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講

【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文殊師利菩薩應彌勒菩薩的請,彌勒菩薩讓文殊師利菩薩說說現在佛入三昧這種現相。文殊師利菩薩就跟彌勒菩薩說,在過去的時候也有如是現相。現在釋迦牟尼佛入三昧,說無量義經完了入三昧。過去在往昔的時候,有世尊具足十號,號日月燈明如來,演說的正法,「初、中、後」都是善。善就是深遠的意思,好的。演說法都是先頓後漸,先是說頓教義,講的清白梵行的行相。以後漸漸的說二乘法,攝受一切眾生,最後進入大乘圓滿教義。這種義理非常的深遠,乃至於中間所說的法語言是巧妙的,對機說法。純一無雜。中間說了很多的比喻、很多的過程,目的只有一個,不是雜亂的。什麼目的?梵行清白。梵行本身就是清淨,極清淨,清白無染欲。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因為在釋迦牟尼佛入定當中,演完無量義經之後入定了;入定,前頭講現種種的祥瑞相,乃至天上降華、供養具,種種的威儀,所有的現相。這種境界相與會大眾都不知道,彌勒菩薩看大眾心裡都有不知道茫然的樣子,彌勒菩薩就向文殊師利菩薩請,說:文殊菩薩你是智者,你見過的事太多了。請他講一講這種現相是什麼因緣。文殊師利菩薩就對彌勒菩薩說:這種現相我過去遇見過,日月燈明如來,這說過去的故事。大家不在聽故事,文殊師利菩薩跟彌勒菩薩講無量無量劫前的故事,講日月燈明如來說法的情況。那個時候有向日月燈明佛求聲聞乘的,日月燈明佛就給他說四諦法。四諦法是「苦、集、滅、道」四諦,世間因果和出世因果,銷滅世間因果,斷絕世間因果,求出世的因果,斷絕生老病死,達到涅槃,就是達到不生死。或有求辟支佛乘的,緣覺乘菩薩,佛就給他說十二因緣法。或者是求菩薩乘的,佛就給他說六波羅蜜法。目的是讓他們都成佛,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成一切種智。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當日月燈明佛說法的時候,這個是最後的日月燈明佛,與日月燈明佛相續的有二萬佛。一個佛入滅了又一個佛降生了,一個佛入滅了又一個佛降生了,都叫日月燈明,相繼有二萬佛都同一個名字,號日月燈明。同一個姓,姓頗羅墮。文殊菩薩就跟彌勒菩薩說,彌勒當知,二萬佛指說最後這尊佛,不一個一個說了。最後這尊佛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說法初中後善。完全是妙法,最初開始說的,乃至到最後說的,就是好的。

【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響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在最後日月燈明佛他沒有出家的時候,在家的時候,他是國王,他有八個兒子。這個國王有八個兒子,八王子。八王子的名字,第一個叫有意。第二個叫善意。第三個名字叫無量意。第四個王子叫寶意。第五個叫增意。第六個叫除疑意。第七個叫響意。第八個叫法意。

