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講)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清淨的同修們,非常隨喜大家來節後依然來聽聞佛法。那麼今天是我們《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第三十四講。有時候我們說,不管聽法也罷,學修也罷,這個時間間隔得短的呢,就比較感覺到親,親近的親,親切的親。那麼如果說時間隔得長了,就感覺到疏,有些疏遠。那麼像我們現在有這樣的一個頻率,每個月至少有兩三次來聞法,來聞思,非常難得。但是呢,如果說把這個日子掐指這樣,掐指算一下,咱們如果說,這一輩子覺得說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如果你把一輩子當做一天,當做一年,有時候想想一輩子真的跟一天一樣,就從早到晚,就黑了。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時間點上算一下,就是在這一輩子的一天內,我們有多少時間用來學和修佛法?因為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地過的時候,我們覺得哎呀,我已經學佛多少年了,我已經念佛,開始佛法入心,皈依了多少年了,那麼我每天都有功課,每天都怎樣怎樣的。如果把一生當做一天,那我們在這一天裡面佔據的修法,其實這是最重要的事,聞思,是佔到比額是特別的微不足道,連一個鐘頭都沒有,也可能甚至有的人一輩子就幾分鐘吧。所以說從這點來講呢,如果今天這日子不過好,明天就很難過,可能一天又一天的,就是永遠擺脫不了這個一天又一天的輪迴。那麼正好呢,我們說為什麼說千經萬論真的是,昨天晚上我在看經的時候,真的是這個《楞嚴經》呀,真的是小藏經。你看我們現在講到了二十五圓通,這樣的一個向佛陀的修學報告會,大家不要一樣一樣地聽完了,就覺得說有這麼個人,有這麼個典故,他修成就了,這都是跟我們現前的身心世界息息相關的。

也就是說,實在沒辦法我們每一天,就是這人生的一天中我們每一分鐘每一天,都沒有辦法專注地來修法的時候,這二十五個就是讓你立體地來用,你就拿著十八般武器一樣,拿著什麼使什麼,在什麼情境下就怎麼使。當然這是都是屬於小補,因為我們今天講完,差不多下一次就要開始講到這個念佛圓通章了,就是希望我們在二六時中,還能想得起來阿彌陀佛。所有的法身慧命,其實就繫在這一個法線上,脈線上,非常妙。有時候說多了,喋喋不休反生這個煩怨,那麼完全不說呢,沒辦法提攜。所以你看這個眾生特別真的是這個根性,我們現在的這個眾生,這個時代,有時候佛菩薩來了都有點措手,沒辦法,無措了。

所以說今天我們再開始進入到另外的一個環節,就是要講到圓通,二十五圓通的七大圓通。大家稍作回憶,在此之前從二十五圓通我們講了十八個,六根,六塵,六識,當然還留備了一個耳根在最後壓軸,那麼下面還要有大勢至菩薩的這個根大排在倒數第二,也就是說掃後一排正反兩面,就看那兩個法門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先前做這麼多的鋪墊呢?就是要大家知道說確實是方便有多門,而實實在在歸元無二路,你會套的話,到時候就真的是所有的法門都是一個法門,一個法門就是具足了所有的法門。那麼今天開始我們講這個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

七大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為七個元素,也就是組成我們物質、包括精神世界的所有內容,點點滴滴。那為什麼這裡,你看我們前面講到的說七大一一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還記得這個吧?七大為什麼一一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七大在哪兒?在心中啊?那身上沒有嗎?所以你看我們講到如來藏的時候說週遍法界,這法界呀,一個根就是週遍法界,一個塵就是週遍法界,一個識就是週遍法界,也就是說一個念就是週遍法界的,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依什麼呢?一念展開的。但是大家不要機械性的,一聽一念展開的,就說這一個念頭肯定集中在我身上,然後向外輻射得無邊無際。要知道現前一念,所有的都在其中,但是現前一念,也在所有的其中。你一定要來回會倒騰,否則你這個心就不能夠平等。那麼我們前面講到說,七大一一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我想必大家的這個佛學素養現在已經非常之高了,所以我們就在這裡依著這個七大,可以入到如來的圓通法門,依這七大。

但是還不要忘了說,就是在現前的這個境界中,六根六塵六識,前面講過的已經把這七大囊括進去了,之所以別列開來就是我們在認知上一個施設安立。要麼你看中觀門下則講名假、受假、法假,都是假名安立,不安立這個,你入不進去,所以這裡又特別地講到這個七大。但是雖然是七大,地水火風空在前面的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中,已經包括進去了。你說地嘛,地大不是色法嘛,對吧,咱們看得見摸得著,那麼這個後面的見和識大是在根大跟識大,就是六根跟六識中囊括進去了。所以根塵識已經把七大囊括進去了,今天再把它格別地列出來講,就是讓我們開發視野。

這七大呢,第一個是一個護法,叫做烏芻瑟摩,第二個就開始都是深位的菩薩,持地菩薩、月光童子、琉璃光法王子,特別是虛空藏菩薩和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越往後,這個位越高,緣越深。大家知道,這法門裡邊沒有好壞,但是為什麼有的我們就聽起來那麼生澀,有的聽起來好像半懂半不懂,有的只要這麼一講,馬上就能隨文入觀呢?這就是跟咱們的因緣,緣深緣淺有關係,並不是法門有高下。特別是同他們的名號,待會兒我們講的時候大家,他叫個什麼名字,從什麼法門修成就的,那麼他的這個功德就體現在什麼方面。所以你看人家都是什麼習性,直接他有什麼習氣,對的什麼境界,他直接就用什麼法門。也就是說,就地取材,都成了入道之道,法法頭頭都是歸真之路。

那首先我們第一大就是從這個火大開始。為什麼火大呢?這裡面有,本身是地水火風是這樣排列,應該地開始,為什麼火排在前面呢?就是由於他的這個法門呢,是從淫慾心熾盛的一個尷尬境地開始起修的。那麼對於我們而言最障道,如果你要修禪定,最障禪定的就是這個淫慾,這個怨賊,淫慾心屬於火嘛,所以為了從對治生死根本起步,才把火大排名第一。這是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下面我們一起來拿著法本,一起來讀誦。找到了嗎?烏芻瑟摩於如來前這句話,找到了沒有?好,一起來。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好。這個烏芻瑟摩呢,就是我們常說的火頭金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在護法裡面有這麼一個形象,渾身連這頭髮都是跟那個怒髮衝冠一樣的,就是那個形象。大家發現了沒有,這裡有一個微細的變化。其他的前面都是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但是烏芻瑟摩只是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這是為什麼呢?就是他是護法位,火頭金剛示現為護法,護法在佛前是不應當坐的。你看咱們這兒也有護法,護法是誰呀?咱們這兒居士林的護法菩薩,他就來來迴迴進進出出,又要看這個攝像頭,又要看門戶,還要幫忙找座位,這就是他始終在佛前不坐。不坐就是人們說一直在護持這個法藏,護持這個壇場,所以這會兒沒有像別人是即從座起,他是直接說的於如來前,大家發現了吧。

那為何這裡還說合掌頂禮呢?就是原來他一定是手裡拿著寶杵,或者法器,可能原來不合掌,這個時候應該到了佛面前要啟問了,要匯報了,所以才說,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那麼我們來看這個火頭金剛,人家遇的佛是什麼佛啊?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有佛出世,名曰空王。大家想為什麼他這裡叫做空王佛呢?這每一個名號都有他的內涵呀,你不能夠輕心就這麼過去了,說大概他就那會兒剛好空王佛出世。他們的因緣機感一定要有相應,為什麼呢?就是火頭金剛他屬於多淫人嘛,淫慾心熾盛。那為什麼這裡說,性多淫慾,名曰空王以後,說多淫人成猛火聚呢?其中一個,為什麼所遇的空王?第一個,這個空王佛,顧名思義就是他深解第一義空嘛,第一義空畢竟空法,於法自在。在《法華經》裡面講到這個佛說,我與阿難同於空王佛所發心。這就是《法華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當時講。雖然他跟阿難後來成了師徒了,可是他們在初發心的時候,他跟阿難一塊兒在空王佛所發的菩提心。

那麼這裡這個火頭金剛也是講到說,我於久遠劫前性多貪慾的時候,遇佛出世,名曰空王,那就說明他們因地的時候是同時發心的,大家知道吧?他跟釋迦牟尼佛,後面的很多菩薩都是跟釋迦牟尼佛同時發心,彌勒菩薩那更是生生世世一塊兒的法門兄弟,有時候是一母同胞,就是因為他懈怠,他好名,比釋迦牟尼佛晚了九劫。所以說為什麼這裡但為護法呢?就是護這個空王之法,他顯現的是淫慾心最盛,為什麼?我們最難空的是什麼?是什麼?就是淫心嘛。來到欲界,三界輪迴,沒有這一念淫慾心,誰牽著你來呀?所以說必須空的,你要出三界了生死,必須要空的是什麼?還是淫慾。

所以這裡講到,一開始就叫做到空王佛出世的時候,空王就是一空到底,畢竟要空,把最難空的、必須空的都要空了。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這裡才空王佛說多淫人成猛火聚。就是淫慾心熾盛的人,為什麼呢,大家想一個淫慾心熾盛的人,他是由暖觸逼發的。暖觸逼發,如果你在生的時候,就是你生命的過程中的時候,它就會顯發為這個淫慾火,人的這種淫慾心生起來了就是真的跟燒起來了,你就控制不住。特別是你看我們世間說了麼,說這會兒就一下子這個情迷意亂,獸性大發,都是描繪的其實就是慾火中燒,慾火中燒業力翻騰的時候自己控制不住,生的時候呀。

死的時候呢,就轉為業火了,就是你這個淫慾心的這個業力種子造下去呀,它非常的熾盛,在你的輪迴轉世過程中,阿賴耶識它是最活躍的。所以這裡講到死為業火,業力增熾,這裡叫做猛火聚,多淫人成猛火聚。這是空王佛給他講的開示,說淫慾心重的過患。然後怎麼教他觀呢?大家來看:教我遍觀百骸四肢,就是教他觀他的這個四肢百骸,就是整個這個身體吧,整個身體裡面的這些什麼呢?諸冷暖氣。就是我們自己也可以設想一下,咱們都是欲界的眾生,誰都有這天資。你如果說這個慾念沒有動之前,就這個慾念沒有動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好像很正常,做為一個人很平靜,你生活工作,這是說世間的這種正常、清涼。但是慾念一動之後呢,就是通體就發熱、變暖,就像火燒起來一樣躁動不安。所以說這裡就空王佛給他講了以後,他就確信這個慾念如大猛火聚,心生了恐怖了,而專心開始修觀了,就在這個四肢百骸,就是身體內,他就觀為什麼這個一念淫慾心起動以後,就開始慾火起來了,火大就開始發揮了。那麼他怎麼觀呢?你看: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這二十五圓通的話基本上,前二十三圓通基本上都是講一個粗線條,沒有仔細地說具體的次第中怎麼觀,他這一句話,神光內凝,化多淫心就成智慧火了。神光內凝是什麼呢?就是以這個心反過來觀察,反過來觀察看看這淫心,就是淫慾心呢,就會讓它,觀著它,照看著它,慢慢就熄滅了,火氣就不能夠外泄了。

這個淫慾心很耗我們的神,如果你心平靜或者這個慾望比較淡的時候,火氣不外泄的話,就能夠反過來什麼呀,就能夠滋益精神,也就等於說長養我們的這個,你看這裡講到稱之為神光嘛,其實咱們就說的精氣神。內凝的話就是凝聚於內,不向外泄了,所以少欲的人都比較身體輕健,我們常說目光炯炯有神,或者整個這個色力康健,等等這些,這都屬於說平常對於這個淫慾心比較控制得好。那麼這裡說如是反觀了以後,慾念消亡了以後,就把多淫心化成智慧火了。大家看這一句,這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一個概念。多淫心成智慧火。轉一樣的同是火大,但是在煩惱的時候,它發揮的是淫慾心,在智慧如來藏顯現的時候,它就成了智慧火,智慧火可以燒去一切煩惱心。這不是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嘛。所以說這是理所必然的,淫心熾盛的時候,他就癡迷燥熱,那麼這個淫心化掉的話,就轉為智明瞭,照耀這個本性真如,所以你看這裡叫做,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

