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講)

好各位同修,我們一起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楞嚴道友們,各位蓮友,我們今天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的第五十二講了,請大家明瞭一下。剛才上座之前,在後頭的時候還想了一下,咱們講《楞嚴經》,今天我們講五十種陰魔,就要講到第二十種差不多能結束,也就是再有三十層陰魔,我們這修行的路就到家了。講一部經典呢,覺得跟活一輩子差不多,從內容上來講,從程序上來講。你看我們這幾年,一開始生下來的時候是從這個經題講起,覺著非常憧憬,這一輩子前途光明,要學一部《楞嚴經》。

慢慢講到七處征心、十番顯見的話,這是這部經典的高潮,就像我們少年、青年的時候充滿了理想,對於人生無限地描繪。然後開始到了這個解結、圓通修正,就像到了壯年、中年打拼事業、家庭一樣,開始念咒、結界等等這些,就是安穩住了。現在我們開始已經進入倒數了,邁向死亡了,還有三十重陰魔就破了。真的是邁向死亡,因為五蘊,五陰嘛,就是我們現在這個色身,如果把這個色身五十種陰魔能夠破盡,那麼我們的法身就活了。色身死了,法身就活了。這就是我們學習這部經,一路涅槃路走過來的路程。

那麼好,今天我們依然接著上一講第五十一講,開始進行對於禪境中所出現的路途風景的一個領略。在此之前我們給大家講了破了色陰,就是五蘊裡面的色蘊,色法,色法的這個妄想所出現的狀況。那麼像裡邊說能夠穿牆透壁呀,這是第一重。第二重能夠把身體裡的蟲子拿出來。第三個能夠聽到十方週遍都是在講法。第四個能夠變現出來整個世界都是金色的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化為諸佛如來,你想破色陰破到第四重的時候都是這種境界。到第五重的話,十方虛空都是七寶色。

第六重能夠暗中見物。第七重能夠身體像草木一樣,內四大、外四大打為一片,毫無妄想知覺。這是從色法上的妄想知覺。這一共我們就講到這裡了,今天我們從第八重講起,就是遍見無礙,中間十境裡面的第七境遍見無礙。下面我們先讀一段經文。從遍見無礙一直讀到色陰魔相的結害囑護,也就是說保持覆護,成無上道,找到這句了嗎?在一百六十三頁小本第一段,從又以此心成就清淨開始,大本是六百零九頁的第二段,開始讀起,一起來。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好。我們來再看,首先看這個遍見無礙,從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這裡講起。這個淨心功極就是我們清淨的這個反聞自性的觀照功夫,怎麼樣呢?還到極處。到了極處並不是說最究竟圓滿了,就是一直向那兒靠近,一直向那兒靠近,竭盡全力,盡我所能,這麼一個修行狀態的時候,我們常說的淨極則光通嘛,會出現什麼狀況呢?突然看見所有的山河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淨土了,哪哪都是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照,整個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就像《彌陀經》裡面講的,十方無量諸佛出廣長舌讚歎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這個法門一樣。

但是那個是現在法界的真實的情景,也就是真境;這個是我們色陰還沒破乾淨的時候出現的幻想。所以你看遍滿虛空整個宮殿樓閣莊嚴華麗,都是無以倫比的。有些情況呢,這個情況不一定,就看我們是曾經熏習讀誦經典,心裡作意。你看這裡是怎麼來的呢?

這是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做欣厭呢?就是欣求淨土、厭穢輪迴染著之心。當然從廣義上來講,這個我們不能單純地理解為說,像因為咱們都是修淨土的嘛,就一定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並非如此,這是從廣義上來講的欣厭思想,就是想脫離輪迴,覺得六道中太髒了太染污了,不斷地想超越。你比如說這裡有可能說厭離這個欲界,想往色界;或者厭離色界和欲界,嚮往無色界;乃至界內界外的這種欣厭,是從這個整體上來講。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凝想日深,就是越想越力量大,久而久之地熏習成種了。熏習成種在我們的阿賴耶識,這個時候就被現在這個禪定的功夫逼得它逼到極處,它必須現身了。

你看就跟孫悟空斗三仙一樣,還記得孫悟空鬥法三仙觀嗎?《西遊記》裡面,說那個老虎,還有一個什麼?鹿,羊,是吧。去請那個雷公電母,他打妄語,請不動,法力不夠,說雷公電母今天不在家。結果孫悟空就說他騙人,說快快現身,結果果不其然就現出來了,這就是他的。我們把孫悟空和這三個道士比作修證功夫的話,就是這裡其實就是禪定逼到極處了,把它給逼出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心光所流露出來的時候,就在定中暫時化現出來這樣的情景。但是這個情景不久就會消失的,它不是真正像聖者所證的現境一樣,是一證永遠就證,不會再消失了。是這麼一個情況。所以如果不作聖心的話,這是一種善境界,說明你的功夫又上了。如果你一旦作了聖解,就入了群邪了。

所以這些其實平常像我們讀這些大部頭的經典,特別你比如說《華嚴經》,《華嚴經》裡邊形容這個佛國淨土,形容諸佛菩薩,這種神通妙用,或者常讀這些有關淨土類的,特別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類的這種經典,如果說光持名念佛,可能還不是容易引發;如果你常去作觀,特別是《觀無量壽經》裡面讀到整個依正莊嚴的時候,會在我們熏習成種。所以這裡我們特別講一下,因為我們修淨土是持名念佛好一些,為什麼呢?作觀會有可能引發。但是不必害怕,因為修淨土的是什麼?臨終的時候聖境現前,跟佛言並不相違;而且我們是以信願這種大的仰靠心,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能夠臨終正念分明;而且經典裡面明文也告訴我們說,假令不與大眾圍繞。所以這跟聖言量是同步地印證的,這是接引的真境,就不是這裡的幻想,不是這種幻境。

可是如果我們是修通途常法,那麼這樣的話,平常用功的時候,正在用功時,這個時候有可能魔會擾,這個時候就要小心了。如果你見它覺得正常,以平常心對待,那就沒什麼。如果你突然間覺得這不知道有多麼的超人之處的話,到處去說,我慢地去誇,輕易地去給人家展示,那可能就麻煩,有可能當時就要著了道。

或者有時候我們開始覺得暗暗地沾沾自喜,慢慢地控制不住到處說,說得一下子就跟那個大壩決了一樣,到處說,越說越加油添醋,這都是漸漸也就會著魔。所以等等諸如此類的。但是我總是在想的時候覺得還沒那麼可怕。沒那麼可怕並不是說我們現在覺得遇到這境界能夠把得住,是我們現在還真是遇不到,真是有時候遇不到,沒到這份兒上。大家先知道一下。

我們再往下看第九層,遙見遙聞。大家來看:又以此心研究深遠。研究就是研究什麼呢?還是以這個禪定的心地功夫,不斷地精研這個妙明真心。這樣的話,到了深遠之境的時候,突然間就於半夜的時候能夠看見遠方,不在跟前啊,不是到在哪裡,就跟我們說有時候見海市蜃樓一樣,遠方這個市井街巷里面的你自己的親戚眷屬在幹什麼,或者聽到他們說話的聲音。這些還是你看,此名迫心逼極飛出,就是你這個禪定的定功呀,禪定力,逼迫著你的心逼到極致處的時候,這個心光飛身外出了。也就是把我們的心的這個能量不僅僅,現在我們是綁定這個色身了,總覺得出不了我這個色身和我當下的這個由色身為核心引發的思想、認知。但是這個時候就等於說把這個神識,一般我們民間有一種誤以為靈魂出竅,其實不是靈魂出竅了,我們的靈知靈覺是週遍法界的,只不過你這個時候就把它的輻射範圍給它又展現得更加廣闊一點而已了,一般我們都稱之為靈魂出竅。這個時候就能夠隔物而有見聞了。大家想,你看我這裡作一個會通一下。

昨天在,因為下午要講《無量壽經》,在備到極樂世界的菩薩有什麼功德呢?這種神通威力到了什麼程度?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大家想想,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那反過來就是說,一切世界盡在掌握之中嘛。這都是我們的心地現前的功用。所以像這樣的你想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何況我們說從北京看見上海?這就等於說未到究竟時所顯現出來的一種幻境尚能有如此的功用。

所以這裡,你看這裡說,故多隔見,也就是所以能夠隔著物有見聞。但是這也是暫時的光景,不是聖者所證的境界,還是要注意的。在《正脈疏》裡面就講到,說當時河南有一位出家師父。河南有一位出家師父,他在這個禪坐中,禪坐中他是晚上,晚上的時候他在禪坐中看見他俗家的哥哥在山西,在山西不知道犯了什麼事了,就被官府給捉了拿辦起來,就是罵他、責打,大概就是說拷問,看看他犯了哪一條了。

這個場景就被在河南禪坐中的這個僧人看見了,他當時還覺得說,怎麼這麼怪呢?後來果不其然,有認得的人去山西,他托他到了山西以後問一下他俗家的兄長,就那個時間那個點兒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結果果不其然,跟他在定中見的一模一樣。

