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0頁)

不願做老二,誰服你做老大呢

說起來,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十分湊巧:在俗家兄弟三人中,我排行老二;出家以後,在...

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

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為每個人念佛的動機不一樣,念佛...

超越血癌的博士

我有一位同學,現在是美國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國際上頗為出名的食品科學家。當他讀...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死,於是常見又會生起來。所以...

一念的差遲,變成失明的乞丐

簡單地說,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三種。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資...

臨命終時教以念佛,即見化佛接引往生

《華嚴經》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一種大根器修行淨土的方法。有些人說:我的根器...

獲得真正的圓滿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時縈懷,不經意就自然浮現的字眼與期盼。對多數人來說,成功指的是財...

人的貧富貴賤,到底是由誰來主宰

問: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天生聰明,家世顯赫,富貴到老;有的人則是終其一生努力奮鬥,到頭來還是潦倒以終?...

大迦葉尊者與妙賢女

佛經裡的種種公案,一個是教化我們,一個是啟發我們,都是我們修行人需要學習的樣子...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要很正確地走在菩薩道上,當然...

人有福德,鬼神護佑

《印祖文鈔》提到過一個公案:有一位夢庵居士,談當地發生的一樁車禍。一個司機夜間...

轉修地藏法門,臨終是等地藏菩薩還是等阿彌陀佛

問: 如果佛弟子轉修地藏法門或其他法門,也迴向功德往生淨土發願往生,臨終的時候是等地藏王菩薩出現才跟著走,...

修念佛法門有兩種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修念佛法門有兩種:一者專修;二者圓修。 專修是什麼...

凡夫的生命是怎麼來的

譬如說我們去思惟一件事情,萬法唯是一心,的確我們很難去了解,因為我們凡夫的思想...

住持三寶與理體三寶

住持三寶是基礎,理體三寶是目標。 住持三寶: 這是外相的三寶,有相狀的,能被我...

你必須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離

孔夫子,他有一天帶著他的弟子遊行在陳蔡之間,陳國跟蔡國之間一個叫作匡地的地方。...

農曆七月不是鬼節

一、盂蘭盆會的由來及其發展 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區的佛教徒根據《盂蘭盆經》...

成佛從修菩提心開始

菩薩,乃成佛之因。我們想要成佛,必須從菩薩做起。或許有人會覺得,自己受了菩薩戒...

夢參老和尚自述

我從小就不服管,有叛逆性格,十三歲時小學沒畢業,由於跟父親吵架,跑出來就沒回家...

【推薦】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那麼,點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後,為什麼接下來卻先解釋「無相」、...

運用「自性清淨」破除障礙

你在大乘經典當中,只要看到「自性清淨、離垢清淨、得此道清淨、生此境清淨」,這樣...

這個世間上的罪業,是可以改變的

我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師的傳記裡面。 它說:智者大師是在隋朝的...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答: 一般我們講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但無量壽...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眾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則當中輪迴,是業力所感,是不需要願就可以去了的。比如修五...

【推薦】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末學不願意說她是一位病人,...

【推薦】為什麼我們平時要念佛

有的人一聽到別人跟他說 阿彌陀佛,他就說:不好意思啦,念小聲一點啦,讓別人聽到...

每天我們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過

我很喜歡提一個故事,一個我們在印度朝聖的時候所發生的故事,雖然常常提,可是也常...

笑著進入七寶池--陳進池居士往生記實

陳進池居士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能忍苦捍勞;當他痛...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懼

問: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懼所嚇死的。請問師父應該怎麼樣來突破這種恐懼?要他們學唯識嗎?很多人都是...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

精進破懈怠

懈怠一定墮落。懈怠就是人沒有自信,身體很懶,懶得不得了。懶到什麼程度呢?懶到給...

一個人不能安忍,主要是沒有看到真相

怎麼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導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說忍辱,忍辱在本論當...

很重視眼前的人,只有現在沒有未來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會覺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羅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

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問: 什麼是懺悔?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大安法師答: 懺悔兩個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組合:懺是懺摩,就是陳述發露自...

