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講)

各位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阿彌陀佛!請放掌。各位楞嚴道友,今天是我們《楞嚴經》的第四十二講了。那麼在上一講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把楞嚴神咒大家共修讀誦了一遍,非常殊勝。那麼今天開始接著上一次我們講到說,誦咒持咒,乃至書寫、佩帶、掛系的功德。為什麼在這經典裡面要如此大講特讚地來說到持誦和跟楞嚴咒有緣的這個功德呢?

我們有的時候覺得說,好像說經典裡面講玄談妙理的這個話很精煉很少,說為什麼在有些經文的部分說了一些讚歎呀或者說這些,像《地藏經》裡面的什麼大圓滿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還有《無量壽經》裡面講到說極樂世界的情形,什麼行行相值,枝枝相準,行行相值,枝枝相準,葉葉相向,就是講到極樂世界的樹呀,有的是以水晶什麼為根為樹幹,金銀為枝,琉璃為葉,就不斷地來迴換,用了很大的篇幅,等等包括這裡講到楞嚴咒的功德,為什麼呢?

這裡不是說徒設的,好像為了增加這個經的內容量,他是為了什麼呢?就是讓讀誦者現前能夠進入這個修學狀態。你看比如說我們在講到咒功德的時候,無形中我們會隨著生起隨喜讚歎的心,對不對?其次呢,我們對於咒生起恭敬心,生起敬仰信心的時候,就是可以說是禮敬諸佛了,可以說是請佛住世了,如果持咒的話,可以說是請轉法輪了,對咒的功德生起信心。

包括咒裡面能夠在如此多的這個滿願呀、救苦呀、免災上面,能夠面面俱到,這屬於什麼呢?就屬於恆順眾生了,恆順眾生。那最後這麼多的功德,咒的利益,我們發心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得到這個因緣,都能夠跟楞嚴咒建立法上的緣分,這不就是普皆迴向嘛。所以你看就是讚歎咒功德,都跟我們十大願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步調一致的。

所以大家在這些用了大量的文筆篇幅來讚歎咒的功德時候,我們不必嫌其太過於繁瑣,覺得好像這是不是就是佛好像連哄帶騙一樣,讓我們多誦咒。不是的,本身這些讚歎的語言也有修法的功德在裡面,不是一種方便善巧或是循循善誘。所以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再來看這大量的讚歎功德的時候,心裡就會更加地有信心和感應。

好,那麼我們在上一講的時候,大家還記得講到哪裡了嗎?講到哪一句了?如是積業猶湯銷雪,是吧,不久皆得悟無生忍,是這句嗎?那好,今天我們再往下,把這個咒的功德一直貫到究竟圓滿。下面我們還是一段一段地來讀,我們讀一段貫一段。這一段開始要所求遂願了,上一段屬於消除宿業。好,我們找到了就一起來。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好,就到這裡。這裡我們首先來看這個所求遂願,又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前面觀音菩薩的圓通的時候已經就是同步了這個功德,所以我們理解,從理上理解,大家知道這絕不是說,我們單憑一個凡夫和聖者的感應,好像中間有遙不可及的距離,我們也就弄不清楚就算了。這個求男求女求什麼得什麼,是確實有憑有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前面講的是圓通,我們整個《楞嚴經》都是講妙明真如,如來藏心,這裡再講到這個咒心,心咒,這一切所描的所繪的,其實都是同體同用的。大家要知道,就是圓通,耳根圓通境界,這個《楞嚴經》的妙明真心,乃至這裡的楞嚴咒心也罷,心咒也罷,這一切都是同體的,就是一體的,都是同用的,就是一樣有這個妙用的。

觀音菩薩悟到圓通境界可以有求必應,我們持咒持得持到這個水平,同樣具足如此妙用。那麼這個妙用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說求什麼得什麼呢?大家還記得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吧?不變的時候就是這個如來藏咒心、心咒當體的這個真如境界,但是它可以隨緣循業發揮呀。這是我們講了一路過來,大家要記住這個,框死這個概念,循業發揮,就是隨著我們的緣,看往哪裡緣。你有什麼願心,就有什麼緣法,這就是業,對不對?既然有這個業,它就會循這個業發揮,那麼我們有這個求,它就會循這個求而發揮,是一樣的道理。

那在我們生命的過程,生活中發揮的時候,我們這個世界,包括一切眾生,都以生相,就是你是生出來的這個狀態,做我們,而證我們的性命,而證我們的人生的。是不是這樣?那麼在如來藏性隨緣群相發揮的時候,你這個有求的業一旦參與進去了,它就可以循這個業發揮,想求男生一個男,想求女生一個女,因為咱們這個世界無非傳宗接代,世界出現,不是就是生死相續,輪迴不已嘛,只不過在這個自然而然的步驟裡邊,你往這兒緣了一下而已。那你既然往這兒緣了,它就往這兒循業發揮,就這麼簡單,它步調永遠都是一致的。

大家要在理上能講得通,信心才能紮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如果有女人沒有孩子,想要求這個懷孕,能夠至誠心憶念佛頂神咒,你看,或者身上能夠佩帶,大家看到能夠佩帶,就是如影隨形跟佛的這個心量境界。所以說,不但能夠持誦,佩帶也行,就能夠生福德智慧男女,需要我們就是用信心跟咒力同步。就僅此而已,這就是生,這就屬於說,求生就能弄個好生。那麼下面是求死,就可以得個好死。反正生死就在輪迴之間嘛,總歸就是我們的業力循業發揮,你想求個什麼發揮,它就給你得個好的發揮。所以你看。

求死是怎麼求的呢?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這是講到說,一切眾生都是愛生惡死的,你就是對於貪生怕死的這些眾生來講,那不就圖個長壽嘛,長壽他就最滿意了。長就是長嘛,長的話你這個求,你循業,尋求之業有了這個,它就能隨著這個發揮,就感得這個咒心功德,感來這個長壽的樂果。

而且你的一切願求,大家看,欲求果報速圓滿者,就是你的一切心願速得圓滿,快速地給你顯現,發揮出來。用我們的心念,心力的緣,願力的緣,緣這個咒力的功德。特別是這裡講到的說,身命色力亦復如是,這就是其實是求什麼呀?病,病苦能夠好。你想我們的身體,你身體雖然命還在,沒死,但是你沒有色力,就是身體我們現在說的老態龍鐘,誰身上有個毛病,腰不行,腿不行,膝蓋不行,手腕不行,等等這些,你說你能跟別人一樣,想出去溜躂就溜躂,想出去轉彎就轉彎嗎?暈車了就不能坐車,恐高了、心臟不好了就不能坐飛機,這都屬於什麼呀?色力不行,不堪嘛。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動轉施為常不如意,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求強健的話,亦復如是,也能夠滿你的願。這就是,一個好生,求好生,一個求什麼呢?免壞生,就是不好的生活,有病的時候。下面開始就是求這個好死了,你看:

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什麼是邊地?就是再也聽聞不到佛法了。那大家想整個法界的中國在哪裡?在哪裡?我們說地球上現在有佛法流傳之地的中國,就基本上在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法界的中國,就是法界裡邊這個佛法最昌盛,大家都集體修行在哪兒?哎呀你看我還說了半天你們才講到,法界之都呀,就是極樂世界呀,那天天有大講席大法堂,隨時隨地都在討論佛法,隨時隨地都起觀修行,隨時隨地都念佛念法念僧,這不是經裡面說的嘛。所以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不要說我們南瞻部洲有中國有邊地,整個法界絕不會生到無有佛法的國土裡邊,整個法界絕不會生到任何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下賤,就是地獄惡鬼畜牲嘛,三途八難嘛,都不會生到這裡去。

這裡叫做什麼呀?何況雜形。邊地下賤都不去生,何況雜形?就是你在法界,我們現在人道裡面混得不好了,又窮又沒人理你,沒房子沒車。在法界裡面混得不好了,就生到那些邪門鬼道,見不得人,就是前面講到的什麼毘舍遮呀,富單那呀,就那些,那就沒啥意思了。這些都屬於雜形,這還算好一點的雜形,能聞佛法的;那有一些生到那兒根本就,永遠就,可能在這個人生的視野裡面好像永遠都沒有機會。這是講到的命終之後,不生邊地下賤,一定能生到稱心如意,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好我們再讀一段,一起來,往下看。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斗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好。你看我過來的時候還打了個妄想,說霧霾霾成這麼樣,要是全民能夠持楞嚴咒的話,那保準就,那迅速就轉。就是我們現在力量太大了,你看北京這麼大的人口,兩三千萬,三四千萬了大概,就咱們居士林今天這麼點兒人一塊兒來研究學修《楞嚴經》,這真的是哎呀,這末班船幸虧趕上了,可是千萬不要在末班船上又落下。這裡講到的你看,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等等這些,整個就是指的各國的領土吧,州縣村聚之地這就是說小範圍內,發生這些饑荒呀,瘟疫呀,乃至這個刀兵賊難、斗諍的這些事,這都屬於困厄之地,一切厄難之地。

