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其他法師文章(第32頁)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看完之後討論,無關乎電影,只...

諸經釋忍辱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故名為忍。 《優婆塞戒經》說...

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

驢肉是這樣來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處驢肉館。幾乎每到傍晚,門口就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轎車,有單...

學佛先克己慎獨

慎獨出於《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傾聽生命的吶喊

一頭牛的死亡 四五個穿長筒膠鞋的屠夫把一頭牛拖進了屠宰場。他們將牛的腳用繩子套...

培養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為一名兒科中醫師,每天接診眾多患兒,其中發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積食。 現在由於...

二種行門,決定得生彼國

智者大師在《十疑論》中說:修行淨土念佛法門的人,欲決定生西方者,應當建立二種行...

了解放逸的源頭

現在人總想休息、放鬆,為什麼呢?因為太累了,這其實是生命力不夠的表現。 從報德...

防護六根,斷除淫慾

當年佛陀住世的時候,要求出家人防護六根,並示言若縱諸根名為放逸,若能攝護名不放...

生活中的修行

一、 從國王的三個問題說起 俄國的托爾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說,叫做《國王的...

修淨土法門要發起出離心

沒有體悟到無我(大乘中觀學派稱之為空性)的人是極苦的。凡夫有苦,卻沒有苦聖諦,...

居士怎樣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親閑聊。當談到居士時,這位父親氣哼哼的說:自從他信了佛以後...

淨土難乎?易乎?

寒暑假中,陸陸續續有居士來找我聊聊。除了接觸他們生活中的煩惱,在修持上,我總是...

人生實相與彌陀的救度

《佛說譬喻經》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名行人被餓虎追逐至懸崖邊上,腳下是萬丈深...

別把佛法當成一門學問

若我們自稱佛子,聽了佛法,卻不守戒,你學佛,但卻把它變作了一門學問,這是如王陽...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在道路狹窄...

佛,是有靈的

豐子愷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佛無靈》,曾載在1938年8月13日《抗戰文藝》...

一盤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問到: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一定會回答:我每天都吃得很好...

說誠實言--佛教戒規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反覆提到了諸佛說誠實言一語。如經文說:舍利弗,南方世...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剛上小學的女兒去逛街。在...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度化母親學佛的歷程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滿著智慧與善巧方便,最終目的都是要眾生成就無上佛果。在這些年...

中國現存的古代大佛【組圖】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已近2000年時間,除了變成中國最大的宗教流派,也令歷代不少...

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

中醫更強調吸收能力 首先,傳統中醫的角度,基本上沒有營養的概念。自古中國人都不...

如何度化家人學佛

學佛的師兄弟們大概都想讓家里人也學佛。我也不例外,好東西總願意家人共享。 昨天...

【推薦】疾病與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屬人之所遭,所遭均屬業障,業有輕重、深淺...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直發抖。為了取暖,它們只好緊...

佛教素食觀對於改善生態的巨大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出發,明確提出不得食眾生肉。...

誦地藏經與念佛

你讓我看看你的修學日記,我瀏覽了一下。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你對佛法的虔誠及修學的精...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門的人,頗費心機地四處奔走、勞身傷財,希望遇到某個道骨仙風或者...

四個不同時期的素食體驗

說來我已經素食十年了。曾為了吃飯的問題頭痛不已。我前後經歷了四個時期。每一個時...

茹素八年,收穫的遠不止健康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我和先生已經茹素八年了,這八年可以說是我們成長至今收穫...

懺雲老和尚自述吃素經歷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響很深,所以即使大連佛學研究...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藥用價值

糙米含有維生素B1和其它B族維生素,能治腳氣病、減肥;斷奶嬰幼兒食糙米粉可提高...

中西醫的素食營養觀

目前的社會,由於對素食營養知識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對素食者的營養問題懷有負面的想...

烤雞鴨背後的真相

學習傳統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鄉一趟,聞到滿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想起...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紀曉嵐曾經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下了許多關於新疆的事情...

勸過年吃素說

大凡普通人家過年逢節,總要辦些大魚大肉吃。因為我國的古訓平日不能常吃肉的。古時...

蓮池大師不食肉的論點解析

(一)人不宜食眾生肉 (人者,仁也。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 【原文】 ...

豐子愷:素食以後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無其事,也不想說什麼話。這會大醒法師來信,要我寫一篇...

外境沒錯,錯在自心

外境永遠沒有錯,錯在自心。在我進入佛門不久,我的一位師父曾經多次斬釘截鐵地對我...

如何正確閱讀佛經

一: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

經書法寶迎請須知

一、迎請法寶須知 1.迎請法寶者,鬚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難遭想,根據自己的需...

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很多人對放生有這樣一個疑問:市場需求量是固定的,按照市場供求平衡理論,買下一部...

念佛人的四類朋友

每個人,依過去世的種種因緣,總會認識一些朋友。念佛人,這個特別的群體,周圍的朋...

略論觀心工夫

假如將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的內容加以高度濃縮,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剝落殆盡,...