他就依這個法門修成的,給他起了跟綽號一樣,我以火光三昧力故。大家想想,這個修行呢,慢慢地就把它聚成火光三昧,以這個道、這個禪定成的阿羅漢果。斷除了一切煩惱以後,所以在這裡你看,為了感佛的深恩,開始才心發大願。發的什麼願呢?這跟伽藍菩薩一樣的,諸佛成道,我為力士,金剛力士,就是一直示現成為護法,護法呢親自降服諸魔的怨敵,諸魔怨敵也就是說,毀壞別人行道修道的這些魔王眷屬們。金剛力士他,大家看到我們到寺院裡面,或者有時候到藏地有一些護法殿裡面,這些護法金剛力士下面都是踩的什麼呀?就那些小鬼呀小妖小魔的,都是那些形象,特別是四大天王都是如此。後面還是一句總結: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就是佛現在你問我怎麼入的圓通法門呢,我最初就是觀身體上的這個慾念慾火生起來的時候。那大家還記得嗎?前面還有一個觀淫慾火的,是誰來著?淫慾心,觀不淨的,是誰?優波尼沙陀呀。

優波尼沙陀當時也是你看,觀這個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他們兩個是有區別的,因為前面也是觀不淨對治這個慾望心嘛,但是前面只在觀身,他的觀對境主要是以鎖定這個身相為主。此處兼(身)觀什麼呢?併兼觀心了,身心並觀。身心並觀,三昧乃成,才能成三昧。為什麼這裡講到你看,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就是身心觀得以後,身心無礙了,擺平了以後,才能夠流轉通融,才能夠化這個淫心為智火。所以前面的話只是對境是他的身體,觀這個不淨觀,這裡身心俱觀的,這樣才諸漏既銷,生大寶焰,就是生了大智慧火,成火光三昧。當然了,既然他得了圓通了,那肯定是聖者,悟到如來藏,但是這裡還示現成為一個金剛力士,護持佛說這個一佛乘的如來藏思想。所以他這裡講到的說你看,貪為煩惱本,淫慾為罪業的首,但是一旦火觀成就了以後,俱淨了就入到了圓通法門。所以他對佛說的說,你看,登無上覺,斯為第一,就是佛問圓通,我還是以觀淫慾火為第一,慾火為第一。這是叫做烏芻瑟摩,這麼一個護法。下面開始呢,就開始羅列了菩薩,但是持地菩薩的這段比較長,我們還是一起來讀完,讀完了再往下貫解。大家一起來,找著了嗎?好一起來。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毘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為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迴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好。持地菩薩,大家比較更為熟悉的是地藏王菩薩。為什麼這些菩薩們就是以大地作喻呢?作為比喻來稱謂他的名號功德。我們要知道呀,其實真正的一個修行者,你看這裡邊的內容,持地菩薩一開始也是一個笨方法,從他的這種行持中我們就覺得,是一個老實人,老實人反而成上上根器,為什麼?他就一直修橋補路,就幹這事。別人讓他拿什麼,他就拿什麼,完全不計回報。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首先說,還是從座而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那麼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的時候,他為比丘。這一世是培植資糧的時候,為比丘呢,大家看: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也就是說在這些水陸交通的津口,就是說最主要的這個渡口嘛,那就是或者碼頭,或者車站,咱們現在講的裝卸工嘛,就幹這些事。那麼田地險窄狹隘之處就是說,走的有一些險路呀,或者棧道呀,有時候不夠人走,或者很危險的時候,所有這裡講到有不如法的地方,就是妨損車馬,人過不去,太窄了,他都是做什麼呢,都把它們填補平整,他就幹這個事。你看人家就是以地大為根本所發的心,所起的行。那麼這樣呢,這是因地培植資糧。

這個時候呢,我們可以說,為什麼說修行修不上去呢?就是我們在生生世世的時候積累得少,這個是深有同感,就咱們今生此世的時候,有的時候明明知道這條路是對的,明明知道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去修,明明知道每天都應該精進勇猛,就是提不起來。為什麼?你下面是空的。下面是空的,福德不夠,你就站不在這個高點上,上不去。所以為什麼要福慧雙修福慧雙修,要培植呢?

你看他這樣辛勤地勞作,經歷了無量佛出世,都不懈怠,一直到,你看: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特別是,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這個闤闠處其實就是大家說的貿易非常繁華的場所,其實就是這個,比如說我們現在說的客運碼頭呀,等等這個,現在的這個火車,火車皮、集裝箱,等等這些貿易非常繁華的地方,他就在那兒培植資糧,怎麼培植呢?如果有眾生要拿東西的時候,他先為擎,就是他搶著先給他自己去拿起來,街市上搬運東西的時候。那麼到達他要去的地方,至其所詣,放物即行,就是放下東西就走,不要回報。

那我們想想這裡面,其實就把六度法門全部囊括進去了,就光這一門,填平修橋,給別人拿東西。其他的咱們也不能細講,你光說佈施來講,六度第一度不是佈施嘛,佈施來講你看,自己身擎,就是替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這就叫財施,為什麼說這叫財施呢?身是內財,咱們不是說身是內財,身外之物是外財嘛,對吧。那他用身體來替別人扛東西,這就是佈施內財,一分錢都不要,這就是佈施外財,放下就走,是不是。那你這樣不斷地以這個比丘身去做這個事的時候,別人看在眼裡會受感化,受教育的,他無形中就對三寶生起信心,這就是法施呀。那麼拿東西的這個人,或者說這個車馬過不去的時候他心生恐怖,那麼你把這個事情給他擺平,給他放在那兒,讓他非常安逸,一勞永逸,那不是無畏施嗎?所以不要說六度下面的精進是生生世世一直沒有退過,禪定就是做這些事不搖不擺。那麼等等這些,其實六度萬行就在這一個法門中全體具足。

你看大家想想,這其實就是貴在一個堅持。所以為什麼這裡講到持地菩薩持地菩薩,以地做喻呀。為什麼說地?地廣大。地的功德一個是廣大,再一個為眾生所依,咱們不是都腳踩著大地嘛。地上面沒有好,沒有(壞),它沒有好噁心。我們一般的都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討厭的不要,那個好的我才要。地上你乾淨的水髒的水你全往上潑呀,什麼事都是在地上發生的,它都不嫌棄的。受大雨,雨下來了它也可以承載、滲透,草木它可以讓它生長,種子是種在地裡面的,一切寶貝都是含藏在地藏中,我們生病了治的藥也是地裡長出來的,風吹過來的時候地不會動,最主要的一個是什麼呢?獅子吼的時候它不會驚。

我不知道你們聽過獅子吼嗎?我這個以前老說,說踞獅子座,作獅子吼,都是講講說反正是方丈屋裡不是叫獅子窟嘛,就是佛是法王,講法的時候就像獅子吼一樣。就這麼說一說,心裡沒多大的體悟。我告訴你們,我國慶節的時候又去遊玩了一下,去陝西的這個祖庭去轉了轉,拜了拜,中國長安不是八大宗派的六大祖庭都在長安。淨業寺聽過啊,我在講法的時候也給大家講過,淨業寺現在的這個方丈和尚呢,我說真也是有道的人,他不知道哪兒弄了兩個獅子。我們原來以為,我以前在少林寺那會兒辯禪的時候,一塊當評委的時候,他就說他養了兩個獅子,我心裡想想,他應該是誇張吧,頂多養個藏獒,因為藏獒很像獅子嘛,毛頭毛腦的。這次去了才知道,真的是獅子。

幾年前我聽他的時候,我以為是他誇張了,就是他呵呵一笑,說我養了兩隻獅子。真的是獅子,而且這個獅子吼起來呀,確實讓一般的人聽了心驚膽戰,比老虎都厲害多了。這個獅子,我們去的時候,因為淨業寺是循著這個終南山的一個門戶,那麼我們往上走的時候,一直走到道宣律師的舍利塔,又想去那個牛頭禪師的塔的時候,中途才知道,聽到一什麼聲音忽然響起來了,整個就瀰漫在那個山界。它的這個聲音聽起來是有頻率,就是震得就真的跟那個地震了那種搖動感一樣。所以為什麼說這個登獅子座,作獅子吼,就是百獸聽起來就膽戰心寒了呀。確實,那個獅子它一吼啊,山間裡面其它的聲音都沒了,因為寺院裡面還在施工,那個攪拌器呀,那些電動的那些都在響,獅子一吼起來那個聲音就沒了,大家看它的聲音有多渾厚。

所以確實佛吼,作獅子吼的時候為什麼,因為他講第一義諦,萬法皆空啊,聽了害怕,一般人聽了害怕,只有大地聽了不害怕。所以持地菩薩他就具足這些功德。人家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地積攢著修來的。我們不要覺得人家果地上這麼厲害,傚法他的發心,因地的行門。我們現在你看,發個心做個功德你能堅持嗎?大家也許修得好,反正我自己是,首先很難堅持,其次堅持得久了,想誇耀,第三個誇耀了如果人家不買賬,就生嗔恨心,這就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家呢,在這上面你看這默默無聞,持地菩薩人家是修地大這麼修來的。再往下看,直到最後一尊佛了,這有無量佛了,最後一尊佛就是他成就的那一尊佛,才是毘舍浮佛嘛。毘舍浮佛就是咱們都知道,過去不是有莊嚴劫嘛,莊嚴劫一千佛的最後一尊,就叫毘舍浮佛

示現的時候呢,那麼由於眾生的業力,大概是當時召感的這個世間多饑荒,你看,現在世時,世多饑荒。那麼他還是做一個,我為負人,他還是做一個替人扛東西的,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大家想,這個時候已經積累得開始什麼呢?就開始入到這個甚深的法門中了。怎麼講呢?你看世間多饑荒的時候,但是他只收一分錢的報酬,大概是因為那一世,因為你畢竟比丘嘛,你去乞食的話,可能饑饉年的話比較難乞到,所以就收一分錢作為這個活命資具。再一個的話,你收一分錢也好給,本來世間你看,饑荒年就是大家都苦報比較,福報比較淺嘛,所以給大家種點福報,予人種福,自己無貪,所以只收一分錢。當然我們現在說一分錢,他是講的只收一錢。那麼人家是怎麼修的你看啊,這裡面有細活兒,你們要會看啊。你看第一句話叫做什麼?無問遠近。這個無問遠近就等於說平等心,你想遠近第一個,路途有遠有近,對不對,第二個,人情關係有遠有近。他不問這個,他不在這個上邊揀別,所以說無問遠近。不問就是什麼呢?不比較,冤親平等,總是一個無分別心,已經開始入到這個法了。那麼我有神力是什麼呢?就是累劫的願行所感的。

也就是說,咱們現在講的,他在這個我們說的修路呀、修理車上面,他有這個緣法。就跟咱們現在出去,你比如說開自駕車出去旅遊,高速開了幾千幾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時候,突然車壞了,突然車壞了那有的人他修車就比較找得著那個門兒,他一下三兩下就擺弄就擺弄成了,有的人就完全就瞎了,就傻了,因為什麼,你就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所以這裡所謂的神力,其實就是願心所感,福德所至,有這個力。有這個力呢,那麼有的人你看這裡講到,或有車牛被陷到泥潭呀,或者路邊歪了以後,他就能夠把它推出來,為他拔起這個苦惱,解厄大家在行路途中的這個。那麼由於他的這個功德,你看,拔其苦惱,一直這麼做,那麼終於有一天,開始這個功德顯現了,大家來看:時國大王延佛設齋。就是當時有國王去供齋,請佛來應供,他就先把,又還是先把這個地給平整了,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把地平了以後在那兒乖乖地等著佛過來。結果呢,果不其然這個毘舍浮佛過來摩頂,給他說了,摩頂授記的時候就給他說了一個修行的法門,怎麼樣呢?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就這麼一句話,你看人家積累得夠了,就這麼一句話一講,我即心開。你看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呢,只患就是說道業不顯,其實只是患得,其實我們應該反思的就是培植不夠,就是培植不夠,行門不夠。你只管去做,你看一句話就給點撥開了,說你平心地嘛,你當平地,當平心地,為什麼?心是諸法之體呀。

