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講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這些聲聞聽到佛給舍利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了,因為他們跟舍利弗都是道力相等的、聞法也相等的,在跟隨佛前受教育也是相等的,舍利弗今天授記了,他們認為他們也可能得授記,所以他們心生大歡喜。同時他們感覺過去沒有希望的、從來沒想過的,現在忽然得到了,獲大善利。

【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有好多珍寶的東西天然自降,不求自得。這個法的財可不是世間相,是出世間的,是無上的,把佛的妙法形容成珍寶。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他們向佛表白的時候說,我等今者也說說譬喻吧!以明斯義。這品本來是信解,但是這個品的內容還是些個譬喻,跟第三品相差不多。因為這種甚深的義理,若以理上講、以性體講很不容易進入,假比方說就很容易得到。所以這些羅漢向佛表白的時候,也拿譬喻來表明這個道理。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者是住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歲,離開自己的父親很久了,這個父親也把自己的兒子失掉很久了,就是分離了。

【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現在年已長大了,但是生活很不如意。為什麼?貧、窮、困。到四方去找食、找工作,為了求衣食而已。所以就在各處遊蕩,遊蕩遊蕩又回來了,「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又回到原來生長的地方。

【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這些孩子的父親,「其父先來」,父親也是離開了,到處找他的兒子,「求子不得」,求是求不到、找不著。那好了,停歇下來吧!找一個城中止下來了。求的機會既然得不到,停下來,慢慢的等。在中間止一城,沒有決定哪個城。因為他原來的家庭就是財富很大,其家是大富,財寶無量。這都是比喻。「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這些寶貝形容什麼?形容佛的萬德。

這個家是實相為家,無家的家,就是一真法界的家。佛是福德慧德兩足尊的,這就是佛的財寶。佛的財寶是什麼?福德慧德。這就是實相境界為家,萬德為富。度眾生一切的福德智慧,就是佛的財寶,法。這個財就形容法寶。般若智慧,這就是寶貝了,不可思議。所有一切大乘教義,佛的摩訶衍就是大乘法,無量,圓滿一乘。這就是形容佛家的富貴法財無量,這些金銀七寶就是形容度眾生法,究竟的財寶是實相。所有的「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咱們前頭講方便善巧,特別在華嚴經講得很多,你可以用上了。這是形容詞,形容所俱的方便波羅蜜無量。如我們前頭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是佛的臣佐吏民,他周邊的這些弟子。以法上這麼說。象譬一心三觀,譬喻說大象,運大乘的教義,三觀是空假中三觀,就像馬一樣,運別教大乘,析空觀,分析而空的。體空觀,不假分析。分析就像牛馬車乘大乘等,與法上相配的。這個大家看著經文都可以去配。

【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時貧窮子」,專指一個人說。貧窮子,就是沒有大乘的財富,沒有諸德,到處流浪,遭受一些苦難。所以他厭患這苦難,心裡頭想求出離。想求出離,就是想得大乘法。

【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慇懃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

同時父每念子,形容父母的兒子失落之後,非常失念。但是隔離太久了,離別五十餘年。他的父母也沒有向人家說:我兒子丟失了。也沒有說,未曾向人說如此事。這五十餘年形容什麼?形容到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流浪於六道當中。這個說五道,沒有阿修羅道,演五乘法的意思。「但自思惟,心懷悔恨」,年齡也大了,兒子也都失落了,心裡就後悔。自己念已老朽了,有這麼多金銀珍寶有什麼用呢?倉庫盈溢,沒有子女。一旦去世了,財物都散失了。究竟委託給誰?付囑給誰?因此才思念想自己失散的兒女。「復作是念」,想得就多了,又想到假使把我兒子找到,把我這個財物給他,那我就很坦然很快樂了,再沒有憂慮了。在佛本身要想把他的法藏不是付給三乘,得付給一乘之子,能乘他的本心、乘他的快樂,這是佛的希望。這都是形容詞。

【世尊。爾時窮子佣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幾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直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勢力。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裡。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在這個時候,「世尊,爾時窮子佣賃展轉,遇到父舍」,到處走又走到這個城來了。這是緣,緣起性空,緣又遇到了,回到他父親的身邊了,不認識了。他也不認識他父親,但是他父親可認識他,他在門側。這是表顯他輾轉遇到父舍,就是佛的慈悲攝受。輾轉的意思,又知道佛慈悲攝受的含義。他看見長者,就是看見他父親在門側,在這個大宅之中立側門。遙見其父,這個貧子看見他父親不認識了,遙遠看見他父親。他父親坐著師子之座,寶幾承足,跟前收編的婆羅門、剎利、居士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顯這長者非常富有。

