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講)

好各位同修,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阿彌陀佛!各位同修,各位我們楞嚴道友們,今天是第五十四講。我們每次來了都會念願解如來真實義,什麼是如來真實義?什麼是如來真實義,各位菩薩?咱們《楞嚴經》已經接近尾聲了,這一學期是肯定能夠講完的。其實現在的內容來講呢,已經就是它的內容這個五十種陰魔,其實從首尾上來講都是這麼一個格式,一個文體,只不過是這五十種情境中,各自遇到的情況略有側重,無非就是一念貪心而起,導致魔趁虛而入。所以為什麼我們說如來真實義,佛法是無為法,是無相法,是無漏法。每時每刻我們都要對照自己當下的一念心。大家聽法聽得久了以後,積攢的這點資糧真的是確實還是要往道上會。

如果你把這個資糧往道上會得多的話,可能這個如來真實義呢,慢慢地就能夠入得進來。很多時候不要覺得說聽懂了,然後就一直在想我已經聽懂了。其實聽懂了和操作起來是兩碼事。或者說你操作的時候能不能常住進去又是一碼事。那住進去你是住得偏呢還是住得中,中道,無為,是真無為呢還是以為無為,這都是一碼又一碼。所以這如來真實義呀,就那麼一點點獅子乳,但是真的能夠精準地找到的,你說八萬四千法門都為這個核心服務。所以它是很不容易能夠準確地住在這個真實義中。那就在此之前,所有的都屬於助行,都屬於積功累德。

咱們今天這第五十四講同樣如此。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把五十種陰魔的色受兩種已經進行了一個講解。當然因為這幾次法務時間間隔得比較久,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快速地進入到這個狀態當中來。像前面的這個受陰呀,受陰要破的時候,途中有十種境界,這十種境界都是用心不善,所觀的智慧,就是修行的這個能觀的智,不斷地跟自己業力所呈現的境相互鬥爭,相互交替。有時候這個勝了,有時候那個勝了,此起彼伏,最後出來各種勝劣之事。

那下面我們今天講到的想陰魔境同樣如此,只不過是逢十重逢十重,一個比一個規格高一點,格局好像檔次上又上了那麼一點,但是它無非還是一念貪心而起。所以你看修行人大忌就是貪心,越修到這個境界高、功夫深之際,越微細的一點都不能動,一動一點比平常我們在妄想粗重煩惱中動的大得多的更加危險。說實在的就是越往高處越路窄,但是風光越,就是只要你能爬上去,風光越綺麗。所以我們今天,大家小本的翻到一百六十七頁的最後一段,大本的是六百二十九頁的最後一段,一百六十七頁的最後一段,找到了嗎?請大家拿起法本,一起來。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好,就這一段。大家來看一下,每一個十種境界呀,提前一定會有這麼一段具示始終。具示始終是什麼呢?就是總括。這段裡邊其實已經就等於說把你要破想陰,能夠破了受陰以後到了想陰是怎麼一個狀態,甚至說想陰破了以後又是怎麼一個狀態。但是你現在沒有破想陰,在這其中,下面出現的十種狀況都是什麼緣由,基本上就在頭一段裡面給我們交待清楚。所以大家來看,這一段的內容呢,就是我們下面講到的每十種境的前一段還是特別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把神跟上來。這個弄懂了以後,後面的十種境界它只不過是依次貫解而已,但是你不明朗前面的綱領,你後面的就不能夠更加地融通了。所以大家看。

阿難,彼善男子,還是指的這個透過前面色、受二十種境界的人。那麼這裡講到透過前境的人就是修三摩提受陰盡者。但是有一點大家要知道,有沒有全部經歷,不一定。有的是全部得前面的十種境界都得經歷,但是有的可能其中的三種五種。不管怎麼樣,你已經透過這個受陰盡了,到此為止,這是一個標誌。依然精進用功地觀行,所以這裡講到說修三摩提。修三摩提從前面的受陰十種上來講,已經修到終了,到頭了;從後面的十種想陰上來講,才剛剛開始起步,所以一個叫終修,一個叫初修,就在這個分界點上。我們現在講到這兒了,說明《楞嚴經》裡面所示的修證次第也修到這了,大家明瞭。那麼前面已經永遠絕了這十種心了,因為受陰盡了。但是大家看到,雖未漏盡,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受陰雖然盡了,依然被想陰所纏縛著,被想陰纏縛著,所以還說沒有漏盡。但是他這時候已經能夠出現什麼狀況呢?

你看這都才破了到了第三個次第,就能出現這種狀況: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就是說自己的本識已經能離開自己的身體了。我們一般一些民間的俗俗道道,弄個靈魂出竅就以為了不得。這時候整個這個本識已經離開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不會屈居在自己的色身之上了。就是這一念,我們怎麼講呢,就是真心也罷,靈覺也罷。所以大家反觀一下,我們怎麼就錯誤地判別我們能知能覺的這個心,就跟我們自己的身體好像體積相同一樣,死死地綁定。你比如說這個手,這個胳膊,這個頭,出了外面好像就沒有我了,不是我了,就在這個身體上。這是本能的錯誤,一直就打不破。所以到這個地步的時候已經打破了,為什麼呢?因為真心週遍,本來就不局限在這個身中。只不過我們無始以來的迷執,以為就跟這個身體是同步的,這個身體到哪兒,就以為我到了哪兒,我的心到了哪兒,我的覺知到了哪兒。

所以大家看,很多時候我們的妄想經不起推敲,雖然大家習以為常了,人人認為皆如此,一推敲,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呀?心離其形,如鳥出籠。這個地方我們再強調一下,就是說色陰已經盡了。色受想行識,色陰是頭十種,那麼就是十方洞開,能夠見聞週遍了。但是因為你的感受,這個受陰所纏縛的,就不能夠離開身體有自在的作用。這個時候你離不開身體,因為色陰已經破掉了,但是為什麼還在這個身體上綁定著呢?就是因為這會兒受陰不自在了。受陰盡了以後,心就能離開這個形了,是這樣的一個功夫。

所以為什麼這裡說,雖然沒有漏盡,為什麼,因為還有想行識三種,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好比說已經盡了,就是等於說,盡了是一種相似感覺,因為受陰盡了。受陰盡了他就沒有了領納感了,大家還記得受陰以領納為義嗎?沒有領納感,那下意識我們,本質上我們先設想一下,那領納是什麼意思?攬外界的六塵為我的根身所領納。那你這個時候受陰已盡,就沒有領納感了,那麼肯定是怎麼樣呢?就離開這個,就等於說不再攬塵成為自己的根身了,得了這個離根之體,心就自由了。這是受陰盡了以後。但是這裡怕我們不明確,不知道,就做了一個比喻,好比什麼呢?鳥飛出籠子一樣,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籠子。是這麼一個地步。所以大家來看,到了這個地步以後,再往下你看:

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關於這裡講到的說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六十聖位我們都現在還知道吧?稍微回憶一下,能不能回憶得起來?這就是中間隔得久了就忘了,不能夠受持了。六十聖位從哪裡開始,你們還記得嗎?從哪裡開始?初果阿羅漢?我們前面講到的從凡到聖,先開始是什麼?三什麼?三漸次。三漸次還記得吧?一個是除其助因,就是讓你持戒嘛。

為了從凡到聖,先要剝離,所以就讓你持戒,不要造業。第二個是刳其正性,讓你直修。第三個是違其現業,讓你增進禪定。這叫做幹慧地。前面不是三漸次嘛。為什麼說有四種清淨明誨呢?為什麼還要用咒心來這個,這是一個讓你修禪定的時候助成這個助行呢?所以這三漸次,關於這個六十聖位呀,還包括這三漸次。還有四加行,再有幹慧地,還有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一共是算六十次位。

這裡所說的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就是從這兒開始再往上修。當然這個先我們了解一下,因為這個六十聖位,各家的見解也很多。因為這種修證上的描繪呀,說實在的只能佛能圓滿,那每個菩薩祖師,他們只是從一個角度來。有的認為說這三漸次不能夠和後面的五十七個聖位同稱,因為他還在凡夫地,這裡講到的菩薩六十聖位。又有的認為說等覺、妙覺已經究竟圓滿了,不能在途中的風景,不能算做路途,因為到家了,所以說也不能叫做上歷,經歷的歷,要上歷菩薩六十聖位。所以每個祖師都不一樣。那麼還有這個三漸次呢,因為它還屬於凡夫位,但是有的又認為說聖位是在果德究竟上,那麼前面的包括這個三漸次呀,這些都是為了趣向於佛果的,那這也算是一個經歷。又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說這裡說明說,破了受陰的行者再往上修行,經歷了聖位就可能成就。如果不破受陰的人,想超凡入聖還是很難說的。這裡我們做這麼一個理解,為什麼?因為受陰破了以後,心就比較決定了。當然我們現在也沒辦法領略,因為我們連色陰都不要說破了,都沒觀清楚。所以說這個時候比較決定了,再往上就是一定會得趣向佛果的這個目標,是這樣子的。但是這個真的是如果一旦有意見上的不一的話,我們特別是大家學習《楞嚴經》,像我自己本人的話,我是個人意見啊,最推崇的就是蕅益大師的《楞嚴文句》。蕅益大師裡面他講到就是說,我們要找到這麼一個有信心的、可以依怙的這樣一個祖師,按照一家的理解,只要把我們貫過去這個貫文的知見成就了就可以了,只要把他的正知正見我們先這樣貫過去就可以。

所以說這裡講到的受陰盡的這個狀態,雖然說漏還沒有盡,但是如果從圓教,《楞嚴經》屬於圓教,還記得藏通別圓我們給大家講過。這裡我們單說圓教的次第來講的話,到了初信位,十信啊,十住十行十迴向,只要到了初信位,就是這個根初解了。咱們不是在解結嘛,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屬於根嘛,有根結,所以解結。這個時候已經什麼呢?斷了分別的我執了,但是俱生的我執還在。所以因為斷了分別的我執,可以心離其形;俱生的我執還在,所以說依然沒有漏盡。就是就這個來講的。

那我們知道什麼叫做分別我執、俱生我執呢?分別的我執我們很容易就觀察到了,就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我的存在,大家都在聽聞佛法,念念地分別說我能行善,我能造惡,我能去惡行善,而起的這種執著,主要是依於外緣力故,那麼有時候有一些邪知邪見邪分別,然後這樣起了一種了解認知,就像我們犯了粗重的思惟一樣,這個就叫做分別我執。就比較浮在外面,容易粗淺,容易知曉的。大家知道,比如說我覺得我們現在懂了好多道理,而且在這個道理上進行思辨,你的對,我的不對,這是正知,那是邪見,等等這些,這都屬於分別我執,因為有我在分別。

