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講)

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們《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第二十二講了。那麼現在的我們的內容講到這個七大。我希望我們聽是進入這麼一種狀態,就是說我們在講到,現在講到三卷楞嚴了,馬上要講結束,圓滿了。那麼大家在一邊嘗試著這樣作意起觀,就是從我們根本開始講到這個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現在講到七大,歸根結底是一回事。就是說我們在希望大家聽這個,越學越這個,文字的量是越來越大,是吧,好像似乎越來越繁重了,也導致我們在聽聞上的領解上似乎這個面越來越廣,這個內涵越來越深。但是我們一定在領解,就是領悟上來講,要越來越簡單,就是越聽卻說,是這麼回事,又通了一點兒,通了就朗了嘛,就一目瞭然了嘛。所以說不斷地講,不斷地聽,就是越來越簡單,而不是說漸漸地越來越聽不懂。明白我的意思吧?所以說在聽這個,特別是今天我們如果能把七大講圓了,我們要是這樣的一種見解,是什麼呢?就是咬死這個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我們現在見不到不變的本來面目,但是要從這個隨緣的現象界上來信不變,以信方便入這個不變;那麼再從這個不變的本來面目裡邊確認我們現前的一切境界是隨緣,是循業發現,而且還可能來回轉化。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平台。其實講來講去就說了這麼一個,希望越聽越簡單,越會得通。這樣的話,就是你不管它有時候甚至這句具體的講的什麼意思,好像當時有點概念,過了頭了好像又不知道了,說不上來這是具體什麼意思。但你一定要把總體的這個精神要掌握,這是很重要的。

總體的精神掌握了以後,你好比我們說這個地大吧,前面不是講地水火風,開始講地大,那麼地大的話,在我們一般的錯見解中都是以為說析色才是空。因為地大是一個堅固性,它跟虛空是相對的,那麼一定是表達地大的時候是一定有堅固相。如果你想把它弄得沒了,就是一條一條地把這個,好像說把這個色相給分析了,剖析開來,最後成了鄰虛塵了。這統統都是一種治標不治本。那麼怎麼去會這個地大為如來藏妙真如性呢?你不要想著說它積色,就是把所有的塵埃積在一塊兒了,就變得堅硬了,這才是叫做為大地了,地大。也不要以為說把所有的色法剖析開來成了微塵了,這就是好像是空大。你要知道這個粗也是法界,如來藏,細也是法界,當體一切的地大堅固全是法界,如來藏性。

那麼包括我們後面的水也罷,這個火風空見識都是如此。他一直是循著這個公式在講,但是每一個層面提醒度不一樣,爆破的這個點不一樣。很可能有的人他在這個上面能夠走兩步,走得比較深入。有的人在那個上面他就始終聽不懂,來來迴迴不知道這個怎麼回事。所以你看佛才面面俱到地講了這麼多。所以大家一定要越聽,就是這個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這個圓週遍功德。你看光地大,地你不管它粗色細色,當體,要記住所謂當體,要當體我們常說當下當下。那我們老犯的毛病就是跟姜太公釣魚一樣,就拿著魚鉤在那兒釣當下,等這個當下。不是這樣子的,這個當下就真的是說不出來,你得悟。一切沒有發生的時候。你看我們現在已經發生的太多,大家都覺得維摩講堂來聽法,我們在講《楞嚴經》。可是《楞嚴經》表達的就是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應該發生。一念不生就是這個東西。只有《楞嚴經》能這麼講。只有依著《楞嚴經》這麼好悟。

那麼再反過來另一層的話,我們依著這個七大的這種條理,那麼地水火風空見識時時刻刻,我們其他的十方三世就不管了,至少跟極樂世界來回在這個搖擺倒騰的時候,知道說這邊是染的,那邊是淨的,可是七大始終是通的。你看我們這兒是這個土石,極樂世界是黃金,但是它都屬於地,遍法界在發揮它的本有的這個地大的功用。那麼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進入講到這個水大,又是說水性週遍。好,我們一起來讀這段經文。找著了沒有?好,一起來。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阿彌陀佛!這段就是開始講的水大。那麼一提起水的話大家,首先極樂世界叫什麼水?八功德水。誰能知道極樂世界的水八功德是哪八功德呀?有知道的嗎?咱們待會兒再說,現在先看這段經文,鎖定這個水大這個元素概念。

那麼在《楞嚴經》裡面他怎麼講呢?佛在講到水的這個本性本質的時候,為什麼說它週遍法界?可是他這裡對於水的闡述主要是說,這個水到底從哪兒來的?因為當時在古代的話,你看,首先說阿難,水沒有一定之相。有時候我們說,有時候是流得很急嘛,對吧,是瀑流。有時候又流得很緩,是平流。你看那個惡浪滔天的時候跟這個,西湖有一個八景叫什麼?平湖秋月是吧,三潭印月,就是說這個水已經靜靜的不動的時候。各種狀態都有。那麼他這裡講了一個什麼現象呢?當時在古印度取水,在後來的中國也有,有一些大幻師。你們怎麼理解這個幻師呢?相信有幻師嗎?相信嗎?魔術呀,這比魔術要高明。魔術它是一種障眼法。這個幻師他能夠真的。你說他為什麼能夠弄成真的呢?

比如說有的幻師他能夠幻化人物,用這個幻術常能奪這個陰陽造化之功。他可以給你就真的能夠變出來一杯水。比如說他能夠變出來一杯水,為什麼呢?就是我們這裡講到的水大,哪哪都是,循業發現。他在這個業上面他能夠進行掌控,他有這麼一個,得了這麼一個道,他就能顯這麼一個相。所以說這些大幻師也是真實存在的,你看這裡佛講到這個有好多種,在這個室羅城裡面當時的外道,大家看看有多多。那會兒佛法不是佔絕對的這個權威的,都要跟這些天天打交道。

你看這迦毗羅仙又叫黃頭仙,黃髮外道,他們祖宗修道的時候,他家族裡面頭髮是黃的。這個叫迦毗羅仙。斫迦羅仙這個是叫做輪的意思,就是他們說車輪的輪,這個斫迦羅仙他認為自己的道力圓滿了,非常圓滿,就像這個,摧伏其他的宗派就跟他的這個車輪一樣,都把其他的學術都能夠破了。所以你看我們佛教裡面講法輪,這些他們在那兒也用。這叫斫迦羅仙。缽頭摩叫做蓮花,《無量壽經》裡面也講過這個,缽頭摩,芬陀利,還記得嗎?芬陀利華是花裡面最潔白的,最難得的,所以說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這個缽頭摩也是在蓮花,這個外道他修行就住在蓮花池裡邊,哪兒也不去,就認為他跟蓮花一樣,都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怪得很。訶薩多譯為海水,就是拜水外道。有的崇尚火,有的崇尚水。

這些大幻師在求什麼呢?這個你看就典型的用了中國的翻譯,叫太陰精。太陰是什麼?就是月亮。太陰精就是月亮上月中之水,月亮上的水。那麼他們一般是怎麼樣呢?就是說在這個月圓之夜,你看於這個白月晝,手持方諸,方諸就是承露取水的那個器具,作法術的時候。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的話,月圓大概就是十五,十五的時候就是能夠作法,從這個盤子裡面就能夠接到月亮上的這個露珠,他認為就是月中之水太陰精就可以到這個盤子裡。還真的有,確實有。這個中國古代也有這樣的一種,這種術,方術。所以出家人裡邊有四種邪命,其中有一種,就不能夠以這些過日子。

