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講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佛對舍利弗說,我以前不是這樣說過,一切十方諸佛都是以種種因緣;說法沒有因緣,佛不會出現於世的;要利益眾生得有因,沒有因緣佛也難得度眾生。佛跟舍利弗說,我以前不是給你們說過,十方一切諸佛都是假因緣而說法的。因為直接宣揚法義,恐怕眾生不能進入,所以假比方、假譬喻說、假語言說種種的方便。說方便法就為的眾生能夠得入,目的可不是方便法,是什麼?是無上正等正覺法。因此所說的法都是化菩薩故。這句話可以通大、通小、通一切,一切都可以稱菩薩。我們進入佛門的一受三歸五戒,就稱為你是菩薩。什麼原因呢?你進了佛門就發心了,發一個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一個成佛的心。要想成佛得先化度眾生,發了菩提心,要行菩提道;發菩提心、行菩提道的都是菩薩。但是所說的方便法,方便法是什麼?就是因緣、說人間的苦難、說求出離,乃至說二乘苦集滅道四聖諦法。

就是先說世間、出世間的因果,以因緣說因果;但是目的不是,目的是什麼?化菩薩。化菩薩,菩薩就是佛的因。若想成佛果,先得度眾生,得發菩提心。菩薩,梵語華言說全了就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就翻覺有情。覺有情就是使一切眾生都能覺悟,讓一切有情眾生都能覺悟。不止人類,乃至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惡道都能得度,也能成佛。因為為了教化一切眾生都能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然舍利弗」,就是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為什麼?眾生不得理解,因此才有方便道。對於經的正義、義理、經文不能得解,怎麼辦?佛假譬喻因緣,打比方說。例如下文就是講三界不安,猶如火宅。我們人生是在火宅當中生活的,就說咱們這個世界,乃至包括欲天、梵天。因此說正法不容易進入,就假譬喻因緣顯正法的含義。一切有智慧的人對經文經義不得了解的話,打個比方,說說譬喻。比方不一定的一定說現實,對於我們現在什麼境界相,就是世間的境界相拿來做形容。例如我們說這個三界不安,猶如火宅,就把它不安的講講,就知道了為什麼不安。災害,像現在咱們的災害,有的地區打仗,有的地區遭水淹,這就是不安的形相。

【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

「舍利弗,若國邑聚落」,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縣也好,一個村鎮也好。這個地方以每個地區都要有道德的長者,大多一稱長者都是年邁了,沒有說年輕人是長者的。有的長者財富無量,有很多的田宅,還有很多的佣人僮僕。一般稱長者就是世間的壽命長、福德大,都稱為長者。一者,種姓尊貴。這是隨順印度當時的佛教,印度的種性很嚴格的。二者,地位很高。在一個鄉鎮或者一個縣裡頭地位很高。三者,大富。有錢有勢,就是大富。四者,威猛。有勢力。五者,智深。光有勢力不行,還得有智慧,還能做慈善事業,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六者,年耆。一般在印度那時候長者大概都六十歲以上的。七者,行淨。他的行為很清淨的。八者,禮備。很有禮貌的,禮備很周詳的。九者,上嘆。為這個國家國王所讚歎的。十者,下歸。一切大眾人民所衛護他的。具足這十種這樣的德行,就叫長者。形容這個長者家裡頭是富豪,家業廣大,就是齊家的產業也很多。拿這個比喻什麼?拿這個比喻佛法,大概是比喻三界,以三界為家。一切眾生都在三界輪轉,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輪轉。不過在法相宗它所解釋家是以你八識為家,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八識為家,惑業所寄託的。這個大長者也是形容詞,形容佛教化一切眾生時候是言語廣大、智慧無礙。

【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這個家很大一個大宅子,家宅很廣大的。但是只有一個門。咱們這法堂很大,但是我們的門很多,前後左右都有門。這個比方這個家宅廣大只有一個門,這麼大個家宅一個門出入很困難。什麼門?一路涅槃門,它是以智慧通達的,一門深入。所以無異路,唯此一門,智慧涅槃門。「多諸人眾」,這個宅子裡頭有很多人,大至說五百人,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都在這個宅子中住。

