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淨界法師文章(第22頁)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捨得下。懺公師父講到菩薩道的精...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前面也講過,「願」就是生命的方向,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信願已具足了呢?好比我講信願具足,你也講信願具足,是不是...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這個是你該注意的,因為它影響你的未來。是怎麼個影響呢?我們看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之人,他自從受戒以來清淨護持,無所毀犯。這種人在他一生當...這個地方我們值得一說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大概你要行菩薩道,你就要成就一種功德就是分別眾生,所有知見。 我們剛...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這三種善業,都必須由願力來作引導,叫做有願之思。 所謂思...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到一個公案: 宋朝有一個人叫馬圩,這個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個地方官,他的父親也是做官,...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第六意識分別。比方說:我現在看到這個花,我非常歡喜,我...古德有一句話說:【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整個修學的重點,事實上就是包括...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首楞嚴王三昧》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我們剛剛講過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或者講妄...我們有時候向佛菩薩祈禱,有時候靈驗有時候不靈驗,菩薩只有讓你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因緣才會靈驗。 蕅益大師在《...【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佛教把整個生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外境,一個是內心。 一、外境是沒有錯的,因為外境在《唯識學》叫唯識所現,外...【阿彌陀】這三個字,在淨土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三個字絕對不能忽略的!因為在整個修行當中,不管是你的因地...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阿闍世王因為殺父而身受毒瘡,痛苦不堪;但是他前生為他的父親所殺,所以今生為子而來報仇...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想...有一個年輕人,他跟一個女眾相戀了三年,馬上就要論及婚嫁,但是突然間這個女眾嫁給別人。 這個男眾非常傷心,沒...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楞嚴經》所加被的正是我們這些生死凡夫,還有法執特別...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時他有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這隨喜是很重要。菩薩為什麼要有隨喜的心呢?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所修的法門,只是無量善法當中的其中一小塊...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修學,有二個重點:第一個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麼安住?這是根本問題,...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千年當中,出現了很多祖師大德;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大乘思...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出一個觀念,它說初學者修學法門,一開始我們的心比較粗重,不要有太大段的時間。譬如說...問: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淨界法師答: 一個加行位的修行者,到了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他對於這個...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義又是什麼呢? 淨界法師答: 這個一心不亂,我們看蕅益大...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 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 那你沒有辦法...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未來出家的因緣,出家不是絕對的好,但它也是一個因緣。 如...那麼怎麼樣從第六意識的如理的思惟、想像來改變我們過去的業力呢? 我們看下一段的總結。我們心中的想像,在佛教...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中:父精母血的結合、跟恩愛迷情結合之後,他吸收很多的養分...蕅益大師解釋經文,他習慣性用對比的方式,我們看第一段: 我們先講我們住在娑婆世界的身心狀態。 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看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災障、增長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約著我們現生的角度來說;以下的第十八、...問: 如果佛弟子在修淨土法門的時候,也積集了善業,臨命終的時候天界現前,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 淨界法師答:...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臨終的正念非常重要。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當然你有善業,...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不是這個意思;是說臨終妄想生起時,你能夠迴光返照--不隨妄轉,這叫正念分明。所以唯識所...我曾遇到一位一貫道的道友,他問說:師父啊,你們寺廟有沒有打佛七?我說:有啊,你想參加嗎?他說:對啊,我想參...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報以及產生很多善惡的想像。 我們這一念心,可能會隨順妄...娑婆國土的特色,這個地方講出一個相貌叫五濁惡世,我們解釋一下。這個世界當然有十方的世界,娑婆世界一個最嚴重...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特色,在六度當中,他的精進波羅蜜特別的殊勝,很少有一個菩薩像釋迦牟...淨土宗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如果按照密宗的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淨土宗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問: 《阿彌陀經》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亂,請法師為我們講解何謂一心不亂? 淨界法師答: 其實古德對...智者大師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什麼叫做禪?簡單的講就是真空妙有。 有些人以為禪就是完全的攝...一個人禪淨雙修的心態,他對人生跟我們一般人不太一樣,一個有安住在不生滅心的人,他人生不是來受用的。 你如果...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以後,接下來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勤有四個法門,使令我們不斷的進步,這四個法門可以會歸為二...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攝藏識,它把內心的業力釋放成果報的時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第一個,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的業障。這個重大業障有二個解釋:第一個他本身福報不夠,承...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有一個獵人,他在森林當中打獵,捉到了一隻六牙白象,他就把這只白象獻給國...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說:「禍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樂的一...

智者大師上天台山時,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遇到魔境他處理的辦法也是一...

先從學吃虧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