包括這個地大,地水火風的這個地大,也是由心顯現的,那麼內心既平了,外界自然就平了,所以說心淨則國土淨,那你也可以套,心平則國土平。我們娑婆世界就不平,所以才有喜馬拉雅,才有什麼大海溝,才有這個丘陵,才有高山。那極樂世界為什麼一望無際,七寶池八功德水,水都不溢出來,人家地是平的呀。琉璃世界也是如此,內外映徹,沒有諂曲虛偽之心。所以這都是因地的因,展的果地的德。我即心開,那麼心開了以後,言下就是什麼呢?心地通開了,如來藏性開發顯現了。這個時候,他所得的什麼功德呢?大家來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我們可以理解就是說整個地大的這個構成,分子呀離子呀,你都可以這麼想,微塵。那麼這個時候他就馬上觀到什麼呢?自己見到自己身裡邊的地大,就是我們的這些骨頭呀,肉呀,血不是,血屬於水大,骨頭呀肉呀這些,有堅固性的這些,這屬於微塵組成的,跟外在的山河大地的一切,河不算,那麼山河,山、大地等等這一切的色法微塵平等不二。

因為這些話呢,我們平常如果心不到之處你很難理解,怎麼這麼能把身裡面的微塵跟外在的就觀得一下子平等呢?大家設想一下,你就設想說這桌子跟我,自己看這桌子跟你,那麼你,看起來這桌子是桌子,是物質組成的,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個桌子它是有知有覺的,你,那麼它看你,它也覺得你跟個桌子一樣,也是由物質組成的。所以就我們說為什麼要主伴互為,重重無盡呢?一切都是造世界的微塵,那因為我們有主觀能動,所以就認為我的這個微塵好像是一個主宰,不能夠跟外在的一切山河大地的微塵平等。如果你一旦把這個擺平,感覺就不一樣了。首先,無我呀,其次,有我才有世界,無我以後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就平了,平了以後你就看這個地大,全是平等一味的微塵因緣聚合而成,也就是如來藏中稱性發揮的相而已。所以這裡才講到說等無差別,而且什麼呢,既然等無差別了就不會鬧意見了。咱們想想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微塵會鬧意見?你想這門關起來了,我就出不去了,我要出去就哐的一下就撞一下,這就叫鬧意見。我覺得我身上的微塵是我,門身上的微塵是門。一旦擺平了還有意見嗎?那為什麼濟公能夠穿牆透壁?他沒意見了,沒意見是什麼呢?就不相牴觸,這個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了。我們有觸摩的時候,你把我騰的打一拳,我扇你一耳光,就是我的微塵扇了你得微塵了,所以我就覺得打了你很爽,你挨了這巴掌很疼。大家仔細體悟這些,這個是,佛講的經典裡面是這麼幽微,如果你一定要說白了,就這麼回事。那麼大家想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像水倒在水裡面一樣,它會牴觸嗎?像空迎合了空一樣,它會牴觸嗎?不會牴觸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我們常說的,其實就是事事無礙了,事事無礙法界。

那麼,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什麼叫做刀兵亦無所觸呢?就是微塵平等了以後,哪怕有刀兵之類的凶器加於身體,不會有傷害。

大家聽過六祖慧能大師有一則故事嗎?慧能大師當時有刺客嘛,有刺客的時候要去刺殺,刺客刺殺呢,慧能大師怎麼樣呢?他就把脖子伸給這個盜賊,脖子伸給這個盜賊呢,盜賊連著揮了三刀,他感覺到刀就跟斬春風一樣,就跟斬風一樣,沒有把這個慧能大師給砍死,他覺得空在那兒揮舞了三下。

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就是這裡悟到微塵自性不相觸摩。這是打個比喻,所以你看,這裡講如果說證到這個的話,成阿羅漢了,與這個地大,記住啊,微塵它是代表地大的,不要走樣,我們現在在講地大入這個圓通法門,以這個地大入到一切諸法的自性當中,然後悟到了無生法忍,成阿羅漢了。成了阿羅漢還不夠,還怎麼樣?迴心今入菩薩位中,沒有去住到這個定性阿羅漢中,迴心向大,修了菩薩行,人因地就是修的菩薩行。這就是持地菩薩,所以他這裡現在說什麼呢?聞諸如來宣妙蓮華。就是從聽聞到諸佛如來宣此妙蓮華王,妙蓮華王是什麼經呢?你看十有八九都說成《妙法蓮華經》了。將近兩年前咱們講的時候,本經又名什麼呀?大方廣妙蓮華王呀,就是說的首楞嚴,如來藏,這會兒是開悟呢,不說成佛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呀。所以這裡是開示佛知見地,那麼我先為佛證明,就是說現在世尊在這裡給大家講,這聽到您在這裡講這個《楞嚴經》呀,我也來參與法會,而且佛講的這個知見,就是如來藏的這個七處征心、十番顯見等等這一系列,我現在就可以向你證明說真實不虛的,我就得了就是這個東西。

現在率眾熏修,我作為上首,我可以輔佐佛說這一切法真實不虛,所以這裡講,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這裡佛問圓通法門呢,我以諦觀身塵二界等無差別,就是我的根身,正報色身,器界,外在的山河大地依報,兩種微塵之性平等無有差別,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那麼這樣的話,他才說,虛妄發塵,就是循著虛妄的業所發的塵勞之相。什麼是塵勞之相?地大嘛,我們的色身,外在的山河大地。現在悟到了什麼呀?這個相是幻的,只有這個性才是真的,萬法唯同一自性,智光圓滿了,成了無上正覺了。塵銷智圓,就是塵相呀,我們地大發揮的,這個杯子也是地大發揮的,這個話筒也是地大發揮的,這念佛器也是地大發揮的,它有堅固性,但是它本來就是平等一味的地大微塵性而已。這樣的話他把這個相,顯現的這個幻相銷去了以後,智慧就圓滿了,所以佛問圓通的話,如我所證,觀地大最為第一。這又是指的持地菩薩。下面一位更為親切了,叫做月光童子。月光童子他觀的是什麼呢?他跟持地菩薩又不一樣,持地菩薩比較可能說,是比較仁吧,仁愛,這個月光童子可能比較清雅,所以他所對的境是水。我們現在講的水,但是月光童子這一段也相對比較長,我們先來一起讀一下。大家各位同修,一起來。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為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當為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窺窗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室中。了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內。激水作聲。顧盼而去。我出定後。頓覺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說如上事。我則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復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出定。身質如初。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好。首先我們這段從月光童子,這裡稱為月光童子為什麼?跟水有什麼關係呢?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之前講到這個水大週遍的時候,還記得有一個情節叫做什麼呢?月為水大之精。就是古人或者是這些術士巫師們,都把月稱之為水大的精華,取水的時候不是在月圓的時候,才在這個月下承露嘛。所以你看前面我們講到這個水大妙真如性的時候說,諸婆羅門用和幻藥,手執方諸,承月中水,他就認為說水是從月流而來的。那麼因為這個菩薩他是觀水而得的圓通,得的這個水大之精華,照臨法界,所以這裡才把他稱之為月光。那麼這個童子就是指的菩薩的意思,你看文殊菩薩不是還有一個號叫孺童文殊嘛,就是等於說童真入道的菩薩之義,也表菩薩的這個童真之德無染清淨的意思,所以月光童子其實就是月光菩薩。

為什麼,大家有時候想,為什麼說佛門裡邊這麼喜歡把月比作智慧?智月朗秋空,又比作相好莊嚴,佛面猶如淨滿月,為什麼要用月來作呢?在《華嚴經》裡面提到過這個事,就說月亮,就是滿月呀,它有四種奇特功德,月亮,不僅指的說滿月,有四種奇特功德是什麼?第一個,它可以隱蔽眾星,就是月亮出來的時候,其它的星星就沒有光了,眾星捧月嘛,這個說明什麼呢?這裡來比喻菩薩的功德,就指的說菩薩是大乘佛法,隱蔽一切世間法和小乘法,只要大乘佛法一出來,世間法和小乘法就顯現不了,功德不夠,被蓋下去了。第二個,月有什麼功德呢?它可以示現盈虧,有時候是滿的,有時候是半的,這個來比喻什麼呢?就是說佛的智慧有智有斷,有他的智德,智慧圓滿,有他的斷德,就是用這個智慧一點一點的,就跟登地菩薩,一地一地的去破無明證法身,從月虧到月滿,就是一個斷煩惱、生智慧的過程,所以用月的功德來體現。第三個,月有奇特功德是什麼呢?有水現影,只要你有江河湖海,哪怕說手裡頭的一滴水,一個露珠,都能把月影給顯現出來,這就說明什麼?菩薩,像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嘛。只要你,有水的地方就是有感,我就一定會有應,所以這是月的第三個奇特功德。第四個就是什麼?見者對目。

每個人去見月亮的時候,比如說咱們今天,設想一下這會兒是中秋晚上,八月十五的時候,你每個人去看月亮,你都會覺得說這個月亮是對著我的,有多少人他都會覺得,各有各的月亮對著我。那就說明佛講法也是這樣,大家知道四悉檀裡面不是有一個各各為人悉檀,這個知道吧,就是佛講法的這個範式裡邊,那麼就等於說,每個眾生聽見,就這個法正好扣在我心裡了,覺得絲絲入扣,就是為我講的,他就覺得佛肯定有神通,潛入到他的心室中專門給他講法,其實在座的每個人同聽異聞,都是這個感覺。這就是一音說法,隨類得解嘛。所以說為什麼這是月亮有這四種功德,跟我們佛講法,我們去學修,乃至斷煩惱,都在其中,有這個妙喻,有這個非常微妙的比喻。

所以這裡把他稱之為月光童子,說明這個菩薩亦復如是,也有這樣的功德,月光童子。那麼月光童子他講到,還是頂禮佛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怎麼樣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這一尊佛叫做什麼?水天佛。大家發現這特別有意思,也是觀水而成道的。水天是什麼意思呀?你們拜過八十八佛嗎?裡面有沒有這尊佛?水天佛就是三十五佛中的一尊,八十八佛是由三十五佛和五十三佛合在一起的,三十五佛裡面的一尊。為什麼呢?因地都是依水入道的。依水入道,所以他教化眾生也是依他這個成功之道來教化諸菩薩,度一類的眾生,他不是特為一個人說的,就為這一類的根基說的,那麼這一類的根基裡面其中有月光童子,就是修習水觀得成於忍的。大家想想,水天佛什麼意思?就是他觀水而得道。這個天不是生天的意思,在佛法裡面有時候我們把天稱之為第一義天,就是入的真如實相,也就是如來藏性。所以這裡,這尊佛就是觀水而成的,他教月光童子還是依水而觀,所以這裡,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那麼這裡的這一段又講得稍微詳細一點,我們來了解一下。

你看,首先是什麼呢?觀於身中,水性無奪。也就是觀自身中的這個水性,什麼叫做無奪呢?剛才講到了微塵,地大,如果有奪,就是微塵之間有礙了,不能流通了,所以水性無奪就是互相不妨礙,沒有侵奪之相。

那怎麼個觀法呢?大家來看,你看這裡一點一點的: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怎麼樣觀的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名詞。什麼叫涕呢?大家知道吧?對,就是鼻涕,在鼻子裡面的就是涕。那麼唾在哪裡呢?在嘴裡面的就叫唾。為什麼先初從涕唾呀?這裡面排序有列的,你不要搞錯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涕唾的水近於外,咱們擤出來的鼻涕、吐出來的痰就看見了,顯然而易見,所以說初從涕唾

慢慢地再往深裡走,什麼叫做津,什麼叫做液呢?津在哪裡?到了這兒了,咽喉,看到了嗎?咽喉下的叫做津,你咳出來的時候就成了痰了,就成了唾了,咽喉下的就叫津,在這個嚥下面的叫津,喉外面的叫做液,所以這裡叫做如是窮盡津液。這是,這個就慢慢地比這個涕唾呢,因為涕唾比較顯然易見,但是這個就近於內,不是近於外了,它靠裡邊近了,所以就是隱然而不覺,我們很難覺得到,一個人很難看得到。

