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5頁)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受戒並不表示成佛。我們可能剛開始做得不夠好,但是我們內心當...
這個無我觀蕅益大師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 這個觀...
我們打坐的時候,會出現這種魔事,這個《釋禪波羅蜜》說,他的因緣主要就是邪想坐禪...
二分別真偽者有二: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
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
什麼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種警覺我們心念的功能,一種警覺的功能。我們這一念心跟外...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臟就是心肝...
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
這個精魅是怎麼回事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個動物,但是一般的動物明瞭性都是很暗鈍的...
常好坐禪,在於閑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前面的十種的法是遠離攀...
為什麼破妄永遠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說,諸位!理論上我們是清淨,但是因緣上我們已經...
你看一個人,他完全不修無常觀無我觀,他在佛教界裡面整天修福報,他會有一個特點,...
有一個禪師,他去參訪雪峰禪師。雪峰禪師當時在福州。這個禪師是從山下一路地爬山爬...
過去有一部電影叫做《臥虎藏龍》,可能有些人看過,是李安導演的。它講到有一個武林...
唯識學認為一切法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那麼到底我們的心有幾種差別相,先做一個...
在《大智度論》講一個故事,龍樹菩薩說有一個車伕,這個車伕他就是為大富長者駕車,...
在唯識學上說,所有的業會得果報,它必須是增長業。 你看臨終造的業為什麼力量特大...
卯一、不滅有損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解釋...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
那有人就問了:四諦法是苦集滅道,有四種相狀,而我們是清淨心,那清淨心跟這四種相...
我們看第十六,蒙光柔軟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修《楞嚴經》的人就是,我不隨你阿賴耶識而轉,我安住一念清淨心,你才能夠跟過去徹...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上課第一天的時候就說,我們在佛學...
我執它的引起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個我執的情況有兩種:一個是即蘊即我,一個是...
【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 〖消文〗 這...
我們內心很多負面的情緒,很多的盜賊要偷走我們已經成就的功德。這個時候佛陀勸我們...
從淨土宗的角度來說,我們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必須要具足三種主要的思想,或者講...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作出一個簡單的定義──納法...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婆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
我們的五蘊身心世界本來是五種功能,就是一個色受想行識,就是一個因緣所生法,按照...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欺誑奪人明,以眠覆心無所見,如是大失安可眠。 這個地方做一...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個覺悟是...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
我們先說明九心住,這個九心住又有一個名稱叫欲界定。為什麼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說他...
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就是說,圓頓止觀的修法,簡單就四個字,...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在極樂...
四、觀法無我 藏性周圓,循業隨心法法全。和合因緣舛,戲論須排遣。外道枉糾纏,盲...
三、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饒你會思量,終...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
蕅益大師說,我們一個人在成佛之道,其實最難最難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為他退轉最...
在大乘佛法當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偏重心力的修學。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
真心不墮妄境!就像一面鏡子,鏡子可以照了整個外境,但是它跟外境沒有真實地結合。...
講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師,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隻凍傷的老鼠,這隻老鼠飢寒交迫...
那麼假設不幸的是,我們今生的罪業,它在臨命終的時候浮現出來,那麼怎麼知道是罪業...
大智慧的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重點有兩個: (一)慎勿信汝意 這是對內心的調伏。...
為什麼會有痛苦?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痛苦! 世間上我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說,哎呀,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不會救拔我?你看--疑惑!因為...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這樣的觀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有前...
假設一個人,不發廣大心,也不立堅固願,整天人家共修,他也來共修;打佛七,他也來...
因緣所生法是這樣,你越執著它,它對你的限制、傷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後,你不隨...
我們住在這個山上,看到很多眾生的相貌,有時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發現佛法講的真...
壽命長遠。這個很重要!時間,是一個修道的基礎。你問問那個老參,就知道這個時間很...
有人說,受了菩薩戒,造罪時罪加一等。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非常錯誤。稍微懂一點佛法...
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著。作違情境者:...
《楞嚴經》的觀念,覓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說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們這一念...
我們日常生活的空觀跟假觀,都是培養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狀、因緣,正常。生死凡夫...
我要告訴諸位,蕅益大師在講菩薩戒時,他講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菩薩戒只有一個人持...
我們對於這個法師啊,盡量能夠避免啊去觀察這五個處所: 一、戒穿缺。 那麼第一個...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沒有生滅變化,那是恆常存在,沒有消失跟斷滅的情況,叫...
無分別智的意境是甚深的,這個「甚深」有二個:第一個【境智甚深】,第二個【法性甚...
那麼當我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最好的心態就是把自己當病人。 很多人他為什麼不肯聽...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在廣大的人事當中積功累德,這...
一個菩薩的轉變,他的轉變是全面性的轉變,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轉變。這個轉變的過程,...
【復有多頌,成立如是無分別智: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古時有一禪師修行有了心得,因為禪宗修學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禪的學者要請善知識...
警世非常,覺諸幻化。 這是透過無常觀,策發我們的出離心。雖然我們明明知道戒定慧...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懺悔,患則消滅。此二種治病...
我們前面講到,當時窮子遇到父親的心態叫做心懷恐怖,疾走而去。這個表示什麼意思?...
你思惟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餘的都帶不走,其餘的對你都沒有幫助。就...
菩薩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謂的菩薩戒體,總而言之有八個字,就是菩薩要以應無所住...
菩薩道在心中要產生三種力量──誓願力、觀照力跟行動力,其中這個誓願力跟觀照力,...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之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則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等,而...
妄想的本質是什麼呢?【觀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
你必須把你淨土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諸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把你未來的功德,...
【觀性元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
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薩戒,犯了根本罪,...
同樣的修行者,有五種的心態,決定你五種的果報: 第一種人:他修善的時候,他為了...
剛開始都是帶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來聽聽課,也來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後,回去...
古德有一本書,叫《念佛法要》,近現代的居士編的,他裡面講到一個故事說,在清朝,...
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為息相也...
第四棄掉悔蓋:掉有三種:一者身掉:身好遊走,諸雜戲謔,坐不暫安。 這個掉有身、...
這以下分三段,別釋當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約果報,報障。 如得重病箭入體,諸苦...
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 我們經常昏沉,或者睡覺睡的太多,...
我剛出家的時候,我的心情歡喜吃牛奶,還有所有牛奶的製品,那個時候我心中對牛奶安...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時的缺陷,譬喻我們起心動念中都有一些貪、瞋、癡、高慢的...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對於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住處,曾講一個小故事:有一貧窮人供...
佛法是認為生命重在過程,你這個過程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比如說我們日常生活,人...
你在遇到緊急情況,如果是你自己的話,先調整心態,再提起佛號。 一、先離相。你第...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有兩個: (一)機緣未至,默然待時:假如眾生善根尚未成熟,若...
後面這幾個動作,我們說明一下,蕅益大師說是表法的。主要有三個動作值得我們注意:...
應該怎麼改造我們內心世界呢?我們應該要成就三種力量: 第一個,你要有 誓願力 ...
身為一個法師,我知道諸位不容易,你們在生活當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閑,壓力...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無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復次,應知如是無明,於聲聞等...
以前我讀佛學院,我們的教務主任在新生訓練時,他在黑板上寫一個熬字,老法師說,佛...
誦經,有三個重點(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第一個,你讀誦的經典必須是...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印光大師先標出整個重點,就是臨終一關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為重...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