以法上說,踞師子之座,這是佛。佛是人中師子,這個師子座就名佛。佛所說的,如來師子吼。所看見這個身是圓報法身,圓滿的報身,並不是化身。安住在什麼地方?空間,安住於性空。形容師子座,乃至他看見這些個,這都叫緣起。在華嚴經講第一義空。什麼為床?四無畏為床。寶幾承足,表定慧均等,伏佛足下。寶幾承足這個幾,就是以實際理地為幾,足登實際理地。無生的定力和慧力。這都是真如境界,全是性空境界。

以下這些所能圍繞的,明佛的法身,把居士形容常住的、非常住的,他方的、應化此土的,就是此間的分作內凡外凡,居士屬於外凡,婆羅門這些外凡,不是真子。所以有這些居士、婆羅門在跟前圍護圍繞。形容佛在說法住世間的時候,就有這些個四眾弟子圍護。珍珠、瓔珞形容佛的戒定慧三德,價值千萬,無價之寶。價值千萬形容什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以此莊嚴佛的法身。價值千萬,這都是無價之寶。形容詞!拿這個來形容。法華經淨講故事,淨講形容詞的。法身沒有說的,性空沒有說的,就在緣起上說吧!你聽起來好像都是世間事,實際上都不是世間事。二乘開始,回小向大,他所見到境界,佛以四攝十力來度眾生,身邊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咱們剛講完華嚴經,就是十一地都在跟前身邊左右。「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就是出出進進、出出進進,或者出出去,或者收進去。「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

「手執白拂」,白拂是形容法的。什麼叫白拂呢?就是我們拿楊甩,你看道長拿拂塵,打掃灰塵的。形容佛的權智,善巧方便利益眾生的智慧,以智作為拂塵,把你的煩惱惑業都把它打掃乾淨。「覆以寶帳」,寶帳就是慈悲,真實慈悲帳。同時座上掛的那些個幡蓋,幢幡寶蓋那一類東西,形容佛的慈悲喜舍。幡是寶幡,形容佛的神通,風一擺動。「香水灑地」,香水就是法水,佛說一切法水,契合菩薩的心地,把那些菩薩惑業垢染都給他們洗乾淨了,這個水是定水。「散眾名華」,就是戒定慧一切法,斷一切眾生疑,把眾生的非道變成道,把不正知見灑淨變成正知見,斷知見,清淨知見。戒者,大家都懂得了,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慧,因為性空而起,緣所起的智慧,斷疑,斷俗諦的疑,也斷真諦的疑,真俗二諦的疑惑,知見完全變成佛德圓滿的知見,了達自己的佛性。「香水灑地」,香水就形容智慧,以智慧水澆實相地,生長出來真實智慧,斷一切惑,斷一切污染。長者具足這麼大的德力。

窮子一見到他父親這個勢力太大了,形容看這長者勢力太大了,他害怕了,「即懷恐怖」,他說:我不該到這來,這裡很危險。他自己心裡這樣想,這個是國王嗎?有這麼大權力。我要求當個窮苦的工人打工,這個地方不是我待的地方,這不是我能得到佣工的地點,我得趕快走,找那窮苦的地方,我出賣我的力氣有地方,那時候容易得到衣食。這地方我不可能久待了,恐怕有危險。我若久住於此,一定逼迫我,強迫我給他做,完了也不給我東西,不給我吃飯,不給我穿衣服,我遠點走開吧!他這樣想念完了,疾走而去,像逃跑一樣離開了。

【時富長者。於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時富長者,於師子座」,這個時候大長者就看見他的兒子了。「見子便識」,一見到就認識他了。「心大歡喜」,心裡說離開五十年了,現在回來了。含義是現在這些眾生都跟我過去結的有因緣,就是結緣的一切眾生他們可以領受佛法了。「心大歡喜」,就是生起慈悲心救度這些。從他父親說,救度兒子。從佛說,化度一切眾生。同時自己想到我這些「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可以付託給我兒子了。常想的,「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找不到。現在他自己來了,「甚適我願」,滿足我願了。現在我年紀也大了,年紀也朽了,「猶故貪惜」,我還有什麼貪惜的,沒有了。在這個時候佛已經七十多歲了,說法四十年,現在開演法華經,那就正是佛的最後十年了。佛活到八十歲了,沒有什麼貪惜的了。