【堂閣朽故。牆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焚燒舍宅。】「堂閣朽故,牆壁隤落」,年久失修了。宅子很大,電燈也好,柱子也好,柱子的根都腐朽了、都壞了;梁棟都斜了、倒了,很危險。同時突然間這個宅子起了火了,突然間欻然火起,那這整個大宅子起了大火燒了。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在這個宅子起這麼大火的時候,這個長者有很多的兒子,十個、二十個、三十個,都在這個宅中玩。玩,就是遊戲。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已。心不厭患。無求出意。】長者見大火從四面燒來了,很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我自己能在這個門平安出去了。但是這些孩子怎麼辦?「而諸子等,於火宅內」,他還在那玩,根本沒理這個大火燒,還樂著嬉戲,沒有感覺。四面都起火了,他這些子女還不知道,不覺不知;也不驚不怖,一點恐懼都沒有。火已要燒到身上了,「苦痛切已,心不厭患」,既不恐怖,也不發愁,也不求出離。形容什麼?形容我們一切眾生在三界火宅之內,已經被火燒了。三界五欲境界貪瞋癡不肯舍離,就是在「財、色、名、食、睡」裡頭貪著不舍。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几案。從舍出之。復更思惟。是舍惟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這個時候長者他很著急,叫他這些諸子離開,他們不離開,怎麼辦?「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長者心裡想以我的力量,我的身體有力量,可以把他們救護出去。或者想個什麼辦法,用機智讓他們從這個舍出離。他做如是想,長者做如是想,但是這個大宅唯有一門。前頭說了只有一個門,而且門還狹小。他這諸子都是年紀很小的,沒有知識,就是貪戀玩、貪戀遊戲,那很危險,墮落火坑,可能就為火所燒。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諭。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我們一切眾生在三界火宅之內,佛來救度我們,我們都是佛子;只要是受過三皈的,或者受過五戒的,就是佛子;乃至於沒有受過三皈五戒的,佛都是平等對待的。在三界裡頭不安,五欲境界,叫這些兒子說危險了,趕快出去,他們不聽;再待一會兒,把梁燒斷了,一下子砸下來,這個宅子沒有了,被火燒壞了。這怎麼辦呢?長者就如是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你們趕快離開這個宅子,不然就被火燒死了。這個世界五濁惡世,這個時候非常的不好,濁亂得很,這個時候不好,劫濁,壽命長短不一。咱們現在你看電視上每天都是幾萬人死,生的也不少,就是生死循環,耽著五欲,互相爭鬥。殺,不是像過去拿刀殺,現在用這個彈、那個彈,原子彈;不過沒敢用原子彈,原子彈要一打了那不得了。還不等用原子彈,水災、火災、風災、旱災災難重重,就是這些都是恐怖的事。

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憐愍我們,教授我們,說很多的佛法。不信!等於他那些個諸子在火宅裡頭遊戲,把欲界、色界、無色界佛經裡形容著像這個大宅子失火一樣的,所以叫火宅。雖然佛說了種種方便,八萬四千法門出離這個三界的,但是諸子照樣的玩,照樣貪著五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煩惱非常重,咱們經常說業障,這個時候是眾生業障最重的時候,煩惱得不得了。眾生的壽命不一樣,長、短,有的活得很長,有的活得很短,命濁,這個時候不對。還有看問題的看法,為什麼互相爭鬥?因為見不清淨,你見到的、我見到的在爭。凡是打就是兩個見不合,見不合就鬥。就是見濁。所以這個世界當中,沒有一樣能夠安定的。

