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28頁)
如果我們的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現世八法...問: 世間事業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報得來的,還是今生努力奮鬥得來的? 夏壩仁波切答: 世間事業的成功既...
前面講了受持《普賢行願品》的障礙熟溜病(念熟了就隨口溜,心不隨文作意),今天就...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可是沒有幾個佛教徒懂誦經的...
諸位都知道觀音菩薩的手中執有淨瓶與楊枝,淨瓶與楊枝,這是表示了菩薩普救世間的偉...
夫稱三昧者何?思專想寂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寂,則氣虛神朗。氣虛則智悟其...
我們要經常觀察自心,對自己的心作開示。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被種種分別念的波濤擾亂著...
形形式式的賭博,在當今社會已大行其道。知道一點佛家對賭博的看法,既可吸收一些佛...
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有一些道理,好像...
古人說機深禍深,量大福大,勸誡世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紅塵之中心臨百事,唯有寬大...
大家學佛的同時,都在做積累功德的事,為自己多修福報,希望今生能生活得更加好。因...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談過失和功德的經典裡說: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別...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只是隨著時代的...
真正的養生高手,不見得依靠保健品,有時候,吃對了,普通食材照樣養生。特別是下面...
人不會養孩子時,就會溺愛。什麼苦都不讓孩子受,乃至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幹,感覺是對...
入秋以後,空氣乾燥,是秋燥症多發的季節,同樣秋天又是收穫的季節,每到這時各種時...
但是我們這些煩惱習氣也不是一生養成的,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養成的這種貪瞋癡慢種...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陰境 取相認同喪本真 話說多...
一般人忌諱白骨觀這幾個字。修白骨觀,不單純為了修不淨,如果改個說法,自觀骨相,...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種。因為我們的心是這麼的複雜,而且心的問題又是如此之多。...
隆蓮法師(19092006),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漢。佛陀只輕輕地用腳一觸,整...
現代人造業有以下幾種顯著的特點,和以往時代迥然不同。 一、意樂猛烈 即造業時內...
龍樹菩薩乃是現生證得歡喜地(初地)之菩薩,其出世本懷,一則為他人宣說大乘無上法...
岡波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說: 如果一個人前生喜歡殺生,今生也大都喜歡殺生;...
我說過,我不是看破紅塵來出家的,也不是因為憤世嫉俗。但我理解你的憤怒和委屈。當...
多欲為苦,意思是說: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對慾望貪求無厭,永無止境;總會遭到求不得...
鎮江定慧寺的彌勒殿有這樣一副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人...
維則禪師(約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譚,永新人(江西吉安人)。元代...
無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斷真理的標準,也是佛教區別於其它宗教、哲學的...
在《壇經機緣品第七》中,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
一、物質財富是無常的 論財富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則《樵夫與熊》的故事:有一個樵夫上山去森林中伐木。等伐完...
淨業行人都知道,在淨土經典中,釋迦世尊及十方諸佛都勸人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以期將...
到寺院之後,我們拜佛、拜菩薩。我們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什麼精神呢? 一、學習彌勒菩...
禪宗裡有則機鋒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問:寒暑到來時,如何迴避?師曰:何不向無寒...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於伽伽...
兒女們不久你們就要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了。這是一個漫長歲月,將近四十年的職業生涯...
人很多時候,會受到業障牽引,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說,有些明星,喜歡整容,把下...
佛陀要我們這樣的凡夫常當繫心觀身,觀二十事,它們是: 一,我此身中,空無無漏;...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種執著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需要全體佛教信徒都必須遵守。與佛教的其他戒條一樣,五戒戒...
世人疼愛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無論是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做父母的都會盡...
《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老母親唯一的兒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萬分...
一、施捨與菩薩道 佈施、智慧與解脫佈施通常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這種解釋側重...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論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重...
生死問題是人類的一個永恆的命題,人類從產生以來就一直追問:人生從何來?人死往何...
苦難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時代。知苦識苦,欲擺脫苦難,發奮圖強,天將大...
懺雲法師(19152009)在台灣佛教界享有盛譽。法師法名成空,信眾尊稱他為懺...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的決,...
無相、無住、無念是般若法門的三大要領。在性空、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契入諸法實相...
持文不持義: 如果僅僅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而受持,卻不觀察甚深的意義,則如同孩童...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
中國人養孩子,都知道窮養兒,富養女,認為教育男孩要嚴格,可以在物質上苛刻一點,...
修忍的利益,如《菩薩地》所說: 菩薩首先觀察安忍有種種勝利,即能堪忍者來世怨敵...
龍樹菩薩說,人有四種未來:從光明到光明;從光明到黑暗;從黑暗到光明;從黑暗到黑...
我在觀音寺認識一個師兄,曾經和我一起住過,40多歲時,就因病去世了,在集美醫院...
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 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即此身受;...
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祖孫情、父母兒女情、愛情、...
似乎短短幾年間,伴著新的傳播技術和人們對心靈層面的更多關注,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曆...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在鄭博士諮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埋怨自...
摩利支菩薩,梵語Marici,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天、日前菩薩、具光母、具光...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則沒有成績給人家看,...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所謂: 不離善知識,成...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時候...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內心浮躁,...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緣,犯了錯被罰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體於女主人和別人...
人生的每一種境界,都是修行,修什麼呢。修謙卑。記得以前想要建設一個觀音殿,那時...
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修...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個世間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活...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早晚功課,要是一個寺院,都沒...
一、靈隱寺 去過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靈隱寺,是古今聞名的名剎之一,家喻戶曉...
佛陀之所以製定每月的六齋日受八關齋戒,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但是受八關齋戒,為...
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者,一...福是什麼?俗世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禍根。俗世又以為權大是福,其實權重的人自己憂深,也被別人怨...
我們都是父母生而養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正因為有...
如果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中國談論素食,許多中國人可能都會懷有一種說不清、道...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
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麼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卻開了一家提供免費午餐的餐廳,...問: 修行就是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句話要怎樣去理解?這是弟子剛從中台電子報四三○期中讀到的,和我經常背...問: 請問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或者兩者本質相同而只是名詞上的不同? 中台禪寺答: 初心是初發心,初初發...問: 為什麼有舍利子? 中台禪寺答: 舍利為梵語,即遺骨之意。舍利可分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廣東省南...問: 為何念經時妄想會侵犯念經的意識?如何解脫妄想的侵犯? 中台禪寺答: 人有許多的無明妄想,而在這些無明...問: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這首偈子如何解釋?其主要意涵為何?出處為何?謝謝法師...問: 想請問在金剛經講錄中有關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一句的解釋,用錢財佈施屬色塵,法佈施屬...問: 為何在佛的世界裡沒有女眾?就是說沒有男女相. 在現今社會裡女眾為何比男眾易得度?男眾一當得度就非常的...問: 佛法中提到病由業生,業由心生,心念與疾病的關聯為何?要如何善調身心? 中台禪寺答: 所謂過去因,現在...問: 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什麼是金剛怒目相的真諦呢?修行學佛的人,在面對他...問: 能否開示自淨其意的意義。 中台禪寺答: 自淨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問: 菩薩為何有無明?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能否覺無情,如果不能,怎麼會有情及無情同圓種智? 中...問: 請開示成、住、壞、空的定義? 中台禪寺答: 成、住、壞、空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問: 關於慢心,末學不甚明瞭。什麼是卑劣慢?與其他慢心的區別為何? 中台禪寺答: 只要對他人心存比較,進而...問: 如何擇法擇師? 智慧法師答: 《瑜伽師地論》裡講的,善知識有八種德相:何等為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問: 煩惱心雖在當下放下,過一會兒又上心頭。請問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謂當下大徹大悟,是悟了什麼呢? 中台禪...問: 對於無奸不成商這句話,法師有什麼看法與見解呢?可以為我解答嗎?謝謝。 中台禪寺答: 佛法中有五戒──...
在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兩位聖者與我...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勉勵改過行善的人,往昔的過...
大豆,又被稱為珍珠黃、瑪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國農民所重視。中國的耕地總面...