這就是說的楞嚴咒可以安護家國了,又到了第九個,安護家國的功德了。你看這裡他寫的是什麼?寫此神咒,安城四門。四門是什麼地方?那古來的話,四門,城的四個門不是就眾所往來嘛。我常聽老北京說,哎呀現在北京都什麼了,說我們那會兒,就是只有一個東城西城宣武崇文,是嗎?這算城裡邊,說像順義呀,什麼通州呀,有順義通州來的,大家不要嫌棄啊,說那就是鄉下,很自豪地住在城裡面,現在也沒有個什麼鄉下,也沒有進城出城了,那會兒必由之地就是得走城門。我還說怪了,北京人真怪,一會兒說門,一會兒說門兒,說這有的是,就是說中規中矩的正經八擺的這叫大門,有的是叫便門兒是吧,說就是通方便的小一點的就叫門兒。

你們真厲害,這都有講究你看。但是這些講究都屬於世間講究,真正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把這個咒寫到安於眾所往來的人來人往的地方,觸目,這就等於說你不要懂道理,你不要看文字,觸目就能夠蒙獲利益,就看到那兒掛著楞嚴咒。這裡講到並諸支提,支提是什麼意思呢?有舍利的我們就稱之為塔,沒有供舍利的就叫支提。或脫闍,這個有時候我們讀shě,這裡應該讀,我只能說按照正理,因為有的經典裡面,拼音上也標的是shě。讀dǔ,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城牆上的一個台,依照世間的字典裡面解釋,也是在城牆上的一個那樓台。那這裡我們盡量地把它解釋為幢,就是法幢,高的那石柱子,就掛在那上面,令所有國土裡面的眾生奉迎斯咒。

大家看為什麼?因為整個國家的共業,人民的共業都跟我們每個人的別業息息相關的,共同造的,所以不是我們的別業,是誰都逃不開,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說,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恭敬這個咒。這個時候就必須可以說是要用國威了,要不說人王弘法護法是最厲害的,因為什麼呢?你看這些難呀,這裡講到的什麼叫做饑荒呢?饑荒在那個時代等於說,有一個比喻叫做室如懸磬,就缽嘛,就是缽,就是屋裡面就跟那個缽倒著掛,托缽的缽,倒著掛在那兒,掛在那兒就是裡邊啥都沒有,空蕩蕩的,就是饑荒的時候說我們的屋子裡面大概就那樣。

屋子裡面沒有吃的,空的啥也沒有,野地裡面連個青草都沒有,這就屬於這個饑荒,饑饉災,這是共業。咱們浪費糧食將來必然,就我們這一撥兒高潮地浪費糧食,必然將來感得又要招這些災,這是不用置疑的。瘟疫的話就是四時不正,瘟疫才會流行嘛。刀兵那就是邊疆不寧了。賊難就是家國不安了。斗諍就是群人為亂了,就是有了這種小人起義呀,什麼反動呀,我們說的製造國家動亂了,等等這些。包括兼餘一切厄難之地,無非就是旱澇不均呀,風電時至呀,有損眾生的這些都屬於這些厄難。如果能夠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這就是全民同步奉迎楞嚴咒,就可以轉這個共業,你看,悉皆銷滅。好,我們這是安護家國。我們再往下讀,一起來。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好。這裡又講的是什麼呢?兆民豐樂。就是說在在處處,是什麼意思?就是無論在何在,在何處,只要你凡有國土有眾生的地方,都可以,你看國土眾生,都應該有這個咒語流通。那麼這樣的話,你看由於天龍歡喜嘛,因為天龍他護法,看見這個楞嚴咒他就歡喜,他就相應呀,就今天他就心情舒暢呀,我們好事不是在心情舒暢的時候答應人家的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風雨順時,五穀豐殷,那自然而然,這個百姓萬民各安其業,這就是說的兆庶安樂。五穀大家知道吧?什麼是五穀,誰給我解釋解釋?有的說五穀雜糧。米,麥。高梁?谷子應該屬於一個,谷嘛,谷就是大米,這是肯定無疑的。是小米嗎?稻是大米,稻,對,稻,水稻是肯定是無疑的。麥子也無疑,大麥小麥。還有麻,麻是一個。

再一個是菽,就是豆類,大豆,我們一般說的。還有一個叫做黍,就是我們,你們聽過黃米饃饃,西北人吃黃米饃饃,有時候土話又叫糜子,聽過吧。這大概就是五穀,五穀豐殷,這是我們的雜糧裡面的主食,最養人的色身,所以叫五穀,你看這裡講到的說五穀豐殷,就是吃不完。

不過現在也太拿不出手了,我們就吃這些了。咱們劫初的時候,剛生下來的時候,滿地長的都是地肥呀,都不用變成五穀或者什麼,就跟泥巴一樣的都是上好的肥料,不是肥地植物的肥,是肥色身的肥,那種營養什麼的比現在的烤面包都要好,就是我們那會兒的土地比現在的面包都要好,知道吧。劫初的時候我們的福報多大呀,就損損損,損到現在就成這樣了,而且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地損。既然損到一定的地步,就會出現一個什麼狀況呢?看: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就是會感得,共業所感就會出現這些惡星。

古人不是看星觀天象嘛,在我們前面也講到了隨方,就是一個國土裡面看見這個災星出來了,可能另外一個國土還沒看見,還記得這段經文吧,那麼這個就是什麼呀?就是共業所感的,有一個國土裡面它開始變怪。什麼叫做變呢?反常就變了,不風調雨順了,就由來它體現。那麼跟別的不一樣就叫怪了。

我們現在的什麼掃把星呀,這些惡星,等等這些,隨所感的我們的方,隨方所變就是隨這個國土的眾生的共業,所看到的這個情形,所變現出來的這個惡星,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就會發生變怪,有災障,人也跟著有這個橫禍,有夭折。所以這裡講的變怪不行,就是災不起的話,如果你這個心不變怪,就不會起災,不會起災人就不會有橫禍夭折,就會終盡天年,對吧。

障不起,那麼自然而然就相安無事,就沒有這些杻械枷鎖,不會有犯罪,不會有逮捕,不會有刑罰,為什麼?大家相安無事,沒有障礙,相互沒有障礙,所以自然而然就能夠晝夜安眠,常無惡夢了。但是我們這兒確實有,你看。

阿難,是娑婆界,就是特別指咱們娑婆國土,人家極樂世界就沒有,極樂世界就沒有災星呀,惡星呀。你看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的災變惡星,這都跟我們的心性招感息息相關的,眾生的塵勞太多了,煩惱太多了,所以惡,惡它不是自己惡的,是由什麼呢?由災而變惡的,這個災怎麼來的?眾生的業力招感。

你看我們的煩惱多到什麼程度了,感得災星都有八萬四千,而且裡邊還有主打災星,有二十八顆。這裡的二十八顆不是二十八星宿,大家不要搞錯了,這是有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這是我們的粗重煩惱所感的。還有我們的核心煩惱所感的,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就是以八大惡星為主帥。

大家不要以為這是擬人喲,在我們人的視野裡面他表現為星,星星,星宿,可是在他的世界裡面,他就是一個眾生。所以這樣的話,這種惡星他能夠隨眾生的業感,幻作種種的形狀,你看就是幻作種種的形狀到我們人間來,出現在世上,對眾生產生這個災變。應運而生和應劫而生。應運而生的時候就是國泰民安,像我們現在。應劫而生的時候就是兵荒馬亂,或者朝裡面有奸相,禍亂朝中,整個這種製造這些,等等。

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只要有這個神咒所在之地,所有的災難都能夠銷,而且在十二由旬的範圍內,結界之地就是把它,就跟等於說結界了一樣。我們不知道你們,像出家人受戒安居他就會結界,不能出這個大界之外,意思這裡就是這個,為什麼說護法護法伽藍地,就是他就到這裡是守著的。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這就是楞嚴咒的威力。這是指的這個兆民豐樂。下面再開始總的揭示這個咒的功德了,我們再來把這一段往下讀,一起來。

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好,這是揭示這個大利益之相。你看這裡講到的說,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那麼大家要知道,所以說如來宣這個咒的利益呀,他不是說到現在,而是說在未來。為什麼說在未來呢?因為在佛在世的時候,魔是不得便的,魔是不得便的。但是呢,你說到未來世啊,他不是說保護這個深修,而是保護初學者,大家看到了嗎?保護初學諸修行者

因為已經深修有利的人,差不多可以自己有一點能力了,除魔斷障,也有點能力了。但是初學修行的人呢,最容易被魔給引誘走,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保護初學修行者,特別是說到未來,就是我們當前的時代。再一個講到說入三摩提,這是指初修行的人他是要修入三摩提者,其他的也不在此列,為什麼呢?如果你散心的人,你根本不想修行修三摩提的人,本身都是還算魔的眷屬,這個時候魔就不會搭理你,為什麼?很放心呀,你根本就不修行,不求解脫,不入三摩地,他根本就不會搭理你。

