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8頁)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業了,我也可以存好心、說...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一個是方便道。 什麼叫...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 淨界法師答...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歷程與佛陀的善巧安排...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道交重點在於突破生死關,...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不從時、方、梵天、極微...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我想這樣,你憶念佛陀的...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個火燒的情況:躁動不安、...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力量出現,缺...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誰,也不...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跳的時候,佛印禪師一看趕...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那麼什麼是權法呢?權法就...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對這個亡...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趕快離開。出離很瀟灑,滅...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這個很關鍵,就是念佛...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緣,首先說明我們修習止...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離一切障故。 如理思維到...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隻螞蟻或者一隻鳥類...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這個人世間都有業障,你也...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勝義。世界勝義主要是一種...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這一塊的因緣,我們叫做承...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故云:從初得道,...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流轉門?它的生命的內心世...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所知依,當然,它主要的內容是阿賴耶識,恆轉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我簡單說明...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漸、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沒有空正見。第二個他沒...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
我們要知道,在觀想過程當中,當你起觀,不管是觀極樂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淨相、...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輪迴真相;二、對治方法。...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力。因為你善念是不決定的...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一個從自身的角度,有「因...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這個遍計執,它自己的體相是不存...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識有差別故。 大乘菩薩他...
我們知道第八識是不造業的,它只是收集業力,變現果報。那麼現在開始的前七轉識,跟...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無想定治而不消; 常審常...
捨報往生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最後造業,就構成了遍計...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的確是有困難。當然,佛陀...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種狹隘的自私心去憶佛、念...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果地上的莊嚴。 我講一個...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兩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第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個大鍋菜,用大火去煮,阿...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我們簡單說明一下。有四種...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階位,善根堅固,觀慧增長...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勝故。此位菩...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負荷一切。此為菩薩亦爾,...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方恨自蹉跎。 ...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師對淨土宗的修學提出的四個...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講了,這些還沒有入真實聖道的...
我們看等覺菩薩。 等覺亦名一生補處。謂所證覺體與佛相等,又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故...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義...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
佛陀來到人世間以後,他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這個三界起火了。這個火的意思...
我們來看看,佛陀講十二因緣,是怎麼能夠讓一個人悟道呢?我們簡單地把十二因緣的整...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五濁惡世的時候,雖然我們五蘊...
我們看修禪定的人,剛開始修禪定是散亂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
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就解釋說,斷除妄心主要就是不...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們...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這個是偏重自受用。 那麼佛...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整心態,養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別愛、非愛種種自體為緣性...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源,或者說是一個總倉庫,...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彌陀等於是一種無量...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香炷就能夠一時酬畢呢? 蕅益...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就是甚深...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論上,人生...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宿作為因,或有分別自在變...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個叫蓮華色比丘尼,她是一個阿...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使令一切萬法生長廣大;第...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國的祖師何其多,哪一個祖...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是講到無相的真理,它不在...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其實...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語戒,也是有止、作兩...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大家...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陀用兩段來說明,一個是長...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琳的故事。這位凱瑟琳她內...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區打轉,一輩子就在市區打...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三車一車,還有一個...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個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

到底要不要受戒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五欲的過患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推薦】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如狼守齋」的故事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第七意識在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吾道一以貫之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在觀想的過程中,生命產生了兩道力量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我們為什麼一直執著現在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下品下生往生之後的情形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推薦】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心力和佛力的結合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何謂「等覺」、「妙覺」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疑誤眾生當墮無間獄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捨貪

佛陀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

生死輪迴的根本——無明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不要用無益的苦行來破壞你的色身

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

這個就是斷除淫機的方法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功德妙用是怎麼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