什麼叫做俱生我執呢?就是在這個五蘊法,色受想行識法中強力主宰,天生就以為有我,是與生俱來的存在,這是叫做俱生的我執。這個就微細,非常難了。像我們現在幾乎能夠反觀得到的都是分別我執。所以這個俱生的我執大家要知道,是俱與生起,與生俱而來的,這樣的一個本能的東西。所以它是以內因力大,就是輪迴中生生世世這個內因,內心這個變現根身器界,內因力比較大。這個分別的我執由外緣導致的多,就是你聽到這個,又了解到那個,不斷地了解,不斷地了解,知識多了,就叫分別我執。明白啊。

所以到了這個境界,到了這個圓教初信的時候,其實就是什麼?修到這兒大概就是分別的我執已經斷了,所以就心離其身了。但是俱生的我執還在,所以沒有漏盡。是這麼一個了解。那麼這個六十聖位,前面的凡夫開始起修的三漸次屬於能增的,就是說從這兒開始一步一步修,屬於能增,不斷地進。這五十七位屬於後面使上力量了以後不斷地長驅直入,屬於所增不斷地進。能所合計,這裡稱之為上歷菩薩六十聖位,是這麼一個意思。一個等於說主動地要開始發力了,另外一個是慢慢地上道了,開始加功用行了。但是你前面的力跟後面的力,大家想能分開嗎?分不開呀。

沒有前面的發心,沒有前面的這個力,後面的力就使不上;那麼沒有後面的力,前面的力就會前功盡棄。所以這裡蕅益大師就認為說什麼呢?所以說從開始能進的三法,雖然是在凡夫位,但是他是通於凡到聖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看這個幹慧地,三漸次完了,幹慧地屬於外凡,到了十信位的時候就成了內凡了,那麼到了四十六位後面的才稱之為聖。現在為什麼說上歷菩薩六十聖位都稱之為聖呢?就是因為從凡到聖、從因到果,這個理是通的。大家知道,我們《楞嚴經》講的這個理,從凡夫你就要明瞭,這個理一直是通的。從這個到了初信了,斷了見惑了,然後勢如破竹一樣,就跟破竹子一樣,頭一斧子最難劈嘛,對吧,那麼劈開了以後下面就很快了,就有進沒退了。

後面的這些聖位全憑前面的加行的凡位使出來的力量。也就是第一斧子雖然沒碰到頭,可是第一斧子下去是決定性最後到頭的因素。所以蕅益大師這裡判的就是說,你不能夠說前面的凡夫,可是凡夫位的力量也功不可沒呀。所以在這個層面,這裡稱之為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全部把他判為聖位,雖然有凡有聖。大家這樣理解一下,因為這裡邊比較教法,教法上的這個差別相。

這個時候就怎麼樣?得意生身,隨往無礙。你看,得到這個意生身了。我們聽一下意生身,我們現在是什麼生身呀?是欲生身,煩惱生身。人家意生身是什麼意思?意生身顧名思義,隨意所到。就是意,你的念頭,也是你的意識,意力念力一動,身體就到了。就是身體是隨著你的意念(而往),所以這裡叫隨往無礙

大家知道在這個教法上面來講的話,這些意生身我們了解一下,雖然比較艱澀,否則我們不能夠比較靈動地了解,就給大家這麼一交待,反正意生身似乎有這麼一種境界。那麼真正的這個意生身到了什麼地步?意生身還是有種類差別的。比如說有一種叫做入三昧樂意生身。入三昧樂意生身是什麼呢?就是圓教證到初信的時候能到,證到三昧,入到三摩地中的這個法樂,這叫入三昧樂意生身。

那麼還有一種是什麼呢?覺法自性意生身,這是到了八信的菩薩,圓教八信的菩薩才能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破了法執得的意生身,他能夠普入一切佛剎,隨意無礙了,一切佛土裡面能夠普入。那麼依照通理法師判的話,咱們這兒說的這個意生身屬於這一種,就是普入一切佛剎。

還有更高的一種叫做種類俱生無作意生身。這是什麼意思呢?種類俱生,無作就是沒有刻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得了這一身,就能夠無量身一時普現。大家知道後面的跟前面的差別是什麼呢?無量身同步普現,不是說想到那兒、想到這兒,還得來回這麼折騰一下。也就是說後面的是同步的,前面的可能會有前後差別相。你看,所證的功夫越深,所得的自在越大。而且前面的越來越有作意,後面的越來越無為,就是這樣子。佛法就很簡單,就這麼個套路。所以這個時候屬於十信所得了,無所作為,能夠隨諸種類而能夠俱生。就是不是光現這個身那個身,什麼身都能現了,這叫做種類俱生無作意生身。

當然如果從十信過了不是就到十住了,對吧,圓教的十住裡面只要你證到初住,就開始分證如來法身了。這個時候就不屬於意生身了,叫法性身。大家一定要把這些概念搞清楚,以後我們在學經教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法性身是什麼概念呢?這裡就比喻說,如天上月普映三江了。就是什麼意思呢?意生身所有的還要生一下,對吧,還有生的概念。那麼就等於說你有動,你還會動,在念裡邊肯定還會動,所以才能生嘛。這裡證到法性身的時候是不動了,就在,到處都在。大家明白這個概念吧?就是你動到那兒了才算,和本身隨處都在,是兩個概念。所以真正證到法性身的就是要開始破無明,見佛性,見中道佛性。大家要了解啊,這雖然聽起來比較難一些,但是我們要知道。

所以這裡覺的這個意生身就是覺法自性意生身,也就是說破了法執的意生身,能夠普入一切佛剎,隨意無礙了。但是並不是說如來的法性身,不是天上的月普映千江,不要刻意地說我到你這兒應一下,到那兒應一下,還得滿世界地到處去搖來擺去的。人家如如不動,隨處就在,這叫做法性身。所以你看這裡破了受陰以後,就得這個意生身,是這樣的一個概念,到了這個地步。後面打了一個比喻,你看: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大家發現了沒有,每十種境界都有一個比喻。破了色陰是什麼比喻來著,還記得嗎?破了色陰是什麼比喻?破了色陰是什麼呢?如明眼人處大幽暗。就是你雖然眼睛睜開了,可是沒有燈光,你看不見。那破了受陰呢?色受想行識,破了受陰是什麼?就跟夢魘了一樣,明明知道,心裡清楚,可是手腳動不了。就好比一個人在夢裡邊說夢話,但是說夢話的這個人呢,他沒有別的所知,說的話卻是什麼呢?你看這裡一個比喻叫音韻倫次,也就是說井然,條理井然,讓清醒的人聽了都能夠明白他的話,這就叫想陰區宇,到了破想陰的這個範疇了。

可能我們這一段不好對齊,為什麼呢?這個比喻呢,你說一個睡著覺說話的人,跟想陰所在的區宇他有什麼關聯呢?大家想想為什麼這裡不是說一個醒的人,而是說一個睡的人;結果睡的人呢,他說的話大家又能夠聽明白,為什麼呢?就是說,如果這個修行的人是一個利根的人,那麼他在這個受陰盡的時候是一盡一切盡,就能朗然大覺,不要再經歷想行識了,有這樣的根器。大家學這個一定要盤活,雖然是五十種陰魔,很可能每一種,特別是破了受陰以後,每一種可能就直趣佛地了,不一定要經歷後面的三十種。

那麼這裡有的習氣比較強的,他在修證的禪修過程中,雖然受陰已經虛渺了,但是他還在什麼呀?你看這裡講到的熟寐寱(yì)言,還在這個寐寱區宇,為什麼呢?就是想陰沒有破的話,就把他拘局在這兒。如果想陰沒有破,就好比他還是睡著的人,沒有醒。那麼受陰已經破了,就好比他說的夢話。說的夢話,雖然說的夢話,但是這個夢話是說得對的,大家知道吧,不是說的錯話,而是說的對話。但是他自己又不知。是人雖則無別所知,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說這些話,可是他說的這些話是對的,就叫做什麼呢?

其言已成音韻倫次。那麼這個令不寐者是什麼呢?其他的諸佛菩薩都能夠明白這個善男子,知道將馬上要上正軌了,也就是咱們說的佛法,要入佛法了,入真佛法之道了。所以他所證的功夫境界,你看叫做咸悟其語,就是都知道,都能聽懂他說的這個話,而且也知道他馬上要入正軌了,就到了這個地步。這是佛說法所做的比喻。

可是因為虛妄的想陰所隔,就好比說他自己是睡著的,但是他說的話是對著的;可是這個時候,醒的人能知道他睡人說的話,睡人不知道醒人知道。能聽明白吧,就是這麼個意思。那麼這個時候受陰範圍內的人就屬於睡著了,因為還有想行識。可是人家就睡著說的話已經說對了。你睡著了能說對嗎?恐怕來點什麼夢見惡夢了,或者是說誰追著你了,能念個大悲咒、記起佛號就不錯了吧。好我們再往下看:

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這一段開始呢,就是事先,前面的屬於說破想陰的途中,這就是事先說明,如果想陰破盡以後是怎麼一個情況。你看想陰破盡以後是什麼情況呢?就是動念已經盡了,浮想已經銷除了。這個時候,後面特別是這一句剛才沒讀。

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也就是我們的煩惱濁是怎麼來的呢?什麼是煩惱呢?對呀,祖師們說的,取種種相,作種種想,有這個妄想嘛。那麼這個妄想如果除了的話,就沒有煩惱了,這個煩惱濁就出來了。就是這樣一個次第,能夠超越五濁中的煩惱濁。那麼現在這就是說動念已經盡了,浮想已經銷除了。

你看特別是這裡講到說如去塵垢,就是像大鏡子一樣。在此之前鏡子上有塵垢,破了想陰以後就等於說把鏡子給完全擦亮了,鏡子上的塵埃是沒有了。這樣的話就猶如一倫生死,首尾圓照。這個話大家能理解嗎?你嘗試一下自己對於法的相應度,你們試著說一說,什麼叫做一倫生死首尾圓照。我們來一樣一樣的,一倫生死,倫是什麼意思?就是類別的意思。這麼一段,對吧,這麼一回嘛,是吧。人倫天理嘛,咱們說人倫天理,就是就這一段,就是這一個範疇,類別之義。那一倫首尾圓照,首是什麼?從頭嘛,尾是到底嘛。圓照就是什麼呢?都能顧及得到,圓滿了,哪都落不下了。

照就是觀照,就是智慧已經全部都能夠把這些鋪開了,了解了,就這個意思。所以這就叫依文貫義。有時候為什麼我們現在經文文義你都貫不過來,那麼你再談玄說妙就很難了。這句話呢,祖師們講經確實是,為什麼要看註釋?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因為他們的這個圓融的思想就是可以從截然不同的角度而解釋,又每個人都與經典經義脗合。而且還有什麼呀?把經義能夠發揮出來,就是再走得遠一點,還沒有破掉經的這個原義。