那麼再往深你看,還有說什麼呢?如是窮盡津液,還有精血。精在哪裡?在骨髓裡面的叫做精。現在咱們動不動不是有時候做檢查就是要,那個叫什麼,穿刺是吧,就是要把精給抽出來,就是骨髓。那麼在筋裡面的,就是皮肉筋骨的這個筋,在筋裡面的,在肉裡面的,叫做血。所以這裡才講,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就是說,這個的話比剛才那個更加地幽微難見難覺了,你根本不知道,不是聖人我們誰知道?你能看到自己肉裡面的血嗎?除非你刀子劃一下,給你們噴出來了。再往下看。

飲食,就這個大小便利,這就是說由飲食變退的,稱之為大小便利。這一系列是怎麼觀的呢?大家看有次第,人家是從外向內,從上至下,他觀這個水的時候,一一推窮所有剛才講的這些,雖然這裡邊有乾淨的,有髒的,對吧,有清的,有濁的,比如說涕唾精液,這是水的清相,但是精血、大小便利,這是水的濁相,那麼這樣清濁雖然有異,但是一一推窮,無非在這個身體內遍體流動,所以這裡才稱之為身中旋復,就是在這個身體裡面遍體流動,雖然流動清濁有異,但是水性無二無別。他就對著這個水大,他這樣觀,咬著它不放。

最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剎、諸香水海等無差別。這是由內而觀到外。因為我們光咬著自己的內身,破了只能破我執呀,你要觀到外才能破什麼?破法執。

這裡講到的這個浮幢王剎是哪裡呢?這個世界我們現在幾乎是想像不到它有多大,為什麼呢?在《華嚴經》裡面講到,整個這個華藏世界海呀,海我們不要單純地理解成為我們的液體,這個整個華藏世界海就是這個世界的整體面目,重重無盡。那麼這樣的一種,這個海上有一個叫做什麼?普光摩尼香水海。普光摩尼香水海的時候,中間海里面有一個大蓮花,就叫做種種光明蕊香幢,這是蓮華藏世界海的構成。我們現在須彌山的這麼一個核心世界我們都窺不到,理解不了。這是整個華藏世界海啊,有這麼一個種種光明蕊香幢裡邊,花裡邊又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葉,就是這個蓮花上面有十不可說佛剎這麼多的微塵數的蓮花葉子,每一個葉上都有一個香水海,每一個香水海中都有一個蓮華王,每一個蓮華王中各有一個世界種,這個世界種就是可以縱橫無限地發揮所有的世界,那麼每一個世界種中都有二十重華藏世界,這才是我們現在說的《華嚴經》裡面講的華藏世界,疊高如幢,就是疊起來高得像一個幢一樣。

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只在第十幾層來著?在第十三層,就是同一世界在第十三層。大家想,從華藏世界海一直微縮到我們這裡的這個二十重華藏世界,極樂和娑婆還同在一層呀。我們現在想想都十萬億佛土,同在一層。娑婆世界是穢土之末,極樂世界是淨土之端,那還差了十萬億佛土。所以大家想想,這個世界觀有多大,不可思議。

那麼這個月光童子就從內身推比外境,整個華藏世界海里面同一水性,無二無別,等無差別,就把這個水大週遍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看什麼呀?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就是我在那個時候,初成就了這個水觀觀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三摩地裡面但見水,不見色身了,只能看見水大不見色身,但是並沒有說,還是以水大為我。大家這裡不要誤會啊,不是說未得無身就是說,但見水不見色身,但是還沒有破除色身之相,他只不過是以水相為身相了,並沒有照見五蘊皆空。所以這裡才講到說什麼呢?未得無身,就是還沒有把色受想行識徹底空掉,五蘊法空掉。

所以我們想想,大家想,這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他把水都給觀成了。我們試著想一下,我們說了麼,這既然說這七大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都是循業發揮的,是不是,那循業發揮的時候,所以你看我們在這裡面觀的時候,就是去整合這個進退隱顯。咱們也不說七大,就四大,四大地水火風,他這裡把水大作為下手處,水大作為下手處的時候,突然間顯現的都是水大週遍,水大週遍的時候,地火風就隱而不現了,遍滿世界都是水。以此類推,我們現在也在觀法,我們觀的什麼呢?娑婆世界現在就在顯的時候,極樂世界就隱而不現了,但是娑婆極樂就跟水地火風一樣,都是週遍的。那再推比說,生死也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生的時候這一期生命顯,那麼無量劫的輪迴,盡未來際的輪轉就隱而不現了。但是你說過來過去,現行境界能離得開當下嗎?能離得開嗎?離不開當下,當下是什麼?全體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所以你看,後面的情節就是說,他觀的時候突然間水大週遍,全是水了,沒有色身了,但是他這個時候的境界還是以這個水為自己的身相,所以才叫月光童子,就是這麼典故過來的。那麼後半段他還做了一個實驗,當時遭遇了一個不測,那我們時間關係,到十點一刻的時候回過頭來繼續。阿彌陀佛!好,大家休息一下。

各位同修,我們是三十四講《楞嚴經》的下半場。剛才講到了這個月光童子修習水觀,那麼雖然觀水觀得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但是他未能亡身,就是以水相為身相了。也就是比咱們來講的話,可能我們是四大的這種攪局在一塊兒的這種妄想身相,那麼拿他來講,只不過是單純地把它統一到水大之上了,相對比我們來說要單純和平穩,可是並沒有徹底擺脫。所以在這個時候呢,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你看下面就是說有一次,有一世作為比丘的時候在這兒坐禪嘛,坐禪的時候他就觀這個水,結果他的這個弟子就覺得說,看他師父在那兒禪坐,到那去看的時候,一看,從窗戶這個縫裡一看,怎麼滿屋子都是水,他也不知道說怎麼殿堂變成水了呢?他師父哪兒去了呢?在這種情況下,他就為了投石跟問路一樣,就是拿一塊瓦礫瓦片就扔進去,扔進去了這水吧唧吧唧還響,他大概說原來是真的,他以為這水是他的幻相。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呢?就是等他出定以後,心裡疼得不行,身體疼。那我們這裡要有一個說的是什麼呢?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常說,阿彌陀佛在講經的時候不是動不動就把極樂世界現給他看嘛,那為什麼呢?這就是說,這是水光童子呀,我們知道,因為他的弟子無知,覺得這個水是幻的,那麼水光童子的大禪定力就能使親近他的人同觀此境,看到了嗎?就是他觀水觀的時候,他旁邊的徒弟都能夠跟他一樣看見這個水的境界。所以說極樂國土也是全憑阿彌陀佛的願力大禪定攝持的,就讓我們有緣的什麼呢,在講法的時候你看那麼多的參與法會的現前就見,是一樣的道理。水光童子尚有此功德,他還,這不是這個時候還沒能夠完全亡身呀。你想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徹底圓滿了這個累劫的勤苦,那為什麼我們能見得到呢?當時的聽法眾都能見得到,也是這個原理,隱顯而已。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還再一個說,為什麼他還能夠出定以後覺得心痛呢?大家想他已經,就是說又把四大給調製回來了,在他入禪定的時候四大變為一大,只有水大,那麼他回到出定了以後,他還是這個肉身嘛,肉身還是四大組成的,那麼四大組成的,如果有一大不調,就會病痛。哪一大不調的呢?這時候地大多了起來,為什麼?多了一塊磚頭,瓦嘛,本來四大是調製得本來是勻的,這會兒突然間多了一塊色法,也就是地大多了一點了,四大不調了,開始疼痛。是這樣理解。所以這個時候身疼得他自己就懷疑起來了,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得了羅漢道了,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會來疼呢?他還覺得說哎呦,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打了個比喻。

舍利弗有一次在入到金剛三昧的時候,在靈鷲山,也當時過來兩個大力鬼王,從空中過來了,一個叫做違害,一個叫做復害。這個違害鬼就是嗔恨心比較重,他就看見就告訴復害說,我真想打這個沙門一拳。結果這個復害說你不要這樣。他不聽勸,就用拳打了一下舍利弗的頭。舍利弗出定了以後頭痛得厲害,就跟世尊去說。當時釋迦牟尼佛告訴他說,這個違害鬼這個金剛鬼王呢,如果你沒有定力攝持的話,他敲你一下子,他的力量大到什麼程度呢?他可以敲一下把須彌山給敲裂,所以說你這身呢,如果沒有定力攝持早就粉碎了。這就是在《阿含經》裡面,《增一阿含經》裡面有這麼一個典故,講到說舍利弗,如舍利弗遭違害鬼。

月光童子同樣的遭遇,四大不調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就產生懷疑,為什麼?他覺得自己已經證了阿羅漢道了,應該沒有病緣了呀。病緣是什麼來的呢?就是我們生病的這個因緣,一個是宿業所感,一個是現業所招。那宿業所感你看,他已經久得阿羅漢道了,他就是沒有去宿業,不造這個業了,而且現業也沒有,怎麼會有這個病痛呢?他就自己疑惑說,是不是退了道業,退了這個阿羅漢道了?恰在這個時候,這個童子才來給他匯報,他才知道了原因,那麼又重蹈覆轍,又進行了一次入定,入定以後那個童子還見到水裡面還有一片瓦,又把門開了取出來以後,他出定以後,身質如初,就是這個心痛才愈了,才不疼了。這是月光的一個遭遇。在這種情況下你看,身質如初,我們看。

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就是這個身相,以水為身相老亡不了,一直到什麼時候呢?山海通,山海自在通王如來。以前不通有礙,有身礙,有內身水,引申外界水,這個時候方才得了無礙,才叫山海通,山海自在通無礙了。你看他逢的這個佛,這一世佛的時候,他才得了這個無礙,為什麼呢?消亡了執著水大之身見,與十方世界的香水海中的水,性合於如來藏的真空了。也就可以說我們前面講的,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所以才在這個山海自在通如來座下得到這個童真之名,參與菩薩之會。今於如來,這是由於在山海會得的這個無礙,所以在釋迦牟尼佛這裡得了這個童真的名,預的菩薩會。所以現在佛問圓通呢,我沒有其他的辦法,我只能修習水觀,觀這個內水和外水一味清淨,無礙流通。也就是咱們前面講的週遍法界嘛,所以才圓滿了無上菩提。所以我的修行方法以觀水為圓通,得圓通的第一法門。這是月光童子。下面我們再繼續,看這個琉璃光法王子,也就是琉璃菩薩,他是觀風大而起的家。大家一起來讀。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好。琉璃光法王子,為什麼呢,這裡你看他是觀的後來後面的一個,這段話你看,身心發光,洞徹無礙。因為琉璃又叫做青色寶,它有一個特色就是說內外明澈,淨無瑕穢,所以這裡菩薩的身心發光,洞徹無礙,就是他這個名號的由來。而且這尊菩薩常放的是青色光明,在這個《涅磐經》中講到過,他叫做琉璃光菩薩。琉璃寶又叫青色寶,它的光是青色的,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天的藍色,這個顏色。那麼為什麼,你看他又開始有意思的一段話,一個名號呢?你看他是說白佛言,也是從座起頂禮佛以後說,他憶恆河沙劫有佛出世的時候叫無量聲佛。那麼這裡琉璃光菩薩他觀的是風大,風是什麼呀?呼呼的來回動,風其實我們說的是動性,那為什麼這裡叫做無量聲佛呢?是無量聲佛教的他,為什麼呢?這裡就我們要解釋一下,就是以修習風觀為名號,那麼一切法皆有聲音的,對不對?萬事萬物有沒有聲音呀?不是說光我在這兒說,你們應一聲,這叫做聲音呀,除了說話以外,外面的樹會不會動?剛才倒水的時候會不會動?我們去拍個掌,合個掌,鼓掌的時候,包括剛才說擤鼻涕,乃至這個滄海變桑田,造山運動這些,有沒有聲音呀?全是有聲音的。這個聲音它不是自己生出來的,是由什麼生,因什麼而有啊?由動而有。大家仔細反觀一下,一切的聲音都依動而有,這個動,一有動就會產生風相,就是風的本質的相狀是由於動而出現的。