這個其實就屬於這裡講到的,叫做故多隔見,逼極了迫心飛出了,所以就能遙望整個市井街巷里邊了。唐朝還有一個瑞嚴禪師也有這樣的典故記載。瑞嚴禪師的這個功夫到了什麼情況呢?他在山裡邊,作為禪師嘛,佔著這個山,天下名山僧佔多,佔著這個道場裡面坐著。村裡面有個老太太信佛的,村裡面老太太信佛的來護持道場,給遞點吃的呀,弄點香火,給廟裡送,去了以後給瑞嚴禪師頂禮磕頭。頂禮磕頭呢,瑞嚴禪師就說莫拜莫拜,就是你不敢拜了不敢拜了,有急事。

什麼急事?趕緊回家救上百性命。就是你趕緊回家去,家裡有一百條命要喪了,你趕緊回去救一下。這老太太還納悶呢,說今天這禪師是怎麼了?但是她因為對他有信心,所以趕緊趕回去。果不其然,他們家的媳婦正在下廚,就那個小背簍裡邊有一簍田螺,準備在油鍋裡炒著吃。說趕緊莫拜莫拜,趕緊回去,看到了。

因為老太太是吃齋念佛的嘛,所以馬上就命他的媳婦。這古代不是婆婆能壓得住媳婦嘛,為什麼三十年的媳婦熬成婆呢?所以說她就趕緊把她給,準備炒著吃的,給止住了,把這命給救下來了。這個瑞嚴禪師確實有大神通,他在圓寂之前,同時,同一天同一個時間段去他所有的這些外護弟子家裡去應供,在臨寂前顯了這麼一次神通,就是這個瑞嚴禪師。後來他的這些外護弟子們不是來到道場裡面來道謝嘛,道謝的時候廟裡面的侍者僧人們才知道說,禪師最後這是(示現)。你看人家這是什麼?臨圓寂前為了讓後人起信,才示現了這麼一下。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時候這個逼迫飛出來的也是暫時的,為什麼呢?因為到這個地步的時候,緣影心還沒有破,大家知道吧。就是我們現在的這不是肉團心嘛,講《心經》的時候說了,第六意識這個緣影心還沒有破,絕對不是聖者所證的境界。只不過就是說這個功夫比較深遠了,好像似乎相似地發出來一點天眼、天耳、通的這種共凡功德了。大家知道,這就是說反聞功自見性把這個妄心給逼出來了以後,光明突然照到遠方了,所以能夠遙聞遙見而已,是這麼回事。這是色陰魔相十境裡邊的第九境,就是遙聞遙見。

我們再來看第十境:又以此心研究精極。你看,每一句開頭都是要把這個禪定心中研究到精極之處。行者到了這個時候,大家看這就更厲害了。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這個時候突然見到善知識。善知識是什麼呢?形體相貌不斷地變。你看這裡有一個修飾詞叫少選無端。少選是什麼呢?就是沒有很長的時間,一下,甚至一念,就跟萬花桶一樣,一下就動一個組合,一下就動一個組合。

他的身形也是,相貌變移,突然間就成了佛了,一會兒又變作菩薩,或化成天人,乃至化成龍呀畜生呀等等這些,不久之間無緣無故地作這個遷改。所以無端遷改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變一個,突然就變一個。就跟那個三打白骨精,變了一家三口一樣,一會兒就變一個、一會兒就變一個來騙唐僧。這裡也是,無緣無故。這是什麼原因呢?你看這裡:此名邪心含受魑魅。這是什麼呢?邪心的種子,這裡含容領受了魑魅之境。也就是說,或遭天魔入其心腹,也有可能是遭天魔趁虛而入,暗中潛入到行者的這個心念中,就把他的心和神給把持住了,會讓他引發什麼?狂慧就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什麼叫做狂慧。在修定慧中,有一種叫枯定,有一種叫狂慧。下面我們講的這種魔境裡邊,不斷的是要麼是枯定佔了上風,要麼是狂慧引發不能自制。這裡引發了狂慧以後,就能夠無端說法了。我們確實有見到這樣的一種情形,就是修著修著突然間就不知道,那種應該都是附體吧,就是真的能夠給你說一些妙義,而且還說得頭頭是道,你還覺得一想還貌似很有道理。

這裡就是說通達妙義,但是這完全是魔力所持使然的,不是聖者所證的境界。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間來這麼猛烈的這種境界呢?大家要知道,因為這個時候是有魑魅天魔入其心腹,讓他無端說法,不是說真正的、真實的這個妙心開了。但是到這個地步,因為是什麼呢,你看這裡差不多,又以此心研究精極

前面只不過是深遠而已,清淨而已,這裡到了精極,就是在這個層面來講,到了一個極致之處了。這個時候正是什麼?色陰將要破的時候。色陰一破,虛空整個都要破了。整個虛空都要破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容易引發這個魔。為什麼呢?就是前面講的,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正在此時。就是前面色陰還有一點,還有一點,這個時候馬上就要破了,所以他就能夠見善知識,一會兒變,一會兒變。

這裡的這些善知識分兩種,一種是我們平常可能所親近的善知識,比如說,或者佛菩薩、自己的本尊,或者自己最相應的祖師。你比如說像我最敬(仰)的印光法師我就最相應,有可能就變到他了。這些都是魔力所使的。還有一種是本來沒有善知識,就像我們夢一樣,沒有這個,你做夢夢出來這個。

我指的做夢是一個比喻,這裡是指的這種境界,妄見來了一個善知識,他的形體不斷地變化,不斷地變化,都是魔力所變的。所以大家看,這是在第十種境的時候,正好就出現了這個。而且大家要明白,這裡的善知識其實並不是說外境;這裡的善知識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就是行者自己的這個境界。因為善知識如果是外境的話,那後面還有想陰和受陰呢,想陰、特別是受陰才是領納外境,對吧,這裡呢色陰還沒有破,將要破沒有破的時候,這個時候色陰魔境都是指的自身,自身境界,沒有外境嘛。所以這個時候天魔入心就是色陰將破,這樣的話引發出來的。

所以說是善知識,其實就是看見自己變成善知識了,因為這個色法還沒破。這樣來講的話,更為微細了。這是交光大師在《正脈疏》裡面可以說是發所未發,出來這樣一個微細的見解說善知識。因為其他的介紹裡面都說,看到好像外境善知識,他更深邃地指出其實是內境善知識,這是我們色陰未破,自己的內境所變的。這是第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結害囑護,就是進行一個對於十種色陰魔境的總結。

你看: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你看這苦不苦?就是這種境界都是行者以定力,這是真,來破色陰,這是妄。由於這個禪觀與妄想的兩種用心相互不斷地在交戰,不斷地在相互交戰,在這個時候,故而顯現出來這種種現象。

那如果說我們行者在此其中能夠頑鈍癡迷的話,乍現的聖境你自己也不想想,你算老幾呀,我們很多時候就是說不能夠知道自己是老幾。你看有時候我們現在說,為什麼有的人就不承認,說為什麼非得修淨土?就到了末法就是修淨土,那其他的法就不能修了嗎?他就是覺得自己的根性還很不錯,甚至他會下意識地覺得,我在整個這個四眾弟子中我屬於上上根器。

這樣一來的話,稍微有點感覺他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這是暫現的一種境界因緣。可是如果愚昧無知,不能夠辨識的話,就以為自己已經登了聖位了。咱大妄語怎麼說的嘛,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所以這個大妄語戒就不由自主就犯了,那麼報終的時候也不由自主地墮無間地獄,經無量劫,求出無期。

所以你看我們為什麼這只有佛能夠講解呢?就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見過這些世面。你想想嘛,就是因為這個色陰在將破未破的時候,如果說我們的觀心不純。打比方就像我們現在念佛一樣,特別是臨命終的時候,你的信願不純,信願其實就是我們念佛人的觀心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正念和邪念一定會相互纏繞,螺旋上升一樣地去鬥爭。那麼這個時候,如果說沒有邪念的話,肯定魔事就不會出來,那是肯定有邪念,對不對?那麼如果沒有正念的話,你就過不了這些,這十層的關口,這一共是十層關口。唯有這兩個念頭,一會兒興起來了,一會兒滅下去了,一會兒又出來了,一會兒又隱了,一會兒又顯了,就是這樣輾轉,一共有這十重境界。

所以大家來看,這裡有一個詞叫做不自忖量,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應知道我們在凡夫位的時候,不可能證這種聖境。所以你出現聖境,這個時候就要仔細想想。世間人還說天上不掉餡餅,騙子怎麼把你騙了的?就是他告訴你好處非常大,利息很高,就把你錢騙走了。所以大家知道,我們有的時候說,佛法要從恭敬虔誠中求,不是說在初發心皈依的時候覺得才要緊,到這個階段依然還能用得著。恭敬虔誠嘛,要自己摸心看看,你到底是怎麼一個水平呀。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十重境從前到後一層又一層地透過來,前九重全明的是定力,到第十重的時候開始有了外魔了,為什麼?就是因為色陰將要破了,破色陰是動魔之端,發端,開始了。所以大家在這個上面要特別了解一下,而且這只是五十重陰魔的前十重而已。你看佛在這裡還叮嚀囑託說,汝等當依如來滅後,當依我的教誨,在我滅度之後,於末法中宣說這個意思,一定要告訴末法的行人,令這個正修行人知道這些定境不是真的,不要讓他住在這個裡面生歡喜心,讓天魔得了方便。所以讓他們保持正念來覆護正修,這就是才能夠證入圓通,得無上的菩提之道。