念佛與參禪

念佛可往生西方,參禪能明心見性,一般以為這兩種法門互相牴牾、渺不相涉,參禪對上...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師父說:你們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嗎? 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發現自己沒...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錢這個東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價值,手段的價值,而不是目的性的價值。當然,窮...

淺議如何集中精神

現代人在生活中,時常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學習都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為之懊...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持...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道安法師答: 這乃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力的加持...

為什麼十方世界難與極樂世界相媲美

問: 為什麼說十方世界的莊嚴都無法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相媲美? 道安法師答: 諸佛在因地發的願有總有別,總願即...

念佛人見思煩惱沒斷,能否往生

問: 我們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忘掉,但是見思煩惱沒有斷,能不能了生死出輪迴呢? 道安法師答...

念佛打妄想是什麼原因

問: 我阿彌陀佛念到今天,還是打妄想,這是什麼原因呢? 道安法師答: 這裡面有一個竅門,大家要知道,你念佛...

念佛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問: 念佛的目標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道安法師答: 還是慢念好。念佛的原則是什麼?就是要做到一向專念...

淺談天台宗與淨土的關係

靈岩山辦學宗旨的來由 教學天台,修歸淨土,這是我們靈岩山寺辦學的宗旨。從前,就...

遮止無意義的話語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嗎?難道我不能盡情地...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活動,深感師父們乃至身邊師兄...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嗎

自殺是人世間最大的不幸!走到了這個地步,是相當可悲的,所以對於有這類傾向者需特...

打佛七的由來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和佛號。可能你們對此並不感興...

不同淨宗祖師的教義和歷史地位

一、淨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請教印光大師:歷代祖師,如蓮宗諸祖等,身後須經...

兩家人的興衰

前幾天聽一位同事講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在老家公路邊買了一塊宅基...

正確的助念心態

凡人即將死亡,乃生命中最為微弱時刻,許多臨終者面對死亡不知所措,此時助其正念,...

淨業行人的遺囑樣本

XXX、XXX、XXX,我的親人們、孩子們: 今天我趁著身體康健、頭腦清晰時立遺囑,你們不要覺得驚詫和不吉...

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若以念佛一門、攝生...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我誤以為個性不錯。但個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從沒認真思...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

一、問世間成功為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貧困的西海固地區採訪。所謂...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假如我去問一百個人,你有沒有煩惱?我相信,這一百個答案都會是...

略談禪的理論與實踐

一、禪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離不開禪定的實踐。禪定的...

我為什麼要選擇淨土法門

末學學佛已有幾年,先是學禪宗,近來才開始修淨土。 末學所在的地方,一南一北有兩...

如何為去世的親人祈福超拔——《地藏經》的啟示

我們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罪業深重的時代,正是應了《地藏經》中末法眾生無不是業...

念佛人的悟處

淨土法門的困惑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一直就有許多疑點困擾著學佛行人,念佛能...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國庫裡去搬絹,能搬多少就賞多...

不為外界所干擾的沉靜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沉靜,外面的世界豐富多彩,她卻能夜以繼日安靜地呆在單調的實驗室裡埋頭工作,縱使成為...

塵埃裡開出鮮花

低到塵埃裡,並且在那裡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說的話,很受一些年輕人喜歡,也算是名言了吧。的確,這句話寫得很美...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一份理想的科判,藉以梳理全經的脈絡結構,然後再剖析經文的...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

古人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今社會,雖不說物慾橫流,但可說是人被物牽著鼻子走。有人為財,貪污受賂,聲敗名...

活在過去或擔心未來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去或未來中。 一部分的人他們...

珍惜當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孫將鳴曾為資國寺題了這樣一副楹聯:浮生若夢誰非寄,到處能安即是家。大意...

五個方面分析「無我」的含義

佛教的經典和論著浩瀚如海,其數量更是數不勝數。隨著古德對經典的理解角度不同,所...

不要逃避壓力

壓力不只是個埋藏潛伏在心中的無形殺手,而且影響深遠難測;壓力不會自然消失,常常...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伺地》中對於緣起的甚深義──...

僧人用齋時的觀想和祝願

為了修行自律和傳教度人,佛陀根據當時的環境和修行的需要,製定了許多相應的戒律和...

五種修行心態錯不得

佛教是個重實踐,重自力的宗教。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在佛教的修持...

學佛必讀的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

沒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對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學只是勸:沒事念念佛吧!反正只有好處,沒壞處嘛!如果上...

人生旅途要隨緣

生命是一個緣生的歷程。有過去的因,還得有現在的緣才能成立一切現象。因是種,緣是...

佛像的真義與不敬的果報

恭敬佛像之學處分三: 一、真實義;二、以公案說明不敬佛像之果報;三、應學恭敬 ...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維,無論晝夜都常常思維...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了達夫妻皆是緣,因此不可...

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人有這個想法了。淼鎮上有戶人...

保護動物行為指南

01、對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不干擾它們的自由生活。 02、野生動物不是商品,生命無價,不要圖財害命。 03...

佛教的社會責任

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求他們承擔起責任,更忽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