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8頁)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對生...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師父的告別式,在回程的車上,...

淨界法師:淨土宗修學法要

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修學重要的觀念。在佛教的...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四堂課的時間,要...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講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說明...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家學習淨土學的最...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關係。佛法的重點:行門宜專、...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大乘的修學當中,是一個很...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十二點之前要吃飯,尊重佛...

淨界法師:念佛止觀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諸位法師慈悲...

淨界法師:念佛法要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重點是念佛法要。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以一種比較深入...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在講這個主題之前...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離苦得樂。要達到這個目的...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9講 第10...

淨界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淨土十疑論》和...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諸位法師慈悲,陳...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學人受會長的...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佛學院第一...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次的主題,...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煩惱習氣,不好的習氣也是有,...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所以人跟人之間是非常複雜...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生呢?那是因緣生,滅也是...

很多事情會後悔,就是因為反應太快

當我們正念真如: 第一個安住力,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動。 第二個調伏力,就是...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這個...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第...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面找飲食,臨走之前,用一...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怖,不稱意時,應當甘受,...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沒有體性的意思,是講它的真實...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我們是客人。他覺悟到三界是...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從...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過失。這個凡夫,指的是造...

【推薦】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後的本來...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

生命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個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業了,我也可以存好心、說...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一個是方便道。 什麼叫...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 淨界法師答...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歷程與佛陀的善巧安排...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道交重點在於突破生死關,...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什麼一念清淨心墮入到三界...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不從時、方、梵天、極微...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我想這樣,你憶念佛陀的...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個火燒的情況:躁動不安、...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力量出現,缺...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誰,也不...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跳的時候,佛印禪師一看趕...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那麼什麼是權法呢?權法就...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生命...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對這個亡...

五欲的過患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趕快離開。出離很瀟灑,滅...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這個很關鍵,就是念佛...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緣,首先說明我們修習止...

【推薦】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離一切障故。 如理思維到...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隻螞蟻或者一隻鳥類...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這個人世間都有業障,你也...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勝義。世界勝義主要是一種...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這一塊的因緣,我們叫做承...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故云:從初得道,...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流轉門?它的生命的內心世...

第七意識在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所知依,當然,它主要的內容是阿賴耶識,恆轉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我簡單說明...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漸、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沒有空正見。第二個他沒...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

在觀想的過程中,生命產生了兩道力量

我們要知道,在觀想過程當中,當你起觀,不管是觀極樂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淨相、...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輪迴真相;二、對治方法。...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力。因為你善念是不決定的...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一個從自身的角度,有「因...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這個遍計執,它自己的體相是不存...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識有差別故。 大乘菩薩他...

我們為什麼一直執著現在

我們知道第八識是不造業的,它只是收集業力,變現果報。那麼現在開始的前七轉識,跟...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無想定治而不消; 常審常...

下品下生往生之後的情形

捨報往生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推薦】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最後造業,就構成了遍計...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的確是有困難。當然,佛陀...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種狹隘的自私心去憶佛、念...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果地上的莊嚴。 我講一個...

心力和佛力的結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兩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第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個大鍋菜,用大火去煮,阿...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我們簡單說明一下。有四種...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階位,善根堅固,觀慧增長...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勝故。此位菩...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負荷一切。此為菩薩亦爾,...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方恨自蹉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