跟大家講一下,蕅益大師在講到色陰魔境這樣的一個修路歷程的時候,作了一個比喻是非常的精闢。他比喻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比如說我們修觀吧,咱們說修觀,這種觀法,反聞聞自性的這種禪定功夫就像什麼呢?能觀的心就像一個鑽一樣,鑽木取火的鑽;那麼所觀的五十種陰境,特別是色陰的這十種境就像木頭一樣。我們能觀之心鑽這個所觀之境,對不對?就是鑽木取火,這個火代表什麼?就是我們五陰,特別是色陰中的如來藏心,也就是反聞聞自性的這個性。前幾天跟一個小法師在一起溝通的時候就說,我們現在有時候把明心見性當做一個動詞,就是一定要明這個心,去見那個性,對吧。

其實它也可以作名詞講,為什麼?明心就是指的這顆妙明真心,見性就是指的見聞覺知之性。所以這裡的陰中的藏性就是指的這個妙明真心,覺知之性。這個見聞覺知之性就像火一樣,你最終鑽木為什麼?為了取火。鑽是能觀的心,禪定智慧之心;木是所對的出現的種種的陰境。那麼我由能觀的智觀破這個所成的境,最後不是為了取火嘛,火就是明心見性。那麼出來種種途中的這個所現的幻境像什麼?大家猜猜,像什麼?對,種種現境猶如火前之煙。為什麼這麼講呢?如果我們會修的人,鑽鑽鑽鑽,鑽這個木頭,對不對?鑽得看到冒煙了,開始就知道去火不遠了,這就對了。

你明知道去火不遠,你不會被這個煙給熏著呀,冒煙很正常的事嘛,對吧。這就叫做什麼呀?名善境界。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如果你見煙就以為說,哎呀這下可咋辦呀,冒煙了,出大事了,整個就大喊大叫開始,怎麼樣?火就得不到了,為什麼?你停下來了,這就叫見煙而止了。那你只能怎麼樣?白白地費功損木,把鑽木的這個木頭也浪費了,把鑽的這個功夫也浪費了。那確實蕅益大師的《楞嚴文句》裡邊真的是有大量的諸家所不到之處,這就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所悟境講的這些道理。所以確確實實,我自己其實最推崇的就是蕅益大師,依著蕅益大師的文句來學習《楞嚴經》,還能補很多的天台教理,是非常圓滿的。

所以他這裡講到的,如果說你見了煙就止住了,那麼就等於說中途迷惑了,即受群邪了。這就是說是善境界和即受群邪同在一個境界上,看你是繼續鑽火呢,還是被煙就給嚇到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裡講到的是什麼呢?色陰魔相結害囑護,是佛最後每講十重都要這麼給叮嚀一番,要總結一番。

那麼每講十重,先前還要給介紹一番,你看下面我們開始就是受陰魔相具示始終,就是總的把受陰作一個概括。如果色陰破了以後再進破受陰的時候,會有什麼好處?你看:是人則能超越見濁。那麼如果在此其中有一些什麼狀況,都屬於什麼?此則名為受陰區宇。這個範圍內,出現這個作用是正常的。好,我們一起來再把這一段讀一下,這一小段先讀一下。阿難,彼善男子開始,一起來。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反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好。首先我們看一下,為什麼這裡還屬於受陰區宇呢?前面透過色陰這種境的行人呢,透了色陰就是說能夠見到六根之性了,也就是說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了,到這個時候就所以這裡比喻的說手足宛然。但是呢,雖然能見的六根他不迷惑了,六根不向外面緣六塵之境了,可是不要忘了,六根也就是說由這個受,六根不是有感受嘛,受陰的這個受是什麼意思?色受想行識的受以什麼為義,大家還記得嗎?色是質礙,有質量障礙。受是什麼?領納。因為就是感受外在的嘛,這是好的苦的樂的,對吧,這麼個感受。這個感受領納的習氣還沒有除,這個習氣還在,他就下意識地還老想這樣,所以叫做不得自在。所以我們大家來看,得從開始貫,不能這麼跳著講,大家就跟不上了。

這裡講到的說,阿難,彼善男子,還是指的繼續修這個,修三摩提奢摩他中。這個善男子已經把色陰破盡了,透過前境的人還能夠精研的話,那麼這裡故說修三摩提。那麼這三摩提等於說從色陰來講已經終結了,從受陰來講開始要修了,這個時候就叫做什麼呀?見諸佛心了。

見諸佛心是一個什麼狀態呢?因為前面講到的色陰的這個堅固妄想已經盡了嘛。色陰的時候表示什麼?不就是好像明眼人在整個一個黑屋子裡面,對吧,是那個困境。那麼那個困境現在已經走出來了,色陰破了以後就等於說變成光明了,親見到跟佛同體的這個妙覺心了,就好像在一個鏡子裡面顯現本人的模樣一樣這麼明瞭,沒有那個黑暗的感覺了,這是從色陰中走出來了。

但是走出來到了這個時候,於妙覺明心雖然有所證得,不能夠稱體起用。大家明白,稱體起用在這裡就叫做而未能用,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到不了這個境界,只能夠依稀彷彿地作一個比喻,大家看猶如什麼呢?魘人,就是我們大家都夢魘過嘛,俗稱什麼呀?鬼壓身嘛。

那麼夢魘中的人他並不是說已經稀裡糊塗地迷迷糊糊睡過去了,他有的時候並沒有睡著,對吧,就等於說知道自己活生生地躺在這兒,也有手也有腳,這就叫手足宛然,那種感覺。可是問題是什麼呢?你被這個鬼壓身的時候雖然手足宛然,見聞也清楚,也不迷惑,知道是這麼回事,可是你的心就是被這個魘鬼給壓住了,動彈不了。

就雖然清清楚楚知道我是被壓住了,他就是動彈不了,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這個感覺,我們活生生的一個人夢魘的感覺,猶如一個修證行者修到色陰破了、將要破受陰的時候所處的這個困境感覺。所以這個跟前面說有眼睛在黑屋子裡啥也見不著是一模一樣的困境,只不過是層次又高了一些。為什麼呢?因為由於領納的這個習氣還在,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總想領納外邊的這個感受。

所以我們再來看,此則名為受陰區宇,就是這個還是屬於受陰的範疇。後面講到的說: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這幾句話形容的是什麼呢?就是得把後面的受陰全部破盡以後才會出現的狀況,不是說這會兒就已經得了。但是受陰破盡以後得個什麼狀況呢?大家看這裡就特別的自在了,就是其心能夠離開身體,反觀自己的容貌,能夠到這地步,叫做去住自由。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有所什麼呀?你看,無復留礙,就是不再有所留滯隔礙了,就是障礙了、隔別了,已經就是受陰盡了,行人到這個時候能夠什麼?能夠超越見濁,是人則能超越見濁

那我們想想見濁是怎麼來的?見濁。我們上次說破了什麼呀?五濁惡世第一個濁是什麼?劫濁嘛。劫濁就是世界有成住壞空,是由色法作為主導,對吧。那麼見濁是用什麼作為主導呢?是用什麼?我們的知覺嘛。見聞覺知就是我們的知覺,由四大地水火風跟我們自以為是的這個主觀知覺,相互就跟織毛衣一樣交織在一起了,就有了見濁,見解上的濁亂。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是受陰盡了以後,心就離開四大了,這個時候就沒有身見了,地水火風所組成的四大,就沒有這個身見了,自然能夠超越見濁,身見不起就超越見濁了。

特別是大家來看,你看這裡有幾句話說:去住自由,無復留礙。什麼叫做去住自由呢?去就是什麼?就是溜出去了,超出去了,對吧。住是什麼呢?還能還得回來。大家要知道,這叫做去住自由。就是說精神,我們就權且把它叫做精神吧,精神跟我們這個身體呢,精神可以在身體中來去自由,沒有障礙。換一種相似的說法就是可以說什麼?能生能死了。去就是死了嘛,死了以後還能回來又能活,大家知道吧。所以你看我們就是,在《正脈疏》裡面也講到,到這個地步的時候跟我們常說的坐脫立亡就不一樣了。有的人能夠一柱香坐脫了,就走了嘛,說走就走;他光能走,他來不了了,大家知道吧。

再回顧一下,我們以前不是給大家講過那個泰首座的典故還記得吧?那是在講《徹悟禪師語錄》的時候講過,泰首座就是,當時當然祖師們講的這個用意是什麼呢?就是說能夠修行到說走就走的這種地步了,還沒到頭,被人家撫摸著背還給笑話了幾句,說你能夠到這地步,如果你把這力量挽作一心、執持名號、求念佛三昧的話,那早是穩登上品,還用得著讓人家戳脊樑骨嗎?這個典故這裡我們再用一下,就是講到的泰首座的典故。

這是因為有一個石霜慶諸禪師,他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大祖師,但是他坐化了,也就是說圓寂了。圓寂了以後呢,道場叢林裡面有個首座叫做泰首座。首座是什麼意思呀?也可以說就是方丈的繼任,就是依照它的話,前任的方丈如果圓寂了,他就順理成章地可以繼這個方丈之席了,可以說是修正呀、德行呀也在叢林裡邊是屬於大家所公認的,叫做泰首座。