文殊菩薩跟彌勒菩薩說這個故事,說這八個王子威德自在。威德就是莊嚴,自在是指王子他都有權力。八個王子每個王子都領四天下,統領的天下就三十二,四八三十二。就是日月燈明佛最後的,二萬佛最後這尊佛,統領三十二天。還有他自己的本土,八個王子每個王子都領四天下。日月燈明佛棄家出道,不當國王出道了,出家成佛了;不但修道,而且成佛了。他這八個兒子聽說父親出家了,他們也都出家了。聽他父親出家成了佛了,他們也把王位舍掉,也隨著他父親出家。常修梵行,就是修道,修清淨法門。這八個王子出家之後都當了法師,都能說法。同時在千萬佛所,不是一世了。因為文殊菩薩向彌勒菩薩說的是古老了,很遠,無量劫無量劫前了,說故事嘛!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土。靡不週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在這個時候二萬佛最後的日月燈明佛,也是像現在釋迦牟尼佛一樣說無量義經。無量義經教授的都是菩薩法門,教授的菩薩法,這是唯佛所護念的。說無量義經完了,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跟現在釋迦牟尼佛入無量義三昧一樣的,身得安穩,心不動搖。身心不動,入定了。在這個時間也像現在一樣的,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華的名詞,這華不是人間的,都是天上的,天人供佛的。那個時候佛世界也是六種震動。在那個時候的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是四眾弟子,還有天龍八部、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八部鬼神眾,還有人間的諸小王,還有轉輪聖王,大家都在那歡歡喜喜的一心觀佛。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週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這是文殊師利菩薩跟彌勒菩薩說,在過去無量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最後的日月燈明佛也像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在這要說法華經一樣的入定。把這段故事介紹完了,文殊師利菩薩又跟彌勒菩薩說,彌勒當知,你應該知道在那個時候的會場當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大家都想聽佛說法。那些菩薩都看見佛眉間放光明,普照一切佛國土,得未曾有。大家也像現在一樣都想知道為什麼放光明,想知道這個因緣。

【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在那個時間有位菩薩名曰妙光,妙光菩薩。妙光菩薩他帶著八百個弟子也在會場當中,妙光菩薩是說法者。「是時」,就是那個時候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在日月燈明佛入定的時候,這法會當中妙光菩薩給大家說法,說大乘經。大乘經叫什麼名字?妙法蓮華。這是說日月燈明佛無量劫前說妙法蓮華經的時候,他入定,他的座下有位菩薩叫妙光菩薩,妙光菩薩就演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所教授的都是菩薩法,佛所護念。

【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這一說法說了好長時間?六十小劫。坐著不動,一坐坐了六十小劫。一小劫是好多年?在一般的我們佛經上講,人的壽命從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再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十歲;這一增一減算一個小劫。六十個小劫就是六十個增減,這個時間不是數字所能計算的。一座說法,不起於座,聽法的人也是六十小劫沒動聽佛所說法。時間這麼長,他們感覺到就像吃頓飯的時間一樣的,謂如食頃。在這會中聞法的人沒有一個人身體感覺疲勞了、懈怠了、疲倦了,沒有!沒有一個人心生疲倦想。這個是妙光菩薩說法,後頭就告訴你了妙光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完經了,在大眾就出定了,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天、人、阿修羅宣說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日月燈明佛向大眾說,我在今天中夜時候圓寂了。文殊師利菩薩告訴大眾,釋迦牟尼佛入了定,說完法華經他也要圓寂了。

【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在那會中有位菩薩叫德藏,是日月燈明佛的弟子,德藏菩薩日月燈明佛就給他授最後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如來、應供、正覺,也翻正遍知。

【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授記已,日月燈明佛給德藏菩薩授記完了之後,於中夜入無餘涅槃,圓寂了。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然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又說了八十小劫。日月燈明佛有八王子,這八個王子都拜妙光法師為師。妙光法師就跟這八個王子說,讓他們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讓他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堅固不退,直至成佛,達到正等正覺。這八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都成佛道了。其最後成佛的名叫然燈。在妙光菩薩他的八百弟子當中,有一個叫求名,名字叫求名,他不好修行,貪著利養。他也念經、也學法,但是不通利,不通達,多所忘失,因此給他名字就叫求名。雖然他不精進,但是他善根因緣,他也遇到無量百千萬億佛,也對於諸佛的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是求名菩薩。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彌勒當知」,文殊師利菩薩跟彌勒菩薩說,你知道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妙光菩薩不是別人,「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就是我文殊師利。求名菩薩是誰?就是你彌勒,「汝身是也」。在另一部經上說,釋迦牟尼佛比彌勒菩薩學法晚,彌勒菩薩在前,但是彌勒菩薩懈懈怠怠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超過他了,超前成佛了。彌勒菩薩過去懈懈怠怠的。現在我們供的彌勒像,大肚彌勒,我們齋堂也是那樣畫的,你看那個像就是懈懈怠怠的。但是我在雁蕩山修的能仁寺,我沒有供這個彌勒菩薩像,單做的印度彌勒菩薩像,非常莊嚴,跟文殊、普賢一樣的。