所以大家來看,像這個一倫生死,倫是類別之義。那麼蕅益大師解釋的時候,這個一倫生死我們就可以分為兩類,一個叫分段生死,對吧,身體有段落嘛。那我們在輪迴中一期有期限,所以叫六道輪迴,就是分段生死。那麼還有一類就是變易生死,也就是出了輪迴的聖人到成佛之前的這一段。哪怕說了生死的阿羅漢,到等覺菩薩之前還有變易生死,就是這個無明的心會變化,破一分無明才算無明死了,證一分法身才算法身生了,所以叫變易生死,是這麼一個。所以這裡講到的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就是說窮你從自始開始,這裡主要其實一倫生死呢,蕅益大師最後指出,這裡的一倫生死主要指咱們三界內的分段生死。從你最開始輪迴,到你最後解脫,從頭窮其自始,從尾窮其至終,你就能夠了知說這兩種生死呀,來也沒有哪來,去也沒有哪去,就叫首尾圓照。

大家再提升一下,我們剛才講的首尾圓照就是說,肯定能觀到什麼時候開始輪迴的,對吧,一直到了了這個輪迴。但是大家想想,輪迴之後,解脫之前,在哪兒呢?你們想想,輪迴之後解脫之前在哪兒呀?真的是從哪兒輪輪輪出來,然後又解脫,哪哪兒解脫進去嗎?或者輪進去,解脫出來嗎?有進有出,全屬妄想。所以大家要知道,最後解脫輪迴就是發現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就是從頭到尾都屬於妄想,就叫做首尾圓照。能明白吧?這個時候就出三界,這就叫真正的首尾圓照。你看祖師們把它的高度能提升到這個上面。那我們一講的話就覺得說,那要趕緊追溯到無量劫來一念無明,不知道生生世世怎麼怎麼樣。可是無量劫來都沒有離開現前一念。所以大家要知道,你真要把這個理通了的話,那麼就是三界之內,往生極樂,也不就這一念嘛。下午講《無量壽經》,就是講還是這一念。這就叫首尾圓照。

那麼通理法師在解釋這個,通理法師講的是《楞嚴經指掌疏》。指掌疏,就是伸開掌看見指頭,紋路非常清晰。讓你把《楞嚴經》,他一個字一個字地給你貫到底,就是這樣來解釋的。所以通理法師他又解釋了一下也沒錯,他怎麼解釋呢?倫就是一切倫類。一切倫類,如果按這個經義來的話,前面講的什麼呀?十二類生還記得吧,胎卵濕化,有想無想,就是那十二類生嘛,十二類眾生,對吧。他就說首尾圓照是什麼呢?一類一類所有的生死,哪怕首從卵生,最低級的是講到從卵生講起,對吧,最後講到非無想,非無想也是一類眾生。從卵生到非無想,皆能夠圓滿覺照,知道他從何來歸何去,這也叫做首尾圓照,這個時候想陰就盡了。所以大家要知道,這裡講到的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就涵蓋了這個境界。記住啊,首尾圓照,那麼這樣的話就能夠超越煩惱濁。

那麼後面的一句,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就是到了這個地步了,超越煩惱濁了,再過來反觀這個想陰是怎麼來的,怎麼禍害他的。原來是什麼呢?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什麼叫做融通妄想呢?就是來回融通變化,互相交流溝通,就這個意思。怎麼溝通的呢?一溝通了,心就隨著境轉了,境就隨著心轉了,是不是相互就轉了嘛。

那為什麼前面講到的,你一想醋,一想楊梅,口裡趕緊就出口水,這就是心境互轉。你想著自己腳在懸崖上了,就跟我們現在講的你去蹦極了。蹦極你還沒到蹦極那兒,想一想,馬上要蹦極,把你推下去,你跟跳傘一樣,在飛機裡面突然開了一口子,把你給推出來,你看你害怕不害怕。那麼你穩穩地坐在,明明坐在這講堂裡面,那麼一想,馬上腳下足心裡面就害怕,有一種緊張感。想著你想念的人,在乎的人,一想心裡就動,熱淚盈眶等等這些,都屬於什麼?叫做融通妄想。這個時候把想陰破了以後才發現,原來是這樣來的。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這一段學下來,我們設想一下,你想我們的教法,我們學的教法法門,就針對我們成佛中的一段。你說我們要成佛,如果不往生西方的話,你要三大阿僧祇劫。可是我們這一輩子遇到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就只針對我們這一段,就是這輩子的當務之急,重點地引導修證,怎麼側重地去克服難關,對吧。

你想我們這一生的佛法只是對我們這一生,這樣作用而已。那你想再,這是把這一段放大以後當務之急的重點,說佛教,釋迦牟尼佛講的法,現在這部《楞嚴經》就對治這輩子。可是你想我們把這輩子放大了,我們現在只有這輩子,你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你拉長了來看的話,這輩子的這個比額在所有的時間裡面佔的比額有多少?可是就這麼點比額,就已經足以讓我們這輩子全情地投入進去還搞不定,你想生生世世得多難。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使上全力,就連最比額小的一生中的比額我們都搞不定,你還想生生世世地去?如果不去橫超生死的話,你想我們現在都沒有概念,不知道橫超意味著省略了多少內容。

你想想我們一直講《楞嚴經》,後來再沒有給大家專門的,因為講五十種陰魔扣得緊,就沒有導講,以前不是說導歸極樂淨土法門嘛。其實每一段都是導講,每一段都是你一旦橫超往生了,就把這全部省略了。這五十種陰魔對於我們來講已經打了保票了,已經買了保險了。但是你在這兒修,你越往後,越境界深,越危險大,就這麼一個帳。所以大家想想,觀其所由,就是妄想以為其本。

到這個地步的時候,行陰才方要顯現,這是因為講到說這十種想陰破了以後,那麼行陰才出現。這個時候就是想陰已經盡了,到這個時候再按照圓通的地步的話,已經到了覺所覺空的地步。前面是聞所聞盡,這裡已經,如果把想陰破了啊,現在還沒有破,我們後面還有十種境界呢,這是提前預設說假如破了以後會怎麼樣,就到這地步,就是覺所覺空。

好,下面就是要開始正式講想陰的中間十種境界,都是一個貪求二字。你看前面這十種境界,前面沒給大家提綱挈領地說,我們這裡把想陰的十種境界先貫一遍。這十種魔境呢,第一個叫貪求神變妙用,第二個貪求遊戲神通。因為已經都得到了,得到了,本來得到這個以後繼續可以往前走,但是他得到這個以後放不下了,就不走了,就是這麼一個。第三個貪求契合妙理,這個時候連修連證都是多餘的。第四個貪求萬物的根元從哪兒來。第五個貪求感應道交。第六個貪求宿智命通,宿命來源。第七個貪求安靜、寧靜,沒有人打擾。第八個貪求神通之力。第九個貪求深空妙境,深度越修得空境空法。第十個貪求永生不死,就以為是常住不滅。

只要你翻騰一下,馬上魔就是如影隨形,他就在那兒全天候著。所以大家要知道,魔害眾生的精進度,跟菩薩度眾生的精進度比例完全一樣,大家知道吧。就是這樣,看你跟著誰走。這《楞嚴經》就讓魔無處藏身,逼著你只能行成佛之道。所以大家來看,一起把一百六十八頁的第一段,我們第一段稍微慢一點,後面的就可以快一點,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格式基本上都一樣,只不過是中間一段看你顯現成魔裡魔樣,到底是個什麼樣。好大家一起來念,第一個是中間十境的貪求善巧。好一起來。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好。這是第一段,善巧。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常說到說度眾生要有方便善巧。大家幾乎所有學佛的人都認為,方便善巧當然是一個正能量,對吧,當然是一個度眾生的方便。可是問題是什麼呢?你現在還沒到那地步。大家來看這裡,這段真的是越來越可怕了。你看,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就等於說過了受陰這十種境了,對吧,不遭這十種受陰的邪思,這種妄慮了,不遭它的迷惑了。

這個時候,圓通的妙定就等於說又進一步地開發顯明瞭。進一步地開發顯明,已經心能夠離開這個形體了,作用已經自在了。在這個時候會怎麼樣呀?在三摩地中,他突然間心裡怎麼樣?就生起一念愛圓滿發明這個妙用。妙用就是善巧變化,行方便教化,度化眾生。就覺得這個感覺是有,應該有,這個本事是應該有,但是他的感覺不對,為什麼呢?他沒有覺得說這還是依然在這個禪修中顯現出來,具足的而已,不是他把它弄出來的、修煉出來的這麼一個境界。結果本來是個好事,他把它弄不好了,為什麼?他開始貪和求了。就等於說人家呈上來的是你的因緣,你該修到這兒了,結果你發現這個境界很好,你就不隨這個緣,而是刻意地開始貪了,不想讓它走,始終在這個裡邊住了。到這個地步中的時候就麻煩了,會怎麼樣呢?大家來看: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大家要知道,這個觀行中已經了知,受陰不是破了,那就說明已經觀到受陰就是本如來藏了,沒有這個十種魔事了;或者說雖然有這種魔事,他已經能夠降服了。在這個地步的時候,其實受陰一破,不要說這裡講到的方便善巧,想周曆法界去用方便善巧度化眾生;沒有法界他經歷不了的,任何根器、任何道理他都能夠契合了,所有的感應他都能夠得到了,任何宿命都已經知道了,神通都已經具足了。問題是什麼呢?就是這十種前面的境界他突然間心生貪愛,著意貪求。著意貪求,一旦著意貪求,那就跟什麼呢?