不應把生滅流動的心識,當做常一主宰的我

何謂邪想坐禪

如何辨別邪偽的禪相

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持戒的人有什麼不同

身體五臟患病的相貌

不惜軀命,正念不動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十二時中,障礙修行人所對應的十二種動物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

修空觀對治時,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麼

你是屬於剛強傲慢型,還是調柔寂靜型

臨終能夠記住這句話就有救了

心理素質是關鍵,而不是那把劍

天親菩薩把八識分成三類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國嗎

業力最怕輾轉增勝

佛陀示現滅度為何對眾生有益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解釋【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圖】

法執——但去其執,不去其法

為什麼我們希望彌陀的光明照我色身

不隨妄轉,心常覺照,安住真如

從任勞任怨當中修忍辱

把生命主宰權放棄,輪迴就拿你沒辦法

這五種事情,很容易會折損清淨智慧

遇到逆緣的時候,要這樣來思維

【推薦】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應道交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五蘊的可怕就是「變狀如是」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不睡覺不吃飯

痛苦和外境沒有關係,是自己內心生起的

凡夫的福報是不自在的福報

九心住(欲界定)

不要求因果的回報,因為真如會回報你

娑婆世界的快樂是一種輪迴力量

妙有真空,覓我同陽焰

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對治如夢如幻的不淨色身

同以不思議持名之妙行

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靠自己的觀照力消滅掉

一個人墮落三惡道前,會有一些前相徵兆

初學者不要與男女美色相接觸

我們自己讓自己痛苦

佛陀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分享

疑根未拔,這是往生的障礙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

修行跟上班不一樣

層級越高的法界,時間的質量越大

修止觀是對治你的習氣

壽命長遠,這個很重要

受了菩薩戒,造罪時罪加一等嗎

念佛時有佛的形象出現,你先不要太高興

「覓心了不可得」的含義

先把自性功德力現出來,再來處理問題

菩薩戒的根本精神

不要去觀察師長這五個過失

為什麼佛菩薩的法身能常住呢

一切法本來就是無分別

現在很多人為什麼不肯聽經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捨掉現在才能得到未來

念頭方向的不同就會影響到未來的命運

讓心保持在沒有名言的境界

修無常觀能使自己精進修學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大乘思想為什麼要強調福慧雙修

當死亡到來時,除了佛法的功德,其餘的都帶不走

你只能求盡心盡力,不能求它的結果

菩提心跟空正見是菩薩的根本

不受後有,它的下手處有兩個

妄想跟你過去的生命有關係

把你未來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有五種心態,決定五種果報

善根增長,煩惱淡薄的兩帖藥

賣酒肉的人為何能往生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掉舉的三種情況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昏沉與睡眠的過患

痛苦和壓力是心中那個影像給你的

念佛法門一定要調伏現前煩惱

持戒之人,所求如願;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嗔心的火燒的是自己

遇到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下該怎麼辦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

為什麼這三個動作值得我們注意

要改造內心,就要培養這三種力量

你自己不覺悟,誰拿你都沒有辦法

我執和法執帶來的障礙

障礙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