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7頁)
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說: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由彼無智故,受苦復過是。如果...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則真俗互顯,能所對治,...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堅持做定課?有沒有什麼竅...
釋此經時。略開四分。一題名。二敘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一釋題名者。諸佛法身...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多時候想參加師父講座聽課或...
《地藏菩薩本願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是佛陀為母親所說的一部佛經。本經敘說地藏...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儀云:今有安坐像前,情無...
問: 修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五念法門的內容是什麼?我們怎麼判斷自己的修...
他曾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第二王子,與父共同發願建立淨土,寶藏如來為他授記,賜名得...
問: 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呢...
所有一切眾生類,過未現在世無盡, 而諸佛剎廣無邊,彼無邊剎塵充滿。 又一一塵為...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
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境所產生的六種認知作用,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
我們能聽到得生到淨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這個咒大家都叫往生咒,全名叫拔一切業障根...
【原文】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念為無念,以無生為無生者,...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們到臨命終時手忙腳亂。如果...
【原文】 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聖。甘其飲...
問: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良因法師答: 依此運心...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高齡的蓮池大師面西而臥,...
【原文】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沈檀腦麝,只為兩竅之...
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們的功課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執著。---你能夠這樣修,...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謂色受想行識...
一、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 言語即是大道...
根本煩惱,是最頑固的不良情緒。這類情緒有六種:貪、嗔、癡、慢、疑、邪見。 為什...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節而不縱,可為賢人。縱而...
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當作一件大事,第三拌捨積...
精進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精勤無怠,故有十種利益也。 一...
我們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對於一個在生死苦海中漂流的眾...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何謂業障?所謂業障是指:舉凡...
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 若見到僧團中有是...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為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果把空解釋為沒有就會成為斷...
【原文】 賣酒者當自念云:五穀本以養人,今糜爛為酒,使人飲之,多為不善,是誰之...
【極樂世界人的壽命】 佛告阿難: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如大目揵連,經百...
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試看一月印千川。 南無觀世音...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輪迴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今生值遇佛法,猶如盲龜遇到浮...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遊,好一點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費的,臨走全部都帶上,拿回來一大堆...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亡者誦經拜懺等使鬼魂脫離苦難...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些是非麻煩,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我們往往採用火上澆油的方式,結果...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
問: 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出界外來食用嗎?這樣居士...
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二寶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不依止僧寶的...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兒子做醫生,一定會...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悲心大願,以文化、教育、禪...
進入農曆五月,大家吃飯是不是沒有胃口?是不是覺得四肢沉重無力?睡眠也不好?那是...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請問法師該怎麼辦呢? 容...
事鈔云:凡入寺之行,與俗人作入道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之因。供養僧者,為出離之...
問: 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是什麼? 答: 《資持》云...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就要到了。佛教徒怎樣才能過好父親節,來報答父親的養育深恩呢?每...
在輪迴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生活在我們人群周圍的,...
言惡作者,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佛道太難成了,太遙遠...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體對外境的適應措施,在泄...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歲...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失念就...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暗劣...
黃豆 黃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功能,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還...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我們為了衣食飽足,為...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言惡慧所依者,謂散亂...
一、緒論 眾生因無明煩惱的迷惑而有六道輪迴之業報,如何徑出輪迴而趨佛果,是每一...
【原文】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
我們現前隨事緣而起的種種分別之心即是識心。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依攀緣而為...
《明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孤...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耳根,然後通過耳根最終攝住我...
《藥師寶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嫉妬之病 2. 憍慢自傲...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世得為男,又愛女人體。隨在覺...
記得電影《一輪明月》裡,弘一大師未出家前,他在母親王氏去世之時,一個人落寞地在...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總怕自己死掉。我鼓勵...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集合在一...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者雖多,而發心出世者實少,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恨,貪心得不到滿足了反而為嗔...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寶。其餘世間珠玉...
關於重受的問題: ▲《業疏》云:若准《多論》,不得重受。 在《薩婆多論》中,規...
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省庵大師 我常常在想:自己究竟...
家,其實就是道場;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多人放棄肥沃的綠淵,跑到遙遠...
隨煩惱二十: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毀犯為業。 正知,在《廣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談經三百...
一、聞板上殿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放兩把小勺。太子像則供奉在另一...
問: 念佛成片,究竟怎樣才能達到成片呢? 成剛法師答: 佛在阿彌陀經裡,首先說...
從一個人的行為上就能看出這個人是不是有福之人。常做以下五件事的人,就會消耗掉你...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謂矯誑者...
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
1、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 --出處:《戰國策韓策》 釋義:宵行是...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耳。故毀我者,則人凶而我吉。...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 昏沉是一...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
怎樣增強信願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課? 關於念佛、關於教理、關於修行等等,大...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求度。倘是有了殺盜淫妄的念...
問:若即心是佛者,則一切含生,皆有此心,盡得成佛。教中云何不見授劫國名號之記?...
信願持名,就是我們這一部經典乃至淨土法門的正宗,最主要就講這三件事情。【信願為...
問: 師父,我皈依佛門多年,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麼多年忙...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善生經》中,對於取財有六種非道,不可為之: 種種戲...

信願念佛,一則可消滅過去造的罪業,二可息除眼前的煩惱,三者未來命終得生極樂淨土...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不要幸災樂禍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彭際清居士: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這幾種人最適合修地藏法門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修五念法門

他頭頂智慧光,行走撼寰宇,攝念佛人行歸淨土

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禪宗對六識空性的體證

這個咒能夠拔除一切業障的根本

宗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日落西山憶故鄉,急需檢點辦資糧

能折伏情慾稱為善,能滅除情慾稱為聖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推薦】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

沒有煩惱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寶誌禪師《大乘讚》十首

降伏頑固的不良情緒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遵式大師:校量念佛功德說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精進」有十種利益

念《阿彌陀經》,等於到極樂世界走了一遍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佈施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譏呵僧眾過失,說僧團是非,將自失善利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釀酒賣酒者應當這樣懺悔

《大寶積經》中介紹極樂世界與往生的4種方法

怎樣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使事情能夠如願呢

學佛的四大因緣,你屬於哪一種呢

去外面看世界,是要你觀察自己的心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為什麼要超度歷代宗親

為何要在是非煩惱面前去爭辯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物品是否會犯戒

沒有僧寶,二寶居士能獨立存在嗎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推薦】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裡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為什麼要到寺院呢?有這三個原因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佛教徒如何過父親節,報答父親的深恩

臨終現這五種相,命終決定墮入畜生道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可以來代替「肉」的七種素食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禪宗與淨土宗之異同

十念法費時短,而所得功德卻無盡大

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

出家需要有大福報嗎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藥師寶懺》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自古佛門多孝子,願父母究竟安樂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妄想起滅不停,正是輪迴生死根本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

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戒法是否允許重受

【推薦】拖尸人的慚愧與懺悔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嗎

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

矜哀三界,出興於世

浴佛祝聖儀軌

念佛怎樣才能達到成片

常做這五件事,就會消耗掉福氣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文殊菩薩祝聖儀軌

八句古言,開悟今人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有修行問題應該怎麼辦

端心正念,這是最要緊的

一一諸色,但唯心故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我是個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