這就是彌勒菩薩請文殊師利菩薩說,文殊菩薩就講講他倆的故事。文殊菩薩自己就是妙光菩薩,彌勒菩薩就是八百弟子其中一個求名菩薩,所以我看見今天釋迦牟尼佛這個瑞相,與咱們過去看見沒什麼差別。其實彌勒菩薩他現在的地位;我們剛講完華嚴經,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等覺菩薩了!這些事彌勒菩薩都曉得,拿文殊跟彌勒來作例子,讓與會大眾見這瑞相生歡喜心。但是還是不行,等到後文到方便品了,五千退席。佛將要說法華經,他們不聽了,走了。等方便品裡頭再講。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現在這個瑞相你讓我說,跟過去咱們那時候是一樣的。現在佛也要說大乘經典了,說什麼?妙法蓮華,完全教菩薩成佛的法,佛佛所護念的妙法蓮華經。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無數億菩薩。令入佛智慧。】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於大眾中,想把這個故事簡短再說一遍,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我回憶過去沒有量,無數劫,時間非常長。那個時候有佛叫日月燈明,也演說妙法,度無量眾生。無數億菩薩,令入佛的智慧。重頌以前的文。

【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佛在沒出家的時候,他生了八個兒子(八個王子),見他父王出家了,見大聖出家了,他們也都出家了,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佛說此經已。即於法座上。跏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

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典,說無量義經,跟釋迦牟尼佛現在說無量義經一樣的。「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分別,就是講無量義經如何修菩薩道、如何行菩薩道、如何利益眾生,就是廣分別這個菩薩法。佛說無量義經完了,於法座上結跏趺坐,入了三昧。什麼三昧?無量義三昧。這個時候天雨曼陀華,現瑞相了。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都供養佛,人中最尊貴的。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跟現在釋迦牟尼佛現相一樣一樣的。

【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眾。幹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佛。】「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放的眉間光照向東邊八千佛國土。同時也光中示現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輪迴,光中顯現的生死業報,乃至造業起業種種社會現象。同時諸佛國土也現到淨佛國土,七寶莊嚴;七寶就是玻璃、琉璃、瑪瑙、金珠,金銀財寶這些東西。但是這是由佛光照,顯現的是佛光照顯現的。這個會中人都能見到的原因,是假佛的神力。還看到那個世界的人,天人、龍,八部鬼神,緊那羅,八部鬼神眾供養佛。

【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自然的時候,就是他修行到成佛的時候。修行功力到了,成就佛果了,自然而成的。又見佛的身如金山,光明遍照。「端嚴甚微妙,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見的是現相。真金像是指著法身,淨琉璃是化身。從化身見到佛的報身,報身見到佛的法身,就是真金像。

【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我在那個會上演的是甚深法,無量義法。「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為什麼能見到?是因為佛的光照原因,假佛的加持力,所以能見到了。或者看見那個佛國土,也有些個出家比丘,有在山林中修行的,有在持淨戒的,也在行菩薩道。

【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其數如恆沙。斯由佛光照。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這是行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禪定。那些佛國土的菩薩如恆河沙,見到每一個菩薩修行。這種能見到的原因是由佛的光、佛的智慧照而現的,就是眉間光照現的。「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光照當中看那些菩薩有修這個法門、有修那個法門,看見菩薩修定,心不動,求無上道果。或者見菩薩知道一切諸法寂滅相,現法的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眾。見日月燈佛。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歡喜。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緣。】「爾時四部眾」,就是佛光所照的那些四部眾。「見日月燈佛,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歡喜」,都很高興、讚歎、隨喜。「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緣」,都互相的問佛眉間放光什麼因緣?跟現在一樣。文殊菩薩跟彌勒菩薩說,你來問我,那個時候日月燈明佛照也有如是現相。