那麼這裡這一段你看,這就開始問了,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那麼佛就就這個現象、這件事情,他就問這個阿難,問就說是什麼呢?你說這個水是從珠裡邊出的?還是從空中出的?還是從月有的?就這個方諸子裡面就要放一顆珠子,上面出水。你有時候也是怪得很,你看法源寺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就身上老滴水嘛。那麼乾燥的環境,我可能給大家說過,他就老渾身滴水。那天去了還有人去拜,出來稱奇,就是渾身這個法器,千手千眼裡邊都是水,那個水的印子有的就滴嗒,那一珠水也沒有滴下來,就跟那個石鐘乳一樣,亮晶晶的就在那兒。這麼幹的地方,玻璃罩罩著,就他滴水。所以你看這不可思議。那麼這裡就阿難說問這個,首先他鎖定了這個水從哪裡來的,是從這個珠子,這個方諸裡邊中間放一個珠子,從珠子裡邊出來的,還是空中有的,還是從月亮上來的?因為確實它出現了水了。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這個水是從月亮上來的,對吧,那麼這個月亮上來的水能令遠方,就是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南閻浮提的這個地方的珠子能夠出水的話,那麼它所經過的這些林木、這些樹葉什麼的,都能夠讓它吐水,為什麼呢?因為你月亮離得那麼遠,你能令這個東西出,那你令另外的東西也能出,對吧,反正你離得遠呀。那麼如果說都開始吐水的話,何苦你還自己要在那兒承一個盤子,在那兒等著呢?到處都有水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就說了,說如果其他的東西,樹上不流水,葉子不流水,屋子裡面不流水,那就說明這個水不是從月亮降下來的。對吧,因為月亮降下來的話,那只能說到處都有呀,流遍嘛。

那麼其次,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你看,假如說這個水是從這個盤子裡面的這個珠子中出的話,那這個珠子出的話不要月亮了,也不需要等到這個十五的晚上,只要你這個珠子裡面天天就可以出水呀。就跟自來水龍頭擰開了,它不斷地流。既然你能出,你就隨時可以出。你不能夠隨時出,那麼就說明不是從珠子出來的,另有因緣。

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你看,就是如果說從空裡邊出的這個水,空性虛空是無邊的呀,那麼你這個水也是無邊無際的,因為虛空是無邊無際的,既然是從虛空中出的,那麼從人到天,就是整個我們從地上到天上,應該所有的這些地方就洪水滔滔。我們有時候看這個電影裡邊,像那個什麼,牛郎織女看過嗎?這不是王母娘娘噌地就拔了個簪子就劃了一道天河,對吧。這個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時候也不是?我記得小時候特別愛看那種神話,顯神通,用那個綢子綵帶一舞,整個那個水就漫起來了。如果真正說是從虛空中出的話,就應該像那樣到處都是水呀。那到處都是水了,還有什麼水陸空行呀,空也沒了,陸也沒了,都是水了。這是從理論上,就是從這幾方面這麼講的,你看這段。那麼最後,講到說什麼呢?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說你仔細諦觀,為什麼這裡諦觀諦觀?咱們講經的時候你看佛也常會說,說善男子善女人怎麼樣呀?諦聽諦聽,是吧,就是要你真實地從這個本質上來要看清楚。我們現在人都是不會諦觀的,都在妄想,每天都在這個妄想中,覺得它是真的。諦觀就是說你要還原到它的本質,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個世間。為什麼說到處都在講《楞嚴經》呢?稍微觀察一下,這個世界的幻相就經不起觀察。我們有時候連個為什麼吃東西飽,睡了不困都搞不清楚。能搞清楚嗎?所以要諦觀,諦觀什麼呢?這個月,就是這個月是從天邊升起的,那麼這個珠子是你手裡拿著的,在這個承珠的這個水盤子裡,承珠這個水盤子又是由這個幻師他本人在那兒敷設,就是捧著或者供在那裡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水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流注到這個盤子裡面的珠子上呢?我們也想想這水是從哪兒來的?一哭就要流眼淚,一運動就要出汗,這是哪兒來的呢?

你當然可以說,這個杯子你喝到裡面,出了汗了就毛孔裡面滲出來,那杯子裡的水是哪兒來的?它就出現在這個杯子裡了。如果你不尋前因,不尋後果,不去講緣起的話,這是咱們地球上有水,共業所感,那麼燒開了,倒在這兒供我喝,就光現見這個杯子裡的水為什麼在杯子裡都搞不清楚。為什麼呢?就為它是本具的,容不得你思議。你說它是因緣的還是自然在這兒的?有前因有後果的時候,全在什麼呢?不在諦觀中了,全在妄觀中。所以你看這裡就跟這個阿難說,說你到底,問這個水從哪裡來的,至少這個水不是無所從來,自然而有的吧,你不能說它自然而有就突現了,那才叫變魔術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你看又講到這個說,不知道這個如來藏中性具這個水大,就是整個的空體。我不知道我在這麼講的時候,我有時候備課備的時候,確實是法喜充滿,為什麼呢?就是光一個地水火風,你看這個水,性具的這個水大,全體都是本性,清淨本然,本如來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九法界的眾生的這個勝劣之心呀,勝就是殊勝,劣就是陋劣。隨著九法界眾生,後面的經文有講到,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大家要知道,這遍法界可不是咱們地球上呀,你不要記得說地球上幾分之幾的水,我們的這個視野老是小的愛在這個裡面打轉。你要想到我們的遍法界通歸十方三世,現前一念法界。那麼這個現前一念法界,就隨著我們的心的勝劣。

那我就要問大家,剛才再說一下,為什麼哭的時候有淚?因為被感動了嘛,感動就是循業發現了,一個妄想生起來,或者受了苦楚了。那麼為什麼兩個人如果嗔恨心一相起,一個把一個刀子捅了,嘭地噴的就是什麼呢?噴的是什麼?血呀!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這就是隨眾生的勝劣之心。這裡講到的這個遍法界執,滿法界生,一處執珠,一處水出,你可不要以為說,就照著這死的這個公式說,一處執珠一處水出,我就拿一珠子到處去取水去了。這個一處執珠就是說,只要你一念,你的這個心生在哪裡,它隨時就可以顯現這個水大之妙用,明白嗎?你在哪裡執著,它的水大就可以在哪裡顯現。你看我們執著自己,在感動的時候就流眼淚呀。那麼你執著到欲界,這個吃喝拉撒就具足了。你的慾望一生起來,這就跟貪心水都有關係了,九孔流不淨。這就是叫做劣,因為我們處在劣的時候。那麼如果說再劣一點,回去看看《地藏經》,大家還記得吧?《地藏經》裡面講到的銼斫鑊湯,鑊湯是什麼?就是油鍋嘛。又有什麼?這個血河,又有這個熱鐵澆身,洋銅灌口,饑吞鐵丸,渴飲鐵汁。那個時候,鐵汁、洋銅、鑊湯是不是水大的體現呢?你看,還是遍法界執,滿法界生,到了地獄裡邊,這個水大的清淨本然還在,循業發現,變成陋劣之狀。

所以月光童子在觀這個,修法門的時候他就是觀水呀,一入定,他的這個徒弟一看,滿屋子都是水。你看四大就全體變成水大,七大。那昨天我們去放生了,為什麼說這個活物,買了些魚呀泥鰍,突然間到了水裡它就舒服呢?循業發現,水就是它的本有家鄉。在它的世界裡面,不像我們陸地上的是以地大為本,它的世界裡面就是以水大為本。那水大為本這是凡夫界,可是一轉成聖者的話,楊枝一滴真甘露,是誰的呀?為什麼觀音菩薩說,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一旦轉凡成聖度眾生的時候,還是用的這個甘露,水大在作妙用,這個時候就叫做勝心而不是劣心了,殊勝的勝,殊勝之心,用的楊枝一滴真甘露。那為什麼這個時候同樣是水大,差別相就出來了,為什麼?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大家要仔細悟,你看這個遍法界生,遍法界遍到哪裡了?包括遍到極樂世界。剛才我不是問大家了,為什麼極樂世界的水有八種功德呀?為什麼?因為他把這種殊勝的這種水大的妙用全體給調出來了。我們現在水大那太陋劣了,就是這麼口自來水都越來越不好喝了,還得買水。好像是佛說,當水裝在容器裡賣的時候,眾生的福報就是很差很差了。可是你看極樂世界,第一個澄淨,第二個清冷,八功德呀。清冷是什麼呢?熱了不會燙,冷了不會拔涼拔涼的,把你的牙齒弄酸。除飢渴,不但能解渴,還可以除饑,就是說吃飽,喝了就能吃飽。這是功德。潤澤,安和,甘美,輕軟,等等這些。咱們兒這的水就這麼一杯拿起來有份量,極樂世界的水沒有份量。微瀾迴流,你看在那個八功德池裡面,你想到腳脖子到腳脖子,想到膝蓋及膝蓋,想到腰到腰,想到脖子到脖子,突然間就自然灌頂。而且不但往下流,還往上流就來回。這就是已經把這個水大週遍,應其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一生補處的心量,而把它顯現得非常的殊勝。可是盡管它殊勝,它水大的本性跟地獄裡面的銼斫鑊湯、洋銅灌口,本來如如不動清淨本然,一模一樣。就是這個樣子,水大週遍。所以在這裡說,你看這個。

