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15頁)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身邊總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總覺得有人給他設陷阱。...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象,使禪宗法脈傳承至今仍歷久...
有人說,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早上起來我...
不論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蘇東坡的迴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佛陀教導的護生理念。當一些...
【文】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習成俗,不自覺知。昔人有...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
有些人厭離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掛單做義工,希望能夠發心和修行兩不誤。他們被分配...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又來了。堅持早起必然會早...問: 我最近總夢到爸爸死了,難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運要來了? 戒毓法師說: 這個問題說明我們的內心裡沒有安全...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
做供養要具足三個要點:第一,福田清淨;第二,意樂清淨;第三,供品清淨。 第一、...
發心是人的信心、決心;隨緣就是可有可無,可以做可以不做,或者說喜歡做就做,不喜...
作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確的動機應該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護...
念經前能不能吃素,這個問題可以先問問自己。吃素,是偶爾為之的一縷善念,還是深信...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
佛教的伽藍菩薩是寺廟叢林的護法菩薩,來源於印度。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多方法以求離苦而得樂。 但...
普天之下的叢林寺院,擁有著堆積如山的飲食,只要手托缽盂,便可以任意享用。黃金白...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示:比丘們!你們應當思惟諸法...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則隨便地做,會犯下嚴重的錯...
常常聽到人們說被工作和日常的瑣事困住,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沒...
能夠在內心深處明是非、辨真偽,而不張揚、不虛妄,便是一種智慧。有人把這世界上的...
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得安然謂之苦。世間苦事無...
在修行沒有成就前,一定要廣修供養。在唐朝,有位叫悟達國師,他在沒有當國師前,曾...
依《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的心念,未來會發生的事也能看準。他教了我很多佛法,但是有...近些日子,很多群裡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進群發一些偽佛教的文章,所謂偽佛教文章是指諸如宣揚本命...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場雨。晌午剛過,霧起...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姿態放低;讓,就是不往前去爭...
「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隨念心」。...
咸豐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國藩在日記中記下這樣四句話: 端莊厚重是貴...
1.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卷第十二 東晉 天竺三藏 帛尸梨蜜多羅 譯 2....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
有因緣去福利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心裡卻不容易生出自己將來也...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有的東西失去之時,總是讓人心...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苦、恐懼等各種情緒,深深的左...
第一個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間不知道運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轉煩惱,不知道轉念頭,...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
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曾寫過一副對聯,禍福觀念非常透徹: 財也大,產也大,後...
所有的事,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方面的,失敗原因: 首先、在於最初選擇的時候不理智...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 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 不成大人自在...問: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綁架婚戀,導致逼婚現象非常嚴重。另外,父母在,不遠遊。如今的時代下為了...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現足下輪。 三者,令人見之歡喜...
有時候,我們可能心血來潮想要修行,不僅僅是閱讀而已,然而在沒有任何東西阻礙你,...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在學識上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起修、實踐的參照坐標,反之就...
有些人他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跟佛法有關,那就是修行。其實不是,我...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只要能夠運用佛法轉變凡夫的生滅心、妄想心,將之轉化為佛陀...
中國古代傳說每年過小年的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這天是灶神從天上回來的日子,...
假設一下,當我們身處深山之中,遠離世間的誘惑,這個時候是不是能夠做到心如止水呢...
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準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應選擇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識當...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果相續。他...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業來感召,所謂清淨的業就...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以潔...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從前,洛安師當溈山的首座、溈山...
米拉日巴在圓寂前跟弟子說: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學佛人,為了今生的名聞恭敬,表...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就多吃素念佛。但一般人做不到...
一、叢林之興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為生,那裡化緣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邊,老的...
觀自在是我們因中修行的一個方法。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在因中自利,以這種方式...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佛經,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點,...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這個地方環境要你出去做生意...
無論那一宗都講拜佛,禪教律密淨都講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誠恭敬拜,懺悔...
一、 一顆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吃飯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與...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有言: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可...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說無常經》言: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經常對別...問: 佛家對於陰陽、占卜、推步盈虛、看天像這些怎麼看? 惟賢法師答: 佛家是反對的。《佛遺教經》都說過的,...
一、東林蓮社,高賢雲集 在廬山東林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高賢中,除了慧...
因果理論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學佛人對此都不陌生。可是,說到是否真正理解...
在佛法中主張人們要在生活中對名利、物質上的追求要時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
我給大家講一個記錄在經典裡面的真實故事,主角是佛教裡面唯識派非常重要的一位導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作為淨宗根本經典之一,是釋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國應國太夫人韋提...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慧,比如:病從口中入,寒從腳...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沒有鬍鬚,幾乎沒有皺紋,是象...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諸法門中,唯淨土為最。生而為人,有幸聽聞佛法,特別是仰仗...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力?至心念佛時,是否還要再想著我要求...
在這個科技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人類的物慾也在急劇膨脹,導致環境污染、道德...問: 我的小孩五歲,患有自閉症,智力低下,不與人溝通,上不了學。我念佛、念《地藏經》、念《大悲咒》、參加佛...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好的念頭經常不自覺地浮現,自己控制不了,該如何去對治? ...
佛子們,盡量勸別人不要釣魚。曾幾何時,釣魚,一直被當成修心養性有益健康的活動。...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淨土,也莫說了生死的話。但只是持...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下眷屬,臨終時一一相見,今...
上天有好生之德,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醫學報告指出墮胎不僅傷害嬰兒,對母親的傷害...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敵我執、我所執依然會改頭換面地發展。或者希望自己成為佛教...
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成功人士並不多,曾國藩應該算一個。選賢任能,是曾國藩事...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聽聞《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
凡事都要隨緣,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論怎樣都很難達...
《永明延壽禪師全書》: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
臨終處理之重要 臨終之際,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若生龜脫殼、螃蟹落湯,眾苦...
現在我們來說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法律認定的,都稱為邪...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應知...
五德養性,是指根據仁、義、禮、智、信來養自己的性。肝裡邊藏仁,心裡邊藏禮,肺裡...
苦與樂是沒有一定分界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何謂苦,何謂樂呢?這些無不都是依...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學是個做夢的人,所以好說夢話...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廣為流傳。這也...

