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知識文章(第2頁)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學統 北齊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悟一心三觀。南嶽慧思承此一心三觀,並依《...

出生食的由來

出生食,也就是施給眾生食。於進食之時,從應量器中取出「生飯」,施與大鵬金翅鳥、...

「常住物」有四種分類

常住物有四種: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現前常住物;四、十方現前常住物...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

詳解佛教《四威儀》偈語

佛教《四威儀偈》是自古以來在佛門中廣為遊行的講述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的偈語。...

天台宗傳法儀軌

一、迎師 傳法時至,鳴鐘三下。諸師及觀禮隨喜者齊集法堂(或其他預定殿堂)靜候。...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輯而成《金光明懺法》開始的。...

水陸法會八天七夜在做什麼

每逢農曆七月,許多佛寺都會舉辦水陸法會。那麼什麼是水陸法會?法會為何有殊勝的功...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時值酷暑,不少居士來到寺院禮佛,稍一走動就會滿頭大汗,拾級登山便又叫苦不迭。可...

佛教道場二十種法會法事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

【推薦】執杵摧邪,護法安僧的韋陀菩薩

韋馱菩薩簡介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是佛教護法神之一。 韋馱菩薩形像大多為身穿...

【推薦】50個淨土宗常用名詞解釋

1.一心不亂: 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即是一心不亂。修念佛法門時,以虔誠之信心...

華嚴字母的殊勝之處

華嚴字母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已成為佛教梵唄的一顆明珠,堪稱東方文明最完美的歌樂...

出家師父的法名為何要尊稱上下

僧人自稱法號有:釋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門某某、比丘某某。而某某法師、某...

佛門裡的四尊大財神

十方財神中的財神之王多寶如來 佛教認為宇宙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所以在人...

可以供養半身佛像或佛頭嗎

《優婆塞戒經》云: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覆藏,勸人令治;治...

何謂「四種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法眾多,略言其四。梵語三昧,華言正定,又云調直定。眾生心...

什麼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在淨土法門中,有一種特別的修法,大精進、大勇猛、大行持,不...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保存數量最多,是漢民族所...

禪堂法器與規矩詳解

寺院的中心為禪堂。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慧命台上坐木魚。 禪堂內分...

比丘的五類

在毗奈耶雜事卷一三中,比丘分為五類: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善於誦經的為...

禪坐時身體應該如何放鬆

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坐的時候,我們身體的狀態是處...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時,由維那以棓(木製之棒)...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程?

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怎...

五蓋四障與八尋思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三十七於他有苦不為拔 《集頌》:疾病、根殘、體缺肢,遠行、疲睏...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

結夏安居的意義與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何為結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乃訂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推薦】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凡是想要占察木輪,首先必須熟讀《占察善惡業報經》經文暨相關的註疏、講述,了解地...

法會中為何有紅黃兩種牌位

佛教法會中經常會見紅色、黃色兩種牌位,它們是做什麼用的呢?它們的對像和功能是什...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問題吧。那麼很多時候微信上呀...

寺院的晨鐘暮鼓,能起號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緣吉祥。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說法器。 都知道,到寺院裡面會有晨鐘...

錫杖的表法含義

諸位吉祥。我們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的法器,叫做錫杖。 一說這個詞,不知道大...

袈裟的由來與殊勝之處

袈裟,梵語音譯為迦沙曳,義譯為不正、壞、濁、染等。因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衣,避...

以虛空做佛事的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又譯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菩薩,密號庫藏金剛,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

寺院屋簷下為什麼要掛鈴鐺

在我國一些寺廟等傳統古建築的屋簷下,總能看到這繫掛著的鈴鐺,風吹鈴動,悅耳清脆...

供天中的二十四諸天

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製定《金光明懺法》時開始的。清代《弘讚所...

禪堂裡的香板是怎麼來的

香板,指形如寶劍的木板,是禪堂中法力極大的法寶。 香板的長度和厚度,都有規定的...

寺院敲幽冥鐘的由來

辛棄疾曾經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中寫道: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

阿修羅的生命狀態與投胎業因

在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天等六道輪迴的眾生中,人們對阿修羅的認識,相對...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現,較之比丘尼的出現,早了一...

出家人的缽都有哪些講究呢

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為如法之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之食器,...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問題以詢問戒子,此一系列問...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重殊勝的懺摩儀式,戒子須禮佛...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閉門研讀《法華玄義釋簽》,...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戒,能攝一切大乘諸戒,故名三...

拜佛為何要翻掌呢

首先禮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時候,兩手反掌,心裡默念: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

出家人的五堂功課是哪五堂

參加三壇大戒的新戒們報到後,就要接受五堂功課的考核。考核內容是五堂功課的背誦唱...

