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靈岩寺

位於山東長清縣東南方山之下。北魏正光年間,法定創建。其地本為後趙佛圖澄立錫杖湧出清泉之處,亦為天竺僧朗說法...

靈驗

謂靈妙不可思議之效驗。又作靈應、靈感、威驗。略稱驗。即祈求諸佛菩薩,或由於受持讀誦經典,而獲得不可思議之證...

靈驗記

系記述有關神佛靈妙、應驗利益事例之書籍。又稱驗記、感應傳。佛教之靈驗記,見於晉代之小說類者,如王琰之冥祥記...

靈鷲山

(一)靈鷲,梵名 Grdhrakūta,巴利名 Gijjha-kūta,音譯耆闍崛。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王...

靈鷲寺

(一)位於山西五台山靈鷲峰下。東漢明帝時所建。北魏孝文帝時置十二院,易名為花園寺。唐代重建,其莊嚴宏敞,倍...

靈觀

(一)唐代僧。為黃檗希運之法嗣,住福州烏石山。生卒年不詳。師性喜獨處,人罕見之。僅有一信士依時供食,師亦僅...

觀衡

(1578~1645)明末僧。霸州(河北霸縣)人,俗姓趙。字顓愚。師性端凝,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求度於惠仁...

鹽山拔隊和尚語錄

凡六卷。日本臨濟宗僧拔隊得勝(1326~1387)撰,明道編。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冊。又作鹽山向岳拔隊和尚語錄...

鹽天

梵名 Yāma。六欲天之一。又作夜摩天、焰摩天。意譯作妙善天、善時分天。即欲界之第三重天。天王名牟修樓陀。...

鹽心

西藏語 lan-tshvahisems。六十心之一。指反覆推求臆度思念之心,次第增長無窮。即比喻人心一旦湧...

鹽官

(?~842)唐代僧。即杭州鹽官縣鎮國海昌院之齊安禪師。海門郡(位於江蘇)人,俗姓李。生時神光照室。少依本...

鹽官犀扇

禪宗公案名。又作鹽官犀牛扇子、鹽官索扇。為唐代馬祖道一之法嗣鹽官齊安與侍者問答之公案。從容錄第二十五則(大...

鹽香

鹽味本咸而無香,以此比喻有名無實或現實中全然不存在之事物。其義同於「龜毛」、「兔角」,皆謂凡夫對實我、實法...

觀不思議境

不思議境,指所觀之境。觀不思議境,謂觀吾人現前之一念妄心即具足三千諸法,此陰妄之心即空、即假、即中,為三諦...

觀心

謂觀照己心以明心之本性。天台宗特別常用「觀心」一詞,如一心三觀、一念三千等皆是有關用語。修一心三觀即於自己...

觀心二百問

全一卷。全稱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宋代知禮述,繼忠所集。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趙宋時代,因天台智顗金光明經玄...

觀心本尊抄

全一卷。全稱如來滅後五五百歲始觀心本尊抄。略稱本尊鈔、觀心鈔。日僧日蓮作(1273)。收於大正藏第八十四冊...

觀心玄樞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壽(904~975)著。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四冊。系延壽由禪宗之立場論述佛教之觀心玄旨,謂...

觀心食法

全一卷。又稱觀食法。隋代智顗述。收於卍續藏第九十九冊。本書教人以觀法受食,成為般若食,顯明空、假、中三觀中...

觀心誦經法記

全一卷。又稱觀心誦經記。隋代智顗說,唐代湛然述。收於卍續藏第九十九冊。本書乃宣說誦經須身、口、意三業清淨,...

觀心論

(一)全一卷。又作破相論。傳系梁代菩提達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說。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內容說觀心之法;以...

觀心論疏

凡五卷。隋代灌頂述,智越集纂。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為天台大師智顗觀心論之註釋書,亦系依據摩訶止觀思想而顯...

觀心覺夢鈔

凡三卷。略稱覺夢鈔。日本良遍著。收於大正藏第七十一冊。唯識之入門書。所謂觀心,即觀一切外在事物與心分離之後...

觀心釋

系天台智顗釋法華經之文句所用四種釋例之一。即以如來所說之法義,為觀心之對境,由觀己心之深廣而入實相之妙理。...