這個庫藏所有的資財,就是法。往昔一切眾生他不學大乘法,退大取小,就像貧裡求食。但是那裡資生很艱難,就是究竟想了生死、證涅槃很不容易。取小乘,取不了義的,真正的了義他不求,就像窮子找窮困的地方求食去。「我常思念」,就是佛常時這樣想,我是為大悲大慈利益世間的,不是以小法來度眾生的。佛雖然救拔眾生,但是眾生他不接受,承受不了,所以就等於逃逸一樣的,見不著了。我現在年紀也大了,也朽了,朽木。「猶故貪惜」,第一期的化度眾生化完了,年齡已經到了,到現在沒見著大根機的人,法還付不出去。這是專門講轉小向大的,跟華嚴經那些大菩薩不同,一法有一法的因緣,此法華經是專講轉小向大的。常時這樣想,我這法要付給誰?法無委付。現在他回來了,我可以給給他了,沒有什麼貪惜的。長者對一切世間財物沒什麼貪惜的,就是應該付託給兒子了。

【即遣旁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

同時都就遣一個旁人,就是他底下佣人把他兒子找回來。叫他去,說:你把他抓回來。因為他的兒子看見大富長者勢力很大,他害怕了,跑了;被長者看見了,派人把他追回來。爾時被派的人就到那去把他捉住了,這個窮苦的兒子就嚇壞了。他說:這回他喚我,我沒有相犯,沒有傷害他們,他們為什麼來捉我?他不去。逮他的人追他的人就強牽他,非把他拉回來不可。這一來把這個窮子嚇到了,他說:為什麼要抓我?一定要處死我。將還。這一驚恐惶怖,悶絕躄地,倒在地下了,死了。這是假死的,不是真死的,死了就抓不回來了。一抓他,他一害怕,精神失常了。

【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裡。以求衣食。】

他父親(長者)就看見了,他說:快不要抓他了,把他嚇死了,不要叫他來了。同時拿冷水給他撣撣面,這就恢復過來了。他父親知道這個兒子是下劣,志意下劣,見到這種豪貴恐怖地給嚇死了。同時長者也沒跟別人說這是我的兒子,沒有說過,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派抓他那個人跟他說:不需要你了,你去吧!不要把你嚇壞了。這個窮子一聽到高興了,得未曾有。得未曾有,就是非常高興。從地而起,就跑了。「往至貧裡」,就是找窮鄉僻壤地方去求飲食。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僱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這得講方便善巧智,這就叫方便善巧智。直接以大乘法他不會接受的,用方便善巧。「密遣二人」,形容也是跟他差不多憔悴的、沒有威德的派兩個,就是間諜吧!特務吧!什麼都好,反正叫他回來,跟他做同事攝。這叫四攝法的同事,跟他穿的也是那麼破破爛爛的,示現跟他一樣,也是沒有威德的。這兩個人你們到那窮子身邊,讓他先信你們,跟他說,多給他幾個錢,僱他回來當工人。假使他要答應了,你就把他帶回來。他問叫他做什麼?告訴他除大糞。同時你跟他說,你們兩個人跟他共同做這個工作的,讓他信。這個做事的兩個人是表斷惑,開始修行菩提道,發菩提心,行菩提道。乃至最前頭還不能跟他直接這樣說,告訴他學五戒,行十善,五戒十善能夠不墮三塗;完了再修四諦、十二因緣,能夠了生死,這樣來引誘他,最後能夠至於涅槃,這樣能斷惑證真。

【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這個被派的兩個人就找到窮子了,跟他說:你願意不願意到我們長者那去做工?做什麼工呢?掏糞。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叫我去得先給我錢,就是討價還價的意思。他不相信,人家給我工資了,我就給你除糞。當然就給他工資了,他就來了。「其父見子,愍而怪之」,他父親又憐憫他,又感覺很奇怪。為什麼?取小失大。怪他什麼?不求成佛,專想證個阿羅漢果,就是所失之大了。所得的寡,就是得的很少,大的失掉了,這不是怪事嗎?「愍而怪之」,又憐憫他,又奇怪。

