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10頁)
唐 佛印禪師 貪他一臠臠還他,古今留言終不偽。 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由於地藏菩薩悲願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議。《十輪經》卷一說:諸大菩薩所,於...
和許多人一樣,我每天都要誦《大悲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誦《大悲咒》祈求觀世音...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乃...
什麼是善的難易呢?古代大儒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慾須從難除的地方克除。這個先難,具...
釋門萬行,以佈施為先。所謂佈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達者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這五種。 剛開始受三皈...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就這樣也要、那樣也要,貪不到就發脾氣了。 第二種是瞋,這...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的執著於財物、有的醉生夢死等...
問:大士尋聲救苦,是救於果者也,何以世間仍有許多苦惱,不蒙垂救耶? 答:佛菩薩...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寶是...
問: 師父,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念什麼經,或者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恐懼心? ...
廁室銘:大小便時,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厭。何當棄捨?蓮胎轉變。念念彌陀,...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拜見中峰禪師 ,提出一個問題說:佛教有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的說...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因緣的組合很正常,比如離...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
如今,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在中國民間十分盛行。 在寺院裡,也會隨順眾生的願望,...
一、煞有介事型 張口閉口,便是頂禮某大德;對人言必稱菩薩。就連放生回來嘴裡也說...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定之詞。或禮過去佛、或禮現...
閑居之地, 指視昭然, 吾雖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肺肝早露, 終難自欺, ...
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
在道場裡要尊重三寶,要懂禮儀,要守規矩。站有個站的樣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亂...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體本真,無欠無餘,清淨光明,...
古德撰述,每設問答,遣除惑疑,翼讚淨土,厥功偉矣。宋代而後,迄於清初,禪宗最盛...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然出。 勸君二:夫人出世莫求...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採取...
最近有人留言說,因為玄奘大師和虛雲老和尚等大德都發願往生彌勒淨土,所以他對彌勒...
學佛從來都看不見自己的過失,怎麼去改過呢?不改過怎麼進步呢?既然無過可改、無步...
我們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們要發長遠心、精進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
有人問我,佛來佛斬是初學者,還是有禪修經驗的人才能去做去修的?佛來佛斬、魔來魔...
念佛,三歲孩童也能也會;若論究竟有沒有功夫,就大有問題了。 若照顧不到法身,自...
孔夫子生在春秋時代,這個時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後期,王室衰弱,名家諸侯對週天子大...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濟公遊記》這部電視劇,被濟公的扶危濟貧、為百姓解...
能為世間賢人善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只有按照佛陀開示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
佛教不但在理論上博大精深,而且具體表現在實踐上,是學修結合、解行並重的。要行,...
當受到傷害,遭受痛苦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天塌了,地陷了。這都是錯誤的!其實遭受這...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大師在《萬善同歸集》裡面總結了念佛的十種功德...
茲據淨土三經及祖師之釋,略明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一、住立空中的佛。《觀經》...
在中國佛學院,常對學生講起古人的一句話: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很重要,在...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注意三點:無斷,無慮,無住。也即是...
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蘇...
故無論粗細妄念,均須起滅隨無而善護修。 妄念有粗有細,粗妄和細妄有什麼不同呢?...
接著介紹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為什麼在家眾受五戒之後,還要受持八關齋戒呢?因為五...
在利益面前時的抉擇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會扯下偽裝。這個時候,通常是識人、辨人的...
引言 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是美好、自在、富足、遠離苦難的代名詞。同...
世人無論見不見鬼,都常說見鬼;無論怕不怕鬼,都樂於看到鬼之傳奇的上演。在上古時...
文中說到【以聲聞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聲聞。割愛辭親。出家修道。剃髮染衣。具出...
曾看過一些帖子,上面是彙集了各種高學歷高文憑的出家人。對於那些選擇學佛或者出家...
佛教並不主張算命,更不主張以算命謀生(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
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這個無邊無際的法界中,生活著無量無邊的生命,而且這些...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難道...
有人問道:師父,要怎樣才能見到佛身呢?想要見到佛身,難度係數還真是9.9以上啊...
堪嘆諸人不較量,卻將造罪當燒香。 處處神壇社廟,盡是作業之場。 個個燒鵝煮鴨,...
人生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所受的八種苦果,也是四諦中苦諦的主要內容。 生苦:人初出...
因為因果,生活中不論我們讓其他的生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最後都會在我們自己的...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犯過錯。我們自身缺點很多,習氣早已難以割捨。往往以自...
五蘊:色、受、想、行、識。 (一)色蘊: 凡一切物質,都是色蘊所攝,一切物質不...
十念法: 唐善導大師說十念法是念夠十句的佛號。北魏曇鸞大師強調了心無雜念,認為...
第一、準備乾淨盆,專為浴佛用。 第二、淨手將佛像移至寬敞處。 第三、準備淨水、...
少年頃刻老還衰,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萬劫受輪迴, 不存寶界華...
佛法是最講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將來永離生死之苦。...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
慈悲偉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經》說了一則一夜賢者經,可作為我們的指導。不要追悔過...
怎麼樣才能給父母親帶來光榮呢?印光祖師說,我們應該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
第三課 瞻視病人甲三、說法斂念 說法斂念 是關於如何為病人說法,使他能夠收攝...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大和尚答: 害人的不能求,...
問: 關於掛牌位子,在開法會的時候掛往生牌位是不是真的能超度自己的歷代宗親、冤...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舍利的說法,但也聽有人說佛捨...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士來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師回...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
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了解因果嗎?懂因果嗎?很多居士肯定在心裡面說我懂啊,我當然...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師淨土詩八首。曰欣。曰厭。曰...
我們知道,在六道輪迴中,地獄道眾生在最底層。此道眾生因往昔造作極重的十惡業,導...
我們每次過堂都做一點學習,今天學習關於女眾入寺的內容。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要...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 每日...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真,真人成佛。 4、常行...
淨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師所強調者雖有不同,但多以信願念佛為必要的正行,其餘萬善福...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學貫東西,才華橫溢,堪稱中國現代...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時候,禪師常常以不著邊際的禪...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有一條深刻地分析了當前一些居士、社會人士滿口都是現在的佛...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惡,多聞捨無義,多聞得涅槃。 何為多聞能知法? 一是廣學...
進廁所後,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迴避,這樣就不會觸怒它們,彼此都不騷擾...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到底佛教講的業障是什麼?...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的人,你要去伺候他,還要盡...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念經要不快不慢,要合適。念快了來不及喘氣,念慢了速度...
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廟,如履冰臨深,睹形像經教...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作無修無證之者。何謂無念...問: 請問師父,弟子下班很晚,沒有時間做晚課,把早晚課誦的內容合在一起,全部放在早晨這個時間可以嗎? 寬見...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說的好死。 善終很難,假如你...
在《悲華經》裡,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時發願修行過,當時大家都...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佛為什麼要和我們說這些,就是...問: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時起了個法名,依止師父又起了一個法名,受五戒時又起了一個法名,請問師父,弟子用哪個法...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就把腿子盤起來,晚上盤起...
我學佛20多年了,從1993年的下半年開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學習佛法,之前也有...

