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212面,丑三:結勸。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有三種力量是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

一、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在《起信論》上說,我們眾生本俱的一念心性,都是俱足無量的性功德。俱足性功德簡單的說,就是我們這一念心它本來俱足法身、般若、解脫三種的功德,廣泛來講它俱足諸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為什麼我們內心有這樣的功德,我們卻表現不出來呢?因為我們內心沒有順從真如,我們無始劫來背覺合塵,依止攀緣心,所以就把這種功德給遮蔽住了。就好像一個人口袋裡面有一個無價的寶珠,但他不知道拿出來用,結果過著乞討貧窮的生活。所以在整個修學當中,怎麼去啟發我們內在的力量,這個是很重要的。當然本經的方法,就是「正念真如」,不斷的透過這樣的理觀,去觀照我空法空的真如理,去熄滅我們的攀緣心,慢慢的把內在的力量開顯出來,這是第一個。我們要做的就是:「啟發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

第二種力量是佛陀的加持力,佛力不可思議。十方諸佛在因地時候都發過廣度眾生的本願,這種本願的功德是存在法界當中的,每一個願對我們都有救拔的力量,所以我們講「佛力不可思議」,這個是指外在的佛力。第三種力量就是正法的力量,佛陀所宣說的正法。我們依止這個法來修學,的確能夠斷惡修善,離苦得樂。在這個地方所說的正法,特別指的是『楞嚴咒』的正法。廣泛來說是五會的神咒,濃縮起來就是那八句的『楞嚴咒心』。

在本經當中,『咒』的法,它的特色它能夠「密詮真如實相」。這句話從二方面來說,什麼叫「密詮真如實相」?就是我們這一念去憶持『楞嚴神咒』的時候,第一個、它能夠啟發我們內心真如本性的善根,它會把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開發出來。在《起信論》說,我們一個人不斷的跟真如本性相應,去觀照它或者持咒跟它相應,這個人心態不同,他慢慢的厭惡生死的痛苦,欣求涅槃的安樂,自知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他那個菩提的善根就能夠法爾的生起來。

我們持『楞嚴咒』亦復如是,你每天不斷的持『楞嚴咒』,你內心當中就會產生變化,慢慢的就能夠潛移默化的趨向於真如本性,遠離了這種生滅的攀緣心。所以『楞嚴咒』向內能夠啟動我們心靈的力量,向外能夠感應十方諸佛的加被。為什麼呢?因為《楞嚴經》所詮釋的正是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所以會得到諸佛同體法性的加被。因為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都是平等的一念心性,所以在自他不二的角度之下,得到十方諸佛同體法性的加持。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持『楞嚴咒』向內能夠開顯我們真如的功德,向外能夠感應十方諸佛的加持,這個『咒』是通內通外的。

丑三:結勸

淨界法師:楞嚴經

這一段是佛陀講了八段約著因人滅惡增善的功德以後,佛陀把這功德做一個總結護持初心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隱。

這段是說佛陀宣說此咒的一個目地,主要針對的根機是末法時代的眾生。「未來世」指的是末法時代,因為末法時代的特色是魔強法弱,眾生的外在環境干擾的、誘惑的因緣特別多,正法的力量相對薄弱。在末法時代特別是誰呢?是初學的修行者,「初學」指的是大乘資糧位的菩薩,因為他障深慧淺,他的煩惱障、業障、報障特別多,智慧的觀照力也特別的淺薄。在這種情況,他想要悟入整個三摩地的過程當中,他有『楞嚴咒』的加持,向內能夠幫助他開顯真如的功德,向外感應十方諸佛的加被,就使令這個人「身心泰然,得大安隱。」他的身心世界特別調和、暢順,成就廣大的安穩快樂。它有保護末法時代資糧位菩薩的功能,這一點是說出『楞嚴咒』所加被的根機。當然你一個加行位的菩薩他有禪定,他的身心世界『楞嚴咒』對他來說,重要性不是那麼的大。加行位的人善根強,煩惱輕薄,鬼神根本不敢干擾他,他有禪定,鬼神都是在三界,誰敢去干擾他。資糧位就不同,資糧位障礙就很多。什麼叫做「身心泰然,得大安隱」?