咱們現在把它已經狹義地理解化,就是說只有颳風的時候呼呼的這才叫做風。只要有動,就會出現風。但是問題是什麼呢?直接觀這個風的話它是隱顯是不常的,難以現成的觀,因為風有時候你覺得風在刮,有時候它不刮呀,但是這個動相是一直存在的。所以這裡呢,有動才會有聲,難以成觀,所以這裡以聲來觀風,以這個聲音來代風的這個動相,所以就叫做無量聲佛。因為我們生活中有無量的動相,無量的風相,所以這裡的聲音,聲無量,風也無量,就是一切都成了他的所觀之境。這個無量聲佛就是這麼來的,他是觀一切所觀之境都有動相,都有聲相,以這個來觀風大,所以這裡叫做,有佛出世,名無量聲

由於他的這個觀法,所以給所有的這個,開示菩薩本覺妙明。什麼叫做開嘛,就是開顯這個理性,道理,把這個道理給他說出來。什麼叫做示呢?指示給他怎麼去觀,修觀。所以我們現在二十五圓通,都是釋迦牟尼佛借所有的弟子們修成就的來時路,給我們開示這個理,指示這個觀,所以就叫開示。把這個道理給你擺明了,一切法都能入如來藏思想本覺妙明的這個境界。但是這個道理擺明了以後,還要指示給你觀法,怎麼入的這個呢?就要開始觀這個世界的一切景象了。這就叫觀法。那麼這裡的所有的這些你看:

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總觀來講就是整個這一個世界,乃至眾生,由於什麼來轉的?大家想想我們當時講到說,如來藏怎麼從本明入的無明呢?最初一念怎麼來的?有一念什麼?對,一念妄動。所以地水火風空裡面,其實風的力量是最大的,為什麼呢?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就是由於有動相了,有動相一旦形成動了以後,這個風依之而起了,世界就出現了,眾生就出現了,我們前面講的這個一念無明妄動,世界出現了,相續而有嘛,才有了業續苦相,還記得那些內容嗎?還記得嗎?所以最初的一念妄動也就是世界和眾生輾轉遍取的第一因。就是最初一念妄動,有了風動,風動之相。所以這裡說,首先觀此世界及眾生皆是這個風力所轉的,這是總觀。那麼在此,我們觀察的這個總觀不管是正報和依報,都是無明的風力而轉的。下面是別觀細觀了,這幾句話比較難理解,就是以世界身心週遍地去觀察,以世界身心週遍地觀察。怎麼觀呢?大家來看。

我於其時,這裡講到說: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你看都離不開動,由動才有風,由風才有聲。所以這裡他怎麼觀的,首先觀察這個世界的安立是風力執持的之外,第一個,觀察什麼呢?觀界安立是什麼?就是我們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不是有安立嘛,有這個方向的感覺嘛,這個方向的感覺由什麼來的?由什麼來的?東西南北由什麼來的?真的是由你的眼珠子看見的嗎?還是由這個定盤星羅盤來的嗎?指南針有的嗎?由什麼來的?這講了半天了,你看你們還找不著這橋,找不著這卯。由動而來的呀!東西南北由哪裡來的?為什麼我們要轉向呢?轉向要不要動呀?為什麼要調頭呢?調頭要不要動呀?為什麼我們要俯仰呀?俯仰要不要動呀?

所有的方向由於你動才出現了,由動而安立的,所以觀界安立。記住我們現在這個法門在講風大,在講依動而觀察,風大就是由動而來的,那麼你就循著這個動,怎麼個動法呢?第一個,世界的安立就是由動而有的,東西南北。第二個再細一點講,觀世動時。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來曰宙,那麼古往今來就是指的這個世間,世間是指的什麼?時間的流淌。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由什麼來的?由什麼來的?由動而有呀。沒有動,你看我們現在生活不是每天都有時光流淌嘛,好像是未來時變成了現在時了,對吧,曾經的設想現在變成了我現在活的當下,現在時流成過去時,過去時又往過去流,就不斷這樣流淌流淌,由什麼?還是由動而有的,所以時間也是由動而有的,空間由動而有,時間由動而有。那下面說什麼呢?觀身動止,就是再推及到我身體現前的這個活動,我們的行住坐臥,由什麼?也是由動。

由於我們身體在行動的時候,那麼行的時候叫做動,坐下來就叫做靜了呀,止就是靜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說定一下,定在這兒的意思。那麼你看,觀身動止就是說,這個身體的活動靜止也是由動而有的。最後一個是什麼呢?觀心動念,就是我們當下精神部分的這個思惟,生住異滅,也是不是由動成念頭的?你沒有動,為什麼我們說哎呀,這個念頭我管不住管不住,為什麼管不住呀?因為它動呀。你看我們讀經的時候有的時候都管不住,不能把心安住在經文之上,老是左右搖擺,為什麼?就是這個念頭管不住,如果沒有動,我們怎麼認識念頭的生住異滅呢?它怎麼活動,我們怎麼認知呢?就是因為它動。所以一樣一樣地這樣觀察,內至身心,外至世界,最後發現什麼呀?所有的都在動。這個動相雖然多,但是其性,就是它的本質是無二無別的,完全是由風大之性來執持的,就是我們地水火風的風,因為大家都在動。

因此你看: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你看這個觀法是非常有可操作性的,因為他講得也比較細。你看看,你看首先是他觀察諸動無二,就是這個風大呀,其實全是風大的體現,就是因為動。那麼既然動了以後,全是風大的體現,他就用這個風大來把世界所有的萬相給統一了。就跟剛才月光童子用水大來統一一樣,統一了以後,他才發現說等無差別。他只挑了一樣,入的這個門。等無差別了以後,我時覺了此群動性,進一步啊,這是進一步了,進一步細心地體察,所以才說,我時覺了,當時他才覺悟的。怎麼覺悟的什麼呢?此群動之風性,此群動性,也就是這個風大,怎麼樣呢?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就是來的時候我找不著它的來向,去的時候我找不著它的去處。

也就是本經裡面最著名的有一句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聽到這種話的時候呢,一般我們又容易蒙,一蒙呢就,本來還聽得有幾分相應,就會更加的離遠了。所以大家要貼進來聽這個法,用心來觀照這個義,法義的這個境界。你看你比如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呀,這是好多禪宗的大德直下直指你的這個本性的時候常作的開示。你現在起觀,當下所取就是我們現在風動,我在講話呀,我這個手臂來回地舞動,這就會出現一種聲相,動,所有的這個動從哪兒生起的呢?去哪裡了呢?你不要跟著我說啊,不是要你跟著我說,有的人趕緊就跟著我思惟不斷地就一圈又一圈,一彎又一彎,不要你這個東西。隨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什麼呀?用這個語言表達入無分別清淨,就把你的第六意識給裁住了,你不要隨著這個還繼續流淌,這個言詮與境界就在這兒銜接,語言的最接近處進行突破,不是讓你隨著這個語言沒完沒了。

所以大家知道,這個風動,我不斷地講話這也是在動呀,這個不斷的講話,我的話開始要說的時候從哪兒來的?我話說完了落了,到哪兒去了呢?我聽到有的人不斷在那兒念念有詞,那念念有詞,起念和落念的時候,這個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了?這個法,這個境界,這個道場就在我們現場,你不必追溯到釋迦牟尼佛的靈山清淨地了。所以我們就要從實際中去,情景中去透,就是說你就看著它,怎麼看呢?你比如說很簡單的方法,你想我們現在說,哎呀這個話頭,我就想我的念頭正在想,這個時候風動的這個動相從哪兒生的從哪兒滅的?可是問題是你看著它呀,你看著你的想法,你看著它的時候,它就滅了,因為它本來是個假的,在你這兒不斷地變,不離地兒,咱們常說不離地兒的騙人,它這個本來是個假相這個動相,那麼你隨著它去動的時候,就假了又假,永遠都是假了。

你盯著它看,這個假的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祖師們說的,為什麼說無所從來無所去,就是讓你看著它,哪兒來哪兒去的,其實就讓你盯著它,因為本來沒有,你一盯,它就沒了,隨處出生當處滅盡,你一盯著它的時候,被它上當的時候,被它轉的時候,它出現了,有一個動相,我們在交流,我在講,諸位在聽,門不斷地在開,有人來回走,全就是這種相,動相。那麼你就盯著這個動相,你比如說就這個話音話語,這個我們禪宗說的參話頭呀,話頭也是如此,不是讓你說完了問,就是這個話生起之前的那個頭是什麼樣的。所以當我們盯著這個妄想的時候它就沒了,大家仔細地自己操作一下,這就叫息妄息妄。妄想的時候你把它當真隨著轉,就有了;你盯著說我在想什麼,你就看著我在想什麼,不管你的貪瞋癡慢疑,你的嫉妒心淫慾心生起來的時候,你就看著說,這是什麼意思?你看著自己這個念頭,它就沒有了,馬上就沒了,即刻就沒。所以這就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所以這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就是,他就不斷地去觀這個所有的都是,一大世界都是動性,最後他發現這個動性本身就是也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的。在這種情況下,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什麼意思呢?就是深入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怎麼來的呢?就是這一念動相而有的,此起彼伏。本來是如來藏的清清淨淨,無染無著,就那一念動相而起,咱們前面講的呀,因果相續,世界生成了,眾生出現了,全在這個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就是在動呀,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咱這現在你看,咱不要講其他了,現前的境界就是這樣,一到假期,十月,十月一號國慶長假的時候,你看那火車你去看一下,那叫動呀,刷的就走了,帶這一撥又到去那兒了,刷的又把那一撥帶到這兒來了,整個這個中國神州大地九州方圓都在動,各尋各的門,各找各的因緣,各去遇各自的冤家。你說是不是?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投入進去了,就這樣了,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了。

那麼抽身出來,人家琉璃光王子就抽身出來了,看到什麼呀?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你看這個很有(意思),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這個二十五圓通裡面很少講境界,但是這裡呢,用這個一器中藏了一百個蟲子一樣啾啾亂鳴的這個比喻,來比喻我們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國土是如此,三千個國土也是如此,無量十方國土皆是如此,凡夫的國土啊,染土。所以如果說,你想想,有了這樣的一個視野的話,你還愁道了不了嗎?你看人家法王子怎麼樣呢?逢佛未幾,得無生忍。這樣就再沒有經歷幾個佛,就自從遇到無量聲佛以後就給他傳授了觀法,再就沒有遇幾尊佛,馬上就證到了無生法忍。你看這用的時間就不長嘛,你看逢佛未幾就是再沒有遇幾尊,就是遇到無量聲佛以後,經的時間很短,再沒有多長時間,我就得了無生忍了。所以大家想想你看,為什麼這裡很少講這個境界比喻,這裡他講出來了,就是整個三千國土就像一個器皿裡面放了一百條蟲子,會叫的蟲子在那兒亂叫一樣。那我們現在,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了,一塊兒跟著亂叫的時候,沒有這個視野。你隨著佛的這種比喻境界情形加持力大,你感覺一下,你看,前面講到一切的眾生已經,一個世界的眾生已經虛妄了,這樣了,何況少部分的眾生呢?那麼乃至這個,我們說跟前的這眾生虛妄得更可知了,但是為什麼要用這個比喻呀?

