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10頁)
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世界兩種的果報。果報為什麼相...
己五、極難勝地 分二:庚一、問;庚二、答 庚一、問 何故五地名極難勝? 庚二、...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
我們看第三段,修行佈施的差別內容。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財施、法施、無畏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我們把它念一遍。 謂舒言平視...
問: 經過師父的分析、解釋四十八願,弟子對彌陀的功德有更豐富的認知。但是極樂世...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勝義中的真勝義性。也就是在整...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我們在...
淨土宗它強調臨終的正念,整個成敗就在臨終的時候,所以必須在兵荒馬亂、內憂外患的...
我們再看第三個,業果的問題。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前面的整個世界、眾生的產生...
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媽帶一個小孩子。這小孩子上學...
《業疏》云: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簡單講:戒體就是在阿賴耶識成就一個善...
問: 師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淨界法師答: 吃蛋稍微好一點,因為現...
問: 為何臨命終的時候所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淨界法師答: 蕅...
我去年去參加大專齋戒學會的一個開示。有一個大學生,他學醫學的。他在學校要去抓小...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身業、口業的行為,也包括意業...
其實整個思惟苦諦、調伏愛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處,尤其是調伏色身的愛取、調伏感...
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是我們明瞭分別的心是剎那剎那...
我們來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一定的過程。先看第一個,識。這個識是一個...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
在唯識學,它把我們每一個人--學佛人,分成五種種性: 第一個定性聲聞。 有些人...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樂既謝...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心,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使...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就是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
我們看第一個空無邊處定。 一、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色如牢籠,不得自在,心欲出...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慾,欲中無禪。只要你心中還有慾望,你...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初出生,隨處滅盡,但...
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別,就是這個善根它多了一份...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佛陀的弟子有一個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種招感,就是一種感應,或者說一種磁場的吸...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心的問題;第二個處理外在眾生...
我們看三禪。 三禪,亦名離喜妙樂地,謂行者復厭二禪之喜心湧動,定不堅固,以種種...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這個意業就不共於五戒了。我...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應該怎麼來修這個逼迫性呢?首...
我們對於痛苦應該持什麼態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斷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對於...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第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行蘊,你活了這麼多年,到底你的等...
四空定,佛陀對它是訶責的,因為它是暗鈍。所以智者大師給四空定一句話,說是為三昧...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親因緣,就是種子,就是你對未...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消息,它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
什麼叫破壞善根呢?以殺生來說。你殺生,殺完了以後,你趕緊懺悔,就算你沒有懺乾淨...
第二個就是調伏我們的顛倒妄想。我們第六意識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礙你...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一個概念,從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問: 師父慈悲!末學有兩個問題要問師父。第一個,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
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體知離心無別物...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雖不犯重,而犯輕罪,以非言...
第三個,犯戒輕重。 非己妻入道,什麼叫入道呢?就是男二處、女三處,這個是上品...
我們看這裡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師的補充說明。蕅益大師在講妄語戒時,他特別提到...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這個...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修學。怎麼說呢?它是雖斷而無能斷所斷,雖修...
前面講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講到懺悔方法。首先我們看看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 這個地方是文殊菩...
從這樣一個萬法唯識的道理,菩薩生起了兩種的功德力:第一個是誓願力,第二個是觀照...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好地諦聽,好好地學習,乃至於...
舍利弗尊者作為華光如來,他這一期的國土是一個淨土呢,還是一個穢土?我們看辛二這...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 我們把它分成三道,先講安樂道,...
我們再看大妄語戒。這個地方講出妄語的兩個項目,先看大妄語。 大妄語若未證四果,...
我們看第三個,辛三的說法教化。看經文。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從意樂的角度有兩種: ...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詩字,吾見右軍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見散亂艷喜,愚癡特...
我們從佛陀的名號華光如來,沒辦法去判定是淨土、穢土,但是從國土的依正莊嚴可以看...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得自在。 持不偷盜戒果報,得...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破壞善根。增長罪業,它的問題...
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實我們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們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幹,也...
我們剛開始在修無分別智時候,當然第一個要遠離的就是我執的相貌,就是你不要老是在...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一個人要能夠成就,第一件事情...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
觀世音菩薩的方便力特別殊勝。在《普門品》講到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修學,一個是法的修學。道的修...
縱令在夢想,就是說即使你在睡覺,處在一個夢想的做夢當中,做夢的時候耳根是怎麼回...
問: 我們在僧團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是非。請問我們修行人面對是非,應該怎麼面...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就是不偷盜。我們看講義...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馬上跟他授記,...
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結果。我們沒有一個人是有結...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帶回家,慢慢就遠離惡道了...
問: 在懺悔時,我們對罪業是訶責的,但是要同時觀察罪業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趨向...
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住是針對生滅來說的,我們的心...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整個五乘的修學,如果離開了...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一個總結,總共有五段。 第一...
我們在前面講到皈依的兩種內涵,這個地方講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寶有幾種三寶。...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改變。他自己想要改變的因緣不...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諸行無常 行者,造作遷流...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們了解。當然體沒有什麼好了解...
哪五種過失是透過無分別智可以次第遠離的? 一、遠離外道我執處故;二、遠離未見真...
身為一個凡夫眾生,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起一些重大的煩惱貪瞋癡,造...
造作等流果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 前面的領受是約外在的果報,這個造作等流是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中很多...
我們一般人還沒有成就聖道之前,是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都具足。我們曾經做慈善事業,...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造作等流。先看領受等流...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這個以後,談解脫的問題,就是...
在《法華經》,佛陀說,生死凡夫就像一個乞丐,在三界流轉,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
我們講因果同時,借緣顯現。從因果轉變的角度,佛教是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要對自己太有把握。你說:...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緣就會主...
因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轉動,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別。這個地方有三段。 辛一、...

