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難勢

指問難、異義之氣勢。法華文句記卷十下(大三四·三五○中):「近見秀公法華圓鏡,廣立難勢,不越先規;今攢舊聞...

難解難入

梵語 durdr?aj duranubodhaj。謂理解難,悟入亦難。如諸佛之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

難禪

天台宗所說菩薩不共九種大禪之第三。以修此禪甚難而得名。此有三種:(一)第一難禪,菩薩久修禪定,心得自在,然...

難釋疑論

全一卷。東晉周道祖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廣弘明集卷十八。道祖因戴逵於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頃作釋疑論...

韜光庵

位於浙江杭縣靈隱山與北高峰之間。原名廣嚴院。唐穆宗(821~824 在位)時,有高僧結茅於巢枸塢,自稱韜光...

類智

梵語 anvaya-jāna。又作未知智、無生智。觀察色界、無色界諸行之四諦,而斷其煩惱之無漏智慧。為十智...

梵語 pranidhāna。心中欲成就所期目的之決意,特指內心之願望,如心願、志願、意願、念願等。據放光般...

願人坊主

原指向神佛許願、訴願之人;引申指徘徊市井,挨戶行乞之偽僧。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彼等剃髮素服,外形頗類出家人...

願土

指西方極樂淨土,乃依阿彌陀佛本願而成就之國土。往生禮讚(大四七·四四五下):「觀彼彌陀極樂界,廣大寬平眾寶...

願心

有二義:(一)求願之心。如求願開悟,或求願往生淨土之心。亦指彌陀誓願於永劫間救度一切眾生所顯示之大悲願心。...

願文

修善作福之際,告白髮願意趣之文辭。又作祈願文、發願文。如於建寺塔、造經像、設齋、修法等之時,記述施主發願之...

願主

又作本願主、發願主、本願。指發願興隆三寶者,或造立寺院、經像,或懸繪、燃燈,或散花、燒香,或設齋供僧等;依...

願生

謂求願往生淨土。全稱願往生。與「欲生」同義。如謂十方隨願往生、願生我國、欲生彼國等,此等願求之心意,即稱為...

願成就文

敘說佛成就「因位」所發誓願之經文。略作成就文。就阿彌陀佛於因位為法藏菩薩時所發之四十八願而言,無量壽經卷上...

願行

願與行之併稱。又作行願。願乃志願,行乃行業、實踐。依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下二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

願作佛心

謂欲願作佛之心,亦即上求菩提之心。據往生論註卷下載,佛陀於王舍城所說之無量壽經中謂,於發願往生淨土之上、中...

願波羅蜜

梵語 pranidhāna-pāramitā。又作缽羅尼陀那波羅蜜。十波羅蜜之第八。即菩薩以上求菩提、下化...

願波羅蜜菩薩

願波羅蜜,梵名 Pranidhānapāramitā,音譯波羅尼陀那波羅蜜多,意為誓願到彼岸。十波羅蜜菩薩...

願食

五食之一,九食之一。聖者發弘誓願度脫眾生,欲斷盡煩惱,證得菩提,乃以此願資持其身,常修萬行,長養一切善根,...

願海

謂佛菩薩之本願既深且廣,猶如大海之浩瀚無際,故有此譬喻。同類用語如大願海、智願海等。六十華嚴經卷三(大九·...

願船

指佛菩薩誓願救度沉溺於生死海中一切眾生之本願,如阿彌陀佛所發之四十八願。此類大願能度生死海中之眾生達於涅槃...

願智

梵語 pranidhi-jāna。謂如願知悉一切智慧。為佛共德之一,僅不動羅漢(六種阿羅漢中最高位者)所能...

願慧

誓願與智慧。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中):「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蓋阿彌陀佛昔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

願輪

有二義:(一)指菩薩之弘誓,以其願求堅固,能摧破一切魔障敵眾,如輪王之輪寶,故喻稱為願輪。(二)指菩薩本身...

顛迦

即指一顛迦(梵 icchantika),亦即一闡提。為無性有情之一。此類有情樂欲於生死而不欣求出離。據北本...

顛倒

梵語 viparīta,或 viparyāsa。略作倒。謂違背常道、正理,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等反於本真...