遠離魔障

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這個人雖然生長在末法時代,妖魔鬼怪特別多,但是他因為受持『楞嚴咒』,種種的鬼神障(外來的),還有他內在過去的冤橫宿殃,冤親債主干擾所產生的橫禍,跟種種的災難,以及他過去所造的這些殺盜淫妄的罪業來干擾修行人,在持『楞嚴咒』以後,完全的消滅掉。向外破除鬼神障,向內破除我們無始的業障,所以他能夠身心泰然得大安穩。應該怎麼做才能夠真實的把這樣的力量發揮出來呢?

謹遵四法

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於此咒心,不生疑悔。

佛陀講出了四個方法:阿難!你跟種種的有學之人(三果以下之人),在未來世的末法的修行者你一定要記住,你要受持『楞嚴神咒』,依止四個法:

一、安立壇場,結壇行道,你一定要有一個修行的道場,每天要禮拜發願持咒,三七行道。

二、如法的持戒,持咒的人,你起碼的四根本重戒要很清淨,殺盜淫妄,因為這是整個修行的根本。

三、所受戒主,逢清淨僧,你受戒的和尚要清淨,整個羯磨法要如法,你要能夠如法的受戒。

四、於此『咒心』不生疑悔,你在持咒的時候,內心當中要完全的俱足真實的信心,百分之百的信心。這個地方的信心俱足,應該你要俱足理觀,一個人你不能夠真實的正念真如,通達諸法實相,你對『楞嚴咒』肯定會產生疑悔。「哎喲」,力量這麼大!我們從外面的事相來看,很容易產生疑悔,但是你要是觀入真如的時候,你會發覺這種功德其實你本來俱足的,沒什麼好疑悔的。這樣的四法有什麼功德?

必得心通

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這個善男子他俱足了四個法,在現生父母所生的肉身當中,假設他不能夠心地開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心地開通」有兩層意思:這個人善根比較薄弱,煩惱也特別粗重,他以理觀跟『楞嚴咒』來修行,他起碼能夠解悟真如本性,對真如本性產生解悟。比方說,名字位、觀行位、相似位的都叫作「解悟」。如果這個人宿世以來煩惱輕薄,他就能夠證悟真如本性,那就是分證即佛,真正證入法身的功德。有解悟跟證悟兩種差別。

這地方是等於是把『楞嚴咒』的功德做總結,向內啟發真如本性的功德,向外感應十方諸佛的加被。這個地方的關鍵,我們在受持『楞嚴咒心』的時候,關鍵就在「不生疑悔」這四個字。其實我們在大乘佛法的修學,每一個法門都是不可思議的,大乘法,智者大師說跟小乘最大的差別,大乘法是你只要受持這個法門,不管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都是入一種不思議境;小乘佛法沒有不思議境。小乘佛法你思惟苦、空、無常、無我,這個都是很正常的,它有什麼不思議境,那是現實都看得到的,生命是變化、痛苦的。但是你念佛、念咒,那完全是不思議境,不思議境的根本在信心。「信心俱足」這一句話我們一般不容易了解,我們很難了解什麼叫信心俱足?善導大師解釋得很清楚,善導大師說:什麼叫「信心俱足」呢?就是你對這個法門產生順從,你念佛的時候順從本願,念咒的時候順從真如,你的心要隨順服從,這個就是不生疑悔。

「順從」。禪宗最有名的公案,當初六祖大師他開悟以後,他有一個因緣去聽經。在聽經的過程當中,聽法的法師兩個人就起爭執了,說:是風動才有幡動。有些人說:不是,是幡先動,所以產生風動。後來六祖大師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個是千古的公案:「仁者心動」。《楞嚴經》就是在講這個觀念,你內心不動,宇宙萬法不會動的。說是「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你心一動了以後,你整個生滅的因緣才會出現。

所以《楞嚴經》很強調,你在持『楞嚴咒』的時候,你要完全的順從真如,因為真如本身是一念不生的,那你心動,真如是不動,那你怎麼去感應『楞嚴咒』呢?你順從本願也好,順從真如也好,要緊就是一念不生。

在台中蓮社的感應見聞錄裡面講一個公案:在沙鹿鎮有一個老菩薩,這個老菩薩平常很虔誠念佛,有一天他做一個夢,夢到他整個牙齒全部掉光。在夢境裡面這是個大凶夢境,必有大災難要降臨。所以他第二天早上起來就很虔誠,就趕快事情忙完就一直在佛堂裡面念阿彌陀佛,他也沒什麼求,因為他也不知道是什麼災難,這個災難是降在他身上?或者降在他子女的身上?他完全不知道。所以不知道,他就完全一心一意的念阿彌陀佛,內心當中就專注的聽自己的音聲。