你看蕅益大師打了一個比方,就跟鯉魚躍龍門一樣,對吧。那麼你這個鯉魚要躍過龍門,你得長了犄角,有了鱗片,有龍的鱗片,能夠騰躍起來的時候,你才能躍。結果他這個鱗片、龍角都沒有長成,還沒有龍的威德呢,他就想著往上躥。那你這會兒沒這本事,你能躍得過去嗎?就像一個小鳥一樣,它羽毛還沒有備齊呢,它就想著飛了。煉丹的道人,丹還沒有煉成呢,你就想著把它吃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著魔,就給魔有機可乘了。但是這個天魔這個時候他就候得,就是正在這兒守株待兔等著你呢,結果你果不其然入了這個道了,他就候得你貪求善巧的這個貪心起來了,馬上飛遣精魅,附在旁人身上。

不一樣了,大家發現了嗎?不是附在這個禪修的善男子身上,是附在旁邊人的身上,大家這裡不要搞錯了。資其邪慧,就是說幫助他產生出來這個邪知邪見,貌似是智慧,讓他能夠口說相似經法,就讓旁邊人。所以大家想想,為什麼這個時候附不在他身上呢?為什麼?對,因為受陰已經盡了,他沒有領納感了。沒有領納感,沒有領納感的時候,這個魔就附不上去了,只能夠轉附旁邊的人,來依照這個因緣來害他。所以你看多可怕呀。而且這個時候,這個人還不知道。就是被魔附的這個,不是修禪的這個人,是被魔附的,他與修禪者有因緣,旁邊的這個人不知道。不知道的情況下,還自己感覺不錯,覺得自己已經得了無上的涅槃了,這個時候就覺得法力就出來了,乘著這個魔力就來到這個行者之前,給他現諸善巧。

你看,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怎麼樣呢?敷座說法,給他現善巧方便,來引逗他的這個貪求心,讓它越來越濃。在這樣的情況下給他說法,方便善巧,又給他示現善巧。大家看,其形斯須,就是在須臾之間,嘩一下就給他變成一個比丘了,從在家就變成一個出家比丘了,就讓這個修禪的男子看到了。一會兒又變成帝釋天又來了,一會兒又變成女的,一會兒又變成男的,比丘,婦女,男人,比丘,比丘尼,反正他什麼都能變。或者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面,突然間身上給他現這個光明。所以大家要知道,一個人要修成就的時候,這個天魔的宮殿就震動。

所以你說為什麼天魔他就守在這兒,為什麼呢?他啥都不幹呀,他知道你要修成就了,他的魔宮要震動了,就跟防洪防災一樣。就跟咱們世間防洪防災,知道馬上預告說長江水位、黃河水位,那這些官兵就什麼不幹,就在那兒守著呀,為什麼?一旦決了堤了,就到處漫延,就要死人的。所以魔宮他害怕震動,他就防止你。這個時候,正當行者有所疏忽的時候,就是貪求心。一旦疏忽的時候,這個天魔就逮到方便了,來破壞他的修行。

所以為什麼大家看,一定修行人讓我們來守護根門。越精進,有時候犯業障更重呢?就是要不守住這個根門。那我們現在覺得說好像這個境界離我們很遠。我告訴諸位,修淨土的人也一樣。你本來修得蓮花開了,極樂世界的蓮花已經開了,正同步這邊成就、那邊往生呢,忽然間遇到麻煩,業障現前了,或者是信願退了,或者有時候一下子反向思惟說,這淨土真的有嗎?特別是通途法一聽,好像是自心淨了才國土淨,他就死執這個(崖)板,把自心局在當下我的思惟中了。就越想越不對,原來淨土是假的,方便法。一旦入到這個魔心的時候,他怎麼也信不起來了,很多人有這樣的。

或者業障來了就覺得說,哎呀,旁邊來了一個人給你說,更有一個高妙法,有多麼成就大的善知識,快去親近,給你接一套法回來。懂不懂就這麼修持了,修了一段時間又修不出來個啥,又覺得沒反應。沒反應再去接法緣,再修,再找一個更好的。守不住。這就是說,你想想這算不算修淨土人貪求善巧呢?一模一樣的。說實在的,這修不出來還好,你要修出來一點什麼的,這更可怕了,我慢魔種。還有一些人呢,連魔的邊都沒沾上,就是犯了業障了,還說哎呀,我自己明明已經改了重心了,又去學其他的。還想兼職,還想兼職,這人就跟兼職賺的錢多一樣。說我沒有忘了淨土,我還是修淨土,我就想接個法緣體驗一下。

我遇過這樣的人,說他只不過是想接法緣體驗。這本質上與貪求善巧有區別嗎?那一樣的,橫超法跟豎出法,只要你有貪求善巧的這個心念出來,那就嗶哩啪啦地馬上,這些說實在的,比犯業障,比你想吃肉喝酒殺生都更可怕,因為你的重心沒有了呀,根基不穩了嘛。根基不穩了,慢慢就把自己搞成一個豆腐渣工程了。你想我們不要說其他,就咱們北京,你看看北京城的當時的十大標誌建築,現在還是穩穩地在那兒,質量最好。是不是這樣的?因為沒變過,風格沒變過,設計沒變過,質量沒變過,就在這兒呢,到現在還是標誌性建築。你有的那些樓設計得再華麗再古怪,它七十年就不行了。所以大家看,什麼事都是這樣,人家十大建築依然還是地標呀。大家要看,這些世間的道理跟出世間是一模一樣的。貪求善巧,我們現在就是要貪求善巧。

有時候現在其他的不說了,就說到建築吧。現在有時候建寺院或者什麼,也不按傳統古制來了。他不明白寺院的功能是什麼呀?是修道修法之地,是蘭若之地。那它的格局就是真的也有風水的,你得聚,你得為這個常住服務;不是搞怪呀,它不是江南的山水在那兒建園林呀。可是現在有時候沒辦法,動不動設計費,還要找到哪個有名的設計院。那麼這個設計院裡面好像,當然我也不是針對性,我也認不得什麼大設計師。問題是什麼呢?他就開始覺得越怪越好,越別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才為好。不是說遵循傳統的這種,建的大家實用了,能夠辦道越好,他不考慮這些了。結果有時候修出來的住進去了,不是生病就是住不住人,有的就是聚不了氣,不能夠辦道,大家心慌慌的,都這樣,天天住在一個園林裡邊。有這樣的,為什麼?也是貪求,哪一行哪一道都不能貪求善巧。結果呢,大家往下看,不能說遠了。這種情況下你看: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就以為他是菩薩再來的。那自然而然,如果你信他的教,必然就要受他的化,受他度化,魔給度走了。然後他就開始說了,開始說什麼呢?這個人不止是惑亂這個修禪的人,他在場講法的話,他還有裡邊一行聽法人呢,都受他迷亂了。這個時候就故意說一些魔話,這都是主線了,怎麼樣呢?大家來看:

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就是引著他行這些什麼呢?導致佛的律儀也不守了,以這個淫慾心破戒。這五十種陰魔中,基本上都是滋養淫慾心的,他就哄著你往這個上會,為什麼?只要你心往這兒會,最難破的就是這個,那他最能破你的就是這個,一旦你入了這個道了,又回到魔的眷屬了。所以他就開始,根本是以這個潛行貪慾為根本,然後口裡邊說的是什麼?

好言災祥變異,就是給你說什麼時候是有災害,怎麼樣是祥瑞,說點凶說點吉,故意地有的沒的說這些話,就往這個上邊引。你看我們現在外面的這些道呀,有附體的,或者這些騙子,幾乎我們碰到的都是騙子。說是你想碰到個稍微高明點的道上的,你還不容易呢,你還得有過這經歷,有過這因緣,我們現在幾乎碰的都是騙子。騙子怎麼樣騙呢?往這上面引呀,故意說凶說吉,因為人就是害怕自己有凶有吉,要趨吉避凶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又說佛在什麼什麼時候出世,那他就把佛出世給掌控了,他可以預言佛出世。那麼又說什麼劫火燒的時候災難將至,什麼時候有刀兵要打仗,就不斷地嚇唬人。這個時候慢慢地就把這些人給控制住了,給他錢呀,要消災呀。在這種情況下就把家資給耗乾了,你看,恐怖,嚇得這些人受不了了。大家想這個世間有一些愚癡的人,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在新時代,同樣如此,就這些魔話一出來他就特別信。

大家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有的還帶著去迎佛呀,請聖呀,下陰間呀等等這些,都是一些薩滿手法。但是不知道他就為什麼信,而且傾家地去供養。說來了刀兵的時候,他馬上就把自己的家產能夠全部拿出來,為的免除這個災難。所以你看這裡佛就告訴阿難,如果這樣的話,這是因為有一個怪鬼年老成魔了以後,來惱亂世人的。等他在你身上呆得久了,厭足心生了的時候,就走了。

結果被附體的這個人,不是禪修的這個人,禪修的這個人已經被附體的這個人給害死了,已經入魔道了。而且被附體的這個人,跟他的這些弟子,這些弟子不僅是禪修的,還有跟了一堆的,都俱陷王難,首先是王難當頭。因為你肯定壞亂世間法,不守法律嘛。你聚眾弄薩滿這些,控制人的心意識,那麼俱陷王難,這是其一,因果,現世的。其二這就是告訴阿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否則就能夠墮到無間地獄。失去定心,被魔擾亂了,將來必墮無間地獄。

那為什麼說我們現在還到不了這種地步,有時候依然,不是魔言,是騙子言,都可能壞亂我們的道業呢?大家想想為什麼,一下就被轉走了,為什麼?一個就是因地發心不真。二一個,這一輩子可能遇不到一個通人,就是通達教法的。因地發心不真是怎麼呢?一個,首先你的下意識這個毛病從什麼來的?不接受無常嘛。因為禍福凶吉不是無常來回轉的對吧,禍兮福兮不是相依相成的嘛。

但是我們就只想有吉,不想要凶;只想要福,不想起禍。那你就是不接受無常,這已經是非佛法了。第二個,交易心理。你有點家產就開始交易,跟佛菩薩做買賣,跟佛法之道做買賣,為了保全其身,想永遠富,永不死。還有一類人心緒多端,就是鬼胎太多了。他自己就神呀鬼呀好這個,自找的,大家知道,很多時候都是自找的。再一個,這些因過去可能曾經壞過人家的菩提苗,自己用邪知邪見破壞人家,目的不純,把人家給引入邪途了。那麼如果你累劫以來種了這種子,也有這樣子情形。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魔的福報也是很大的呀。可是呢他給你呈現的這些也十分惹眼,讓你動心。可是就不要知道,說現在好像魔,魔將來也要遭報的。現在魔的福報大,他的現報雖然還是當著魔王,魔天子,當來果報在那兒等著呀。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好多人造惡業沒有報,為什麼?因為給他積攢在當來了,大家知道吧。就是我們造善業有時候現世報不了,為什麼?也給你積攢在當來了。

你的善業不要急,給你積攢在那兒,在卡上存著呢。這個惡業同樣如此,你不要以為一時不報,就以為因果還遠得很。一旦存在那兒的這個東西起動了,你根本就阻擋不了,讓你去哪去哪。那就不是說在人道裡面生點重病或者得點絕症,那都屬於花報,將來的地獄之果還沒有拉開序幕呢。

所以大家要知道,為什麼這裡覺則為得,迷則為失呢?這裡給阿難這麼囑託的,怎麼說的呢?先覺就是要防戒自己的心不要起貪。特別是修行人先開始放的是世間的貪慾,慢慢出世間佛法上的貪也不能要的,這是真佛法。第二個,貪心起的時候你馬上能夠覺破。大家學了《楞嚴經》,那就說明我們已經種了這個種子了。這五十種魔境對每個人來講都有這個業種了,那說明至少你將來出這個境界的時候,已經匹配了這個防護網了,它有可能那個時候如果你用的得當,它就能啟用。

