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91頁)

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大安法師答: 冤親債主怎麼來的,你還需要問嗎?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債不還...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我是個非常內向,容易走極端的人,我已經皈依十多年了,過去...

生命的顛倒與真實

厭離娑婆的心,和欣求淨土的心,可以是互動的,有時候從厭離心下手,強化我們的欣慕...

小資型學佛和商人型學佛

似乎短短幾年間,伴著新的傳播技術和人們對心靈層面的更多關注,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曆...

把八識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當中,到底它是產生了一個多大的作用,所謂的四智菩提,我們來看第一個釋名...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是清淨的相續。當然我們從修行...

涅槃的四種差別

我們來看一看,那麼這個涅槃跟菩提,到底它會發生什麼樣的效果跟作用?我們來看看第...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想要主宰的概念出來有所得...

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時候...

參禪會出現的三種習氣障礙

你在參的時候,過去的種種習氣煩惱,就會在身心中翻出來。翻習氣分三個部分。 一、...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內心浮躁,...

災難的啟示與佛教的無常觀

經云: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這是宇宙人生...

愛上自己的影子

【迦葉正觀法塵。而言觀六塵者,以法塵是前五塵落卸影子,故並言之。變壞者:法塵托...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這個比喻得很好!鳥,表示我們的心,出籠就是解脫了,不...

【推薦】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過不...

法愛法執是修行的障礙

法愛,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心,法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

死後的去向與臨終處理的關係極大

實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去助念。我進門之後,沒見有人在亡者身邊幫忙,...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於相上言,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令諸佛世界都合成...

觀音菩薩會附體顯靈嗎

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緣,犯了錯被罰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體於女主人和別人...

如何在安逸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問: 如何在安逸的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夢參老和尚答: 在安逸的時候,想到不安逸的時候。安逸的時候有很多不安...

佛印法師為蘇東坡指點最好的風水寶地

蘇小妹自從聽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測算以後,就一直在想,算命的說的對呀,如果再不叫...

六齋日的淵源

佛陀之所以製定每月的六齋日受八關齋戒,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但是受八關齋戒,為...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著一個地方掘下去,一定見水。如果東掘掘,西掘掘,處處有始無終,永不見水。 所以...

淪為屠夫的修羅陀比丘

有位修羅陀比丘,初出家抱著堅定心志,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忍人所不能忍,非常精進...

【推薦】有什麼值得生起欲愛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數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長得...

迷信咒語的人

有一個愚癡的人,每天都悶悶不樂!鄰居看他這麼不快樂,就問他說:你每天都鬱鬱寡歡...

發菩提心不能離開法水的滋潤

講到發菩提心這個發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會做饅頭、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加上酵...

「執著」應該怎麼理解

問: 關於執著這個詞,應該怎樣理解? 大安法師答: 執著這個詞,它主要是對於我們業力凡夫而言:對這個世間的...

【推薦】不能把無病當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現

有種觀點說信佛念佛了就沒有病,把他沒有病認為是他修行很有功夫的表現,這觀點對不...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小事件,層出不窮:高官落馬、...

極樂世界解脫的功德

佛陀在《阿彌陀經》裡面明顯提出來:我們怎麼去觀察極樂世界的六大安樂。當然極樂世...

控制心識的兩種力量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

【推薦】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我想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佛法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的,所以當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你要...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

如何擇法擇師

問: 如何擇法擇師? 智慧法師答: 《瑜伽師地論》裡講的,善知識有八種德相:何等為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

訓練放下自我

當你把這個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會發現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時候我們個人的煩惱...

達照法師學佛常識釋疑

一、問:人活在紅塵,雜念太多。該如何做,才能入佛之門? 答: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二...

乘願再來是化身還是胎生

問: 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經過胎獄的過程豈不迷了嗎? 大安法師答: 如果是乘願再來...

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願都...

印光大師的嘉德懿行與對淨土法門的貢獻

時光如梭,在不知不覺中,一代宗師印光大師(1861-1940)已經離開我們七十...

粉碎你心中的恐懼

恐懼,是理智與快樂的殺手。 粉碎恐懼,乃至恐怖,這是學禪的重要一環。 我曾蹣跚...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開示,我們要做一個正確的憶念...

【推薦】帶業往生是帶什麼業

淨土法門的特點就是帶業往生。離開了這個本質特點,那麼這個淨土的特別法門也就跟通...

真正能往生的人為何寥寥無幾

問: 現在全國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為什麼真正能往生的卻寥寥無幾呢?其根本的原因在哪裡? 大安法師答: ...

燒開水算犯殺戒嗎

問: 燒開水時,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殺生戒嗎? 大安法師答: 燒開水,裡面是會燒死大量的微生物。但是在...

救世大悲觀世音

在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兩位聖者與我...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勉勵改過行善的人,往昔的過...

大豆--避免饑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稱為珍珠黃、瑪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國農民所重視。中國的耕地總面...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樂;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命運...

情不附物

作為漢傳佛教的信徒,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福報,什麼福報呢?我們能夠通過漢字記錄,...

印光大師談素食的推廣

推廣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處諸多,學佛之人理應善巧方便令家人也獲得利益,印光大師...

