:何謂「一心不亂」

問: 《阿彌陀經》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亂,請法師為我們講解何謂一心不亂? 淨界法師答: 其實古德對...

淨界法師:念阿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智者大師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什麼叫做禪?簡單的講就是真空妙有。 有些人以為禪就是完全的攝...

淨界法師:把順逆境當成我們往生的資糧

一個人禪淨雙修的心態,他對人生跟我們一般人不太一樣,一個有安住在不生滅心的人,他人生不是來受用的。 你如果...

淨界法師:對惡法的態度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以後,接下來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勤有四個法門,使令我們不斷的進步,這四個法門可以會歸為二...

淨界法師:修淨土的人不要想著你造的善業

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攝藏識,它把內心的業力釋放成果報的時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

淨界法師:有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的業障。這個重大業障有二個解釋:第一個他本身福報不夠,承...

淨界法師: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有一個獵人,他在森林當中打獵,捉到了一隻六牙白象,他就把這只白象獻給國...

淨界法師: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

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說:「禍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樂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