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14頁)

有情眾生的四個層次

佛教講,人是有情眾生,甚至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都叫做有情。關於有情的層次...

霧霾——淨業行人的欣厭劑

在過去的三五年裡,整個中國大地基本都籠罩在霧霾的陰影之下,有關霧霾的各類新聞報...

念佛為何常出現不念自念的狀態

問: 有個居士以前很精進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歲左右就犯了老年癡呆症,連自己的家人都忘了。像她這樣還能往...

保持一顆自在的心

作為出家人,有時候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來送往,電話不停,期間也會碰到很多困難...

從工作中創造人生意義和喜悅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沒有做和尚,說不定已經做了木匠。只要我拿起工具做日用品,就...

身心一如相互連結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連結,兩...

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復告諸菩薩大眾言:佛子...

宏海法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

【推薦】十全十美的投資方式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手頭有一筆小錢兒,卻不知道該如何投資:想存銀行吧,貶值太...

從三個方面談佛教徒的環保觀念

佛教不僅主張對人要慈悲,對生命要尊重,對自然要愛護,對物品要珍惜。這些思想在當...

內心是最好的龍穴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

不要只講「空」,還要把「有」建立好

在與大家的分享交流中,聽到很多人談到了空,也對空有不同的理解。 這裡我要告訴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據《中阿含 箭喻經》第十所載: 一時,佛游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鬘童...

一切苦因緣,全由妄動取

凡聖之判,如隔雲霄,其間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佛法微妙難思,片言隻字中,每每暗藏...

中國古代文人的護生詩

中國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許多人對佛教有深厚的情緣,還有部分文人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在家佛弟子的課誦選擇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

淨土五經精華摘要

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佛經精華摘要

華嚴經 ☆ 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 離菩提心。一切所作。皆成魔業。 ☆ 戒...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煩惱。比如很多人有抽煙的習慣,想戒掉它,能否戒煙成功,取決於他...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該如何修

問: 您剛才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麼說法。在家居士,生活工作生活中如何修,更好運用到工作生活中? ...

究竟堅固的「首楞嚴」

首楞嚴經,意思就是說此經所講的道理,就是究竟堅固。所謂究竟者,就是不同我們一般...

人生當前之所受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間就是用痛苦來聯繫的,所謂生、老、病、死,就表明了人生...

宏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一講) 前言: 佛法的流傳,主要是要有人來講,有人來弘,這樣才能使佛法的正...

睡覺時能戴著楞嚴咒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都需要誦持的內容,法力非常殊...

我真的信佛嗎

算起來,接觸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時間,皈依、受五戒也五年了。這麼多年,我堅持每...

你有「微癮」嗎?佛子們該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發佈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內自己比較熟悉的...

除了會佈施,還得要會迴向

諸位在這裡要特別注意:你除了會佈施,還得要會迴向,就是要注意迴向法界這四個字。...

閉關念佛的種種用心禁忌

關中精進,成績不著並不可怕,可怕處在於諸邪纏身,不能自控,或許因此而耽擱一生。...

宏海法師:淨土十要

(第一講) 從今天開始,因為非常欣喜的,我們又是新一學期的第一次課程。那麼今天開始,眾緣所成就,這可不是咱...

轉五蘊為五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們眾生無始以來,由...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個要素就是仁。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先要注意你的注意力是往外跑還...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臨門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臨門,何以見得呢? 我們把古人說的五福的次序倒過來一下,逐個來...

六種病態思想障礙佛性的顯現

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特性,障礙人類原具的佛性呢?人類的思想...

自他二力的淨土法門

其他法門,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難。好像我們要游過長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身...

每一天都要能夠痛念無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見,業果如理取捨。深是指深信淨土難信之法,深信念佛是因...

六種滅除貪慾的方法

第一種就是學習不淨觀。 內心記得十種不淨,也就是有識不淨相一種,然後無識不淨相...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釋迦牟尼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說,在末法時期法欲滅時,我們修行人要想有成...

宏海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緣殊勝,又在我們《華嚴講堂》,在騰訊《華嚴講...

發心與發願是一回事嗎

發心也就是發願,只是願更為強烈與堅決,更具有目標性。而發心有的時候只是一個當下...

抱怨對身心有什麼影響

問: 抱怨對身心有什麼影響? 心平法師答: 談起抱怨,我就會聯想起中醫《黃帝內經》裡面所講的怒傷肝、喜傷心...

如何用佛法來治病

問: 凡事皆有因果,那麼佛教徒生病後看醫用藥是否徒勞? 法船法師答: 生病亦不外乎因果,病情由來千差萬別,...

女性學佛後是否不能打扮

問: 女性學佛之後是不是不能打扮了? 法霞法師答: 一些女眾學佛後認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可,從而不注意形...

如何處理學佛與做生意之間的衝突

問: 請教師父,在談生意的過程當中,會談及成本和利潤等問題。我們不可能把這個成本和盤托出,因為談生意是很現...

持大悲咒一萬餘遍後的感應

我雖然剛學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開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當時...

修學佛法需要經過的四個階段

一個人修行佛法的過程,大概都需要經過四個階段,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結緣、正見...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他的師父把他送到九江驛,過...

宏海法師:淨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緣殊勝,我們聚在騰訊視頻,在這...

