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講)

好各位菩薩,我們一起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阿彌陀佛!請大家放掌。

各位,我們今天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第四十六講了,進行到第四十六。那麼在大本的經文我們上次講到五百二十四頁最後一行,小本的在一百三十九,也是最後一段,講到這裡了,大家把經文翻開跟進上來。今天的內容呢,可以說把最後這一段,就是五十五位菩提路的這個結束了以後,圓滿了以後就開始,下面要開始精研七趣,就是談這個七個道怎麼個因,怎麼個習氣,怎麼個果報。昨天我在學習,備這個講義的時候,還確實說《楞嚴經》呀真是經中之王。他談心性呢談到極致,但是從心性上指導我們的身口意業就是又是非常的究竟,一點都沒有脫離開現前的我們一念的起心動念之心。

那麼我們也學這《楞嚴經》都學到四十六講了,大家也常平常多想想,就是我們生而為人,學佛來學什麼;我們一直說要學佛,要解脫,要成佛,解脫成佛到什麼地步;這是要有一個現量上的提升。為什麼這麼說呢?前些天也跟一位善知識也一塊兒說起話,說就是我們到底修修修,我們要往生也是為了要修,我們在這兒也是為了要修,總歸一直要修證修證,證的什麼?那麼我們說證的就是要斷煩惱,斷執著,證到這個解脫自在無為。

那解脫自在無為,就要無為到什麼地步。說起最後兩個人說著說著他說,很可能最後就是連我們的信仰,連所謂的信佛,連所謂的我要修行解脫,都得把它撕碎,徹底把它擺平,就跟我執,我的煩惱,貪瞋癡殺盜淫妄一模一樣把它搞定。哎呀我覺得聽了非常加持受用。又說到這個講經說法了,有時候我說哎呀,這講得都四十講了,講得說講枯了呀,枯燥的枯了。說枯了還是繼續講,大家聽得這個疲厭了還是繼續聽。就是因為我們不要把這個太當做說一定要好,一定要一回比一回好的事。

你看那天晚上在線上我還講到,這也是到另外一個法師屋裡的時候,他練毛筆字,正好放到一位世間的一個教毛筆寫書法的一位大師。我看他講話沒有談到佛法,但人家說的是什麼呢,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這個佛的究竟理。說到這個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書法,大家知道李叔同的書法最後寫到最後不是就跟小孩兒一樣嘛,就這麼筆直直的笨笨的。我也不知道,也許有的人能夠讀到他的味,有的人呢也是跟風,說你看人家這甚深境界,放下了。

他就作了一個對比,他說蘇東坡曾經對評價這個書法的時候說,寫書法的意思,那句話我忘了,寫書法的意思就是,寫到最後就是連好不好都不去非常執著地要追求它好了,才算是真正的好了。他說蘇東坡這還不到位,他當時點評,他說那你最後還有一個覺得要好。他說李叔同就是弘一大師的這個書法呢,就是人家已經把整個這個世間的這些藝術,登峰造極的殿堂都領略過了,回過頭來又徹底地鯉魚跳龍門,跳到了一個高僧大德精嚴持戒、萬緣放下這地步了。到這地步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人家的書法呀,就已經徹底把這些,這個體也罷,形也罷,韻也罷,就是都不在此列了。他認為說包括他寫字,人們說他寫得好,再怎麼好都是一個俗事,說到了這地步。

哎呀當時我聽了,確實覺得這個書法家真是行行出狀元,行行入佛道。你看人家就能夠把他的見解呀,這對於他們那一道來講也是一種見解,能夠提升到這種地步。我們說了,講經說法,聽經聞法,告訴大家還是一個俗事。

這是我們今天講第一義諦,不是說以後就不聽了,或者說就徹底廢除了,那又落到斷滅空見了。但是我們從見地上說,它就是個俗事。你就講得再好,聽得再透,他還是在講和聽的六根中。我們一直在《楞嚴經》講的說要拋開這個六根之結,要解開。但是解這個結呢,解用語言解呀,它只能解到這個地步,就再怎麼說再怎麼說,看上去好像一次表達得比一次跟進了,又超脫了,但是大家記住,其實本質上並沒有,還是就在這個語言。

就跟上面攔了一個東西,我們再怎麼跳躍跳躍,但是還是在攔的這個範疇內,可能你的表達上又有一點耳目一新,或者怎樣怎樣,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就是我們要修證的功夫。比如說在大的這個無我相人相眾生相的空性上面,你依然還是我跟彌陀歷歷在目,也沒有想我,也沒有想彌陀,但是我跟彌陀還是念念在心,這就是同步的。那麼今天呢我們開始就是從這個,這段讀了沒有,說是種種地,上次讀了嗎?沒有讀過,我們一起來把這一小段先讀一下,從是種種地,那麼我們一直就讀到這個汝當奉持吧,最後還有文殊菩薩問這部經典的經名。我們一起來。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囉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好。這個是因為我們上一次時間關係,沒有把它一直講完,所以這裡才講到最後有這一段總結的話,就是方盡妙覺,成無上道。那麼這裡佛才進行了一個總結說,這樣種種,如是種種,是種種地。就是指的前面從幹慧地乃至到這個妙覺地,成佛的這個這麼多的次第。皆以,它裡面有一個統籌的功夫,就是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

這裡呢有一個在《般若經》裡面講到說我們這個觀照的智慧呀,一切法如夢幻的時候,有十個比喻,就是比喻我們所觀的境。這裡因為有一個金剛作為比喻,是比喻我們能觀的智慧。只要我們的心在這個空性上。你看我曾經見過有一位藏地大德也講到說,什麼叫做證悟空性呢?

他其中有一個標準就是,我們只要在煩惱現前的時候,你能用這個空性的道理,把當下的煩惱讓它稀釋或者滅除,哪怕一丁點,一念,一分鐘,這都叫證悟空性了。這叫證悟空性了,不是我們常說的理解觀照空性,就算了。只不過是因為剛開始,還很少,就跟我們說要走這個八萬四千里路,可是才邁了第一步一樣。但是它確實就是有這樣。這裡講到的以金剛智慧,就是看我們能夠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所以稱之為金剛作為比喻。那麼這個如幻十種深喻呢,就是指的我們所觀的境界。在我們一切的外在的境界上,不是斷的,也不是常的,既不是空的,也不是有的,是如幻如化的。

這裡講到的十種深喻呢,是指的《般若經》裡面講過說十種比喻。比如說有第一種叫如像幻化人一樣,說觀一切境界。又說像這個陽焰一樣,就是我們夏天太陽曬的時候,沙漠裡邊的那個飄忽不定的感覺。或者像水月一樣。空花。水月空花。谷響,就是山谷裡面一聲喊出去的那個回音。乾達婆城,海市蜃樓。還有夢。還有影。還有像。還有化。夢幻泡影。這個影不是那個,就是那個電影的影。再一個就是像和化,幻化的一些,就是似是而真的這樣的一種感覺。這是十種比喻,就是都是以金剛智慧觀察所觀之境。

那麼在這裡呢就是,你看:奢摩他是指的止嘛,就是用止觀止觀。毗婆舍那是指的觀。如果要在天台下來講,就是一心三止,一心三觀,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那個空假中三觀。總歸無非就是一個定和慧,在我們的心性上相續的深入,那是萬變不離其宗。為什麼這裡講到說用諸如來毗婆舍那呢?就是用佛的果地的覺照為我們的所觀的智慧。

那麼能觀的智慧和所觀之境全部是以佛的這個水平,來齊我們因地所修的這個觀心,所以這裡才叫做用諸如來毗婆舍那。如果不加一句用諸如來,可能就是我們從凡夫地一點一點的往上。可是這裡因為《楞嚴經》一開始就是讓大開圓解,所以才叫做漸次深入。為什麼叫漸次深入呢?還記得我們上次講的六即佛的那個脈絡麼?

因為雖然都是佛,可是有六個次第,所以叫漸次。雖然有六個次第,可是這六個次第全在佛的見解上起修,所以叫深入。深入,漸次深入。那麼這樣的話,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三增進就是前面的,講的三種增進修行的漸次了,正助念行,所以成就這個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那其實是五十應該是七位,為什麼是五十七位呢?因為還有一個幹慧地和後面的這個妙覺。

但是這裡只寫了五十五位,是什麼呢?因為到幹慧地位的時候,他只是一種相似的覺悟,還沒有起程,就是還沒有邁步,沒有上路,所以他不算這個五十五位之路。那麼到了究竟圓滿以後,又叫做究竟覺了,已經到家了,也不在路上。所以把這個兩頭給它去掉,掐出來中間,正好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就這麼一個次第,就這麼一個觀法,就這麼一個走,那麼按這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不按這個,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就是這麼一個主旋律。

那為什麼,這裡這個觀法有幾點,怎麼叫做正觀呢?第一個大家要了解,我們學習《楞嚴經》呢,它叫圓頓止觀,就是開佛知見以後起的性修不二,修證的路上始終在這個圓滿自性中,一直以圓滿自性來飽滿我們的修證之路,所以它叫性修不二,這叫做正。不是這個修法,就叫做邪;沒有到達這個水平,也叫做邪。

所以這是第一個。那麼第二個,如果從六即佛的情況下來講,知道有六,但是常常是即,雖然有六個次第,常常是相即,你看理即佛,名字即佛,都是跟佛正等無異的,本來是佛。所以我們就不生退卻想了,說六即佛的話,最後究竟成佛跟我無關。要知道從理即佛開始,就已經跟我們有關了,我們可以成佛,所以不會退卻。即而常六呢,就是說雖然是本來是佛,如果你不修,不從次第修,你成不了,所以這個就不生我慢。在這兩個保駕護航,就叫做正,否則名為邪。那麼第三個的話,就是說知道有這個三增進行,有正修有助修,一塊兒來修。

比如說必須有戒,從戒再有般若智慧來觀,也就是教,我們一般叫做戒乘俱急,就是戒律也要持得清淨,觀法也要相續到位,依照教法,否則的話,就名之為邪。所以大家這個我們要搞清楚。如果你戒律,有時候戒,我們常說的戒不清淨,只有乘,就是教法的智慧的話,那你容易就是墮到這些異類中了。只有這個戒,沒有教法,那麼持的可能是死戒枯戒。所以這兩個併駕齊行,稱之為正,否則就名之為邪了。從這幾點我們注意一下就可以了,這是教法上的一個防止走偏的。

