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講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密雲彌布指著我們的身口意。密云是形容詞,比喻,就是我們身口意的三業,就是三密。身口意的密義是什麼?慈悲,諸佛的義密;形色,諸佛的身密;雷聲,諸佛的口密。諸佛身口意的三業遍於一切眾生,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眾生,密雲彌布,那就是密義。佛的應化身熏習眾生,這個熏習就含佛的說法,以法滋潤眾生,普洽眾生。佛的法身是遍一切處的,佛的應化身也遍一切處的,叫彌布。每一個佛土一般的說三千大千世界,佛的身口意加被一切眾生,就等於一時下雨普遍等注。注,不是下小雨,傾盆大雨,那叫注,就是下大雨的意思。這時候所有的「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普遍加被。一雨覆遍,加被一切。佛的身口意加持一切眾生,隨時都如是。若是以合法的話,信就是根,信為根本,信是根。戒就是境,枝葉就是定和慧,定慧是枝葉。次第相資,資是資持眾生、資住眾生、滋潤眾生。人天法之中建立信,別作惡,盡做善事,這是如人天乘。那你就別破戒,別犯齋,就是信戒。中莖的是二乘人。小根小莖的是人天乘。中根中莖的是二乘人。大根大莖的是菩薩。同是一個信,信的大小不同,信什麼?但是我們一切眾生對於法上頭,因為我們的業,過去的惑,現生的業,在造業,諸佛菩薩普遍的利益眾生沒有分別的,但是眾生接受的程度就不一樣了。

在我們學法的時候,法的含義大多數德育、智育,應該有三育,那一育是什麼?體育。在我們社會上也講三育,但是體育是很重要,要有個健康身體,才能有健康的事業。像那樹木根莖葉綠,得有人工培養它,你得修剪它長得才好。如果不假修剪,讓它自己發展,那就像大茂密森林一樣的,長得不大好。我們在信仰三乘教義當中,要得佛的德育智育,就是智慧,很多經論講的是智慧,但是智慧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建立根上,建立葉上。信為根本。沒有信,戒定慧不能生起,不能修。有信才能支柱你把這個信成長,或者是發展戒、發展慧、發展德育。因為在我們僧伽教育當中,為什麼我們身體多分不健康?說吃素的關係。一般人都說你們和尚都吃素,所以身體不健康。我說不是這個意思,我們和尚缺乏體育。為什麼不加個體育呢?我們不行,犯戒了。我們也去做運動,那是犯什麼戒?掉舉。有沒有適合把它研究一下,怎麼樣發展體育?智育、德育、體育,身心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能做健康的事業?我最近我就想到我,我這一天現在都在老病相連,諸根都不順利,缺乏體育。過去就沒有體育。這個體育怎麼做呢?我現在正在想調和我自己的身心,怎麼樣調和。我在藏地,喇嘛師父教給我念經時候不要這樣古古板板坐,要這樣子,這樣念。你看喇嘛念經,他一邊打,「嗡嗡嗡」就這樣念。這也是密,身密,他就做運動了。但是有一樣,運動不調和,光是上身還能運動,兩條腿呢?現在我想圍普壽寺轉一圈,我兩條腿不聽使喚,非常勉強。