那麼這個泰首座順理成章地要陞座了,按照這個常法。結果就被前一任的這個石霜禪師的侍者叫做九峰道虔禪師,虔誠的虔,九峰道虔禪師,那會兒是人家的侍者,大家知道嗎?就一個侍者就把他擋住了,說不行,你要今天。你看古人,人家不是以情來的,不是以什麼威力來的,或者說你的地位來的,人家以道以法來的,只認這個,所以以這個服人你就能上。烏壓壓的整個叢林裡面幾百號人都在這兒看著說,你現在要升是不行的,說首先看看你能不能得了祖師的,就是我們前任方丈的這個法脈的真傳。說我當然可以。那你就道一句來。

說那你問。道一句就是問答嘛,看能不能印證一下,是不是到了這個來去自由的地步了。當然這裡不是驗證來去,就是看看你有沒有大徹大悟。因為這個石霜禪師他有好多名句在禪門公案裡面,什麼休去歇去,又說冷湫湫地去,他就不斷地這樣去,一念萬年去,有時候又叫什麼香爐古廟也去,一條白練也去,寒灰枯木也去。說了這麼多的去,我其他的就不問你了,你只給我道一句,什麼叫做一條白練去?結果這個泰首座就說,這只是色一邊的事。那人家開悟的人問答,咱也不能夠亂講,我不知道這個色一邊的事是不是就是意思說,祖師爺表達的是什麼呢?可能是世間法,說的是色法裡邊的一個表達,方便善巧的表達。

就這麼給回了一句。結果這個九峰虔侍者就說,原來你還沒會得了先師的意。就是你還沒有會得了先師的意,根本不行。就把這個泰首座一下子給上當了,就觸犯就惱了,說我這麼資格高還會不去,你不信你試試,你燒香來,如果說燒香來我會不得去了,算我沒有會。結果一柱香點著還沒有燒完,他那兒一座打的就走了。就要顯擺一下這個功夫,這就叫坐脫立亡。結果就被這個九峰虔摸著他的背說,坐脫立亡即不無,你想想色裡邊你既然說是不有,你還得不無呀。我說這麼一句,你就以為真的有個我能坐脫立亡給你顯擺一下,真的有個禪定功夫顯現一下,這也是幻相呀。

所以從這個上說,先師的意你夢都沒有夢見。要知道同時還有一個紫衣道人也是這樣,說走就走,結果走的時候又給說了這麼一句,他又眼睛睜開又問,說怎麼回事,這才能叫做去住自由。大家要知道,所以說宗門裡邊的很多坐脫立亡的,跟這個去住自由還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坐脫立亡的是憑藉這個、按照這個定力坐脫的,但是這個坐脫就是去而不能回,大家要知道這功夫是不一樣的。

我們世間也有死而復生的,死而復生的為什麼呢?在唐朝有一個隱峰禪師,鄧隱峰禪師,他有一次見到官兵跟土匪,就是造反的頭子打仗。那麼他看見打仗的時候,為了不想讓大家造業,突然就顯了個神通,把手裡拿的錫杖。大家知道古時候的禪師走哪兒就行頭陀、雲遊都得拿個錫杖,就像玄奘法師取經一樣。

他這個錫杖往空中一扔,把這兩夥人都給嚇壞了,嚇壞了那就不打了,這一看就是目瞪口呆不打了。不打了以後就把這個禪師的神通給傳開了。你看他神通,這個正知正見的禪師他一定是跟經典符合的。《楞嚴經》裡面就講的說,如果一旦這種,你必須就要怎麼樣呀?你得走,因為你顯異了。當時傳開了以後,禪師就害怕留下一個顯異惑眾的這樣一個弊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準備就到五台山金剛窟旁邊就入滅了。入滅走的時候怎麼入滅呢?問說,歷代祖師們是怎麼走的?說大部分都是坐著走的。說有坐著走的,那有沒有站著死的?說站著死的也有。說有沒有走著死的?說走著死的也有。說有沒有倒著死的呢?說這個沒有聽過。說那我就來個倒著死吧。倒著死就跟我們大概說牆邊這麼一打滾上去以後倒著。

人家倒過來以後那個袈裟衣服還是,我們都亂糟糟地就垂下來了,他的還依然貼在他身上,就走了。走了以後就倒在那兒,誰也把他拉不動推不倒,沒有辦法。結果這個,我說一家子都是乘願再來的,他出家的妹妹是一個比丘尼,來了給他就說,哥呀,你活著你就作怪害人,你死了還嚇唬人。就是你還作怪。呼地就下來了。這就是什麼呢?還能夠來,不但能夠去,還能夠來。

很多這樣的例子,特別是咱們禪宗不是一花開五葉,有一個曹洞宗嘛。曹洞宗是洞山良价禪師和曹山本寂禪師,不是師徒兩個傳的法脈嘛。那麼當時這個洞山良价禪師呢,他是開悟了以後,在唐朝的時候,差不多咸通十年的時候交代了,給常住上交代了,說我要走了,要坐脫立亡,就是要走了。常住上舍不得,這是一代非常有名的祖師呀,禪門下面一花開五葉的代表人物。六祖不是一花嘛,開的這五葉。

那麼人都哭的時候,連樹都白了,連道場裡面的樹都發了白了,就是請祖師再住世。那本來這個禪師已經走了,交代好就亡了,就死過去了,沒辦法又睜開眼就說,你們這些癡漢,你們怎麼這麼傻呢?有生必有滅,你哭什麼呢?又活過來給他講開示。這你看人家叫去住自由,說你們哭什麼呢。

在這種情況下,說到了這兒,我們佛學院也有一個法師,他的師父也是在東北,也是非常有功夫的一個禪和子。咱們也不說人家能夠像這樣的祖師,那肯定從跡門上來顯現上肯定是不如了。但是好像最近身體比較不好,而且還不好得厲害。不好得厲害就去養病,休息一下。徒弟們找不著了,你說都是小法師嘛,還是有依附心的,不知道師父去哪兒了,廟裡也找不著,消息都封上了一樣。到處去打聽,好不容易打聽到在某某地方養病呢,趕緊打個電話,還有點想念師父嘛,哭哭啼啼的,說師父你急死我們了。結果師父砰地來一句,說你孤家寡人的你急什麼呀?你看這就是心在道上。這就是禪師的風範,大家要知道。確實禪宗的根性都是這樣,你孤家寡人的你急什麼呢?隨時隨地都給你開示。不是當廢話,人情世故上來講的說,哎呀徒弟你對我好,我也安慰安慰你。噌地就來這麼一句,就鏟你的這個情見。

這是這個良价禪師。,就坐化了他又醒過來,回來以後又住了一陣子,還讓所有的寺院裡這些僧眾把積攢的錢都拿出來供眾,說打一場齋叫做愚癡齋,說你們這些愚癡。最後又把法傳給這個曹山本寂才入滅了。你看這死了又活過來了,又呆了一陣子,這才叫做我們這裡講到的什麼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已經盡了。你看從這個功夫來講,這就是這樣的大祖師已經徹底破了受陰了

當然這個時候就能夠超越見濁了。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為什麼?這裡這句話我們要了解一下,為什麼呢?因為什麼?受陰是怎麼來的呢?大家想想受陰的根本是怎麼來的?因為有能所嘛,我見到什麼,什麼為我感受,對吧。就是有一個見分的照用,這個觀照,有感覺的這個作用。

所以有這個,他就有領納,就有領受,所以這是根本的受陰。因為有根本的這個受陰作用,所以一攬,色身就成了根,有了身見。所以大家要知道,受陰如果沒有破的話,身見也不能夠全部把它忘掉;受陰如果破了,身見就忘掉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呀?你看,反觀,觀其所由,就是反觀這個受陰的來由,原是這個見分的作用,領納前境,領納現前的這個境界,於順呀逆呀上面有了增或者損的這個感受和妄想。所以說還是虛有這個領納和照明的顛倒妄想以為根本而有的受陰,所以叫做虛明妄想以為根本。好我們休息一刻鐘以後,回來正式走入這個受陰十境。阿彌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們繼續進行第五十二講的下半場的講法。首先我們接著上半場,已經把受陰魔境的具體始終之相給大家做了一個交代,把受陰破了以後是怎樣的,那麼受陰未破之前是怎樣的,後面的十種境界都是正在破受陰中會怎樣。下面我們就一段一段地來讀這十種受陰魔境。因為受陰魔境的文稍微比前面的要長一些,那咱們就讀一段講一段。首先我們來看抑己悲生,受陰魔境的第一境,一起來。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這是開始這裡講到的阿難此善男子,這個地方我們繼續要定位,這一層面已經跟前面的彼善男子不一樣了。彼善男子是色陰將破未破其中,這裡是指受陰將破未破之人了。那為什麼當在此中呢?就是在這個兩處,處在這兩處,色陰已經破了,受陰還沒破,將要破未破之時,處在這個之中,所以說當在此中

在這個定境中得到大光耀,其心就發明瞭。其心發明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心就跟佛心一樣了,會生起這麼一種自以為是。他不知道這個時候還是受陰所附的,就自己覺得自己跟佛一樣了。那自己跟佛一樣,佛是幹什麼的呢?度眾生嘛,所以他就深深地責備自己什麼呢?不能夠度眾生,不去度眾生。

你看,忽於其處發無窮悲,為什麼呢?因為內抑過分了。就是內抑過分,始終深深地責備自己,這種慈悲心,不斷地這種慈悲慈悲,然後失去了正受。大家知道正受永遠是中道,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所以這個時候突然就是什麼呢?你看,忽於其處,其處是什麼呢?就是有眾生之處,在眾生的身上發起了無窮的、相似的、自以為是的同體大悲心。

