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無表色

受戒時,以強盛三業,製造一種色體,此體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名為色,外相不顯,故名無表,因有防非止惡的功能...

無所得

沒有什麼法可以得到的意思,這是無相的道理。...

無所說

佛講經說法,明明有所說,卻言無所說,這有三個深意:   一、實相理體不可說,實相理體,法爾如是,說了等於白...

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是不滯住於善惡、是非、空有、斷常、迷悟等等對待的兩邊,連中道亦不住。而生其心者,即是生其空寂、靈知、...

無想報

又名無想果,即外道修無想定者,命終生無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滅,而身亦如枯木死灰,他們誤以為乃真涅槃境界,...

無想定

外道為了獲得無想天的果報而修一種泯滅一切心想的禪定。...

無想天

無想的眾生所居住的天,在色界之第四禪天。...

無尋無伺

色界二禪以上,無尋的心所,亦無伺的心所。...

無稱光佛

無量壽佛的別名,為十二光佛之一。...

無佛世界

沒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時期,如釋迦佛涅槃之後,彌勒佛尚未示現的這一段時期。此時期由地藏王菩薩負責教化眾生的工...

無實無虛

無實是不住有,無虛是不住空,離空有二邊,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義諦。金剛經說: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無二亦無三

謂成佛之道唯一,而無二道或三道。法華經方便品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定的意思,禪定的別名。...

止犯

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止觀

止與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定,觀屬於慧,止觀就是定慧雙修的意思。...

止觀宗

天台宗的別名,因為天台宗是以止觀為主要的修法。...

止觀不二

止者法性寂然,觀者寂而常照。止好比明鏡和止水,觀又如明鏡和止水一樣,能影現萬象,所以止和觀,是不二的,是一...

止觀十境

為天台宗十乘觀法所觀之境,即:陰界入、煩惱、病患、業相、魔事、禪定、諸見、增上慢、二乘、菩薩。...

止觀法門

止是定的意思,觀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觀法門,就是修定慧的法門。...

止持戒

制止罪惡行為的戒法,如五戒、八戒等是。...

比量

因明學的三支量之一,即比喻量,如隔牆見角,比知有牛,隔岸見煙,比知有火。比量,即推比、量度之意。...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義,即   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

比丘尼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稱。...

比丘入眾五法

又作入眾五心。指比丘參與大眾時,應當遵守的五個法則。據四分僧羯磨所舉,即:   一、修慈愍物,於大眾中應修...

毛道

又名毛頭,是凡夫的別名,因凡夫的心念不定,猶如輕毛隨風飄舞不定。...

水月

水中之月。水月有影無實,以喻諸法無有實體。...

水輪

成立世界的五輪之一。...

水懺法

神僧傳說:唐悟達禪師,膝上生人面瘡,依神僧之告而修懺悔,以三昧之水洗之,瘡乃愈。因著慈悲水懺法三卷,名水懺...

火大

四大種之一,以溫熱為性,調熱為用,因週遍於一切物質,故曰大。...

火宅

三界之中動亂無安,猶如火宅,所以將三界喻為火宅。法華經說:三界無安,有如火宅。...

火淨

五種淨食之一,即將一切食物,先以火燒煮使熟之後才食。...

火塗道

地獄的別名,與刀塗道、血塗道等合稱為三塗。...

火焚地獄

焦熱地獄的別名,因墮落在此地獄中的罪人,時常被猛火所焚燒,故名。...

見地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相當於聲聞乘的預流果。...

見網

謂種種的邪見纏縛身心,好像網兒纏身不得出離一樣。...

見論

二種戲論之一,即我見邊見等之戲論。戲論是無意義和無利益的言論。...

見縛

謂見惑能纏縛著人使不得自在。...

見流

謂見惑能使眾生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得出離,為四流之一。...

見諦

見到真理。聲聞乘要在預流果以上才能見諦,菩薩則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見諦。...

見惑

二惑之一,即見解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等之五不正見是。見惑品數,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識立百十二。...

見取

四取之一,即取著身見邊見等非理之見。...

見取見

執著自己的見解,安住不舍,而且強非為是,即近於普通人的成見。...

見性成佛

見性是見到一切眾生普具之佛性,見自佛性者,當下即與諸佛無異,禪家名之為見性成佛。...

見思

見惑和思惑。見惑是凡夫在見解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之五不正見是;思惑是凡夫們在...

見道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為見道,因十六心是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大乘的菩薩,則於初僧祇之終,終四善根之加...

見道位

菩薩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通達少許二無我理,體會真如...

見所斷

三所斷之一,即於見道時所斷的八十八使見惑。...

譏嫌戒

息世譏嫌戒的簡稱,亦即停止做讓人家說壞話的事的戒律。...

螺貝,在召集大眾時吹之。...