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但是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那世間的人不明白這個水大循業發現。剛才給大家講了半天水大循業發現的道理,時時刻刻會有水。甚至以前有的人,他這個做人的時候他不想當人,他老想做個天龍八部,他要做龍。還有這個有一些弟子天天說,給我發信息安慰我的時候說,師父你要多保重龍體。我說你讓師父去當畜生呀?他認為這個龍體就非常抬舉了已經。我說你要以後說法體,不叫龍體,龍是畜生,畜生他要做這個龍業,修著修著足下的水就出來了,他的龍業就成就了,馬上就要投胎做龍去了。我說這不是哪一世當皇帝他養成了慣病嗎?所以說在這種你看,但因緣自然都是沒有實義的妄想妄說,皆是我們的識心分別所現,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以水大週遍真空,性空真水,性水真空,就是講這個道理。這是又把水大我們做了一個交代。

再往下繼續往後貫,我們要講到風大了。風還記得我們上次講到它的什麼相呀?動相,進出動相,呼吸、舉手投足都會引發這個滑過的感覺,就是風大。這個風的感覺,就是到處吹呼吹呼的時候,也是遍法界滿的,隨時都可能出現,隨時都可能循業發生。我們來把這段經文大家一起來讀,阿難,風性無體開始。大家找一下,找著了沒有?好,一起來。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週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阿彌陀佛!這段話呢,佛講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首先你看他講到說出家的大眾,因為阿難是出家人,也是常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隨弟子,那麼想必他每天的生活場面這個點點滴滴。他就取了一個點滴,就是說,你看這個風性無體,動靜沒有常態,說風性也不是確定的,沒有一個常態,有的時候是以動,動的時候啟動了,靜的時候就好像感覺沒有了。大家說這個風是不是會有沒有的時候?因為我們好像覺得在靜的時候,這個風就好像沒有了。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在外面刮了好幾級風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的身體坐在這兒,好像在屋子裡很定,是吧。如果說你已經修這個禪,比如說打坐打坐打得心到微細之處了,你觀自己的呼吸呀,最後都跟那拉風箱一樣就吵得受不了。大家聽過說兩個禪師不是晚上,有一個說把蚊子腿給折折了,一晚上嚎叫得他吵得他睡不著嗎?你看,所以這個風大,就是這個動相,它也是週遍法界的。我們自以為就是說這個靜是相對而言,所以這裡說動靜沒有常態,其體動靜不常嘛。

那麼什麼時候在人的視野中有一個小小的發揮呢?就是這裡,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就是說阿難你每次,我們你看,我也是搭的這個衣,每次搭衣的時候都有一個規格的,手裡這麼一挽,往過一弄,手再過去來這樣一搭,那這樣的話,他走起路來也會行雲流水似的時候,就會有風出現嘛。你看那個曹雪芹描繪林黛玉不是說,行動處似什麼呢?弱柳扶風。就是她走起來那個,穿那裙子似弱柳扶風,還是用這個風大。當然我們不說林黛玉了,

還是這兒講這個出家人比較莊嚴。 僧伽梨是什麼意思呢?僧伽梨就是比丘三衣中最大的一件,叫做大衣,我今天披的,講法的時候,如果比丘在外出莊嚴的儀式,或者是大的這種去王宮裡面應供,聚落裡邊說法,陞座說法這種法會的時候,一定是要搭這個僧伽梨大衣的,在說法的時候而且有這個降服外道的加持,這個衣一披,所以有時候又稱這個入王宮聚落衣,這個僧伽梨。那麼大衣一般分為三品,這給大家講一些知識,有的是九條、十一條、十三條的屬於下品,還有一種是十五、十七、十九條的叫中品,最大的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條。我這個是二十五條的,二十五條衣就叫做大衣裡面的上品衣。所以最重要的這些法會的時候,一定要搭這個衣。那麼我們對於這個僧伽梨其實又叫袈裟,是它的通名。大家知道這個僧伽衣這個袈裟呢,又想起《西遊記》裡面那個,那個誰了?金池長老,他的這個又叫離塵服,離塵服就是斷六塵嘛,外在的我們說六根染六塵嘛,所以離塵服就是離外在的塵勞煩惱,離開的意思,又叫離塵服。有時候又叫消瘦服,消除的消,這個胖瘦的瘦,大家不要以為說消瘦服就是說和尚應該瘦的這個渾身無力,面黃肌瘦,不是的,就是割這個煩惱,就是讓你的煩惱瘦下來,不要那麼的肥滿、豐滿,我們現在每個人的煩惱都很肥呀,比身體要肥得多了。再一個又叫蓮華服,真正的這個內涵叫蓮華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無染著故。

所以這裡講到的這個僧伽梨,就是阿難,說你每次有法會的時候,你常著這個衣服入到大眾的時候,你衣服這個角會動嗎?動及旁人的時候就會有微風吹到那個人的面上。就利用這麼一個生活的小小場景,大家看佛陀他就問這個,你說你的這個風是出自袈裟的角呢?還是發生在虛空裡邊?還是在那個人的面上自己生出來的?因為這個微風拂面,拂到他的面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佛就開始又給他講了,說阿難,問了說,此風,假如說這個風是出自這個袈裟角,出自這個衣吧,那麼你現在身著袈裟,你正在聽我法的時候也在披著袈裟呀,既然風出自袈裟,那麼說明你披著袈裟你就是披著風嘍?你披風的時候,那麼這個衣就應該不斷地來回擺,不斷地飛呀搖呀,就是隨風飄揚呀。

你看現在我們有時候為了拍個照片製造點效果,還要故意放大吹風機在那兒吹。菊花電扇,清涼世界,還記得這個廣告吧?那麼你這個時候如果你身上披著衣的話,風就在你身上,那麼這個衣就飛搖,應該離開你的身體而去了,不可能披在你身上呀,它是隨風而去的。那麼我現在,再一個我現在說法在這個大會中坐著呢,我的衣,佛也披著袈裟呢,我的衣,垂下這個法衣,你看我的法衣,風究竟在哪裡呢?如果這個風出自衣的話,我現在衣中沒有啊?衣裡面沒有風呀?你總不能該說我的衣裡邊另外有一個地方藏著這個風,你看,不應衣中有藏風地,你不能說我衣裡邊藏著這些風吧?我給大家念經文的時候就是要提醒一下,我們講到這一句了,我們依著文這樣不會走太走。

那麼再一個,若生虛空,汝衣不動,往下這段是什麼呢?假如這個風是生在虛空中來的,那麼當衣服靜止不動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風吹到那個人的面上呢?那個人感受不到呢?再一個的話,空性常住不變,那麼你的這個風是從虛空中來的話,這個風也會不斷地生的,不斷地生起來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風的時候,還要感覺我們風沒有生起來的時候,那麼這個虛空也就滅了嗎?你說風是虛空生起來的,有風的時候虛空,好,虛空生起來的,有風的時候虛空在,那麼風停了的時候虛空難道就滅了嗎?而且反過來再說,滅去的這個風滅了,我們有感覺說風平浪靜了,可是這個虛空滅了,虛空還能滅?虛空滅了是什麼樣子的?本來它就是一個沒有的樣子,你再把它滅了,那虛空是什麼樣子的?