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

如何懺悔重大的罪業

為什麼五地叫極難勝地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怎樣選擇四十八願中與自己相應的願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為什麼會有大海平地呢

臨終時靠音聲特別穩當

【推薦】整個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變現出來的

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業障深重

菩薩有兩種因緣會失去戒體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嗎

為何臨終見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任何的殺盜淫妄,都不能給它一個正當的理由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調伏對色身感受的愛取

觀心無常,調伏我見的顛倒

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學佛人的五種種性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發起菩提心的兩個因緣

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善念」和「善根」的差別

舍利弗五百世墮為毒蛇

對娑婆的愛取調伏到最低

不能起顛倒,這是淨土宗的底限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天乘四種禪定之三禪

舍利弗為什麼能成佛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把三界的苦「觀」出來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四空定的過失

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邪淫為什麼會障道

顛倒妄想不除,容易在臨終刺激生死業力

舍利弗成佛國土的大菩薩有哪些功德相貌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往生到淨土還有沒有第八識

要破執著,必須先破你的分別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如何判斷犯邪淫戒的輕重

修行中出現的不思議境界,為何不能隨便向外人說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如夢如幻的修學

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不受無明妄想的干擾

菩薩的兩大根本——誓願力跟觀照力

「多聞」比不上「反聞」

舍利弗成佛的國土有什麼特點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大妄語的罪很重的,甚至影響到佛教的興衰

不能忽略權法的重要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吾見散亂艷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

判斷淨土穢土的兩個指標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做了不少善事,為何資糧力還是很有限

用這個願望來做生命的核心價值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樑

改變內心有兩個重點

在整個五根當中,耳根是其他諸根所不能及的

修行人應該怎麼面對是非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菩薩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

【推薦】人生沒有結果,它只是業力的釋放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推薦】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夠更深層

【推薦】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皈依的三寶有兩種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變化的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透過無分別智遠離五種過失

為什麼淨土宗可以帶業往生

【推薦】什麼是「造作等流果」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種子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趨向解脫的功德

成佛之道有兩個選擇

業是怎麼來的?造完後又跑哪裡去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