他有一個長子,在山上做燒炭的工人,早上上工沒多久,正忙的時候就好像有聽到有人在叫:阿成啊!阿成啊!你趕快回來,趕快回來!他想,才工作沒多久叫我回去做什麼呢?他又不管它,繼續做,沒多久又聽到:「阿成、阿成趕快回來!」那個音聲好像他母親叫他,他就覺得奇怪,乾脆不做了,收一收就趕快回去了。結果他一離開工作的工寮,離開差不多五分鐘左右,整個工寮「啪」!垮下來,全部的人都喪生,因為連救都來不及救。回去以後,他媽媽原來在佛堂念佛。這怎麼回事呢?因為他媽媽的那一念心,完全的「順從」彌陀的本願,這時候啟動了佛陀的加持力。

大乘佛法它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修「圓頓止觀」的人你要有一個觀念,開顯心力,開顯佛力,大乘佛法的觀念是說,這種功德是本來俱足了。小乘佛法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你要去求你才有。大乘佛法是你正念真如也好,順從本願也好,這是本來俱足的,你只要做一件事,你只要順從他就好。彌陀的本願,本來就存在法界當中,但是你要啟動它,你必須要有方法,你就是「順從」。什麼叫抗拒呢?哎喲!我念這個佛不曉得有沒有效果?你打這個妄想,「一念方動烏雲遮」,就把彌陀的功德遮蓋住了,彌陀功德的門都關起來了!

所以我們念佛不能感應,問題不在佛陀,是你自己沒有真正的……印光大師說:「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你沒有真實的整個靠上彌陀的本願,因為它本來就俱足的東西,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不生疑悔,順從本願」,站在一個真如的角度,「不生疑悔,順從本願」。這個地方很重要。

有些人說,那我平常什麼想都沒有,那是不是順從本願,是不是順從真如呢?我們要揀別一下,你心中什麼都沒有想,這個叫顛倒愚癡,無想跟正念真如,我們正念真如心中也沒有想法,但是那是一種智慧的觀照,你什麼都不想,這是一種無記,是一種愚癡相,那不一樣。一念不生跟什麼都沒有想,這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智慧相應,一個是愚癡相應。這是講到『楞嚴咒』的功德有八段。

壬三、護法述願(分二:癸一、八部眾。癸二、菩薩眾)這一科,我們先把這一科的科判把它說明一下,先看科判196面。

辛二、佛陀重宣佛頂神咒(分三:壬一、阿難述請。壬二、如來正說。壬三、護法述願)佛陀宣說『楞嚴咒』的功德以後。護法菩薩指的是金剛藏王菩薩,還有天龍八部,這二種護法就出來敘述他要護持『楞嚴神咒』的法門以及受持之人。這地方有兩段:一、八部眾。二、菩薩眾。

癸一、八部眾

淨界法師:楞嚴經

「八部」指的是天龍鬼神等等。

金剛力士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

金剛護法:「說是語已」,佛陀宣說前面八科的功德以後,在法會當中有無量無邊百千金剛,「金剛」,指的是金剛力士。因為他手持金剛寶杵,而為整個佛教的護法尊神,這個金剛力士是跟隨金剛藏王菩薩的身邊,而為他的眷屬,金剛藏王旁邊的眷屬,叫「金剛力士」。這些力士在佛前合掌頂禮,而白告佛陀說:正如佛陀所說的『楞嚴咒』的功德,我等也應當要誠心的保護如是的發菩提心,而修學『楞嚴神咒』的這個修行者!。這是金剛力士的發願。

梵釋四王

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

諸天包括:大梵天王還有三十三天的釋提桓因以及四天王天,東西南北的四天王天,他是保護帝釋天的,為帝釋天的大臣,這些諸天也在佛前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如果真實有這樣的發菩提心,而來受持『楞嚴神咒』之人,我也應當要至心的至誠保護,使令這修行人在一生當中,他心中的願望都能夠所求如願。

天龍八部

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毘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鬼神眾所發的願:有藥叉(男眾的鬼)大將,「大將」是他統領很多很多的兵將;羅剎(女眾的鬼),她是女眾鬼中之王,統領種種的羅剎;富單那王是臭惡鬼,鳩槃茶就是厭魅鬼,毘舍遮就是噉精氣鬼;頻那是豬頭使者,夜迦象鼻使者(這兩個都是佛教的護法神),乃至於其他的諸大鬼王,還有種種的鬼帥,鬼帥是鬼王部下的大將軍,他們也都在佛前合掌頂禮:我也要發願護持修學『楞嚴神咒』之人,使令他菩提心的善根速得圓滿!