大家要知道,其實這並非是同體大悲,叫做愛見慈悲,但是他以為自己就發起了大悲心了。這個時候其他的不要說了,乃至見到什麼蚊虻,就是說最小的蟲子,像蚊子蒼蠅這一類的,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樣,跟自己的赤子。赤子是什麼意思?我們常說赤子之心,赤子是什麼呢?就是初生下來的嬰兒血色還沒有退的時候,皮膚特別的紅潤,就叫做赤子。

就跟看見自己生的赤子一樣,這樣的一種疼愛之心,心生憐愍,就控制不住地哭呀,流淚呀,責備自己呀等等這些,都屬於內抑過分。大家要知道,其實這個發心是善,本身是一種善心;但是他一味的如此就會失去正受。大家始終要記住我們要有正受。所以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說,過分自己這種責備的時候,就抑責摧傷自己。

那麼如果說你這個時候能夠有點覺悟,還能夠知道這是一種境界而已,那就沒有過失了。這並不是我們說的聖者所證的這個同體大悲的境界。如果你有覺了的話,正念分明,就不會為這個境界給迷住了,那慢慢就銷卻了。

若作聖解,就是如果說你不能夠,還把它以為說真的是證得了佛的同體大悲,不斷地悲愍心不止的時候,就會有悲魔開始,外魔開始引入了,悲魔潛入到他的心腑中,攝其神識。這個時候具體怎麼樣?見到人就開始悲傷,就開始傾訴,就開始說慈悲,就開始說眾生苦呀等等這些,流淚啼哭不休等等,這就是起顛倒了。由這個魔所致,失了正受了,命終必會成為魔王的眷屬。大家看,修佛修到最後成了魔王,那麼還是會魔福享盡以後還會沉淪。

什麼叫做悲魔?悲魔是從哪裡來的?在人道的時候鬱鬱寡歡,覺得一輩子不得志,死了。不得志死了,這種悲傷不能自制,死了以後還依著他的靈魂、魂魄死不休,我們說的叫做誓不罷休嘛,他這死了還不休,慢慢地這樣相續而久就成了魔類了。這一類的就叫做悲魔,就是因為他在生的時候不得志,就非常痛苦地這樣死去的,這一類的慢慢就成了悲魔。

那因為這個時候受陰還沒有破,受陰沒有破,它發出種種諸受的境界嘛,苦樂憂喜舍,這屬於受陰的全面的五個境界。這個時候這個悲心就是緣眾生很苦而引發的,所以看上去屬於大悲心,實際上由受陰而起,不是聖人境界。大家要曉得,這個就是入了悲魔了。當然我們現在想想,哎呀我是不是入了悲魔了呀?我見了蒼蠅蚊子特別地心疼,我見了蟑螂我也不想殺,現在太多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確然是慈悲,但是從究竟來講這屬於愛見慈悲,還是沒有通達諸法的空性,還是見法實有,生了愛見的慈悲了。當然我們現在能有一個愛見慈悲已經不錯了,你能夠不要說對一切眾生,六道眾生了;對人道眾生,對跟你有關係的眾生能夠生起來一種平等慈悲心已經不錯了。凡夫界的話不要說其他的,生的兒女多了都有偏心了。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體會不到了,曾經在那個年代四五個的話,有偏心的呀,肯定有偏心的。父母親都說一樣一樣,不說,他一定有偏心。兩個都有,你看。只要有咱們對等的,有二元世界就一定有差別相。不要說就有一個,年齡段都不一樣。小時候那麼親自把他養大,最後討了老婆娶了媳婦就心寒了。人心都這樣,你說這叫做平等慈悲嗎?

當然我們現在也有覺得自己非常的慈悲,舍不得殺蟑螂,也不會毒蚊子,天天來問說蟑螂怎麼辦,蚊子蒼蠅怎麼辦。你說你真要有這慈悲心,你就讓蚊子吃會兒血,你問這幹什麼呢?你不懂得嗎?你就讓蟑螂來回亂走就行了嘛。你如果把人比喻成蟑螂的話,到處都是蟑螂,多可怕,一樣可怕呀。你說你又見不得蟑螂,你又說你要慈悲。

那就只能說地方要乾淨,不要讓它潮濕,或者用一些沒毒的藥趕一趕,這樣也行嘛。你非得要表達說不知道自己多麼慈悲,蟑螂也舍不得殺,結果天天桌子上宮保雞丁和回鍋肉都有,你說你到底是慈呢還是不慈,悲還是不悲呢?所以我就搞不清楚有的時候。我們不要以此啊,佛法是以人為根本的。所以這是中間的一境,這只是第一境而已。第二境就更麻煩了,叫做什麼?揚己齊佛,就覺得自己跟佛一樣了。我們再一起拿起書來讀。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首先跟大家我們再了解一下,就是前面的色陰的十種境界基本上是從前至後。為什麼呢?它是一個次第相生的這麼一個位次,也就說透過一層又現一層,豎著的一個狀態。但是這裡的受陰十境就不一樣了。受陰十境是什麼?是橫開的。橫開的就是每一境它都給你個別現前,境是同的,就是這個境界,你所見的有異,隨你所見,隨類成魔。所以大家要知道色陰破的是什麼?豎著的次第相生。這受陰它是橫開的,同時展現的,就看你怎麼去見。所以大家來看: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還是說的,因為色陰已經開了,修這個三摩地來窮,就是窮盡受陰的這樣的一個定中男子。那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呢?我們來看:見色陰銷,受陰明白。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剝去一層,就像我們脫衣服一樣的。怎麼樣呢?就像脫衣服,剝了一層外面的色陰障礙的粗境界,粗獷的境界,這就是像脫了外衣一樣。那麼受陰明白是什麼?露出了一個虛明的境界,這是一種心理體驗,不是色法了。心理體驗就像內衣展現出來一樣,把裡面穿的內衣看見了,這就叫做見色陰銷,受陰明白。

那麼在這個時候,勝相現前,就是受陰虛明的境界明白顯露出來的時候,他會有感覺,法喜呀,這個時候見到諸佛的這個心就像明鏡顯現一樣,覺得心佛同體,勝相現前了。勝相現前他歡喜得不得了了這會兒,就會生起感恩呀,我聽聞到佛法了,修學了,能到這個地步,不斷地生感激感激,太過分了會怎麼樣?就不知道腳手高低了。

生起了無限的勇氣,心裡非常的猛烈,覺得說一定要馬上就要成佛。這種志向就等於說,諸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的這個艱苦的菩薩修行才能成道,我這會兒只要一念不生,如如就是佛了,就這種感覺生起來了。這輩子我一定能夠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就生起這種心了。大家知道真正這輩子要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才叫越三祇於一念。在咱們這兒,你必須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但是這個時候他就一會兒障礙顯現,一會兒又生內疚之心,這個修行中不斷地有閃失,誤入各種自以為是。

那麼其實他這個時候是怎麼一種呢?此名功用陵率過越。就是這個時候其實是有為的這種功用心開始陵跨佛乘,就是根本把佛都不在話下了,輕率自大,過分越理。什麼叫做過分越理呢?這個理是這麼個理,你還得事上去修,對不對?但是他只在這個理上不斷地拔高一樣,就是這感覺。只在理上拔高怎麼樣呢?這個時候就麻煩了,就成了這樣了。

認為什麼呢?自己已經非常的厲害了,跟諸佛是齊的。大家要知道這個時候是因為什麼?就是定慧不能夠等持了。那大家想這種狀況是定多了還是慧多了?對,就是慧多定少引發出來的。慧多定少,所以當知這並不是聖人所證的境界,大家一定要記住。覺了之後就不為這個境界所迷的話,那麼自知之明伴隨一路,這個就自然而然就怎麼樣?久自銷歇,不要理它,自然就過去了。

如果你自不量力,當作這是聖證之解,一定會有什麼?就會有狂魔,又出來一個種類的魔了,潛入到他的心腑裡邊,攝他的神識。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我們見過有一些人,逢人就開始誇自己的德行,就開始誇自己的境界,就說諸佛也不如我,一切修行者也不如我。這慢慢就失去了正受,成了魔王的眷屬。所以大家想想,狂魔是怎麼來的呢?狂魔就是什麼?這些外道修行狂妄自大地修行,結果狂妄自大,他沒什麼深修實證,這個時候就會怎麼樣呢?不得志也死了。不得志死了以後,狂妄的這個氣分還在,久而久之成魔了,就開始成這個樣子,就叫狂魔。也修過行,但是不得志,就會覺得最後沒有真正的入道。這一類的死了以後,久而久之就成了狂魔了。

所以大家想想,這一類的人有嗎?在印光法師民國年間開始就說了嘛,有的一些狂魔還有一種境界是以為什麼?開悟了就了生死了,就成佛了。不是有見性成佛嘛,那有的人知見都沒到,也沒有開悟,就以為一見性,只要一見性就成佛。印祖就還一句說,那既然如此的話,諸佛菩薩動不動就三大阿僧祇劫那麼長的修行都反是多此一舉,有愧於你了,因為比你都不如嘛,所以說反是有愧於你了。