佛對於一切眾生憐愍說了種種八萬四千法門,就等於這個長者老父親叫他這些小孩子們善誘,趕快出去吧!這個房子也快燒塌了。但是他那小孩子不理,也不驚,也不畏,也不怕,沒有出去的心,還在這火宅裡玩,沒有出離三界的心。他也不知道什麼是火,像我們在三界裡頭,在生死流轉當中,沒把它看成是火宅,住高級賓館,到娛樂場中去,乃至貪著五欲,一心向錢看,想一切辦法找錢,就是火中取欲,大火中來挖,因此也不知道火,也不知道宅,也不知道這個房子要燒完了,只是貪著遊戲而已。或者是我們信佛的人,經常看看佛、拜拜佛、想想佛,出離心不那麼懇切,就是出三界的心不那麼懇切。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長者就想我用什麼方法讓這些孩子都出去?形容佛說種種方便法,就讓眾生脫離苦海,火海。長者說我讓我這些兒子們都出去,不必被火燒掉。他不聽,怎麼辦?設方便,假方便善巧免於難。佛也如是,說種種的方便善巧法門,讓我們脫離三界苦海。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佛知道眾生心,這個比方說就是這個長者知道他的小孩,給小孩愛好的東西,所喜歡的東西,珍玩奇異這些東西,他們都樂著的。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長者就假方便了,「汝等所可玩好」,你們想玩最好的玩法,希有難得的玩法,你趕快取。汝若不取,後來就後悔了。這是三車,或者假四車。「如此種種」,火宅外邊有「羊車、鹿車、牛車」,這是三車比喻。假四車,就是大白牛車。現在這個車都在門外,你們可以各取所需,愛好什麼車就坐什麼車,趕快離開這個火宅。那些車都給你們的,隨汝所欲。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這些小孩子們聽到父親所說的車上還有些珍寶,不是光個空車,所以他們都知道心懷踴躍的,這樣子互相競共出了這個火宅了。這段就是佛應一切眾生的機所願,一般的眾生有這種聞慧(聞法的智慧),他也能夠有思考思惟,因為佛所說的法是以思慧的善巧方便,眾生就會想了。三車就形容什麼?佛的三乘法,怎麼樣離苦得樂再不受生死輪轉了。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三車就是三乘,車就含著運轉之義。從五濁惡世火宅當中,運出三界之外,心得清涼,這樣子苦難就免了,長者也就不要憂愁了。佛以前所說的諸法方便善巧,引導眾生出離三界,拿這個三車,拿諸子來譬喻,這些長者的諸子要想得這車去玩耍遊玩去,所以很快離開這個火宅了。這會兒沒有障礙了,心裡安靜了,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這些諸子就像他父親說了,父先許我們的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現在給我們吧!就是請求的意思。形容佛的弟子或者依著四諦法,就是聲聞;或者依著十二因緣法,就是緣覺;依著六度法,那就是大乘。這就是形容乘三車。但是佛所說的諸法實相就是三車的本體,三車唯一心,沒有三,也沒有大,也沒有小。在法上說你斷惑斷得淺,光斷見思惑,當然你所證得的道就淺;不但能斷見思惑,能斷煩惱惑,能斷塵沙惑,能斷無明惑,那就是大乘,那就是了義。佛所說的本意,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的本意如是。但是眾生的因不同,所以他取的果也不同。佛沒有什麼吝惜的,佛願一切眾生都成佛。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長者這些小孩子(兒子)要求給他們車,長者有的是財富,有無量車,就是每人給他們一輛大車。「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都給他們大車。

【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這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這是顯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拿這個比方佛的知見極深而且遠,沒有邊際的邊際,週遍法界。俗諦、真諦、中諦三諦之法,究竟讓眾生都能進入中諦,既不落於有法,也不落於空法。俗諦是說的有,世間相。真諦是說的理,咱們講華嚴經講得很清楚了。中諦是一乘,唯佛與佛,這是一真法界。這叫三諦。所以你修的時候是萬行莊嚴,那就是眾寶莊校、周匝欄楯。這是形容詞。雜寶嚴飾,就是法有無邊無量的善巧方便,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大家都看到那些,都聽到、學到那些法。寶繩、寶網、華纓,所有這些個安置。以喻來形容法,就是容易懂得了。

但是這是甚深的法,眾生接觸不到。最初開始說的是四諦,最淺近的就是從世間因果講出世間因果,當你受苦難的時候,苦是現相,這個現相它含著有真理,為什麼苦?但是諦理不苦。苦諦,苦是現相,諦是本質,本質並不苦。假使這個法是小乘法,大乘人受法無法不圓。但是我們觀到苦了,就聯想到苦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受?我們招感來的。為什麼招感苦?因為沒有智慧,認不清這個事是真事、是假事、是好事、是壞事。你當著是好事,實際是壞事。怎麼這樣講呢?這得假比喻。我在美國舊金山那時候,現在我們大陸也開始到處買彩票、買福利獎券,他買了,買了得到了,一得了就是三百萬;得的還不多,這個彩票最高的是一億美金,他只得到了三百萬。得到三百萬得幸福了?這一下子可麻煩了,大陸的親戚、美國那些都找上他來了,跟他算老帳,哪年哪年,這把他逼死了,三百萬還不夠。這是一個。