所以佛的智育是三根普被的,不論你樹木的大小,上中下,大樹小樹,小草中草大草。佛有很多教育我們的方法,但是我們所承受的少,我們沒把佛的意思體會得到。說這麼一舉手,掉舉了。這犯掉舉嗎?這並不是犯什麼掉舉,運動一下。佛的教育是三根普被的,不論你是小草中草大草、大樹小樹,諸樹的大小隨它上中下,這是隨眾生的根。小根的樹,你灌溉的方式不同。傾盆大雨,把小樹的土都澆了,那小樹就死了,它承受不了的。什麼意思呢?你給他說大乘法,說你就是佛了。這一下他什麼事都幹了,我就是佛,沒關係。麻煩了,那不下地獄嗎?所以這個含的密義,就密在這個地方。為什麼說它是密?明明是顯。所以佛說法如何施權,如何顯實,如何分小乘中乘大乘,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大乘根機人隨便你跟他說什麼都沒關係,他不但容得下,他能消受得了。小根的人你跟他怎麼樣說都很麻煩,為什麼?他不進入,他不吸收。法雨普潤,他就是成長不了。他不接受,怎麼成長?因必感果,樹木、草都要結籽,結籽就是它果,花一定有果,這個果實就是增長的意思。我們讀經、拜懺、禮佛、持戒,這都是因,讓你成長的果實。在你修因的時候,一定要觀想到果。在你修因的時候,隨時的,也不能連陰雨,水太大了,衝跑了,那完蛋了,造了業了;太小了,滋潤不夠;必須得恰如其分。這就是佛的密義。佛是很恰如其分的,但是中間咱們有一個業,業就是惑。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佛是普遍滋潤的,都是大地所生。我們形容佛法是心地所生。雨滋潤你的心,一切佛說的法使你領受。就如草木各有各別,草木各別。這大家能懂。名貴的一棵樹,價很高。森林裡面隨便撈一棵數來,價值很低。草也不同,譬如說吉祥草,有些很多的草,很名貴的草。因為大地的體就不同,我們眾生心的體是不一樣的,所以佛的法接受上不一樣。同是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而解的,不是普遍成熟的,像草木都有差別的。眾生的善根有差別,如果是聞到華嚴經,他能夠發起大心,像善財童子一參一參的,他就能成就了。沒有這個根器的人,聞到還是聞到了,聽完了,真正幾分功德呀?他沒照著去做,只是聞的功德,沒有行的功德。咱們講完華嚴經,大家體會到吧?善財童子一天沒停,一時沒停,一念也沒停,他發的菩提心,行的普賢行,一參一參一參;參就是他的做,就是他的修行,聞就證,證就得到了。這是驗證,密就密在這個地方。為什麼不平等?根不平等。聞小法,證大果。本來是生滅法,他就理解到是不生滅,生滅即不生滅。說空,真空,真空不空。

我這幾天想,在研究授記品,佛授記了。佛早就授記了,還等到法華經授記品?一講大乘教義必須講心地,萬法不離心,人人都具足佛性,人人都成佛,不是早就授記了?說你到某個世界,將來未來多少億萬劫,你成佛了,佛號叫什麼名字。這名字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是假名,阿彌陀佛也是假名。這個道理懂了嗎?懂得這個意思了,你還得懂得一個意思。還得懂得什麼意思?字經三傳,烏焉成馬。一個字給你傳三遍,變了。怎麼變的呢?本來寫的是烏鴉的烏,變成之呼焉哉的焉。焉又變了什麼呢?飛禽變走獸,變成馬了。看樣子差不多,烏焉成馬,烏鴉變成馬了,就是飛禽變走獸。懂得這個含義了,你再來領會法。佛說的一句話,大乘人認為說的是了義法,二乘人認為是生死滅諦法。為什麼有這麼多差異呢?理解力不同,根不同。

再說我們的咒語,都是密的,在廣東翻譯的就不同了,在長安翻譯的就不同了,有的是在南京翻譯的不同了。這在當時兩千多年,或是一千多年。到我們現在這個時間了,這一千多年變化很大,咱們這繁體字變簡體字,認得繁體字的人沒學過簡體字,他不認識。當時佛在世的時候,印度那些文字叫藍查體,體質不同。現在隨諸世俗體。現在的印度文字也變了,中國文字也變了。那時候翻譯的經,跟你現在拿來對照,完全不一樣了。例如說咱們念咒,「嗡」字,「嗡嘛呢唄咪吽」,有時念「唵」,「唵嘛呢唄咪吽」。「唵」跟「嗡」差到哪裡去了?差得很遠。幸好沒再解釋,把密宗的解釋。拉薩傳的,跟日喀則傳的,跟昌都傳的,一個法,三樣。方圓也不過兩三千里,拉薩,昌都,一個師父傳的。誰傳?宗喀巴大師。但是他裡頭有蓮華生大士傳的,紅教就不同了。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說的法是一樣的,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說跟東方琉璃世界說不一樣了。什麼不一樣了?阿彌陀佛說法,那些聽經的人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說法,又是什麼人?能生到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一生成就。阿鞞跋致就翻一生成就。咱們娑婆世界,包括二乘人在內,懂得這個道理了,注重你的心。