大家要知道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修行的路途中都講過說,從初求佛道以來,精神受形,也就是他這個神識依附著這個一生又一生,週遍五道。大家知道,精神受形,週遍五道,一身壞死,又受一身,無量劫來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才成了這麼一尊釋迦牟尼佛。有一世叫做儒童仙人,就是供養燃燈古佛的那一次嘛,給他授記才說,你將來在某某劫在什麼地方成佛,號釋迦牟尼佛。那都是把這個僅有的供養拿去,請了一株蓮花供燃燈佛。最後燃燈佛過來,有水在下面,怕把佛的腳給髒了,那個時候實在沒有東西了,把頭髮散開舖在那兒,讓佛過去。這樣的供養心才把這個修來的。

有一世又作為淫女,淫女本來出去這是做色情交易的,結果為了救一個產婦,生下來兒子以後餓得不行了,就要把生下來的兒子給吃了。說那我出去給你弄點吃的。說你出去回來我就餓死了,要麼我餓死,要麼把兒子弄死。沒辦法,她把自己兩個乳房割下來,燉了給這產婦吃了。就這樣去行菩薩道。有一世鹿王的時候舍身,為了救一隻鹿,舍身到皇帝的宮裡面,讓這個皇帝把它殺了,不是每天都要殺一隻鹿來吃嘛。都是這樣去久修菩薩道才能成佛,你這會兒就一生你就覺得非常猛利,志齊諸佛。所以這些東西,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知見。

大家要知道,我們釋迦牟尼佛六度圓滿了以後,最後都有標誌事件,舍身救這個鴿子。當須摩王的時候,為了答應人家佈施,別人把他擄在山裡邊了,請求回來把答應下人家的事給辦了以後,我再回來受你的刑罰。這是為了持戒。那個歌利王割他的身體的時候,他一點嗔恨心都不產生,這是為了什麼?忍辱。像在浮沙國觀佛的時候,眼睛一眨都不眨,腳抬起來不往下放,就精進。這都是六度修圓滿了以後。禪定的時候頭上的鳥築巢了,一直等到鳥孵出來飛走了,才出的禪定。六度修圓滿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你看這裡他就剛剛有這麼點感受,馬上就覺得我就是佛了。所以這其實是什麼呢?狂魔入心。那麼這屬於什麼?慧多定少。我們再往下看,第三個就是定多了也不行,沒有智慧的觀照,還是會落入偏頗。大家一起來看,中間十境的第三者,又彼定中,一起來。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沉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大家來看,這裡這個境界我們要明瞭一下,這個境界就是說得比較具體,但是也很難感受,就依著佛開示的我們來看。說又彼善男子見色陰已經銷,大家知道,他始終在色陰已銷、受陰還在的這個情況下。那麼色陰銷了以後,受陰虛明的境界慢慢明白顯露出來了。但是這個時候呢,他於自心中已經所見這個諸佛心,佛心、自心能夠見得著了,可是他還不知道,被受陰所覆蓋,他意識不到自己所處的境況。這個時候會怎麼樣?不能夠進破,就是受陰的障礙他不能夠衝出去,所以這裡叫做什麼呢?前無新證。看到這一句了嗎?

可是不能進破的情況下,他雖然見到佛心了以後若有所得,但是不能夠起用。所以不能夠起用的時候,他依然想著憶念說,我還得托我這個色身。大家知道破了色法並不一定是離開色身了,明白吧,還要依托這個色身加功用行。可是自己回觀的時候就是色陰已經破了,又覺得這個色身已經破了,沒個依托處了,這可怎麼辦呢?也就是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所以叫做前無新證,歸失故居

能理解嗎?能不能理解?就是不能夠把受陰繼續往前走破受陰,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又回去想依托着色陰去修,色陰又破了。實在不明白打個比方,你們北京不是喜歡拆遷嘛,你們經過拆房子吧,是吧?就是說原來的老房子好像心甘情願我拆了,要喬遷到新居去了,給規劃蓋新房子嘛;結果給你算的錢到時候不要一套了,連個廚房都買不起,這可怎麼辦?這個時候處於兩難境地就是這樣,進買新的,沒有能力,後退故的,已經拆除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就叫做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明白吧?大家再一塊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我們現在就是這個行者,你想想到了一種什麼境地。

本來的話色陰已經破了,對不對。色陰破了之後並不是說色陰已經抹殺了,就是把它大卸八塊了,身體還在。只是把色陰破了以後,正好依著這個色陰修嘛,依着色陰借假修真嘛。雖然依著這個色身修,但是也沒有障礙,而且見受陰明白的話,正好進破受陰,因為明白它是虛明,不是真境,是虛明的一個幻境,不是真境。那在這種情況下兩相不失,這就是一個正確的狀態,本來是可以這樣的。既然破了色陰,我正好不為色陰所障,借假修真,進破受陰。

可是這個時候二具不能,就是因為什麼?智力衰微。為什麼?他既不能夠了達色陰空而不空,假借而修,又不能了達受陰有而不有。雖然色陰存在,它是假相,我破過去了,對不對。雖然色陰已經破了,但是它假緣起的還在,我達它空而不空,有而不有。這兩個中間他完全沒辦法,進也不能夠攻、退也不能夠守的時候,就灰心泯智了,就非常地沮喪,這個時候所以說是什麼?入中隳地就是什麼?毀壞的意思,兩個都毀壞了,兩個都靠不上的意思,明白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自己覺得沒有一件事情有意義可以做了,就陷入到這種境地了,所以說迥無所見

迥無所見這個時候,心中忽然生起了大枯渴,就像乾旱了好久,希望有雨一樣,飢渴了好久,希望喝點水一般。這樣的話,於一切時中沉靜其心,憶念這種中隳之境。就是把這個就作為說,我就始終守著這個,念念不忘,伴隨著它,就是以為精進相了,完全忘掉了我們應該修三摩提的這個精進勇猛了。這個時候就是等於說什麼呢?就是心灰意冷,就徹底破罐子破摔,他還以為是非常精進勇猛。就是在這種地步。

所以大家想想,這個是由什麼而生起的?由自心一直要舍舍舍,生起的這個渴仰之心,不斷地要舍。病就在於什麼?他的定大於慧了,所以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呀?沉憶懸心嘛,大家看到了嗎?沉憶懸心就是一切時沉憶不散,在這種狀態中。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能夠修行意識到這是偏於定力,沒有智慧相資。定慧要等持呀,大家知道嗎?這個東西一定要,就跟我們說你要調成一個糊狀的話,你得水和面一定得適合。

定多了就等於說面多了,就弄到那兒攪不動了,懂吧?那麼慧多了就等於說不斷地摻水不斷地摻水,太稀了,你就感受不到這個面起,就是相跟不上來了面量。所以一定要知道。買房子黑芝麻糊你們都知道吧?所以這就是這麼個比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觀察力慢慢就乏力了,沒有這個力量的觀照,就失去這個方便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自己還能知道說這是由於定太強了、慧太弱所致的話,就能夠收拾這個沉憶的狀態,提起來正念,這個時候就沒有過咎了。

如果你並不知道這個境界,還以為這是聖者的實證境界呢。禪宗裡邊有這麼一種境界叫做什麼呢?兩頭坐斷,中亦不從。就是坐斷三界嘛,過去現在未來,兩頭坐斷,中亦不從。這個光景如果你覺了,就不會為它所迷住,大家知道吧?如果說你永遠還沉浸在這種沉憶中,以為這就是聖人的境界的話,這會兒會有什麼?會有一種憶想魔。

大家看到,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會有一種憶想魔就乘機潛入到他的神識中,暗地裡什麼呢?這裡叫做什麼?你看,旦夕撮心,就是日日夜夜中把你的心給你始終控制住,懸掛在這個進退為難之際。就是你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它就始終把你收攝在這兒,不讓你動,就不讓你進,也不讓你明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失去了正受,會淪為魔王眷屬。到時候魔福享盡了以後,一旦失去了魔的福報以後,還會下墮下來。

所以大家這裡解釋一下,什麼叫作憶魔呢?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憶魔是什麼?就是那些得少為足的外道。就是他剛剛從凡夫往這個,起了一些邪知邪見,那麼修他的這些邪禪邪定的時候,他有一種感覺,覺得很舒服了,比如說很沉寂,很安靜。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想著這個,就想著這個,就覺得這個好,永遠都要帶著這個,不想離開這個。這個時候如果死了以後,魂魄就帶著這個貪染的執著,久而久之就成魔了,就叫做憶想魔。

大家知道,這就屬於什麼呀?定偏多憶。可是定偏多憶的時候,定多了以後,修定修得會又忘了慧了。你看這此起彼伏,就不斷地出婁子,又忘了慧了。那麼慧一多了又會狂起來。因為你這不是前面是定多嘛,那好吧,那我就修慧,修這個觀照的功夫;結果觀照久了以後,又會墮到狂境中了。大家來看下一境,就是慧偏多狂。大家記住我們現在還在受陰的十境中,這是第四種境,大家一起來讀。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恆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這號人還真是見過,我在普陀山那會兒就見過一個雲遊過來的師父,就是這叫做自言我得第一義諦。但是我覺得他還沒到這種地步,他大概是《金剛經》讀多了。《金剛經》讀多了就是說,你說這是下午吃完飯經行嘛,好多常住師父在一起走路聊天,聊一聊,論論道。好,他剛來掛單頭一天,吃完飯了,你說剛到人家的地,我們常說的到了寶剎去掛單,你還是一個客呢,頭一天掛單就聊開了,聊開以後他就開始聊起《金剛經》了。因為《金剛經》裡不是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嘛,無人相我相,他就咬定這一句了,馬上就用意識來解這個無人相,說我現在看人都不是人了。