大家知道,我們人有一個習慣,就是遠處的你說它是虛幻的,他容易接受,近處的現前狀態你說它是虛幻的,他受不了。你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十方國土皆是微塵數虛幻的這個,唯心所變的,大家一聽,哎喲是這麼回事。你說維摩講堂咱們都是唯心所變的,你就一下子澀得,就是這個法義入到你心田中,你澀得接受不下去,為什麼?因為活靈活現在現場,你說它是虛的。所以這裡就是推彼即此,為什麼呢?人的就是體會這個虛妄一定要由遠而近,為什麼呢?遠的地方渺渺茫茫的時候,我說它是虛妄的大家容易相信。你看為什麼極樂世界十萬億國土之外,這麼勸信都信不起來,因為離得遠,覺得它渺茫虛妄嘛。

但是在現場,你說它是虛妄的,體會不到它是妄的,只能用這個蚊蚋做比喻了,蚊蚋是什麼意思?最小的蟲子,所有的飛蟲裡面,它嘴上有一個針,把你紮一下的話特別癢。所以他就用這個來比喻說三千大千世界,何況一個國土,一個世界,一個地方,乃至包括我們一套房子呢?我們現在不就為一套房子嘛,是一模一樣的一套。如果你能從中抽身出來,遠遠地觀望的話,就像一個佛菩薩的視野觀望,我們人的視野觀望這個器皿裡面的這些小蟲子,這是人的視野,在佛的視野裡面觀察三千大千世界,就跟我們看器皿裡面的小蟲子一樣。你真的具足了這個視野,你想想,什麼爭王圖霸呀,什麼你高我低呀。什麼恩怨得失呀,什麼建功立業,什麼奮鬥理想,這全是咱們人道裡面的事,你一想想就可笑之極了呀,為什麼?它就跟蟲子裡面在這兒啾啾亂鳴呀,在這麼分寸,這麼一分一寸的這個一寸見方的地方怎麼樣呀,鼓發狂鬧,在這兒瞎折騰。

就這麼個地方大家折騰得是滋滋有味,特別是每天過日子過得暢快淋漓,酣暢淋漓,舍不得走。所以大家想一個出離心難修到這種地步,就是因為這樣,視野不夠,見解不到。你始終能保持住,說我們這個世界就跟你跟佛菩薩的視野一樣看著這其中,這麼冷眼看,你想道業還愁不成嗎?琉璃法王子就逢佛未幾,就遇到這個無量聲佛給他這麼一講之後,再就沒經過多長時間就證到了。那我們現在不行.

我記得,兒時這種感覺很怪,我小時候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什麼強烈的感覺呢?就好像一個大魚缸裡邊養了好多小球,這個球是吊在虛空中的,這個小球的上面有好多細菌般的生物,然後這個魚缸外就有好多特別大超級大的這種色身大的這種人,那種人我當時感覺到就像撲克牌裡面的那些國王王后一樣那樣的裝束,好像不是中國人,他就每天都觀察這個魚缸裡面的這個球裡面的生物,看它長得怎麼樣了,撥拉撥拉,來回轉動轉動。從小我就有這麼一種幻覺。你看昨天在複習這個時候我就想到的,看到這兒我就覺得,咱們可能就是那小球上的生物吧,由著人家在外面看這養得怎麼樣了,撥拉撥拉,有的死了嗎?這兒地震了就死了,那兒瘟疫了就死了,也就等於說球上稍微染了一點,或者說出現了點什麼狀況,一批批地死了。是不是都跟蚊蚋一樣的,是不是?咱們都是啾啾亂叫的鼓發狂鬧的蚊蚋。

所以你看這個琉璃法王子呢,由於這樣的情況下,爾時心開,心開了以後,乃見東方不動佛國。就是看到,東方為什麼叫不動佛國呢?因為東方是這個動的初地,在東方為首動,一般我們通常把東方叫做起動之時嘛,你看日出東方,開始起動了,動了嘛。所以這裡他乃得親見不動佛國,為法王子.就是說他在這個諸動相中當下悟到了這個如來藏性的不動性,不動之性,任你就怎麼在裡邊啾啾亂鳴,鼓鬧發狂,他說這個如來藏性是如如不動的,永遠都不動。他悟到這個一切法無生法忍,證到了以後,才在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而且同時還可以分身百千地去事奉十方諸佛,而且身心發光,洞徹無礙,有這樣的功德。所以說佛在這裡,你問我這個圓通呢,我以觀察風力無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觀察風力無有所依之體,來回的這些動相全是虛妄的,悟到這個以後,入的三摩地,跟十方諸佛的這個妙覺明心完全統一,所以我對圓通是以觀察風大為入道之機,斯為第一。好,我們還要講一個虛空藏菩薩和彌勒菩薩,大家再往下讀,一起來。

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好。這是開始講到另外一尊深位菩薩,虛空藏菩薩。同樣如此,還是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那麼這個虛空藏菩薩,大家要知道他的出身還是挺有老資格的,為什麼這麼講呢?他你看這裡講到: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就是我跟釋迦牟尼佛,你現在已經作佛了,我還是虛空藏菩薩,但是咱們兩個因地是同修,依誰而修呢?依定光佛而修。定光佛是誰?知道嗎?就是給釋迦牟尼佛授記的然燈古佛,為什麼這裡叫定光呢?就是定光佛,這個然燈佛在生的時候,他的一切,就是他的身邊老是就像有燈的光明一樣,所以他生下來就叫然燈太子,作佛了以後也叫然燈佛。又叫定光佛的這個定呢,是燈的足嘛,就是咱們不是有燈檯嘛,有燈檯的這個叫做定,沒有燈檯的叫做燈,所以這裡定光佛就是指的用作喻,說明他有光明。那麼這個虛空藏菩薩呢,他這裡沒有特別微細地講,只說了一句說,在定光佛所得了無邊身了。

無邊身是什麼意思?就是身如虛空無有邊際的意思,以虛空之身為自己身。所以在佛的功德裡面,佛的十種身裡面,就有一種身就叫虛空身。因為佛也有像這個菩提身呀,還有這個色身呀,化身呀,像這個色身就是有時候我們持的舍利子,留下的色身,還有一些威德身呀,福德身呀,相好莊嚴身呀,其中有一個法界身就叫虛空身,這是佛的十種身,有講過。那麼為什麼說往後越來越重要了,這個虛空藏菩薩他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物。虛空藏菩薩呢,前面講到了我們是說,如來藏性體非虛空群相,不拒諸相發揮,這是講到如來這個藏性,還記得這句話嗎?雖然他的當下這個體不是所有的這些現象,我們生活的這些場景,但是不拒,就是不抗拒群相發揮,就是可以包容一切相在其中顯現。那麼這個虛空藏菩薩也是這樣,他這個觀四大無依,就是地水火風呀,不是前面的四大嘛,他不觀地水火風了,他只觀地水火風是空的,他這麼觀。

那麼相對地水火風是色法,有嘛,所以相對色法有一個空法。而我們其實根本上,地水火風空還在六塵之內,只不過這個空是一個虛空之空,跟我們畢竟的這個如來藏空是不一樣的,相對於如來藏,它還是有一個空。但是他觀照到四大無依,就是觀這四大都是空的,銷融到虛空就跟虛空一樣,入了這個無邊身。所以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顯現的時候會怎麼樣呀?一切世界都沒了,只剩下虛空了,這就是他的禪定所帶來的加持力。就跟月光童子他帶來的是大家都看見只有水,這個持地菩薩大概來了,大家就舉步維艱,大地就非常的堅固,這都是他們的功德。那麼這個虛空藏菩薩這裡比較講得簡潔,他就是說從定光佛所修的這個觀空,所得的無邊身的功德。後邊這一句話比較抽像,這一個比較重要,你看,但是也講得很義理化。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這個是什麼意思?是一種比喻說法,就是說,你看首先我們來講,爾時手執四大寶珠,這個手呢,通常在佛法的性空的這個佛法裡面比喻說空慧,就是空性的意思。為什麼以空慧為手,手執四大寶珠呢?這四大寶珠就是指的地水火風。

地水火風當體也是空的,用他的空慧手拿著這個四大寶珠,就指明說,他悟到這個空性以後,用這個空性手始終相續執持,可以不斷地認為觀照到四大本空,所以才叫做手執四大寶珠,就是始終住在這個四大本空的境界中,不會一會兒說如果不在境界中了,馬上他就說地水火風造的這個色身他是有的嘛,但是他可以始終執持著,讓他一直意識到它的虛空之性。那麼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你看,這是等於說,照明十方微塵數的佛國淨土,佛國土一一皆化成虛空之境,都被感染成空的,這就是為什麼他來的時候,一切世界都變空了。然後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就是於自己的本覺的真心中,顯現這個圓滿的大圓鏡智。這裡有一個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的演出了十種差別法門,為什麼呢?因為有十法界呀。就像觀音菩薩一樣,你在哪一道,他就要顯現哪一種道的情形,哪一種道的秩序,哪一種道的模樣,哪一種道的這個整體的狀態,來配合你演出法門,度化眾生,所以這個演出十種差別法門也就是這裡講到的,內放十種微妙寶光,其實指的他的差別智。由於他有這個功德,他就可以輾轉地流通到十方空際,你看,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這個時候他還有一個什麼神通妙用呢?你看,諸幢王剎,就是等於說剛才咱們講到的那個華藏世界海那麼多的國土,那麼多的國土可以來入鏡內,涉入我身。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能夠一鏡中,他的大圓鏡中能夠含十法界,十方無量法界。就是說可以一為無量,一為無量是這個境界。那麼所有的十方王剎可以入一鏡中,就是無量為一。你看,所有的國土依報,可以入到他的正報身中,所涉;他的正報身可以去十方的無量國土中去,依報嘛,去度眾生,顯現;那麼這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就是叫做圓融自在。你看所有的最後都入到這個門裡邊了,地水火風是如此,這個空性還是如此,都入到這個如來藏性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你看,第一個,能夠廣行佛事,因為不離本處,虛空藏他不離開本處,就能夠善入一切國土中去轉大法輪,所以叫廣行佛事。無機不應,有感就通,故說得大隨順。有人有求於他,他這個虛空之身就遍法界地去有求去應,所以叫得大隨順。此大神力,就是這樣的功德,這種確實是這樣的這種境界呀,我們只能蒼白地用語言說一下,我們心生仰慕就可以,因為我們還沒有證到。真正具足了這樣大的功力,那這是諸佛菩薩不可思議所行境界,根本不是凡夫,你想心行都到不了,何況去實證呢,想都想像不來,不要說去見了。

所以說他是由這,由於觀察這個四大無有所依之體,才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就是這樣才觀至,觀了這個四大空的這個體以後,隨著這個觀想妄想的生滅而現當體即空的境界了,就所有的這個生滅的這種妄想顯現出來當體即空,與虛空無有二相,所以說妄想生滅,虛空無二。這個能聽得懂嗎?能明白嗎?因為這一段講得是比較義理化,很抽像。佛國本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佛的國土皆是不離四大而成,既然不離四大而成,亦本還是一個空性而已,四大本空嘛。所以是,你看這裡才說,於同發明,得無生忍,發明瞭這個如來藏的妙真如性,證得無生法忍,還是入到最後的這個境界中了。所以佛你現在問圓通,我只能以觀察虛空無邊,入的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也就是一定要稀釋一下講的話就是,佛問這個圓通法門,那麼我是以修這個空觀,觀察這個虛空無有邊際,觀成了以後得的這個定,入了這個虛空藏這個三摩地中,才得到這個色空無礙的境界,色空無礙,一切的色法和虛空也是一體的,也是如來藏性。

剛才咱們講到的,水大的水性是如來藏性,地大的地,也就是微塵性是如來藏性,剛才有的同修不是問這個微塵自性互不觸摩,微塵自性也是入到如來藏性了,包括地水火風的一切性,最後皆是如來藏自性,這四個,乃至包括七大,全是一性,本性是同一的,只不過我們現在入門是入的這個。所以你看他得了色空無礙以後,依正圓融,這樣的話十方圓明,得大自在了。所以佛問我怎麼樣證入圓通呢?我以空觀最為第一。但是這個佛講法呢,他的這個設置特別有意思。他講到虛空藏是空的時候呢,這是以空入的門。下面的彌勒菩薩呢,他是以萬法唯心為始,也就是從現象入的門,剛好一空一有,空有也是當時印度的大乘佛法的最基本的兩門佛法。所以我們來把彌勒菩薩也給貫一遍,大家一起來讀。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好。彌勒菩薩就不用細講了,大家都知道,這簡直是跟觀音、文殊、普賢菩薩齊名了,我們常叫當來下生,因為他是候補佛嘛,現在在兜率內院。那麼彌勒菩薩翻譯成漢語叫做慈氏,他的名字叫做阿逸多,在《彌陀經》裡邊不是表達的是阿逸多菩薩。阿逸多在我們這兒翻譯成無能勝,就是說他修這個慈悲觀呢,一般人比不上。那麼他為什麼能修這個慈悲觀一般人比不上呢?除非他能夠,一尊菩薩能修慈悲觀,修到這個最佳的狀態啊,除非他能夠證到自他不二,一體同觀。就是眾生與我、我與眾生一模一樣,看見眾生就跟看見我一樣,看見我跟看見眾生一樣,這樣才能做到絕對的平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那麼入這一道怎麼來的呢?大家想想,如果要把眾生跟我看成一模一樣,怎麼來的呢?要發現他原來都是這麼來的。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唯心所感,唯識所現而來的。就是我也是我的識所現的,你也是我的識所現的,我也是你的識所現的,你也是你的識所現的,你我都是如來藏唯識所現的,在如來藏性中,唯阿賴耶識所現的。既然都是唯識所現的,你跟我都是一樣的,我跟你也是一樣的,那我就慈悲你就跟慈悲我一樣,慈悲我也跟慈悲你一樣,這個時候就自他不二了。所以為什麼我們你看,大家不知道聽得懂這個話沒有?有時候說,你自己沒有了道,那麼你度眾生其實還是度自己;你自己了道,度自己其實就是度所有的眾生。

