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8頁)

孝親追思的清明應該這麼過

4月4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

清明三問

對於清明節,不論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疑問困惑,今擇其最常見者三...

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活到老

原文: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

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現今極樂世界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但在《大悲經》中,釋迦牟尼佛...

祖師訓誨出家三十要則

一 出家要真參禪,參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軀脫落,靈光普應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

隨煩惱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慽為業。言憂慽義...

佛教講的無我是什麼意思

無我,佛在小乘藏教裡說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個道品,就是四念處,(四念處之一)就...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白話淺譯

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門妙什著 法宣法師白話譯 念佛三昧者,...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秘悋為性。能障不慳,鄙畜為業。亦貪分也...

龍樹菩薩:讚法界頌

歸命十方佛  法身及報化 願共諸眾生  速成法界性 輪迴三惡道  法界理凝然 ...

忍辱勝過怨恨

忍辱勝怨,善勝不善,勝者能施,真誠勝欺。 所謂忍辱勝怨,如過去阿闍世王集結四種...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言逼惱之義...

不得不從事殺生行業,該如何化解罪業

問: 請師父開示,如果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從事殺生的行業,如何化解罪惡?如何...

【推薦】六根攀緣的種種境界都不是真實的

緣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識,能夠緣種種影像。緣就是靠六根去攀緣,眼睛能夠看,耳朵能...

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後,就要斷惡...

何等是淨佛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淨佛國土? 佛言:有菩...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障不憍,染依為業。言染依義者...

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引導

在學佛的人中,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一種是每天忙於世俗應酬而沒時間學佛,另一種幹...

沒有遠離這「五蓋」,休想得定

修禪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佛教的禪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禪定,都要進入初禪、二禪...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與學經的主張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

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

成差。天見是寶嚴地,人見是水,餓鬼見是火,魚見是窟宅。故知前塵無定相,轉變由人...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坐為正;動靜閑忙皆可參,要以...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大力提倡。也有僧人說佛教有齋...

助念生西須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蓮友: 今日大家參加盛會,學人來此貢獻幾句話。我們知道世間一...

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如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

人生百病的百藥對治法

《大藏治病藥》是唐代高僧釋靈澈所著,選取了一百種人們心理、思想方面的疾病表現,...

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我們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經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號咒語 1、十法界萬咒之王:南無阿彌陀佛 讀音:na mo ...

送接灶神的意義和儀規

一、送接灶神來歷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監齋菩薩聖誕紀念日,依中國...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障不諂,教誨為業。謂諂曲者...

如何讓心不被外境所轉,同時定住

問: 如何關注心不被外境所轉呢?一絲一毫的心都不能動,同時定住,這麼強大的定力...

盡量寬闊,悠悠生死

現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很差,當官的有幾個安穩不出問題的?他們就是私心太深,貪心太...

泰國「四面佛」其實不是「佛」

四面佛並非佛教的佛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從古至今泰國人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干擾,有時候會做像鬼壓床這...

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是怎麼來的

眾生在迷,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在這一切虛妄之相上起紛爭...

世間有四種事不可能獲得

佛告訴諸比丘說:世間有四種事不可能獲得。哪四種呢? 第一是年幼時面容姣好,光鮮...

四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萬慮頓消。其他的什麼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

如野馬一樣的妄想心怎樣調伏

祖師們確確實實了不起,想了很多辦法,寫了很多文章,講了很多開示,所講的都是我們...

身相既離,心亦如幻,示疾者誰

示眾:豁開正眼,千聖罔測其由;一句全提,萬別千差路絕。識不可識,智莫能知,非聖...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修懺的時候,有一些錯誤的心...

口德決定運勢,聰明人不說的10種話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些成就...

妄想是心裡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進禪堂,修行辦道也怕辛苦又怎麼得了!實際上用功最快活,所...

以真誠不妄之心來待人處事

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現在社會上一般人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語;有時修行人為了...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就是說你的心到處亂跑。而修行...

彌勒菩薩思想和慈氏的由來

漢譯大乘佛經,關於彌勒的記載,是不勝枚舉,現僅從他的姓名窺知其思想具有兩大特色...

