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3頁)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開悟、解脫生死。我們根器...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變自己。我們...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歡迎、讚歎、恭敬、擁護、護持,但這得要有福報智慧,且多與眾生結...
以前我什麼書都喜歡看,醫學、天文、地理、兵學等等,這些是中國的一套學問,出家後...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省吃儉用供養出來的,所以在使...
【原文】 客曰:弟子復憶昔念佛時,遇一禪人教雲,念佛法門,只在第七識上用功,參...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除貪瞋癡三毒。汝等念佛,終...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五欲樂,心如偷食狗常醉不...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謂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無間...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因緣,悟之又悟,淨之又淨...
做功夫,參念佛是誰,一定要細細地用心,不能粗。我們為什麼要修,為什麼要做功夫呢...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這麼殘忍,我們是這種想法...
夫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一者,健鬥,世言竭鬥,俗氣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眾,...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比量、聖...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講幾句話,拿個什麼東西,多做...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在佛教裡面...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諸佛,證此心佛。 六道眾佛,本...
我做小和尚時,每天給六祖大師的真身磕頭,某天發現:我們倆長得差不多!你是一個人...
誦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議。那天有人問師父一個問題,說看見有的師父修行挺好,就是出...
我那個時候才二十多歲,夜不倒單已經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覺,雙腿子盤起來坐一夜...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隨...
古人多以務農為業,生活的主體是耕種,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工商業發達,物...
農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懸掛了結夏牌,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安居時間開始了,這是佛陀給...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問答解釋。 問曰:或有人言...
【原文】 問曰:或有人言,大乘無相,勿念彼此,若願生淨土,便是取相,轉增漏縛,...
佛陀住在維耶羅國樂音這地方時,有位貧窮的老母親,來問佛說:生老病死到底是從哪裡...
當今素食話題越來越熱門。或為健康,或為環保,或為保護動物,或為長養慈悲心,很多...
問: 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良因法師答: 第一個原...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們參禪念佛也是很不容...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別、圓四種教。 藏是三...
各位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切莫蹉跎歲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時時刻刻把握時間,鍛煉我們的...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聞言,淨土法門,全屬小乘。極樂國土,原是權說。因是久懷...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支持生命?他說:因為看到父親...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
僧誨洲參,師問曰:汝出家為什麼? 曰:為求出苦。 師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中壽命長。七日持名心不亂...
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他終於莊重地受了菩薩戒,...
在佛法中,有人講佛法不離世間法,即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初講經的時候,外人都說他學來...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離卻攀緣心...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隨喜二字。別人供養三寶、放...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龕,供奉在別室中。侍者知公有異,銀屏往報方丈及三寮職...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量佛子眾圍繞。願共諸眾生,往...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面介紹的:一般情況下,我...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些人來禪堂裡,叫我們道念...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要檢視實踐的成效,這與所...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攝我們的三業。 很多人走路的...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首座,到了我們臥龍寺,也是首...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們要明白,參念佛是誰是參...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念是為什麼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念頭未起,靈然清淨,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豈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做為一個有情眾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絕對不可少的,比方說:吃飯、睡覺,但只要...
【原文】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
問: 受了在家菩薩戒,吃沒有生命的雞蛋、沒有半月半月誦戒,犯什麼罪? 天因法師...
明末清初,處於衰落期的禪宗呈現出一派復興的跡象,僧尼人數繼續增加,士大夫也紛紛...
先念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觀音信仰在中國漢傳佛教領域的普及與提升,作出過重大的歷史貢獻。...
我們在學院裡面,乃至於在修道路程上,往往會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標...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的。像大家現在一起吃飯,有人吃得快,有人吃...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陽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體都會進入排毒模式,寒濕化火...
我們初發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如果建立不起來的話,最高的佛法,...
我在信佛,以至於出家之前,都很願意聽暮鼓晨鐘。 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間,聽說母...
最初迷真起妄,則曰一念妄動。末後返妄歸真,則曰一念相應。是則起妄之後、歸真之前...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喚著我們。而我們,...
佛臨涅槃時,阿難請問佛:佛在世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何為師?佛滅度後我等弟子怎麼...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果相續。他自己遵循這一...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廬山東林寺退居方丈、北京法源寺座元、...
人們都知道殺業非常可怕,卻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們都以為殺業所得之業報最為殘酷...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要安養老、病比丘的文章,流傳...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之時,只要誦念其名號,觀...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師答: 在家居士不能...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
如來微妙色身,雖在極樂,離隔十萬億剎;如來清淨法身,普遍十方,充滿法界,故名法...
禪是什麼東西呢?平常大家都曉得,有如來禪、祖師禪。禪是印度的名稱,翻譯成中文,...
問: 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後是否...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犯食五辛輕垢...
問: 師父慈悲,弟子學佛以來,一直很好樂聽經聞法。對于思和修,比較懈怠不主動。...
好好利用一分鐘,與隨意浪費一分鐘,看似沒什麼區別,但日積月累後,人與人之間的差...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障(即煩惱障、業障、報障)披...
我等念佛行人,應當考實今時淨土法門,與古時淨土法門,究竟是異耶,同耶。 若言是...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頭不得力,功夫沒有入手處。為...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脫。...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實這個和尚難搞啊!又要搞生活...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本來呀,在行香的時候,一定要...
《華嚴經淨行品》有一百四十一個頌,讀來朗朗上口,若隨文思忖,便感到一切處都能修...
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稱選佛場。這是種的是金剛種子...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淨化人心的方法,特別是和敬...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和培養八風不動心的深厚涵養,...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去幫做酒席。這位廚師有個好佔...
修佈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佈施的法財或錢財、佈施的人、受...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我初出家的時...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行業...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圓滿的價值。但...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身上有福慧的香氣,人家自然會靠近你

出家人還要寫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實在是捨本逐末的事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貪淫之人有十種過患

念佛一法,有事念與理念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你功夫做沒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廬山百八摩尼勸人念佛文

為什麼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想要長相莊嚴,就要多誦大悲咒

作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出家人沒有悠閑的資格

結夏安居——佛陀給修行人的一個大福報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破除大乘無相的邪知見

生老病死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

素食之妙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梵網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專心一致,才能統攝你的心

淨土法門是權法還是實法

人的生命動力是否都來自於慾望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之因緣

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受持菩薩戒的心得體會

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如來禪與祖師禪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虛雲老和尚住世的最後一日

禪詩三百首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在病患中發明心地

在「眷屬愛」與正見之間做出抉擇

得病的因緣與疾病出現的相狀

受菩薩戒後,吃蛋犯什麼罪

學道者應具備這三種心

弘一大師:簡易施食儀軌

天台宗對觀音信仰的歷史貢獻

必須下很大功夫來面對每一個起伏的心念

只要心不隨著動,煩惱就會過去

關於疾病、長壽和善終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修行人為何還會生病

正當念時,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就在我心中

如果常能這樣想,就不會缺乏念佛的動力了

對治惡性比丘的方法

嗚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佛門泰斗傳印長老安詳示寂

邪淫的可怕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這樣念佛能入如來法身果海

三藏十二部經,沒有看到哪部是講氣功的

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不可樂於聽聞而怠於實修

這四條分鐘定律,改變無數人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推薦】古人往生特別容易,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難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心無形故,力最無上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修行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習慣成自然

如何在佈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