照臨主宰

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

日月天子(他們都是能夠照明天下的)及諸星的發願:有日天子、月天子還有風師,他是主管整個風,雨師、雲師、還有雷公師乃至於電伯(掌管整個閃電的),乃至於年歲巡官,在天上他是屬於今年當值的主官,以及天上星座的眷屬,他們都在會中頂禮佛陀,而白佛言:我也應當保護髮菩提心,受持『楞嚴神咒』的人,他們只要依止如法的道場來修學,決定能夠遠離一切的鬼神障礙,而無所畏懼!

地祇天神

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神,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又有無量無邊的山神,主管山林之神,還有大海之神,還有土地之神,水陸空行;水指的是海神,陸是土地神,空中藥叉,乃至於萬物的精靈;「精靈」一般都是動物,動物它長時間的吸收日月的精華,它能夠做種種的神變,能夠變化做人,叫做精靈。以下指的是沒有身體的,風神王還有無色界的天人,這是眾生眼睛看不到的,他們也都在佛前,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也應當要保護這些發菩提心,受持『楞嚴神咒』之人,使令他們在成就無上菩提的過程中,永遠遠離魔事的干擾!

這地方是天龍八部、諸天鬼神所發的願力。這一段的護法述願跟前面佛陀講八段的功德有什麼差別呢?前面的功德是佛陀親自宣說的,換句話說,這是不思議境,只要是佛陀宣說出來的,那只有惟佛與佛方能證知的,我們只有相信。前面的八段,能滅災難、能淨業障乃至於同佛功德等等,前面那八段功德主要是強調你受持『楞嚴神咒』,所開顯的你內心當中那種真如的功德,是偏重在啟動你內在心靈力量來說的,你的真如一啟動,自然滅惡生善。這一段的護法述願,所強調的是你受持『楞嚴神咒』,能夠感應到外面的金剛藏王菩薩,以及種種天龍八部的加持,這地方是偏重在感應他力。前面是啟動心力,這一段是偏重在啟動他力。

當然會有人問:鬼神有沒有辦法真正的去產生保護修行人的力量呢?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只要一個人、一個眾生敢在佛前發願請佛做證明(不是在佛像,在真佛前面發願),那這表示兩件事:表示第一個、他真實有這樣的願力,第二個、他真實有這個能力。他有這個願力跟能力,他才敢在佛陀面前發願,而佛陀保持默然。他沒這個能力,他敢在佛前發願,不太可能!這個地方大家要知道,雖然是天龍八部,但是這些人的威德不可思議。

癸二、菩薩眾

淨界法師:楞嚴經

前面所宣說的都是三界的眾生,大威德的眾生,這個地方的菩薩是出世的菩薩。

定散俱護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

在佛陀宣說八種功德以後,有八萬四千的那由他(萬億),乃至於恆河沙的俱胝(百億)這麼多、這麼多數目的金剛藏王菩薩。佛教的菩薩有兩類,一個是現慈悲相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都是現慈悲相。第二種是現怒目金剛相,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剛藏王菩薩,這些菩薩都是手持金剛寶杵,現出怒目金剛之相。這時他們也在佛前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正如我等金剛藏王菩薩這一類的眾生,我們久成菩提不取涅槃。

「菩提不取涅槃」這句話很重要,這些菩薩都已經成就了菩提,而依止大悲願力倒駕慈航,他們都不是一般的菩薩,都是久遠劫來已經成就菩提了。為什麼不取涅槃呢?因為他要恆常的隨順『楞嚴咒』,救護末法持代發菩提心修三摩地的這種修行者。他們就招呼了世尊說:如是修心求正定人,「正」直接了當的意思,正念真如,直接了當,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直接趣入真如的這種修《首楞嚴王三昧》之人,或者是在道場當中,或者在經行處,乃至於有時候到聚落散心遊戲種種的事情,我等徒眾,應當要隨從保護這修行《首楞嚴王三昧》、受持『楞嚴神咒』之人。應該怎麼保護呢?

