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知識文章(第3頁)

比丘十八種僧物之齒木

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僧物之一,功能類似於現代的牙...

淺說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1...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

何為「三淨肉」

這是對於一般學佛弟子,一時無法馬上改過吃素的人,個人的立場有種種不便,給予他們...

寺院晨鐘暮鼓的儀軌

佛鐘包括大鐘和小鐘,它們的鳴法非常的繁雜,不同的佛事活動有不同的叩擊鳴法,不同...

阿彌陀佛聖誕日的由來

永明延壽禪師是宗門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也是淨土宗祖師。他著書很多,如《心賦心...

【推薦】漫談佛教的齋飯

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如果能吃飽穿暖後,最好還能...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認為,佛...

在家居士怎樣正確稱呼出家人

關於居士對出家師父的稱謂 所謂佛法於恭敬中求,身為一個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對...

佛陀座下的七眾弟子

(1)優婆塞: 漢譯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親近三寶的在家男子。 (2...

叢林寺院清規大全

一、何為叢林? 叢林,指僧眾聚居的寺院,尤指禪宗寺院。過去,印度多在都城郊外選...

出家人吃飯為什麼用缽

缽,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為食器。其形狀為圓形稍扁...

水陸法會的殊勝之處在哪裡

水陸法會,即然被認為是漢傳叢林經懺佛事之最,那麼,他的這個最之名,從何而來呢?...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

佛教十惡與十善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境顛倒,縱此感情於身口意,...

五種佛教的蓮花

《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記載,蓮華有香、淨、柔軟、可愛等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

皈依後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嗎

海青,《佛光大辭典》解釋得非常全面,對於我們增廣見聞很有好處,今引用如下: 乃...

佛像是否要開光才會靈驗?

佛像落成後,擇日致禮而供奉之,謂之開光。亦曰開眼,或曰開眼供養。佛說一切如來安...

何謂三界

對於宇宙天體的構造,佛教認為是有情業力所感。佛陀說教意在轉迷啟悟,所說諸法重在...

「法會」的原意究竟是什麼

談起佛教的共修活動,法會算是許多人認識佛教的入門磚。但是學佛新手初來法會現場,...

佛教中「卍」字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蹉洛剎囊,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

何謂「五毒心」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

佛教四眾弟子的稱呼及含義

佛教徒有四眾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眾,在家男女二眾。出家男眾名為比丘,出家女眾名...

打坐的姿勢與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 1、雙足跏趺: 先...

何謂五眼

在佛教的名詞裡,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這幾個名稱,...

男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清信士即對佛法有清淨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男居士。這裡雖然說清信士法...

女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梵語優婆夷,中文意譯為清信女,即在家學佛的女眾。不少佛學辭典對清信女都解釋為受...

佛門敲鐘的含義

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上鑄有這樣的銘文:聞鐘聲,煩...

受八關齋戒法

念誦儀軌: 一、發願 歸命一切佛,惟願一切佛菩薩眾,攝受於我。(一說一拜) 弟...

徐恆志居士《佛教常識問答》

徐恆志老居士簡介 徐恆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鎮海,少年即受其父親影響歸信佛教。稍長,入五金行...

寺院道場的十九種法事法會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

什麼是水陸法會

一、什麼是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最殊勝的法會。全名是[法界...

出家人為何「結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結夏、九旬禁足、結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

浴佛的意義與功德

一、浴佛的意義 淨化個人的身口意,我們手持淨水向悉達多太子象沐浴時,內心應當誠...

居士入寺規矩禮儀

佛陀教誡四眾弟子,形儀必須莊嚴整肅,內檢其心,外束其身,動靜舉止,皆應如法。威...

佛教教旗的緣起與象徵意義

目前我們在許多寺院的法會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蘭人奧爾科特根據佛陀成道時聖...

佛的「四辯八音」

佛有四辯八音,什麼叫四辯?就是四無礙辯: (一)義無礙辯。義,是意思,例如本來沒有意思,可是佛一說法,就把...

佛教的「八吉祥」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養;是故,此八物甚為尊貴殊勝...

佛教的二十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

比丘十八物

所謂比丘十八物,又稱頭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隨身攜帶的...

在家居士應注意的威儀

什麼是居士? 答:是指虔誠信仰佛教,並且受了三歸五戒的,優婆塞(男)優婆夷(女...

佛教稱謂的分類及其含義

中國人素重禮儀,在稱謂方面亦十分講究。而佛教的稱謂多屬中印合璧,不僅特殊,而且...

牛頭馬面的來歷與職責

民間常說的牛頭和馬面,一般都知道是地府中的兩位官差,其實牛頭馬面來自佛教經典,...

天人的壽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神仙、天仙,他們是長生不死的嗎?如果不是,壽命又是...

理解劫運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簡略。劫波,翻譯成中文叫時分,是一種時間的概念。這種時間的概念用...