就是這個意思,能聽明白吧,這就叫在一個範疇內。所以彌勒菩薩就是,因為他就是弘揚的法相唯識學,就是咱們說的,一切現像它最後回歸到原來是唯識所變的。那麼這個唯識所變怎麼變呢?首先跟大家講一下,以前不是講過阿賴耶識嘛,我們常說一心生二門,在有一部論典叫做《大乘起信論》裡面,一個真如實相生兩種心,一個是心生滅門,一個是心真如門。那麼這個一旦進入到心生滅門的時候,就成了變成阿賴耶識,就是凡夫的這個染性出現了,因為有生就有滅不就是有動了嘛,剛才咱們講到,一念動,無明就起呀。阿賴耶識就跟什麼呀,打個比方,就跟這束花盆一樣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根本識,怎麼變現呢?你看咱們現在的生活,世界,你我,怎麼變現?它是叫做內變根身,外變器界。就是阿賴耶識的這個自分種子裡邊,這個很複雜,我們不能細講了,如果大家想了解一下,就去學習唯識,《唯識三十頌》呀,《八識規矩頌》裡面都可以學。

就等於說這一個盆裡面其實是一個根出來的東西,一個根出來以後它會長成分叉嘛,對吧,樹長大了分叉,分叉以後,一個枝一個叉都出來了,那麼一種錯覺就出現了,為什麼,如果一個樹枝有了我執,他就以為其他的樹枝都是我的對境了,我是我,就叫根身,其他的就叫器界,就是世界,我生活在所有的樹枝之中,大概就是這個比喻,阿賴耶識就叫內變根身,就變我了,這個我又由第七識死死地執持,這個我肯定是我,一點都不放過。那麼有了我以後我就認知,其實是一個主幹變出來的,我就認知其他的枝葉都是我所依的外在國土,就叫外變器界。

其實所有的器界跟我都是阿賴耶識裡一個種子變出來的,明白吧?一個出處變出來的,他互相對立的時候就有了人我眾生差別了,人相、我相、眾生相、世界相。那麼如果你真正明白說一切都是一個識變出來的,就是就跟我們說相互打仗,你爭我奪的時候,最後發現都是一個媽生的,原來是親兄弟,你就有了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感覺了,就是這還斗什麼呢,原來就是一家子呀。彌勒菩薩為什麼對一切眾生慈悲到極致了,完全無動於衷了?他發現原來都是一家子,完全是唯識所現的。所以在唯識的闡述上他就,唯識其實是一個總持法門,就是唯獨有識,一切的現象變現,就是由這個阿賴耶識變現的,除了識外,沒有真實的境界。大家來這樣記,這又換了一個角度了,剛才是只說空,現在是說這個有,有的現象上來講的,一切都是識變現的。剛才是從有入空,這是從空現有了。可以這麼理解啊,不能絕對,我們為了好理解,這麼理解一下。所以在這個,彌勒菩薩他,你看就是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都是識的作用,他就是修的這個法。現在在兜率內院還是講的,《瑜伽師地論》裡邊講的還是這個法。這就是彌勒菩薩。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他你看說,他說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日月燈明佛的這個名字特別,怎麼講呢?他是分開來以名立功德,為什麼叫做日呢?日它可以成熟我們的根器,就是讓一切眾生成熟嘛,太陽的灼熱,那麼月可以除煩惱得清涼嘛,那麼燈可以永破愚癡嘛,可以度化眾生,傳這個諸佛法脈。所以說日的功德、月功德、燈功德加在一起,是這尊佛的功德。那麼在這個日月燈明佛的時候,他隨著這個日月燈明佛出家的,可是他有一個習氣是什麼呢?貪重世間的虛名,喜好結交這個貴族大姓之家,所以才說,心重世名,好游族姓。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外界也是唯心所變的,那麼他就覺得這個名一定要廣傳世間,讓大家都知道。其實都是一個識變現的,你說知不知道呢?

我們做個實驗,就比如說我們現在要弘揚佛法,是不是,到處去宣講佛法,生怕人不知道佛法,不知道修學佛法,不信佛法。假如你現在發現了,你所處的這個世界其他的全是菩薩,就像極樂世界一樣,你還需要弘揚佛法嗎?需不需要?你仔細想一下,都美滋滋的不行,說原來佛法都知道,沒有一個諸上善人不知道佛法,需要弘揚嗎?

那麼這個時候呢,彌勒菩薩他悟不到其實一切都是唯心所現的,所以他就向外攀緣,心向外求嘛,才去想去求名,然後去攀高結貴,找這些大姓之家,大族有錢的人去攀緣結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看這個日月燈明佛確實是日月燈明的功德,他就教這個彌勒菩薩教什麼呢?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就讓他觀一切都是識變現的。怎麼修習唯心識定呢?大家想,你看,我們剛才講的阿賴耶識變現的我的根身對外在的器界,對吧,那麼我的根身裡邊有我的眼根,有我的耳根,是不是。眼根怎麼緣外境呢?怎麼變現呢?耳根怎麼變現呢?意根怎麼變現呢?這就還記得給大家要追溯一下了,記得我們以前講的親所緣緣和疏所緣緣嗎?名詞總記得吧?這個詞記得嗎?有說過沒有?

打個比方我告訴你們,就是比如說我現在眼睛要看世界,比如說看這堵牆。那麼看這堵牆呢,不是我真的看見牆了,是這個牆是咱們阿賴耶識裡面自己變現出來的,對吧,相對的有一個外境。但是我的眼識看牆的時候,我的眼睛攜帶,因為我的眼識裡面也有阿賴耶識的組成部分,我的眼識就是阿賴耶識的組成部分,一定裡面有我的業力種子,這個時候我該看到這堵牆了,因緣顯現了,就是攜帶的自己的相分種,所以我攜帶的自己的相分種折射到牆上的時候,我們看見的並不是牆,而是由這個牆刺激,引發我的眼識自己變現出來的牆的那個境界,也就是我現在看見牆的狀態,自己變現出來的,是眼識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變現出來以後再為眼識所認知,就是親所緣緣,牆本身的相對存在叫疏所緣緣。所以我們看見的牆,大家都以為我看見的是一個實在的牆,其實這個牆是咱們的共業,就是咱們的共分的阿賴耶識的部分變現出來的牆,為咱們所認知,虛幻的東西,變現出來的,明白吧?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就發現說,所有的根身,自己的根身,包括外在的器界,絕對不離開我們的根本阿賴耶識,除了阿賴耶識變現,沒有一法是真實可得。唯識,彌勒菩薩就修的這個禪法,明白吧,就依,這不是他講的是什麼呢,彌勒識大,識嘛,識就是指的六識、七識、阿賴耶識,以阿賴耶識為根本。所以他就發現了說,原來萬法全部是識變現的。那麼萬法全是虛幻的,都是自家家裡變現的,你還向外求名嗎?還用去求嗎?剛才講的,還用去弘嗎?讓別人知道你嗎?人家早就知道你了,你自己還不知道你。我們到了極樂世界就這種感覺。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識外沒有一法可以真實可得,你還去重什麼呢?還去心重世名,你去重什麼呢?還去好游族姓,你還去好什麼呢?何處可好,何名可重呢?都是變現出來的一堆幻相,入了這個定就叫做唯心識定。你看這個日月燈明佛多有智慧,就教他從這個下手處,就是讓他從最執著處,就讓他最下手。所以一直到然燈佛的時候,才修成了什麼呢,妙圓識心三昧。你看為什麼呢?入三摩地以後,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為什麼要說以此三昧事恆沙佛?就等於說已經像這個,彌勒菩薩修到這個入三摩地歷劫以來的時候,就等於說已經,如果按照咱們說的修證功夫來講,應該到了圓教的初住。

圓教的初住菩薩大家知道什麼功德嗎?圓教就是,天台宗不是藏通別圓嘛,我們了解一下,圓教的初住菩薩我們知道他有什麼水平就可以了,他可以同時分身散影去一百個三千大千,一百個佛土去八相成道度化眾生,圓教的初住菩薩。如果到二住,就可以去一千個佛土。三住,一萬個佛土。成倍立次方地增長,圓教的初住菩薩。所以大家想想,除了這裡講,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就是他去事奉恆沙佛。那麼後面還是什麼呢?你看我們剛才講的是,在這裡再講的是什麼?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就是說他去他方去示現成佛,度化眾生。那麼這其中得益於他的一個什麼三昧,就是他得到了一個什麼功德以後才能這樣地去八相成道,示現成佛?就是得了一個什麼?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這個三昧怎麼得的呢?首先我們你看,什麼叫做,無上是一個,妙圓是一個,識心是一個,所以這裡就應該這樣講,無上妙圓,無上識心,應該是可以說這裡具足了。

你比如說我們首先從這個圓識心來理解一下,什麼叫做圓識心呢?修這個三昧呀,他一定會先觀一切諸法都是因阿賴耶識變現的,對吧?他能悟到說,一切法都是阿賴耶識變現的,具足了一切諸法,就知道都是唯識所現,這個時候就叫做圓識心,這是一個修飾詞,圓滿的意思,知道一切法沒有一法在阿賴耶識之外,能悟到這個,就叫做圓識心。

再進一步觀,進一步觀照,觀照出什麼?包括這個阿賴耶識也是從真如起建的,就是一心生二門嘛,心生滅門,心真如門,所以阿賴耶識是以我們一念無明起動了以後,在這個真如性上起動的妄相,雖然是妄相,但是真如永遠在,不會隨著阿賴耶識被它染著,所以我們常說,隨緣而不變,這個就叫做妙識心。雖然是一切法皆是阿賴耶識變現的,所以是圓識心,沒有一法不在其中,那麼包括阿賴耶識的所有的萬法雖然在不斷地變現,可是真如法性從來不變,這就叫妙識心。

再進一步觀,你說真如,你說妄想,真如是相對妄想有的,對不對,妄想是相對真如立的,那麼有真有妄就會相對,這還叫做二元對待。除非把這個二元對待完全給它取掉了,最後入到一個本位,不二法門,一真同圓的時候,這就叫做無上識心了。這樣的次第能了解嗎?這是一步一步來的。

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一個是圓識心,一個是妙識心,一個是無上識心,第二個就是隨緣不變,就叫做妙識心。圓識心,妙識心,無上識心,這是有這樣的一個補助的理解。所以這裡講到的說無上妙圓呀,其實就這個三昧是從始至終而言。一開始得到這個圓識心的時候就用識來遣法的嘛,我們向外求法不是不知道唯識所變嘛,所以他明白了唯識所變,就把所有的萬法就給遣除掉了,不會向外所求了,用識來遣除法。那麼得到這個妙識心的時候,就是你有法唯識所變還是相上的文章呀,那麼這個時候妙識心就是說用性來遣相,聽明白了嗎?用性來遣相,用本質來遣這個現象。這個唯識,得到這個無上識心呢,就是用,怎麼說呢,用不二來遣二,又用不二法門來,因為你的這個雖然以性遣相,可是你性還是性,相還是相,性相還不能一如呀,相對性而有相,相對相而立的性,還是在表達的二元諦中,所以徹底以不二遣二,才是真正的叫做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是這樣的,這就是彌勒菩薩修的這個禪定,入了這個禪定以後,得的如來藏妙真如性,也就是得的圓通功夫,所以叫做彌勒識大。在這種情況下你看: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這句話是什麼呢?就是盡虛空一切如來的國土。大家想想我們不是在此給大家講過,國土含有四種嘛,佛的國土常寂光土,還有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我們的凡聖同居土,這是有染有淨,對吧,有淨有穢的土。可是呢,這裡你看人家說了,盡空如來國土,就是所有的如來的國土,一切國土,有淨有穢的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邊有淨有穢,淨就是聖人來,穢就是咱們凡夫。

