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釋種

釋迦種族之意。釋,乃釋迦(梵 ?ākya)之略稱,意譯作能仁、能、直,為淨飯王家之本姓,屬剎帝利種,在印度...

釋摩訶衍論

凡十卷。印度龍樹菩薩造,姚秦筏提摩多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為大乘起信論之註釋書,一般略稱釋論。文前先說...

釋論

(一)顯教謂為大智度論之略稱,以之為解釋大品般若經之作;於密教則為釋摩訶衍論之略稱,以之為大乘起信論之註釋...

釋輪

又作因陀羅輪。為密教五智輪之一。即金剛輪(地輪),黃色方形,種子為 (a)。瑜祇經疏卷三夾註載(大六一·五...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記,其後灌頂再加編整。略稱禪波羅蜜。又作漸次止觀、次第禪門。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

釋藏

謂釋教之三藏。宋、元、明皆有雕本,鴻編鉅帙,搜羅詳備。其中傳記部、纂集目錄部等可以考釋教源流,宗派護教部、...

釋魔梵

指忉利天之主釋提桓因、六欲天之主天魔、娑婆世界之主梵天王。為天中之三大主。釋提桓因又稱因陀羅(梵 Indr...

釋鑒稽古略續集

凡三卷。明代僧幻輪著。略稱稽古略續集。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冊。本書續稽古略,始自元代至元元年(1264),止...

寺院為報時、集眾所敲打之法器。在印度,於召集大眾時,常擊木製之揵椎(梵 ghantā)。如增一阿含經卷二十...

鐘梵

鐘聲與梵唄之合稱,兩者俱為佛寺中常聞之音。蓋叢林中日常之報時、集眾等,係以擊鐘為信號;以高低曲調諷誦經文、...

鐘樓

又作鐘樓。俗稱鐘撞堂、鐘堂、鐘台、釣鐘堂。為七堂之一。即寺廟中懸掛梵鐘之堂宇。古時與經樓相對,通常與鼓樓分...

鐘頭

禪門中職司鳴鐘之僧職。百丈清規證義記卷八(卍續一一一·四二八上):「知客命鐘頭鳴鐘三下,知客焚香一把在手。...

鐃鈸

為寺院法會時所用金屬法器之一。鐃與鈸原為二種不同之樂器,後來混而併稱為鐃鈸。 鐃,古來即廣用於僧家與巫覡等...

闡士

僧人之尊稱。李白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詩:「衡岳有闡士,五峰秀真骨。」 p6841...

闡陀

(一)又作車匿、闡那、闡鐸迦。意譯欲作、應作。為悉達多太子出家逾城時隨從之馭馬者。後出家,成為六群比丘之一...

闡提成佛

謂一闡提亦能成佛。一闡提指樂欲生死而不願求出離之眾生,故楞伽等經中多稱闡提畢竟不能成佛。蓋闡提成佛之說系出...

悉曇字vaj

悉曇字 (vaj)。為密教金剛界大日如來之種子。即顯示大日如來智法身之真實智,表示一切諸法之根源、萬法聚集...

騷毗羅

即漉水囊(梵 parisrāvana,音譯缽里薩羅伐拏)。指用以濾水去蟲之布袋。為比丘六物之一,十八物之一...

鹼水喻經

全一卷。譯於西晉(265~316),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一冊。內容敘述佛陀為諸比丘宣說水喻七事,舉人沒於...

黨理不黨情

禪林用語。原謂基於道理,而不從人情;引申為依法而忘卻人情。碧岩錄第六十七則(大四八·一九七上):「梁武帝請...

獼猴

梵語 markata。音譯麼迦吒、摩斯吒。猿之一種。其心性輕浮躁動,難捉難調,常舍一取一,故經典中常以之比...

獼猴王

即大猿。為佛陀本生故事之一。據六度集經卷六精進度無極章載,獼猴王率五百獼猴入國王之宮苑食果,為王查知,猴王...

獼猴江

梵名 Markata hrada。又作獼猴池、獼猴河、猴池、獼猴林、獼猴館。位於中印度毘舍離國庵羅女園之側...

臛臛婆地獄

臛臛婆,梵名 Hahava,又作矐矐婆、郝郝凡、阿波波、阿婆婆。為八寒地獄之一。墮此地獄者,因凍寒故,舌不...