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一、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省庵大師(1686-1734)清朝時著名淨土宗高僧,為...

如何做好臨命終時的準備

從唯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我們知道唯識的整個生命的因緣,是建立在阿賴耶識的緣起。...

如何對治煩惱習氣的現前

我們在修行中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會引發嗔恨的煩惱習氣現前,面對瞋恨心你...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那麼有什麼樣的方便,讓我們在修的每一個善法當中,都能夠...

修空觀的三種觀法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去用這個智慧來觀察人生呢?我...

兒童德育啟蒙

孝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與我,實為一體,我愛自身,應孝父母,能不辱身,...

念佛人把求生淨土當作第一大事

修淨土的人要能敵得過生死。生死好比是敵人,淨土行人好比是戰士,彌陀名號好比是寶...

梅光羲居士《心經》淺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觀自在者,是菩薩之名。 般...

印光大師談《心經》

(一) 《心經》,發揮三世諸佛所證之菩提涅槃,一切眾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方如來...

讚譽詆毀皆有前因

讚譽或詆毀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此語,極確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說一切利,衰,毀,...

誠實是隨順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來說,數字雖小,份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稱為清淨居士,清淨...

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二者必須兼顧調和,生命才會踏實。物質能讓...

如何解決煩惱呢

問: 煩惱如何解決? 衍慈法師答: 煩惱的根本是無明,無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於無明導致思想不正確,...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學佛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應用什麼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來修學佛法,請法師開示?...

阿修羅界的因果相

本經的修學重點我們把它歸納起來,簡單的講就是要破妄顯真,破除我們的無明妄想,開...

把自我意識放下,跟著願力走

我們剛開始在學佛的時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樂,如何離苦得樂,我們可能遇...

如何建立楞嚴咒壇場

立壇方法 這一科是說明: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末法時代就是我們內心的煩惱也...

如何看待通過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問: 近年西方心理學界通過催眠術,喚醒人的潛意識裡前世今生的記憶。這些大量的案例與佛教的三世因果很相符。請...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現在由於我們很多人從小對宗教對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覺得你...

吃葷對誦經往生是否有影響

問: 我皈依後十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葷的。但我不殺生,吃葷的日子做晚課,對誦經是否有影響,對臨終...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問: 許多居士認為,修忍辱最難。請開示,如何修效果最好? 大安法師答: 是呀,也確實難哪,因為一般的人都忍...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來的苦悶。老居士講了下台後的...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而今交通發達,修行人參訪叢林...

了解果報的痛苦,才能怖畏當來的果報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出來,本經在大乘...

【推薦】唯識學從第六意識下手

我們要了解唯識的概念是這樣,唯識學它不直接從第七意識下手,它從第六意識下手。它...

對治所有煩惱習氣的法寶——楞嚴神咒

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

顛倒妄想形成的三個次第

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取相。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

聖安法師與虛雲老和尚朝山奇事

那年從峨眉山跟隨虛雲老和尚時我十五歲,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學點東西。老和尚待我就像...

佛教徒對國家社會應做出什麼貢獻呢

現在的社會,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做為一個佛教徒,除了自己的信仰以外,對國家社...

怎樣發願才如法

問: 怎樣發願才如法? 濟群法師答: 發願,就是樹立學佛目標。每個人發心不同,所以,發願內容也不盡相同。我...

為什麼布施會有福報

我們布施為什麼會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從什麼地方來?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從《...

陰鬼變佛光—念佛不怕陰鬼

一句「鬼話」,人心惶惶,花草變色 有一天,一個念佛會裡來了一位客人,她自稱懂得...

佛陀時代在家學佛女眾的模範人物

佛陀在世的時代,女子學佛而成為解脫聖者的,為數不少。 像摩訶波闍波提、蓮花色尼...

佛法對治八種通病

佛如一個大醫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藥,遍醫一切的病症。又如一個醫劑師,能採集一切的...

貪到何時方能休

貪心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活動之一,即對自己喜歡的境界產生染著心和佔有心。 當我們...

要有出離牢獄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個人披上盔甲,上戰場,一人和萬人去作戰啊,是要有一種慷慨,像荊...

出家師父到居士家住並化緣是否如法

問: 經常有一些出家師父到居士家裡一住就是幾天,以看病、看事為由化緣,吸引很多居士去看病,看事,而且他們還...

現在乞丐騙子很多,還要布施嗎

問: 當我們給路邊乞丐布施時,朋友說那些乞丐是騙子,指出明知是騙子而財布施的行為不合適。財布施是培養慈悲心...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分別是特別的重、也特別的...

正確的面對業力

我們學了唯識學以後,我們看到我們無窮無盡的過去,我們發覺我們過去的生命雖然消失...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業果的轉變。當然這當中第...

菩提心生起的四種因緣

大乘佛法對於生死業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調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麼去引導你的生死...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

經商與學佛

平常人看得學佛是很難,往往聽人講究佛學,以為我未講究過,不能去研究;實則、佛學...

四種方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法,指導人們正確處理各種人際...

應本著怎樣的心念來為人處世

近年來,由於社會講求道德的聲音低落、價值觀念偏差,導致亂象叢生,上下、同儕、群...

無處青山不道場

趙州禪師(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號從諗。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