再一個,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就是假如說這個風是從你袈裟動的角的這個時候的那個人的面上生起來的,對吧,那麼既從那個人的面上生起來的,當應,不應該說這個風吹他的面,從他的面生起來的,就應該吹到你的面呀!就跟這個風是從你袈裟裡起來,吹他的面一樣,他的風從他那兒生起來,就吹拂到你的面,為什麼風反而還去吹他自己的面呢?這是又一個回合。

再說在前面還這有一句我們剛才落掉了,就是說虛空本來是無形的,虛空無形的話,你現在如果有生滅,就不名為虛空呀?既名為虛空的話,你怎麼還說風從這個虛空中生出呢?大家看我們的虛空是無形無相的,你能從虛空中給我生個東西嗎?那這才叫真正的變魔術呢。

所以說從這點來講的話,上面幾處發現了,這個風,既不從衣服上出,也不從虛空中出,還不從那個人的面上出。那麼你這個風是從哪裡出的呢?是從哪裡出的?你看,汝審諦觀。對了,我們同修有的想到了,循業發現。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你看,你再仔細地觀察,整衣服的這個人是你,那麼這個衣中呢,衣服裡邊也沒有藏風的地兒呀?這個面,就是這個拂面的這個面又是他的,也不會生風,那麼虛空寂然,也不參與這個風的流動,到底你這個風是從哪個方向來到當下我的風的感覺呢?循業發現,這個循業真是有共業別業。共業就是到處都有風,整遍法界都有風大。可是內陸的人跟海邊的人的別業就不一樣。有海邊的嗎?你從小就海里邊長大的人的話,不是海里邊,海邊長大的人的話,那他從小被海風一吹,他受不了內地。

這個我自己最有經驗了,我那會兒從陝北出家的時候到了普陀山,哎呀每天這個風就吹得乾巴兒的不行,受不了嘛,覺得海風吹得真的舔一下嘴唇都是咸的,都會裂。特別是這個春天的時候,春天再到了那個梅雨季節開始下雨,從開始這個春寒,就是那個風像刀子一樣。後來慢慢在那兒讀了兩年書以後就習慣了。習慣了以後來了北京受不了了,為什麼,沒有風了。在普陀山每天都被海風吹慣了,就感覺到有個東西,真的是風拂面的時候很舒服,到了北京沒有風了。

你看這都是業,循業。這出家人因為什麼呢?孤身萬里游,他的業是遍法界比你們遍得多,也不會水土不服,也不會,走哪兒都行,怎麼過都行,哪兒都能吃,所以說這些業就是五花八門,走到哪兒都行。這更好理解這個什麼叫做滿法界執,遍法界生。還真是這樣的。

那麼這個下面有一段話,還有一句話叫風空性隔,看到了嗎?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這就說是破,上面是破它的因緣,不是因緣生的嘛,對吧,你既不是從衣服來的,也不是從虛空來的,也不是從那個人的面上來的。下面呢,風與空,就是跟虛空兩者的體性是隔異的,一個是動的,一個是靜的,那麼你不能說是和合,也不能說是非和合,這是破它的因緣所生。但你也不能說這個風是無所從來,自然而有的吧,是破它的自然而生,看到了嗎?看到了沒有?不應風性無從自有。後面就開始講到了,又開始講到了,汝宛不知,你自己不知道如來藏中,性具之風大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風大,即風即真,全相全性,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那麼在這裡我們再來悟一下,我看到大家有一點混沌了。不斷地在講這個,大家不要以為這些話是無意義的。從地開始講,就要讓你說地火水空,地的時候我們悟地是一種,從火的時候就是說地跟火也是一種,皆是如來藏,也就是說地即是如來藏,火即是如來藏,地和火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地和火,地即是火,火即是地,都是週遍法界的妙真如性。這不是多餘的。那麼再往上加的時候水也加進去了,這裡把風也加進去了,週遍法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就在我們的這個心體中。

那我們講到這裡了再說一下吧,再說一下風大。你看我們舉手動身、迎來送往都是風大週遍,是吧。那麼這個風大,為什麼說世間成的時候,就是循業發現的時候,是風生水起,是先風大起鼓動呢?就是我們的四大開始造色的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地的堅性,是風大先起動的,先風起了,循業發現,慢慢才變成液態,再變成固態。有了固態以後,必然就固態是一方面佔著,另外一方面沒有固態佔據的時候就是空,所以地水火風空。後面要講空,這裡我們就要講這個風大的時候。你看昨天是不是又地震了?又地震了,尼泊爾。所以大家也要身為佛弟子,這是佛陀,尊貴的佛陀的故鄉。那麼我們在這個,講到這個,講法呀,或者私底下自己的這個用功的功課也給迴向一下。

我昨天晚上都覺得說,尼泊爾的人真的還是格外親,特別是從佛弟子來講,好像同胞一樣的,畢竟是佛陀的故鄉呀。那循業發現發現到這個時候,地動山搖的時候就是風大,劣性開始引發了,循業發現發現到眾生界的心量,應其心量發展到勝和劣,它顯現在劣了。那我們在這個世界劫壞的時候,也開始是風先吹,劫風先吹起來,然後劫火再洞燒,整個世界就開始壞了。那麼這就是說風大把它引到劣的地步了,包括地震、爆炸、火山爆發、泥石流,全是風大的漏劣之相,遍法界隨處可以顯現。那麼風大的勝相是什麼呢?風的勝相是什麼?殊勝之相呀?清風拂面,這都是人道裡面的,不能就這麼點兒出息,還記得嗎?極樂世界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

你看,往生極樂還用如來藏這個藏性,這個風大之性,可以稱性發揮,如此美妙,一吹到處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如果這個風大太漏劣太漏劣了,劣到連人道裡面的地震火災都不如的時候,就是在哪裡呀?地獄裡邊。地獄裡邊比如說寒冰地獄,怎麼樣呢?先把你凍得裂了,像蓮瓣一樣,一瓣一瓣地凍裂了,最後凍死了,那個業風一吹,你必須又活了。在那個床上把你一釘子釘死了,一經風吹又活了。就不斷地死,不斷地活,不斷地活,不斷地死,這個時候還是風大在四大中也在發揮作用,但是它就非常漏劣了。這就是風大的這個隨其心量勝劣循業發現,但是世間的人無知,不明白這個道理,惑為因緣和自然所生,都是識心的計度分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這是我們上半場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水大和風大,這就地水火風就結束了。那麼呆會兒我們一個人,下面自己大家也反觀一下,再諦觀一下這個空大。因為這個地水火風的時候我們還摸得見,看得著,感受得到,對吧。這個空大為什麼也說週遍法界呢?地裡面有沒有空?在哪裡呀?你說有,在哪裡?明明這麼堅持,這個空在哪裡呢?咱們身體如此的飽滿充實,你說裡邊有空間嗎?就把你的一塊肉割下來,裡邊有沒有空間呢?有。不要說其他的,借助顯微鏡一放大就有,無限大的放大放大放大,最後就放大到整個一個宇宙萬法一樣,還是有。如果把整個宇宙萬法銀河系濃縮濃縮濃縮,還是貌似是固體的地。所以空性也是週遍圓滿。等下半場我們回來繼續講解,阿彌陀佛!