那麼再一個呢,就是說魔現前的時候現這些方便善巧,你不要被他迷惑了。大家可曾想過,諸佛菩薩都會這些,為什麼只是勸人行善積德呢?魔的這些伎倆佛菩薩那小兒科呀,為什麼只讓人行善積德呢?請大家反思。如果一旦信了魔的教化,破了律儀,一旦你破了律儀,那麼知道他是魔已經就晚了,因為你已經跟他是一夥了。就跟傳銷一樣,一開始什麼,知道他是傳銷的時候,可是你已經出不來了,也入到傳銷團夥裡邊了。好,我們時間到。上半場休息一下,下半場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時間到。我們還是《楞嚴經》第五十四講下半場。好我們現在先把法本拿起來,讀一遍想陰魔境的第二重,就是貪求經歷,一百六十八頁的第二段。因為後面的文字雖然量多,但是內容基本上是步調一致。所以在下面的講解中,我們主要把中間核心的,就是魔的表現呈什麼樣,好說哪些話,到了貪求什麼境界的時候能感應來什麼魔境,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好,一起來。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游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見自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好。這一段是貪求經歷。所謂經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經過,這裡講到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神通遊蕩自在,到處去曠劫廣遠地去做佛事。就是這樣,就等於我們現在說到處去廣度眾生吧,是這樣的一種境界。那麼既然貪愛此,大家看,每一段開始都是說這個善男子受陰已經虛妙了,不會遭到受陰的十種侵擾了,圓定已經發明瞭。這個時候在三摩地中本身是修禪的境界,但是他心愛遊蕩。這個好參訪的人就要注意了,大家看到了,每一種魔境其實都代表我們在因地凡夫的時候的一種習氣就開始了。

那麼這裡講到的飛其精思,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斷地就在這個上面開始計較。我們都是修行人,大家有過這樣的一種,就是說某一段時間呀,可能我們把一些事和物可以放得比較好,不那麼執著。但是好像就是這個力量一定要轉移到另外一個上面,而且對那個的這種依賴或者貪著也罷越來越濃,濃得自己毫不知情,就進去了。

別人已經看的說你怎麼到這地步,但是自己不覺得,甚至還覺得這是越來越好。修行路上也更是如此。所以大家要知道,這裡就是朝夕研究,就等於天天擺弄這個,就是貪求這個經歷,大做佛事。既然他這麼愛遊蕩,這就是致魔之端了,為什麼呢?這個時候因為他精進思惟,就不斷地想這個,就在這個上邊作意。這個時候,貪求能夠得到神通週遍的這個能力更比前面更好一點,天魔就在這個時候飛遣精魅附在旁人身上,給他來講法了,說一些相似法。大家看到每一個被魔附的這個人,他自己是不知道的,這是一個配角;但是在壞亂這個修禪人來講,他是一個主角。他不知道自己被魔著身了,他只是真的覺得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了。

你看我們的潛意識裡邊都能讓魔入到這麼的一個深處,就來到這個貪求遊歷的禪修者旁邊,敷座給他說種種他最相應的法。所以為什麼我們修行說對治自己的貪著呢?你有時候來講的法越跟你相應,這如果是佛菩薩來度化眾生的方便尚且可以,因為有同事攝,有愛語攝,對吧。但是你只一味地想著就要跟你相應,就是你想怎麼樣,他正合你意的時候,就麻煩了,這個魔就是趁著這個來給他說種種喜歡的神通遊歷之法。

而且這次還比前面的更高級了,大家看到了,敷座說法的時候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你看這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就是說這個講法的人他不像前邊的,說自己一會兒變成比丘,一會兒變成帝釋天,一會兒變男的女的。他這個時候是他能令聽法在座的人,而且不僅僅是這個修禪的善男子,是在場的全部人都能夠見得到,突然間見到自己坐在寶蓮華上,全體化成紫金光色,儼然已經是成佛的這個狀態了。這才是想陰破的時候,而且所有聽法的人都能夠如此,大家都讚歎未曾有。你看如果不明就裡,這不是跟經裡面一樣嘛,而且這裡座也是跟佛的座一樣,身也是同佛的身一樣。完蛋了,為什麼呢?你看:

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就是這個貪求遊蕩的善男子,他看見自己也能說法了,又見聽眾都能夠得到這樣的利益,那一定迷惑成這不就是菩薩來了嘛,就隨順了他,聽他的教化,那必然是什麼呀?你看三部曲:先以淫境相勾引,讓他縱逸其心,整個這個正念先給垮了;其次再以戒律無憑,就是哄著他破戒,不斷地讓他走到這一步;再以貪著欲樂為根本事了,讓他潛行其事,就天天弄那些了,好好的一個佛弟子就淪為魔民了。這以上還屬於自害,這魔來了不是自利利他,是自害害他。以上算是自害,下面要開始害他了。大家來看: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遇過這樣的人嗎?他有的還不說,他暗示你。大家不要搞錯了,這個跟豐幹和尚和寒山、拾得說彌陀饒舌,說那是文殊不一樣,人家說完了就入到石頭裡面走了。這個他可不會死,他可不想死。他先說諸佛怎麼應世的,這是他能夠掌控的,還說哪哪有一個人是某佛化身來的。既然是某佛化身來的,那麼一定會有他的眷屬,有某菩薩也來化呀,那很可能他就是教主,這就是他的老婆,情人,子女,都有可能。而且就禪修的這個男子一聽他這麼說,就聽信他的話,心裡生了渴仰,控制不住地就日夜想親近他,離不開了,成為教主善知識依附了。這個邪見越來越濃,正見就慢慢地被湮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菩提種子就斷了,那個地獄苗就生起來了,就是這樣子的。這是什麼呢?

你看這裡講到的,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這其實是一種什麼鬼呢?這裡叫做魃鬼。是魃鬼吧?魃鬼是什麼呢?以前以貪色為最。還記得我們前面講到,過去世的時候好色貪色,墮到無間地獄裡邊,出來了以後遇到風成形了,就叫魃鬼。魃鬼慢慢年老了以後成魔了,就成了魔的眷屬。所以這裡講到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等到厭足了,看到這個修行的人定心已經破了,戒也破了,目的已經達到了,就離開所附人的這個身體。結果這個魔附體的人威德也沒有了,曾經妖言惑眾,敗壞風俗,那麼就會與弟子全部先依然是俱陷王難,然後將來必墮無間地獄。這是第二個,貪求經歷,就是遊蕩去度化眾生,這個執著。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貪求契合。這就更難明瞭了,因為這個好像是修行人的一個正事呀,可是這裡反而成了招魔之由了。好,我們先來一起把這一段讀一遍,一起來。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㳷。澄其精思。貪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好。這個心愛綿㳷是吧。其實這裡還是屬於懸合的意思,就是想讓他靠攏,心裡貪著,老想往這兒靠,往這兒會的意思。咱們說往道上會,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這一段大家要稍微注意一下,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我們做一個比較,頭一個來變惑的時候,他是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變成那樣,對不對?那麼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變成那樣,如果說有一些見地的人的話,有可能會產生懷疑心,對吧。產生懷疑心,為什麼呢?你是不是一個術法,變魔術的也這樣;或者你是不是妖魔鬼怪來禍亂我,有可能會有這樣的防範心。

第二步的時候,剛才講的這個貪求經歷,這個是不是就高一點了?他自己在那兒如如不動,然後能加持著讓現場的人這樣顯現,那就說明容易,稍微有點佛學知識的,我們不是有一個不動本座,變現諸法嘛,就容易讓人往這個佛理的更高一層上面會。可是這全屬於相上的東西,跟本性,如果再我們有的人學習事呀理呀相呀性呀,這些學過以後,那這是外相上的一些變幻,如果有一個正知見的人,他這方面不上當。第三個就來了,他從理上來騙你了。你看這裡講,這裡開始是怎麼樣?貪求契合,契合是什麼呢?就跟這個本有的心性,我們常說的佛性,他讓你跟它能相應得上,以為相應得上了,當然不是真的相應上了。這個時候你看:

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㳷。我這裡的經文上註音是wěn。那麼這裡就等於說他的心地裡生起一種什麼呀?喜歡我們常說的讓大家用功夫你要綿綿密密,聽過這個話吧,對這個境界,覺得綿綿密密不斷,他就非常泯合這個妙理的境界。就我們說的如來藏性,對吧,他就感覺到跟這個越來越泯合,開始怎麼呀?上求泯同諸佛之心,下求泯合眾生之德。

就跟我們說的那個《圓通章》裡面講到的什麼呀?突然寂滅現前的時候,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仰,就以為跟觀音菩薩得的那個圓通境界,他想往那兒靠。可是往那靠呢,人家觀音菩薩怎麼得的呢?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對吧,他是把刻意的心都給泯掉了以後,自然而然顯現出來這個境界。他這個是用在哪裡?全體的精神心思用在貪求密契這個道理,就想獲二殊勝,他自己想泯合這個妙用。一個是修證現前的,一個是想強求把它入進去,那當然遭遇就不同了。

你看這裡說澄其精思,就是全心力地集其精神就想往那兒靠。這個時候呢,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旁邊的這個人還不知道是魔著身了,依然是自以為也是證得涅槃聖果了,來到貪求契合的這個禪修者面前,給他說種種契合之法。這個時候就是不給他變這個外在相上的東西了,你看這裡說,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大家看到了嗎?就是不在外相上來引誘你,而是怎麼樣?

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魔力加持能聽法的人在沒有聽法之前,心就覺得以為開悟了,而且感覺自己已經得了圓通了,圓通境界,心念就念念地移易。這個時候會怎麼樣?會得到兩種境界,就等於說好像是上與諸佛同、下與眾生同了。怎麼一個同法呢?大家看,你看:

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這是什麼意思呀?或以為得了宿命通了,能夠知道過去的事了。他心通,旁邊的人心念一動他就知道。或者看到地獄裡面的種種苦狀,人間的種種好惡之事這些,他都覺得說哎呀,這正好不是契合凡心了嘛。因為凡心裡面這都是凡夫的境界,對不對,凡夫人間之事。

或者口說偈,或口說偈,或自誦經,這就自以為泯同聖心了,因為諸佛不是能夠講經說法,講開示嘛。所以他就這個上面他就覺得非常地歡喜,得未曾有。又上同諸佛泯合,下同眾生心泯合,就覺得已經獲二殊勝,自以為獲二殊勝了。過去沒有得到過,非常歡喜。特別是你看這裡這個貪求契合的行者,也愚昧不覺,以為這個人是菩薩化身來了,就纏綿貪愛,就信他的教化。開始還是一樣,破佛律儀,潛行貪慾。而且這裡開始說的就更離譜了,既然把你控制住了,那就不計前嫌了,就開始常常好說什麼呢?大家看:

佛有大小,第二個是佛有前後,先佛後佛,其三是佛有真假,第四個是佛有男女。這些話好像真的我們世間有人真這麼說。大家想一想,一個佛,我們佛叫什麼?大圓滿覺嘛,對不對。那麼這個大圓滿覺,不到圓滿不能叫佛,哪裡有大小之分呢?那小就是沒圓滿,大了才圓滿嗎?還是說你這個長的大,那個長的小呀?所以大家知道,大圓滿覺你何來有大佛小佛呢?