魔什麼時候重視你呀?他將要失去你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是這裡講到的說入三摩提,能夠住在正受,內外解脫,所以這裡講到的,身心泰然,得大安隱。後面說到什麼呢?更由這個咒力的保護,沒有一切諸魔鬼神,特別大家來看,無始劫來所結的冤家橫禍宿殃。這就是第一個,消我們的宿業,後面寫到的舊業陳債,就用楞嚴咒就可以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而且他都不會再來惱害你了,就是用咒力來還債了,不會來惱害我們的身心了。所以前面這一段我們剛才講的叫做離諸惱障,就是讓我們遠離這個諸煩惱障。後面就要講既然離了障,業消智朗嘛,障沒了煩惱沒了,就得智慧真明瞭呀,所以後面講到的就是心地要開通了。

大家來看,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但是有幾個條件,怎麼樣能夠心開通呢?一個,依我壇場,這是第一點。二一個,如法持戒。第三個,所受戒主逢清淨僧。第四個,持此咒心,不生疑悔。這記住啊,這是四個標誌。你不要到時候說,我也常誦楞嚴咒了,咋沒有得心通呢?還沒有開悟,還沒有看見前生後世,還沒有大開圓解說自己知道自己肯定成佛,為什麼呢?不犯這四種過失,要依此法而修的。

大家來看,第一個依我壇場,就是你的壇儀,前面佛講的那個佈置的壇儀不能夠差別,有差。第二個如法持戒,就是你的戒律不能夠有缺有漏。第三個所受戒主逢清淨僧,就是你的傳承師不能夠有穢,不能夠有污點。第四個於此咒心不生疑悔,就是你不能夠有懷疑心,左右搖擺心就是悔心。如果有犯一種,就只能夠種遠因,難以現生取證。

大家想這段是講的我們現生就要取證呀,為什麼說現生就要取證?大家看,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是講到說命終之後,大家要仔細看這些經句,這就是講到修法的時候佛給我們作保障,你要明確。我們為什麼現在對往生極樂世界有時候稀裡糊塗生不起信心呢?就是對佛的聖言量你不明確。

而在這裡講的就是,於此父母所生之身,就是讓你現生,就當生呀,不是命終之後說往生到哪裡國土成了菩薩了才這樣。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能夠心通的話,十方如來便為妄語。這是用佛的廣長舌給我們反過來論證,決定能夠得到心通,但是前提條件你要了解。就跟前面一樣,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一樣的。那麼這裡講到的心通,它有幾個差別,都可以稱之為心通。最好的就是能夠證果,就如同前面說,楞嚴咒持好了,加行到位以後,端坐百日,有利根的就能得這個預流果。

其次能夠最起碼,證不了果起碼還能夠什麼呢?發解,就是讓我們在這個,縱然你的身心還沒有證到聖果,但是決定自知,前面講的我成佛不謬了,肯定有保障了。最次最次的,能夠知宿命,就是知道有點小通了,咱們說的,但願這個通不會害了你,這個時候就是應時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週遍了知,這就是知宿命。這個都屬於心通的範疇,有深有淺,隨緣而所得。這就是給打保票說,如果不這樣,佛就是妄語了。這一段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說離諸惱障,第二個能夠得心地開通,大家了解一下。好我們繼續再往下。

在往下之前我們把這個做一個論貫,總結一下這個,上次給大家講過的咒力的猜想。為什麼說咒力有這樣的功德?我們一說它是秘密言,也說它是佛境界,第三個它不可解,只可信,不可說。那麼這個咒我們講到,真的就是可以說它就是如來藏,就是《楞嚴經》講的,佛持這個如來藏而住到這個如來藏,但是我們現在持這個如來藏而失掉這個如來藏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佛也看見,佛見眾生都在這個如來藏,但是眾生哪怕見了佛,還不在這個如來藏。整個這一個怎麼去溝通呢?就靠這個咒力的同體秘密藏來溝通,上次給大家講的可以有一個詞用,叫做持平。可以理解,怎麼理解呢?就是說我們凡夫地呀,你在用咒力的時候,你只要一持咒,其實在佛的境界裡面他就一看到說咒力持平了,凡夫跟佛是一樣的,同入這個如來藏之理,同起這個如來藏之妙用,佛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我們現在不知不覺,持起咒來的時候,雖然已經持平了,你自己不知不覺,為什麼?因為我們還是凡夫呀,在這裡面不知道。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不知不覺,但是不妨礙他可以起這個妙用。我這樣講能聽明白吧?比如說發神明,離雜趣,生佛前,戒行具足,滅罪第一,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依著咒的功德,借力咒而具足佛功德起的佛妙用,就這一系列的,剛才上一講到我們今天所講的這些。

所以在此我們就要對佛的三個力量略微知道,相信他的咒力。第一個,理法力,道理的理,妙法的法,威德妙法的法,力量的力。為什麼說咒有理法力?因為一個字,咒裡面的陀羅尼呀,一個字就可以含無邊的妙理,所以才稱之為陀羅尼,叫總持法嘛,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樣一個威力呀,具足所詮的全體理體,就是大佛頂密義,這叫咒的理法力。法爾具此,本來它就是這樣子的,它天生就是這個大功用,有功德有妙用,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們說,咒的威德力,要相信這是諸佛菩薩一切的聖賢,威德深重具大勢力所感的,我們稱他們的名號,就可以隨願隨意了。

怎麼個意思威德力呢?假如咱們世間,誰有權有勢,你見過這樣的情形吧,有的那人就有權有勢有名的話,別人去了就一提怎麼怎麼樣,就好了。你看到法源寺常都會這樣,要進法源寺了,他要買票呀,有的人就很牛,我去找宏海法師,在門口就這麼說了一下。那宏海法師跟法源寺有緣,他就住在那兒,那你假借這個緣,你也就有了這個緣了,就有這個勢力了,大搖大擺地就進去了,那門房說,好好好請進。那要是旅遊的、沒有緣法的或者什麼來了說,在哪兒購票呀?那邊,去買去。這就叫威德力,當然不是指我的威德,法海真源的威德,假其名聲就可以伏他的災厄,脫免他的災難,就假其名,這就叫做威德力。

那為什麼它有這個理法力和威德力呢?因為它是真實語,所以第三個咒力叫實語力,真實的語言,是諸佛菩薩起大悲心,憫眾生說的誠實語,願眾生,但願眾生得離苦而得樂,離苦得樂。所以對此我們要有這樣的一個認知,這就是咒的力。所以有這個力,才能有這個用,沒有這個力量你怎麼使勁呢,對不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說咒力猜想,就這麼猜想一下,生起信心就可以了。下面就是與會的大眾開始聽了咒功德以後,開始發願要守護了。第一段守護的是什麼呢?是這個外眾守護,外眾,外圍的。大家一起來讀,找著了嗎?說是語已,好,一起來。

說是語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毘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

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好。這一段開始就是發願護持。你看這種情形呀,我們生活中常見,就是一個人讓他在那兒修行的時候,他不太好好修;講法的時候給一個人一對一地說,他覺得力量不大;振臂一揮,我這法座一登,大家都一聽,哎呀原來如此,馬上就一號召就響應;人就是這樣子的。不但人是這樣子的,六道眾生,諸鬼王也是這樣子,他就好熱鬧,一鬨而起了,馬上就信心生起來了。所以大家你看,於是會中,說這個話的時候就有無量百千金剛趕緊到佛前合掌頂禮了,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這是第一段,是金剛力士,誠心保護這樣修學的人。我們再來看,第二段是諸天,統尊天子嘛,這是並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還有梵王,這是指的諸天子。

第三段,復有無量藥叉大將,這些都指的是八部大將,都信佛了。你看這下面都是些鬼王嘛,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鳩槃茶,毘舍遮,都是鬼。你看大家發現了嗎?在鬼裡面他只有王才有福報信佛,一般的小鬼們他就沒這個福報,信不了聽不到,你看這裡來的都是大鬼王,到鬼裡面當了王了,才能至誠盡心地去護持,當這個護法,信佛,也在佛前合掌頂禮,誓願擁護,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再看,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並電伯等。這是第四段,主宰諸師亦發願擁護了,包括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也在那兒頂禮佛說,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大家怎麼看這些呢?什麼日月天子,風師雨師,真的有雷公電母嗎?你們見過呀?那打雷就是劈裡啪啦的一堆響,閃電就是嘩嘩嘩地那麼閃幾下,哪有,怎麼有雷公電母呢?在西遊記裡面看過吧?西遊記裡面那個是什麼,鬥法三仙是吧,鬥法力三仙還是什麼來著說,我記得那個老虎精說,雷公電母不在家,打妄語了你看,那就是神通顯不出來就打妄語了,這魔頭教主往往就是這麼弄的,面上下不去了就瞎說開始了,結果孫悟空就把雷公電母全部讓他現身,顯出來了。

確確實實,日月天子就是指的照耀我們這個世界之主了。風雨雲雷,就是風雨雲雷,這些都是什麼呢?眾生之主宰之神,為什麼叫風師雨師雲師雷師呢?什麼叫師?師就是法的意思,他精通這一道,他主宰這個法,所以就叫風師雨師雲師雷師,在這方面他修得是一把手。所以我們都不要把他以為說,這都是一些子虛烏有的傳說什麼,確確實實就是這樣。