我說這一段意思是什麼?你聽法華也好、聽華嚴也好,華嚴聽的文字那麼深,法華像講故事一樣說草、木、樹,聽得很輕鬆,但是這個義理跟那深的是一樣的。那個深的華嚴經沒說授記、沒說成佛,但是善財童子已經成了,事實成了。現在我們要講授記品,大家應當這樣理解,佛已經給我授記了。因為佛說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是佛,該沒錯吧!事實上,造了惡業,墮了三塗,墮三塗了,有佛性沒有?因此你要好好的思惟想。提婆達多出佛身血,現在還在地獄。但是法華經要給他授記,他要成佛,一會兒就給提婆達多授記了,你怎麼樣理解?提婆達多五逆,出佛身血,現在還在地獄,釋迦牟尼佛給他授記了。你回想你自己,我現在在人間,我學華嚴、學法華,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沒有?恐怕你不承認吧?我說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了,你不承認,釋迦牟尼佛沒給我授記呀?還是我老師傳給我法,我當這廟上住持,那真正授記了。是不是這樣子?咱們法卷一代傳一代,你若接個法卷了,可以做這寺廟方丈,也就是佛了,廟主。你怎麼理解?把一切人間事,理成無上正道,把一切無上的正道法,就是人間生住異滅,一也!得有這種心情來學華嚴、學法華。不是你學華嚴、學法華,你只要學戒律,戒定慧三學,哪一學你都得到佛的授記了。因為十方諸佛都如是,一代一代的都如是。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佛以下這段文,「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就是讓迦葉尊者認識,我剛才跟大家說的就是當知一切法也如是,如來也如是,眾生都如是。如來出現世間就像大雲,大雲就形容如來出現世間。打雷,下大雨,那就是大音聲,這就是佛的音聲,能夠一切處一切時佛以他的音聲來教化天、人、阿修羅,像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佛的法音傳遍了三千大千世界。「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的十號。佛佛都是這十號,這我們不解釋了。佛出現於世間沒有得度的令他得度,沒了生死的讓他了生死,沒有行菩薩道的讓他去行菩薩道,沒有成佛的讓他成佛,最後讓一切眾生都成佛。這個我剛才給大家講完了,你就如實那麼想去吧!沒解脫的讓他解脫,沒有安的讓他得安,沒涅槃的讓他得入涅槃。佛佛都是發這個大願,都是普賢願行。你應當這樣來理解,現在、未來如實知之,都如是。

如實,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法華經究竟了義就如此,所以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我不會說假話的,「我是一切知者」,釋迦牟尼佛跟迦葉尊者說,你知道我沒有不知、沒有不曉的。我也可以作見證,見者,知者。知是知道,知道什麼?知道眾生都具足佛的知見,但是他不能領會、不能用。知道是知道,得給他開導,把所知道的道理開導一切眾生,我是說道者。這個道專門說成佛之道的,不分哪一類。「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佛沒有揀擇,沒有這是法華會,這是說二乘的、說小乘法的法會,沒有!都應來聽這無上的法。眾生的身口意能生一切的善法,佛是普被一切眾生,以佛密的身口意加被一切眾生,以智慧的行護養眾生的一切意,開導眾生的身業不善的要改,意業不善的要護持你的意,不要胡思亂想,要以智慧觀照,身口意都不離開佛的教導。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凡是因因而受果報的都叫眾生,眾法和合而生的。這不是有情界,山川大地一切事物都如是,這叫十法界一切眾生。佛跟迦葉說,十法界一切眾生都來聽法。這裡沒分大小,沒分畜生跟人,沒分地獄。但是地獄他能來得到嗎?畜生能領會佛的意思嗎?這就是緣了。無數千萬億種眾生,咱們在場不?咱們算不算在內?就是釋迦牟尼佛教導,就是這個世界。沒錯,咱們都在場。佛說的。