禪修,重在這個修字。修有兩個方面,一是行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

八因三緣,修一個圓滿的福德身
事業成功是宿世福報還是今生努力?

【推薦】如何對治誦經中的有口無心

【推薦】誦經的竅訣有六步驟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淨土法門之金玉良言精要

【推薦】聽經聞法對我們極為重要

【推薦】佛家怎樣看賭博

【推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推薦】機深禍深,量大福大

【推薦】所積之福已被自己折損

敬造如法佛像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秋季的「四大名補」

不讓孩子受苦,以後他就很苦

秋吃三種果最潤燥

去除煩惱習氣要下狠心

【推薦】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白骨觀實修法
【推薦】心的五種歸納

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

現代人造業有四種特點

念佛是二力法門

【推薦】如果常做某一類的事,就會變成某一類的人

【推薦】訴苦與抱怨反而會徒增苦惱

多欲為苦--警惕慾望的禍患

【推薦】何妨大肚包容

【推薦】維則法師的淨土思想

「無我」的定義及其意義

若於轉處不留情

【推薦】財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寶藏才是取之不竭

施恩、受恩與報恩

【推薦】淨土法門有何殊勝之處

我們應當向佛菩薩學習什麼精神

生死隨緣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世界500強高管對女兒的忠告

為什麼業障重的人口味比較重

凡夫應常繫心觀二十事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推薦】五戒的制戒因緣

善待我們的父母

有勇氣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佈施、智慧與解脫

持誦《金剛經》的功德與靈驗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高僧掠影--懺雲法師

願不切,行不深

無相、無住、無念

五種錯誤的聞法方式

略說佛法大意

男孩養志氣,女孩養氣質

能堪忍者來世怨敵少

人有四種未來

【推薦】你下輩子的房子買在哪裡

業的三種報應模式

【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小資型學佛和商人型學佛

【推薦】嘴上不積德,最終是害了自己

摩利支菩薩的功德利益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觀音菩薩會附體顯靈嗎

【推薦】謙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課

知苦才能離苦

【推薦】你的生命不因別人的喜歡而存在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

中國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六齋日的淵源

十種金剛心
福是什麼?錢多就是福嗎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當代素食觀念與餐飲業經營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推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免費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費餐廳開張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怎樣理解
「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
如何解脫妄想的侵犯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如何做到遠離六塵而行佈施
為何在佛的世界裡沒有女眾
心念與疾病有何關聯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自淨其意」是什麼含義
菩薩的無明與眾生的無明有何不同
何謂「成、住、壞、空」
何謂「卑劣慢」
如何擇法擇師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如何看待「無奸不成商」

救世大悲觀世音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