我們看雷公電母的時候,覺得它劈裡啪啦就是一堆響,這個電閃電。大家不要忘了,這是我們的業力。在他的世界裡面,很可能他就是一個有情,就是一個正報,他的身體的正報,在我們的眼裡顯現的就是這個法。就好比說人在蚊子的眼裡顯現的是什麼呢?就是一堆流淌的血紅血紅的流動的液體,它可不看見咱們是胳膊腿呀什麼的,它只看見紅色流動的液體,只看見血。

那難不成蚊子的世界裡面它就說這叫什麼人師,就是血師它們叫。所以是一樣的,這就是叫唯心所現,不要被這個覺得這是迷信呀,這是很科學的,唯心所現。蚊子看人是這樣的,我們看他們就又成了聲音,劈裡啪啦的打雷或者閃電,這就是這個風雨雲雷之師。並電伯,為什麼電還稱一個伯呢?高一輩嘛,伯是長者的意思,為什麼?由電來統帥風雨雲雷。

所以大家你看,有時候這個雷雨交加的時候,先是什麼呀?對,先是閃電,完了才打雷,然後才颳風下雨,所以這裡叫電伯,就是他比前面那四個師要高一點。年歲巡官就是到這個年關呀,值歲押歲的這些巡察善惡業的十二官神。等等這些都是眾生,這些都發心。包括後面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並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也是來護法,希望永無魔事。這是等於說外眾來護,下面又是內聖來護持了,這就說隨佛已經修行,不屬於外護了,內聖了,也發願來護持。大家一起來念。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恆令此人所作如願。

大家來看,這就是護法。其實護法真的是金剛怒目,慈悲心腸。怒目慈心,確確實實你看,這裡這都是護法,八萬四千,這就是無量無邊的這些金剛藏王菩薩,都是發願跟楞嚴咒有緣,來守護的。你看,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大家發現了嗎?就是人家的菩提道業久成菩提,早就成就了,為什麼不證涅槃呢?這一類的菩薩早就應該可以有能力取涅槃滅度了,但是就為了常隨此咒所在之處,發願,而且為什麼呢?救護末世修三摩提的正修行者。什麼叫做正修行者呢?就必須依著佛講的一路走來,要安立道場,要持戒清淨,要法脈清淨,要誦咒端坐,如教而行才能稱之為正修行者。

如果你不按著佛的來,自己在那兒瞎辦,就不屬於正修行者,不會守護了。所以你看,如有真修,我必護持。要依著佛的言教,依教奉行,不能夠自己杜譔,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有護法。大家要相信護法,有的時候我們學佛碰到違緣,煩惱生起來的時候,真的要相信護法,真的靈。我跟大家講,不能講具體的事,這件事我覺得有點,我這個心有點發得不好,但是這個靈確實靈,為什麼呢?

在五台山拜山的時候,有一天我就實在是煩惱逼迫,就是越心清淨的時候越反作力大,煩惱逼迫到什麼呢?我拜山都拜不上去了,我記得有一次,拜不上去拜得我就,就拜下去起不來,起來拜不下去,就中途就歇了,橫著五台山不是有一個亭子嘛,大概在路中間,我就在那亭子裡歇了半天,就生氣開始抱怨,說這個護法護法,我都這麼發心來拜山,你這會兒不來護法,你哪兒去了呢?

你看這《楞嚴經》裡面不是講到的助發神明嘛,就是我們的心念這會兒就需要他來護持呀,煩惱魔入進來了呀。上去我到韋陀菩薩殿前我告訴他,真的是罪過講話,這個不能到處去行,不能誰都這樣,當時我是有點二百五了,我在韋陀菩薩面前我就沒有頂禮,我就一屁股坐在那拜墊上。

那會兒早嘛,早上拜上去還很早嘛冬天,我就把這個門縫掀開一個縫,我就朝著韋陀菩薩看,抱怨,說我都發心這麼冷的天來拜山還下去,你怎麼不護法呢?結果我的這個煩惱之因呢,中午回去吃飯的時候,真的他就把他給收拾了一下。這個煩惱是,在五台山拜山的時候周邊有人惱亂我。你看,這是真的啊,回去的時候他就,那天早上就掉在水窖裡面了。這個心好像不慈悲,但真的收拾了一下他就乖了,他就覺得這院裡面確實是的,這是修行人,有護法,要不然天天麻煩你。名山腳下什麼多呀?

所以說這裡講到的這個,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既然你是為道的話,他確確實實不會不管的;如果你為私心的話,那就是另當別論了。所以你看,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這樣依佛正教,持戒誦咒求正定的人,正因為求正定,所以他一定在道場靜坐,所以說若在道場,或於餘處經行,或在其他地方經行用功,一定會還是誦這個咒。乃至散心,大家你看,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是什麼意思呢?雖然你求正定,他還不能夠攝心,只能用這個散亂心來持誦,這屬於不定聚,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欲求正定,但是不知道攝心,還在這個妄想中,就是有口無心吧,這麼想,這麼說。

但是你看,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連這樣的人他都常隨侍衛,來衛護呀。大家要相信咒力,這是咒力功德,不是我們的功德,咒的功德。那既然有咒的功德,我們就假借這個咒的功德把自己提升了。而且看,縱令魔王大自在天,這是護法所給我們大的保障,不但佛給我們保障,護法也給保障。佛說你心不開通,十方如來就為妄語。護法這裡講到的說,你看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想求這個方便,也始終求不了這個方便。連這些大魔王、自在天都求不得方便,何況諸小鬼神?連這個人你看十由旬外他都近不了身,除非他也是同道之人,也是發心修這個禪定。

為什麼這裡講到的大自在天和魔王呢?大自在天就是色的天魔嘛,欲界的天魔叫魔王,大自在天的天主比欲界的魔王更大了,叫大自在天魔王,如果他們想求這個方便也不可得。為什麼叫魔王呢?他們貪戀塵勞,修禪定的人希望出界,出這個三界,所以就會設法惱亂,令不得成,這就叫求其方便,他想方設法引誘著你離不開這兒,不想走。所以有時候我們也反觀自己的發心,心魔,有時候對這兒生起貪念的時候,就是魔王得了其便了。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反之迎刃而上,那修出來的力量就比平常的大;但是如果你不作力的話,隨波逐浪又回到這兒,那就退了。

等等我們進退之間,全憑有這麼多的金剛藏王菩薩來護持,本來他們已經完全可以成佛了,就是為了持守這個咒,還來這兒伴隨著我們。所以說,這樣的惡魔你看,魔的眷屬如果來侵擾這個善人的話,這個時候護法就顯現他的本領了,我以寶杵殞碎其首,就把他給敲死了,把他的頭給敲碎了,猶如微塵,恆令此人所作如願

大家來看,這個當然不是說,這護法怎麼這麼狠毒呢,就把人家弄死。這也是菩薩的慈悲,為什麼剛才講到慈心怒目呢?就如同父母教育兒女一樣,笑的哄的時候是教,罵的打的時候還是教。因為他要惱亂別人修三摩提,那不僅僅是當魔王了,魔王當完了要墮到地獄裡面受多少苦呀,所以他就趁機先把他給滅了誅了,以不讓他造這個五逆之業。

你看有時候魔惱亂我們的話,我們在人來講,說殺生是斷人家的色身,對吧,那魔也是殺生,首推殺生,斷人家的法身呀,所以也希望魔他持這個戒,等於說護法救他了。所以這裡才講到的說,我以寶杵殞碎其首,讓他這一期的這個惡業發揮現行的時候,給他斷了,止住。這一系列都是,不管是外護和內聖,都發願守護持咒修三摩提之人。

這是今天我們到此,就把這個咒功德,和發願守護咒的一切聖眾,給大家做了一個論貫介紹。那麼從下面的文章開始,下一篇文就又開始一新的回合了,阿難開始要謝謝佛說的這個教,但是又開始請修行次第的方法,就是進入另一個回合了,那麼還是從阿難即從座起開始了。那麼時間關係,我們休息一刻鐘,到十點一刻的時候回過頭來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們是四十二講的下半場,馬上的內容我們要滑入又一個大的板塊了。我們想一路走來呢,《楞嚴經》從這個征心呀,顯見呀,到會歸如來藏性,乃至二十五圓通選擇,又進入一個設立壇儀,持咒,乃至持戒等等,這樣的一系列的修行儀軌已經說完了,並且這麼多的功德和外護。下面開始我們就要講到說,既然要修,那麼這個路子是怎麼走;既然要修,我們現在走到哪裡,從哪裡開始,往哪裡走,中間是到底有些什麼風景。就是從下面的內容要開始起步了。也就說大的板塊就是,如來藏性開始要隨緣了。現在我們隨的是染緣,那麼怎麼往淨緣去隨。

