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6頁)

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世事虛幻,人命無常,當護其眼界,勁其神慮,苦其身毋墜宴安鴆毒坑,策其志毋循將就...

慧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他七歲出家,常常誦念《法華經...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人已向塵埃走。 或城隍,或村...

佛法的修學要先修心再修相

詐跟誑的共同點─都是創造一個假相來欺騙別人。我們一般的修學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

印祖因念佛痊癒眼疾,而對淨土起信

印光大師出生六個月大的時候曾經患過比較嚴重的眼病,雖然好了,但如果看字過多,過...

【推薦】你怎麼知道你師父是菩薩示現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只要你的師父還在,你不要說你師父是什麼菩薩示現。因為人...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命根殺戒。 持戒功德 【阿難...

良好的家教成就不世之才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夠功成名就,都要感謝有良好的家教。例如孟母三遷、岳母教...

降伏自心的秘決

當今時代,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時地接觸到佛法。但為什麼在我們的生...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問: 怎樣才是對淨土法門有真正的信心? 大安法師答: 信根產生信力,信力就體現為,一切學其他法門的,宗門教...

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問: 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資格,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大安法師答: 作為一...

學戒研教為何感受不到法喜

問: 弟子平時學戒、研教時,常感覺腦袋、眼睛很累,妄想很多,經常思維其中的法義,在日常生活及念佛中也不斷冒...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二十多年前在蘇州靈岩山佛學院念書時,有幸接近一...

脫離不了過去,就失掉了未來

大乘佛法成就清淨之後,他要產生願力,這個就是修假觀。 前面的空觀是在破假相的執取,假觀它又創造一個假相,菩...

迴光返照,做你該做的事

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時第六意識開始修觀─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關鍵在迴光返照這...

【推薦】佩帶誦持楞嚴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經經文當中講到:不論佩帶楞嚴咒也好、誦持也好,楞嚴咒它有八大功德,我們把它...

善知識者應具足八種功德

文殊師利菩薩向佛請法說,如何持戒修行才能為善知識?佛說,善知識有二種:一是善知...

天上福報雖好,但終歸要墮落

比人類條件更為優越、其生存空間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在佛教裡解釋為光明,是代表著...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從吃臘八粥想到佛教的未來

臘月初八,是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紀念日。這一天,在佛教歷史上...

職務倫理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重視倫理道德的國家。自古以來,即使十歲小娃登基做了皇帝,皇叔、皇伯一...

【推薦】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前幾天,有位居士給我看他珍藏的一塊玉。玉的名字我記不起來了。這是一塊非常珍貴稀...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問: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師答: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你不念佛照樣有妄念。你通過念佛,還知道自己...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問: 自性是佛,為什麼還要拜佛? 大安法師答: 這裡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廢棄。你說自性是佛,...

六道輪迴,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是具足染淨諸法的清淨,這個清淨當中,有十種可能性的...

如何判斷自己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怎麼知道你的內心的世界善業比較強,還是罪業比較強?有兩個判斷方法,第一,你靜坐...

【推薦】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說:有一個無為真人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見了人很好地打個招呼,微笑...

【推薦】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的時候,有...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裡頭夾著毒素。所謂毒素,就是...

【推薦】心地行為決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現慈善光華之相。彼固無心...

成佛應具備哪些條件

成佛的修行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千百年來,漢傳、藏傳各宗派因對佛陀教法的認識存在差...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為我們理...

把所有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總有修行的種種科目,這裡就列舉幾種實際的行持。凡誦經,無...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問: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大安法師答: 要了脫分段生死必須要斷見思惑。見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你...

是否應該用「執著」的精神來實現目標

問: 《金剛經》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執著。可是,生活中,我們不是應該樹立人生的目標,然後用執著的精神來實現...

念佛時出現心魔該如何處理

問: 師父曾經碰過一個問題,可是後來在光碟裡面沒有說完,想請師父分享一下,就是說念佛的時候,那時候師父說過...

翻翻經書是否等於跟念經一樣

問: 我是緬甸華僑,我看經書有的時候不懂,那天有一個小姐跟我說,拿經書來這樣翻,那個字會發光,等於念那部經...

怎樣解決家庭感情的痛苦

問: 請問師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麼解決? 仁炟法師答: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

【推薦】云何降伏其心

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的心,接下來做什麼事呢?云何...

把妄想的道路切斷

你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試著心中不要講話,你發覺你的心馬上沉澱下來,這叫言語道...

攀緣心要如何消滅它呢

(一)【楞嚴經】所要對治的就是攀緣心:這個攀緣心怎麼要消滅它呢?因為:第一個它...

把文字轉成心中的光明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慇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古人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什麼叫開悟呢?從佛法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在沒...

是否需要抽出時間單念佛呢

問: 我現在的功課是早上拜佛兩小時,邊拜邊默念,是否需另外抽出時間單單念佛呢? 大安法師答: 你能拜兩個小...

如何對治瞋心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則...

勿在虛假的物質生活中打轉

佛法說人身難得,既然得了人身,卻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起惑、造業,就枉費了這...

【推薦】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

觀身五境,禪修淨心

觀身如身,就是四念處觀的第一個觀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從頭到腳,...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四大是從物質構成的元素來說的,而五蘊則是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元素來探討生命的...

【推薦】懂得快樂的意義

懂得生命的意義以後,我們還要進一步懂得快樂的意義快樂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什麼是...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問: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在發四十八大願的時候,曾經考察他方世界...

【推薦】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師答: 在這樣的末法,叫做慾望橫流,紅塵滾滾,慾海狂瀾的時候,這...