所以這個時候你知道魔的用意是什麼?他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想讓你認為什麼呀?魔王為大佛,魔子為小佛,就讓你產生這個邪見。再一個說佛佛道同,古今一致,只不過是示現不同一樣,你怎麼能跟他說有先佛有後佛呢?大家要知道,這個道理跟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出世是不一樣的,那叫做示現。他現在就說佛就是有的是前佛,有的是後佛。這也是錯的,意在於此,說明什麼呢?前面的魔是先佛,後面再魔來了是後佛,他就想讓人這麼以為。

說真佛假佛是什麼意思呢?你們聽過這有的人會說,哎呀,坐在龕上的那是木頭做的呀,對吧,那是銅鑄的呀,他能給你說話嗎?他會說話嗎?你不如供我,我現在這個肉身在座上說法,這才是真佛呀。這個民間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騙子,估計都是騙子,真的不是魔我覺得。那麼這樣的話,就覺得說原來供在佛龕上的這叫假佛,現前的肉身這才叫真佛。那大家想想我們的這個業盡情空,欲徹底斷了才能稱之為佛,哪裡佛還有男相女相。男相女相怎麼來的呀?淫慾相呀這是。為什麼這裡叫男佛女佛呢?就是魔怪所附,行淫慾無厭足的時候,就覺得男的就是男佛,受其淫慾的就是女佛,就這樣。

所以你看戒律裡邊就是杜絕這個,要斷欲呀,為什麼?因為世間有一些就以為說淫慾就可以作為供養。這現在我們受騙的還少嗎?劫色騙子,騙錢劫色的。所以這大家看到了,這《楞嚴經》裡面佛明眼告訴我們,再以後聽聞到這種知見大家都知道了。所以這樣的話,這就說明是這個男佛女佛。

為什麼說菩薩亦然呢?本來這個教主跟他的有的一些外道邪魔,我記得小時候就有這種外道,然後還要女的去供養他,還得是童女才能供養。那麼後來受他度化的這些弟子們被他這麼一倡導,也開始廣行淫慾,最後被繩之以法。這就是這個教主就叫佛,他的弟子就叫菩薩,這裡就說的菩薩亦然。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行人,就是這個修禪的人見到這個魔人這樣說,他就非常地相信他的話,就把這個邪當作正,妄認作真了。這個時候會怎麼樣呢?

就你看,洗滌本心,就是原來修行的那個心就忘了,然後怎麼樣呢?易入邪悟,就輕而易舉就把他轉入到這個邪知邪見了。可是大家要知道,這其實是魅鬼。魅鬼就是過去貪惑,貪心迷惑為罪,罪畢成形了,遇到畜生成形了以後叫做魅鬼,年齡長了成魔了,惱亂世人。等到他煩了以後,離開這個人了,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所以給阿難說,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大家看這一段確實是為什麼,因為,講到這裡我們說,為什麼就修到這麼高的地步了,還那麼容易入魔境?告訴你那會兒越容易入,為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其實還是粗重的煩惱把咱們的心識給佔據著。那個時候心已經越來越微細了,但是不要忘了從凡到聖,這會兒還是凡夫,沒有完全入聖呢。

那麼凡夫的特性他一定是要有靠,對吧,我們的分別執著,它不就是靠嘛。靠就是我們的心一定要有一個投放處。這會兒就讓你沒有投放處,他難受呀,所以他東邊沒投放的,他就往西走,西邊不行了就往南走,他就一定要找個投放處。在這個地方的話,只要你有一念起來,他就全情地投放,就是我們的心。所以前面的,包括後面的九種,想陰裡邊的九種,其他的還好分別,可是這一念,就是這個,跟聖境契合的這個,往往我們覺得是本分事,你根本就掌握不住,說這難道還是魔境嗎?是魔境,為什麼呢?

蓮池大師在解釋這個時候就說,擬心即差。擬是什麼?擬議的擬嘛,就是你只要心念一動,就跟那個念頭只要呼之欲出,要起來的時候,就差了十萬八千了。所以大家聽到佛門裡面常有一個詞叫做任運,任運功夫,對吧。任運是什麼意思?任就是讓你一直這樣,自然地它呈現出來,你這樣住在裡邊。用俗話不恰當地表達一下,就是你只管享受,不要去迎合。一旦你享受的過程中你覺得這個享受好,馬上想迎合更多得到的時候,就差了,這叫做擬心即差。

所以這個境界其實是最難以認知的。我們很多時候修得到了這地步,你看,一會兒能夠知道,宿命通也得了,他心通也得了,還能知道人間的種種苦狀,就跟上合諸佛同一慈力,下合眾生同一悲仰。那麼這裡還能口說偈語,自己能背誦經文,這都是相似的泯同聖心,不是真的泯同聖心。但是確實有這樣子的,有的那人,或者說用功用得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境界現前的時候,就是能夠會有辯才。大家都知道禪修的,一個人慢慢入到悟境,不一定是大徹大悟,那悟有深淺,有的他就是會有辯才。有的人修得不識字的突然就識字了;不知道的一些知識突然他就完全貫通了,專業的專家都說不過他,就到這地步。這都屬於什麼呀?甚至能出口成章,都屬於境界。

你看在會性法師講《楞嚴經》的時候就提到一則公案,這確實也是佛教史上大家幾乎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專打作詩嘴,你們聽過這個公案嗎?專打作詩嘴,其實就是這裡邊講到的說什麼呀?或口說偈,或自能背誦經文,就是出到這個境界了。這是明萬曆年間有一個妙峰禪師,妙峰禪師非常有名,這是佛門裡面的大德。那麼他在剛剛開始出家後,他就是樂修苦行。樂修苦行呢,當時山西有一位王爺叫做山陰王。他就是山西人嘛,山西平陽人。這裡有個王爺叫山陰王,他這個王爺可能是個大菩薩,他老供養了好多修行人。老供養了好多修行人呢,他看到這個妙峰禪師當時長得很丑,就是丑得幾乎就是咱們說的可能是大板牙,嘴也翹著,嘴都合不攏,鼻孔朝天,就這一類的。可是他看呢,他就知道說這是一個奇相,他就等於說把他供養起來,還讓其他的人照顧,說此人將來必能成大器。

他有這個算是擇人眼吧。結果這個妙峰禪師確實修苦行,他自己就閉關禪修了三年。禪修三年在其中,關中的時候突然間就會寫詩了,寫得非常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這個一念,心就起來了,把這個詩寫在紙上,還寄給這個王爺。可是確實這個王爺是個明眼人,他一看到都寄來了詩了,他做了個什麼事呢?就把自己穿的那個舊鞋子呀,把幫子給剪了,把鞋底給撕下來,在這個鞋底上面寫了四句話,說什麼?這片臭鞋底,封將寄與爾。就是把這個臭鞋底不是裝起來嘛,寄給你。寄給你為了表什麼法呢?並不為別事,專打作詩嘴。就是看你逞能的,閉了兩天關就開始寫詩了,以為大徹大悟,開悟即想寫。

結果這個王爺就這麼一句給他接到以後,他就知道說原來王爺在點化他,現在他就差點。所以這個用鞋底就真的打自己的嘴,還在那鞋底上面鑽了個孔,用繩子穿起來,就像我們現在掛這個叫護身符一樣,掛在胸脯子上。你看這古德就是這麼修的。最後果然經過努力以後,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整個相貌都莊嚴端正了,就成為一代高僧。這是明萬曆年間的,你們去了五台山會看到有讚歎他的一塊碑。

這個就是這裡講到的說能夠心自開悟以後,以為開悟了,就弄這些事了。所以大家要了解,這是什麼呢?貪求契合。我們再往下看,

下面一個是貪求辨析。何為辨析呢?就是貪求人是怎麼來的,世界是怎麼產生的,現在大家有時候遇到這樣的,想來了解一下佛法,或者常會有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在他心腦海中老是弄得多了,如果他將來未來際入佛法了,入禪修了,那麼修到這個地步,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多現在死在哲學上的人就不是追求第一因嘛,萬事萬物是怎麼生起的,就好弄這些明白,好問世界有邊的無邊的,就好弄這些事,這也是一種貪求。好,我們一起來讀: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好,大家看這一段。受陰盡了以後,這裡開始貪求辨析。這裡的一個心愛根本就是什麼呢?窮覽物化,性之始終。大家看到這句了嗎,找著了嗎?窮覽物化,性之始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心一意想追求萬物的根本,想窮研萬物的這個生化的根源和它結束的情形,就是拽著怎麼一念。

那麼他也就是,其實這個時候因為受陰已經盡了,大家記住我們現在的前提修證的次第,已經受陰盡了,受陰已經圓滿了,把它破掉了。那麼受陰盡了這個時候,它會露出一個微細的動相。為什麼每一個境界都會貪起來了?就是一念微細的動相,他不知道這是六識種子裡面的這個想陰的一個內容,就循著這個動相,就誤以為因動了,特別是這一個境界,因心念一動,他會覺得說萬物一定會有生,有生相。從哪裡來的?就以萬物為根本,他這個時候就一心一意地貪愛到這個念頭上了,被這個念頭引逗著越修越大。這個時候當然會怎麼樣呢?就忘記本修了。

大家能體會到忘記本修的這種感覺嗎?你們有沒有忘記本修過呀?忘記本修的前提就是還常想著本修。這得說常在心上用功的,或者念佛念得相對比較熟了的人,哎呀覺得說突然間出來個事,又陷入到一個境界中的時候,回過頭來說,這叫做忘記本修了。所以大家看,其實我們每天都無數次地在忘記本修,就在妄想,在正念上,在煩惱上進進出出,進進出出,這是我們常有的事,所以這個忘記本修。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天魔呢,就是因為他一味地窮追不舍這個萬物的變化之機,他想知道它之始終,這就是著魔之端。這個時候天魔同樣如此,還是附在旁人身上,給他說這個相似之法。可是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面也講過嗎,說一旦成佛了以後,整個法界是一覽無遺的。無遺到什麼程度呢?還記得嗎,在第五卷裡邊,恆沙界外的一滴雨,在那兒下的一滴雨,在那個世界裡邊,都能夠知道它怎麼來怎麼去的。這是成佛了以後。那麼你現在剛剛才破了這個色受二陰,就想動這個念,是要不得的呀。這個時候魔附在他體上,稱自己證得無上涅槃了,就給他來說這個種種物化根源之法了。