下面我們進入到下一段來看這裡,剛才講的,在這個時侯文殊菩薩來請問本經之名了,這是本經的這個重頭當機者,就是文殊法王子。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要由他來問呢?還是為了表顯說本經是這個總持法,沒有根本的大智慧,法王子的身份,不足以當機。所以這裡還是,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還是一系列的恭敬,你看,不厭其煩的恭敬,每次我們都是在請法的時候,請經名的時候,流通的時候,有疑問的時候,都是必須有這一套請法恭敬。那麼起禮而白,從起身而白佛言,這是尊重其事,到此因為講到這個成佛路了,所以讓文殊來問,怎麼來冠名這個經,也就是讓佛因這個義來立這個名,讓聽聞者因這個名來思惟這個義,思惟這個法義。

所以這裡叫做,我及眾生云何奉持。奉就是奉以自修,持就是持以教人,自己修,教化人,所以叫做奉持。那這個時候佛就開始為文殊菩薩,佛告文殊師利,開始說了經名,這裡說了什麼呢?經名為五個,大佛頂首楞嚴的經。我們現在讀到的這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從這五個經名裡邊把它提煉出來。這五個經名是佛在經典裡面說,在文殊的祈問下各說了這,從五個方面進行了一個也對於經名的一個陳述,本經主要內容的一個陳述。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一個,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囉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這裡講到的還是有一個大佛頂,大就是體大。這個悉怛多翻譯成為咱們漢語叫做白色的意思,因為白色是一切諸顏色的根本色,所以這裡叫做相,它的相是大。那麼這個般怛囉譯為傘蓋,我們常說的大白傘蓋嘛,不是在藏地裡面也有一個大白傘蓋佛母,那麼這個意思,傘蓋就是可以展開,把大家都給覆蓋住保護住一樣,這樣的一個用具,所以叫做用大。

體大,相大,用大,一心三大,絕待圓融,沒有能夠超過它的,所以叫做無上寶印,無上寶印。那麼清淨海眼呢?海就是指的我們的心地之海,眼就是指的般若智眼。所以這個經題就是說,是十方如來獲得究竟清淨圓明心海的般若智眼,這樣的一個經題,叫做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囉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這是第一個。

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那麼這裡還是一樣的,得菩提心,就是指的頓悟根性,依著《楞嚴經》來這個頓悟心地,就是菩提的因地的真心。遍知海呢?一般我們叫做正知,遍知,正知的話就是能夠知道心生萬法,遍知的話就知道萬法是唯心所現,週遍而知。所以這是第二個經題,就是度脫會中,你看,阿難和會中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嘛,最後出家了,他們都證到果位。

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這個我們在講經題的時候,前年就給大家講過了,都是十方如來所修的秘密的因地之心嘛,依此起修的話就是大開圓解,所談的這個如來藏心因為外道、權乘、小乘都不能夠知道,所以稱之為密因,秘密之因。修證了義就是說,悟到這個密因以後,是一種不修而修,不是我們從染到淨的修;是一種不證而證,不是說後來才新出現的一個證的境界,新成的實證的一個證,是本來就如此,無證而證。這叫做修證了義如來密因。

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你看這個可有意思了,為什麼呢?因為好多大德在判《楞嚴經》是什麼時候講的呢,就是說到在《法華經》後,在《涅槃經》前,這段時間講的。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亦名大方廣。什麼叫做大呢?還是指的剛才講到的這個性體,橫豎沒有邊界,叫做大。

那麼具足恆河沙的這個稱性的發揮的功德,這個就叫做方。那麼出生無盡的這個妙用,度化眾生的妙用,這個叫做廣。大方廣佛華嚴經。妙蓮華王,妙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這個蓮華是用作比喻,比喻說如來藏心,這個因果是交徹的,染淨是一如的,因跟果是同步的,所以你看蓮花不是花開的時候,那個蓮,那個叫什麼,蓮子嘛,就是這個花果是一如的,不是說花掉了才出這個蓮子的,它是花開的時候蓮子在其中。所以這就是說叫做妙蓮華王。這個佛母是代表出生的意思。那麼陀羅尼咒是代表這個總持一切法的意思,意思這個佛頂神咒,還在這個內容所示。

最後一個,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是從灌頂部中錄出來的經文。那麼這個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我們就前面講過了,就是不在這裡再講了。。灌頂特別給大家說一下,因為在三藏經裡邊就有一個叫做灌頂部。灌頂就是比喻這個太子灌受頂水。那麼這個灌頂部是密教裡邊,印度當時密教裡邊有五大部的中央部,叫做毗盧遮那佛部,中央佛就是毗盧遮那佛。亦顯這個經的章句,就是這部《楞嚴經》的內容章句,是從灌頂部錄出來的別行經,別行就是把它成為一部經典單獨來流通的這個意思。

因為印度它這個,中間是這個灌頂部,以毗盧遮那為教主。東方叫做金剛部,是以阿閦佛為教主。南方叫做寶生部,是以寶生如來為教主。西方當然阿彌陀佛為教主,叫做蓮華部,西方。那麼這個北方叫做羯磨部,以不空成就如來為教主。四方的四佛皆以中央的這個佛,毗盧遮那佛為根本,也就是表諸佛都是同一法身,同一法門,所以這裡才叫做灌頂章句,就是指的這個灌頂部,以這個五大部指的合稱叫做灌頂部。那麼這裡的灌頂就是比喻這個毗盧遮那呢,就是說已經得一切如來給他灌頂,受佛的職位了,三界的這個法王,陀羅尼,所以在此加持眾生的身口意皆能夠清淨,也能來受這個灌頂位,證清淨的法身,所以叫灌頂部,是以這個毗盧遮那為教主的。那麼這裡就是指的本經名灌頂章句,就是意在於說

總歸這裡就是說這五個經的經名呢,是這裡文殊菩薩一問,那後面我們考察一下這五個經題,還是各有側重點的,就是開合不同,這裡可能這個經題在這個層面講得比較開,另外的義比較合,就是比較隱。那這樣的話,這裡這個翻譯者為了方便於我們學習,才把這五部經典,大家看到了吧,給它合成一個我們現在說的,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把它合在一起了。

你比如說大佛頂,就是說這部經典裡面的這個智慧,佛的智慧,大佛頂,是依智來立的題。那麼這裡的講到的說度脫阿難及性比丘尼,就是把阿難和這個摩登伽女給度脫了,這是依利益根機而立的題,利益根機的話,其實就屬於諸菩薩萬行範疇。如來密因呢,這是依照這個修證立的題,依著這個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修成,所以這裡講到有這個修證了義這四個字,也在咱們現在的經題中。

依這個妙用立題的話就是大方廣,妙蓮華王,如來藏心,這就攝在大佛頂裡面了。依因果立題的話,諸菩薩萬行是因,首楞嚴為果,這是從這個諸菩薩萬行修因,證的這個首楞嚴之果。所以我們現在學習的這部《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就是剛才佛教的這五部經的經名中把它提煉出來各個部位的一個概括,然後把它再整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到了東土以後翻譯者所做的工作。好我們再往下讀,把這一小段,就是獲益的阿難說是語這兒我們先讀完。一起來。

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囉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

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複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發開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好,就到這裡。我們來看這一段,這是首先頭一段這裡是說,就是佛陀說這個經題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看:即時阿難及諸大眾,也就是阿難和在場的聽法眾,當然包括這個性比丘尼了。得蒙如來如是開示密印般怛囉義,就是這樣開示這個秘密的心印,大白傘蓋的這個深意。那麼頓然,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頓然就領悟了禪那修進聖位的這個妙理,這屬於慧的範疇。

然後呢又說到心慮虛凝,這就是指的定的範疇,心慮虛凝就是指的一心思至,入到這個禪定中。那麼由於定慧,以定慧功德,所以斷除了三界的修道微心斷除三界修心是指的修道位,因為初果是指的見道位。那麼這裡斷除的是什麼呢?見思惑,見道位的時候斷了這個見惑,三界的見的煩惱。思惑呢?

因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共有九品,前六品在二果的時候斷,就是進入到修道位二果的時候斷,後三品在三果的時候斷。所以阿難這個水平,就是聽了這個法以後他的悟修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原來在初果,現在證到二果,就這麼個水平,這是對阿難的加被。這就是這一段話所要說的。當然這所有的這些前面講的,都是對前面菩提路的總結。

下面今天開始邁入我們今天主要講的一個內容就是說談這個七趣,也就是從即從座起頂禮佛足的這段,我們要開始講起。這是我們新邁入的又一個大的板塊,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後面要詳細地講到,是怎麼進入到出現的六道,輪迴,那麼怎麼進入到這個六道中,又有一些微細的我們每一天的起心動念,哪個習氣多,哪個偏墮處起的動的念頭強,等等這一些呢,就是從後面這一段開始進行非常微細差別的開示。

所以請大家從後面這一段開始,對我們現前的就是說這個戒律上的護持呀,是有決定利益,非常堅固的增上利益的。請大家從這裡開始,我們要認真學習了,因為他不是懸談,他就是講的實實在在我們輪迴是怎麼到了這個地步,怎麼遭了這個果報。怨誰呢?怨你曾經怎麼樣把這個心調到什麼地步了,是調到惡還是善,是調到這個情呢,還是調到想。下面就是由情想來見分曉了。

所以這裡你看,阿難這個時候又是從,還是從這個老套路上來講,即從座起。因為他斷了這個欲界六品的思惑了,證到二果了,所以這個時候呢,即從座起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感恩,謝謝佛前面所說,一個是請後,啟請後面進一步開示,所以叫即從座起。那麼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合掌依然是身業虔誠,恭敬是意業虔誠,白佛呢,而白佛言是口業虔誠,三業虔誠,謝前請後。

所以才這裡脫口說,大威德世尊。就是說前面十二類,不是前面講到十二類生嘛,還記得吧?這十二類生的顛倒妄想,令大眾聽了以後煩惱已經斷除了,那麼就顯佛的這個威嚴可敬,非常敬賴,因為得了功德利益了嘛,所以叫做大威德世尊。同他這個悲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法音沒有障礙,就是說佛前面把這所有的八卷半經呀,從這個開始,征心開始,到後面的這個五十菩提路,毫無保留地全盤托出,所以叫做慈音無遮,就是沒有保留。他不像咱們現實社會裡面多精呀,說學會徒弟就餓死師父。佛沒有,所以在這裡才講到的說慈音無遮。

那麼十二類眾生的這些妄想呀,無明呀,業力呀,除了佛,其他人不能見得這麼到位;除了佛,其他人不能講得這麼圓滿;所以在這裡才比喻為什麼呢?微細,善開眾生微細。那麼佛不說,我們憑自己不能夠知道,憑自己沒有感覺,所以叫做沉惑。這是就佛的角度來講,才他能講透,稱之為微細。就我們本人凡夫的角度來講,全部不知不覺,叫做沉惑。