觀心釋華嚴經題

華嚴經之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據華嚴經疏卷三載,以一心法界分別解釋華嚴經題七字,列舉如下:(一)大是心...

觀世音信仰

指以觀世音菩薩為崇奉對像之宗教信仰。據法華經普門品之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之時,只要誦念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即...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梵名 Avalokite?vara,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梵名 Padmacintāmanidhāranī-sūtra。全一卷。唐代寶思惟譯於神龍二年(706)。略...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梵名 Avalokite?vara-bodhisattva-mahāsthāma-prāpta-bodhi...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梵名 Samantamukhaparivarto nāmāvalokite?vara-vikurvana-...

觀世音應驗記

全一卷。收於牧田諦亮著「六朝古逸觀世音應驗記の研究」。乃校訂傅亮(374~426)之光世音應驗記七則、張演...

觀本

民國僧。生卒年不詳。廣東中山人,俗姓張。法號明一。早歲專致於儒學,光緒年間中舉人,講求維新,東渡日本。中年...

觀自在王如來

即西方阿彌陀佛之異名。為密教五佛之一。密號清淨金剛。其身赤色,住於三摩地印,三昧耶形為蓮花。其四方有四菩薩...

觀行

觀心之行法。即觀心修行,鑒照自心以明瞭本性。或指觀法之行相。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八下):「若不解大乘...

觀行五品位

即天台宗所立圓教菩薩六行位(六即)中之「觀行即」。此位乃既知名字而起觀行,心觀明瞭,理慧相應之位,能成就五...

觀佛三昧

三昧,即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之安定狀態。觀佛三昧,即一心觀想釋迦、彌陀等佛身之相好及功德等。略作觀佛。觀...

觀佛三昧海經

梵名 Buddha-dhyāna-samādhisāgara-sūtra。凡十卷十二品。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觀佛三昧海經六譬

觀佛三昧海經中以六喻譬念佛三昧之殊勝功德,即:(一)譬長者閻浮檀那紫金之喻,(二)譬王寶印之喻,(三)譬長...

觀作

又作內壇、心壇。密教將曼荼羅之作法分為畫作與觀作兩種,內心觀想曼荼羅,稱為觀作。大日經義釋卷十二(卍續三六...

觀志

五代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詳。洪州(江西南昌)出身。幼年出家,從學於同安道丕,並嗣其法。後住建昌府(江西)同安...

觀定

巴利語 vīmajsā-samādhi。為增大「四神足」中之第四「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而得之禪定。[清淨...

觀念念佛

凝神專意念佛之意。即觀察憶念佛身相好光明及法身實相等,而以口稱名念佛。此種念佛須止心之散亂,拂除妄念,觀念...

觀念法門

全一卷。唐代善導著。又稱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觀念阿彌陀集。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本書敘述觀、念阿...

觀念論

佛教諸宗派,如唯識、華嚴等宗,認為宇宙系由心所變現,若離心則一切萬法亦不復存在,故有所謂「三界唯一心,心外...

觀所緣緣論

全一卷。陳那作,唐代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本論有諸譯本,如漢譯藏經中陳代真諦所譯之無相思塵論一卷、...

觀所緣緣論釋

全一卷。又稱觀所緣論釋、觀所緣釋。護法造,唐代義淨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本書為觀所緣緣論之註釋書。內容...

觀法

觀想真理之方法,為佛教一般之實踐法門。類似用語有觀、修觀、觀念、觀想、觀行、觀察、觀門等,總稱觀法。觀,梵...

觀相屬論

梵名 Sambandha-parīksā。全一卷。又稱相屬觀察論。六、七世紀頃,印度法稱論師著。為因明七論...

觀音玄義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門人灌頂記。又稱別行玄義、別行玄、觀音玄、觀音經玄義。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為天台...

觀音玄義記

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禮述。又稱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玄義記、觀音經玄義記、觀音別行玄記、別行玄義記、別行玄記。收於...

觀音寺

(一)位於湖南梁山(舊名陽山)下。五代曹洞宗禪師同安觀志之弟子緣觀住錫於此,世稱梁山緣觀。其創立情形與沿革...