我那年在天津,天津出黃河獎券,頭彩是兩萬元,那時候民國二十多年前時候很不得了了。一個拉黃包車的,可憐一塊錢買了獎券,他這腦袋裡頭一天就在這獎券上,拉著車也在想,回家也在想,他把這號碼背得相當熟。正拉車聽到廣播上播頭彩多少號,他一想正是他那號,這一高興不得了了,忘其所以,拉著黃包車把黃包車往海河裡一丟;天津有海河,大家都知道;把他拉的黃包車丟到海河去了,他就跑那頒獎獎券那去。老闆說把你獎券號碼拿出來我們對。他這一想糟糕了,他那獎券擱在黃包車上了。因為拉黃包車的上身出汗,也沒有穿衣服,他就把他買那彩票擱在黃包車踏腳板底下有個小櫃子,擱那裡頭去了。他這一高興連黃包車都丟到海河裡去了,讓他拿獎券沒有,拿什麼領獎?獎沒得到,就跳到海河裡淹死了。報紙上登的。看著是幸福,其實是災禍。我只舉這麼兩個例子說非得的得到,他沒智慧,他只看到眼前,不看未來。眾生光看著眼前的幸福,這個不是幸福,是災難。為什麼?沒有智慧,所以你做任何事都要有智慧。

像我們勸發菩提心,經常勸人家大慈大悲,去跟人家說明這個苦是你自己找的。如果是按自己過去的業,因業而受報,你現在受的什麼是你過去做的。那未來(將來)又怎麼樣?那你現在做的。現在做的就是未來的果,現在的果是你過去造的因,這個道理一定得懂,因必具果,以果驗因。你不知道你前生做什麼,你看你現在受的吧!這就是前生的。但是你的法性本體,這個咱們講華嚴經講得太多了,大家可能懂得這個道理,本體是沒動的。苦是招感來的現相,不是本質。本質是什麼?苦諦。諦就是理,真理。真理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佛性,它也沒苦沒樂的。因為你現相招感的,那你知道是苦怎麼辦呢?斷,別再造苦的因,那苦就沒有了。你造樂的因,樂的因就感樂的果。樂對苦而言的,沒苦,哪有樂?沒樂,哪有顯著苦?都不存在,二者具亡。因為你知道苦了,再別做壞事,不招感;不招感,苦果就沒有了。同時對治它,修道。苦集滅道,苦集是世間因果,道滅是出世間因果。以出世間因果對治世間因果,這是佛最初說的最淺近方法。

完了再學習因緣法,因為你沒有智慧,迷迷糊糊造了業。有很多人造業都是迷迷糊糊造業的,迷迷糊糊就是我們說的無明,不明白,盡做錯事。做錯事就是認為是福,得到就是禍,不是福。悟得滅的理,就去修道證滅,那是出世間因果。這是四諦法,一般都學習的。佛比喻讓小孩子坐上羊車去玩,這屬於羊車;十二因緣就屬於鹿車,六度萬行菩薩道就屬於牛車;一佛乘就是大白牛車。用這個來形容眾生就容易明白,完了再形容法。經上講的白牛車就是甚深般若、無漏般若,形容導你修觀,觀想!觀想諦的因緣。這就是善財童子初參的時候,發了菩提心,住在這個菩提心上,這個心就是無漏般若,完了依此而起一切萬行,參一切善知識,修行無量法門,一直到薩婆若海,就是乘的是大白牛車。這個牛車膚色充潔,形體姝好,力量大,有大筋力,開起來平穩,其疾如風;坐在白牛車上像風一樣的,這是形容著。還有些個侍衛,像現在保安全的保安人員,還有僕從,有很多弟子隨順。