好各位,我們還是二十二講的下半場繼續。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已經從這個週遍的角度給大家一一進行了交待,想必至少我們心裡有這麼一個模式和這種感覺。這個感覺一定要找對,很重要,就是要起觀,起這個週遍之觀,起這個自他皆是四種元素,不管有情正報,外在的這個依報器世間。

可是現在下面的這個攻剋的難題就比較更難,這要講空。空大呢,如果說就理解來講的話,我們常見虛空好像它的確是好像沒有物的地方就有空,可是問題是,你說空大它沒有物的地方就有空,可是有物的地方沒有空,空怎麼大呢?這個融會點是非常難的,所以祖師們在這兒講到的時候,格外的下面有一段話給我們進行這個交待。現在大家一起先把經本拿起來,把這個講空性的這段進行一個共誦。找著了沒有?阿難空性無形開始,好,一起來。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毘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若此虛空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阿彌陀佛!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已經養成一個慣性,就是說把經文貫一段,這是講理。理上就是這麼說來說去就這個說不通,那麼再給大家做一個引申,稍微悟一下。既然講到週遍大,這個週遍大這個感覺不好找,特別不好找,你一不小心,因為我們的下意識都是不週遍的,不融合的,是敵對的,所對視的。所以在理解這個週遍的時候,這個你理解不了你就悟入不了,你悟入不了你就證不到,這個一線的,是一條線的。所以說我們從這個經文的教義上來講,他是說從列一個辯證思維推翻我們尋常的知見。所以大家也不要把這個經文的這些內容覺得說拋開也不管了,反正好像講完了以後,總結的時候會歸那麼一兩句,有點感覺了。經文就是要推翻我們的尋常的這個凡夫情見,所以他讀起來的時候好像文字遊戲一樣,明明是這樣的,他講成那樣,又好像說不過去,結果我又推翻不了。推翻不了說明他說的就是真的。

所以要從這裡你看,這裡佛陀講法的時候特別的生活化,他這裡又講到在印度的一個通常生活的情形,就是有人,你看在室羅城去河遙處。那麼中間意思說有這麼多的人居住在這個大地上。那這裡諸剎利種,剎利就是王族,四種姓里邊的第二種,但是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什麼呢?婆羅門。婆羅門又稱梵行者,有時候我們見到梵志,梵志就是指的婆羅門,這些主管宗教的這些,地位非常高。那麼毘舍屬於這個商人。這個首陀屬於農夫。特別不值的,大家看不起的,覺得最不值錢的就是下面的這兩種,兼頗羅墮和旃陀羅。頗羅墮是工匠,旃陀羅是屠戶,甚至包括一些這個妓院呀,賣酒的地方呀等等,總歸就相當於咱們中國古代說的三教九流,下三流,是這樣的。這些人的話,確實這個四種姓里面最低,特別是後兩種的話連四種姓都不入,就走到街上都沒人理。在前面講到的時候不是也給大家講過嘛,他們到了什麼程度了?就是自己走著還要搖鈴子,說我這個是最低賤的人過來了,你們可得離得遠點兒。在印度可見得這個種姓。可是我們釋迦牟尼佛呢,他不講種姓制度,他說四姓平等。所以你看他在講法的時候,總是不光給這個婆羅門和剎帝利說,而是要把最低賤的人都給羅列進來。這就是佛陀的平等情懷。

那麼他講什麼呢?講到這個要開始鑿井了,新搬了地方要開始挖井了。挖井,就從挖井這個現象裡邊他就首先他說,你看挖井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知道,挖一尺深,那麼這個井,就是這個井現出來的這個,挪開的這個,土挪開的地兒不是就是虛空嘛,對吧,就會有一尺的虛空;如果這個井能夠出土挖一丈,中間就有一丈的虛空。反正這個虛空的深淺是隨著它的土出來的深淺而論。那麼他就就著這個事,他就又開始問了,這個空是從土中所出呢?還是用工具鑿的時候而有呢?還是無因而生呢?從這三方面來講。

為什麼這裡講到無因而生,不是從某一方面?因為虛空呀,它總不能是從虛空生吧,所以他只能這裡講到無因而生了。下面再,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這是講的第一點,假如這個虛空是無因自然而有的,這個最容易明瞭了,那麼在沒有鑿土之前,為何不見地裡邊有這個空的相狀呢?對吧,無因生的嘛,無因生就是動都不動,它本來就是裡邊有,就生出來了,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動它,不鑿的時候,不見這個井出來土的時候,為什麼這土裡面、地裡面沒有無礙的空相顯現,而我們只能夠見到大地的這種迥無通達之相,就是說大地的這種不通達相?塊然一物的大地,見不到空。所以你不能說它是無因生的,見不到這個無礙的空性,唯見大地

那麼下面第二種,若因土出,我們咬緊經文,如果說因土,虛空是因這個土而有的,這個可有意思了你看,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假如這個虛空是由土而出而有的,那麼我們在鑿這個土的時候,就應該見到空從土中出來,就好比什麼呢?這個不太好理解,但很有意思,這三句,四個字一句話的三句是什麼呢?就是說,假如我們再另外換個角度看,鑿土的時候不是挖井嘛,井挖完了有什麼東西出來呢?對,水出來了。前面已經講過地水火風了,既然空是跟水平等的,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對比了,挖井的時候水會從井中出來,那麼就好比挖井的時候水從井中出來,那麼既然你說虛空是從土中出來的,那說明我挖井的時候也要有空從土中而出,問題是我們只見到有水出,不見到有空出。所以在這裡,講到的就是以此而例。另外再從一個角度,若土先出而沒有空入,那我們一般可以另外一個理解說,你不能這樣理解,對吧,我們是把土挖出來了以後,這個井水又滲出來灌進去的,對吧。那麼一樣的,如果說土先出來,水是灌進去的,那說明土先出來,空沒有灌進去呀,沒看見有空從這個土出來以後的這個地裡邊灌進去空呀,沒看見呀!看不見摸不著,那怎麼能說虛空是因土而出呢?無因出,從土出,兩個都破掉了,對吧。假如你說,這裡多了一個,你看他這說。

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這是說明什麼呢?假如說這個空本來就在土中,你要說空本來就在土中,不是從土中出來的,也不是從井入進去的,就是土出來以後入進去的,那麼就沒有一個出入了,對吧。那沒有一個出入的感覺,還不是好像這個土跟空是在綁定在一塊兒的,是吧,綁定在一塊兒的話,它們就沒有各異的因了,是同一,在一處的,無異嘛。看見嗎?元無異因,無異則同。無異則同就是說,空跟土在一塊兒的話,那你就給我小心了,為什麼呢?我用鑿的時候土挖出來,見土出來了,為什麼沒有見空出來呀?大家挖井的時候見空出來了嗎?只看見一堆土騰騰騰地用鐵鍬給鏟出來了,對吧,空沒有出來。這都是從現象界論這個理呢。所以從這一點而言,說明這個空從土出、從地出也是說不通的。第一個無因出說不通。第二個從土出也說不通。

那麼第三個只能說是從哪兒來的?從鑿來的。那麼假如說鑿來的,怎麼說的?如果說這個空是因鑿而出的,那麼鑿土的時候,出來的應該是空而不是土才對呀。鑿的時候誰見過出空而不是出土呢?可是如果你說是從鑿來的話,那麼出來的應該是空而不是土呀。大家會得過來嗎?就是說我們都見過挖井嘛,所以要反思,如果反過來說,你說這個空不是因鑿出的,可是問題是什麼呢?鑿井的時候但自出土,就是老看見出土,怎麼又隨著而見這個虛空呢?隨之而見這個虛空呢?因為只看見這個出土,不見這個出空呀。那麼你這個就說空不因鑿出,可是問題是隨著這個土出來它就有空呀。沒有土出來,沒有空出。土出來了就有空了,隨之而又見虛空了。你看左不對右不對,前不對後不對,反正你就是不對,既不是從無因生,也不是從土生,還不是從鑿生的。哪兒都無生。

那麼後面你看,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這就是佛再再地囑託說,你得好好觀察,認真思考,說為什麼這個現像是,仔細研究怎麼來的呢?你看嘛,鑿是從人的手來的,隨方運轉,對吧。那麼這個土呢?是因地移了,就是地是一塊平地,那麼這個土地移了,這塊地裡邊挖井的時候一堆土出來,這就是土因地移。那麼如是虛空因何所出呢?到底這個虛空是從哪裡出現的呢?這井裡的虛空是哪兒出來的呢?大家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這井裡的虛空是從哪兒出來的?人人都看見挖井的時候非得出來一塊空地呀,沒有空地水都冒不出來。循業發現。後面這還進行了一段解釋,你看,因何而出後面一段,我們要這個要盯死了來看這幾段。你看。