由於這個魔力身上,這個時候你看,身有威神摧伏求者,就是這個魔身上還有威嚴之相,有這個威嚴可畏之相,神通能夠攝持他,魔通,攝持得這個修定的禪者就在這個,雖然這個座下的眾人還沒有開始聽法,你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就是提前已經被他攝受了,為他所折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下面就是開始魔言亂舞了。

大家來看,你看這裡說,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這是第一句。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這是第二句。都指現在即為佛國,沒有淨居或者佛的金色相,或者佛的佛國淨土,這是第三句。那這怎麼樣呢?大家想想這個菩提法身涅槃,但凡有佛學知識的都會知道,這都是在表法,表的什麼呢?佛的常住不變的聖果,佛的圓滿果德。結果他到現在說,都在他這個無常的肉身上,肉身是無常的呀。父父子子相生這是怎麼來的呢?這是生滅法。那現在他把這個不生不滅之性,就給它安置在生滅法上了。

涅槃是怎麼來的?是斷果,就是斷煩惱,斷煩惱斷得究竟以後得的果報。菩提是什麼呢?是智果,智慧圓滿了以後得的果報。這個法身一般就是說,這個智果和斷果所依附的、離生滅、沒有妄想、沒有染著的這個法身境界,常住法身。

結果他給這樣安置在他的肉身上了,就把法身就給安置在肉身上,肉身就是法身。父父子子世代相傳,這是以貪慾為本,業果相續而來的,他說就在這上面不生不滅,就在這上面體現了。所以說把束縛當做解脫,把欲的根本作為佛性了,這個時候就邪知邪見來耽擱他了。而且進一步又會說,我們現在所居的這就是佛國。

很多人在批判淨土的時候就用這招兒,你們聽過吧?當下,此處,這就是,這就是。因為佛經裡面不是說即染即淨嘛,當體就是淨土,怎麼怎麼樣。他就傚彷佛經裡面,化作魔言。佛經裡面他有這個,因為每一部經典都有判教,看他是依著俗諦講還是依著真諦講。

可是魔言他這裡不管他,他就說眾生身就是佛身,當下這裡就是淨居之處,所有的這些現成的就是紫磨金身。結果這個貪求善巧的男子呢,聽到他的邪說就忘失了本心,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善知識講這麼殊勝的法。

我就搞不清楚有時候,為什麼苦口婆心地照著佛說的說,聽不進去;只要今天哪兒攛一聲,相跟上去見個高人,親近個什麼善知識,馬上就頭頭是道。這是為什麼?你們說這是為什麼呢?百思不得其解有時候我就。明著正道擺在前面,他就沒反應,還有點覺得害怕上當一樣。只要今天出去,這個邪門歪道一說,我就口中無數聽到了。

最近這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印廣法師,這個大魔頭號稱法師,到處害人。他特別會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知道吧,特別讚歎國家領導人,一定要跟著黨走,他這幾招特別靈。那講起話來氣勢那真跟祖師出世一樣。這是誰,昨天還是誰又準備去聽他講法去,還是說,在哪兒講法來著忘了,還是說準備迎到哪個道場裡面去應供,還跟我說。我說你可別聽他,我說的你要相信,你要對我有信心,你別。還有什麼盧台長,就現前看到,那就跟《楞嚴經》裡面描繪的一模一樣,後面講到,我就看到他,有一次這個視頻,我就是想看這個盧台長到底是個什麼樣。還挺文質彬彬的,挺人模人樣的,坐在那兒。然後下面的聽法眾大家都在那兒聽,所有的內容是講了一些佛言佛語,講完以後開始提問。提問的沒有一個問題是說怎麼解脫,怎麼了生死,沒有。就是說今天家裡怎麼了,明天得了什麼病怎麼辦,後天是曾經種了什麼因,現在果報怎麼去去這個因果,怎麼怎麼,就在這些上,沒有一個問題超出這個。然後他就逐一解答,你多少歲的時候怎麼樣的,現在你的身體怎麼樣的,你坐在這裡還哪兒不舒服,都能說對。然後就站起來俯首稱臣,就跟這兒說的這個身命皈依呀,高得不得了,就這樣。心靈法門,填小房子,到處都是。我就覺得為什麼正法就怎麼也弘不出去,大家都覺得好不容易,還要哄著勸著來聽,邪法馬上就瀰漫開來。所以大家想想這些,這個就是這樣子。

而且大家看到了,這個被魔附的人口裡還怎麼說呢?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你看,就是說六根門頭無有不淨,都是淨的。那麼男女二根,你看,男根女根都是菩提涅槃真處。就這樣來糟蹋佛法,褻瀆佛法,混亂真理,無非誘人怎麼樣?就是讓你恣情縱欲嘛,因為他這麼一說,馬上就把你的本能的那個,輪迴的那個,最能量強的那個東西給你又引出來了。你本來修行那麼艱苦,舍離那麼艱辛,結果這會兒正想,好不容易,本來就想歇了,歇了一程又想往回走了,那正好嘛。

他就把這個車停到你面前,說累了吧,好上來我帶你走,咱們回去,不往上走了,前邊太難了,成佛之道。這不魔就這麼哄著,又把你哄回三界,乖乖地當他的子孫去了。他一看你沒啥本事了,又蹦不出去了,好了不理你了,不附體了。然後你就慘了,你繼續慘唄,反正到了地獄裡邊還是他的子孫,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些無知的男女因為順著這個情慾,他就不知道是和非了,那個時候他就認為這個好,所以就信這些話了。你看:

彼無知者,信是穢言。其實這是什麼呢?蠱毒,就是這個蠱毒魘勝惡鬼。這個其實以貪恨為罪,就是心懷恨意,然後墮到地獄裡邊受了罪以後,出來遇蠱成形,就遇到那些毒蟲子成形的這些年老成魔的魔鬼,來專門惱亂修行人的。見到定心已經破了,好,離開他的身體了,還是一樣的下場。這就叫做什麼呀?這是貪求什麼?貪求辨析。你好這口,他就依著你來,然後先把你折服了以後,還是按照那一套,讓你恣淫縱欲,破戒毀律儀。

那好,我們下面再講一段,這是什麼呢?貪求,大家看到了嗎,冥感,就是好感應。所以你這個修淨土的人呢,他是以求感應為根本,可是禪修的人呢,他是不在這個上面論的,所以修禪者和修淨者不一樣。你說我們都修了淨土的人了,一直就說,修淨土的人都會說: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你已經種了這個業了,你就不要再修這些了,再如果改著修這個的話,你曾經的這些感應的念頭到時候一下子出來了,你根本過不了這一關。還是以感應到底為根本。那麼這兩種感應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好我們先一起來讀。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舍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黏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好。大家來看,這個修定的善男子,他怎麼生起這個貪著的呢?他是心裡貪愛什麼呢?多劫遠劫、多生累劫的這個有緣的諸聖,生生世世有這個感應的心。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時候這個心又開始動了,就貪求諸佛菩薩及善知識們能夠冥求感應,求得這個感應。那麼結果因為他心一動,本身原來那個修定的心一動以後就又有缺口了嘛。有缺口的時候,就乘他這個求感應心,就飛精附在旁人身上,給他說相似的經法。大家來看,這個時候敷座說法的時候,因為他愛感應,所以一定會給他現一些什麼呢?現一些非凡之法。就不是從心地上講了,而是暫時能讓聽眾見到他長得什麼樣呢?鶴髮童顏。

這個詞一出以後,大家有什麼聯想?你看我們現在都好說,哎呀人家修得好,氣色多好呀。哎呀你看根本一點都不像五六十歲的人。這就是因,大家要知道。你不要這會兒講了說這魔成這樣了,這就是因。當然修行可能說心不亂,心裡無牽掛,可能顯得。可是問題是修行不是以這為根本的,不是說你顯年輕了就修得好,那佛還說比丘還要常有三分病呢。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時候就覺得說鶴髮童顏,像長了一百歲一千歲的人一樣。現在我們不是嘛,誰鬍子長點兒,就認為是有道,弄得一些大師們就故意留鬍子,髒死了看上去。穿個白衣,弄個布扣,顯得走起路來燈籠褲一穿,好像整個就是一道骨仙風。

就往這兒會,活了百千歲一樣,宛然是有修有證,對他就有了愛染了。愛染了以後就不能舍離了,為什麼呢?又被攝住了,甘心為他的就跟奴隸僕人一樣,天天以這個,你看四事,飲食、醫藥、臥具、衣服來供養他。現在好多的二寶居士頭們慢慢就發展成這樣了。因為他發展成這樣,這些二寶居士頭們確實曾經可能還有點心地上用過功。

用過功,這會兒一走樣,越來越覺得這個太好了,成了教主了,比皇上還牛,都給你磕頭,當今這麼多人了還來磕頭,甚至有的授三皈五戒,慢慢地他的這些徒眾就成了他的奴僕了。這些為他攝住了,也甘心情願,心甘情願的。而且他還讓聽法這些人生起一種什麼覺受呢?生生世世他就是我的師父,這輩子又找著了,就是他的師父,無量劫來就是我的善知識,又從法上生起一種貪愛之心,就黏在一起如膠似漆,說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好善知識,就分不開了,共業都造到一塊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當然這個人就以為他是菩薩,親近他,還是破佛律儀,潛行貪慾。這個人呢,具體大家看啊,這些話我們也聽過,真的是佛講法太有現實意義。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你看我們現在,你有時候碰到那個魔頭,一去了說,哎呀等了你好久了,你怎麼才來呀。頭一面就給你甩這麼一句話,那這些稍微有點什麼的,哎呀這是什麼意思呀,大師認為說我們肯定過去有緣。有的人還說,那我有佛緣呀,馬上就給自己下意識地說我有佛緣。那這個緣是怎麼結起的?你看,你曾經是我的妻妾兄弟,曾經咱們一塊兒修過,這輩子又來了,我又來度你來了。這麼心理一暗示,那麼馬上還著了道了,馬上那這輩子就是要跟他去。

結果說我要跟你,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這不就徹底綁定了嘛,你看這魔多巧妙呀。又給他說,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這就給你心理暗示一下,將來咱們在哪哪哪兒,這你就完全被魔掠走了。那是說那個地方是一切如來一切的佛都住在那兒。無知之人一聽,馬上就相應了,就成了魔的眷屬了。