那麼既然這樣的話,本來是一個假的,就像眼睛捏了以後起的空華嘛,那麼這裡在佛的教導下漸漸地除滅了,都得益於佛的善善開示,這裡才知道說哎呀,從此這個聖位,就是進修聖位呢,可以說自己有把握了,生死苦海呢,慢慢地要脫穎而出了,自然而然身心快然,所以叫令我今日身心快然。那麼怎麼個身心快然呢?因佛講的經題,我來思惟它的法義。既然有了這部法寶,我可以奉持,也可以講說,故曰,得大饒益。你看這一路很流暢地就這麼貫下來了。但是貫下來不算數,下面他又開始起了疑情了,這就要相關到我們現在學佛的一個心境了。

大家來看,你看: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就是說,你說的這個真心本來是週遍圓滿的。什麼叫做妙明真淨妙心呢?妙就是不變,明就是什麼呢?隨緣。真就是從來就是不假。淨呢就是從來都不染。所以叫做妙明真淨。如來藏性具足了這四種功德,稱之為妙心。不變隨緣,真實不染,就叫做妙明真淨。

那麼既然你說妙明真心這個它是本來就是遍圓的,前面講了這麼一套,到最後修行圓滿了,還是只不過是就這一套,這個週遍圓滿而已。那麼明明現見的是你看,如是,就是明明我們都知道現前的,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就是我們現見的一切的這個內在的根身,自己的身體,外在的世界。

那麼從草木來講,你看這裡講到的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草木是什麼呢?是所有外在器界世界的最小的,對不對。那麼蠕動含靈呢?是我們所有根身,就是有情眾生裡邊最小的。用這個最小的說,就是說你這個真性能夠週遍到這種地步,這些生物,這些世界的角落中,都是真如至性,是十方如來成佛的本體。即是如來成佛本體,本元真如。

那麼既然這樣的話,都是成佛的本體,都是法身,證到這個就可以成佛,為什麼又會有六道?一會兒你說做鬼了,一會兒又說墮到地獄了,一會兒又說投生畜生了,還有阿修羅、人呀天呀等等這些道,這是怎麼來的呢?你既然說佛都是真如本體,正等無異的,那這些六道是怎麼來的?這是阿難的疑情。

所以這裡設了兩問,第一個你看:此道為複本來自有。就是這六道是,既然你不是說性本具的嘛,那難道是本來具有的,跟佛性一樣是本具的嗎?為是眾生妄習生起。還是眾生的妄想習氣而生起的?

大家聽出來這個言外之意了嗎?就是說如果是你的佛性中本來自有的,那麼這個六道就不應該是妄了,也是真的,對不對,因為一切都是佛性嘛。但是如果你這是妄,就是由於你造業感果,妄習煩惱生起的,那麼就不能稱之為佛性,因為你不是說佛性是本來自有的,這是妄想生起的。他來向佛提問的時候就是從兩個角度說,如果是這樣,就那樣不對了;如果是那樣的話,這樣就不對了。可是佛現在說了,說本來就是這樣,對的。他說,就這個問題。就這個問題我們想起前面富樓那還問過一個問題,富樓那就是這個滿慈不是前面問到說,皆是如來藏性的話,突然怎麼出現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這兩個問題呢,有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富樓那的那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說,既然都是如來藏性,怎麼突然出現,怎麼突然出現這個山河大地的,也就是說怎麼生起的。現在這個阿難問的這個是說什麼呢?我不問是怎麼生起的,而是問說六道跟佛性是矛盾的,對不對,你提佛性就不可能有六道,說六道怎麼可能說一切皆是佛性呢?他的問題在這裡,大家聽明白了吧?所以說,這裡講到就是說領受了二種,前面不是說轉依,二轉依號嘛,轉依為涅槃和菩提嘛。既然轉依的話,一轉一切轉,一轉一切轉,你佛性裡面就不容許有六道。那麼如果說佛性中有六道,我們常說的一心本具了十法界,對不對?

既然一心本具了十法界的話,那麼六道跟佛道就是併駕齊驅的,併駕齊驅的,難道佛跟六道一樣也是妄想發生的嗎?你已經說了佛是真常不變的,那麼六道就應該是真常不變的,可是六道又是妄想發生的;如果六道是妄想發生的,那佛也是妄想發生的,怎麼能稱之為妙心呢?大家記住,這是阿難,當然也不是說人家阿難有疑問,是為我們末法時代,體他的同體大悲的發心,害怕我們未來世中有這種邪知邪見生起。

大家看什麼邪知邪見呢?首先第一個,聽過這麼一號人吧,他說佛性都是圓滿的,真常的。那他會說什麼呢?天堂地獄都是真常的,不害怕惡道了。聽過這種見解吧?有人這麼說過吧?說一切都是真實不變,這都是佛性的體現,哪哪都是佛嘛。這是一種邪見。那麼有的人又以為說,一切法都是空的。一切法空了就是說沒有因果了,強作主宰了,說萬法都空,哪都是空的,什麼都是空的呀,沒有我嘛。

好說這些,這也是一種邪見。還有一些人說這個,哎呀說心淨就國土淨嘛,心染就國土染嘛,佛就在我們心中,地獄也在我們心中嘛,你心裡今天煩惱了,地獄就出現了嘛。他好說這號,而不是以為說,像娑婆世界,就是有這麼個世界,地獄就是地獄,它是在的,但是有的人就以為說地獄沒有定數。這也是一種。那麼還有一種人呢,以為說地獄既然有名有姓叫做地獄,執為究竟實有,又不知道它是唯心所現的,忘了現前的一顆舉心動念之心。這個時候呢,又是一種邪見。

所以種種諸如此類,今天的阿難就是為了讓末法的人解行並進,不墮迷惘,所以才問的這一問。這一問就問到下面出來一系列佛的這個微細講解,非常的有教育意義。

大家來看:世尊,為是眾生。你看,首先這裡阿難呢,在佛身邊也待得多了,他也有見聞了,所以他就提出來兩個具體的案例來說話。第一個案例是佛教史上有一個叫做寶蓮香比丘尼的,她這個呢,是號稱是持菩薩戒,但是她私底下這個淫慾心重,所以就跟別人行淫慾的時候,她就自己在那兒給自己找藉口了,說行淫慾心不損惱自他,說行淫慾也不是殺業,也不是盜業,現前無有業,將來也沒有果報,她就發這一道論調。結果由於她發出了這個謬論以後,怎麼樣呢?果報、花報一時現前了。怎麼現前呢?先於女根生了大猛火,就是從女根就起火把自己燒死了。女根起火以後,全身節節為猛火所燃燒,渾身,命終燒死了以後,神識就墮在無間地獄了。

所以你看就她是因為這裡說了這個。私行淫慾這是破戒。說私行淫慾沒有過失,沒有因緣果報,這是什麼呢?破見。戒也破了,見也破了,戒見俱破,所以才感得就刻不容緩,直接就業力增上,由於這個猛火所燒,就墮到地獄裡面去了。就是她說這個話的時候就生到地獄裡面去了,大家知道吧。

什麼叫做花報、果報呢?花報就是你要受這個果報之前,不是說開花結果嘛,受這個果報之前先開的花。什麼叫果報呢?花報就是火把她給燒死了,節節燃燒致死了;果報就是直接墮到無間地獄了。前期是開的花,後面是結的果。一般我們人的話,花報是這輩子有一些預兆,下輩子再去感這個果報,六道中去取一道。她是果報花報一時都受了,因為她的這個罪業太大。這是指到的寶蓮香比丘尼受的這個無間地獄。

另外一個叫做琉璃大王,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啊。知道吧?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琉璃王是誰的兒子呢?琉璃王是波斯匿王的兒子。波斯匿王的兒子他為什麼要殺這個,釋迦牟尼佛不是叫釋迦族嘛,現在尼泊爾還有一家釋迦族造佛像,還是釋迦族。那麼這個印度的種姓制度它是非常嚴格的,釋迦族呢他是屬於自稱貴姓。那麼貴姓的時候,這個琉璃王當時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波斯匿王向釋迦族的人去求婚,求婚的時候呢,這個釋迦族看不上波斯匿王這一家子,所以他就,不許配給他嘛,害怕他打,攻打,可能他的這個國力比較強盛。

那麼許配給他呢又不願意,後來就可能就是移花接木吧,就把這個宮裡面的一個婢女呢,冒充作為像公主這一類的人就嫁給這個波斯匿王的家族的人,嫁給波斯匿王了。那麼這個琉璃王就是這個被嫁過去的婢女生的太子。生的太子呢,他們國家裡面不知道,到了釋迦族這邊了,他們知道。所以那就是有一次釋迦族的人給佛新建了一個講堂。給佛新建了一個講堂呢,這個琉璃太子年少的時候,他回到他外婆家去玩,見到佛的這個法堂,莊嚴的法座,他上面就去坐了一下,年少不懂事。在這樣的情況下,釋迦族的人就罵,說你是這個婢女賤種所生的兒子,你有什麼福德坐在佛的座位上,就把他給羞辱了。

羞辱到什麼程度呢?就這孩子走了以後,他嫌他坐過的不淨,又把地挖了九尺,重給塑了一個法座。你看這種姓制度那會兒,為什麼佛陀出家以後說,四種姓是平等的。他就看不起他,結果這個招禍了。招的什麼禍呢?琉璃太子受了這個恥辱以後,就發誓要殺盡釋迦族而罷休。後來太子長大了,就把他的父王給廢了,自己立了,就開始起兵了,滅這個釋迦族。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曾親自到道上坐在那裡三次阻攔,他看見世尊的這個,因為有威德嘛,在那兒擋駕,擋駕的時候呢,他就不去了,今天回營了。連續三天,次日再來,次日再來,連續第三天的時候佛就嘆言說,哎呀,定業不可轉。說定業已經轉不了了,就不再阻止這個琉璃太子來起兵殺這個釋迦族的人了。

當時就在釋迦族的國土裡面大開殺戮。大家還記得目犍連嗎?目犍連不是神通第一嘛,把五百個人給藏在這個缽裡面給寄居到大梵天,那都沒辦法,最後揭開的時候化成血水了。這就是這個琉璃王,這裡講到的墮地獄。那麼因為他犯了這個殺害的業力,佛就給他授記,七日以後當墮無間地獄,地獄火會燒起來。

他就覺得說,七日間他就害怕了,害怕了以後他就馬上撤軍,乘著船到海里面,心裡想著說海里面火總不會燒起來吧?結果在海里面的第七天,海里面起火把他燒了,地獄火燒上來。這就叫定業。這個定業不可轉呢,還要追溯到過去一世,就是這個羅悅城中五穀不收,大家沒有吃的。這個時候河裡邊呢,城外的河裡邊有好多魚。