【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如來於時觀一切眾生,不論他的根利也好、鈍也好,精進也好、懈怠也好,只要他能理解堪受的、種善根的,都能得到佛的加持。

【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己。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這裡頭包括三塗不?他因裡頭作惡,當然受果報,果報也是惡的。能受道嗎?能聞法嗎?他也得到佛的加持,這是鈍根的。佛有七種方便,這七種方便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包括人天,包括地獄、餓鬼、畜生。能受道受教的,這叫利根。不能受教的,叫鈍根。以鈍根、利根為說。但能聞到佛說甚深法,他聽到只是人天的果報,這叫鈍根。聞所說的三乘教義,小中大,這叫利根。又者說聲聞、緣覺乘,這叫鈍根。菩薩他觀不生不滅的,為利根。這是一般分別而言。就法華的真實義說,沒有這些差別的。

「如來於時」,佛出現世間說法因緣成熟了,觀一切機成熟了,法華會上一切機都成熟了。利根跟鈍根,還有精進、懈怠。這很好懂,聞了道一直不懈的精進修行,那就不懈怠。但是聞到法而不行,那就叫懈怠。二乘人知道若不好好修行要墮三塗的,知道一切法是無常的,勇猛精進。有些聞到法他也不知道苦的逼迫,還懈懈怠怠的解脫不了苦。又者二乘人說佛道長遠,「唉呀!現在我把見思惑斷了,我也得到了。唉呀!作佛是長遠的事」,那就懈怠。菩薩他只求大乘,他的目的是成佛,這就叫精進,不懈怠。這是觀一切眾生他的根有利、有鈍,有精進、有懈怠,隨他所能堪、可以領納的給他說法,說的法種種無量。在一個法會當中,佛說的法也有斷了見思惑的,證得二乘果的;也有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這是根機不同,那他聞到法的所有效果也不同。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想我們大家都能懂得。例如說在學校裡一般學生五十個人,這五十個人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到大學,大概沒什麼差別,都一樣。離開學校門可不一樣了。就是在學校裡頭也不一樣了,有的考第一,有的考到第五十,他在最後背著那個榜。一到社會上去,這個背榜的人他可以自大財富。他讀書不行,做生意滿有一套,他發了大財了。讀死書的那個人總是考第一,但是不行,到社會上他就完了。這裡頭有很多千差萬別,這裡包括一個因緣果報。懂得這個道理了,就知道修道聞法也是這樣子。有的一切眾生聞到佛所說的法,他就能得到安穩,他就解脫,他就自在。因為他看破了,沒有貪求;看破了,他放下了,沒有執著,那他就得到自在了。因為他修得很好,智慧觀察;觀察了,看破了,放下了,自在了。這由觀得來的,所以觀自在。等到我們講到二十七品,會講到觀自在。在此法華經當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第二十七,最後圓滿是普賢菩薩。