藿香樹

藿香,梵語 tamālapatra,音譯多摩羅跋;巴利語 tamāla,音譯多摩羅。為樟科之一種。學名 C...

鐔津文集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著。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為明教大師契嵩之文集。鐔津(廣西藤縣)為...

黧奴白牯

禪林用語。黧奴,又作狸奴、狸奴,貓類。白牯,白牛。均系無知之動物。禪宗多用以比喻根機卑劣、不解佛法之人。景...

攝大軌

(一)凡三卷。全稱攝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攞廣大念誦儀軌供養方便會。又作攝大毗盧遮...

攝大乘論

梵名 Mahāyāna-sajparigraha-?āstra。又稱攝論、廣包大義論。印度無著造。漢譯本有...

攝大乘論釋

無著所造攝大乘論之註釋書。(一)梵名 Mahāyāna-sajgraha-bhāsya。世親造。漢譯本有三...

攝山誌

凡八卷。清康熙年間,攝山棲霞寺住持楚雲命門人纂志稿八卷,陳毅復為重纂;乾隆年間,汪志伊取陳稿略加刪補,經錢...

攝化

攝受化益之略稱。即佛菩薩施慈悲手,攝受眾生,化益救度之。猶言接化、教化。攝化、利益眾生,稱為攝化利生。因眾...

攝心

謂心專注於一境,令不昏沉散亂。即於禪觀時,為使餘念不生,選擇閑靜處,數息調心,以防馳散,使心安住攝止於一境...

攝末歸本法輪

吉藏依法華經信解品所立三法輪之一。指法華經。謂法華經會三乘而歸於一佛乘,為攝末(枝末)歸本(根本)之教法。...

攝末歸本識

五重唯識觀之第三。五重唯識觀中,第二重「舍濫留純識」所留之心法,仍有識自體之本與作用之末(即見相二分),故...

攝衣界

三種結界之一。又作不失衣界、不離衣宿界。即攝衣屬人,於一定之界區,允許比丘離三衣經宿而不違犯「離宿過」。蓋...

攝取

梵語 parigraha。(一)又作攝取不舍。謂阿彌陀佛攝受護念念佛之眾生而不舍。據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

攝受折伏

略稱攝折、折攝。或稱攝折二門。為攝受、折伏之併稱。攝取納受、折伏摧破之意。教導眾生之二種方法。出自勝鬘經十...

攝受奇特

為佛所具三種奇特事之一。謂佛悉知眾生根機之利鈍,隨機攝受,示導教化,令彼眾生咸聞法要,而進修妙行,出離生死...

攝拖苾馱

梵語 ?abda-vidyā。意譯聲明。為五明之一。即有關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大五四·...

攝阿毗達磨義論

巴利名 Abhidhammattha-savgaha。阿[少/兔]樓馱造,法舫譯。本書內容記述錫蘭分別上座...

攝律儀戒

梵語 sajvara-?īla。三聚淨戒之一。又作律儀戒、自性戒、一切菩薩戒。攝,攝盡、總攝之意。即遵守佛...

續傳燈錄

凡三十六卷,另有目錄三卷。明代圓極居頂編。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繼景德傳燈錄之後,集錄禪宗六祖大鑒慧能以下...

續燈正統

凡四十二卷,另有目錄一卷。清代僧別庵性統編,康熙三十年(1691)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四四冊。輯錄宋末至明...

續寶林傳

凡四卷。後梁惟勁編。內容系惟勁集集唐昭宗光化年中(898~900)以後宗師之機緣而成,然今佚而不傳。[釋氏...

羼提仙人

梵名 Ksānti-vādi-rsi。意譯作忍辱仙。又稱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比丘。...

羼提提婆

梵名 Ksāntideva。釋尊為太子時,傳授其武技之師。[佛本行集經卷十一習技藝品] p6863...

羼提羅

梵語 sandhilā。又作扇提羅。意譯作石女。即不具女根者。[勝鬘寶窟卷上本] p6863...

檗馱矩吒

梵名 Gandakūtī。意譯作香台殿。為世尊之居室,位於祇園精舍中央。 p6865...

檗羅訶

梵名 Graha。為魅鬼之一種。又作檗[口*栗]何、誐囉訶、羯羅訶。即附著人身而不離之魅鬼。金剛峰樓閣一切...