【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以後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讚妙光菩薩。佛在三昧中,妙光菩薩在那演唱妙法蓮華經。佛從三昧起就讚歎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你是人天的眼目,指示人間的明燈,一切都歸信你,歸依信仰你。「能奉持法藏」,你能夠持一切諸佛的法藏,宣揚法藏。「如我所說法」,我所演說的法。「唯汝能證知」,那是妙光菩薩,唯汝妙光菩薩能證得。「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世尊讚歎妙光菩薩,使妙光菩薩歡喜。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往昔一切諸佛法,妙光法師都能受持。讚歎妙光法師,其實是文殊菩薩讚歎他自己,妙光法師就是他,他就是妙光法師。讚歎自己,批評彌勒,說:你是很懈怠的。

【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佛說完了法華經,講完法華經,大眾歡喜。「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諸佛真實的道理,我已經向你們宣說完了。「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我要走了,緣盡了。緣盡了,佛到哪去了?入涅槃,咱們這講性空。因為我們講華嚴經時候,要講大乘起信論;講妙法蓮華經時候,給大家講講緣起性空,你就歸於緣起性空。「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想遇見佛很難,經過很長的劫數才能遇到。

【世尊諸子等。聞佛入涅槃。各各懷悲惱。佛滅一何速。聖主法中王。安慰無量眾。我若滅度後。汝等勿憂怖。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號曰為淨身。亦度無量眾。】「世尊諸子等,聞佛入涅槃」。世尊就是是日月燈明如來,他有八個兒子,他那八個兒子聽到佛入涅槃了,各各懷悲惱。悲是傷感,惱是煩惱。「佛滅一何速」,佛為什麼這麼快就涅槃了。「聖主法中王,安慰無量眾」,佛就安慰他們說,我滅度的時候,你們不要憂愁也不要恐怖,德藏菩薩他已經得到無漏實相,他心已得到通達,他馬上就成佛了。「其次當作佛,號曰為淨身」,就是淨身如來。「亦度無量眾」,他會度你們的。

【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佈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佛要入涅槃就像那柴火燒盡了,那火就沒有了。薪是木材,木材燒盡了,火就沒有了。「分佈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在日月燈佛涅槃的時候,那些比丘、比丘尼有好多?像恆河沙那麼多。「倍復加精進」,佛在時候,或者是精進還不夠;佛涅槃了,沒有導師了,那自己要勤加精進,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菩薩。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廣宣法華經。是諸八王子。妙光所開化。堅固無上道。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相繼得成佛。轉次而授記。最後天中天。號曰然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游族姓家。棄舍所習誦。廢忘不通利。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彼佛滅度後。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

「是妙光菩薩,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廣宣法華經」。佛不在世,妙光法師就住世了,繼續說法華經。「是諸八王子」,國王的八個兒子。「妙光所開化」,他們以後就以妙光為師了。「堅固無上道,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都在行菩薩道。「相繼得成佛」,這八個王子都相繼成佛的。最後彌勒菩薩也要成佛了,八王子最後的王子。「最後天中天,號曰然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游族姓家」,經常到居士家去,不好好在廟裡修行,就是這樣的含義。「棄舍所習誦」,大乘經典不念,專門搞名利,「廢忘不通利」。「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雖然這樣子,但是他還做了很多的善業,亦能行一切善業,他也見著無量佛,也供養諸佛。「隨順行大道」,也隨著佛的教誨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就是你,你要成佛了。「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彼佛滅度後,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燈明佛也如是說無量義經,也如是放眉間光,現在釋迦牟尼佛也如是,現在佛要說法華經了。