這些眾生聞到法,有的得到安穩,有的得到受樂,有的聞了法就把障礙蠲除,為什麼?斷惑了。由哪種力量,由哪種智慧,就入哪種道。聞的是小乘法,他行的是菩薩道。聞的是菩薩道,他可行的小乘法。乃至於聞法還在人道。有的聞法下地獄。為什麼?他謗毀,不但不信還謗毀;不但他謗毀,還制止別人信,還破壞,那不下地獄?一種法有種種的差別,因不同,果也不同。有的是得道受樂,有的聞了道,聞到佛所說法了,把障礙都離開蠲除,沒障礙了。為什麼得安穩樂?這世界本來不安穩的,他聞了法,他入了道,他一天念經得到佛菩薩加持,當生就得到利益、得到安穩。把這個報身舍了,他生的是善處,不會來三惡道。他所享受的樂是道,這就是聞法的效果。有的聞法,聞了不但障礙離不了,還增加障礙,增加個法執障。一般的一切眾生,在一個法會當中,都能夠漸漸的入佛道。極特別的謗法者,那就不同了。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前頭說密雲彌布,就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隨它的根性種性蒙的潤澤不同,但是各得生長。如來說法沒有差別的,一相一味,受者不同,大器就受大法,小器受小法;乃至五逆十惡他謗法,不但不解脫,反倒束縛了。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但是總的佛說法的目的,是讓他達到真如實相,達到一相,就是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指著一種。聽到法了,受持,讀這部經;譬如聽到法了就念法華經,天天轉法華,照著法華經所說的,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叫如說修行,佛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法就是雨,讀誦修行是潤澤的意思,功德增長,天天不斷、天天不斷,天天修。這裡頭有差別的,一樣都是讀,譬如我們都讀法華經,我們有一般的道友在這每天讀華嚴經,但是所得的利益可不一樣了,他怎麼讀,他怎麼理解,不一樣的。不都是照經文念嗎?不一樣的。你念的時候沒有觀想,光念文字。人家念的隨文入觀,隨觀明理。就是讀文的時候就想到這經的道理,佛教我做什麼,能夠自己覺知覺道。自己認為我跟如來無二無別,能夠體會到佛性跟我自性跟一切眾生性一也,那就不但讀經而悟得體性,知書明理了。十法界就是一個,就是一真法性,這就是性空義。各個想法不同,認識不同,那就隨緣各異了。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瞭無礙。】

「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這看你的智慧,念的是什麼?想的是什麼?行的是什麼?空慧,看一切法皆空。這個慧能得到就不容易了,但是從空出有,真空不空。真空不空,即是真如,證得真如理了。但是還要起大悲心,還要利益眾生,還要起般若心,般若跟大悲結合利益一切眾生。這種的認識,這種的觀境,那又不同了。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你心裡念的是什麼?你想的是什麼?那你做的又是什麼?怎麼樣念呢?怎麼樣思呢?怎麼樣去修呢?那看你依著何法。你依著華嚴、法華,依著方等,或者你依著四阿含經,那你所依的不同。念什麼法,持什麼法,修什麼法,得到的就不同。得何法是證果了,念、思、修是前頭修因了,這裡頭含著小中大一乘,你念的是哪一乘,那你得的果就是哪一乘,很大的差別。法是一個。

經上說如是如是,什麼如是?眾生如是,佛也如是。就是一個如,一如無二如。怎麼講?就是一因一果。發心成佛,發的是菩提心。本來是沒差別的,佛說的法一如,無二如。但是你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那就有差別了。證的果不同,果上有差別,果為什麼有差別?因上的差別,發心的因就不同,修行的也不同,當然得果不同了。眾生能夠成佛,善財童子還經過五十三參。龍女沒有,文殊菩薩一叫他就成佛了。這都是佛親知親見的,眾生住在哪種地,怎麼樣發的心,佛都如實見之。佛知道每一個眾生發心、修行、證果,佛明瞭明瞭,一點障礙都沒有。如來是以佛眼觀一切,一切都是佛。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各個不知,一切眾生我不知你、你不知我,而為眾生境界。但是如來不同,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什麼相?解脫相。離相,離相是無相。滅相,離相並沒把它滅掉;到滅相了,滅一切相。滅一切相是什麼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空是第一義空,空而不空,翻過來就包含一切法,但是這個時候就叫第一義空。

關於這個道理,以前佛一講經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文殊師利菩薩一定唱個偈子,「法筵龍象眾」;後來他們給改的「法門龍象眾」,還是法筵好,「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就是這第一義空,你把第一義觀空了,第一義本來沒有,何是第一義?究竟成佛了;「諦觀法王法」,你真實的、如理的來認識法王的法。怎麼認識?認識到什麼樣子?「法王法如是」,就是這樣子,法王法如是。沒有言說,佛就下座了,法王法就是這樣子。因為佛了解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知道眾生的心,所以如來是知道一相一味之法。什麼相?解脫相。什麼相?離相。什麼相?滅相。什麼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空是寂滅,是佛的究竟實體。