【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為什麼有這種因緣,「所以者何」。就說這個大長者財富無量,大白牛車他不是一車兩車,無量車!含藏之義,如來藏,佛藏。大長者就形容佛。他在藏裡頭充滿的,什麼藏?般若智慧藏。我們剛學完華嚴經,彌勒菩薩大寶樓閣打開了,看看大寶樓閣就是那個藏,成佛之藏。

【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

這還用比喻說,大長者心裡就想我這個財物多得很,無極,我應當給我的這些孩子們都給他們大白牛車,下劣的小車不要給他們。這些都是我兒子,皆是吾子,我無愛無偏黨。這個地方單加個黨字,黨什麼?黨同伐異,同一黨就伐另一個黨。我們是無黨無派,愛無偏黨,沒有黨派。黨同伐異就有鬥爭,你這個黨跟那個黨一定要打,打吧!斗吧!無黨,沒有偏愛,平等平等。長者又一想我這個寶車是珍珠瑪瑙什麼寶貝玩具車裡都有,在大白牛車裡頭什麼都有,我也不偏不倚每個子都給他一部大白牛車,各各與之,不應有差別。佛心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沒有什麼小乘、中乘、大乘的,那只是善巧方便。為什麼這樣做呢?我以此物,就是長者想我這個車全國每個人給一部都還有餘,「何況諸子」,何況給我自己的兒子。佛的心就是想讓我所有的弟子,只要入了佛門都讓他們成佛,一人給他一部大白牛車。

【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這個時候長者的諸子得了大乘車,大白牛車,得未曾有。他心裡想有個小羊車、小鹿車就可以,但是給他的是大白牛車,就是非他想像。什麼意思?就是佛給他們都授記了,將來都成佛,就是這個意思。佛在說完這個比喻的時候,跟舍利弗說,於汝意云何,你怎麼看,你怎麼想,長者給他那些兒子的珍寶大白牛車是虛妄的嗎?還是真實的?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複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他說不是虛妄的,但是可也不是真實的。答覆得很巧妙,「不也,世尊」,就是不是這個意思。那是什麼意思?「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長者讓他們出去離開火宅,說羊車,說鹿車,說牛車,說大白牛車,目的是什麼?離開火宅,那當然不是虛妄了。為什麼原因呢?要全那些孩子身命。說那些玩具假設的,你不說他不出去,他在那火宅裡頭跑、玩。這一說跑外頭去,都乘車去了。這是方便,目的是讓他離開火宅,離開火宅之後來救拔他。

【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舍利弗這意思還沒說完,「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什麼車都沒有,說的是假話。為什麼要說這個假話?因為他們不被火燒死,在這個目的上不是虛妄的。什麼原因?因為長者他自己作意,他先就這樣想的,就是一個方便善巧讓他離開火宅就對了。長者的目的就讓這些諸子離開火宅,這個目的跟他所設的方便善巧沒關,不是虛妄的;什麼車沒有也不是虛妄的。何況長者知道自己的財富無量,想饒益他這些兒子,平等都給大車,不是虛妄的。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你說對了,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把這段經文佛所說的法你都要如是看,三藏十二部都如是看,說真實不虛的,一直行到證果斷惑成真,不是假的,是真的。成了之後你再回頭觀一下子,沒有一樣是真的,「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何況這說的是假話而產生真實效果。你如果執著諸法不舍,你什麼也得不到,那本來就是假的。

【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所以佛對舍利弗說,如來亦復如是,就是這個含義。如來是一切世間之父,給眾生說真實的。現在是真實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自體是什麼?佛之知見。因這個知見而立名,他所居住的實報莊嚴土,不是這些五濁惡世,也不是方便有餘土。如果我們求生淨土,如果是念普賢行願品的求生淨土,上品上生,住的實報土。如果念阿彌陀佛、念其他的經卷生的,方便有餘土。各個所生得不同,為啥?發的願不同,修行的法門次第不同。凡是約你色相、約你的心理,看你怎麼修吧!八萬四千法門就八萬四千道,看你走哪一條道。如果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直至成佛。像善財童子、法華經龍女,那是常寂光,發的成佛的心,一定能成佛。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闇蔽當中,永遠離不開苦難。如果依著佛的教導乘上這三車,完了最後乘大白牛車,這些無明闇蔽都沒有了,何況見思煩惱呢!都成就佛的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產生佛的十力,一切無所畏,永遠沒有畏懼了。在這個時候有大神力,就是神通;有大智慧力,他也學佛照佛所教導的化度眾生;也具足方便,達到了智慧波羅蜜,所作所為都是大慈大悲,依著大慈大悲而行利益眾生,永遠沒有疲倦,永遠沒有懈怠。為什麼?別忘了,空的!真空絕相,終日度眾生,不見得有眾生可度。這樣來行一切善法,哪還有執著!