「糞掃衣」與「祖師衣」的釋義

【糞掃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撿破爛的布料,然後呢拼湊而成糞掃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即供養偈和供養咒),然後才...

水陸法會為何是經懺法事中最為隆重的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中國佛教經懺...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isā。為四方、四維、上...

這些詞語竟然都源於佛經,你都知道哪些

趙朴初先生說: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剎那、清...

何謂「轉輪聖王」

好,各位,阿彌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談,什麼叫做轉輪聖王。我們...

叢林四十八單執事

叢林中除設方丈和尚作為僧團的首領之外,還設有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後堂和堂主...

僧人托缽行腳的含義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缽,乞求布施。佛陀製定托缽,令出家眾不得從事生計營業,亦不可...

戒法、戒體、戒行與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為優婆塞優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彌、沙彌尼之...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聖智...

鬼道的眾生有哪些呢

在中國民間,將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鬼節,要祭祀祖先,思親報恩。而在佛教,也會在...

何謂十二因緣

好,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說說,又一個佛門常見的概念,叫做十...

九緣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語

《梵網經菩薩戒》云: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食,即以香、味、觸等色法為...

禪堂的法器與儀規

五家鐘板 中國禪宗在六祖之後,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式。五家七派每個宗派都有自...

菩薩的十重戒

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讚毀他戒、慳惜...

准提菩薩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義

准提王佛母身黃白色,有種種莊嚴其身,腰著白衣,衣上有花紋,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緩...

出家的條件與受戒的程序

一個人要加入僧團,成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僅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且還要履行一整...

寺院普佛的意義

普佛屬於佛教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迴向...

佛教中的九種食

佛教認為食有長養、資益之義、包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食的種類有九種:段食、觸食、...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便會使人產生一種清韻悠靜的...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來?是什麼意思?三寶殿指的是...

佛教經典的三藏十二部分類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據三藏的內容分成十二類。 第一個是叫契經。 契經,本來經的...

寺院普佛有何含義

普佛是一種祝願、薦亡迴向的佛門儀軌,以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而達到吉祥...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難與十六輕遮

有些人以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頭髮一剃,衣服一換,便是和尚了。但是...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面的樓門,為禪剎七堂伽藍之一...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古代刑法中的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包...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優曇花 梵文優曇波羅(Ud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跋羅、優曇缽華、烏...

十供養的含義

一、香供養 香能通氣養神,傳達境界。燃香時,香自滅而留香與人,這就是佛教中捨己...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學徒掌握佛門禮儀的理論指南,...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

「施主」有何含義

施主,即檀越。佛教對布施者的敬稱。指施捨財物給佛寺的人,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施...

日光菩薩的聖號由來

農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薩的聖誕。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

佛教千僧齋的由來與功德

何為千僧齋? 千僧齋會,顧名思義,即同時布施一千名僧侶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災、...

錫杖的功用與表法意義

錫杖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時應當攜帶的道具。在禪林中,錫杖有一定的功用與...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國內瑜遮那...

什麼是四禪八定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

居士在寺院掛單應注意的事項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稱為掛單。這也是從行腳僧到寺院投宿掛單引申而來。在漢...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剎那 梵語Ksana的音譯。佛典中剎那指時之極微者,即非常短的時間。剎那無常、剎那生滅、剎那三世等也是佛教...

佛門中的「八大菩薩」

八大菩薩有哪些來歷? 八大菩薩是佛經中記載輔助釋迦牟尼佛教化工作,護持正法,愛...

和尚與法師有什麼異同

和尚在古印度稱師長為Upadhyaya,音譯為鄔波陀耶或鄔波遮耶,省音為烏社、...

如何辨別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若能三說三皈依者,名優婆塞、名優婆夷。(淨三歸品第二十...

五逆重罪與無間地獄

《集頌》: 殺母弒父害羅漢,破僧出佛身中血。 隨犯一種成他勝,不孝欺譭謗責僧。 群黨破壞塔寺等,是五逆類邊...

結界灑淨的方法

一講到結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說的灑淨。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們念大悲咒幹什麼...

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1、眼識:我...

在寺院吃飯為何不能講話

當你第一次在寺院隨出家人吃齋飯時,定感到新鮮:出家人吃飯,坐不窺堂,端身無語,...

吃素與吃齋的區別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齋戒的傳統。齋戒包含了齋和戒兩個方面...

禮佛三拜之含義

禮佛三拜之含義: (1)折伏憍慢心(2)見賢思齊(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

佛教的「掛單」是什麼意思

掛單是指我國漢傳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過具足戒的比丘,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乞食於人的一種行儀,也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