【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又以他日」,來到這宅裡做了,過一段時間,在那窗戶裡頭看見他兒子的身體。「於〔窗牖中」,這是偏見,見小而不能見大,表示權智,權巧方便善巧智。遙見表示小乘,距離大乘很遠的。遙見小乘人,這就是遙見。見子身,過去種過大乘的根性,因為他是佛子,發過大乘心。現在大乘知見沒有了,他就從牖見他。看他那個樣子,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掏糞的還能乾淨嗎?他也沒有好衣服穿,破破爛爛的。

【即脫瓔珞細緛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把這細軟的上服嚴飾之具,更他所著的粗弊垢膩之衣,完全都是塵土坌身,一個手拿著除糞便的器皿,形狀好像很害怕的樣子,就是他這個除糞的兒子兢兢業業的很害怕。

【語諸作人。汝得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放價。諸有所須盆器米面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他父親跟他說「語諸作人,汝得勤作」,不要懈怠,好好工作。這樣經常跟這些除糞的人說,不止一個除糞的人。以這個善巧方便,得近其子。他兒子也不怕他了,也不跑了。這以後又告訴他,「咄,男子」,跟他打個招呼。「汝常此作」,你就在我這做,別再往別處走了。我加給你工資,「當加放價」,現在你的工資很少,我多給你一點錢。「諸有所須盆器米面鹽醋之屬,莫自疑難」,廚房裡很多東西,你想吃什麼自己去拿。還有以前有老的弊使人,就是以前除便那個年紀大的,你若需什麼跟他要。「好自安意」,你就把我當成你父親一樣,你不要憂也不要慮。這段意思形容佛度眾生時候,慈悲喜舍,這是四攝法示現同事攝,讓他安慰,使他再沒有顧慮了。

為什麼我要這樣給你做呢?「所以者何」,就是為什麼。因為我年齡已經老了,年紀大了。而你年紀還輕還小,你常常的好好工作,不要懈怠,不要發瞋恨,不要有怨言。我見你還不錯,沒有這些惡毛病,「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與其他做這個工作的人不一樣。「自今已後,如所生子」,我就把你當成我自己生的兒子一樣的。這就告訴他,我老了,你小了。告訴他,以智慧斷你那個小意,就是智斷。智斷,斷惑的意思。你年少,還在暖頂四法當中,必須得具足五力,斷五種惡法。「餘作人等」,是指外道,不是內教。「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你就為我兒,長者給他一個名字,就是你是我兒子。「爾時窮子,雖欣此遇」,這個窮子很高興,欣是現在心高興的意思,得到這麼一個知遇。但是他還不敢相信,他說:我這麼一個貧賤人。又經過二十年,沒讓他幹別的,還是除糞。這是先以欲鉤牽,漸漸度化。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過這個以後,「心相體信」,互相接觸多了,窮子就相信了,這回出入進去一點沒有恐怖了;但是還沒換地方,還在做糞那個地方做事。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大者者有病了。「自知將死不久」,自己知道命要盡了。「語窮子言」,跟那個窮子說。「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這些財富你都應該知道。佛的一切法門你都應該領受,佛的法門有種種門,理是一個,事有千差萬別。真如理是一個,眾生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非常的多。言其法門很多,所有這些法都是珍寶。倉庫,倉是定,就是咱們經常說百八三昧;庫是慧;倉庫就是定慧。講般若義空,十八空,就是定慧的倉庫。你懂得嗎?「我心如是」。我心是什麼意思?都付給你。「當體此意」,你應當領會我的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做,「今我與汝」?你該加重心讓這些不要遺失。同時這就是現在佛給舍利弗授記了,就是這個含義。這些法寶理都應屬給你的,你都應當知道一切諸法如是如是,如是體,如是相,不異;普遍的,真善的,吉祥的,如。如來如,就是如來。一如,無二如。方便即是真實,真實即是方便。方便為了成就真實,真實必須得假方便才能進入。這個時候這窮子已悟得了,他本來的天性(就是自性)人人都如是。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爾時窮子即受教敕」,聽到他父親(長者)教授,他就接授了。「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心量也大了,不得少為足了。「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但是他受命,承受佛的家業,無吝舍,無希取。但是下劣之心還沒有舍掉。

