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印光大師文章(第6頁)

如何讓父母現世安樂,臨終生淨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樂,死歸淨土。當率其家屬男女老幼...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異人,有劉某者,皈依寶一法師,寶一庵中有湖南二女居士。劉為偽撰自知錄石...

邪淫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至於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媚,君...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期我閱讀了印光大師的一些資料...

印光大師初出家的風波

印光法師來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滿三個月,大哥就找來,一頓訓斥,要求他先回家辭別母親,才能考慮出家。走到半路,大...

印光大師永思集·大師遺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國人某氏至靈岩,謁見大師,有所請問,互用筆談,...

【推薦】印光大師講故事

你在沒有辦法中,還有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可以依靠,有什麼好怕的? 炮火連天,兵...

念佛如何對治妄想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

【推薦】念佛人當如何面對病死之苦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業,業消則...

世人若遇災殃,應作償債想

世人稍遇災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絕無有作償債想,生悔罪心者。須知「種瓜得瓜,...

如何對治悲觀抑鬱想自殺的煩惱

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鬱和想自殺的煩惱可治也。 人生世...

世間賞罰與因果報應之不同

原文: 閱來書,知汝聰明尚不徹底,故以儒佛之因果,與世間王法之賞罰同論,則似有...

居士在家閉關精進佛七簡說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聖, 當竭力供養, 至誠頂禮。何可止一香爐, 而燈燭...

【推薦】《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而有人卻偏偏喜歡去做,以身殉...

從醫者救人危急,當可大積陰功

學佛之人,於三皈、五戒、十善諸義,既已明瞭,當竭力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

【推薦】勿以聰明驕人 真實用功方好

勿以聰明驕人 真實用功方好 觀來書,詞義均好,無可改,故不批。汝年二十一,能詩...

朝靈岩,思法語,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來靈岩山寺,對這裡的一切還記憶猶新。上次來時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

印光大師的嘉德懿行與對淨土法門的貢獻

時光如梭,在不知不覺中,一代宗師印光大師(1861-1940)已經離開我們七十...

印光大師談素食的推廣

推廣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處諸多,學佛之人理應善巧方便令家人也獲得利益,印光大師...

兒童德育啟蒙

孝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與我,實為一體,我愛自身,應孝父母,能不辱身,...

印光大師談《心經》

(一) 《心經》,發揮三世諸佛所證之菩提涅槃,一切眾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方如來...

讚譽詆毀皆有前因

讚譽或詆毀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此語,極確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說一切利,衰,毀,...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而今交通發達,修行人參訪叢林...

只知行孝之顯跡,不知盡孝之極致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范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故...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序 印光大師乘願再來,單提正令,嘉惠後學。而機薪既盡,後人逐匯其嘉言,以使萬流蒙益。其中尤以佛教出版社所編...

淨土行人如何對待兒女婚嫁問題

【原文】 今之兒女婚嫁,一本於自主,只可隨他去。否則彼等後來或有怨言。然雖云無怨言,一旦情愛稍歇,則離婚別...

印光大師的早晚課

原文 禮懺無定規,但致志誠懇切即已。臥室供佛,除貧無餘屋則可。若有餘屋,斷不可...

印光大師對祭祖焚燒紙錢的開示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

念佛之功德殊勝

《印光法師文鈔》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有起色。凡臨終人,神識昏亂...

思地獄苦,念佛自然懇切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 念佛...

印光法師小傳

一、簡狀 印光法師,法諱聖量,自署常慚愧僧。1861年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俗姓...

挽回天災人禍第一妙法

念佛免災減災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

如何為兒孫謀劃久遠的福利

人未有不為自身及與子孫謀者,而謀之之道,固宜參詳。若為眾為公,則其福澤綿長。為...

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為什麼講四種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念佛,唯持名最契機。...

以肉來行孝乃無知之人之作為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何可謂不遵父吃肉之命為不孝乎?設汝父一旦發狂...

印光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

一、持戒與念佛的關係 1、三學為學佛修淨之根本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

念佛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

印光大師開示縱欲的危害

復孫藝民居士書 世間聰明子弟,於情竇開時,其父母兄師不為詳示利害,以致由手淫與...

印光大師臨終助念的解讀

臨終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

積陰德以轉天心

原文: 人生世間,壽夭窮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惡者,則亦有轉禍為福,轉福...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家對頭所現之影。以...