【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佛如是知,如是的來將護,觀眾生心,護持眾生心。佛知道眾生想什麼,佛要護持他,所以不給他說一切種智。佛知道憍陳如他們五比丘,不能像佛證得這個究竟涅槃理,所以到鹿野苑給他們說的四諦法,沒給他們說一切種智法,沒有把他自己證得的給他們說。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汝等迦葉,甚為希有」,你們不容易,很希有,可貴的意思,很少,希有為貴。「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讚歎迦葉,讚歎這千二百人。這會上不止迦葉一個人授記,千二百人都授記了。知道如來是隨眾生的根機而說法的,你們能領受這個道理了,所以叫希有。「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隨眾生的機而對機說法,這眾生難解難知,二乘也難解難知,佛為什麼對他說這法,對那個說那法,怎麼不說一樣呢?為什麼等了四十年才來說法華?最初一開始說法華不就好了嗎?把四十年光陰都過去了。就是這個道理。讚歎迦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這句話就是把法華經這種甚深的道理,默,默就是不說。早就該說,為什麼不說?早就不該說,所以不說。若有智慧的聞到,說了他能信解。沒有智慧的,你給他說了,他懷疑,懷疑這下可就犯了大罪了,永遠失掉幸福,謗法了。因為有的能信解,有的不能信解,所以不能夠說;對信的說,不信的不說。沒有智慧的人他光懷疑,或者悔恨,那就永遠失掉大法的因緣。「是故迦葉,隨力為說」,隨眾生的根,他能承受;有這個力量承受了,佛才給他說。這是種種緣,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起。所以現在說才是時候。「令得正見」,他能夠理解,能夠信受。

【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日光掩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這是把長行重頌一下子,道理跟前頭是一樣的,叫重頌。

【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幹地普洽。藥木並茂。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這是三草二木。「百谷苗稼,甘蔗葡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這是世間相。世間相如是,佛法也如是。「幹地普洽,藥木並茂,其雲所出,一味之水」,沒有兩樣的,承受不同。「草木叢林,隨分受潤」,大者多受,小者少受,受大受小在一切物。「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如其體相,性分大小,所潤是一」。天上降雨潤澤是一,有的接受多,有的接受小,那看它的體相,大樹就接受大,小樹就接受小,小草一個露水就夠了,但是都能滋長生茂。

【佛亦如是。出現於世。譬如大雲。普覆一切。既出於世。為諸眾生。分別演說。諸法之實。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我為如來。兩足之尊。出於世間。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得安隱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隱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佛出世間亦如是,「佛亦如是,出現於世。譬如大雲,普覆一切。既出於世,為諸眾生」,佛出世就是利益眾生,為利益一切眾生佛才出世。「分別演說,諸法之實」,說哪一法就是哪一法的含義,沒有錯。因為佛是正遍知、明行足,世間所尊的。「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而說的這些法。「我為如來,兩足之尊」,福足,慧足,福德智慧都具足了。佛來的是善,去也是善,去的時候叫善逝,來的時候叫如來,善逝如來、如來善逝。「充潤一切,枯槁眾生」,一切眾生沒有法水的滋潤都枯槁了,這在苦難當中。佛說法令一切眾生離開苦難,得到安穩的快樂。「世間之樂」,那是無常的,但是給他是般若之樂。