就這些話都是魔話,咱們這個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癘鬼,年老成魔。這是叫癘鬼,癘鬼是什麼呢?以貪憶為罪,就是對一件事情留戀不舍,那麼最後遇到這個衰癘之氣,就是可能陽氣越來越差了,遇到衰氣了,成形了就叫癘鬼。年老成魔了以後,來亂這個求感應的禪者。見到他已經定心破了,那就不管他了。所以大家看,這就是求感應的。

所以說整個大家看到了嗎,所有在這個想陰中,大家注意到了,魔來的都是這一套。過了想陰以後,行陰、識陰的話,魔王就不得其便了,大家知道吧,到了行陰和識陰的時候是另一種風景了。那麼就是這個想陰的時候,在這個想陰的時候魔就會想盡辦法,不管他所求的是好是壞,都讓他動貪心。那我們想想,只要我們所求的不管好壞,只要你求了,一落魔,那就逃不掉了。

像我們現在雖然沒有修到這個地步吧,我們現在的這個見聞,或者修的這個定力境界,說實在的,不要說我們現在禪修的這個男子被魔給害了,入了魔道,我們連被魔利用的這個資格都沒有,知道吧。被魔利用的這些人怎麼被魔利用呢?還是要平常好說鬼說神,好在這一道上,好說附體,好什麼占卜呀、扶鸞呀這一類的。好這些,常在這上面,魔才能,也才能跟他搭成一道。我們現在被附體都被看不上,說實在的再一個,我們現在真要被附體了,那你自己還能了得呀,那你還來這兒來聽《楞嚴經》?你根本看不上聽《楞嚴經》了,你覺得你就是《楞嚴經》了。

就這樣嘛,所以說你看,我們現在不要說要見大境界了,不要說感覺到所有的人都跟開悟了一樣,都跟成佛了一樣在蓮花上坐著,你自己現在見一個能變化的,咱們這兒如果現在我突然間給你變成個帝釋天,變成個比丘尼,變成個比丘,變幾變你都瘋了,馬上就瘋了,那馬上這全北京我即刻出名。你說說現在的人都這樣。你不要說真的魔來了,真的說這些邪法,我們現在在電腦上用個特技造假來一張照片,大家就相信了呀。有的在雲彩後邊弄這樣一個身子,一個大的佛頭給你安在前邊。好是好,好像好多人因這個照片生了信了,結果最後發現這照片是偽造出來的,徹底就不信佛法了。

所以大家想想,這裡就是什麼呀?我們說的,都是生了貪愛了。所以學佛人求感應成貪是一樣的,但是修的法不一樣,修禪的人是絕不能生感應的。為什麼祖師們開示說,禪和淨土雖然最後到的地方一樣,可是途中的修法完全是天壤之別。淨土是拚命地讓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禪宗是讓你不斷妄想不求真。大家知道不斷妄想不求真,有一個妄想你要斷,它都是病,要增病的,就是增妄想的,不是斷妄想的;有一個真要求,那就是犯業障。你看這裡邊其實都是屬於犯業障,五十種陰魔裡邊基本上都是有的,所以最後都還得破。就把你引入到這個,還原到這個最根本的欲界的欲裡邊,把你再濃濃地投入到這個生命的最大煩惱中。

所以你看以前印祖在《印光法師文鈔》裡面開示說,修禪的人如果說教理不通的話,是很麻煩的,他完全不知道這麼一回事。有的人還很用功,真正用到一個心寂靜之處了,一旦出了這樣的境界不知是魔的話,就大麻煩了。這個我在參考夢參長老講《楞嚴經》他也講過,這個公案非常有名,就是一個皮襖,四個元寶。也是有一個禪修的老修行,修行的這個功力已經很強了,很強很強就出境界。有一年天氣冷了以後,他的這些供養弟子們就供養了他一個棉襖,又裡邊揣了四個元寶。古代不是都是元寶嘛,可能多少兩銀子,多少兩銀子,都是一錠元寶。那這個坐禪的人就可能應該是動了念了,就很高興,歡喜嘛,覺得是這個,雖然說沒有投入進去地貪進去,貪財一樣的貪,但至少覺得自己修行功夫感的這個供養。

晚上境界就來了,晚上坐禪中,禪境裡面就來了一朵大蓮花。那好在這個禪修者呢,這個蓮花來了就要接引他嘛。禪修者因這個禪修的功夫了得之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是什麼?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修行的功夫還不足以有這麼殊勝的境界出來,說真的就蓮花來了,他就坐上去了。他這樣一試試呢,他就拿那個引罄。引罄大家知道吧,給投到這蓮花裡邊去,這個蓮花就合上了。合上了以後,這個現象就沒了。第二天供養他這個弟子跑上山來說,哎呀師父師父,說他們家的馬生了個小馬駒,沒活。沒活呢,把這肚子,就是死駒子拉出來以後,肚子那兒露出來一個銅,引罄不是有那個銅把嘛。

看到這個銅把很面熟,說在師父那兒的引罄,常見到這個東西,就來問他的師父,說你是不是引罄丟了?師父說昨晚做了夢境,我投引罄問了一下路,結果這個蓮花就合上,沒這個境界了。一聽說哎呀,從這個死馬駒肚子裡面拽出來的,最後這個老禪師就講說:一張棉襖一張皮,四個元寶四個蹄。你看就換來了。若非老僧定力好,險些做了你坐騎。你說多可怕呀,險些做了你坐騎。這就是只要心念一動,就來,越親近越來得快。

所以大家想想,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感應。現在有時候對於這個感應呀,盡是吹牛,說見到。我確實也碰到這樣的人,說地藏王菩薩給他囑託,就跟佛給地藏王菩薩囑託一樣,末法時代一定要他來救世了,他再不救世,再不發這個心就不行了,他已經準備好了,舍生忘死要救末法眾生,說是地藏王菩薩給他說的。有的又說見了觀音菩薩,跟他怎麼怎麼樣,都是這些。囑託他,有時候就飄飄然起來了。我心裡想,不要說你跟菩薩沒有關係了,你連他的一個坐騎都不是。因為我們都知道,菩薩的坐騎,那都是大菩薩示現的呀。險些做了你的坐騎,我們連坐騎都不是。

所以大家看看,但凡這一類的人有個共性,眼裡空洞,泛著怪光。真的有時候泛著怪光,不是人的正常的眼光。因為人的正常的眼光,他是財色名食睡的這種慾望之光,那是對的,就是人來講的話他很正常。就這些人他自己就是做不了主,那個眼光,那個怪光就等於說,就真的跟魔附上來一樣,趕緊到這個人邊上把他收了一樣,都是這樣子。所以你看這就是,不管你修的勝境有多高,都不能生貪著,都不能生我慢。那不能生貪著,不能生我慢,就得怎麼樣?就得去懺悔,老實懺悔。大家還記得,這講完了再說個公案吧。

大家還記得上次給大家講我朝山的途中這一路的風景,還記得吧?記得在金閣寺幹了一件什麼事來著?金閣寺不是生煩惱了,跟人家知客師吵了一架,轉身就走了,沒住嘛。哎呀,中秋節十五我又上五台山去了。這次上五台山去倒不是三步一磕,沒時間了。開著車,有一個小徒弟開著車,越野車嘛,又把五台這麼朝了一圈。他們有的沒去過,就在五個台頂去拜拜。台頂朝完一圈以後,台頂還下雨,下雨以後怪得很。你從南台下來必須要經過金閣寺呀。因為當時的時候,在此之前我就想,什麼時候確實得去。我說有時候有菩薩安排,真的不可思議,這是今天給大家講個續集吧,這個朝山後續。那麼從南台下來,過了這個收費站,路過金閣寺的時候開著車就上去了,還是磕的那條路又上去了,到了山門口。

一天朝台下來差不多也就四五點了,那個金閣寺是四五點關門,就正好這個門又關起來了,半掩在那兒。開門的那個師父,就是我們剛下車,我往那兒走過去,一看門關了,我就心裡就又想了。因為人的這種我慢心呀,說是應該進去呀,哪怕說見到這個師父,我說見不著也正好,我總得到大殿的菩薩面前,因為供了一尊很高的觀音菩薩。我說在那兒好好懺悔一下,這個廟裡面的護法呀,供的諸聖人,還有些護法,我懺悔一下吧,給自己去個心理安慰。結果看到山門關了我就,人的這個時候馬上就又退心了,說哎呀,山門關了就不進去了,那就在山門外拜一拜,就找藉口。

結果那山門,往過這麼頭一探,那個門自己開了。開了以後開門的那師父說:你要進來嗎?要進來就快點。要進來快點,我說這讓進去,那我說走吧,就帶著他們就走。進去了以後呢,上次沒進大殿,早就聽說那裡邊的觀音菩薩很高。這次去了還進到大殿裡邊,恭恭敬敬地拜,又懺悔,說金閣堂上,上次來了驚動了諸護法,在這兒撒野一樣的,向觀音菩薩說弟子慚愧懺悔,沒修過去。心裡想想說就這麼出去。反正開門的那個師父呢,一共三個和尚,老和尚,知客和尚,開門的那個和尚。我說見了這個就行了,就算了吧。結果出去以後呢,心裡想如果說這個知客師見到的話,我就應該頂禮懺悔,那但願見不到吧,因為下意識還是說見不到就算了,就一直這種心態。

結果出去以後開門的師父說,算了算了,你後面也要去拜拜,你快點就行了,我們馬上要關門了。他就一邊催我,一邊又勸我往後走。你說勸我往後走,走完了以後又往前走呢,非得經過客堂不行。我到客堂這兒瞄了一眼,就準備這麼往出走的時候,客堂門開了。奇跡出現了,就這個知客師父就拿著個,因為上晚課了,就拿著這個佛門課誦集,大家知道趙朴初題的那個,就那個本子,一邊看著還出來,這麼朝我一看。我當時把自己戰勝,我就恭恭敬敬地合掌給他磕了三個頭。後面我的這些皈依弟子也跟著磕頭,他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師父這是怎麼了在這兒,看見他朝著他磕了三個頭。

磕完三個頭起來,我就覺得這個知客師父長得也不那麼難看了,嘴唇紅潤,皮膚又好,笑咪咪的這麼親和力大,就完全跟上次就是兩個人一樣。還說哎呀,今天不好意思,你下次再來拜,我們馬上要關門了,就非常的和藹可親。但是我想他也不知道,不知道我是那個曾經跟他吵架的和尚。當然菩薩就另當別論了,我一想想他為什麼在那個點兒他就正好出來呢?你說我想繞過去我都繞不過去。所以我就很歡喜地出來,人家把門一鎖。金閣寺出來以後,就把這事給心擺平就了了。了了以後真的就覺得這個道場又道氣十足,非常的好,就沒有被天魔外道佔據,非常莊嚴清淨。唯心所現。你不過這一關,你的心低不下來,這個就清淨不了。所以今天供養大家個續集。

好,那今天時間就到這裡了,我們先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