【今相如本瑞。是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今相如本瑞」,現在釋迦牟尼佛的瑞相跟日月燈明佛所現的一樣,這是諸佛的方便善巧。「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你合著掌祈求等待。等待什麼?「佛當雨法雨」,佛很快就要說法華經了。「充足求道者」,求道的人都能滿足。「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

這是法華經的序品,咱們現在講完一品了,現在講第二品方便品。七卷,二十八品,現在還是第一卷,二十八品的第二品。什麼叫方便品?方便就是善巧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入了無量義三昧,就告訴舍利弗;佛從定起之後,對舍利弗說,這種甚深的義理,唯佛與佛才能究竟。這是一切諸法的實入,佛的諸法實相也是性空,方便就是緣起,因此這個因緣成熟了,就是說法華經的因緣成熟了,以這個方便善起。方就是法,方法、方法。學佛有方法,就是學佛的方便法。便是用的意思。方便就是法的用,你怎麼用善巧方便。方便是對著真實說的,法華經的真實義你不能進入,怎麼辦?就用方便善巧來接引。所以有第二品方便品。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佛入定,又出定了。「爾時」,就在這個彌勒問,文殊答,說完這個時候,佛就從三昧起了。諸佛的智慧甚深無量。這個意思我們佛弟子都知道,佛的智慧是甚深無量的。因為他甚深無量,我們明白不了,難解,也很難入到佛的智慧,像一切二乘人聲聞、辟支佛,乃至一般的菩薩所不能知的。這個咱們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講得那麼多了,大家都明白了。

【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為什麼這樣說呢?「所以者何」,什麼原因,乃至說什麼道理?因為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佛經過學習,很長很長的時間,親近過無量無量諸佛。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已經把諸佛的道法都學到了,成就佛了。勇猛精進,名稱普聞。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因為現在佛已經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這是專指法華經說的。隨眾生的根器,現在已經有這個因緣了,眾生能夠理解了,難解的能解。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佛又跟舍利弗說,「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我成就佛道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緣起諸法無量,種種的因緣,用種種方法、種種譬喻、種種善巧,說三乘法,說人天法。「廣演言教」,凡是所說的法。「無數方便」,所以佛說人間叫苦集滅道,說十二因緣,說六度四攝,說慈悲喜舍,都叫方便。這一方便做什麼?令眾生不要執著。目的只有一個,不執著就解脫了,解脫就自在了,自在就是成佛了。但是得有因緣,沒有緣起,沒有因緣,不能進入。所以才要說方便法。

在一般經論裡講六度,咱們剛講完華嚴經,現在說法華。華嚴經講十度,方便是一度,把智慧開力度、願度、方便度、智慧。那個慧不是智,指的方便善巧慧。為什麼?引導眾生。不然眾生離不開執著,讓一切眾生「你放下吧!不要執著了,執著入不了道的,離開執著就入道了」。那得有善巧方便讓他離開執著!眾生他就是執著慣了,習慣力量,有什麼方便讓他離開執著?

【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離開執著了,就以善巧方便的波羅蜜法門讓眾生具足了,就離開執著了。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佛又跟舍利弗說,「舍利弗,如來的知見」,如來看問題,如來的想法,看一切事物的看法,那是廣大的、深遠的,無量無礙,有力量,無所畏懼,一切無畏。我們對於成佛心裡有恐怖感,要行好多菩薩道才能成佛?那需無量無量無量劫。但是你有力量了,信仰深了,萬劫一念,一念即萬劫,修禪定也好,修解脫三昧也好,成就如來的一切未曾有法。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如來善能分別,為什麼?他了知眾生根,知眾生性。如來是從性空而悟道的,所以能產生緣起,用種種的方便,能可使大家都歡喜。佛說法,眾生聞到都能歡喜。巧說,假因緣,假譬喻,假本事,假未曾有。現在文殊師利菩薩跟彌勒菩薩就說的本事未曾有,十二分經的本事,講過去諸佛成佛、信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佛。所以如來有方便善巧,能夠種種方便「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使聽的人都能夠進入、都能夠歡喜。