他說看人都不是人了,別人就問他,那看人都是啥呢?結果他又開始誇誇其談了。因為禪宗裡面有高人呀,有那個大丈夫心或者說火氣大的,啪的一巴掌就給甩過去了,說你這會兒疼不疼呀?你是人嗎?你疼不疼呀?就把他收拾住了,頭一天掛單。我那會兒嚇壞了,因為剛剛出家呀。

剛剛出家有時候,我住在齋堂這邊,不在掛單寮,但是我一吃完飯,那會兒就想散心雜話一樣,去找這些師父們討教討教,到底看看他們的雲水生涯,沒見過世面嘛那會兒。當然現在也不算見世面,可是比那會兒十幾年的積累強點兒。現在我想想挺後怕的,確實還是有幾分福報。因為我雖然不是很通佛法,那會兒剛剛開始學,還沒讀佛學院呢,剛剃度了等著下去讀佛學院。可是我天生就聽他說這個肯定不對,他一說他見人不是人了,我就覺得他不對。長得也魔兮兮的。所以你看這裡就是這一類的,見人自言我得第一無上義諦。當然我相信他根本還沒到這地步,他就是讀了幾句《金剛經》而已。

我們來看,又彼禪定中的善男子還是一樣的境界,就是色陰銷了,受陰虛明的這種境界顯露出來了。但是過失在哪裡,大家來看:慧力過定,慧力過於定力,失於猛利。就是過失在哪裡呀?這不是說失去了他的勇猛精進心了,不是這個意思,大家要知道。過失在於他的觀照智慧過於猛利了,所以叫失於猛利。

也就是《心經》裡面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就只是照,只是照,但是沒有度一切苦厄,還沒有到度一切苦厄的地步。所以在這個照的過程中,照過多了,沒有定,定跟不上來了。所以你看為什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深般若就是要定慧等持,才不至於走偏。所以這裡慧力過多的時候,他會怎麼樣?就是覺得高興得不得了,現在咱們常說的法喜充滿。非常高興得不得了,每天都是這種歡喜體任,就是體悟,放任地體悟就叫體任,可以說就忘了收攝這個心了。他這個時候不知道要增加修一點定的功夫,他就透不過這個境界了,所以這裡叫做失於猛利

為什麼呢?因為他到了這個地步的時候,他定裡面還能感受到心佛一如的這種殊勝的法,他就恆常地懷在自心中,就一味地尊重說,你看我的心和佛的心是一樣的。大家常聽過有人說,哎呀唯心嘛,自性嘛,當下,就這個時候就說自心有佛,自心就是佛,就好說這些話。大家想這裡講到的以諸勝性懷於心中,就是指的這個境界了,勝性就是說自心中有佛心了。那麼以此為懷,慢慢地開始什麼呢?他就你看,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就開始慢慢地懷疑說,我的就是盧舍那佛。

天津有一個某居士,還是一個女眾,大言不慚地在視頻裡面講說我怎樣怎樣怎樣,經過多少番的怎麼,終於明白了,原來我就是釋迦牟尼佛呀。有這視頻,還能看得到。你說這笑得人牙齒都能發冷,原來我就是釋迦牟尼佛。

這更厲害,我就是盧舍那。但是他要知道這是一種境界出來了,是故於自心已疑。大家發現了沒,這個時候他疑就是什麼呢?因為他得少為滿足了。得少為滿足了,這個時候他就懷疑,懷疑說明什麼呢?還並不是能夠確認,大家知道吧。大家要記得這些語境啊。這個時候並不能夠確認,只是有點懷疑,就是得少為滿足了。

那大家知道真正的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此名用心亡失恆審,溺於知見。顧名思義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他的定力太微弱了,恆審就是忘了恆常地審查自己的幾斤幾兩,明白吧?所以說此名用心亡失恆審,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了,就一味地,其實就是說,跟我們現在說紅得發紫了以後就忘乎所以了。就是一味地溺於知見了,就以為自己已經,不斷地沉溺在自己已經成佛的這種知見中了。就說我心就是佛心,就沉溺在這個裡邊,被它淹掉了,淹沒在其中了。這個時候就成了狂慧了。

狂慧是很可怕的,大家知道,狂慧、枯定最麻煩。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能悟到說佛性雖現,但是還是像鏡中的影像一樣,你都不能夠稱體起用,你還能夠靠它幹什麼呢?所以說這個佛性雖現,還是假的幻境。既然你知道不能稱體起用,依然要修這個定,為求定慧要等持。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會有過咎。

所以說你應該知道並不是聖者的境界。但是有的人沒辦法了,他到了這個地步,他就認為佛心就是我心,一味地沉溺在這種狂慧知見中了。大家看,自心已疑是盧舍那。這裡就是留有缺口,就是看你這個懷疑心起來的時候,如果你以自己的知見說我不是,這就對了,對吧。

如果你以自己的知見以為說應該是,就是,不斷地暗示自己就是就是,這就慘了。這個時候就會有易知足魔,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這個時候就開始,見人就開始說,我證得無上菩提第一義諦,我已經得了《金剛經》的道了,見人都不是人了。你說他照著佛說、祖師們說他都不會說。祖師們哪有說過這樣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就失去了他的這個正受。

大家想一想,這個呀,其實我們有時候,為什麼說要實修實幹,我自己體悟確實是如此。包括我們的信願行,為什麼三個缺一不可呢?如果說信願超過頭了,行沒有跟上來,這個信願就是假的空的虛的。就跟這裡成了一味地沉溺於自己的證呀悟呀這種知見中的時候,會怎麼樣呀?就現這種狀態,光天天沉溺在我又證又悟的這種知見中,他沒有定力相資嘛,沒有禪坐,沒有念佛,沒有執持名號。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要以為說,講了這以後說,對啦,我們是修淨土的,跟我無關。也會有關。修淨土如果你陷入到狂信願中,也會出現這個狀況。就等著往生,甚至不斷地給找藉口,慢慢地戒律也鬆懈了,弄得沒辦法了,沒啥,反正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淨土真宗不就是如此嘛。所以你看這就是陷入到狂慧中了,現這樣的狀態,原因在哪裡呢?不能夠恆常地審查自己的行為。所以你看為什麼一定要保持覺知覺知、覺性覺性呢?就是一定要客觀,這種覺性就代表某種意義上就是應該叫客觀。因為我們一主觀就覺得說,我這馬上就成佛了,我就是盧舍那,我心就是佛心,就這種就來了。這種念一起,你把持不住就慘了。所以這屬於第四境,慧偏多狂。

我們來再看第五境,覺險生憂。這就開始又是常有憂愁魔來擾你了,又是攪和到這兒來了。大家一起來讀。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前面的是有點狂了,這會兒又自卑得不行了,抑鬱得不行了。你看這人活著多麻煩。又彼禪定中的男子,還是說色陰銷了,受陰這個境界明白了。這個時候呢,新證的境界沒有獲得,那麼故心所居的境界有點類似於前邊,但是境界又提了一層了,又所居的境界已經消亡了。

這個時候他會有一個什麼?大家來看:歷覽二際,自生艱險。什麼意思呢?二際是指的什麼時候?過去和未來,前後茫茫,前又渺渺,後又茫茫,看不到。你看為什麼有這個羅漢叫做化城呢?就是成佛路上覺得佛太遠了,走不動了,那就告訴他說這兒就是佛;結果去了歇一歇,再往前走。這是佛的方便善巧,為實施權,你看成佛路上也是有這樣的。那這裡大家看,新證的功夫沒有得到,他的這個狀況跟化城寶所還不一樣,大家這是相似地作一個例子,他都不知道怎麼來用功了,不知道怎麼往前走了。你們有沒有學佛學得說不知道該怎樣了?雖然沒有證到這種境界,但是有時候也是會覺得學著學著麻痹了,不知道該怎麼走了,也不知道該怎麼修,往哪兒用功。結果呢,過去的心已經亡了,他這裡有一個什麼呢?為什麼要憂愁呢?他往前走,不知道如何用功;往後看,特別害怕退失。

這裡是這個境界,所以說自生艱險。因為什麼呢?於此艱險他心中生起了無盡的憂慮的原因就是什麼?因為沒有新證的嘛,所以就沒有進;結果已證的他又害怕退了,保不住。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就如坐針氈了。大家來看: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就是睡的時候就跟坐在鐵床,吃飯的時候就跟飲毒藥,天天想著說,哎呀不想活了,算了吧,早點死了。

就跟我們求往生的人也是這樣,修淨土求往生的人同樣如此,不可以求速死,也不可以怕死。速死和怕死有一點相似,都現在這樣。有時候覺得說,造業造得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其實很多情況還屬於吹牛呢,你真讓他死,他又怕了。

但是這種境界他是真的想死,到這個時候就不由得常求著說,誰希望他早點解脫,誰把我弄死算了。大家要知道,這個時候就是這樣的修行人又失去智慧的觀照方便了。沒有智慧的觀照方便,不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就恐怖過度所致,生起了過度的恐懼心。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時候如果他能夠用智慧或者本有的覺知悟到這是定太多了,慧又少了,又是定多了慧少了,這樣的話,改過去的話,則就沒有過咎了,它不是聖人所證的境界。