「諸天人眾,一心善聽」,今天是說法華經,你們自己到此來聞法,一心,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懷疑,善聽,好好的如理的思惟而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都應來覲佛,覲禮無上尊。「我為世尊,無能及者」,我為世間三界之所尊,沒有能及到佛的。「安隱眾生,故現於世」,如來出世間,為令是眾生覺,安穩讓眾生都覺悟。「為大眾說,甘露淨法」,這是甘露水,清淨法音。「其法一味」,就是一法。什麼法?解脫一切的煩惱,證得涅槃。「以一妙音,演暢斯義」,沒有雜音。「常為大乘,而作因緣」,只說此法華經。前頭所說的經都是法華,一切法之音。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恆為一切。平等說法。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去來坐立。終不疲厭。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我看五蘊所有的眾生平等平等,沒有彼此,沒有男女,沒有老少,沒有人、畜生,平等平等。「我無貪著」,我說法沒有一點的雜念,沒有貪著。當然你不要給佛行賄,世間上有給人行賄的,咱們佛弟子沒有給佛行賄的,咱們供佛、拜佛、禮佛,供養佛的花草,沒有一個人說是給佛行賄的。有嗎?其實就是行賄。是不是行賄?供養佛花,供養一些財寶,佛,你加持我,讓我消災免難。這是幹什麼?看你怎麼想的。一切供養是因。為什麼供養佛?我想成佛。因為這個因一定感果,不是行賄。佛也不受賄,佛受賄嗎?佛要這些東西幹什麼?釋迦牟尼佛就坐這,你供養那麼多花,他沒有感受,但是可能給你福德、給你智慧。佛沒有說。佛沒有說吧?所有一切都是平等的。「常演說法,曾無他事」,只有說法利益眾生。去來坐立,沒有疲厭,永遠如是,充足世間,如雨普潤。

【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為什麼有貧賤的?為什麼有破戒的?為什麼有持戒的?為什麼正見邪見兩途?有利根,有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倦。佛說我沒有分別,平等對待,而無懈倦。鈍根,他聞了法慢慢的進入。利根的聞法,當下進入。五乘法都如是。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是名大樹。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稟各異。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我法平等,眾生根機不同,隨他力所能受者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這些都是人間小藥草。喻得合法,把前頭比喻合法的。「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這叫中藥草。「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自己知道我一定能成佛,「決定無疑」。這才是棵小樹。大樹什麼樣子呢?「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是名大樹」,就是大菩薩。佛說法是平等說的,只是一味。但眾生根性不同,他所領受的也不一樣,「如彼草木,所稟各異」。「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佛說這麼多法,在佛的智慧當中,就像大海的一滴水。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於山林。住最後身。聞法得果。是名藥草。各得增長。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樹。而得增長。復有住禪。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眾生。是名大樹。而得增長。】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如彼叢林,藥草諸樹,隨其大小,漸增茂好。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漸次修行,皆得道果。聲聞緣覺,處於山林,住最後身,聞法得果。或者成就二乘的果位,是名藥草。各得增長。若諸菩薩就不同了,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他是求佛的智慧,了達三界是他斷三界惑已經盡了,三界惑斷盡,深入求大乘佛的法體的智慧,法身的智慧。那小樹就不同,只求小果。能夠增長。復有住禪,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眾生。無數光就是說法,到處演法度眾生。就是但為眾生得幸福,沒有為自己,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叫大樹,而得增長。

【如是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各得成實。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如是迦葉,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華是因,讓一切眾生都種一切善因。完了就得果了,各得成實,得果。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的方便。諸佛亦然,不止我如是,一切諸佛都如是,善巧方便度眾生。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現在我跟你們說真實話,那些阿羅漢都不是滅度,非滅度。為什麼?他還要受變易生死,這個涅槃叫有餘涅槃。同時你們所做的也是在行菩薩道,所以我才給你們授記。一直利益眾生!大家怎麼理解?說二乘人不度眾生,這個話不一定對。二乘人(阿羅漢)到那乞食的時候,一定得給人說法。當人施給你飲食之後,起碼要給人說個吉祥讚頌。白吃人家的?還的給人說個四言八句,給人家增福得吉祥。沒有吃完了,白吃的。那就叫度眾生。受供,本身就是利益眾生。佛這個也是讓他們漸漸修學,悉當成佛。現在才開權顯實了,都能成佛。以下就授記了。咱們休息兩天,明天常住有事,後天、大後天是咱們例假,那我就安逸了,休息兩天。今天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