如果沒達到深般若的智慧,做一點好事認為自己了不起了,又做善事了。得到一個三昧,認為成道了,那他不是這麼回事。因為這樣你就知道,雖然行一切善法利益眾生,不被相所轉,這才叫解脫自在。這時候利益眾生,而生三界朽故火宅,這是比喻三界猶如火宅。如果你修道知道三界不存在,空華水月,這叫真空絕相。眾生不能明白這個道理,佛就隨眾生因緣方便善巧利益眾生,行大慈大悲。常無懈怠這個道理,大家經常想一想,為什麼沒疲厭?不懈怠,沒疲倦?了解眾生沒有,一切空的,真空絕相。但是這空你悟得證得了,得到佛的知見了,那能有受用了。眾生沒有!眾生沒有,所以他空不了。所以勸化一切眾生,悟得這種真理所求的善事,這樣來利益一切眾生的。佛也生在三界朽故火宅當中,佛不到三界中,怎麼到三界度眾生?長者他自己就在火宅之內。這是用你的思惟觀察。

【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了度一切眾生生老病死,這在眾生的分中他不理解為什麼要受生老病死苦?為什麼你要發愁?愁得不到。愁、悲。得不到,憂。憂悲就苦惱了,為什麼?愚癡,沒智慧,被黑闇給你遮蔽了,這叫煩惱障;什麼也不知道,所知障。貪瞋癡的火永遠燒到你的,火宅就形容三毒。貪瞋癡的火,三毒火從哪來的?是你心裡生的。因此讓眾生銷滅生老病死苦,斷絕憂悲苦惱、愚癡闇蔽,斷滅三毒之火。這形容像火宅,把這火宅銷滅掉了。教令他們出去,依著方便善巧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冤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咱們現在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以這個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的見,見什麼?見一切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在火宅一樣的都為貪求五欲的財利,因為貪受種種苦。苦怎麼來的?你貪得來的,不是外頭來的。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你貪追求造種種業,想種種的方法。你看世界人開公司的,想掙錢的,你看他腦袋用的都鑽到那財庫裡頭去了。殺生放火的,所有演藝的,這是被五欲支配的。不但現在受苦,現在受苦並沒完,還有苦在後頭。還有什麼苦?這個報舍之後,下地獄,作畜生,當餓鬼,那苦還在後頭。這苦是現報,未來的苦更厲害了。若生到天上或者人間,那苦輕一點,並不是沒苦。六道都在苦中,有輕有重。在貧窮困苦當中,這裡頭還有八苦交煎,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求不得,還有種種的苦難。一切眾生都沒在苦難當中,在苦中不知是苦,最容易使菩薩教化眾生生起大悲心;眾生在苦中他並不知苦,他歡喜遊戲,不覺不知。

我們這有在家居士,到那高級賓館,到那舞廳,到那酒吧間,你看看那裡頭哪個感覺苦?那個時候他很歡樂,離開那個場合苦了。你得找錢,沒錢,到那場合要花錢的,找錢苦。玩完了,玩夠了,身體疲勞了,那苦又來了。因為樂是苦因,當他高興玩得歡樂時候,不知道身體的疲倦;等歡樂一過去,苦就來了,疲倦就來了。很多病生在這個當中,你仔細觀察吧!現在所受的眾苦還不算,還並沒有了,還要下地獄,還有墮畜生,還要墮餓鬼,那是後報。

這一段文就形容著眾生在生死苦海當中,他還歡樂遊戲,不認為生死苦海是苦。那在這裡頭等到害病了,求不得了,冤家互相碰到一起了,不是你要我的命,就是我要你的命;親愛的要離開了,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五蘊熾盛就是害病;求不得,求不是一求就能得到的。哪個經商的不想要發財?都發財,賠本的就沒有了。在這樣子他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就等於長者形容在火宅當中遭了大苦,他還沒認識到。

