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4頁)

【推薦】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覺不太對勁。於是...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前生滅,凡起一念,凡滅一...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淨...

《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真身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

《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像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觀世音聖號應何而得名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俗語千百年來的廣泛流傳,可知觀音信仰早已深入民間。佛...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這是識心幻現,要堅住正念。...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暇滿難得,快去淨土。所謂...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顯著,身已故矣沒有意義。接著...

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觀 天底下,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與非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具陳,向下正與學人論根本...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發無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就是這個樣子,就是...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在不明白上面來著手。心不歸一...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自妄語以誑人,又戒人有我...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看見天、看見雲彩也憂愁,聽見其他的聲也煩惱。多念佛、多修善...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過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多親近真正的師長益友,同時,...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在...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聽聞此經後,再如理思...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此言似是而非...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恆憶此事...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所發出的弘誓大願。...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上白白的,電視熒光幕也是...

淨土簡易早課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於十信位的菩薩...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情...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以神之來而托於此,其形...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念南謨阿彌陀佛,則變地獄...

在唐朝,出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唐朝是我國佛教繁榮的時期,宏偉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學著作,規模空前的譯經事業,...

徹悟大師念佛偈

(一) 一聲佛號一聲心, 須信心深佛更深, 夢眼未開情逐逐, 慈光常照夜沉沉。...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們要心存感恩,這個特別重要!今天的人愛怨天尤人,包括剛才講的嫉妒。一嫉妒,就...

參禪打坐應以什麼樣的精神來用功

祖師講: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你們自己該知道用功,不...

懺悔依教理有三種

懺者懺前愆,悔者悔後過,懺無始至今所造罪業,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夠消除,悔後過,...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頭。這裡所說的禪病,主要...

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

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

問: 請問法師,色、受、想、行、識裡面的想和識有什麼不同呢?感恩法師。 容通法...

學禪的人,一定要走得乾淨利落

其實佛教就是把我們整個生命,都落實到最小的時間單位裡,落實到每個當下一個個相續...

七佛傳法偈

毗婆屍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屍...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士,慈悲心切,故與此世界因緣...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沒辦法。這些都是我們業障的...

【推薦】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於這一念心。跡是外在所現的修...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 勸願後,望眾生力...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勸君二 唯思念佛無餘事...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時故。當...

藥王菩薩以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

《圓覺經》云: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難銷隕,何時得成妙觀等語。足...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人可念故; 二、念緣...

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過的,他曾經就告訴過觀世...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開悟後正好修行,而不是不修。因為我們無...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

這些殺生的場所都不會有吉祥的事情

我們看現在世間的眾生,殘酷無情地殺害生靈,引取無厭地貪著酒肉,長惡病的非常多。...

邪淫在《俱舍論》四種更廣的定義

問: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非處,四非時。 ? 良因...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判教

道綽大師繼承龍樹、曇鸞的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判教,根據佛法三期法運說,加以進一步的...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佛在《楞嚴經》上說的見、得、...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

總攝十種分別心

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這是辨品類這一科裡的第三科廣釋十種分別,說我們這個分別心...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幼年於禾山剃度,在未遇明...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略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闡述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真如門講性空,生滅門...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主要...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

轉粗重為輕安

三善十一者:言輕安者,遠離粗重,調暢身心,堪任為性。對治昏沉,轉依為業。謂此伏...

能夠這樣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脫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辦,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門。因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願力...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臥,一切言語,但莫...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土。譬如世人切事繫心...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心上迷惑了,貪著、攀...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天女飄逸而來,向聽眾散下鮮花...

文殊菩薩與淨土法門的因緣

文殊菩薩為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又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在華嚴法會上的二大肋...

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三善十一者: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對於三寶、四諦、...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

在寺院上早晚課的方法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這些咒語,字也看不懂,也...

這不是證聖,若作聖解即受群魔

我們每天坐禪,每天念佛。障多眾生念佛觀:業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來,就一心念佛,...

凡夫被命轉,聖人能轉命

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人則稱作運氣。業力是說我...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作善為業。言苦苦具者,苦...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與我們要見的心性並不是兩個東...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是在本體上我、眾生和佛沒...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謂不可取的意思,是說佛法都...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前面我們...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土法門於理極為圓頓究竟,於事...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貪少業亦少,萬般諸煩惱,除...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言有有具者,上...

【推薦】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地藏法門的經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簡稱《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有四種,兩舌、惡口、妄語...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二、以唯佛為宗,三、以...

有六種禍患會致錢財消散通往惡道

【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極...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道場,普賢騎象銅像在今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