【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舍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復經少時」,又經過一段時間,時間不長。父親知道他的兒子已經通泰,成就大志,意願成佛。同時自己感覺過去的錯誤,「自鄙先心」,過去的小心現在大了。「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長者要終的時候,召集所有國土的從上到下。為什麼?向大家宣佈。「即自宣言,諸君當知」,你們大家應該曉得這個就是我的兒子,是我所生的。以前在某城他逃走了,竛竮辛苦五十餘年,到外零丁孤苦經過五十多年,就是孤單無依靠。他原來的名字叫什麼?我原來的名字什麼。「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失掉之後,我就在法界之內尋找。本城,就是從心地尋找。因為眾生背離大乘之後,起了無明的闇縛,就在生死當中流轉。從法身,離開法身之後,背離法身就是背覺合塵,現在算離塵合覺。這是這段因緣。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整整這一段話是這些阿羅漢向佛說的,這個譬喻不是佛講的,是須菩提、目犍連這些大弟子向佛說的,整個這一段是他們表達的。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大富長者就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拿一個人來形容,其實這是無量的,所有二乘人千二百。如來就合父,這些阿羅漢就合乎於子,他們向佛這樣說。以前如來常說我等為子,父子相見。以前佛經常給我們講,佛把我們都是當成兒子。事實上也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因此而說決定是。這個跟一般的父子關係不一樣,是法子,無量劫來佛都度他們。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我等以三苦五濁,在生死中受諸熱惱。迷了,沒有智慧,所以貪著小法,樂著二乘法執著不舍。貪著就是這意思,我執雖亡,法執猶在,就是對法執著不舍。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稱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今日世尊」,現在佛令我們思惟。思惟就讓我們觀察觀察自己,就是回小向大的意思。把一切諸法戲論之議形容大糞便一樣的,那些法像糞便似的的,把它除掉吧!「我等於中勤加精進」,精進做什麼?修大乘法,轉小向大。「稱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把這二乘法小乘法當成得了很多的,認為他了了生死,出了三界,自謂得了很多。但是我們也很精進的,因為我們得到不少,宏多。但是沒有得到。以前是得少為足。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佛已經了解到我們這個心像除糞便那個弊,貪慾的一樣,得少為足。弊欲,就是不是很清淨,這裡頭還有見思無明,並沒得到。「樂於小法,便見縱舍」,我們把這小法當成真實的。「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想過我們能得如來的寶藏。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世尊慈悲以方便力給我們說如來的智慧。這是過去講,過去跟佛長久多少劫了,這就是如來的智慧之因。把這個因得了二乘之果,當成真實的。佛又以三乘的方便,以大乘真實的德相,以這個方便力使我們能夠轉小向大,來取大乘法。這樣在方便力除弊的二乘,顯佛的智力,入佛的真實相。「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我們也聽到佛說大乘,開始演說大乘法究竟教義,但是我們沒這個志願、沒這個願望。現在得佛的加被力,加持的威力,乘佛心,回小向大。「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知道我們的心只希求小法,沒有大乘志願。佛才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我們還沒有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沒有,不能認識自己是真正的佛子。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現在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佛並沒有吝惜佛的智慧,而把佛的智慧都讓我們得到,就是不吝惜的意思。實際上,「所以者何」,從過去我們就真是佛子,不是假的,真正的是佛的兒子。但是只是我們貪樂小法,沒有喜歡好樂大乘之心。佛則為我們說大乘法,現在是開權顯實,在法華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過去由我們喜歡小,佛不把大法付給我們,也沒有說我們能夠成佛。現在開權顯實,真理唯一,理唯一,理就是佛果,只是一乘,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過去因為我們不堪受,所以沒有跟我們說。現在佛已經把我們度了,轉化了。佛沒有吝惜,現在以大乘教化。其實佛實已大乘教化,但是我們沒有領受。現在我們能領受了。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過去我們沒有求過、沒有這個心,現在法王大寶自然而至。目犍連、須菩提的含義就是佛也應該給我們授記,不是光舍利弗一個人。他們裡頭含著有這麼味道,求!沒說。經文雖然沒說,他們看舍利弗授記了,大寶法王自然而至,自然也給我們授記了。「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現在我們明白了,這是我們該得的。