蘭室

即佛寺、精舍之異稱。蘭,為阿蘭若之略稱,或取蘭草芬芳之義。大唐西域記張說序(大五一·八六八上):「業光上首...

蘭盆會

即盂蘭盆會。此行事源於盂蘭盆經。據經載,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佛歡喜日,亦為僧眾自恣之日,以盂蘭盆盛百味食物...

蘭奢待

(一)胡語褒美之義。據朱子語錄載,東晉王導嘗謂胡僧曰蘭奢待,即胡語之褒譽。或謂蘭奢,即蘭若,梵語為空靜、閑...

蘭菊

春蘭秋菊,各當其時而擅其美,比喻物之兩美,俱不可廢。法華文句卷一上(大三四·二上):「分節經文,悉是人情,...

蠟印

蠟印印於泥土上,蠟印雖溶解,卻與泥合而成字形,比喻現在之五陰雖滅,卻生「中有」之五陰。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

襪子

又作襪子、襪子。四分律載佛陀聽許僧侶著襪御寒。四分律卷三十九(大二二·八四九上):「有比丘從寒雪國來,腳凍...

悉曇字 (raj)。又作濫。乃 (羅字,為五大中火大之種子)加大空點而成,表示燒除塵垢,為淨除煩惱之慧火之...

護月

梵名 Candra-gupta。又稱月藏。為中印度那爛陀寺之沙門,與護法論師同代。事蹟不詳。嘗造辯中邊論之...

護世四天王

又作護國四王、四大天王、四王。即持國(東方)、增長(南方)、廣目(西方)、多聞(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須...

護戒神

守護佛制戒之善神。即受三歸依者有三十六部鬼神之王護持,受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護持。灌頂經卷四(大二一·五○四...

護身法

為密教之修法。又作護身加持。即真言行者修法之初,為除去身心障礙,使之歸於清淨,成就所修之法,故結誦印言以加...

護身符

護身之靈符。又作護符、神符、靈符、秘符。即書寫佛、菩薩、諸天、鬼神等之形像、種子、真言之符札。將之置於貼身...

護念

謂佛、菩薩、諸天等保護佛教徒,使不遭受各種障害。又佛菩薩經常守護佛教徒,如影隨形,不離片刻,使惡鬼等障害不...

護念增上緣

又作護念得長命增上緣。為念佛行者所得五種增上緣之一。謂現生受佛菩薩之守護慈念,為得長壽之強力因緣。[觀念法...

護法

(一)謂保護、維持正法(即佛教)。傳說佛陀派請四大聲聞、十六阿羅漢等護持佛法。又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十二...

護法阿羅漢

六種阿羅漢之一,九無學之一。即得阿羅漢果,於己所證得之法,心生愛樂而常護持者。[俱舍論卷二十五](參閱「九...

護法善神

護持佛法之善神。又作護法神、護法天。即對佛法信樂守護之梵天、帝釋、金剛力士、四天王、護世八方天、十羅剎女、...

護法論

全一卷。北宋張商英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論廣破歐陽修排佛之說,並駁斥韓愈、程伊川等之佛教觀,對照儒、...

護法錄

凡十卷。明代宋濂著,雲棲袾宏輯錄,錢謙益校訂。宋濂曾三度閱大藏,儒門中以多聞總持著稱。本錄即輯錄其所作「金...

護國珠

即指仁王經。此經系佛陀為十六大國王說示守護佛果及國土之因緣;受持解說此經則國界無災難,故比喻仁王經為護國之...

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凡四卷。宋代施護譯。略稱護國尊者所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記載佛陀於王舍城耆闍崛山為護國尊者說菩薩之法要...

護國經典

包括鳩摩羅什所譯之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曇無讖所譯之金光明經四卷、義淨所譯之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及羅什所譯...

護摩

梵語 homa。意即焚燒、火祭。又作護魔、戶摩、呼魔、呼麼。或意譯作火祭祀法、火供養法、火供養、火供、火法...

護摩木

密教修護摩法時爐中所焚之木。又稱護摩薪、護摩柴、火木。有段木、乳木二種。段木指松等之干木,段段切之;乳木指...

護摩札

表示護摩法祈禱終了之物。一般信其含有除災、招福等神秘力量。有木札、紙札之分。木札於古代多用檜木,今用樅木或...