不管隨染隨淨,它都是緣,怎麼回歸到我們本來沒有染淨的這個無有名相、如如不動的真如境界。這是下面要開始跟大家契入的內容板塊,我們首先有一個大的了知,然後我們再從經文開始逐字逐句地來貫起。好在《楞嚴經》呢,就是它的次第極其分明,所以我們在貫起來的時候,基本上只要緊跟著經,就不會亂;如果你泛泛地走得多了談得多了,可能會有時候轉不回來。所以大家還是緊跟著經,我們以這個保守講法為主,就是貫經。下面我們從阿難即從坐起頂禮佛足,一直讀到默然受教,先把這一段貫一下,一起來。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好。既然,從前面我們接著啊,已經大的進行到說悟到這個圓通本根了,又開始請佛安立道場,也講了修行的儀軌,所以才禮謝佛恩了。這裡阿難開始又從座起,依然頂禮佛足,開始要講到我輩愚鈍。這裡的愚鈍可不是咱們世間說的傻瓜了,已經聽了這麼多法了,怎麼個愚鈍呢?沉溺於多聞就叫做愚,可不是傻得聽不懂,是聽得太多了。

聽得太多了,知見太多了,懂得的太多了,所以這個時候反而愚鈍了,這就是我們有時候講的,太廣了就令智慧退。什麼叫做鈍呢?遲於漏盡就叫鈍,不是從真實心地上修這個無漏法門,不求出離,就叫鈍。所以才說,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這樣的情況下稱之為愚鈍。

那麼現在既然已經悟到本根了,又蒙佛慈悲的教誨了,開始有了修學的儀軌了,那就自然會持戒、建壇、行道,都很如法了,所以這裡稱之為得正熏修,就是聽佛說的這一系列,我不會繞彎了,知道怎麼修了。那麼既然知道怎麼修了,就必然要以真正的實修來相資,就是來匹配他所聞的妙法。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也感覺到,我的這個有漏之心指日可待,可以出這個有漏之心了,所以身心快然。那麼既然身心快然了以後,這個無上的大菩提自己也覺得指日可證了,所以叫做獲大饒益。就是這樣的一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

想必我想大家偶爾也有這種覺受,就是突然間法喜充滿,覺得我修行一定能夠有門了,能成功了,力量大的時候,這個時候就叫做饒益了,獲大饒益,是一個修行的最佳起步狀態。如果你連這樣的心勁兒都沒有,你怎麼修呢?所以這裡想必我們大家都有同感,在修三摩地的最佳狀態。所以大家來看這個聞法聞法呀,也挺矛盾的:你說不去聽聞,他就開不了見解,開不了見解他就不能夠明白說,不在於單純的聞,還在於修和證,所以這樣的話,這聞就為天大的事;可是你聞了,只求一味多聞,你不能夠還原到這個原始本來沒有一個聞不聞,皆不可得這樣的一個本來面目,那麼你聽聞又成為害死人的事。

就看你在這個天大的利益事和害死人的事之間,怎麼去取舍抉擇,就會發現,一代的教法只不過是一個提醒,就提醒我們從開始確立到最後又擺脫,似乎就這麼折騰一回,但是不折騰你回不了家,折騰個沒完,你就不知道回家。就是這麼一個來回轉的一個設教,大家自己去悟。我們再往下看,雖然獲大饒益了,但是再往下看。

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幹慧之地,四十四心。這就是開始說雖然修法了,我知道了,可是我只是在因地開始起步了,對不對,我知道修證佛的三摩提,但是我沒有到涅槃究竟去證,所以就要從因地開始。你看,云何名為幹慧之地,什麼叫幹慧?幹就是還乾巴,不是真的智慧,道理上的智慧,開始要起步,最初我們開始真正用心起步修行之因地,就叫做幹慧地。

最初發心,開始修行了,那麼這是第一個。四十四心又是一個概念,問佛說什麼叫做四十四心,怎麼個狀態呢?四十四心大家知道吧?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四十心,還有暖、頂、忍、世第一,叫四十四心。就是我們的心修證到,從凡到聖步驟中有這麼四十四個次位,叫做四十四心。這就阿難又問佛了,什麼是四十四心

至何漸次,得修行目?就是說到什麼位次了,有什麼修行辦道的眼目,是這樣的,就是在這每一個次位,怎麼指導我具足這個眼目,我不會搞混不會搞亂。這是阿難的又問。第三問,詣何方所,名入地中?就是到了什麼樣的地步,才可以入到一一的十地的位次之中了,所以叫做,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什麼樣的情況才叫登地了,每一地每一地又是怎麼樣的情形。

最後說,云何名為等覺菩薩?就是說十地以後就等於覺了嘛,既然已經等同於覺了,就應該跟佛一樣了,等佛了嘛,為什麼這裡又稱之為菩薩,既是等覺叫做菩薩,菩薩不能稱為等覺呀,這又是怎麼個差別呢?這是又一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系列問,隨說隨生疑情,隨有疑情隨向佛請問。這是這麼一個次第,反正總歸又是說完了以後,又開始五體投地頂禮佛足了。這裡面與會所有的大眾菩薩一起跟他一樣,恭候佛陀慈悲開示,你看,就是瞪著眼直視,就根本眼都不眨一下,生怕耽擱了,這樣地瞻仰如來。這是祈問,那麼再看佛。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大家來看,這一段真的是,當場一問的利益,就可以利益未來一切眾生和現在,法會現場的不在數,特別是利益我們未來眾生。怎麼利益的?沒有阿難的問,我們現在有沒有這個聽課講呀?沒有呀!所以為什麼我們常說,啟教阿難陀尊者,一在講法會的時候頂禮,一心頂禮、至誠頂禮啟教阿難陀尊者。就是他問的,他記的,最後是他代佛又說出來,集結的。所以大家要知道,阿難的這張嘴呀,就是我們的眼,沒有他這張嘴,我們眾生的正法眼根本就開啟不了。

所以佛在這裡讚歎,善哉善哉,說你能夠對末世的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的人,特別這是求大乘者呀。只有圓通法門才配稱為求大乘者,為什麼呢?他一通到底了。你看,如果依照我們前面講的,到聞所聞盡的地步,就是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最後一直聞,聞到聞所聞盡的地步,只能夠得到人空法,如果停步於這兒,就不能叫做大乘。除了進一步,盡聞不住,覺所覺空,最後寂滅現前,獲二殊勝,這才叫作大乘究竟之法,所以這裡說求大乘者。

求大乘者,普為大眾,來問這個求大乘者法。你看,從於凡夫,終大涅槃,就是從凡夫開始修起,直至證得究竟的大涅槃,中間的這個正確的修行之路,不能偏,就是不能走樣,不能退,還不能入魔。所以這裡才說,懸示無上正修行路,為什麼叫懸示呢?就是阿難他現在還沒有到,我們現在很多講法,都屬於按著佛來給我們大家,包括我在內,我們在懸示呀。不能到,知道怎麼到,到了哪兒是怎麼個情形,這個沒有到之前可以講給你未來的事,叫做懸示。讓你知道修到一位是怎麼個地方,後一位又是怎麼樣的情狀,這都屬於懸示。

給大家講為什麼要懸示呢?為什麼要懸示呢?還沒有到那兒就給你預先講。第一個,因為每一個地步都有歧途,這我們常說的,覺路裡邊有歧途,歧途裡邊有覺路,所以要懸示,害怕你在覺路正在走的時候誤入歧途了;既然誤入歧途了,就讓你回歸覺路,所以要懸示,怕你入到一個邪途裡面。你看為什麼後面講到的說,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就是必須按照佛懸示的這個路走,不能夠繞開。這是第一點懸示。第二個害怕有的人得少為足,墮到小法裡面,這就不求大乘嘛,不求最後最終的究竟圓滿之境,所以要懸示,說最高處、最遠處、最究竟處在哪裡。

第三個懸示就是,害怕有的人妄擬高遠。就是覺得說,雖然佛的境界如此之高如此之圓滿,他在那兒就開始狂躁了,要麼說自己已經證到了,我就是了,就開始吹牛;要麼就說這跟我沒關係,我可到不了這兒,開始自卑。所以等等這一系列,所以開始給他懸示漸修的次第法門。種種緣故,這裡才講到的說要懸示,當為汝說

結果阿難跟大眾是什麼呢?合掌刳心,默然受教,為什麼說呢?合掌刳心就等於說,身端,心秉誠,秉誠心,沒有妄念,以淨這個心,淨其心。默然無語呢,就屬於說用神,不是用思惟聽,用神來受這個教,我們說聽法要以神聽,常給大家說。因為這個每一位,每一個修正次第的每一位都是不可思議的,它的這個究竟理都是絕緣忘慮的,不能夠用我們分別心的,所以不能夠用妄心來求,不可以用我們的思惟語言來解,只能夠怎麼樣呀?默然受教,心領神會而已。

特別是後邊又開始要講法了,這個法確確實實又是要心領神會了。好,我們再把經本拿起來,一起來讀。這段比較長,大家從佛言開始,一直讀到窮十二變為一旋復。一起來。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

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

好,這一段開始就是給阿難講染淨緣起了。那麼這個前提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要講染淨緣起呢?本來這裡阿難問的是淨緣起嘛,對吧,就是如來藏心我怎麼顯現怎麼修,往清淨無染究竟的這個地方去緣,起修。可是佛並沒有先講淨緣起,而是先說染緣起,為什麼呢?就是要先找病根,你想到那兒去,那你知道現在在哪兒,怎麼到這兒的,然後再往哪兒走。這是這樣的一個了解背景,所以這段內容大家開始就講到這個,可以說循業發揮染淨緣起了。怎麼理解這個染淨緣起呢大家?