該得的,應當得到。這是迦葉尊者、須菩提為代表。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迦葉尊者想把這個道理再說一遍,不像長行那樣表達太多了,用偈頌簡簡單單重說一遍,意思還是前頭那個意思。「我等今日,聞佛音教」,今天聽佛開示我們、教導我們、教化我們。「歡喜踴躍」,像窮子這回可得到父王的那些財富,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從來沒敢想,但是經過五十年了,自然而是。「佛說聲聞,當得作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何況聲聞!除非他自己不求,自己不想得。現在佛說一切聲聞都能夠成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我們這些聲聞人不求自然得到了。這個得到還不是真得,佛給他授記能成佛,但是還得經過無量劫,這樣得到的。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到他土。周流諸國。五十餘年。】「譬如童子,幼稚無識」,小孩子,沒有知識。跑了,「舍父逃逝」,舍個家。「遠到他土」,到別的國土去了。這一舍時間可長了,經文說「周流諸國,五十餘年」,不曉得無量億劫。例如說我們現在聞到法華經,我們過去都受佛的教導,我們也是逃離了,這一逃離無量億劫了。逃到他土,他土就是形容到六道輪迴輪迴去吧!等於「周流諸國,五十餘年」,說明流落在三界當中,在六道輪轉五十多年。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硨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僮僕。人民眾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因為「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不到。求的疲倦了,「頓止一城」,在一個城就停歇下來、休息下來,造了一個大舍子。「五欲自娛」,以五欲境界,現的是世間相。佛度眾生,自然現的跟眾生一樣,示現的。這個家是大財富,巨富。「多諸金銀,硨磲碼瑙,真珠琉璃,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僮僕」,他所有的奴僕很多,人民眾多。財富很多,有出有入。「出入息利」,開個大銀行收很多利息。「乃遍他國」,他國包括有很遠的。往來的眾多,一切諸大菩薩來往頻繁的,有來的,有去的,有走的,有來的。咱們看華嚴經就是這個意思,這個就形容華嚴經的。法華是最後,華嚴是最初,要兩個合起來看,那你更圓滿了。無處不有。「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宗是宗仰的意思。重是尊重,就是把人看得很重,對於重要的人物,佛就形容著超出一切國王。在這文字上世間上形容國王最重了,但是佛是法王。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就是常為王者的意思。以這種緣故,往來者眾,求法的人很多。「豪富如是,有大力勢」,這是形容詞。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夙夜惟念。死時將至。癡子舍我。五十餘年。庫藏諸物。當如之何。】「而年朽邁」,年紀已經老了。人活七十古來稀,過去是以六十歲為壽。老了就念子了,念子就是佛這個時候思念這些二乘人,過去多生,今生還不能夠轉小向大。但是自己化緣已盡,死時將至。而這愚癡的兒子沒有大智慧的,舍了佛已經五十餘年了。「庫藏諸物,當如之何」,我所有的財產付給誰呢?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飢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在這個時間,「爾時窮子,求索衣食,從邑至邑,從國至國」,從這個城到那個城,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有時候得到,有時候無所得。就像那窮子到處給人打工,有時候吃得很飽,工資高一點,有時候得不到。形容詞!「飢餓羸瘦,體生瘡癬」,害病,吃不飽。「漸次經歷,到父住城」,因緣和合又回來了,跟他父親相遇了。迦葉尊者把前頭長行又把它用偈頌再說一遍。我們過去修的是二乘法,得不到如來的境界,就是不得大乘法食,沒有大乘法位,沒聞到大乘法。沒有大乘法就謂飢餓,沒有大乘的十力、十無所畏就謂羸,無大功德就謂瘦。有無善上,善上就是佛的知見。在見思惑上頭雖然斷了,但是見思煩惱、塵沙無明如長瘡、生皮癬一樣的。

【佣賃展轉。遂至父舍。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驚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見逼迫。強驅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借問貧裡。欲往佣作。】

「佣賃展轉,遂至父舍」,到處打工打到他父親這個宅子來了。「爾時長者,於其門內,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內財產,注記券疏」,這個就是大富長者所有的財富。這把它形容法,總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就是大乘財寶,有的人開悟了證得了,有的人得到了一部分,有的人才在開始學。咱們所以讀經學法就是佛的財寶,法是財寶,把法形容財寶。像我們供的七珍八寶,七覺支,八聖道,這都是合乎法,以法來合乎事,以事來迴向於法。這叫內外的財產。內財,佛者自證身,法身德,無量具足。外在的,佛說法教化眾生一切的法財,法門無量,八萬四千,那都是佛的財產。今天就講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