護摩堂

密教修護摩法之堂宇。本尊安置不動、愛染等明王,其前設護摩壇。 p6872...

護摩壇

密教修護摩法所用之壇。又稱光明壇、護摩火壇、火壇、軍荼壇、火漫荼羅。「壇」為梵語 mandala 之意譯,...

辯才

謂巧於辯述。單稱辯。即善巧說法義之才能。佛、菩薩等於多劫中,由口業莊嚴之功力而具足各種辯才,如四無礙辯、七...

辯才天

梵名 Sarasvatī-devī。古代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之文藝女神。音譯作薩囉薩伐底、娑羅室伐底。又...

辯中邊論

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tīkā。凡三卷。又作辨中邊論、離僻彰中論。世親菩薩造,唐代玄奘...

辯中邊論述記

凡三卷。又作辯中邊論疏、辨中邊論述記。唐代窺基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本書為玄奘譯之辯中邊論現存唯一註釋...

辯中邊論頌

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kārikā。全一卷。又作辨中邊論頌、辯中邊頌、中邊分別頌、中邊...

辯正論

凡八卷。唐代法琳著。又作辨正論、辯正理論。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唐高祖時,道士李仲卿(一作少卿)撰十異九迷...

辯宗論

全一卷。劉宋謝靈運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廣弘明集卷十八。論述何謂究極之真理,以及體得此理之方法,並收錄與...

辯相

隋代僧。生卒年不詳。瀛州(河北)人,俗姓史。師事少林寺之慧遠(523~592),研讀十地經論,於涅槃經有特...

辯偽錄

凡五卷。元代祥邁撰。又稱至元辯偽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祥邁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譔著本書,以駁...

辯無礙解

梵語 prati-bhāna-pratisajvid。四無礙解之一。又作辯無礙智、辯無礙辯、樂說無礙辯。謂...

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梵名 Pratibhāna-mati-pariprcchā。全一卷。北魏法場譯。又稱辯意長者子經。收於大正...

辯機

唐代僧。師形貌偉晰,少懷高蹈之節,為長安大總持寺薩婆多部道岳法師之弟子。玄奘大師自西域歸來,攜回梵文經本六...

辯積菩薩

辯積,梵名 Pratibhāna-kūta,音譯缽羅底婆那俱吒。又作智積菩薩。為賢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剛界曼...

鐵丸地獄

鐵丸擊打罪人之地獄。為毀辱佈施、說佈施無果報者所墮之處。此地獄縱廣八十由旬,中有鐵城八十八鬲,一一鬲中有五...

鐵山瓊

南宋臨濟宗僧。湘潭(湖南)人。十三歲時,因一僧之教導知有佛法,遂以誦經禮佛為事,學習坐禪。二十二歲(一說十...

鐵牛

河南陝府城外有大鐵牛,傳說是禹王為防黃河氾濫所鑄,為黃河之守護神。禪宗「鐵牛之機」一語,即謂其「體」不動、...

鐵牛道機

(1628~1700)日本黃檗宗僧。石見(島根縣)人,俗姓藤原。字鐵牛。號自牧子。曾遍訪諸國尋師修學,後皈...

鐵刺林地獄

犯邪淫者所墮之地獄。獄中有大刺樹,上有大毒蛇,化作善女,誘引罪人。罪人上此樹時,刺皆向下貫刺罪人。既至樹上...

鐵城

梵語 ayah-prākāra。即指地獄。據經典記載,若人不孝順父母、不敬事沙門道人、不畏禁戒、不畏今世後...

靜藏

(571~626)隋唐時代僧。澤州高都(山西晉城)人,俗姓張。九歲出家,就清化寺詮禪師受具足戒,勤修禪定。...

鐵眼藏

日本開版之大藏經。即黃檗版,為日本黃檗宗鐵眼道光於宇治萬福寺開版(1669~1681)。共收一六一八部,七...

鐵笛倒吹

凡二卷。天明三年(1783),日本曹洞宗僧玄樓奧龍撰。本書仿碧岩錄,選集公案百則,加以評唱,並附頌古。上卷...

鐵圍山

梵名 Cakravāda-parvata,巴利名 Cakkavāla-pabbata。又作鐵輪圍山、輪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