如果你以為這是聖境,然後就真的去當真的話,就會有一分常憂愁魔趁機潛入起來,更加地撥弄、增加你的這種憂患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重的人,就是比較犯得重的人,就自己拿著凶器就可能把自己給割肉弄死,自殺了。確實有這些用工夫用得過猛的人,就是自己在身上自殘呀、割呀什麼的等等這些,確實有。

這個時候就覺得好不容易呀,覺得說一輩子修行嘛,或者半生的修行,了生死的心有,也都入到這個道裡來了,也修了這麼多的,積功累德也修了這麼些年,修了半輩子,覺得害怕再退、再墮地獄等等,就是產生這種恐怖心。結果往前走呢又上不去,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參禪裡邊也有這種進退兩難的,參著參著沒辦法,甚至參得有的還俗的。所以都是這樣的。那麼這是重的話,就天天想著早點死早點解脫,早死早解脫。他是真的把自己弄死。輕的呢常懷厭世心態,就是根本連一個人都不想見,話一句話都不想跟你說,這樣的話躲到山林裡邊不願意見人。這都是什麼呢?失去了正受。

所以大家看,八正道八正道,見維語業命進念定都屬於要有正受。你有一點邪見,就會從中墮落下來。你看佛在世的時候,也為什麼製造殺戒,大家知道嗎?佛為什麼製定殺戒呢?也跟這個有關。有一次世尊在一個江叫做獼猴江,獼猴江邊叫一些比丘修不淨觀。修不淨觀的時候,這些比丘們就是說開始修不淨觀,就厭惡這個色身,覺得裡邊都是屎呀尿呀等等這些,厭惡得不行了。這種厭離心極致的時候,就求助別人,你把我殺死。覺得這個色身又髒,又是造業的工具,特別這個舍離心生起了。結果這個時候就真的有一個上當的。

當時有一個比丘,在家的時候職業是什麼?專職是什麼?殺人的。對,他還不是屠夫是殺畜生,他是殺人的,劊子手。那麼這樣的一個他出了家,他沒有證到聖位,是凡夫嘛。但是他不知道這個時候殺人有罪,因為佛陀還沒有制戒。不知道殺人有罪,就存著好心幫助這些修禪不淨觀的人。說,那你把我殺死。那好,我滿你的願,就把你殺死。一刀殺了以後呢,用水洗刀子上的血的時候,心裡生了後悔心了,說我是一個修行人,怎麼能夠斷別人的命呢,斷人家的命。這個時候,就難過不已的時候,正在難過的時候,大家知道吧,這個魔王就現身了,大大地讚歎他的功德說,你不要停止,你不要停止,這有大功德,你成就他們。一下子這個魔王這麼挑撥,魔心一入以後,直接回到江邊,誰求他,他馬上就弄,求不求就全部殺,連續殺了六十個人,連續殺了六十個比丘。

結果佛陀晚上一起禪坐講開示,看到怎麼一下子少了這麼多比丘,他就問,問說這些弟子比丘們哪兒去了,最後一問問到這個叫做勿力伽難提比丘,說全是他給一下子殺了那麼多,就馬上大呵斥這個比丘,製定了殺戒。因為當時甚至有一些證到羅漢的,就是以為這個色身太造業,他就灰身滅智,就自殺嘛。所以殺戒裡面,若自,若教他,讚歎隨喜,見作隨喜,這些都是叫做殺緣,具足這個殺的緣。

大家知道據說自殺的人呀,這個我是看會性法師的註解裡邊就講到,他說到,自殺的人是非常痛苦。我們以為說自殺就一了百了,不是這樣子的。自殺等於說什麼呢?據說,比如說你有八十歲的壽命,結果你活到四十歲的時候你就自殺了,還有四十年的壽命你並沒有享完。

說這個自殺者很多時候開棺呀,或者在給他驗尸的時候,他的身體扭曲,面目很可怕。為什麼呢?就是自殺了以後他又回到這個身體上來。回到這個身體上來,死了他就又不想死又後悔了。所以後面的這四十年呢,暫時還陽看到再沒有生還的機會了,很痛苦,所以接下來的這四十年以後他每天都要演習自殺的這個場景,這四十年就每天都要有這樣的遭遇。這是據說啊,那想想我們寧願相信,如果如此的話多麼痛苦呀。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是什麼?叫做覺險生憂,這是屬於生了憂的一種類型。那麼生憂,光生憂不行,生喜也不行呀。一走極端,一定會入魔道。大家看後面就叫做什麼?覺安生喜,這就是有歡喜魔入心了。我們一起來讀。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好。大家來看,這還是禪定中的這個男子,這個時候他還是色陰銷了,受陰顯露明白以後,他的狀態是什麼呢?就處在一個清淨的境界中,內心非常的安隱。這個時候他就覺得處在清淨中呢,他跟前面的不一樣,前面的是什麼?在那兒憂患,又不能夠新證,又怕退失。他這會兒是指的什麼呀?因為沒有獲得新證,他就不想再要去修行證量了,那麼艱辛,對不對,他不想那個了。

那麼前面的他也不害怕退,也不以為這個有多險,大家要知道修行路不是不進則退麼,他也不管這個。所以他就不知道下面不斷地修自己這個根本的定慧三摩提,他陷入了一種什麼呀?唯是一味的,啥事也沒有。大家也見過這樣的吧?一切自在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嘛,就開始什麼?一切都是自在的,現前當下,沒事。

不是有說,絕學無為一道人,不斷妄想不求真嘛。那是指的究竟根本境界,你這個時候不是不斷妄想,你還有妄想呀。後面還有什麼?色斷了還有受沒斷乾淨,還有想行識呢。所以你有妄想的時候一定要求真,求真求到究竟以後,回過頭來才說,不斷妄想不求真。他這個時候就以為說一味的無事了。宗門裡邊最害怕的就是墮在這個無事窠臼中,不來什麼呀?我們常說的叫做參究嘛,猛烈地參究,就墮在無事中了。但他還意識不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一點點輕安而已,我們有時候講講,其實連禪定都算不上。

好多人都來問說,得了某某禪定了,怎麼怎麼樣。有時候我們也只能照著祖師的話給他打一下,激靈一下,說你這連個輕安都算不上,充其量算一個法喜充滿。大家知道嗎,我們的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覺受,充其量算個法喜充滿,輕安也不容易的。

這個時候才得點輕安,他就以為得了大自在了。在這種情況下,突然生起了無限的歡喜,心中歡悅得就不能夠自止了。你看這個,心中歡悅,不能自止,這也是宗門的大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這個清淨心中暫時所現的輕安,你如果沒有觀照的智慧把它控制住,會怎麼樣呢?就出現這種狀態了。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會出現什麼呀?就有一個歡喜魔。大家知道喜樂魔是怎麼來的呢?也是外道修行得了這點輕安以後,他就以為自己得到徹底的解脫,極致的快樂。極致的快樂,就守著這個不忘,死後還帶著這個不舍,歡喜不散,久而久之成魔了,就成歡喜魔了。

大家知道我們世間呀,不管是不是修佛的,很多時候不是修佛的,沒有正知正見的這些修道者,然後他妄自還覺得非常的傲慢,很可能每天處於遊山玩水,託跡山水中,最後狂妄而死,這一類的就會變成歡喜魔。有的人到處說,學佛要學的歡喜佛嘛,歡喜禪嘛,一切要自在歡喜嘛。你給我天天歡喜去。佛都說了,人生有八苦。他就對著幹,不要,學佛學得不能那麼苦,要自在歡喜。這裡各種各樣的緣起,你看這裡,如果不能夠將定慧進行到底,就會誤入到這種,緣起法就緣的這種法。

所以大家知道,苦也罷,樂也罷,歡喜也罷,悲哀也罷,都不能走極端,任何東西都是向那兒偏了就要用這個來調,都是方便善巧,始終要不能離開正受。

結果他這離開正受怎麼樣呢?入其心腑了以後,見到人就呵呵地一笑。他可不是像濟公那樣的,人家心裡有數的;他沒數,他以為自己成了濟公了,見人則笑。你看,於衢路傍,就是於這個街頭呀路邊呀,每天載歌載舞,任情放縱,說什麼呀?我已經得了解脫境界。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將來沉淪墜落。

所以大家看正受有多麼重要。圓瑛法師在這裡說,祖師們說過,如果有證悟,趕緊須快吐卻,就是吐。吐的意思大家明白吧,就等於說跟吃了個東西,你趕緊把它吐得遠遠的。假如你覺得有證悟了,就是這種狀態。你有證悟一定要趕緊把它掃了,隨時出現隨時掃。大家發現了沒有,禪宗的祖師們都是什麼?隨時講法又隨時掃,就遵循了《金剛經》裡面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你看呵佛罵祖完了以後說,誰把這當真了,罪同五逆。這雖然是一種為讓你明白,但是也是一種掃的方法,就是你把呵佛罵祖還不能當真。所以你看這就是一直要有正受,正受就是凡所有相一直虛妄,將虛妄進行到底,無智亦無得,連得、無得進行到底,這才能叫做正受。所以大家想,這一些陰魔境中,我們要知道,始終要有定慧等持的相資功夫,這樣才能長驅直入。

當然如果回到我們現實中就是需要我們。馬上要放暑假了,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的楞嚴的課程。下一次大家記住,現在暫定九月四號,記住我們下一學期的《楞嚴經》開講在九月四號,記住這個好,那麼這一學期隨喜大家的堅持和一直的聞法功德。下面我們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