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是無分別的。凡夫與聖人的分界...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的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是講除妄識歸真心。我們眾生...

【推薦】修行楞嚴,成就解脫

念《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能消除業障,增加福德、智慧,另外可以降魔除...

往生西方極樂與行德積善有關係嗎

問: 尊敬的法師請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平時做人行德積善的關係,不行善積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不捨一法,不受一塵」該如何理解

問: 師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經義,「佛氏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此二句佛語何解? 衍慈法師答: ...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問: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衍慈法師答: 你問的是佛能否知道我們的未來。其實佛陀悉知悉見,不但對我們的過...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臨終亦穩往生。但在家二眾...

過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過中不食為齋,取其防邪、少欲為義。多食多貪,淫慾心就重,所謂飽暖思淫慾。晚上不...

孕育一切生命的天地,如同佛的法身遍滿虛空

天地,是我們存在的空間。盡管說到天,很多時候指廣袤的宇宙空間和縹緲星河,但對於...

至誠懇切的慈悲心與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團結。我們能將散沙般的佛教徒團結起來,組成有紀律有精神的僧...

【推薦】為何不能低下心來向別人學習呢

人首先要能夠謙卑自己。眾生為什麼會有種種的苦惱呢?就是因為我執太重了,有著種種...

念佛誦經得菩薩慈護延壽

我從1992年夏季開始誦《地藏菩薩本願經》,那時剛剛學佛不久,每月的十齋日持誦...

如何「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禮拜供養,這裡面講到乃至於一時禮拜供養觀音菩薩都有無量的福德。我們要把這個禮拜...

在家居士修學佛法的必備資糧

在家居士在修學佛法的歷程中,有一些必備的資糧,而首先要具備的,就是皈依三寶。 ...

地獄的三大類型

在我們人道以下的是地獄道。地獄是梵語泥黎,譯為不樂、可厭、苦具、苦器等。從字面...

【推薦】每天投五毛錢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時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間是為了救世,但要怎麼救世呢?我想...

墮落到畜生道的原因

生活在我們人群四週圍的有哪些生命?大體上有兩種:一是畜類眾生,一是鬼類眾生。 ...

以空性的心態來操作善業

我們一個淨土宗的修行者,當然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所以我們叫做:為菩...

在生命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破妄顯真─妄想是很抽像的,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家體會一下: 在美國柏克萊大...

攀緣妄境,造業輪迴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侯供養他一雙象牙做的筷子...

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

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文殊菩薩將咒往護,將邪咒破除...

現報、生報、後報

現報 就是我這一世行善或者作惡,就我這個業報身去做,但做的呢,由於這個業力很大...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極樂世界去嗎

問: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大安法師答: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所謂八萬四千法門,裡...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如經典常常講到我們對經典怎麼...

【推薦】貧不等於苦,富也不等於樂

如果我們缺乏生命的意志,並且對生命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那我們就會生活在煩惱中,...

【推薦】「怨憎會」與「愛別離」

現代社會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複雜,關係也愈來愈疏離淡泊,於是很多人都想遠離塵囂過隱...

佛為迦葉尊者讓半座

凡夫無不好勝好進,不知以退為進也。迦葉願居人後,不為物先,乃成千古鼻祖。蕅益大...

少年學佛之本

注重躬行,檢點身心 少年學佛,必須要敦倫盡分(即實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閑邪...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勸諭,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隨任...

妄想,是你給它力量的

我們調伏心中的愛取,不是說我們貪愛外在的世界,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會貪愛外在的世...

【推薦】一碗面給予的啟發

十五年前的除夕夜,一家面館老闆正準備關門之時,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低...

打佛七是否最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問: 打佛七,剋期取證是否是最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 大安法師答: 打佛七也是依眾靠眾,一段時間放下...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問: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要成就往生的這樁大事,首先是要建立深信切願持名,深知娑婆輪迴...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主要是指從農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

這樣算是厭離娑婆的表現嗎

問: 弟子今年三十歲,因患有心理疾病,經濟條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維持生活,所以一年也不出幾次家門。我一個同齡朋...

如何解決人到中年的困惑

問: 弟子的丈夫在國內一所大學某機關任職中層幹部多年,他自己感覺工作只用不到一半時間精力就能完成,才能不能...

學佛之人所作所為,必須高出平人之上

若欲化人,必須自己實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實行,尚不專指能念佛而已。凡發心學佛之...

【推薦】六道輪迴中鬼道的種類

生活在我們人類周圍的還有鬼道眾生,佛教裡說的鬼與中國傳統所說的鬼又不一樣:中國...

把執著的愛淨化就是慈悲

我們的生命從哪裡來?簡單地說,是從愛而來的。愛是生命的根源,沒有父母相愛,吾人...

菩薩不涉險難之處

新年伊始,即驚聞上海外灘發生重大踩踏事件。通過官方媒體確認消息之後,早晨七點半...

【推薦】五種對治煩惱的觀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因此產生煩惱。假如我們懂得...

星雲大師2015年新春賀詞

2015年是羊年,過去中國都以三陽開泰來祝福大家這一年的日子過得好。三陽是《易...

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不要過分感性狂熱

玉琳國師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作為大德善知識,為眾生所開顯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

【推薦】阿彌陀佛的回饋遠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這個世風日下的減劫世間,人和人之間很難說信任二字,現在人和人之間確確實實不要...

感應有四種

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它有這四種。這四種是談我們...

【推薦】借惡緣作為往生淨土的增上緣

我們如果修行念佛法門,奉行淨業三福,但為世間的塵勞業緣所奪,不能專注在念佛法門...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道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