好多魚呢,那村裡多少村裡的人都去捕魚,捕魚捕得魚池裡面有一個魚王也被人家給捕了。捕了以後呢,當時有一個小孩拿著竹竿子把這魚王敲了三下,敲了三下以後把這魚王給捕了。這就是投胎轉世以後,村裡面捕魚的人就是這一世的釋迦族,那個魚王就轉成琉璃王太子,手下的四十萬大兵就是被吃了的小魚。當時釋迦牟尼佛就是前輩子是一個小孩兒,就是拿著竹竿敲了三下。結果呢他們,這個琉璃王弒戮的時候,佛的頭疼了三天。這就是讚歎說,定業不可轉。

所以你看這裡都是身墮地獄的這個現前的真實的案例。那這個案例我們讀出來什麼呢?第一個,這個尼姑呢,她是破戒破見,撥無因果。第二個,他沒有破戒,也沒有沒因果,是由什麼導致的呢?嗔恨心作為增上,懷恨在心,一定要報復,要把人家的城給殺光,你想想那個心力有多大。那麼第三個是什麼呢?就是善星比丘,這是愚癡導致的。還是貪瞋癡。

這個善星是佛的堂弟的兒子,有的說是提婆達多的兒子。那麼出家了以後,他是受持讀誦解說佛說的這個十二分經。讀誦的時候呢,他就把欲界的煩惱給壞了,獲得四禪的這個果報了。已經得到四禪的這個禪定的時候,可是這個時候雖然他讀佛的經典,他連一句一偈他都真正地解不了那個真實義,他沒有弄明白。

所以到了四禪以後,他就以為是已經涅槃了,已經自己就證得涅槃了。結果呢,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親近他的惡友給他吹風,吹風讓他生起了邪知邪見的時候,就退了,就把四禪的這個禪定給失去了。失去了以後呢,覺得自己禪定沒有了,沒有這個禪悅為食了嘛,很懊惱,就生起了邪惡見。什麼呢?他說原來根本就沒有佛沒有法,都是假的,連涅槃也沒有,是假的。

說如來給我說了這麼多的法,我天天讀誦,結果呢,現在斷掉了,失去了。所以他說如來雖給我說法,但是我現在真實見到了,根本就沒有因沒有果。說這樣的邪見。那麼這個時候呢,佛跟迦葉去看他的時候,他遙望佛和迦葉過來了,馬上就生起這個惡念邪見之心。由於這個噁心,也是生生墮到阿鼻地獄去了。這是有名的三件案例,當時在佛陀時代。

那麼這裡就講到的說入地獄,由於貪瞋癡,故有了地獄。所以這裡阿難就開始,你看,依照著這個就跟寫論文一樣,有論點有論據。他後面又開始提問了,說既然是這樣,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那麼我就這樣問佛了,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就是說這樣這些地獄,所有的這些地獄既然不是事實有人真實地墮到地獄了嘛,那麼這些地獄是什麼呢?是不是本來有,是由他的妄習生起來的,還是為有一定的處所?是這些人每個人各各所發之業,各各去受其果報呢?還是大家一塊兒有一個真的地獄所往那兒生?他就提出來這麼一個問題。

你看,這個地獄是為有一定的地方,還是自然而有的,還是各人造業各人所感的,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裡講到惟垂大慈,發開童蒙,就是希望佛為我們這些無知的童蒙開一下示,令諸,大家記住落腳點是什麼?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是為什麼呢?為持戒的眾生,剛才講了在法華涅槃之間,是有扶律談常的意味在。扶律談常就是扶持戒律,佛在最臨命終的時候,把戒律又給側重地講了一把,最後還是說以戒為師嘛,這在《楞嚴經》裡面也體現出來了。所以才這裡講到說,令諸一切眾生能夠歡喜頂戴。

那麼好吧,我們上一講先講到這裡。我們休息一刻鐘,到十點十分的時候回過頭來下半場的講解。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各位楞嚴道友,我們還是繼續《楞嚴經》四十六講的下半場。下面我們,因為剛才的關係呢,就是沒有讀,現在我們開篇先把我們下面要講的這一段,小本第一百四十一頁,佛告阿難,快哉此問開始,一起讀,一直讀到此名外分。好,大家一起來。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盈淚。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

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好。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我們來看,這個時候就是開始進入叫扶律談常,就是對戒律開始要扶持了,後面的這一系列其實就是讓我們持戒的。但是問題是,我們一般學習是持戒的戒條,下面的大段文章其實給我們提供了持戒的精神,特別是十種習氣,就是我們起心動念的十種習氣,其實已經全部攝在律典中了。但是我們持律持死了,就揣摸不到自己當下的這十種念頭,這種心的這種流淌的形式。但是如果我們把持戒的精神掌握了,那真的是對於持戒來講呢,就等於說如虎添翼一樣。

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快哉是什麼呢?就是正合佛意的讚歎之詞,佛這次都表達說,唉呀,阿難你問得太對了,我就是想讓你這麼問。為什麼呢?說如果你這兩個問題,能夠決斷明瞭了你問的這個問題,那麼大家都明瞭了,不會入到邪見了,不入到邪見裡邊了。怎麼樣的邪見呢?

這是上面阿難雖然是以地獄而發問的,說地獄到底有一個定所呢,還是大家各自業力發揮的?那其實就是,說白了一系列的就是地獄也罷,餓鬼也罷,是吧,到底有個鬼世界定所呢,還是大家發揮的?人世界也罷,修羅也罷,天也罷,畜生也罷,都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在此決斷明瞭,就是佛開示的就是怎麼回事,到底是大家一起往那兒有一個決定處所,還是我們各自跟各自業力所感。決斷這個的話,就不會生邪見了。

這上面容易生什麼邪見呢?有的人妄以為六道本來是有,就不可滅,這是一種邪見。但是還有的認為,妄道六道就是性真,而不需滅,就是六道都是佛境界,剛才給大家講的,這也是一種邪見。有的以為說,六道都是唯心所現,沒有一個定處。會有這麼一種見解,他認為一切都是唯心所現的,說哪裡有地獄呀?那到底地獄在下面,下面下到哪裡呀?

他又說地球又是圓的,整個宇宙,地獄在哪兒?這是他不明白,說唯心他就以為說沒有定處,這也是邪見。有定處的,就在我們下面。還有人以為,妄道有定處就不以為唯心了,這也是錯誤的,也是屬於邪見。那麼有的人認為業性本空,就不需要受報了,這也是一種邪見。有的人認為業障實有,永遠不可改,也是一種邪見。種種諸如此類的邪見,都為佛下面的開示所給他開曉。

所以這裡佛說,哎呀,快哉此問。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怎麼說呢?大家來看,說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就是說既然悟到這個真實週遍圓滿的這個道理,那麼確確實實,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就是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來是真如,所以說一切眾生實本真淨。但是問題是什麼呢?只因為一切眾生沒有悟到這個週遍圓滿,你還沒到那地步。

沒到地步的時候呢,就會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就是由於妄見有眾生相,有這個眾生的相狀生起來,所以有煩惱虛妄這個習氣染熏我們這個本有的這個真體,由此念念不忘眾生相。由於念念不忘眾生相,所以在眾生相的身份上有內,對內會心生染著。

你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阿難,就有內,內分即是眾生分內,於我們內心所起的什麼呢?因諸愛染,發起妄情。內心深深地生起這種染著,所以這個時候就會發起妄情。那麼如果說以分外,眾生分外,懸於勝妙,就是懸起來,懸想起來這種非常殊勝的感覺,殊勝的境界,向上的這種飛揚的心念等等,所以才有內分外分兩種。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因此分開內分外分。那麼具體下面他怎麼講的呢這佛?你看: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就是說,所謂的內分就是我們眾生身,顧名思義啊,就是眾生身份之內的事,就是我們每天當下我們的心念,我們內心所想嘛。心裡存了種種的愛染,然後對外境生起執著,就開始慢慢變為貪戀不舍的這種妄情。

你看是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而且這種情見積集得多了以後,久積集就能夠久習成性,會怎麼樣呀?會變成水的狀態。前面講到四大,地水火風皆如來藏妙真如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循業發揮,這個時候就說積集得久了,這個業習成熏,久習成性,積集得久了以後就能生出什麼呢?貪愛之水。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生起這個貪愛之水會怎麼樣呢?大家對這個有感覺沒有?這個貪愛之水你有沒有感覺?怎麼個有呢?你說我們一生起貪愛的時候,首先就是你的心軟的是不是?是吧?軟暖情見嘛,軟暖,你的心呼的一下就軟了,你就沒骨氣了嘛,隨順它了嘛,投向它了嘛。軟的時候大概我們,這個我們很物理科學地做個實驗,軟的時候它是一個什麼狀態呢?什麼東西軟了?什麼東西幹著的時候它是軟的嗎?對吧,你曬乾了以後很硬很硬,餅乾饅頭都是如此,面包。你把它泡在水裡就軟了,是不是?所以這個愛,愛到一定的時候,它開始就是濕潤了,是潤澤的。滋潤到一定的程度,慢慢地在長養,潤澤到一定的地步的時候它就轉成水了,水這種物質就出現了。這是從心相上來進行形容,你看這個能生愛水。那麼具體他是有事例給我們舉,進行驗證的,你看人家這做實驗做得多好。

你看這裡是什麼?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一餓了,人家一說好吃的,你哈喇子就流出來了。這個時候為什麼口裡會有水出呢?這就是憶念生愛了嘛,見了美食口水就流下來了。這是其中的一種。

再次一個: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前人?就是前面所遇的人,就是咱們的故人,曾經的這個什麼夥伴呀,發小呀,戀人呀,初戀嘛。這個時候呢,對於飲食來講是香和味兩種塵境心生愛戀,對於故人是聲和色兩種塵境,你這個心裡肯定會暗想留戀她的音容嘛,對吧,笑貌嘛,聲音或者說她的容顏,對吧。

那麼這兩種塵境呢,於此間你生起了這個愛染心了,或者對她的色生起了留戀,貪染她的容貌呀,哎呀覺得她明眸皓齒,迴眸一笑,婀娜的身姿,不斷地去回想回想,對色生起了這種。那麼喜歡的時候覺得要拿過來為你受用享用,不喜歡了,恨的時候,她不依我的話就不見了,痛恨了,生起了恨了。愛恨總是交加的嘛,所以才這裡叫或憐或恨,憐就是憐愛的意思。無非就是這種嘛。

對於憐愛和這個惱恨呢,我們說愛不釋手,這個時候是愛不釋心了,恨不釋心了,所以悲痛難禁,眼裡就自然而然,目中就下淚了。你看著吧,你心愛哪個人,你試試看著,她只要她一動情,淚珠子淚如雨下的時候,馬上你就心軟了,想說什麼不說了,想動手不動了,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叫做心憶前人