鯨音

比喻梵鐘之聲。祖庭事苑卷四(卍續一一三·六○下):「物類相感志云:海岸有獸曰蒲牢,而性畏鯨魚,食於海畔。鯨...

鵲巢和尚

(741~824)即唐代牛頭宗之道林禪師。杭州富陽人,俗姓潘(一說翁)。師嘗見秦望山有長松盤曲如蓋,遂棲止...

鵲園

梵名 Venuvana kārandaka nivāpa。即指迦蘭陀竹林。梵語 kārandaka,意指好...

麗藏

朝鮮高麗王朝所開版之大藏經。又稱高麗本、高麗藏、麗本、鮮本。分為:(一)初雕本,相傳系高麗顯宗二年(101...

嚫物

指佈施之物,或特指施與僧侶之物。嚫,指佈施、施與之意,故嚫物即指佈施他人或施與僧侶之財物;與「嚫資」同義。...

嚫金

又作[貝*親]金、嚫財、嚫錢。其義有三:(一)指信徒佈施三寶之金、銀、衣物等。(二)指禪宗之住持於法會時,...

嚫施

嚫,梵語 daksinā,巴利語 dakkhinā,音譯為達嚫拏、馱器尼,意譯為財施、施頌,又作[貝*親]...

悉曇字 (p)。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又作梨、樓、盧、梨。據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載,此字門含有「一切法沉沒不可...

蘇嚩囉多

梵語 suvrata。又作蘇沒囉多。意譯善住戒者。為持戒者之美稱。大日經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一下):「梵雲...

勸化

謂勸進轉化。即勸進眾生轉惡為善、轉迷成解、轉凡成聖。南本涅槃經卷十四(大一二·六九五上):「若有眾生貪著五...

勸信誡疑

佛法以信為能入之要門,亦為道之根源,故勸信而誡禁疑惑。舊華嚴經卷六十謂,聞此法而生歡喜,信心無疑者,能速成...

勸持品

即法華經卷五第十三品之品名。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九冊。前半品說藥王、大樂說等諸菩薩與得受記之五百阿...

勸相轉

又作勸轉。世尊於鹿野苑說四諦之理,示三轉之相,即:示相轉、勸相轉、引證轉。勸相轉乃轉四諦理,勸勉世人:應遍...

勸修寺

日本真言宗山階派之大本山。位於京都東山山科區。相傳為日本醍醐天皇之敕願寺,由承俊律師開山。初為真言、三論兼...

勸發

梵語 utsāhana。勸為獎勸之意,發為發起之意。依法華義疏卷十二之解釋,勸發即以諸勝事獎勸發起持經者之...

勸發品

普賢菩薩勸發品之略稱。為法華經卷七第二十八品之品名。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九冊。其內容說普賢菩薩自東...

勸發諸王要偈

梵名 ārya-nāgarjuna-bodhisattva suhrllekha。全一卷。印度龍樹造,劉宋...

勸善懲惡

又作勸善禁惡、懲惡勸善。即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意而言。原人論序(大四五·七○八上):「策萬行,懲惡勸善,...

勸進

與「勸化」同義。謂勸誘策進,即勸化使入佛道。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一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

勸誡二門

(一)指勸門與誡門。教人行善,謂勸;制止惡行,謂誡。佛教教理兼具此雙重意義,稱勸門與誡門,或合稱勸誡二門。...

勸緣

從事勸進化緣之職稱,尤指刻印佛典之際,勸進喜舍淨財者。例如南宋湖州思溪圓覺禪院版大藏經之長阿含經卷二十二刊...

勸請

謂至誠請求佛菩薩來臨。據長阿含卷一大本經載,毗婆屍等過去七佛成道時,梵天嘗前往勸請三轉法輪。另於佛本行集經...

勸導第一

指佛弟子優陀夷。謂勸發化導人,於佛弟子中以優陀夷為第一。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大二·五五七上):「善能勸導...

嚴王品

全稱妙莊嚴王本事品。法華經卷七第二十七品之品名。收於大正藏第九冊。記述過去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之世時,有一妙...