貝葉

貝多羅葉的簡稱,此葉經冬不凋,印度人多拿來書寫經文,叫做貝葉經,或貝文。...

長生

人的壽命長存。無量壽經說: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長老

指年高德邵的比丘。...

長行

行數很長的經文,即十二分教中之修多羅。...

長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資具以外的衣。長是長物的意思。...

長物

多餘的東西,如比丘多餘的衣缽金銀米谷等是。...

風色

(喻)物之空無猶如風之無色。...

少康

(?-805)唐代高僧,為淨土宗第五代祖師。縉雲(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在睦州開淨土道場,集眾念佛。師每...

少光天

色界第二禪天之第一天名。...

少淨天

色界第三禪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識享受淨妙之樂,故名淨,因這種淨妙之樂在第三禪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淨。...

少林寺

在嵩山的少室,梁時禪宗的祖師達摩,曾在此面壁九年。...

丹霞燒佛

鄧州丹霞山天然禪師,曾到洛東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燒之取暖,院主見之呵曰:為何燒我木佛?師以杖撥灰...

從空入假觀

天台宗的觀法,菩薩先修空觀,了知諸法皆空,不墮執障;次觀諸法雖空,幻相歷然不無,因果業報不失,故能從空出假...

從假入空觀

天台宗的觀法,謂菩薩先修假觀,了知幻相假有不實,終歸於空,不落執情,雖廣度眾生,而實無有眾生得滅度。...

由旬

是印度計里程的單位。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約八十里;中由旬約六十里;小由旬約四十里。...

乏道

沙門自謙的話,義與貧道同。...

蘭若

阿蘭若的簡稱,是僧人靜修的地方。...

去執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執著。...

1、世界的簡稱。   2、時的別名,如過去、現在、未來,都叫做世。...

世依

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依靠的大聖人。...

世法

凡是世諦之法、因緣生之法、可毀之法,都通稱為世法。...

世親

菩薩名,又譯作天親,為無著菩薩之弟,生於佛滅後九百年間的印度阿逾陀國,造俱舍、唯識等大小乘論各五百部,被號...

世眼

佛的別名,因佛能開世人之眼,令見真理。...

世福

觀經所說三福之一。觀無量壽經說: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三福中之第一福,即是世福。...

世典

世間的典籍。維摩經方便品說:雖明世典,常樂佛法。...

世界

又名世間,即有情眾生所住的國土。佛經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世,東西南北上下為界,由此可見有情眾生所居住的國土,不...

世界主

初禪天之梵王,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二禪天之梵王,為小千世界之主;三禪天之梵王,為中千世界之主;四禪...

世間

時間和空間之謂,說明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時間叫做世;指出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間叫做間。所謂...

世間法

指三界中一切因緣所生的生滅無常的事物。...

世間智

楞嚴經所說三智之一,即凡夫和外道之智。...

世間禪

三種禪定之一,即色界和無色界的禪定。...

世間解

佛十號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間的一切事物,故號為世間解。...

世間相常住

是顯示俗諦常住的話,為台家之眼目。法華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位者,真如也,住於真如者,謂十界三千...

世諦

又名俗諦,或世俗諦,是世間的真理的意思,亦指世俗人所知的道理。...

世諦不生滅

凡夫認為世諦之一切事相為常住而執著之,二乘人又認為它是無常而厭棄之,這都不是正見。諸法實相,萬法真如,故世...

世尊

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世尊拈花

又叫做拈花微笑、拈花示眾。...

世俗

世者,隱覆真理之義,可毀坯之義;俗者,流俗之義,順於人情之義。三界中之一切事,皆不離此二義,故曰世俗。...

世俗諦

又名世諦,或俗諦,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世出世間

世間和出世間。世間是眾生的世界;出世間是佛菩薩的世界。...

世智辯聰

世智是世上凡夫的小聰明,辯聰是用凡夫的小聰明來辯論是非。...

主宰

我的意思。唯識論說:我謂主宰。...

主事

在禪林中,監事、維那、典坐、直歲等四職為主事之四員。...

主命鬼

主人壽命之鬼神。地藏經說:主命鬼遊行世界。...

主伴具足

華嚴宗所談法界緣起之法,若以此為主,則以彼為伴,以彼為主,則以此為伴,如此主伴具足而攝德無盡也。十玄門中之...

主伴無盡

是說宇宙萬有各為主為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與主伴具足同。...

白法

總稱一切之善法。大集經說:後五百年,斗諍堅固,白法隱沒。...

白業

指一切之善業,因善業是清白之業,又能招感清白無垢之果。...

白報

善業叫做白業,故善業所感的果報,叫做白報。...

白毫

釋尊眉間有一白淨光明之毫毛,右旋宛轉,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白馬寺

在河南省洛陽縣東。東漢明帝夢見一壯麗金人,問於早朝諸臣,有人告訴他那是佛陀,於是派遣使臣往求之。剛好印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