第三種是財寶了,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這個時候最近一看,哎呀,你小子最近氣色不錯,是不是哪發財了呀?我們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呀,他發財了他心裡有靠了呀,安神了呀,說哎呦,一下子賬號多了那麼多,他就馬上歡喜得不得了,這個時候就是什麼?喜形於色了,我們常說的馬上發財了喜形於色,舉體就非常,氣色就很好呀,舒服呀,這個時候就全身都滋潤光潤了。你說他天天日子都過不了,丟幫跌底的時候每天都,那肯定就是受的壓力大,顏色也不好,枯燥,眼睛也幹,皮膚也枯,就沒什麼氣質了。所以這個時候你看,一發財,錢豪語壯,力大欺人,就氣度不凡了呀。這叫貪財求寶,就是舉體光潤了。

那第四個就是我們最本能的東西了: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就是心裡你想著這個淫慾心的時候,男根女根就流這個不淨呀。這都是什麼呢?愛能生水的相狀。現前就有,這人人皆如此呀。

所以這裡你看說,阿難,諸愛雖別,就是各種貪愛雖然有各各不同,雖然有別,但是什麼呢?出水的這個煩惱是相同的,因為你心軟了,濕潤了,滋養慣了,成了水了,就物理上轉化成水了。那麼水的問題是什麼呢?你看:流結是同。什麼是流結呢?就是結就是煩惱嘛,流就是水的流淌的感覺,就是你流淌出來的這煩惱是一樣的。大家要知道,水是什麼呢?濕潤的東西是什麼?是沉重的,對不對?它不是輕揚的。既然是沉重的,你拿著水你就有份量。既然不是輕揚的,它就不是上升的。既然不是上升的,自然就是下墜的。從物理上,從由心的這個念的能量轉化成物質的體現就是下墜,往下,往下緣。

所以這就叫做情。大家記住啊,這裡講的情是各種貪愛,各種執著,各種見、愛、染著,都屬於情。你發的情多了,這都不僅僅是對於男女之情,一切的食慾,一切的睡欲等等都在其中了,這是以此為代表說了幾樣。這就叫做內分了,也就是說,自己把自己害得下去了。內分,內心而起。

那麼什麼叫做外分呢?大家看啊: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渴仰是什麼呢?就是祈求嘛。在外分的這個殊勝的妙境下,你看: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我們先講到能生勝氣常來講,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眾生呢,由於我們外分之心,就是向外攀攬的這個感覺,向外攀攬的時候呢,你在外邊大家描繪的說好的地方,殊勝的國土,乃至一定的這種解脫禪悅境界,持咒的這個身口意三業的清淨感覺,等等這一切,念佛的時候這種相應、歡喜,這都屬於說外分的殊妙境界。你的心對於這個心生的想往,心生的渴望,這個時候就叫做心生渴仰

由你這個所仰慕至極,就會發明種種清白,就是向上的這種想念。這種想念聚積得久了,想積不休,就能夠什麼啊?能夠,聚積得久了能夠生起一種什麼呢?生起一種我們說神采飛揚一樣的這樣的感覺,向上的一種殊勝的氣息,也可以講殊勝的這個氣分吧。這個時候呢,所以說又說出來,引證了,向上揚的時候呢,所以說眾生怎麼呀?如果你的心在持戒的時候,舉身都是輕清的。

什麼意思?我們說受戒的人身心輕快,看到清淨無染嘛,皮膚也非常乾淨,這個時候就叫舉身輕清。那麼這是指持戒的功德,能讓我們的心產生質的這種上下作用。所以大家聽過這個戒律叫做別別解脫。別別解脫就是你依著這個戒條,這一條守好了,你的心全部是向上揚的,戒條保護你,不允許你向前面的情想一下,把你向下流淌,而是向上飛揚的,這就叫別別解脫。

再一個,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就是你心裡會受持如來這個咒語的時候,就會顯現出非凡的氣度,因為什麼?因為咒語陀羅尼是佛的境界流淌出來的,大雄大力嘛,所以你這個時候就會久習成氣分,會養成這麼一種氣度了,叫做顧盼雄毅

心欲生天,夢想飛舉。你心裡念著要生到上天界的話,那麼夢裡邊就會往往會做到,你們夢到過這種夢沒有?身體就飛起來了。肯定這段時間相應的時候有這樣的夢境。

後面特別是心存佛國,聖境冥現。這我們就不要說了,大家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麼在夢境之內,在禪定之中,就會有殊勝的境界冥現。你看為什麼法照大師在南嶽的時候就看到五台山祥雲繚繞,文殊普賢在那兒說法。為什麼慧遠大師一輩子三次親睹阿彌陀佛現前。這個劉遺民呢,現前給他摩頂,用袈裟把他覆住。但問題是什麼呢?這誰念誰感,不念不感。所以人家這裡講到的說,心存佛國,聖境冥現。冥現是什麼意思呀?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我們都不知道,叫做冥現。人所不見,獨自自己所見,誰念誰見。

後面還講到,事善知識,自輕身命。就是說你全情地投入到這個事奉善知識裡邊來,不考慮自己。這都屬於外分心勝向上揚的部分,就等於說屬於想。呆會兒我們要說,前面的叫做情,這裡叫做想。事善知識就更不用說了,以前的禪宗的祖師們怎麼開悟的呢?為法忘軀呀。一個山頭九回地去問法,到處參七八十個善知識,一個參了又一個,不停歇。善財童子不是就這樣嘛,五十三參,所以稱之為百城煙水,就是忘我地去參訪事奉善知識。當時有一個就是說表面是一個菩薩,顯現的表面是一個外道,叫做勝熱婆羅門嘛,他天天在那兒太陽烤他,自己坐在那椅子上這樣烤著。

結果這個善財童子就以為他是外道,說他肯定沒有佛法。這個時候天人就給他暗示說,不可小看,你要事奉他。這個外道婆羅門還讓他說,前面有這個刀山火海,你給我跳進去,你給我上去踩幾腳。結果善財童子就沒有考慮自己,真的就,結果一入到刀山火海中,馬上就是清涼境。這就是事善知識的功德。所以大家想想,六祖剛去的時候一字不識,五祖讓他天天在那兒洗米淘米,什麼都不要幹。可憐他個子矮小南方人,拽著一塊石頭在那兒天天那個,不是有那個木頭錘子那樣,要這邊壓下去那邊才起來嘛。二祖慧可都為法把胳膊,舍了一條胳膊呀。這才叫做事善知識,倒不是說光有點端茶倒水就可以了,你得為善知識的法而來。這樣的自輕身命,這種人所以才。

這是舉了幾個例子,大家發現了嗎,這幾種例子恰恰是表達什麼呢?念六念法門。心想嘛,向上六念。念佛嘛,是不是?心存佛國是不是念佛呢?念法呢,持咒是不是在念法呢?持戒是不是在念法呢?念戒嘛,也是在持戒呀。念天嘛,這裡講到的說心欲生天。念施嘛。六念是什麼?念戒,念天,念施,佈施的施,還有念佛法僧。

什麼是念僧呢?就是事善知識,事善知識就是念僧。所以恰恰這裡總共為六念法門。這裡講到的,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你看這恰恰跟前面講到的說什麼呢?諸愛雖別,流結是同;這裡講到的輕舉是同。飛動不沉,就是皆以飛動為性,自然有這個超越的功能。依外分境,起外分心,這就叫做外分,此名外分。依照著向外攀緣的這個向上揚的境界,想往渴仰那個境界,所以起想往之心。信願行是不是幹這個的?是不是?信願就是渴仰,依外分境,願就是起外分心嘛,所以叫做外分。就是這個道理。這裡給我們定乾坤,什麼叫做內分,什麼叫做外分,內分屬於情,外分屬於想。搞明白了吧?

搞明白了下面就是要開始進入到真實的這個,從理論進入到實踐階段了,就跟醫生護士到醫院裡面去實習一樣。我們也從經文裡面邊實習一下,後面開始這一段我們先把它讀一下,大家一起來,從阿難一切世間,一直讀到更生十方阿鼻地獄。找到了沒有?好一起來。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

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好,就到這裡。大家來看,這段開始就是講到這個內分的情和外分的想,作為天平上我們上上下下的兩個主要引發力,看你到哪裡。那麼再一個可以講到說什麼呢?這是前面的話是從這個,前面我們剛才講的那一段是從積習,就是積聚你的習氣,來判別你是情還是想。這就是給我們首先把這個情想的原理給你交代清楚。這個時候是從你具體操作,就是我們進入到生死之際了,你在臨終的時候分別給你顯示是升還是墮,是你上升還是下墮。

那麼好,我們從這裡來依著經文大家來看: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這是什麼意思呢?先說我們人在生死轉化之際的情形。所以為什麼說《楞嚴經》完美呢?這下邊的這些就講得可以說是非常的微細,一條線一條線地給我們疏理出來。你看,說一切世間的有情呢,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是生生死死無窮盡已,相續不斷,像一個火輪一樣,所以叫做生死相續。我們一般都說:我死了。我要死的時候。你往哪兒死呢?你能死得了嗎?

你說我們,有時候我老聽見沒有學佛的人,他說的時候說哎呀,死後原知萬事空嘛,這不是詩裡的,死了還誰管那些呢,死了就一把草,我哪管那些呀,說巴不得早點死,一了百了。你了不了呀,你往哪兒了呀?只能叫滅度,這才算你徹底把它搞定了,圓寂了,涅槃了,滅度了,否則你永遠死不了。你倒是說想死的,自殺的人就邪知邪見,以為死了,結果一死下一生還不如這一生,是不是?所以說沒有一個死去的。那麼死的時候是怎麼樣呢?大家來看:生從順習,死從變流。生的時候則是任其隨順著自己的習氣,就是前面我們這是想習氣呢,還是情習氣,生的時候隨順自己的習氣。

大家看是不是這樣?我們活的時候你是自己做得了主嗎?你由得了自己嗎?都是隨順習氣,可以形容為什麼呢?不知不覺,不由自主,而且還看上去這個像模像樣的好像在幹什麼,其實就是循著你的宿世的習氣,你該幹啥幹啥。如果你不修,就沒改,而造這個善惡之業,所以這裡叫做生從順習。那麼死後是什麼呢?任其什麼呢?遷流轉變。由於你這輩子有一些像模像樣的習氣,那麼你下輩子一定會有模有樣,就到六道中給你變個模樣出來,受這個異類之身,會變異。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叫做什麼?死從變流,隨著你的變異因果,你到底是做鬼還是做地獄,做畜生,流變走了。那麼在這個生死之際的時候怎麼樣呢?