嚴佛調

漢代僧。臨淮(安徽盱眙)人。又稱浮調、佛調。自幼玄思睿敏,博通能文,適遇安世高來華,敷揚佛法,傳譯梵典,師...

嚴身真言

指如來頂相、如來甲、如來圓光、如來舌相等四種真言。作阿闍梨事業之法,必同於佛身,故受持如來頂相等四真言,加...

嚴淨

謂諸佛國土之莊嚴清淨。法華經序品(大九·三下):「為欲說此,為當授記,示諸佛土,眾寶嚴淨。」[禪苑清規卷一...

嚴熾王

為佛世時居於郁闍延城之國王。據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載,嚴熾王聞大薩遮尼乾子讚歎釋尊說甚深之法而心生信解。 p...

嚴護

莊嚴擁護之意,如謂嚴護其法。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上):「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悉曇字 (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又作若、喏、穰、壤、如、社。以梵語 jāna 為智、慧之義,其語首有娘字...

娘矩吒蟲

梵語 nyavkuta 或 nyatkuta。又作娘矩吒、螂矩吒、攘鳩多。意譯為糞尿蟲、針口蟲、針口蟲。系...

(一)在佛教中,常用以形容諸佛菩薩及法之崇高尊貴,如稱至高無上之佛陀為「寶王」;稱諸佛菩薩之莊嚴法相為「寶...

寶女

又作女寶、玉女、玉女寶。轉輪聖王七寶之一。轉輪聖王乃成就七寶,具足四德,統一須彌四洲,而以正法治世者。七寶...

寶山石窟

位於河南安陽縣西。光統律師之弟子道憑開鑿於東魏武定四年(546),初稱寶山寺,後改稱靈泉寺。天保十年(55...

寶天比丘

寶天,梵名 Ratnadeva,音譯勒那提婆。為佛陀弟子之一。據賢愚經寶天因緣品第十一載,寶天原系舍衛國一...

寶手比丘

寶手,梵名 Hiranyapāni。為佛陀弟子之一。據譔集百緣經卷九寶手比丘緣所載,寶手之父為舍衛國之長者...

寶手菩薩

寶手,梵名 Ratna-pāni,音譯囉怛曩播抳。又稱寶掌菩薩。位列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九尊中之第六...

寶月童子問法經

全一卷。又稱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月童子問法經。北宋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內容敘述頻婆娑羅王之子寶月請...

寶王

(一)寶為莊嚴之意,王為最上之意。意謂用七寶莊嚴者;表示最勝、最上之意。舊華嚴經(大九·四一○上):「摩尼...

寶王三昧

(一)超越凡聖,不住於生死、涅槃之無事禪,係一切三昧中之最上者,故稱為寶王三昧。一山國師語錄卷上(大八○·...

寶主

四方國主之一。當轉輪聖王未出世時,出現於南贍部洲之四主之一。自雪山之西至於西海,其間多出財寶,故其王即稱西...

寶生印

指密教金剛界三昧耶會之寶生如來所結之寶形印。此印即手成金剛縛,立左右手之中指呈寶形。[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

寶生佛

寶生,梵名 Ratna-sajbhava,音譯為羅怛曩三婆縛;西藏名 Rin-chen hbyun-ba...

寶生陀羅尼經

全一卷。又稱寶生經。宋代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先引述陀羅尼,後闡明其功德,謂若誦此陀羅尼而滿七...

寶石寺

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忠清南道錦山郡南二面石洞里之進樂山。新羅僧祖丘與元覺、元順二人來唐於終南山寶誌...

寶光天子

三光天子之一。又稱寶意日天子、日天子。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帝釋天之內臣。[法華經序品、法華文句卷二](參閱...

寶光寺

位於四川新都。建於東漢,隋代稱大石寺。唐僖宗於廣明二年(881),因避黃巢之亂駐蹕於此,寺中之舍利塔忽然放...

寶印

(一)諸佛菩薩種種印契(梵 mudrā)之美稱。或專稱以生財寶為目的之印契;然此財寶未必指有形之財物。如寶...

寶印三昧

梵語 ratna mudrā-samādhih。百八三昧之一。寶印,指三法印。觀法之實相,體得諸法無我、諸...