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和求加持

什麼叫加持?加持就是說,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佛菩薩的力量,任持是自己拿的...

諦閑法師《普賢十大願王別釋》

一 緣起 山僧,今日受吳璧華居士請,講普賢行願品;因時迫不及詳談,僅將普賢十大...

業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們過去造的業,無量無邊,無始以來,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羅漢來說,出三...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阿彌陀經》...

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

趙州從諗禪師所著《十二時歌》情真意切,頗顯禪僧家本色。從諗為南泉普願法嗣,早年...

命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來說,是命中注定的,因為我們人一生中遇到的人、事、物和人生...

墮過4次胎,該如何懺悔

問: 曾經墮過4次胎,聽說很損福報,現在身體特別不好,該如何懺悔? 寬容法師答: 墮胎,就是殺人,墮四次胎...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對你的時候,你不但不煩我,而...

業報有四個根本的原則

第一個是,業果是決定的。你造了善業的話,你感的果是樂果;造了惡業的話,感的果決...

健康是修出來的不是吃出來的

現在人很講究營養,或者喜歡吃肉來補充,或者喜歡買營養品,而且很貴的。其實,越講...

修福猶如炒股,看你往哪裡投

在這裡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們常說的做善事!而善事的范...

西方蓮台的「三輩九品」

觀無量壽佛經說。西方蓮台有九品。今略說之。 上品上生生因,發三種心。一者至誠心...

為什麼要以「和」為貴

中國古代以和為最高的價值。孔子弟子有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

【推薦】皈依後還能喝酒吃肉嗎

問: 皈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皈依了以後,還能不能夠喝酒、吃肉?因為這個原因,不敢皈依了。 開願法師答: 這...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面

月稱論師舉過一個例子。譬如有一個杯子,裝滿了一杯液體放在這兒,有三種眾生來看同...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心是否清淨

《維摩經》上面所說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其實也很...

弘一大師勸人聽鐘念佛文

近有人新發明聽鐘念佛之法,至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淨業者,幸試用之;並希...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繼是以往,...

顛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轉眼兩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經典中所懸記的末法時期等種種敗壞之相,現今都...

為父母立了消災牌位,能否消除業障

問: 我悄悄地在寺院給父母立了一個消災牌位,父母始終不知道(父母反對佛教),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能不能消業障...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原文說若女眾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

祖師大德的戒淫法語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

諦閑法師法語集

在寧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光照東方萬八千。何曾有意落言詮。...

「涅槃」與「往生」有什麼區別

問: 在佛教為什麼把人死了稱為往生,但是又有聽說過涅槃這樣的詞句,請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如何才能達到涅槃?...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這個名詞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在世人心目中,出...

坐禪的三個階段

第一步:姿勢的放鬆 首先,放鬆是第一步功夫。如果連放鬆都做不好,我們就很難持久...

學佛多年還是怕鬼,該如何對治

問: 請問師父,弟子雖然學佛多年,然而還是怕鬼,甚至一個人都不敢住在家裡。如何對治? 答: 怕鬼之心,一般...

常把慚愧放心頭,有三大好處

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愧二字連稱的詞彙,而這兩個...

《論語》精華50句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

墮胎後的身心狀態、補救與預防

隨著西方的種種價值觀漸漸被許多人接受。有許多人竟然以西方的性開放為時尚,他們不...

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到學佛要先學吃虧,世間絕對沒有吃虧的事。我們這一輩子於人...

如是修五門行,速得成就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 何者五門?一者近門,二者大會眾門,三者宅...

菩薩戒四條淺說

本文就菩薩戒中說四眾過戒、不隨喜讚揚戒、愛恚讚毀戒、誹謗三寶戒這四條戒條,結合...

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摩訶衍...

遠離外道損減智慧的邪業

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佛遺教經) 這裡...

如何修持藥師法門

修持藥師法門,與修持極樂淨土法門一樣,需要信、願、行三資糧。 信為道源功德母。...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即會考慮生死問題,見死時房...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玄奘法師夢中得諸佛指點:佛經不可隨意刪減

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記載,玄奘大師開始翻譯《大般若經》時,此經梵本...

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一、始於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陽明有句話,志不立,天...

梁武帝對佛教的貢獻

梁武帝(502-549年),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

少年時捨其不能有,老年時捨其不必有

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通悟的人,捨不得。 捨之前...

念佛持咒時容易昏沉犯睏,是業障現前嗎

問: 師父,念佛或持咒時容易昏沉犯睏,是業障現前嗎? 覺醒法師答: 虛雲老和尚在《皮袋偈》中曾寫道,始終如...

十種不善業的果報差別

果報大體有三種,分別為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異熟果 所謂異熟,有三層含義:...

隨喜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第五大願就是隨喜功德。所謂隨喜就...

苦難的源頭

魚籃 捕魚的人在河中設置只能進、不能出的竹籃,旁邊放一些水草,引誘魚兒前來藏身...

名字會對人有很大影響嗎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稱號。作為一個人的標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有意義、寓意好...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萬物,...

點亮心靈之光

我們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我們都看的清清楚楚,甚至...

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廣為流傳。這也...

這樣的「陷阱」反而成為我們的「加持力」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身邊總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總覺得有人給他設陷阱。...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象,使禪宗法脈傳承至今仍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