我們追溯一下,大家還記得前面講到循業發揮的時候,說這個如來妙覺明心,隨各種業而發揮群相,當時打了一個比方還記得吧?太陽映在水裡,兩個人同時觀太陽,看日,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各走各的,各見各的太陽,東邊的覺得太陽跟著他往東走,西邊的覺得太陽跟著他往西走。可是最後發現,水裡的太陽是一個,怎麼可以隨兩個人走呢?

當時問的叫何以故,就是講的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這個道理,還記得嗎?不變就是不動之本體,隨緣就是不思議之妙用。還記得這段吧?那麼當時的這個是講的我們六道眾生,說為什麼能夠這個七大、地水火風還同時週遍呢?就是講的說,它可以同時往東往西,都是一個太陽。

那麼我們這一段開始要講的染淨緣起是什麼樣呢?就是要告訴諸位,好比一個人,生病的時候是這個人,對不對,那他給你先講生病的時候是什麼什麼樣的;然後治癒後還是這個人,他又給你講治癒是怎麼怎麼治癒最後徹底好了的;先講生病的時候,再講怎麼治癒,懂嗎?下面我們的內容是一直圍繞著這個展開的,但是這個生病與治癒都是以這個人為藍本所進行的緣起,這就是佛要下邊說的這個問題。所以因為這段又比較艱澀了,大家要跟緊啊。大家來看.

首先佛言,阿難當知,就是阿難你應當知道,你看三個詞,妙性,圓明,離諸名相。就是說你應當知道這個真如妙性本自圓滿的光明,是離開一切虛妄名相的。離開一切虛妄名相是怎麼個名相呢?本來就沒有世界,也沒有眾生,等等一切國土裡面的依正名相可得,就是一切相都不可得的。好我們來再從根上來了解一下,一切相不可得。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什麼叫妙性呢?就是我們說的第一義諦,真如實相,我們常說的法身德,如如不動,妙湛總持不動尊,叫做妙性。這個妙性的法身是圓明,就是窮照整個法界之相,就是般若空性的智慧,無法不知無法不見,叫做圓明,就是到處都他知道,說俗了我們就說,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沒有他不曉得的,佛是整個十法界裡邊沒有他不曉得的,所以叫圓明。

既然是妙性就圓明,它就是離諸名相的,名字的名,相狀的相。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不可以以一切的名去名目它,給它定個名目,也不可以以一切的相去表示它,所以它就是沒有障礙的這個妙用,叫解脫德。妙性叫法身,圓明叫般若,離諸名相叫解脫。由於這個法身有般若智慧,自在解脫了,在這樣的境界裡面就本來是什麼呀?大家來看.

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就是本來無有世界,世界是哪裡?世界是哪裡?一定要放在楞嚴的,十法界都屬於世界,我們說的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整個這些。不但凡聖同居、方便有餘和實報莊嚴是一個假名,這裡講的本來無有世界,它是一個假名,連常寂光也是一個假名,大家知道嗎?同樣是假名呀,依照著凡夫心所需要去理解,才給你強名叫常寂光,所以叫本來無有世界。那麼什麼叫本來無有眾生呢?一真法界裡面假名就當體不可得,連常寂光都不可得,何況九法界,怎麼可得呢?那連世界都不可得,何況世界裡面的眾生,怎麼得呢?眾生不是生活在世界裡面嗎?世界不是依眾生而有的嗎?世界眾生皆不可得,所以說這裡講的,本來無有世界眾生

大家這個要理解到啊。但是理解到了不要有次序地去理解,因為我們一理解說,啊好事,就是因為無明妄動,開始無始劫來一念無明不知道都流轉了多少,才到了這個地步。錯了。這個妙性,圓明的妙性,它就是離諸名相的圓明妙性,是直指我們現前的介爾之心的。大家要知道,當下就是我們現前的一念,就讓你離。本來就是如此,不是說最初以為有個本來,當下本來就是如此。

不要以為說,哎呀曾經沒有,現在因為有迷妄了有了,我們常說無始劫來嘛,我們下意識地就說,不知道迷了多少劫了,現在已經在迷了,得追溯到悟的時候,清淨無染的本來面目的時候,在多少劫以前呢。這就迷中又迷了。大家要知道,當下全體妄就是真。本來就沒有這個妄,沒有一法可得,一相可得;沒有得的時候當體就是妙性圓明。

大家跟著悟啊,就是這個現前的一念之心,本來就是不可思議的。就咱們坐在這兒,現前的這個境界,本來就是法爾恆然,就是這個狀態的,就是這樣子的。也不知道我東張西望,你們豎起耳朵來聽,就是這樣子的,東張西望我們以為東張西望,他就這樣搖頭晃腦,怎麼著呢?你們聽,不要說聽的這會兒說聽頓的,那會兒說聽漸的,一會兒說聽修的,一會兒聽證的。它就這樣,本來這個妙性就是豎窮橫變、了了常知的,就是圓明的,這個妙性就是我們一念心,了了常知的。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具足了十法界依正的這個諸法,我們是在十法界的人道裡面的這個人,我們存在的世界叫娑婆國土,這就在一念心裡面就具足,就是這樣子的。但是我們千萬就不可以在這樣子上給它進行樣子,只要當下離開這個樣子,馬上就是這個樣子。反正是十法界的諸法都不能,難以名狀,就不能描繪這個心;但是這個心呢,就是十法界諸法的心。

你說這多難了解呀,真的跟泥鰍一樣,就是真的跟泥鰍一樣,你感覺到它在,到處都在;你捉,捉不住。所以說大家要聽到本來沒有世界眾生的時候,千萬不要下意識地又去抹殺,就當下看我們的世界眾生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直下看去。不是要抹殺呀,不要挪移,不要趕緊又去感悟,說哎呀,又要回歸到這個無明多少劫之前,這就是迷頭認影了。

就像以前我們講過嘛,那個人早上起來照鏡子的時候,突然間找不著了嘛,到處去瘋了去找他的頭去了嘛,是不是,還記得嗎?就等於說到處去找去了,辜負了佛在現前的這個大獅子吼音,圓說的這個法音。你看,為什麼呢?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本來就沒有。第一句話就告訴你,最高的峰頂就是這樣的。第二句話因為我們現在悟不到,只能這麼講一講,這所以說懸示呀。講一下悟不到怎麼辦呢?怎麼理解?你看.

再繼續進行: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這是怎麼樣子的情況你想,因妄有生,大家要聽明白,跟著聽啊,說不是真實的有個生相,就是真的生起來一個東西,並不是真的生起來一個東西。我這個以為生起來東西的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就因為我們有迷,有迷妄,所以錯以為無生中,真的以為妄想生起來了。本來無生,一切本來如此,結果你就一定要以為說有一個妄想,我真的就跟自己成就自己一樣,就生起來了。但是生起來了以後,因生又有滅,它還會滅去。大家一定要認真理解,怎麼叫做因妄有生,因生有滅。本來是一個妙性圓明.

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塊糖,這是一個不太齊的打比方,但是我們可以依照這個依稀彷彿地理解啊。比如說一塊糖,糖有改變嗎?你可不要說,我把它紙剝開了吃完了,這不就沒了,就改變了。糖就比喻這裡的妙性圓明,它本來是沒有改變,它就是個糖,就是一塊東西,我們把它當做東西,不要叫糖了。叫它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舌頭嘗這個糖舔了一下,莫名的有一種甜味生起來了,馬上就定義這叫糖,這個糖的感覺生起來了。由於我們妄嘗到這個甜頭,有甜生了,所以就因妄有生,甜味的感覺生起來了,對不對。糖真的生甜了嗎?糖生甜了嗎?糖生甜還是你舌頭生甜你都搞不清楚,根本就沒有。可是這個時候我們就以為糖生甜,就認為有甜生了,這就叫因妄有生,本來糖是如如不動的,你在它上面生起甜了。

既然生起甜了,就會因生有滅,這甜味會過去,妄想過去了就以為,又一個妄想開始了,它滅了,沒有甜了。最後就糖是甜的,其它的苦瓜是苦的,甜和苦的,又有酸的,又有辣的,就這一系列都這麼來的。所以這時候叫做因妄有生,因生有滅。大家要好好悟這個啊。

在這樣的情況所以說,不是說滅掉了妄才有一個滅,是什麼呢?生和滅都是妄。大家記住啊,生也是妄,滅也是妄,這兩種妄都不可得。記住啊,本性寂滅才強名為真,不是真的又有一個真可得呀;真可得的話,又等於生起來一個妄了。所以大家要記住,這裡邊有遮詮有表詮,前面叫表詮,後面叫遮詮,前面叫挺著說,後面就收著說了。這裡講到,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有生有滅都叫妄,滅了妄以後,就是生和滅都滅了以後,才強名叫一個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要正確理解,什麼叫做染緣起、淨緣起,我們在講染淨緣起。就分兩個部分說本來沒有這個世界眾生,但是因為因妄有生了嘛,因為有生,和合起來了,就會有滅,這就是我們的諸法之緣,諸法的最究竟諸法之緣,它是由不變隨緣的和合體。那麼我們心真如門,就是依著叫做不變;心生滅門,就是依著叫做隨緣。