【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都成就了,無量無邊那些稀奇的妙法佛都成就了。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行了,說到這就止住吧!舍利弗,不能再講下去了。佛就不說了。

【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者何」,為什麼我不說了呢?「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佛成就的是希有難解之法。唯有佛與佛才能究竟諸法實相,等覺菩薩還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夠成佛。究竟諸法實相,就是證得空的道理。現在這都是緣起的法相,諸法實相就是性空;達到性空,就是華嚴經一真法界,咱們說妙明真心。所謂的諸法實相是什麼?諸法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就是生法。如是是什麼?佛的心,就是性空,這就是如是,一共有十種,這是根本。

相如是,你看見相知道它的性,就叫如是。從相而見它的性,善惡現於外,而產生善惡的相是什麼?是心,見相觀心。咱們俗話說察言觀色,聽他的話,看看他的表現,就知道他心想什麼了。這就叫神通。

性如是,是內在的,人人本俱的。但是你自己不能悟得,不是我們肉眼看見我們的性,也不是我們心裡想像我們的性,識之不到,見也見不到。這就是性如是。

體如是,體有兩種,一個是我們現在身體的體,離開身體還有性體,那個不壞的性體、輪轉的性體,那個我們見不到了,明白了就是佛。還有力如是,力就是功能,你的作用所產生的效果,力的功能。

作如是,作是造作,任何事情都是造作出來的。你怎麼造作的?就是你的身口意。你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起貪、瞋、癡,這三業翻過來,三業就是十業,如是回歸本體,不造三業了,既不作惡也不作善,本體不動。

因如是,因有兩種,一個習,熏習來的因;熏習來的因也有兩種,一個善因,一個惡因。咱們講大乘起信論二種熏習,你從三寶的教法來熏習,那你就成佛了;你從貪瞋癡來熏習,那就下地獄了。看你如何的熏習。因就是這樣一個意思。幫助你熏習的是什麼?緣。你在什麼環境裡頭,你在任何情況之下,就有什麼熏習。在城市里有城市熏習,在農村有農村熏習,在工廠有工廠的熏習,但是你在佛教團體當佛的弟子,那就佛的熏習了。

因緣如是,有什麼因結什麼果,也是熏習含義。你要種麥子,絕不會長出稻米來。你種黃豆,黃豆的種子你想把它變成大米,能辦得到嗎?什麼因結什麼果,因必具果,果必成因。

報,就是你所做的業。有了因就是報果,因必得報,報即是果。果報!果報!你要想種惡因,殺人放火,那你也被人家殺。你起貪瞋癡,這是惡因,你想得戒定慧辦不到,兩個不是因。

本末究竟,你後來的報為末,前報為本。當你做件事裡頭夾雜很多因緣,叫異熟因果,異熟因,異熟果。有一個人一生波波喳喳的,時而好了,時而很順利,時而很悲哀,時而災難重重,時而又很幸福,為什麼?當你做的時候善善惡惡。一個人並不是一生都作善事,他時而做好事、時而又做壞事,起心動念就造成你因因果果。

就是心種種的變化,產生種種的因果。因為我們學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三乘法,都有相、性、果、報、本、末,這六相都是具足的,那就看你的心怎麼樣做,你報自然就感什麼果。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這些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佛力無所畏。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要想知道佛的所行所做,一般眾生沒辦法知道的,等覺菩薩還不知道;若等覺菩薩都不能夠知道,一般眾生二乘果位的人當然不知道了。佛力無所畏,知道一切三昧,乃至佛一切法,眾生無能測量。不只眾生,二乘人無能測量,三乘的聖人無能測量,唯佛與佛才能究竟。