還有什麼呢?有淨無穢的實報莊嚴土,裡邊都是登地的菩薩,所以只有淨沒有穢。乃至無淨無穢的常寂光,佛的國土無淨無穢。但是有淨有穢,有淨無穢,無淨無穢,都是什麼呢,我們的意識的表達,一切都是由識心所變化顯現的。你說這些國土就是對治我們是凡夫,所以說有聖人國土;如果你一入到這個無上妙圓識心三昧的話,一切淨一切穢都是由我心變化所現,你看這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徹底明瞭了,一切唯心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就是剛才講的,慢慢地去什麼呢,不斷地成長自己的成佛之道,去他方國土八相成道,示現度化眾生,就可以作佛了,所有叫做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但是他這裡講到的說,你看,說這個佛現在問我圓通呢,我是以諦觀所有的萬法都是唯識所現,唯心所感。

他是觀這個法才得了圓明,入的圓成實。但是這裡用了一個專業的詞,叫圓成實,其實還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成實是什麼意思呢?是唯識宗派下常用的一個詞,就是圓滿,現成,真實。其實是對於如來藏的又一個描繪,也是對我們的佛性,真如實性的又一個描繪,就是這個真如實性是圓滿、現成、真實的。圓滿就是沒有漏,現成就是不是新得的,真實就是不虛的,不是假的,這就叫如來藏。你看我們一直講如來藏,他這兒換了個說法,為什麼?因為他講慣了,唯識學裡面老講這個,相對於什麼呢,遍計執和依他起而有圓成實,依他起是什麼呢?依他起就是依他呀,依一切的因緣,現象界的虛妄之相都是以因緣和合的,對不對?因緣和合而存在的,沒有自性的,就叫依他起,這個境界。那麼在這個依他起的境界上,我們還不斷地分別,不斷地計度,不斷地去用這種情執去判別的時候,就叫遍計執,週遍地計度所產生的執著。這是唯識裡面常用的三個詞,一個叫依他起,一個叫遍計執,一個叫圓成實。

可能說得太專業了大家聽不懂,我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最常用的,依他起,以前給大家說了,就是繩子,這個繩子是什麼呀?繩子的相是有的,它的本性是沒有的,為什麼本性沒有,繩子有本性嗎?那它的本性是什麼?沒有它的本性是什麼?它的本性是麻呀,為什麼,繩子是用麻來編成的。所以繩子的這個相一看有,我們覺得這是個繩子,這個相是有的,但是它的性是沒有的,為什麼?它的本性是麻,圓成實就用麻來作比喻,是麻。但是如果說本來就是這個繩子,我們在這個繩子上再進行計度,以為這兒躺了一條蛇,害怕死了,這就叫做遍計執。這個遍計執是什麼呢?情是有的,理是沒有的,情有理無。依他起是相有性無,因為性是麻。遍計執呢,情有理無,就是你對它的執著是有的,真實的狀態蛇是沒有的,它只是繩而已。所以如果我們在繩子上面見到蛇,就是遍計執,凡夫;我們在繩子上面透過它發現了麻,就是聖人,如來藏識性。所以圓成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諸法實性,二空真如。

彌勒菩薩就是在這兒入了圓成實以後,從此以後就遠離了依他起的相和遍計執的情,徹底遠離了這個,一切諸法嘛,你看啊,那麼如果說遠離了依他起、遍計執,就等於說遠離了我執和法執了嘛,遍計執就是我執呀,依他起就是法執呀,也可以這麼理解。所以我法二執完全沒有了以後,得了無生忍,所以佛問圓通,我以此最為第一。

哎呀累死了,聽得累嗎?你看這些菩薩們修的。人家能變,咱們變不起來呀,因為人家一旦心識變現了,就能變出來還能變回去,我們現在能現出來,回不去呀。所以說這整個這一段的講呢,就是列的二十五圓通,也終於給大家講完了。大家看到了,人家這些聖者全部都是,你看你們這會兒就鬆快了,馬上就覺得開始要從那禪定裡出來了,這就是不能夠執持,還有點兒再聽完啊。二十五圓通大家看到全部是就地取材,一門深入,所以這些都給我們講的可以說是修行路上的風景線。為什麼這麼說呢,說風景線?就是說,它每一條路都有它獨特的風景,每一位聖者都給我們宣說顯明,借著向釋迦牟尼佛匯報的機會,給他們說這個從他們的修行路上直上頂峰,也可以說是他們每一位的顯現,都是我們,記住這就是我們來用的,我們每一位行者修道中的突破對境中的助緣。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面可以說是,也可以作為我們的補來吧,作為我們的小補。

首先我們來看,從第一圓通,你看第一個圓通是什麼呢?是憍陳如是吧,憍陳如還是憍陳如呀?從這個憍陳如的聲塵做起,他講的是聲塵圓通,一直到最後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那麼我們就首先第一個見解是什麼呢?要樹立起來這樣的一首一尾遙相呼應,徹頭徹尾說明,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一定要從聞思入手。雖然要擺脫聞思,但是一定要從聞思入手。中間的二十三位都要用耳來聞,都要用聲來講,你看是不是,他向釋迦牟尼佛匯報,我們這裡給大家講,不是要話講的嗎?所以整體記住為什麼最後把耳根圓通作為壓軸呢?就是它給我們提供的修行機會最多了,因為我們始終離不開耳朵,其他的有可能會忘,耳朵提醒你忘不了。這是第一。再一個大家看到什麼?前面的優波尼沙陀和這裡的烏芻瑟摩,他們都是淫慾心。讓我們修行來講淫慾障路,你這個業障太重了,可是人家都是在此境界中迎刃而上,化淫慾心為智慧火的。你不能再跟我說,我業障深重,我這個習氣,不要講這些了,你牢牢地就著這個習氣,最殺人的時候就是最救人的時候,人家就是最殺人處觀成最救人處的智慧火了。所以向大家表明,煩惱最熾盛的時候最是修行的時候。你不要再跟我說,哎呀這段時間業障現前,煩得我修不了了,經書拋開,念珠拿不起來,計數器記不下去。

最煩的時候才是最佳修行的時候,這是給我們啟迪,你不能白聽呀。而且你看,第三個再講說,一切修行就太太在生活中了,每一時每一處每一念,都可以修行。你不要說我上班忙,家裡要看孩子,孫子剛大了要管,送到幼兒園,這都不違你修行。你可以將來說,我是從看孫子法門入的道,你可以說我當時是幼兒園接人法門入的道,為什麼?你就觀這孫子是怎麼來的?你為什麼當他孫子,他為什麼叫你爺爺奶奶?這個法在哪來的?一念提起來,這就是道場呀。人家藥王藥上菩薩就是當醫生的嘛,不是把職場當做道場了嘛,嘗藥成道的,藥王藥上前面還記得嗎?所以你也不要再說你工作忙,不能修了,一定要閑下來才修,找藉口。當然閑下來也可以修,閑下來也是最佳的修行狀態,但是閑下來你能修嗎?能修,為什麼?你看,香嚴童子就是閑下來修的,他就嫌麻煩,就找到一個靜室裡邊,別的比丘點香的時候他聞到沉香,他閑在那兒修的。

閑下來也可以修,對境用功。你既然覺得你忙了有藉口了,閑下來你給我修呀。閑下來你又修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心不在道上,就喜歡當神仙去過日子去了,只不過圖個清靜。修行人是極其忙的呀,忙到什麼程度?真的連喘口氣都沒有,為什麼?念念都得在道上。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境界,有些違緣逆境真的好,就逼著你一會兒不修你就受不了,你就不能活。舒服是成不了道的。那麼隨時隨地,你看人家這裡,洗澡的時候也要修呀,跋陀不是就洗澡的時候悟到這個觸塵的嘛。吃飯的時候,這個畢陵不是吃飯乞食的時候也在修呀。還有一個迦葉,人家夫妻一塊修呀。不是咱們現在說,哎呀家裡的那一半嫌我學佛,反對我,修不了。怎麼都能修。甚至不要說自己根性不行,殘廢了也能修,阿那律就瞎了。沒有文化也能修,周利就沒有文化。所以人家這些顯現你不要以為說白顯現,二十五聖都是來演繹的,就是讓你在生活中不移地兒地修,沒有一刻不是讓你修的,人家就這麼修的。

而且再者就是說,疼痛的時候更好修,就是你生病了逆境的時候,這個畢陵不是中了毒刺才觀到說誰在疼嘛。這是一系列的。還有一個就是修行的大患,就是得少為足。須菩提就是曾經吃過得少為足的虧嘛,因為他無量劫來就入到這個心得無礙了,住胎入胎都無礙了,讓一切人都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空不掉,不能畢竟空,蒙如來發性覺真空,才入到這個寶明空海,所以須菩提曾經得少為足,得了點兒就不想修了。這都是給我們的啟迪,所以說每個人都有習氣業障,只要你精進不懈就行。你看還有一個叫跋陀的,他善護呀,因為他輕慢這個常不輕菩薩,兩百億劫都不見三寶,還能夠續上。

大家想想,他是修習什麼來著,這個跋陀,還記得嗎?修習什麼?管他修習什麼呢,你就記住一定要修習。跋陀是觸塵,他是這個觸塵的時候,就是洗澡的那位嘛,那麼人家,你想想,曾經修得有一點心得了,最後又輕慢常不輕菩薩,兩百億劫又落到地獄裡邊受苦,出來了還能續得上。那包括我們今天給大家講到的這個七大部分講的地水火風,這裡都是我們的生活物質元素呀。大家想想這個七大圓通而言,所有的元素,地水火風空識,空見識,這個見其實就是根大,也就是下一次要講的大勢至菩薩,這都是法身呀,大家想地水火風,這些都是法身,這些元素都是法身,法身可以發揮一切元素。這就更啟明說,我們不要說一切的遭遇境界,生活本身就是圓通的體現,所有的現象都是真理,我們循著現象,就能夠見到真理。所以說這個,依著七大地水火風這樣的一個現象,它就是真理,所有的生活內容其實就是覺悟的密碼,這最科學了。就是我們被蒙蔽蒙蔽蒙蔽,這麼輕微的一個騙局我們都被蒙蔽得出不來。

當然再反過來說,為什麼這些我們只能夠補,然後還用不上呢?因為這確實是每一條路上的風景線,這些風景線我們可以把它統一,統籌,統籌到哪一籌呢?就是每個人都有學修的因緣,那麼他的法門就會有的覺得難,有的覺得易,有的覺得上手,有的覺得下不去。甚至我們的因緣如何呢?現在我們這條路上的最大的風景線,就是我們下一堂要來給大家講的什麼呢?念佛為二十四圓通的首選通,憶佛念佛。終於,說了那麼多講了那麼多,就跟說往這兒勻一勻兌一兌,終於把我們給落定在這個角落了,最後要入到什麼呢?見聞覺知之性的根大,來講這個念佛圓通章。

因為在此之前我不是給大家說過,講《楞嚴經》要有貫講、串講、泛講,還有一個什麼講呀?要導講,講一段就要導歸極樂世界,在此已經有過幾次導講了。這次已經水到渠成了,不用去刻意地去,圓通章來的正是時候,念佛法門就是大方便,甚善巧。下面可以說千經萬論同宣,就此展開,《楞嚴經》也是一個大經,導歸到這個總持法門。所以下一次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講這個,原來一切法門,所有的二十五圓通最後跟淨土法門一模一樣,就是念佛法門。一切法門其實都不存在了,僅是念佛而已。那麼淨土法門就是一切法門,就是哪兒都離不開淨土法門,始終都是淨土法門,永遠都在,就是這麼個道理。所謂的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下一次來講的時候,就是一個會通,一個總匯了,開始要從《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法門開始,講到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這是我們下一週的課程,我們到時候再繼續。那麼今天稍微時間長一點,謝謝大家,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