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印光大師文章(第2頁)
印祖第三天開示,重要內容講得差不多時,就談了一下當時內蒙一帶傅作義將軍抗擊日偽...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
關於因果,疑惑的人還真不少,周頌堯居士請教大師說:弟子吃素念佛多年,總相信學佛...
由於鄰居家著火,火勢蔓延,衛錦洲居士家也被毀於一旦,他的妻子受到驚嚇生病而死,...
近人多生肺病,光頗不以為然。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十一二歲,便有慾念。慾念既起...
人生世間,禍福互相倚伏。唯視當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
1、瘟疫和流行病乃共惡業感召 瘟疫和流行病,乃是眾生的共惡業所感召而來的。這個...
原文: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修之及極,皆可以了生脫死。而於現生決定可以了生死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學。然已大半輩子過了,無可成就,只好一心念佛,求生西...
原文: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之目...
印光法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
文鈔原文: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主人不理,彼...
文鈔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瘖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瘖啞,...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
令慈年邁,光若不說此弊,汝後會以盡孝之心,阻親往生。 那個意思是你母親年齡大了...
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 就是福峻這個女眾啊,她臨終的時候正念很...
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親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根,及現在善願,並汝等助成之...
平時侃侃鑿鑿,與人說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並念佛了生死之道,與教兒女,立太平之基...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 就是把...
接下來一段呢是《示重報輕受及如法治喪》,就是開示的這個如法治喪,怎麼去發喪,喪...
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 這是必然的...
《臨終三要》,這個是印光大師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個,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個...
(第一講) 我們尊敬的化通長老慈悲,真常法師慈悲,各位常住師父慈悲,各位居士同...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的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的。具...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阿...
威儀門第一個就是敬佛,怎樣敬佛?我怎麼怎樣做,才能表現出,我們心裡虔誠的恭敬佛...
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個意思是,雖然咱們還很強壯還很年輕,你就得...
原文: 蓮之為物,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人能一切不著,樂我天真,富貴貧賤夷狄患難...
原文: 教子女當於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時機。縱曾讀光文鈔,亦未究...
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 那個意思對方可能打算年內或年前...
原文: 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聽,彼雖不能念,聽見佛聲,心即...
有居士在拜佛時身體震動,又見到黑暗中有光晃動。大師提醒他,這是過度提神所導致,...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人臨命終的時候,所應該面...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
邪魔外道有一種非常蠱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給你消災,給你免難,給你積累福報,明白吧...
原文: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他是答覆的葉沚芬居士的一封...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 這個咱多次...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宿因厚而現善濃,則多劫之重報,轉而現生輕受...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眷屬一心念佛。從前之事...
原文: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雖則久已證窮法性,而復不住寂光,不證佛果。以大慈悲...
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佛經多處提到,富貴人學道難,女人...
陳性良,字錫周,是印光法師的在家弟子,與印光法師因緣甚深,多有書信往來。(參見...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不善用心者,固...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覺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貢高我...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
我們都常講到說,出家為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個形容叫遁入空門,就是要狠...
原文: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緣。倘刻期欲生,若工夫...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惠。她孝順親長,敬重丈夫,教導...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這個經書或這個論藏啊等等,都是能夠供養的,就是把經啊,放...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緣。近來甘肅一弟子,名鄭哲侯,年六十四歲。六十以前,見...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的淨土祖師,幾乎都是遙不可及,為什麼呢?都...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 ...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
無錫念佛的人逐漸增多。有個人燒得一手好素齋,凡是有打佛七的道場,都請他去做菜,...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師修淨土。有些人修淨土以後,...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觀佛,禮佛,畫佛,皆名作佛...
(第一講) 各位同學,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原文: 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待客,...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如果上點歲數,在農村生活過、縣城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那個...
原文: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則安樂無量,近來兵火連綿,吾人幸未罹此,雖有...
原文: 臥室若不潔,可將佛像供於淨室,日請來熟視一二次,則心中便可作憶念矣。念...
原文: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現九法界身,種種方便,度脫眾生。(九...
原文: 堪輿家言,何可為準。若如所說,則富貴之人,永遠富貴,何以高門每出餓殍(...
原文: 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及生生世世之願,有此願,便...
原文: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數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
原文: 接手書,不勝傷時之感,十餘年來,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總由不知三世因果,...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修密宗,總把念佛看得沒用。 ...
福建省永春縣,山川秀麗,民風淳樸,自古被稱為世外桃源。永春縣東十里,有個地方叫...
悟開法師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勝心切,志在參禪,藐視淨土。後來參加念佛法會,對淨...
原文: 淨土法門,為諸法之歸宿。猶如大海,盡世間所有江河溪澗之水,莫不趣入其中...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十歲,卻忽然夭折,對此我不禁...
乾隆辛巳年間,河南省境內黃河決堤,陸地水深一丈多(約為現在3米),民間的村舍房...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與陳錫周居士書) 若參而不得,...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
原文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病中且勿提及,但勸至心念佛,即得蒙...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祖禰求超升,均無不可。 然...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弟子, 而不知孝親相夫教...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不如緣想多佛之功德大。須知...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潑,而為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
原文: 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分。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為,絕不與彼相爭相詰。以明...
原文: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因撥果。如是之人,其天姿實...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縱生人天,終非究竟安隱之處。倘能隨分隨力,持佛名...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 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

社會困亂之時,正是佈施的好時機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因果重重迭迭沒有窮盡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

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本

應怎樣對治瘟疫和流行病

現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淨土一門

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

欲報父母恩,應當一心念佛,代父母懺悔業障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傳奇一生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

盲聾瘖啞可以往生嗎

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把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這也是一種法施

求人天福報,只得來生癡福而已

能為一切眾生迴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

居心可以質鬼神,作事決不昧天理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病不見愈,乃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

不能往生西方,則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間福報

《臨終三要》的重要開示

宏海法師:印祖文鈔——一函遍復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推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

敬佛第一,怎樣才算是敬佛

現在雖很強健,但要做死了想

這個榮耀,又有什麼能再超過呢

教育子女應當從根本上著手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淨土行人勿定往生時間

臨終俱宜念佛以助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現的種種境界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患難不必求鬼神

在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推薦】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沒有不痊癒的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獄眾生

女人學佛須知

【推薦】全家人往生西方,成為真正的淨土眷屬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貢高我慢之心,易招來宿世怨家對頭

攝受之力與念佛之誠

一代高僧中的典範--弘一大師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每個人進入佛門都各有因緣

民國高僧諦閑法師

念佛攝心的方法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半日學解,半日學行

天天聽佛號,也有大功德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聖號

民國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師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

臥床默念佛號會有罪過嗎

觀音菩薩久已成佛,以悲心現九法界身

風水師的話可作為依循的準則嗎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之願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酷烈

患難中應持聖號,自然有不思議的轉移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錯失西方的「高僧」

淨土法門為諸法之歸宿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人有實德,天必有奇報

不能往生的錯誤方式,一定要注意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在這個時節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