觀音素

為江蘇吳縣地方之習俗。即自農曆二月一日開始持齋,至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為止,稱為觀音素。又自農曆六月九日至...

觀音曼荼羅八大菩薩

為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所說之八大觀自在菩薩。即:(一)金剛觀自在菩薩,(二)與願觀自在菩薩,(三)數珠...

觀音普賢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代智通譯。又稱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清淨觀世音普賢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觀世音菩...

觀音圓通三真實

即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所具有之三種真實。於楞嚴會上,大小二十五聖眾各自宣說所證之圓通方便,其中觀世音菩薩以耳...

觀音慈林集

凡三卷。清代弘讚編於康熙七年(1668)。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彙集有關觀世音信仰之經典,及有關信仰者...

觀音經持驗記

凡二卷。清代周克復作於順治十六年(1659)。又稱觀世音持驗記、觀音持驗記、觀世音經咒持驗記。收於卍續藏第...

觀音義疏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門人灌頂記。又稱普門品疏、別行義疏、觀音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為天台五小部之...

觀音義疏記

凡四卷。宋代知禮撰。又稱觀音經義疏記、觀音別行疏記、別行義疏記、別行疏記。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內容註解智...

觀音懺法

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而修之懺悔供養法。又稱請觀世音懺法、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觀世音菩薩又稱圓通...

觀音簽

即置於觀音像前,用以占卜吉凶之竹籤。依釋門正統卷三所載,有一百簽與一百三十簽二種。一百簽系源自天竺寺之觀音...

觀勒

七世紀之百濟僧。生卒年不詳。推古天皇十年(602)至日本,居於元興寺。長於天文、歷數、地理、方術之學。當檢...

觀頂三昧

系百八三昧之一。三昧(梵 samādhi),即心安住於一境之寂靜狀態。謂入此三昧者,能一一遍見諸三昧,如住...

觀復

宋代僧。生卒年、籍貫、傳記等皆不詳。號笑庵。住於毗陵華嚴寺。與道亭、師會、希迪合稱華嚴四大家。從宗宇受學華...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全一卷。劉宋曇摩密多(梵 Dharmamitra)譯。又稱出深功德經。略稱觀普賢經、普賢觀經、普賢經、觀經...

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全一卷。清代彭際清述。收於卍續藏第三十三冊。本書可視作觀無量壽經之概論,內分四科:(一)題名,(二)敘分、...

觀無量壽佛經疏

(一)全一卷。隋代天台智顗述。又稱觀經疏、觀無量壽經疏、觀經天台疏、天台觀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觀...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禮述。又稱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觀經疏妙宗鈔、觀經妙宗鈔、妙宗鈔。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知...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

凡三卷。宋代靈芝元照撰。又稱觀無量壽經義疏。略稱新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本書為觀無量壽佛經之註釋書。上...

觀無量壽佛經圖頌

全一卷。明代傳燈撰。又稱觀無量壽佛經附圖頌。略稱觀經圖頌。收於卍續藏第三十三冊。全書分節列舉觀無量壽經之經...

觀無量壽經

全一卷。劉宋疆良耶舍譯。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佛觀經、無量壽觀經、十六觀經。略稱觀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

觀無量壽經疏

(一)全一卷。又稱觀無量壽經疏、觀經天台疏、觀經疏。本書為隋代智顗就觀無量壽經所作之註釋書。(參閱「觀無量...

觀無量壽經義疏

(一)凡二卷。隋代慧遠撰。又稱觀無量壽經義記,或稱淨影觀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系由地論宗之立場解釋觀...

觀想

略作想。即集中心念於某一對像,以對治貪慾等妄念。或為進入正觀而修之一種方便觀。坐禪三昧經卷下(大一五·二八...

觀想念佛

出自宗密之普賢行願品疏鈔四種念佛之一。端正身心,觀想佛身相好莊嚴,稱為觀想念佛。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卷十、...

觀照

即以智慧觀事、理諸法,而照見明瞭之意。又「觀照般若」則指能觀照事、理等諸法實相之理之智慧,為五種般若之一。...