心真如門裡面哪有眾生哪有佛呀?絕這些假名的,所以叫做,前面講到的圓明,性妙圓明,沒有這些名相。但是心生滅門裡邊,隨著染淨的諸相,開始有了隨緣的用;隨著迷緣就是眾生,隨著淨緣就是佛;隨著眾生就是循著染業,隨著佛就是循著淨業,咱們念佛就是修淨業。所以後面就開始依著染緣起去建立世界名相等等,都是從這兒來的。所以我們再下面看。

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這個不好理解,怎麼理解呢?就是說這個無上菩提和大涅槃呀,是佛的兩種,就是轉凡成聖、轉因成果的兩種,轉依嘛,轉了這兩個名號。為什麼他這裡說它只是一個名號呢?就是包括無上菩提和大涅槃也不能當真,當真了就起妄了,它只是一個強名而說的,所以叫轉依的名號,假名號而已。那麼怎麼理解這個假名轉依號呢?你看,就是因為眾生呀,我們眾生迷,如果迷此現前的一念心性的話,我們就會有著相,有記名,有名名相就出現了。大家設想一下,有時候我們設想一下說,這一切所有相都是無名無相的時候,馬上就會很清涼很痛快。

只要你曾經有過這樣的觀行,哪怕一念,你都能覺得說原來叫法喜充滿。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迷了這個了就開始轉菩提依著煩惱了,轉涅槃依著生滅了,就等於說由水成冰了,是不是這樣子的?那麼如果說我們佛菩薩通達了這個現前一念,他就離諸名相了,就是轉煩惱依著菩提了,轉生死依著涅槃了,由冰成水了,對不對,這裡就叫做,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就是轉生死依著涅槃了,轉煩惱依著菩提了。

既然轉得得了菩提了以後,但是大家要知道,只是轉其名而已,本來也沒有這個真實的相狀,所以叫做二轉依號,知道吧?假名有菩提涅槃,不是真的當真有菩提涅槃,假名轉菩提涅槃,只是轉染成淨,轉生死成涅槃,轉煩惱成菩提了,但是菩提涅槃都屬於什麼呀?生滅都屬於二妄,這個生死涅槃,煩惱菩提,也等於說一個是生一個是滅,生的時候有煩惱生死了對吧,滅的時候有菩提涅槃了;但是不要忘了,菩提涅槃和生死煩惱一樣,都是妄想,只不過那個是生的妄,這個是滅的妄。

所以這裡才講的叫做,但轉其名,本來無實,叫做二轉依號,就是它的名號進行了一個轉移而已。這個能理解吧?好,能理解了我們再往下看.

下面就懸示說,依著染緣起而成了輪迴了,就是眾生顛倒。怎麼顛倒的?大家來看: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也就是說,三摩地就是大佛頂首楞嚴,全修在性,全性起修,叫做真嘛,所以叫做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就是要讓我們直心正念真如,全以佛的覺為我們的心,就叫做了義,修正了義。你繞開這個,如果不是直心,不是正念,不是真如,真如就是如來藏,如果缺這三個狀態,有一樣不配合,那你就是不叫做真修了,也不是直詣如來大涅槃了,是彎曲了,繞遠了,很多方便法進來了。所以這裡就沒有方便。

這段話就是說,你現在要發心修這個三摩地,能夠直達如來的涅槃境界,那麼你就要識到這個眾生和世界的生起之因在哪兒,摸到病根在哪裡。摸到病根了把病治好了,就不要刻意地說我健康了,病治好了就健康了。所以在這種情況,這就是如來的真正的三摩地了。當然這個你看,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眾生是什麼呀?眾人往一塊兒生,一道一道的眾道處去生,所有的業力牽引著我們去一次又一次地生,還有我們今天這裡講的眾多形態而生,這是我們今天的正解,叫做眾生。因為下面要講,很多眾生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怎麼生出來的,太多了,很奇怪。這裡你說,如果能夠識得其因,當下一念,顛倒不生了,眾生世界就都寂滅了,就入到三摩地了。但是你要進一步告訴阿難,你看,眾生是怎麼顛倒的呢?我們來看: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這裡講到的,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哎呀你看佛說的這些,聖言量啊,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我們一切的存在都是無中生有。你看首先說什麼叫做顛倒眾生呢?這佛就跟阿難講了,但是這幾句話很晦澀,大家要跟著聽啊。由這個性覺妙明之心,由性明心,那麼本來它是沒有缺沒有欠的,就是圓滿的,沒有缺沒有賒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所以稱之為圓,所以說由性明心,性明圓故

它既然沒有欠沒有缺,本自圓滿的,那麼我們就不必要再去明瞭,本來就明的嘛。回歸到這個法,我們前面講過,再複習一遍,本來就明的。那麼怎麼辦?因明發性,性妄見生,是怎麼回事呢?就是由於我們一念不覺,本來它是圓明的覺的,結果我們覺得它不明不圓。大家想想,等我們以為它不明不圓的時候已經就進入什麼了?不覺狀態了,是吧,其實就是一念不覺無明生起來了。這個無明生起來了,它自以為是要幹什麼呢?它要起心動念想要明這個本明的性體,它想去幹這個事。

但是殊不知,就它想幹這個事的這一個念頭生起的時候,便是無明生起了,這一念就壞了,一個病就滋生了,並且滋生了開始蔓延,由此真妄和合,發起業識之性,就是開始有業識了,阿賴耶識了。由這個業識動了,就有妄見生起來了,妄見生起來,就有能見和所見,一系列就生起來,這就叫做什麼呢?因明發性,性妄見生,由此而導致什麼呢?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大家想,這段話是明白什麼呢?就是九法界,除了佛,九法界眾生的顛倒之因呀。如果依著第一義諦來講的話,我們常說的離名絕相,前面講的,那麼十法界就沒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假名呀,隨緣,染淨緣,假名十法界。十法界都叫做眾生,但是九法界的眾生是違背了真性了,叫做顛倒眾生,假名顛倒眾生;佛法界的眾生和佛妙理了,叫做不顛倒眾生,假名不顛倒眾生,所以叫做覺。

就是因為本來就是覺的,我們以為不覺,所以要從不覺到覺,起了生滅之妄。殊不知,從不覺到覺都是妄,染了本來的圓明體,所以才稱為顛倒眾生。顛倒眾生分兩種,一種是顛倒,一種是不顛倒;你認為有顛倒和有不顛倒,都叫做顛倒。所以由於你搞不清楚這個狀態,就從畢竟無轉成究竟有了。你說我二十四出家,二十四之前我哪知道誰叫宏海呀,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人呀。

那現在就從畢竟無成究竟有了,誰一說宏海,我馬上聯想這怎麼個意思,叫我呢。你說這是不是畢竟無到究竟有?那以前法師這兩個字與我何干呀,那會兒一想法師,那都是陰陽風水先生,那大概是幹這些的吧,在出家之前我以為是這樣,迷信嘛。現在一說法師,我就是呀。這是不是從畢竟無到究竟有呢?你看,就這麼一卯扣一環來。那我將來還要成什麼菩薩,叫什麼佛,這都得有呀,都得假名呀。

把統統的這些假名去掉以後,就成了畢竟無了,就回到本來的狀態了,就沒有一念,妄明不生了。所以大家要掌握啊,這個經裡面說過三次了,這是第三次講這個原理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成了究竟有以後,那要解釋一下這個究竟有是真有呢還是假有呢?是真有假有呀?既然是假有,我們就來看。

此有所有,這句話要這麼讀啊,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你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一旦到了有的境界中呀,有是指的什麼呀?有就是指的能見的見分,所有就是指的所見的相分;能見的見分主觀,所見的相分客觀。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此有所有,就是指的轉剛才這個有妄見生了以後,轉成什麼呢?能有的這個轉相和所有的現相,也就是在這個究竟有裡面出現了境界了,能見和所見出現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你看,這就叫此有和所有,這句話聽明白了吧?就是說這個有和所有,能有和所有的這個,是怎麼來的呢?並不是真正地生起來的,這叫做非因所因

大家來看,了解一下,什麼叫做非因所因呢?就是這個轉相為能有,好像我主觀能知的這個東西出現了這個感覺,對不對?我們就覺得說,好像這就叫能因,由於我能這個出現,我能知道,所以因為這個我能知道出現了。而且現相就為所有,好像我能知道的,外界為所知道的,由於這個我能知道,所知道的也出現了,都是因為這個感覺而出現的,所以叫做因和所因。