大家看,臨命終時,臨命終的時候未舍暖觸。這是什麼意思呢?咱們欲界的眾生呢,生命的體徵有三個,現在醫學上說什麼腦死亡、心死亡就叫生命(死亡)。真正在佛眼裡邊,一個是暖,二一個是氣,第三個是識。暖就是溫度,氣就是呼吸,識就是意識。那麼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將要死的時候,還沒死的時候,前六識乃至甚至第七識都快要沒有作業,不現行了,識沒有了。

但是要記住,只有第八阿賴耶識,如果沒有離開的時候不算死;除了第八阿賴耶識離開你的體了,這個時候算死了。所以說阿賴耶識要離體,壽命將要終的時候,就叫做什麼啊?未舍暖觸,還在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呢,這就可以說是哎呀,前面的你的情還是想在這個時候開始頂事了。你別以為平常不頂事,念一聲佛號就開始這會兒頂一聲的事了。那麼這個時候呢,上下開始要分道揚鑣了,看你上還是下,你要走進新時代了。

一生的所造的善惡等業怎麼樣呢?俱時頓現。大家看到了嗎?要搞清楚,俱時頓現不是說你造的善惡業這會兒就顯現了,是顯現成什麼呢?善惡之相了,是天、淨土相,還是地獄、畜生相,各種相都出來了,有真的,有哄的,有你分不清楚的,都你搞不清楚,全部現在其前,所以說,一生善惡俱時頓現。你就明白,可以理解為什麼阿彌陀佛一定要,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臨命終時現在人前,就頂這個事,為你安心,為你做主,否則你已經搞不清楚了這個時候,善惡業已經頓時俱現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不知所去向了。

將要生而尤未生的時候,這個時候會怎麼樣呢?你看:死逆生順,二習相交。這個時候什麼情形呢?正在害怕死的時候,想求生的時候,所以叫做死逆生順。大家能讀得懂吧?什麼叫以死為逆,就是你不想死呀;以生為順,就是你還想活呀。以死為逆的話,你想撇開它,不想死;以生為順,還想活的時候,想求得繼續再多活兩天,怕死呀。

我就見過這樣的,這個沒死之前,那會兒談不上學佛,農村的這個老年人,生了病了。生了病了以後,我記得是我那會兒大姨父,生了病的時候馬上就說,哎喲給子女們拖累,自己還這個每天受這麼多苦,不如死了算了。結果原來還是腿腳不靈便有點拖累,真的有一天醫院檢查出來癌症,到了晚期了,被他知道了,徹底就不吃飯了,不是這個想死的不吃飯,是嚇得不吃飯,吃不下去了。我小時候的經歷。就是原來的話那口說得可大了,農村人種地的,一輩子沒識字的,七八十的老爺子呀,那說起話來有點二百五,勁兒也蠻大的,結果這會兒不說話了,嚇死了,因為他害怕。

所以這個時候叫做死逆生順,就是趨生怕死。有這個避死求生的心呢,這個時候善惡兩種習氣就交相併發了,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找你的麻煩了。善習重的,隨善習就升到善趣了,惡習重的,隨惡相就墮到惡道了,所以叫做二習相交。由於這個原理,才能開展了後面的什麼呢?七道七趣眾生的各奔前程。這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就是講的描繪的這會兒。父子至親,縱然相逢,代受不了,也是說的這會兒,各管各的,各生各的,各死各的。那麼就開始有了各種具體的案例了,大家來看: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這是第一個,情和想的比例中,你沒有情只有想,在這樣的話就必生天上,生天是打保票的。搞得清楚吧?沒有貪水,只有想飛,所以這種情況下就必生天上。沒有情的作用,純有想的這個飛升功能,那麼這個時候呢,就神識靈魂只由外分,不向內分了,不隨著內分走了,命終的時候會上升到天界。

還有一個好處是什麼呢?若飛心中,就是在你上飛揚的這個心想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這就太好了,有福慧資糧,又有清淨的誓願,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看到了,是自然心開。大家見到了嗎?《行願品》裡面說,一切的什麼像馬車乘、六親眷屬都什麼呀?都什麼?唯有什麼不相舍離?唯有願王不相舍離,就是指的這會兒,及與淨願,伴隨著你。有這個淨願會導致什麼呢?自然心開了。

因為我們心在死的時候是暗鈍的,如果你的情多的時候,見的都是一片漆黑,你搞不清楚狀況。這個時候只有這個福慧資糧和這個清淨的願力頂事,能讓你自然心開,見到聖境,那麼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這就是說在你情想的作用中,你隨著想多要上升的時候,不但能夠上升天道,還能夠橫出生死了。這是向上的一個機緣,橫出生死了。在頂端,在頂端的時候還能突破,徹底突破三界的頂端。這是第一個。為什麼?你看,有的同修到臨終的時候就見到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了。這是因為有純想佛的慧力,供養僧的福德,那麼福慧具足了以後,自然就不會暗鈍了。再往下看: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這是講到的說仙道了。仙道的這一類是情少想多的。情少想多他不是能輕舉嘛,對吧。由於能輕舉,可是因為他不是光有想,還有情,所以飛得不會太遠。不會太遠就會成為這個飛仙,這裡講到的說即為飛仙。飛仙一般是什麼?一分情九分想的,就稱之為飛仙。那麼兩分情八分想的是會成為什麼?大力鬼王,就像我們三山五嶽的這些鬼神,乃至什麼閻羅天子等等,這等於說兩分情八分想的。這又算帳了啊,大家記住。飛行夜叉,就是大力鬼王所奴役的這些次一點的飛行夜叉,三分情七分想。

地行夜叉就更沉重一些了,山野的鬼神,就是四分情六分想。這些可游於一四天下來去無礙,在咱們一四天下的範疇內可以來去無礙。但是由於還有情系,不能夠純想,所以最豎的來講,上不過四天王天,橫的來講,出不了二鐵圍山,只能在這個範疇內,四天下來去無礙。四天王天和鐵圍山總不要說了,知道,在須彌山外,須彌山這個山腰。這裡是指的這些飛仙和夜叉,等等諸如此類的。當然這裡還有一個,他們跟佛法沒緣。如果跟佛法有緣的,另當別論。大家來看:其中若有善願善心,就是發了善願,要護持世尊、法藏的這些護法,有善願善心的,他們就會來護持佛法了。

大家來看,首先,護持我法,那麼就說明是護持佛、佛法及這個學修佛法的人。這一類的,那麼就好比《藥師經》裡面的十二藥叉,就屬於這些,護持我法的。或者有或護禁戒的,這就是護持這個戒法,或者是護持持戒人的。像我們受戒的戒壇中有護戒神王之類的,就屬於這些。再一些,或護神咒,這是護持神咒或者持咒人的,像這部經典裡面有這些百靈護咒的這些,就屬於這一類的,護咒的。或者護禪,大家看:或護禪定,保綏法忍。這就等於說護持這個修禪的,或者修禪所得的法,就是所得的境界禪定的。這個保綏法忍就是保護,安撫,綏就是安撫的意思,保護安撫這些修禪定的人。

為什麼呢?因為修禪定的人他會遇到這個魔境。什麼時候出魔境呢?你所證的境界不能忍可的時候。就忍不住的對這個,這是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覺得很舒服還是害怕?這就屬於不能忍可。能忍可就是所處的境界任你來任你去,我不理你。不能忍可的時候,一旦一入群邪嘛,就是作善境界了,不管你是覺得它好還是壞,就入魔了。入到這個是魔的時候,你自己搞不定了,就必須有護法來保護安撫,給你保任這個參禪的繼續上進。所以說參禪人也需要護的,這裡叫或護禪定,保綏法忍。這一類的,比如說禪堂中的護靜善神,護靜,不是護戒,前面是護戒的,護靜善神,禪堂裡面也有護法。等等這一類的,這等鬼神,雖然他有鬼神這個情想之業,但是由於他有善心善願,就會親自在如來座下見佛聞法供僧,做這些護法的事情。這就是另當別論,我們說的天龍八部了。

好,再往下看,咱們是怎麼來的呢?怎麼成了人的呢?是什麼樣的?二一添作五,五五分成了。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這就是說什麼呢?如果我們情想均等,五情,五分情五分想的,上也上不去,因為五分想,讓你上去的時候五分情拽著你。下也下不去,為什麼?五分情向下拽的時候,五分想又把你給攔住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攻的時候,把你這個力量懸浮在人道了。

這個人道呢,對下三趣而言,人道的眾生聰慧多於下三道;對於上二趣,就是仙趣和天趣來講,又愚鈍於上二趣。所以叫做,要麼是對下來講是斯聰,對上來講是斯鈍。對下三道我們就是聰明的,我們的想比他們多;對上二界來講我們又是愚鈍的,為什麼?我們的情比他們多。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就生在人中了。

人裡邊也有差別了,到人裡邊微細的你,就是五五分成裡邊質量怎麼樣?數量是五五分成,質量比如說你生到人裡邊,你稍微這些想重的人呢,就可能是比較聰明呀,學習也好,遇事他能辨別得清楚,睿智,有洞察力,這都屬於什麼呢?想體明(達),就是想的比較明顯的。那麼情比較明顯的就比較暗鈍呀,執著呀,鑽牛角尖呀。所以這個呢,男女也是由這個又分開了,雖然五五分成,又有男女,又五五分成了。差不多就是這樣的,這屬於人道的。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這就是情多想少。你看我們再往下看一個,有一個七情三想,那麼前面是五五分成,那麼這個情多想少的話應該是什麼呢?情為多少?對,應該是六情四想。六情四想的話,如果這樣的話,情比較多了,想比較少了,就會流入到橫生當中了。

為什麼呢?你看嘛,情由於多了一點,他必然要下,比人要下,就是下墜,對吧。但是想雖然少一點,雖然有四分想,可是問題他這四分想還可以向上飛揚一點,他不能直舉到天界,但是向上飛揚一下,所以就橫著生出來,就叫橫生。大家看這原理多麼科學呀,是不是?你有一點點,他都給你原樣地表達出來。就是你的心念呀,想和情不就無非我們的心念業力。你橫生怎麼橫生出來?就因為你想飛了沒飛起來,只好橫著出來,橫著走嘛,畜生不是這樣嗎?那麼這裡邊情心重一點的,就像豬馬牛羊這一類的,屬於毛群嘛,駱駝呀,牛呀,對吧,這是地行類的。那麼情心輕一點的就為羽類了,像雀鴿呀,鴛鴦呀,空行類的,就屬於情比較輕一些的,重一些的就是地上走的這些。這就是指的畜生類。再往下看。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這就等於說七分情三分想。大家稱一稱自己,為什麼佛說下墮的多了?你有七分情,有三分想,就得墮餓鬼了,知道吧。有四分想六分情,四分想已經不少了,你把一天你作個記錄。