寶印手菩薩

寶印手,梵名 Ratna-mudrā-hasta,音譯囉怛曩謨捺囉賀薩多。位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主...

寶吉祥天

梵名 Candra。音譯戰捺羅、旃陀羅、戰達羅。又作月天、名月天子、月天子。即住於月宮之天子,為十二天之一...

寶池觀

又作池觀。為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中之第五。即觀極樂國土之八功德水池,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摩尼水流注其...

寶行王正論

梵名 Ratnāvalī(寶花環之意)。全一卷。龍樹著,陳代真諦譯(557~569)。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

寶坊

欲界、色界中間有大寶坊,佛陀曾於此說大集經。大集經卷一(大一三·二中、下):「爾時,如來示現無量神通道力,...

寶車

又作寶乘。指以眾寶莊嚴之大白牛車,此乃比喻一乘法。法華經譬喻品載有火宅三車之譬喻,而天台、華嚴等宗,於三車...

寶卷

為一種由唐代「變文」直接衍生之講唱文學。約產生於宋元之際,而流行於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至清...

寶性

梵語 ratna-gotra。如來藏(梵 tathāgata-garbha)之異名。於眾生貪瞋煩惱中,如來...

寶性功德草

指莊嚴淨土之七寶,此七寶柔軟如草,觸者能生勝樂,故稱寶性功德草。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謂(大二六·二三○下...

寶所

為「化城」之對稱。謂珍寶之所在;比喻究竟之涅槃。化城,比喻小乘之涅槃,在近而非實;寶所,即比喻大乘之涅槃,...

寶林

指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七寶樹林,略稱寶林。亦即觀無量壽經中所說之寶樹。大寶積經卷十八(大一一·九七中):...

寶林寺

(一)位於廣東曲江縣南三十五公里曹溪山。今稱南華寺、南華古寺、南華禪寺。梁天監元年(502),天竺僧智藥所...

寶林傳

凡十卷。現存七卷,缺七、九、十等三卷。又稱大唐韶州雙峰山曹溪寶林傳、曹溪寶林傳、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唐代朱...

寶松

(1892~1967)福建長樂人,俗姓陳。字聞照。二十七歲於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依本忠法師剃度,同年於福州鼓...

寶波羅蜜菩薩

寶波羅蜜,梵名 Ratna-pāramitā,音譯羅怛那波羅蜜多,意譯作寶到彼岸;或 Ratna-va...

寶金

(1308~1372)元代臨濟宗僧。乾州(陝西)永壽人,俗姓石。時有沙門以觀音像授與其母,囑其母恭謹供養之...

寶雨經

凡十卷。又稱顯授不退轉菩薩記。唐代達摩流支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初述佛授記東方月光天子,將為支那國女王,...

寶亮

(444~509)南北朝僧。東萊(山東掖縣)人,俗姓徐。年十二,投青州道明法師出家,從學經論,博通睿解。受...

寶冠

又作天冠。指飾以寶玉之冠。又用於莊嚴佛菩薩之物,如寶冠菩薩坐於蓮花上,左手持寶冠。寶冠有多種,主要有如下數...

寶冠菩薩

寶冠,梵 Ratna-kūta 或 Ratna-makuta(音譯羅怛那摩勾吒)。又作寶冠童子、寶冠童子菩...

寶冠釋迦

指頂戴寶冠之釋迦像。此類圖像中央安置大日佛,左側阿閦佛、寶生佛,右側彌陀佛、釋迦佛等五彿。初或為造像莊嚴,...

寶剎

(一)佛土之敬稱。剎,梵語為 ksetra,意為土田,如大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皆謂佛土有七寶莊嚴,故稱寶...

寶城

謂充滿珍寶之城,乃比喻佛之正法。北本涅槃經卷二(大一二·三七六中):「汝等比丘!云何莊嚴正法寶城?具足種種...

寶洲

(一)比喻佛果之大妙地。新華嚴經卷三十五(大一○·一八六中):「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二)(1...

寶相華

又作寶相花、寶相華紋。為一種雕刻繪畫之裝飾花樣,佛教亦用之。元史卷八十輿服志儀衛殿下黃麾仗條載:「服緋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