這樣的「陷阱」反而成為我們的「加持力」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人生因選擇而精彩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

念佛之人當孝敬雙親,不可偏執速死求往生

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最近常做惡夢,是否提醒厄運要來了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做供養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發心的人是上等命,隨緣的人是中等命

佛經中為我們開示了吃素的三個理由

念經前一定要吃素嗎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伽藍菩薩的前世今生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善用時間十訣

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有人只是小聰明,有人則擁有大智慧

世間苦事無量,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廣修供養

怎樣才能留住你的護法神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賣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騙術知多少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念佛的十種心

人的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

藥師經四譯十二大願文對照表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推薦】老去,其實很殘酷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學佛人常犯的三個毛病

《黃帝內經》裡的三句話,把疾病的起源都講透了

古人的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

分析導致我們失敗的原因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父母不在身邊,應如何盡孝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是浪費在閑扯淡上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

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定力

福德淺薄之人供養財產,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

佛法是心法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米拉日巴尊者最後的囑託: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叢林及禪法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拜佛禮懺之要訣

把這四顆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省庵大師論發願的重要性

淨業行人如何修死觀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佛家怎麼看待占卜與推步盈虛

東林聖賢往生畫傳

一念因果一念覺

五欲猶如大賊,急當遠離

業力的累積,讓我們看不到真相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啟示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佛經中出現的童男與童女

百萬佛號閉關體會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略述在家戒律的現代意義
小孩患有自閉症,該怎麼辦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釣魚,殘忍的雅致

學佛從受戒開始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設想

從醫學的角度看墮胎對身體的危害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曾國藩的觀人四法:信、氣、理、言

《黃帝內經》養生精華50句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隨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淫偷盜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推薦】如何正確處理臨終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五德品格缺失,身體就會產生疾病

障礙我們學佛修道的五住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