《了凡四訓》是不是在作記錄?就是在作情和想的記錄。你想我們自己,你可以做個嘗試,你考一下自己,一天作個記錄,你的情和想的比例能到六分情四分想嗎?能到嗎?嚇死人了這麼一算都,真的我們好像一天四分想都到不了,四分想到不了就必墮畜生無疑了。我把你們嚇一跳,然後你們全往極樂世界走。所以你看以前的有祖師開示過嘛,我們這輩子兩條路,如果不入三途就到淨土,不到淨土必入三途,上上面沒份呀。這算命算得多准,還用掐嗎?一稱就稱出來了。咱們一天能有四分想嗎?如果想分再少一分,到了三分想的時候,這個時候什麼呢?就越來越少了,想越來越少,想飛就難了呀。情越來越重,墮就容易了,飛的飛不起來,很難,墮的話就容易了,更深了,所以就不只在畜生了,而是在什麼呀?餓鬼道了。

這裡講到的說沉下水輪,沉下水輪是什麼呢?意思就是過了水輪了。咱們這世界地輪嘛,地輪《楞嚴經》前面不是講到,地輪就是金輪嘛,我們的大地就是屬於金輪,金輪下面就是水輪呀,水輪的下面是火輪,火輪下際是風輪,就這樣執持世界的,風輪下面就是虛空。所以這裡講的沉下水輪,就是指的在水輪之下。怎麼樣呀?就是生於這個火輪之際了,所以餓鬼道就是眾火。

你看我們看那餓鬼的畫像,餓鬼地獄,餓鬼道的畫像,鬼是不是旁邊給你畫幾團火,燒灼著。所以這個時候呢,由於還有三分想在,就沒有再往下沉,生到這個火輪或者風輪裡邊了,但是他生在這個水輪之下。水輪之下的話,常被這個猛火焚燒,為什麼?因為水輪之下就是火輪嘛,火際嘛。火際這個時候呢,所見的水都會化為火的,所以餓鬼道你看,碰到這個有點水,趕緊渴得不行了喝了,馬上就化為火炭。這就是餓鬼道的這個待遇,不能夠飲用,而且反能夠傷,你看水能傷己,就是這個水呀,被他一看見變成火,還燒自己,就叫做水能害己。看到這句了吧?大家盯著啊。無食無飲,經百千劫,為餓鬼就你出不來。

再往下看,越稱越是情多想少了。九情一想,下洞火輪。九情一想的這些眾生呢,就下面生到下面的火輪裡邊了。身入風火二交過地。這個時候什麼呢,向下生的時候,身體生入到風輪和火輪兩個的交會之處。交會之處大家來看: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就是說輕度一點的生在有間地獄,這就屬於什麼呢?八情二想的嘛。

前面不是這個七情三想嘛,餓鬼道,對吧?那肯定就是八情二想的,輕一點就墮在有間地獄了。這里正指的九情一想的,當然就生在無間了,生在無間了。好像我們基本上都是無間的種子呀!咱們一天不就差不多也就一想吧,一想能夠得著嗎?能夠得著一想夠不著?所以這墮到無間地獄那就慘了,裡邊等活,黑繩,眾合,就是夾山嘛,叫喚,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等這都屬於根本的八個無間地獄。但是這無間地獄呢,還沒到阿鼻的份上,為什麼呢?這無間還屬於有出,阿鼻地獄又叫什麼?無出嘛。在這個《地藏經》裡面不是就講到說,這個萬死萬生求出無期嘛,對吧。所以說這個無間還算有出了,所以說還有一想,雖然有九情,還有一想。最慘的是什麼?

大家來看:純情即沉,入阿鼻獄。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純情沒有想的眾生,就死的時候直接下沉墮到阿鼻地獄了,這就沒的話說了。當然這裡面還有更好的機會,是什麼呢?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這就是無有出期的概念了。

所以這裡大家來看到,這就是又給一次機會。你看,兩個頂頭都有機會,都有更加超越的機會。這個生天的時候,如果你兼具有淨願,有福慧資糧,那麼就解脫。那麼到地獄裡邊,如果你兼具什麼呢?重罪,五逆重罪。你看這裡講到的說謗大乘者,謗大乘者是什麼呀?這不是斷滅佛種嘛,障我們的菩提心嘛,對不對?那麼這個毀佛禁戒,這是斷滅什麼?斷滅僧種呀,毀佛禁戒不是持戒人,僧種嘛,僧人的種子嘛。誑妄說法不是斷滅法種嘛,對吧,障我們的聖教嘛。所以斷佛法僧,誹謗三寶。斷佛法僧你不是就斷佛法種嗎?那這裡邊講到的,又講到的說虛貪信施,就以虛妄心貪婪這個信眾的佈施。

濫膺恭敬,膺就是承擔的意思,得到的意思。你本來這個德行沒到這地步,那麼人家恭敬你的時候,你還更加地乍現威儀,顯現自己意思是聖人再來,有神通,那麼必然會犯這個大妄語嘛。種種如此,莫過於斷三寶種,所以說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這就給我們斷這個命案一樣,你看以前的古代的縣官給斷命案,這才叫做斷命案。大家看到了沒有,這才是剛才講的算命,就按這個比例你自己算吧。大家心裡有數了嗎?看這個比例是什麼(情和想)。零比十,就是天人、淨土,一比九就是飛行諸仙。二比八就是大力鬼王。三比七就是飛行夜叉。四比六就是地行羅剎。五五分成,五比五就是人,咱們就是五比五。

那麼六比四就是畜生。七比三,餓鬼。八比二,有間地獄。九比一,無間地獄。十比零,阿鼻地獄。就這麼開成吧,就這十分內,看你的情和想佔了多少,這佛已經給說明了。你看有人在嘆氣,因為前途不光明嗎?正此振臂一飛,阿彌陀佛呀。你管他情和想,你全部繫在阿彌陀佛上,福慧願資糧都在其中了。所以你看這個命算得是真科學。

後面還剩一句,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正面總體地回答阿難剛才的問題了。大家還記得阿難問什麼吧?說這個地獄是自然而有的,還是定在那兒的,還是大家各自業力所感所受的果報。所以這裡佛就講到,這些都是循著各人所造的惡業而招感的惡果,對的,是各人各各所受,彼彼所做,各各所受,是對的。但是這還不是全部,是怎麼呢?雖然為自己所招,但由眾生共業所感的同分中,還有其本來的一份可能性。就是說雖然是各各所招看見的地獄,各人看見的,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各各,但是我們看見的還有眾同分,還有共同共業所感就是同一個地獄,就在這個地方,這就叫做兼有元地,眾同分中兼有元地。這個不好理解,因為不是有眾同分,還有什麼異生性嗎?

聽到過這個詞沒有,眾同分?眾同分在這個專業的術語裡面解釋就是於彼受生之處。這些有情呀,同界,同趣,同類,同生嘛。比如說同類就咱們都是人。同生就都是胎生出來的,對吧。同趣就是咱們都在人道,都在人的世界,都在南瞻部洲。同界,我們都在三界中的欲界。這就叫眾同分。

以這個來進行比喻就是說,這些造了地獄業的人全部生到地獄裡邊,也是他們的眾同分。佛就正面回答了阿難說的這個問題,說到底是大家共同一個定處有一個地獄呢,還是個人所感的?兩樣都有。依著個人所感的,所受的這個獄報,然後共同到那個地獄中,這就叫做眾同分。

這個關係我給大家作個比喻,就跟說我們每一個有情不是都有命根嘛,對吧,就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一個東西,對吧,這就叫做眾同分,共業所感的。但是這個身體上,遍我身體的一切處,都為所依的是我這個整體的身體,對吧。那我的眼睛也罷,頭也罷,耳朵也罷,或者什麼,這就屬於各各所感的。但是各各所感都離不開我整個的這個身,這就叫眾同分。所以阿難前面所問的說,有定的一個業,定的一個地獄在那兒了,就屬於這個我們的眾同的這個身體一樣。那麼各各所感就是身體上有胳膊有腿,你各自看各自的,各自找各自的。這就是總的把臨終的時候分別給我們開示一下,你是升呢還是墜,上上下下地享受,看你去哪兒享受。當然在這個享受裡邊,大家要知道,進一步,下面再進一步微細地說,光地獄趣怎麼個享受,為什麼會有如此享受;餓鬼趣怎麼個享受,為什麼到餓鬼道裡邊還有不同。

所以下面就開始要講這個滿業之果了。什麼叫做滿業,知道吧?引業、滿業的概念還記得嗎?前面的十二類生,你以什麼的形式到哪一道,就叫做引業嘛,牽引著我們受哪一報嘛,對不對。就是剛才講的內容,也是跟它是另外一個角度所闡述的。下面的滿業就是說,你為什麼入到地獄,入到地獄裡面,你為什麼入到這個地獄,他為什麼入到那個地獄。這在我們心性上,平常的情和想中,再在情裡邊微細地說何種何類的情,是淫的情呢,還是貪的情呢,是我慢的情呢,還是瞋恚的情呢。看你發什麼情,所以招什麼報。

所以大家看為什麼《地獄名號品》,《地藏經》裡邊都有那麼一品,什麼火牛地獄、火馬地獄的,為什麼?就是我們的心念太多了,各式各樣,一樣就可以,我們的一念就有可能你就非常有科學發明,前衛性地造一個無間地獄,你知道吧,只要你與眾不同,你起的這個念頭與眾不同,那就沒有承載你這個的,你自己造一個。所以下面的就開始要進入到這個,我們今天先講兩段吧,講兩段明瞭一下。先讀一下大家,從阿難開始,一直到如避障海吧,讀兩段,二者,讀到二者如避障海。好,大家一起來。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云何十因。阿難,一者,淫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淫,同名慾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二者,貪習交計,發於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好,就到這裡。這是給我們講到什麼呢?你看前一句交代了說,阿難呀,說這些果報,就是這個,前面的這個飛升還是墮,都是由這些眾生自業所招感的。那麼這些眾生自業所招感的是已選了十種業習為因,這裡佛把它進行為了說明,列了十個類別。十種業習,業就是你的心的常態,相續而產生的習氣,業力習氣。那麼造十種業習為因,這個為因,在因地的時候,而受六交之果報,就是六交之果報。這個六交報呢,我們後面講到的時候會給大家進行細講。

當然我們這裡說一下,什麼叫做六交報,大概有個概念。我們在造業的時候,不是由什麼造呢?由什麼造?由眼耳鼻舌身意,對不對,六根。但是我們造業的時候,肯定是以你的一根為主,對吧。你比如說你這個殺人吧,殺人以什麼根為主而造的?對,主要是你這身體去行動作,把他弄死了,對不對,偷盜也是如此。

那麼你以一根為主去造業,那麼你身體殺的時候,你眼睛要不要看見他?對吧,耳朵肯定要聽說他這會兒在哪,打個電話問一下,搞清楚了,那麼才去殺。這個時候就是以一根作業為主,其他五根相互為輔。也就是說下意識地造這個業的時候,雖然是同步的,但是根有主次。你比如說我們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起這個情慾的時候,那你就是耳根為主了,對吧。那麼所以說,由於因地是這樣的,果上,行到果成熟的時候,果上受報的時候也是什麼呢?一根為主,其他的五根同時跟著,就是你害得它們株連五根。不是株滅九族,是株連五根,全體來受報,這就叫做六交報。後面講到的受六交報是這個意思,我們後邊再講。