【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這種甚深的微妙法見不到的、值不到的,難見難值。「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得經過很長很長劫修道。一直到修道成佛了,惑業斷盡了,佛說自己「我已悉知見」,我已經能完全證得這個道理了。「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這種的性相義只有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諸佛弟子眾。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餘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斯等共一心。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

「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諸佛弟子眾,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就是成了佛果,佛一入涅槃就是最後身了。「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乃能受,乃能可以,其他的沒有這個力量。

「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所有世間都像舍利弗你這個智慧,你們集合一起來測量佛的智慧,測不到的,無論多少人也測不到的。「及餘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就是那些個辟支佛他的量無論多少,像竹林那樣多,一心來測量。

「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想知佛的智慧,一分也不可能。「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佛智甚深難測的意思。「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那些發菩提心成住位菩薩的如恆河沙那麼多,來思求佛的智慧,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唯佛與佛能知道這個道理,乃認識這個相。

【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佛說的法不要懷疑,你生起最大的信仰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世尊的法一定要跟你說真實相。

【告諸聲聞眾。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告諸聲聞和緣覺說你令脫苦縛,到這樣子才能把苦的纏縛脫盡。「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因機而說的三乘教法,這是佛的方便,不是真實的。「眾生處處著」,眾生見什麼、聞什麼、執著什麼,佛以方便力來令他出離,不要執著。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以他為首,千二百人。有發聲聞、辟支佛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各個都這樣想。

【今者世尊。何故慇懃稱嘆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趣。】

「今者世尊,何故慇懃稱嘆方便」,大家都懷疑了,佛今天為什麼要說這個法,而且是稱讚方便善巧?佛不是盡說真實的嗎?今天為什麼光說方便善巧?佛所得的法甚深難知難解,有所說的意趣你們沒法會得到,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這些個阿羅漢千二百人都是證得了。佛說這解脫義,我們都已經證得了,已經到了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趣」,佛說這個道理是什麼含義?這些阿羅漢把他們證得的認為跟佛一樣的,佛證得的也是這樣子,我們得的涅槃不也是這個樣子!今天為什麼佛這樣說呢?佛說的就是現在二乘人所證得的阿羅漢是佛的方便善巧,不是真證得了。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慇懃稱嘆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舍利弗就代表大眾跟佛說,「世尊,何因何緣」,什麼因緣佛總稱嘆諸佛的第一方便,把方便說的甚深微妙難解之法?

【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今者四眾咸皆有疑。惟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慇懃稱嘆甚深微妙難解之法。】舍利弗對佛說,我自往昔已來,跟著佛已來,我沒聽佛這樣說過。現在佛這樣說,我們這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有懷疑了。「惟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慇懃稱嘆甚深微妙難解之法」,什麼道理在我們證得之上還有一個甚深微妙的法嗎?這些阿羅漢認為他們已經究竟了,他也是證得涅槃了。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嘆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今天感到很稀奇,從來沒聞到佛說這個方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佛說的十力無畏三昧法、禪定解脫不可思議法,乃至到道場所得的法,菩提法,沒有人能發問的。「我意難可測」,我想不到,這是舍利弗向佛表白,也沒有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嘆所行道」,佛今天的說法沒有誰問,這叫無問而自說。這個智慧甚深微妙,諸佛所得的是無漏的。

【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願佛為解說。】「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我們這些個無漏阿羅漢今天都墮了疑網,不知所措。「佛何故說是」,佛,你什麼因什麼緣來說這個法?這是求聲聞的。求緣覺的比丘、比丘尼,乃至諸天龍鬼神、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衷。「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願佛為解說」,今天佛所說的法,大家都莫名其妙了,都懷疑,佛為什麼要這樣說?

【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這是舍利弗的話。佛經常說我在聲聞當中智慧第一,佛說我是第一。今天我的智慧像沒有一樣,懷疑,起了惑了,迷了,不能了知這個究竟法。「為是所行道」,究竟我們該怎麼樣做?怎麼樣修道?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