這段經文就形容我們在三界當中,就是現在我們生活當中,這是苦難滋生地,在火宅當中找快樂去,這個快樂很短。凡夫並沒見到,「舍利弗,佛見此已」,佛以智慧來觀察都做得到。佛就作如是念,長者是為了救他諸子,佛是為了救度一切眾生,「我為眾生之父」,一切眾生是我之子,我應該救拔他們的苦難,應該把一切十方諸佛的智慧德相,讓他們以此諸佛的智慧德相來做遊戲。這是大慈給他大樂,大悲就是化度眾生;但是你化度眾生時候要從小到大,不是一下子就能讓他什麼都斷絕了,不可能。

【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不假方便」,直指人心。就像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什麼方便不打。禪堂「此是選佛場」,這個地方就是選佛的,沒有其他的教義,直接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眾生不能得度,沒有這個因緣,怎麼辦?不能舍方便。因為為了一切眾生,佛佛都讚歎如來知見、如來十力、如來無所畏,這樣子眾生不能得度。為什麼這樣說,所以者何?眾生在生老病死苦當中,憂悲苦惱,在三界火宅所燒煮當中,他能理解佛的智慧嗎?他無法理解佛的智慧。因此而說他不得度,必須引誘他,從他的愛好開始。這應當像長者。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慇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舍利弗,如彼長者」,雖然他身上有力能度他,能把他救出去,但他不用,讓他自度,讓眾生自度。「以慇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為什麼不用呢?因為要用方便善巧。但以智慧的方便於三界火宅之中救拔眾生,給他說三乘法,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佛乘即是菩薩乘,就是由聲聞、辟支佛到成佛。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一切眾生你在三界當中,這是火宅,不要貪這個快樂。這些都屬於色聲香味觸,若貪著在這生愛,則為所燒,那就被三界火所燒了。「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這就是羊車、鹿車、牛車。「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佛說我可以給你們作證。「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善巧誘進眾生」,三乘法就是接引的方法。

【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嘆。自在無系。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嘆」,十方諸佛都讚歎,都如是行方便善巧。但是「自在無系,無所依求」,自在無系是不著不系,就是觀力,一切都放下、看破、自在,無所求,也無所得,無求無得。三乘就是運轉義。以三乘法來運轉,讓你達到你的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以此而自娛,拿這個來自娛;同時這種自娛還能達到無量的安穩快樂,再不受後有。不受後有,就是再不漏落三界了。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內具智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聽佛的教誨,學習覺悟的方法、信仰、領受。信了就領受,領受就是受持,受持就是去做。聞法光信不行,不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你得修。修的,還要精進的修,懈懈怠怠的修可不行。這樣才能出欲界、色界、無色界,才能得到涅槃。這些就叫聲聞乘,這是三車當中乘的羊車,出了火宅所乘的羊車。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的因緣,這是辟支佛乘。前頭說三乘,現在加以解釋。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乘的是鹿車,叫中乘。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求佛智,求自然智,求無師智。這些智慧都是如來的知見,得佛的十力、十無所畏。這是愍念一切眾生,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諸發大心的菩薩才能夠求此乘,名為摩訶衍。摩訶衍翻大,就是大乘。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無畏就不再墮落脫離苦海了,脫離苦海也是火海。同時大長者就想我的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佛到最後行菩薩道,教諸菩薩都能成佛,就是三乘唯一,要度化一切眾生轉小向大。「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就是大長者。「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專門以佛教導,讓他們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佛的究竟涅槃樂。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嘆。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力、無畏等,諸佛的法藏,含藏無量的法。這些眾生都是我子,都是佛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就是都讓他們成佛,不以下劣小車給他們,都給他們大白牛車。佛到最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樣令眾生以佛的知見脫離三界,讓眾生都能入佛的禪定、入佛的解脫、入佛的娛樂,一相一種一性。這就是聖所稱嘆,能生淨妙第一之樂。這是把一切緣起,緣起生諸法,生的是什麼法?生的是一法,一法無法。什麼呢?性空。因為性空是解釋的,性空緣起是解釋一切法的,我們講性空就解釋這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今天就講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