因果複雜,肉眼凡夫不能明瞭

來示雲,時當末法,彼邪見魔黨,往往身泰體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惱。豈非定業...

怕鬼及有怨業病該怎麼辦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係普結孤魂緣者。小則蒙山,中則焰口,大則水陸,同是一...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

印光大師對蘇州佛教的貢獻及影響

印光大師(1861~1940)是中國漢傳佛教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弱冠出家,禮...

印光大師開示養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對豆子、豆油也特別提倡。並提出,保養的辦法並不是像世人尤其現代人...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

不要購買有佛像標籤的香燭

賣香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業。製造粗劣、不潔淨的香,裝潢標新立異,把...

勸念觀音菩薩聖號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之?答:遇極危急之災難,但念...

印光大師嘉言錄--標應讀典籍

●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如上二經,法門廣大,諦理精...

印光大師嘉言錄--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聖賢心...

印光大師嘉言錄--釋普通疑惑

● 以下論理事: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

印光大師嘉言錄--分禪淨界限

●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圖。【書二】十...

印光大師嘉言錄--勉居心誠敬

●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

印光大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

印光大師嘉言錄--勸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

印光大師對一位囚犯的開示

原文: 接手書,知發勇猛心,不勝欣慰。但只以終身吃素,一心念佛,為惟一無二,決...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這裡聚集一堂,飲水思源,追念師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師...

念佛三昧摸象記

原文 歲在丙午, 予掩關於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 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病好的幾則故事

消災治病有求必應 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外感內傷之病也。若怨業病,...

如何為亡人稱名迴向

早晚功課,為亡人稱名迴向。森則按照普通叢林功課,每朔望早課完,禮祖時,將禮畢,...

【推薦】印光大師論逆境

所謂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順利的環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測風雲,也可以是...

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禪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

印光大師論念佛圓通章的聞思修

印光大師非常重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讚歎弘揚不遺餘力,不僅將此章與...

一切修行人必讀——印光大師悲心慈語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普陀山,會晤印光大師,自稱前...

示華權師病中法語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人活在世間...

壽康寶鑒序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後嗣滅絕,家道傾頹,凶神蒞止者。此...

臨終三大要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

虛雲老和尚的淨土思想

虛雲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禪宗泰斗、佛教領袖。當年出家之後,幾乎與家...

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蓮友緣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1861~1940)和諦閑大師(1858~1932),一位是...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至誠念佛,自然消除罪業,增長...

印光大師論藥師法門

佛與眾生心體是一,而心之相用則天淵懸殊,由相用懸殊故,其所受用者,亦復天淵懸殊...

印光大師的健康飲食建議

1、提倡吃面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

印光大師家教觀之淺探

在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師(18611940)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所生...

了生脫死,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倘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為什麼有的聰明人坎坷終身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絕無涵蓄。其人非坎...

人生欲得無病健康之法

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欲事一...

印祖往生後淨宗的傳承與發展

問: 請介紹一下印祖往生後淨宗的傳承與發展。 大安法師答: 印光大師是近代中興淨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師。晚...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

印光大師法語三則

第一則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但須知無論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殺時,恨心怨氣所致...

《印光大師與周福淵女士書》學習感言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與周福淵女士書》雖是給周福淵居士的回信,實則是對我們末世所有...

念佛時見到瑞相怎麼辦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對命運的認識方法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要認識自己的生命。他有一個四料簡,講的是命和心的關聯。 第一...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拘貴賤賢愚,男女老幼,凡有請...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嗎

問: 有個修淨土的法師說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印光法師文鈔》不可不讀,這樣說如法嗎?請法師慈悲開示。 大安...

解讀印光大師的財富觀

《印光法師文鈔》涵蓋了印光法師的各種思想,財富觀即是法師思想的組成部分之一。法...

慈心不殺,當吃長素

慈心不殺 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面對流行瘟疫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復於十方...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於愛之不得其道,或偏與錢財,或偏令穿好衣服,錢隨...

教育兒女比送經書更重要

一位居士經常請經書送給別人。印光大師對她說:你有這份心很好,因為請佛書送給別人...

幼時就應當教育少兒因果報應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從小失教所致。小時失教,大了便難成器。汝際遇如是,但當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煩惱...

欲全孝道,當修淨業

印光大師(1861~1940),陝西郃陽人,從小即跟兄長讀儒家書籍。孔子十五而志於學,從格物、致知、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