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什麼呢?說這個鑿體是實的,我們拿東西去鑿嘛,這是真是有這麼回事,對吧。這個虛空的空性是虛的。那麼這個虛和實它是不能交互為用的,既不能和又不能合,所以它就不是因緣和合有的。那麼反過來說,你總不能說這虛空是無所從來,自然而有吧,也不能這麼說。那麼下面再是。

若此虛空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這裡我們就要仔細地說一下,這裡你看,如果說你知道這個虛空的性是週遍圓滿,本不動搖的。那麼你就應當知道,它與現前的地水火風加在一起同為叫做什麼呢?五大,都是週遍圓滿的五大。這五大是同一性真,週遍無礙的,皆是如來藏,而且是從本以來寂然常住,不生不滅。可是這個虛空確實難以理解。你看這裡佛在講法的時候,也轉化了他的用詞了,用到什麼呢?若此虛空性圓週遍,看到這一句話了嗎?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為什麼這麼,前面講了個虛空是性周,週遍的話是我們前面用詞用得已經很多了,老用到一個週遍這個詞,對吧。前面加了個圓,大家在聽這個空性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圓給聽到位了。為什麼這裡講到的圓週遍重在這個圓字呢?因為我們平常講到空的時候,也會講它的周,也會知道它的遍,下意識地就知道空是週遍的。可是這裡為什麼講到圓呢?圓不出去的這個障礙在哪裡呢?就是因為有色。有物質的色的時候,就以為這個空到不着色裡面,色是色,空是空,空跟色截然分開的。所以它就不圓。為什麼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為什麼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就是我們通常人的見解中,說這個虛空周和遍可以理解。

但是跟這個色法也是一模一樣,完全是一個東西,理解不了。這是在講這個空的時候最難邁過的一個,就是因為色法有障礙處,那麼說明就不圓融,空到不了色。在色的領地中,空好像進不去嘛,就是這麼個意思。是不是真實情況是如此呢?所以我們這裡就要悟這個圓。如果單說周和遍,就不圓融。所以說有色為礙,就難以悟到它的這個圓的意趣。你看這裡講到,本不動搖的話就表它沒有生滅。那麼週遍的話,並不是說此有故彼無,此無故彼有。我們現在一定是什麼呢?空有則色就無了,對吧,色有則空就沒了。這就不叫圓。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這裡就要添上這一個,圓是什麼意思呢?就說明地水火風跟空是一個東西,皆是週遍。又往上去加空了,因為空我們理解慣了,覺得空怎麼可能跟色法是一個東西呢?你理解不了啊。

可是不要忘了我們剛才給大家講地大的時候,地裡面就是有空,空濃縮了就是地,地展開了就是空。色空不二,一定要圓這個法,如果這個法你圓不過來,那麼你就全然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因為前面講了,性覺真地,性地真覺嘛。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可是這裡講到的性覺真空,性空真覺,好像空和地,這個色法和虛空不能夠融在一起。所有的凡夫就因為入不到這個裡邊,所以我們現在總是相對的九法界眾生,而入不到佛的一真法界。為什麼九法界呢?敵對的呀!一講到空,就是虛空,太虛空,一講到色,就是塊然一物,兩個融不起來。可是你看,凡夫眾生就計真實的色和頑劣的空是兩個東西,是敵對的,所以就叫不圓。對吧,有二邊嘛。

這個你不要說凡夫了,就是包括羅漢,他是計的什麼呢?生死之際是真實的色,涅槃真空是絕對的空。還是敵體相對,就入不了這個如來藏。修大乘的菩薩就是已經修到菩薩地了,他認為什麼呢?空和有是一個真色,與中道第一義諦是一個真空敵體相對,還入不了這個如來藏妙真如性。何況凡夫,咱們現在說塊然一物跟這個廓然虛空完全包,包不起來呀!

可是大家要知道,這裡從一真法界的十法界來,就從藏性上來往過來平,絕對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呀。大家你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全是週遍法界,隨處起妙用,怎麼理解呢?剛開始不是講到這個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嘛,對吧,八功德水為什麼它欲令至腳脖子就至腳脖子,欲令至膝即至膝,欲令至腰即至腰,欲令至頸即至頸,這是怎麼回事呀?就是說明,水是不是色呢?是不是?那麼沒有水的地方是不是空呢?是吧。可是一旦到了極樂世界,色空不二以後,你就可以讓它顯現色就顯現色,讓它現行空就現行空,它是一個東西。你想空,到了這兒,上面是空,下面就是色;你想空,到了這兒,下面是色,上面就是空;你想全是空,就還復了。你想全是色,就自然灌頂。水就是色,空就是空,空和色隨便你來回用,怎麼顯現都行,因為它是週遍法界,如來藏妙真如性。這不能在咱們這兒,咱們這兒永遠融通不了,只有到極樂世界融通。你看水就是色,那麼你在,就比如說至腰吧,你隨便說,你想讓它至腰的時候,說明這個色就隨便反正就至到這裡了。可是空你不要忘了,空是色的另一面,也是你自然而然讓它顯現的,你讓它顯現至腰的時候,就把水給控制到下面,空就上面顯現了。大致如此,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融合的時候,你看我們理解上一定還把它理解成敵對。你一定要知道,敵對的東西很可能是最融合的,就是一個東西,就跟空跟見一樣,後面要講到。所以只有這樣的話你才發現,十法界全是地水火風,十法界全是空見識大。那麼地水火風就是空見識呀!整個這個十法界裡面就是但看你,亦非因緣亦非自然,但是它的這個十界虛空性周圓滿,跟地水火風的圓滿是一模一樣的圓滿,一模一樣的週遍。因為我們現在理解風的時候比較好理解。理解這個水的時候,也給他講了水大到處都有。可是這個地跟空兩個好像敵對得太厲害了,你融不了。可是它的的確確就是融的,為什麼?你看嘛,地挖開了空就現了,地填滿了空就沒了,就屬於空填滿了地就現了,明白嗎?就表達上不一樣,空填滿了地就現了,跟地挖開了空就現了是一個意思,就是一句話,表達的一個狀態,一個境界。

所以《心經》裡面才那麼來回地白話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你看,套在這兒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就是週遍的意思。我們在聽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的時候,一定是把它掰成兩半,還是說這個東西就是空的,當體就是空的,這個空也是空的。總歸你了解色是空的時候,空也是空的時候,空和色全是色法;但是真實狀態中,空和色全是空法。就這麼理解。空法是什麼?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從這裡才能夠說,性具之覺則是真性之空大,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覺,即空即真,全性全相,清淨本然,圓滿週遍法界。還是回到這段話。所以最後說,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這句話表達的就是前邊說的,如執珠,一處執珠,一處生水,遍法界執,遍法界水,是形容的一個道理。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而已了。你看,還是最後循業發現。

虛空藏菩薩就把這個業發揮的最張了,張力最大。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來了有什麼現像嗎?有什麼現像嗎?虛空藏菩薩一旦來了,整個當體一切就變成虛空,什麼都看不見了,沒了。這是虛空藏的功德。那麼地藏王菩薩來了是幹什麼呀?你在這個地上就沉的走都走不動,全是地大的功德顯現 。那麼從虛空藏和地藏來講的話,他們兩個證的這個如來藏性是兩個東西嗎?是一個東西,就看他功德顯現在哪兒,循業發現在哪兒。為什麼地獄裡面的眾生,一個人受罪的時候就自見自身滿床上呢?對吧,身滿床上。多人受罪亦見自己身滿床上,身是什麼呢?身是什麼?色吧。那多滿床上亦各滿床上是不是空呀?一個人亦滿,多人亦滿嘛。你看,用色法來表它的空大,用空法來表它的色大,色空不二,地獄裡面呈現的還是色空不二的妙如來藏真如境界。你還用到極樂世界嗎?娑婆世界現前就是呀。全體離不開這個週遍法界,循業發現。永遠都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原理。這就叫做空大。