李圓淨居士:護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惡曰殺生。這是古人昭示天下後世,最直截了當,而十...

【推薦】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釋迦佛說末法時代的眾生要想超...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不殺、不盜、不淫,斷除這三種...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內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內(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的...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當別人有成就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看到別人有了成就,心裡面就很難受。很...

僧俗關係要建立在道義上

為什麼要講今天的僧俗關係呢?因為我覺得,今天的僧俗關係不太好處。不要以為今天當...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

覺樹根株。教門頭首。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菩薩悟入之初。如大集經云。佛告賢...

勇悍精進無懈怠的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菩薩,又名常應時菩薩,以修行精進波羅蜜為最勝,雖證至等覺菩薩聖果,因眾生...

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

問: 經常有人講,念佛或誦經,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請問一下,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

修行四念處的重要

念佛法門與四念處 淨土法門,於後漢靈帝年間已來中國!至東晉慧遠大師讚揚於盧山,...

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事業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

度眾生的心發不出來,這樣能否往生

問: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有云: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像我們晚上做夢似的,如同夢幻...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略釋

在這篇願文中,智者大師闡明了修學佛法的目的和方式。為了實現消滅罪障、助成菩提的...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方面,止觀很重要,念佛也好,...

中峰大師禪詩百首欣賞

01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羈留。 02...

善導大師睡眠念佛法

善導大師有一段文字,是淨土夢修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薩善於修持,此方法十分...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講經,沙門座下受教﹙這是白...

生老病死頌

恩愛縈纏與麼來,三緣和合住胞胎。 鑿開混沌通身瑕,踏破虛空滿面埃。 命若懸絲分...

佛道未成,先結人緣

佛教裡有句常用的話:佛道未成,先結人緣。就是說,還沒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緣結好...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最後學論。因為戒是行為規...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佛教徒如何對待所謂的「瑞相」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自誓受戒的時候,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見到瑞相。如《梵網經》中...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釋愛情,我們就要了解其中...

【推薦】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貴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觀無量壽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無為法亦不應執著,金屑雖貴,...

五蘊--色受想行識

現在講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識五蘊,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們眾生心裡...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偈,在佛經中是作為七佛通戒而提出的,...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擔,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會文化環...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諸經如是說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為成佛妙道,諸經如是說: 世間有二知識,常與人為因緣,...

藥師法門的意義及修持儀軌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修學藥師法門 我曾給我的《藥師經》講座起了一個題目,叫幸福健...

【推薦】如何增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淨土法門,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貴的。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疏鈔》...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大家都是因為父、...

【推薦】投足震動魔宮殿的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那缽,又名得大勢、大精進、無邊光菩薩,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承事善知識應發的二十一種心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任無疲倦故; 應發如金剛心...

這個生死的怨賊你認識到嗎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來,自然相應,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

【推薦】學道須具足五種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個喜怒哀樂底主人翁,覿體與三世諸佛不欠一毫髮。 第二要信從...

臨命終時,唯此十大願王不相捨離

普賢者,梵雲邲輸跋陀。據《悲華經》所載,阿彌陀佛往昔為轉輪王時,名無諍念,第八...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

奉獻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錢

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做佛事回來,要去另外一個...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騖...

令心明記不忘為性

二別境五者:言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謂數憶持曾所受境,而...

弘一大師開示寫字的方法

一、 這一次所要講的,是這裡幾位學生的意思要我來講關於寫字的方法。 我想寫字這...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嗎?看看...

如何對治自己的情執貪慾

問: 請問如何對治自己對於情執的貪慾? 答: 情慾是緣起法:有其產生之因,即過...

算命說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有一個居士寫信給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這個辰和戌是衝突的,申酉戌亥這個戌,他的...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從空性的角度來講,生活...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他們。當我們確知對方是小人,...

臨終助念家屬須知

一、病者靜聽佛號,實為至善之事,大命未盡,可以卻病延年,世壽已盡,即得往生極樂...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業。所以見諸...

參禪之四易四難

《佛印了元禪師痛諭文》,其略曰:一念靜心,終成正覺;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沒什麼意思。如果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