魔障盡消

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求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

金剛藏王菩薩怎麼去保護持咒之人?乃至於魔王(六欲天,最高頂天的波旬),還有大自在天(色界摩酰首羅天王宮的天主),這兩種魔都不能夠去干擾傷害受持『楞嚴神咒』之人。乃至於諸種種的諸小鬼神,對修習『楞嚴咒』之人,要保持十由旬之外,除非這個鬼神他發心好樂修習禪定,來跟隨著個修行三昧之人。假設這邪惡的魔王乃至於這個魔民、魔女,這種種的鬼神想要去干擾這發菩提心,修持『楞嚴咒』之人,我以金剛寶杵來破滅、搗碎他的頭,猶如微塵。蕅益大師有解釋:說這個金剛藏王菩薩看起來好像很殘忍,用金剛寶杵搗碎其首,猶如微塵。金剛藏王菩薩是久成菩提,不取涅槃,他是證得了真如佛性。

真如佛性的人怎麼會有這種舉動呢?蕅益大師解釋說:這叫做「性惡之法」,稱性所起法。我們一念心性有「折攝二門」,所以,蕅益大師說:「一折一攝,一慈一威,皆拔苦故。」性惡法門它的善巧,一個安住真如的人他稱性所表現的善,現出慈悲相,他所現出的惡,現出怒目金剛相,他們只有一個目地,都為了要拔除眾生的痛苦,而依止大悲心的緣故,所以這叫做「性惡法門」,稱性所顯現這惡法的假相,如是而已。

所作如願

恆令此人所作如願。

能夠使令這修行人,能夠滿足他心中的願望,遠離一切的干擾。這地方它還強調,金剛藏王菩薩是保護這個散亂心的人,你看他有時候還跑到村落中去遊戲,所以他這個地方不是針對三昧之人,特別是資糧位的菩薩。資糧位的菩薩魔障特別多,比方說他有煩惱障、有天魔障、有五蘊魔障,有死魔障礙四種魔障,所以他也特別需要去保護。

過去,慧天長老他講到一個持『楞嚴咒』的公案,他說:過去在一個叢林的寺廟,這寺廟的旁邊是一座道教的道觀,兩個道場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後來因為土地的糾紛,兩個人就產生很大的煩惱。產生煩惱以後,在道教的道觀裡面有幾個人,就持道教的咒,就作法,要用火來燒佛教的寺廟。那一天中午的時候,吃飽飯沒多久,就在佛教寺廟的天空出現一道很奇怪、一個紅色的天空。方丈和尚一看就知道情況不對,他就趕快撞鐘,把大眾集合起來,到大殿去持『楞嚴咒』。持到快結束的時候,突然間那道教的道觀的寺廟就起大火。因為他本來是要咒願要去燒佛教的寺廟,但是當『楞嚴咒』一持下去的時候,這個咒力我們講過,第一個它向內啟動我們真如本性,第二個向外感應諸佛菩薩的加持。

正如蕅益大師說的:真如本性是一切法的根本,哪一個法會去傷害它呢?火是依誰而起,你怎麼會有火呢?它依真如而起,你依真如而起,怎麼可以去傷害真如呢?火可以去傷害自己嗎?不可能!水也不可能傷害自己。所以當我們去安住真如的時候,為什麼所有東西不能干擾我們?因為我們的心回到一切法的根本。為什麼有魔王?那是因為他有真如本性才有魔王,你沒有真如本性你有魔王?哦!魔王怎麼去干擾魔王呢?魔王是依真如而起的,他沒辦法干擾真如本性。

只要我們正念真如,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傷害你,因為我們回到一切法的根本。這是蕅益大師的思想,說為什麼持『楞嚴咒』,火不能燒你,水不能淹你,一切鬼神不能障礙你?因為你回到一切法的根本。諸法再怎麼邪惡,它不能傷害它自己的根本,是這個道理。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我們先不要管外在的加持力,你順從真如,你就回到一切法的根本,是這個意思。佛陀花了很大篇幅來解釋『楞嚴咒』的功德,這一段持『楞嚴咒』也等於是《楞嚴經》的很重要的修持法門。到這個地方講到「示不生滅為本修因妙三觀門」講到修行的方法,全部講完。

乙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三德位

這地方講到修行的位次,「正」指的是正行,本經的正行就是《首楞嚴三昧》正念真如,我們講返聞聞自性,或者返見見自性,在六根當中生起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力量,叫做「正行」。本經的助行是「清淨的持戒」、跟受持『楞嚴神咒』,兩個法門叫助行。正助合行會產生「伏斷」,「伏」調伏,「斷」斷除;調伏斷除五住的煩惱,圓證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密藏,調伏外在的煩惱,證得我們眾生本俱的三德密藏,這當中有三段:一、申請。二、讚許。三、正說。

我們先休息十分鐘好了,再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