好比,就是好像是出現了,但並不是真的出現了,所以說其實是什麼呢?非因所因。我們以為好像是出現了,其實不是出現了,所以這裡直接否定非因所因,包括住所住相。為什麼叫做非因所因呢?轉相也不是能因,現相也不是所因。就是我能知道的這個感覺,和被知道的這個感覺,不是說我所有的這個感覺的因,不是這個因。我們現在錯以為說,我能知道了,由於我能知道,所以才知道了,對吧,這就是因嘛。你所知道了,由於我能知道,被我知道了,你被我知道了,這也是因。但是這兩個好像是,其實不是,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此有所有,非因所因

能貫得過來吧?既然非因所因,不是真的由這個而有的,那麼見分和相分都是依照著業相,起的無明發的這個業識之相而起。那麼我們發現就是無明,好像是無明生起來的,無明就成了生相了,我們有一個生的名相感覺了,對吧。那麼業就好像是住相了,由無明生起來的,它就停在這兒,我們有業了,就成了住相了。

但是呢,其實根本不是。無明既是生相,就我們感覺到好像它能夠住,生出來了就住,其實不是的。那麼業相既為住,我們以為它能夠住了,不會滅,其實不住的,它是無住的。所以這就叫做,住所住相,了無根本,都是錯覺。很難理解啊,這個因為太濃縮了,能聽得明白嗎?不如剛才嘹亮了,再講一遍啊。此有所有,就是這個見相,能見和所見,我們以為有了;但是我們以為有了這個呀,是因為怎麼有的呢?我們以為有,就是因為我們能因和所因,因為我有能知和所知,由於這個而有了有和所有。但其實不是因為這個,所以說非因所因。

那麼有了這個以後,我們就以為生出來以後就在了,永遠不會沒了,所以叫做有生有住嘛,生就是無明生出來了,住就是生出來這麼多業煩惱。我們就以為住著,所以我們現在不肯承認無常呀,我們以為業是常的;其實它不是常的,沒有住的。那麼我們以為這是生出來和住下來,是能住和所住,以為是這樣的,其實不是的,所以叫做住所住相了無根本,其實不是的,就是這麼個意思。既然能住所住也是虛妄無實,了無根本,那麼我們由於依此本來無住我們而住,所以才建立起世界和有情眾生。就這段話就大概如此吧,我們貫過去,那個聽不懂的將來再回過頭來,複習一下視頻就可以了。

好,這是總的來說九界眾生的顛倒之因,怎麼顛倒,怎麼出現的,這句話。那麼下面這句話是開始講到什麼呢?講到這個,可以說是修行人,乃至魔頭和外道,他們都想修行了,掌握不了訣竅,所以墮到另外的一個窠臼裡邊了,大家來看。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說明,你看妄性,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首先要說明這個妄想是沒有依附的,就是無中生有的,沒有一個憑據就生出來了,妄想。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圓明的性體它是不欠不缺,就因為一念妄動,所以才將這個圓明暗起來了,不明瞭,所以這裡講到的說,迷本圓明,是生虛妄

但是呢,由此輾轉而生起的種種虛妄之相虛妄之法,了無根本,是沒有的,沒有一個體,不是說有所依而生出來的。所以首先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妄想不是真的。明白了以後我們不是要斷妄想,求真理嘛,對不對,這就是修行人開始起步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大家來看啊,要跟著話。

將欲復真是什麼意思?說如果你想要還原回復到本來的這個圓明真性,這叫做將欲復真,就是你想要回復到原來的這個如如不動的真如性中,是不是。

那麼有意思可悲的是什麼呢?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就是你想回復還原到圓明真性的時候,你想要還復的這一念,就已經是生滅心了,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了。聽得懂嗎?所以叫做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就是你想回到證到這個真的境界的時候,已經不是了,就是生滅心,已不是真正的真如性了,已經到了妄想了。

這是修行人呀,因為我們總是不是說,要斷煩惱求菩提嘛,要轉凡成聖嘛,要轉染成淨嘛,可是殊不知我們想轉染成淨的時候,又一個妄想生起來了。你看《楞嚴經》說的就正好那個病根,根本不在第二層跟你說了。那麼如果你還是以這個非真的妄心而去求,求回到那個真心之性的時候,你這個所謂的真常之性,宛然也成了非真之相了,所以叫做非真求復,宛成非相。就是你以這個不是真性的妄心去求一個真心的時候,你所謂這個求的真心也成了妄心了,這就叫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大家看這句話邏輯性太強了,真的是太神秘了,就在這個收放之間真妄就見分曉,就那麼一點點差別。你是去求呢,還是去求求呢?你想想我們只要有起心動念,哪怕我們的這個起心動念是為了求沒有起心動念,還是會成為障礙。就是說為了無求,你只管去無求,不必再去求無求了。但息妄,不求真,一有求真的時候,一個妄又出來了。

以前有一個叫做張,弄巧成什麼?張拙的秀才,還對佛法有點感覺,有一天他就去參訪一個禪師,這個禪師又讓他,說我不行,讓他轉,讓他參訪另外一個大禪師,就是石霜大師,石頭的石,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霜葉的那個霜,霜降的霜。石霜大師那兒去問,去參訪去了,這個秀才去了,他叫張拙嘛。

結果去了以後,你想大通人,他一看就知道你的來頭,他有這個道念,他心道念。他就問說,你的尊姓大名呀?這個秀才還肯定文縐縐的嘛,說我免貴,肯定是姓張名拙。就這麼一給他說,結果這個石霜禪師就說了,巧尚覓不可得,拙從何來呢?就直接捅他,就給他說法,你看這個時候就叫猛醒,為什麼祖師們就言下大悟呢?他叫張拙嘛,我們是說弄巧成拙,有拙才會有巧嘛,巧比拙強,拙不如巧。

可是禪師就說,巧尚覓不得,巧都不可得,你拙有什麼?拙是從哪來的?就抹平他的這個概念,就讓他這個巧和拙的妄想直接息下來。所以這個秀才就有體悟了,馬上就猛醒了以後,還作了一首詩,其中說什麼呢?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斷除煩惱,就是斷煩惱,怎麼斷呢?所以這就在這個取舍之間,就看你怎麼得了。所以就真的得不到,要怎麼得,無非用方便,一定要用方便。方便就是,經典裡面講的當然是持咒,反聞聞自性,當然我們用的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續,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這樣,很簡單。所以這一段話呢,其實又是講到三乘人和這個魔。

三乘人就指的什麼呀?聲聞,緣覺,菩薩,都犯這個毛病,包括菩薩不是有眾生可度,佛要可求嘛,他要從眾生成佛嘛,有佛成的時候就有智亦有得了,不是無智亦無得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就是,比凡夫好像強了一點,但是還在這個窠臼裡,水平還是一樣的,還在煩惱中。

我們再來看,既然宛成非相了以後,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你看這裡就屬於遮詮了,就是一切的無明也不是生相。我們以為無明生起來了,實際上沒有一個無明,哪有生相呀?業識也不是住相。我們以為種現相生,輪迴不斷,這就住在這個輪迴裡邊了。

沒有。見分也不是心相,我能知道看外界的這個感官,不是我的心呀。相分也不是實法,外在的一切給我提供的境界也不是真實的,所以叫非生非住,非心非法。本來畢竟無中,都是一系列的幻覺,但是就由於我們一念無明的力量,因緣起動,展轉發生,你看這裡講到展轉發生,從細到粗,你看這裡,生力發明,就是無明生起來的那個力量不斷地發明,發明就是明朗嘛,就是讓它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最後怎麼樣呢?就把幻化的感覺成真實的滋潤了,我們叫做潤生嘛,就是在輪迴裡邊越來越滋潤了,越滋越潤,所以說,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就是越來越強,引發出我們內有根,外有塵,中間有識,有人我分別,種種的業力種子就開始熏習了,就天天在這個人我分別中打滾,你說不知道就有這個味,有這個道了,味道就出現了。那麼出現了以後,業因既然成了,必然什麼業感什麼果,它是一類的,對不對,所以這裡講到的同業相感,你造什麼業感什麼果,善惡分別,自己分別去。由此相感之業,這個業發揮得沒完沒了,業果就息不下來了,你看。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此業發揮完了,等於說這個業種的因種下去了,那麼這個業開始發揮,發揮完了這個業就沒了;可是呢,彼業種下去了,彼果又開始發揮了。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在我們這個本有的真如性中就這麼糟蹋。糟蹋得沒完沒了,所以我們由於這個業有生有滅,我們才感覺到一生波折呀,我們才感覺到六道升沉呀,就是業牽引的。死此生彼,相續不斷,因此有了眾生的顛倒之相。

聽明白了嗎?明不明白,過去了,也是念念不住的。以上總明什麼呢?九法界眾生的顛倒之相,還記得你看,我們這裡都是依著蕅益大師的見解,就是把九法界都放作顛倒之相。包括十法界的佛法界,也是有實就可以了,一旦有名,還是顛倒。一旦立這個假名相,當真了,還是顛倒,只不過一個是顛倒眾生,一個是不顛倒眾生,顛倒不顛倒都是假的。就在這樣裡邊你看,讓你去悟、讓你去證不顛倒,當下就入到這個無顛倒中,顛倒就沒了。當下入不到不顛倒,那顛倒就在。好,這是我們今天的課程,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