現在我們第一堂課就開始講地獄趣,怎麼由於這十種習因墮到地獄而受到不同的果報。光墮在地獄裡邊,就是也把這個情和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到位地說明,在情的基礎上,我們不是墮地獄嘛,地獄裡邊不是唯有情沒有想了,對吧。那麼這情的基礎上,你是什麼類的情,墮什麼類的地獄。好我們再大家來看:云何十因

你看第一個是:阿難,一者淫習交接。就是宿世的我們的淫慾熾盛。淫慾熾盛你宿世造的這個業呀,這個業它,我們想了,阿賴耶識裡的習氣種子在那兒,對不對,有那個習氣種子就叫淫習。我們的本有的這個阿賴耶識心田中,有那個淫慾心的習氣種子,叫做淫習。什麼叫做交接呢?由於那個習氣存在那裡,那麼遇到緣分的時候,宿世的這個情債主,或者淫慾心的這個因緣又現前了,那麼遇緣呢就發為現行了,兩個人就到一起了。從這個客客氣氣,再留個電話,弄個微信,然後吃個飯,最後開個房,就行淫慾去了,這就叫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呢?叫做淫習交接

淫習交接,到一起就是開始造這個業了。造這個業的時候男女身體,男根女根在一起相磨。那麼相磨的時候接觸嘛,由這個觸而產生這個,為了求這個欲樂。欲樂的時候呢,為了不斷的,有了欲樂又想更深求欲樂,更深求欲樂,不斷地再這個身體相磨。這個時候沒有止足呀,不知道停止嘛,這個情慾一發,一發不可收拾。這個時候呢,研磨不休就是說不知止足,這個時候人的心念呀,淫慾心不是火嘛,淫火嘛,就是這個人的心念已經完全忘我,就是一團火,根本就忘了人的其他的這個心念,或者其他的我們前面的情想裡面其他的部分組合,都想不起來,只有這個情。

這個情相磨的時候,那麼由於你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人都不知道,慾火中燒嘛。我們在行淫慾的時候,慾火中燒的時候,自己不知道,其實呢,就是說地獄相已經這個時候就開始顯現了,不是說臨終的時候才地獄相顯現墮,這個時候就已經由於這個習氣起來,就把地獄相給預設在那兒了,大家知道吧。就是前期就給你已經定性了,因在的時候果就出現了。那麼這個時候呢,大猛火光於中發動。他打了個比方就是說,如我們人與人之間兩個手相觸摸,都會有暖相出現,對吧?何況男女二根,男女的身體相觸摸,不斷地觸摸,不斷地研習不休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一個大猛火就出現了。

這個時候把這個因先預設在那裡,就是說地獄相已經初成了。在臨命終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地獄相已經果報現前了,成就了。這個時候呢,命終的時候神識墮在就有鐵床銅柱的這樣的一個酷刑也罷,境界也罷,出現的外在環境中。就是你的生命這個時候面對的就是這些了。這個鐵床銅柱是怎麼個狀況?給大家細說一下。《觀佛三昧經》裡面講到,就是中間有一個大銅柱,就跟咱們這兒的須彌山一樣,這麼大的銅柱,有六百由旬高,下面有猛火,下面有猛火燒,燒的時候火上有這個鐵床,鐵床上面還有這個刀輪在不斷地轉,中間還有這個鐵嘴鳥在來回地飛。

那麼這個時候呢,如果有這個世間人就是平常有傷風化呀、滅絕人倫的這些事,或者你在非時非處行了不淨行了,行了淫慾了,亂來了,那麼這個時候命終就會生到這個銅柱之頂。命終生到銅柱之頂的時候,下面的猛火不斷地燒你,燒得你害怕得不行,趕緊看到下面說,哎呀你看到那個鐵床上面的時候,害怕。害怕的時候突然間就會出現一個端正的男女,男的看見女,女的看見男,非常長得漂亮,引誘你。引誘的時候你就禁不住這個引誘,就心生了貪愛了,就從這個銅柱給跳下來,到這個鐵床上。一旦到了鐵床上,馬上就上當受騙了,男女二根就據時起火了,就起火開始燒你,在這個鐵床上。

這個火來開始燒你的時候,這個鐵嘴鳥就從你的男女二根中入,又從男女二根中出,入進來你的身體,又從那男女二根中,就是生殖器裡面出來,就不斷地這樣在你身體裡面這個。鐵嘴鳥呀。你現在有蚊子把你咬一下你都受不了,你想想那個鐵嘴的。一日一夜,九百億生,九百億死,一日一夜。這就是,故有鐵床銅柱諸事出現。這就是我們第一個習氣,宿世的淫慾心習氣的種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就是因此十方如來,怎麼講呢?大家來看這有一句話,後面的話都一樣,這裡我們講一下這個就知道了。

色目行淫,是什麼意思?色就是向人形容、講說的意思。目就是自己觀察、看見的意思。叫做色目。這個不敢誤會。所以這裡講到說十方一切的如來,向別人講說、形容、或者自己觀察貪著行淫慾的這一個事實真相的時候,會怎麼樣呢?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慾望之火能燒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叫做同名慾火,慾望之火障我們的法身慧命。而且說,菩薩見到這個淫慾之境就像避大火坑一樣,走得遠遠的,唯恐躲之而不及。這就叫做什麼呢?淫習交接,發於相磨,故有鐵床銅柱諸事。這是第一個習氣。

第二個習氣,大家來看:二者,貪習交計。大家看這裡面的用詞呀,用詞又是非常的到位。每一個裡邊都是,淫習交接,貪習交計。這裡講到的交計,為什麼貪習交計呢?因為我們你看嘛,多貪的這個習氣種子呀,也是遇緣開始現行了,遇緣,對吧。比如說外在有一個東西讓你產生了貪了,金錢,人民幣,黃金,寶貝,房子,車子,等等這些,所緣的境界上開始你就該想方設法想佔為己有,是不是?這就是我們人發貪心的時候說,哎呀,算計這個啥時候能我也有就好了。這就叫做什麼?貪習交計。計,心裡算計。算計了以後怎麼樣呢?發於相吸

算計了以後就是這個東西越來越吸引你,你呢越想越得到它。在這樣兩相作用的情況下,你就想把它攬為己有。這就叫做什麼呢?吸攬不止。就是你的心貪它越來越急切,它什麼時候才能到你這兒,越來越期盼。這個就跟越來越靠近了一樣,對吧,就叫吸攬不止。吸攬不止不斷地這樣引取無度,貪得無厭,越想越得到,不斷地想,這個時候,大家還記得吧,貪心屬於什麼?水嘛。淫慾屬於火,貪心屬於水。那麼吸它的時候,吸過來屬於什麼?風呀,吸過來屬於風。這樣的話由於水,兼由風吹這個水,必然讓它凝聚成為什麼,寒冰凝相,說故有積寒堅冰,這就開始把心念導致物化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唯心所現,物化成了物理作用了,物理作用就慢慢地心致凝寒了,凝寒了慢慢你這個貪心越來越積攢,積攢得多了以後越來越冷嘛,所以就是積寒堅冰,於中凍冽。貪著就是這麼來的,你越想它得到它,這個感覺你看又做了一個實驗,如人以口吸縮風氣。咱們冬天一出門,呼的吸一口氣是不是特別冷啊?我們貪心吸外在的物質的時候,就進行的是這個作用。你看我們的身體馬上就有這個作用,這樣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凍冽之相,就是你的心預設地獄裡面將來你所要遭的這個凍冽果報之相,在這個時候寒相就出現了。

故有吒吒波波羅羅,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就是一旦你墮到地獄裡邊,你的叫聲就是吒吒地叫,波波地叫,羅羅地叫,就是這樣叫。這三個地獄裡邊怎麼樣呢?就是地獄裡面的寒氣逼人所受的果報,所發的音聲,墮到這三個裡面。那麼你不想叫的,還有什麼呢?把你凍得讓你身體冽的也有,就叫做青蓮花,赤蓮花,白蓮花,這三個地獄,青蓮、赤蓮、白蓮地獄。這裡邊呢又是在這個地獄裡邊,一進去就把你的身體凍冽了,冽得就跟青蓮花、白蓮花和這個赤蓮花一樣。這是前六個寒冰地獄。等事,等事是什麼呢?八寒地獄,不是這個無間地獄裡邊有前面的無間地獄,還有八寒地獄,八熱地獄。

八寒地獄裡邊呢,前面這屬於六種,吒吒、波波、羅羅和赤、青、白蓮花,這屬於六個地獄了。還有兩個叫做阿浮他和尼羅浮(陀)。阿浮他翻譯為就是說凍裂成瘡,就是你一入裡面,全身就是不斷地把你凍成瘡,就像吹泡泡一樣,壞死了再活。那麼這個尼羅浮(陀)就叫做肢節脫落,它那裡邊又是凍得什麼呢?一塊一塊地讓你往下掉。大家看過有一個電影叫做《黑太陽731》吧?那是講日本人那會兒把中國人活體作為實驗,把你冷凍到一個庫裡邊,然後一出來以後一澆水,嘩的一塊肉就掉了,就冷凍就是那樣的,這就叫做尼羅浮(陀)。

所以等我們正在貪地天天貪地往過來吸吸吸的時候,你的地獄就在成形了;等你臨命終的時候,成形了就(受)果報去了,成形的地獄你就要去遭受果報。所以說,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就是向人在講說形容這個貪愛多求之事的時候,異口同聲說貪愛之水。就是名為什麼呢?貪愛叫做水。所以菩薩見了這個貪愛之境,如避瘴海。什麼叫做瘴海呢?就是山海之間連接的那個地方有熱氣升騰的時候,蒸發出來一種氣,這種氣呢,如果人聞了以後馬上就是或者導致重病,或者即刻就喪命,就是這種氣,叫做瘴氣。

好像不知道是不是糞坑裡邊的那個,那個什麼氣不是有時候一下子就把人給,對,沼氣就把人給窒息過去了,就這意思。所以說菩薩見了貪慾呢,就是跟看見這個一樣,就看見這個瘴海一樣。因為海能沒人,就是海能淹死人嘛,兼有瘴氣的話,你犯之必死無疑嘛,所以這就是貪習氣。

十種習氣裡邊,我們今天講了這一個淫習氣,一個貪習氣。下面還有我慢習氣,瞋恚習氣,奸詐,欺誑,抱怨,等等這些習氣。一個習氣一樣地獄,所以地獄名號品就有一品。好,那麼今天的時間關係,我們就講到這裡。大家能聽懂吧?那好,我們一起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