空大比較難理解。那麼難理解呢,我們還能差不多理解得周全了,後面的見大就更,挑戰就更為嚴峻了。為什麼呢?前面的地水火風空都屬於什麼?什麼?對,都屬於無情,總的來講都屬於無情,色法,是不是?可是下面的見和識要關係到我們的主體,有情的本位。但是我們尋常的思維都是從有情拋開了去描繪無情,總歸是分析無情。為什麼我們有唯物主義呀?我們下意識地就是一個唯物論者,為什麼?就是向外去鋪張,擴展,我自我的本位去認知它的這個真實狀態。所以往往會忘了唯心,只去講唯物。你看為什麼有豬媽媽過河呢?就是它在數著數著數著,不數自己。所以這個見大下面的,地水火風空講完了。

後面的這個見大,見又是指的根大。首先給大家交代一下,這個見又是指的根大。什麼叫做根大呢?就又要講到我們的阿賴耶識了。這個阿賴耶識的第八識的見分隱在六根門頭。就是我們的根大六根不是有見聞,包括中間的這個嗅嘗和覺知嗎,對吧?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身香味觸法會產生什麼呢?見就是見到它;聞,聽到;嗅,這才叫我們通常說的聞到了;這個嘗,嘗到了;和覺,身觸,覺到了;和意根,知道了。見聞覺知就代表了見聞嗅嘗覺知的省略。記住我們講到的見聞覺知,就是六根對六塵但是沒有認知了別的時候,一旦了別了以後就是下面講的識大,還沒有了別之前,懸在那裡,就說六根有了知的作用,可是我還沒有了知它,我懸在那兒我就,就是還沒有發生作用,我在這兒矜持著不動,可是我可以找你說話,我現在就不開口,大概就是這麼一個狀態。所以叫做根大,又叫做見大,還沒有發生作用的時候,單單的一個靈明覺體,沒有能所對待的時候就叫做見。這個見是把見聞覺知作了一個代表,其實就是根大。可是這個根還沒有跟外在的情形發生關聯,也就是說還沒有進行能所對待的了知,能知和所知沒有發生,在這個的時候就叫做見。其實嚴格的應該把它稱之為根,但是這裡用眼見為代表,所以叫見性,又叫見大。就是這個東西也是週遍圓融無礙的。

可是你們聽了以後能理解這個見大的這個,它是一個什麼感覺呢?如果用現代話表達,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見聞覺知的六種性能,功能。就是這個功能在,還沒有發生作用的時候。就是這麼個意思,明白吧?好,那麼我們來從經文裡邊再來進行一個共誦。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非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這是就講到了見大。那麼我們剛才已經給大家熱了一下身,大家一定要知道見大這個東西很難,因為它的篇幅很小。你說它一旦進入認知的層面,就成了識大;你說它一旦成了物質的層面,又成了地水火風空了。就是這麼一個,你說它是精神麼,它還沒有認知;你說它是物質麼,它又是精神。就在那個棱棱角角的那個最薄可是最銜接的那個境界中,它就體現作用。所以剛才講到的是將欲未能知時,就是這麼一個狀態。所以對這個見大為什麼這裡,其實在經典裡面講的這個呢,講的是以這個地水火風空和識六大居多。那麼在這六大裡面,一般把地水火風空叫做色法,識叫做心法。可是問題是,這樣如果沒有這個七大,特別是這個見大的話,就不太圓滿,為什麼呢?後面還有二十五圓通,特別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是鎖定根大,就是鎖定根大,就是都攝六根。都攝六根明白嗎?這六根綁著不讓你對色聲香味觸法感受,就把它攝住,都攝住,這個時候就要用的根大。根大就是咱們是地水火風,這裡講的根其實用了見聞覺知中的見作為代表,大家一定要清晰,根大,一直在講根大,但是用見,見就是眼根的這個見的功能,作為代表。後面都是講的見,見知道了以後,其他的覺知,聞覺知亦復如是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見。

那麼為什麼這裡去列這個根大呢?就是說有塵屬於色法,有識屬於心法,可是這個塵和識中間必須有根來進行連接、認知。所以這裡添了一個根,這樣的話就等於說根、境、識三法就圓滿了。三法圓滿了以後,那麼這裡的話就把這個根通稱之為外色,外邊的色法,地水火風空叫做外色。這個根就叫做內色,內外有別了,稱之為內色。也是色法,但它是內色,來一塊兒組合進行對這個外色的認知。所以這裡的外色和根大內色,根塵識建立起來以後,就從這個見上面鎖定了進行一個推理。

那麼我們首先來看,這裡佛就告訴阿難說,這個見覺本來是沒有能知所知的。大家看到了嗎?見覺無知。為什麼說見覺無知?這個見就是指的見根,根大。那麼他的見聞覺知的六種性能還沒有知的時候,沒到知的那個層面,那麼這個時候是無知的,對吧,沒有去攀緣嘛。那麼覺性呢?就是指的這個八識的見分,隱在這個六根門頭,六根的覺知是因塵而有的,現在還沒有入到塵裡邊,是能所沒有對待起來的時候,也是沒有知的,所以這裡就講到的見覺無知。怎麼知的呢?因色空有。色和空就是外在的塵境,外塵,由於這個色和空才能引發、顯發這個能見之根和所見之塵。

那他佛這裡打了個比喻,好比你現在居住在這個祇陀林中,住在這個祇陀林中呢,尋常所見的時候,早上起來日出的時候則是明的,黃昏的時候則是暗的,假如在這個中宵,就是在半夜的時候,有月亮的時候是光明的,沒月亮的時候是昏暗的。所以這裡講到這個明暗等境相,皆是由於你的見性使得才能夠進行分析,都是由於你的見性加以分析的。那麼在這裡,這個見大跟明暗的這個對立起來的時候,就才有了能所對待。都是從這個上面進行分析的。那麼現在就問你了,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因為見和明暗是對立的嘛,如果你沒有見明暗的時候,你這屬於根大。那麼如果是見了以後,這個見性與明暗相怎麼樣呢?你看,並太虛空,還有一個就是說空,明暗和空三個立起來,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見性和明暗和虛空,明暗虛空這三樣東西,跟它們三個為一體呢還是異體呢?或者是又同又異,或者是非同非異體呢?是這麼個意思,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離四句絕百非的四句,是一呢還是異?是亦一亦異呢還是非一非異?就表示這個意思。

那麼他就這裡,下面開始就講了,你看,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這是說這個見跟明暗虛空是一體的話,如果是一體的話,他就說了,則明之與暗,二體更互相亡,就是這個明和暗的話,有明的時候就沒有暗了,有暗的時候就沒有明瞭。那麼你這個見如果是以明暗為一體的話,明的時候沒有暗的話,這個見性就隨著暗滅了,那麼你的這個見就沒了。假如與明為一體的話,暗的時候沒有明瞭,那麼見性應該隨著明滅,如果這個見性滅的話,你怎麼還能夠見到暗呢?見性已經沒了,就見到不暗了呀。如果說明暗之間不一樣,你又說你這個見性不會滅,那麼它就一體之義怎麼能成立呢?因為明暗是相互會滅的嘛,明來了暗滅,暗來了明滅,對吧,那麼你說這個見性不滅,那它就肯定不是一體的。所以說第一個,這個見精與明暗空不是一體的。

其次再看,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就是假如你這個見精跟明暗它不是一體的話,那麼你離去這個明暗虛空這些塵境的話,你分析這個見它是個什麼樣子的?這個見由什麼體現的?由明暗或者虛空和色法體現的,沒有的話沒體現呀。所以這裡講到的說,離開,就是非一體也不對。

再往下面看,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就說離開這個明暗或者離開這個虛空的話,這個見精就像龜毛兔角了嘛,不存在了嘛,它是依照這三樣東西存在的,你離開的話就無可尋覓了,將從何處見這個見呢?再往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就是明和暗彼此它是相對的,相違背的,那麼有明無暗,有暗無明,你怎麼能說見性和明暗二者是同一體呢?它們兩個都不是同一體,你怎麼能跟不是同一體的兩個東西同一體呢?對吧。那麼離開明暗虛空等塵境,這個見又不能獨立,怎麼說見性跟這三者是異體呢?既不是同,亦不是異,所以叫做非一非異,就是上面。後面,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這又是說非一非異,前面的是亦一亦異,這又是非一非異,為什麼呢?所見的虛空,分析能見的見性和所見的虛空有一個邊界嗎?有沒有?剛才我們就問過大家,你看外面的這個虛空跟我們能見的見性之間從哪兒隔開呢?見空,空被我見,我把空見,從哪兒隔開呀?從哪兒隔開呢?沒有個隔開點,在哪兒呢我就搞不清楚,那麼怎麼能說二者不是同呢?可是見暗與見明,明暗雖然相互侵奪,可是見性又不隨著它們遷改,那麼它怎麼不是異呢?一個會改,來回變,一個永遠都不遷改不變,它肯定是異的而不是同的呀。所以說怎麼能說二者非異呢?這是非一非異的。這段話你聽得懂聽不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反正我講的還知道是這麼回事,你聽不懂再回去複習,反正複習完了後面更重要的是什麼呢?