佛經中的「吉祥」含義

吉祥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不鮮見:如書信裡、賀年片上,饋贈的禮物上、賀辭裡等。...

四大菩薩隨身法物的表法意義

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應化...

佛教的二十四諸天

二十四諸天指的是佛教的護法諸神,又可稱為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義

走進佛寺大門,你會看到一個建築物,叫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

佛教基本理論

1. 四聖諦 諦(satya)的含義是實在、真理。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四諦,是對人生現象的評價和解脫痛苦...

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

為了隨順中國傳統文化的名諱、禮儀,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也很複雜。 法名: 從出家...

寺院過堂儀軌及意義

在齋堂裡,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圖五、圖六)...

何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

如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如來有十種力量,具足十種力。 (一)處非處智力: 他知道一切事物哪個是合乎道理...

佛教法器簡介

法器是龍天耳目,大眾共遵的訊號,叢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為準,例如晨鐘暮鼓以及各...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境界

初地菩薩住於歡喜 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一)能堪忍受,能為難事,心不退沒。(二...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半月誦此戒本一次,女居士誦時...

佛教過堂的要點與意義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嚴格的過堂用餐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在歸依前,應必須先了解...

佛教的十善業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名為不殺生。即對一...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為僧人,首先必須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從佛陀的大悲心出發,是沒有...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羅僧、...

應如何稱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職在各國不盡相同。在我國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稱方丈,是寺院負責...

何謂「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為不認識佛教,再加上以訛傳訛,經常對佛教的思想義理,乃至名相用語等,產...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

佛教法器的種類

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內,所有莊嚴佛壇,...

六道輪迴的概況

每個宗教對人的身後,各有獨特的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身後求生天堂是永生之處;又有宗教祈求身後回歸天道的。種種的...

如何供養出家人

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故。昔日目犍連尊者,為求亡母脫離餓鬼之苦,佛陀告之於 七...

在家居士的三種戒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的全部內涵,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故戒學實乃學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應以戒為...

佛陀十號的詳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號有十一種,那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aya-pitaka)、論藏(梵語abh...

四大菩薩的表法意義

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是以四大菩薩做代表: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台山...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靜而悠閑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令多少世人羨慕不已。但是,真正...

寺院和廟宇是一回事嗎

人們常把寺院和廟宇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兩回事。寺院雖然已中國化了,但畢竟是外來的,是專門供佛、敬佛的道場。...

藏傳佛教的吉祥八寶

吉祥八寶即八吉祥,又稱八瑞吉祥,八寶吉祥,藏語稱紮西達傑,是藏族繪畫裡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繪...

寺院燒香的注意事項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實大多數人都缺乏正確的上香常識,因此才會被各種商販鑽空子利用。所以一...

沙彌的十戒

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戒的基礎上,加了五條與世間的俗欲隔離的規定,而成為養成出...

地藏菩薩及地藏經介紹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

什麼是居士

居士意為家長、家主、長者、或有財產、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階級毘舍族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

什麼是阿修羅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

什麼是禪七

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提樹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離金剛寶座,實為七日成佛的濫觴。...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略稱。又稱正像末三時或三時。亦即將佛法住世之時期...

皈依是什麼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

何謂「供養」

供養,又稱供施、供給、供,是對佛、法、僧三寶進行心物兩方面的供奉而予以資養的行為,是佛具或供物的基本行為。...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髮,受十戒,乃至圓滿具足戒,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正如《多...

中國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時,小乘有各種部執,大乘雖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別立許多門戶。吾國自東漢以後,除將印度所傳來之...

何謂煩惱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轉的根源,就是「煩惱」。 煩惱,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擾亂有情...

涅槃的含義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臥姿的不同。臥姿又稱涅槃像,表示福慧圓滿、動靜一如。所謂圓滿,就是了生...

空與有

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

無常的含義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是一般人對無常的感嘆。其實,世間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所生的諸法,空...

八正道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

業力

社會上,由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經營運作,因此世間得以運轉不息;人類,因為身、口、意三業造作各種善惡行...

四大五蘊

「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這是佛陀成道後,對宇宙世間諸法萬象的說明。 所謂「四大」,是指結合物體的四種元素:...

四聖諦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使尚未起信的眾生免...

佛教的真理

何謂真理?在古希臘,「真理」是指公開展現在人的理智之前的東西,具有確實、符合事理原則的意思。在中國老子《道...

對因果應有的正確認識

世間法因為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有絕對的公平,即使是賴以維繫社會秩序的法律,也常因為受到客觀...

何謂佛度「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所謂機緣成熟,不過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三十六種餓鬼

1、獲身鬼(迦婆離)。 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孔,有如獲足,熱火滿中,焚燒其身。前世受人僱用,作殺...

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剃髮:又作祝發、薙發、削髮、落剃、落飾、落髮、淨髮。《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載,悉達多太子發心,以利劍自剃鬚...

「悲」的三種含義

「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怎麼叫能仁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