臭皮囊,不久長,人生切莫逞豪強。 為王為宰為民卒,一旦無常夢一場。 勘破了,罷...

歷代戒殺放生詩

地藏菩薩悲願特重,功德不可思議

《大悲咒》拔除一切眾生的苦難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見人有難,難道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釋門萬行,以佈施為先

皈依時可以請人代替嗎

這五種習氣,你是不是樣樣都有?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世間有許多苦惱,佛菩薩為何不蒙垂救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

大小便時應觀想身體毫無可戀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還是假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推薦】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有什麼淵源和道理

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閑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間輿論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仍可悔改

在道場裡要懂禮儀守規矩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弘一大師:淨宗問辨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推薦】何為般若智與波羅蜜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彌勒淨土的莊嚴和往生彌勒淨土的方法

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

從心底至誠懇切念佛,才能感佛相應

落空還不如先執著有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彌勒下生也不中用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人格不成,佛格怎麼能成呢

修佈施就要這樣子來修

受到了傷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有大企圖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無論粗細妄念,均須起滅隨無而善護修

受持八關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教你從四點看清一個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餓鬼--奔突在飢渴與恐懼中的魅影

度眾生現出家相最好

要有大學文憑才能學佛出家嗎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學

墮落到畜生道的業因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如來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普庵祖師戒殺文

通向涅槃解脫的八種正確途徑

施食能為我們帶來五種功德

如何懺悔才能讓罪業清淨

用智慧去觀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推薦】淨土祖師們提倡的念佛方法

佛像供久了有灰塵該怎麼辦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

一個能讓家人吃素的好辦法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如此審慎觀察,一夜就可成為賢者

父母都應該教育孩子記住這四句話

如何勸導病人臨終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法會上寫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災免難

佛舍利是結石嗎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我們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嗎?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地獄——罪苦眾生的集中營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

念佛平時須相續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四種念佛的方法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迴首」的人生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眾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園;罪福由此心,非前境過咎
聽聞正法的功德利益

在寺院上廁所要注意哪些問題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亦兩手空空的離開
早晚課的內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嗎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釋迦牟尼佛管送,阿彌陀佛管接

《藥師經》三個經名的含義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法名太多用哪個合適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