你看又多了一句了,大家看見了嗎?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成了三句話,一句話說成三句話,就是你一定要格外地、仔細地、認真地去觀察,觀察這個現象,什麼現象呢?什麼現象?所見的明是從太陽來的,所見的暗是從黑暗有的,那麼通相屬於虛空,如果不虛空了就是大地了,有壅相了。總歸這個明暗色空都有一個來處,就你現在的這個見從哪兒來的呢?尋不著呀,覓不見呀。你一定要仔細把這個搞明白,仔細諦觀清楚,為什麼找不著。大家也想想,你看我們現在感受,明暗在不在感受呢?我們現在見的是明,對吧,你手蒙起來就是暗呀。這裡是空,大家坐得滿滿的這就是地,色嘛。明暗色空都在,就是這個明暗色空怎麼來的不知道,生不起來。現前能見明暗色空,怎麼知道的明暗色空,怎麼知道的呢?你不知道呀。這個見,見明見暗見色見空,可是這個見精到底是從何處來的呢?你看明是從太陽,因為有太陽,對吧,或者有燈光嘛;暗的話因為手擋住了;地的話因為它佔住這塊地了;空的話虛空它廓然虛無嘛。都有原因,就是這個見沒有原因。那麼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剛才講到了從因緣自然都找不著,你看如果這個見精有覺知的話,這個虛空是一個頑動的東西,它兩個體不一樣,你怎麼能和合,說它是見精呢?怎麼從虛空中和合呢?你總不能說這個見精是無所從來,自然而有吧?它東西一定要從哪兒來有一個出處呀。

所以說,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你看,又列舉了前面的地水火風和空,對吧。前面的當知不動虛空,並動搖的地水火風,跟這個見性一起全屬於週遍圓融,都叫做六大。六大就是一大,一大就是六大,全是週遍的。這個見為什麼生不起來呢?你說它和合生,後面講到了嘛,生的為同生,為異生,為非生滅生,為同為異,等等這些都建立不起來;但是地水火風空中,何處能離開這個見性呢?離得開嗎?大家仔細想想,到了極樂世界,見到色,七寶缽器,百味飲食,但是見到色的時候他不會真的去吃,而是怎麼樣呢?怎麼樣?但見色聞香,就用的見根融到地水火風空中了。這個可難理解了,你仔細想想。說了東西讓我吃,那像咱們這兒的見的話,在我們這兒的凡夫見聞覺知,肯定會拿過來就喝,是吧,才能夠解喝呀,這水也是色法呀,抓過來就吃,才能解饑呀。可是為什麼在極樂世界裡他用了個但見色聞香呢?大家仔細想想,為什麼但見色聞香呢?見聞覺知,我們現在只說見。

為什麼一樣的大便,人見到是大便,狗見到是美食,這個蛆見到是別墅呢?見一堆屎的時候所有的眾生都在見,他的見有沒有走呀?屎有沒有變呀?地水火風空見都是週遍的,只不過循業不同,他看到了就嫌臭,它看到了就想吃,它看到了就住到裡面不出來,但是任何時候,這個見有沒有走?有沒有變?對。哎呀終於突然想到一個好的比喻了。這就叫見,週遍法界呀!所以到了極樂世界,但見色聞香,就實無食者呀。就是把這個見大給週遍開來,顯現出它的功用。光見大就可以代表地水火風空,包括識大。就是如來藏,就是隨眾生的心量循業發現。所以你看這個理明白了以後,你說真的是不求生極樂世界,除了這個法門你還想其他的法門,多難呀!你看理解一下,理解的是一個理,那個理解起來這麼好理解,這個理解起來這麼難理解,一個理,為什麼?包括我們理解這個理的見,還在這個理中。到了極樂世界好理解,到了這兒就難理解,聽都聽不懂,不要說理解了。可是它還是這樣週遍的,不動的,本有的。這就叫做見。所以你看這裡說汝更諦詳,說到底從哪裡出來的呢?皆如來藏,本不生滅。為什麼這裡確實是難理解呀?

我們說到這個見聞覺知,這個是無形的,對吧,是無形的吧,見聞覺知,那說它週遍的話就容易,易知易信,覺得好理解,也容易信。可是你說這個地也是週遍的時候,大家就不容易信了。這是一方面。那麼我們說這個見等,我們講到這個見它是有情,對吧,所以說是如來藏性的話我們就好理解。可是你說它跟空一樣,空、地一樣都是週遍的,這就難理解,不好信。明明這個見聞覺知的這個東西靈動得很,你怎麼能說跟地是一個東西呢?可是佛說過了你必須信,為什麼?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佛說的呀。情與無情,一切的物質跟我們的靈動的東西,這說明什麼呀?色法就是一方面,這個心法就是一方面,永遠敵體相對,那你就圓不到這個真境。所以色法即是心法,心法即是色法。唯物、唯心都是片面的,錯的。唯物就是唯心,唯心就是唯物。物就是心的體現,心就是用物來證明、印證。遍法界的物就是遍法界的心。那你從這點來講,那這個見的話,這個見大的週遍性就可以了解了。

可是後面還有一段,你看,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這裡面又開始又出了點兒題,為什麼呢?你看嘛,這裡講到的說這個四大,就生滅不生滅,同異非同異,種種這些都是戲論。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你說它是同呀異呀,它就一個東西,你說同說異是對的嗎?說生說滅是對的嗎?都是錯的。說和合不和合都是錯的。所以說你就不知道這個如來藏性具這個見大也是真心,週遍法界的,還是隨著我們九法界的勝劣之心。後邊這段就講到了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 遍周法界,就是形容後面的見之外的聞、嗅、嘗、覺知,跟見一模一樣的根大,週遍法界。這個確實不好理解。

好吧,我們再從見上做一個例子。大家知道我們這個世界是週遍的,首先我們的見它是週遍的,對吧,這個不容置疑了。那你怎麼說明它是週遍的呢?你比如說從見聞覺知的見上來講,這個世界我們能夠見到三惡道,對吧,聽到三惡道之名,是不是?這是能夠見。那麼為什麼說極樂世界彼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呢?就是見不到惡道,聞不到名。那難道說,為什麼說這個見是週遍的,那難道,為什麼見不到惡道,在極樂世界見不到,這見就不週遍了嗎?為什麼?從微細上一定要按照佛這裡講到的,要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大家想,怪得很,為什麼咱們這兒又能見到三惡道,又能聞到惡道名,這不是見聞覺知嘛,根大嘛;為什麼極樂世界尚無惡道名,何況有實,沒辦法見聞覺知呢?為什麼?不是循業發現,是什麼呢?見屬於見大,不見還是見大。你看你們就老要把見和不見要掰開了。聽明白了嗎?就是這個見大週遍,在我們這兒用見是怎麼用呢?所謂我們娑婆國土有見三惡道,有聞惡道名,對吧,這是見就在我們這兒是這麼見的,這麼用的。這個見的週遍,週遍到極樂世界就變成什麼呢?無見惡道,無聞惡道之名了,還是用見的發揮。這都明白了吧?好吧,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