觀經五分

指唐代善導為解釋觀無量壽經所分列之五段科節,即:(一)序分,(二)正宗分,(三)得益分,(四)流通分,(五...

觀經六緣

佛陀演說觀無量壽經之六種因緣。此說乃根據善導之觀經疏序分義而定,即:(一)禁父緣,謂阿闍世太子禁錮父王,此...

觀經曼荼羅

據觀無量壽經所說而描繪之淨土變相。於日本淨土教,則指當麻曼荼羅、智光曼荼羅(以上奈良期)、清海曼荼羅(平安...

觀經義疏正觀記

凡三卷。南宋戒度撰。又稱觀無量壽經義疏正觀記、靈芝觀無量壽經義疏正觀記。略稱正觀記。收於卍續藏第三十三冊。...

觀察

對境之繫念,以智慧照察,正念觀彼,如實修行,稱為觀察。與「觀」之義同。往生論註卷下解釋觀察之字義(大四○·...

觀察正行

系淨土門所立往生極樂五種正行之一。與五種雜行之「觀察雜行」相對。謂以一心專念觀想彌陀淨土之依正二報莊嚴,即...

觀察法忍

與「安受苦忍」同為菩薩所修二種忍之一。觀察一切法不生不滅之深理,而安然忍可,其心寂靜不動,稱為觀察法忍。[...

觀察門

五念門之一。淨土門以憶念觀察阿彌陀佛及其淨土,成就自利利他之功德,立五種修行門,其中之觀察門即謂以智慧觀察...

觀察義禪

大乘入楞伽經卷三集一切法品廣說禪有如下四種: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等。其中,觀察義禪謂...

觀察諸法行經

凡四卷。隋代闍那崛多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內容分為三品,即無邊善方便行品、先世勤相應品、授記品。乃敘述佛...

觀練薰修

為觀禪、練禪、薰禪、修禪之總稱。禪(身心統一、平靜之狀態)有世間禪、出世間禪與出世間上上禪等三種,其中出世...

觀樹

世尊成道已,起金剛座而觀菩提樹。法華玄讚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九上):「佛成道已,樹下經行。觀樹喜自道圓,經...

觀龍寺

位於韓國慶尚南道昌寧郡昌樂面玉泉里火旺山中。創立年代不詳。李氏朝鮮宣祖四十一年(1607),沙門靈雲再建大...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梵名 Bhaisajya-rāja bhaisajya samudgata bodhisattva sūt...

讚仰

謂以口讚歎,一心敬仰佛德。讚阿彌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二下):「若聞阿彌陀德號,歡喜讚仰心歸依。」勝鬘寶窟卷...

讚佛

讚歎稱揚佛之功德。又作嘆佛。據釋氏要覽卷中載,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歡喜心讚歎如來,所得之功德,勝於以衣服...

讚佛乘

讚一佛乘之意。即讚歎唯一佛乘之法而教化於人。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下):「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

讚佛偈

又稱嘆佛偈。即讚歎佛之相好功德等之偈頌。以五言、七言二種居多。佛本行集經卷四載,釋尊於過去世曾讚歎弗沙佛,...

讚佛超九劫

讚歎佛德,超九劫早成佛。據大智度論卷四載,釋迦佛與彌勒昔於因地同修菩薩行時,見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釋迦佛...

讚阿彌陀佛偈

全一卷。北魏曇鸞撰。又作大經奉讚、無量壽經奉讚、讚阿彌陀偈。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系依無量壽經,而以偈頌方...

讚眾

在灌頂及法會時,唱讚偈之僧眾。其中,舉讚之音頭者稱為讚頭,餘讚頌之僧眾稱為讚眾。 p6975...

讚歌

讚美佛菩薩及祖師等功德偉業之韻文章句。又作讚、讚頌。有關之梵語有 stava, stotra, stuti...

讚歌集

梵名 Bījak。宗教詩。印度神秘思想家、宗教改革家喀比爾(梵 Kabīr, 1440~1518)作,弟子...

讚歎

(一)梵語 varna。讚揚歌嘆之意。又作讚、嘆。即以偈頌等讚揚歌嘆佛菩薩之威德神力。據法華文句卷三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