隨時隨地防護心念

怎麼樣防護呢?佛告訴我們防護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們受三皈的時候,受五戒的時候,...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講看破、放下、念佛。因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我說:佛教談看破、放下、念佛...

單提一聲佛號

大家來打佛七,事先一定有所準備。七天之中,一切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你有事情要辦...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現在挺願意馬上能去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地方,但有諸樂無有...

達觀法師:無常觀偈語

一切法相,夢幻泡影,似露似電,應起正觀。 身心世界,盡是無常,凡愚執常,戀戀不...

淨界法師法語--智慧的抉擇

◎ 生命是無常的,在那無常變化當中,每一個變化你都沒辦法決定,都是由因緣來決定...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

這五蘊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重點會不一樣。我們可以把五蘊在你生命中有所住,你所住...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你去看一個修行人,如果他自...

學佛首要就是聽聞佛法

宗喀巴大師說,正見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們剛開始學佛第一件事就是聽聞佛法,建立整...

正念不足,內心就會生起邪念

世間上有邪與正兩種力量,若邪不勝正,為什麼我們內心會生起邪念呢?因為我們的正念...

感受跟想像是生死的兩個病根

到正宗分的時候,佛陀就問阿難尊者一個問題。 他說,我今問汝,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

生命不能被雞毛蒜皮的事情困住

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吃成個胖子,我們的業障習氣那樣的厚重,任何一個習氣毛病都會纏你...

做生意虧了很多錢怎麼辦

問: 我是去年年底皈依的,我每天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早晚各一次,《往生咒》二十一遍、《藥師灌頂咒...

人品才是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的一種標誌

修行還有主要的一個,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人品不好,佛的事業沒有辦法承擔...

毀擊神像與塑造神像的兩種過失

【原文】 僧有毀擊天神,自謂崇正闢邪,此訛也。如來說法,必有八部鬼神。《華嚴》...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發一種心,今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走上了一條解脫道路,就...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要知道在臨命終時,願力牽引令我們往生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

魔軍的這十支隊伍

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第1講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梵室偶談 七則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然則參禪、念佛、止觀、皆方便也。既謂之...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道德仁義,本來是我們自性具有的性德。因果報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諺語說:對人低下謙恭的程度不夠真切,則不能得到...

《持經利益隨心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大覺世尊,所說一切大乘顯密尊經,悉皆...

《臨終三大要》白話譯

人生最悲慘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避免死亡。因此,想要自利利他的...

《一函遍復》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不管是利根、鈍...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白話譯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聖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別。...

《佛教以孝為本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范聖型賢。先王修之...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覺合...

《淨土決疑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

印光大師傳戒煙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

【推薦】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卷一 淨土法門的緣起 第一章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1、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含義...

雷陽公問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陽公說,從前有個人遇見陰曹地府的官吏,便乘機問道:聽說,人的命運都是生...

淨土一門 九品往生

淨土一門雖廣攝諸根,咸登不退,而見佛久近,聞法大小,證果、授記遲速,不啻天淵懸...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求行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

具足四種力量才能真正的懺悔

懺悔是我們修行的人自淨身心、明心見性的一個最初的必經的階段。要懺悔就需要有四力...

孝順心,是學佛的第一步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我何樂?你想一想,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一切眾生都曾經...

六德賢妻與五好丈夫

六德賢妻 佛陀在《玉耶女經》上面有一段開示說,世間妻子有六種,要做一個好妻子,...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還有觀想念佛...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天有一些不順心的人與事,比...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們還是很難捨的。對這個世界,...

勤轉念,證菩提 -- 善於修這顆心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時,你壓制這個貪慾的念,到現...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長河,媽媽沒生我之前有我,今...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對一切。每個人你不得不做,為...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我們怎麼樣來長養我們的四無量心呢?《華嚴經》告訴我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其實我們都不要做什麼,為啥?...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還是不分別,這是一個非常嚴...

【推薦】妄談自己證果及神通感應的嚴重過失

妄語戒有大妄語跟小妄語,我們先看大妄語,第一個。 【向人說證果乃至羅剎來到我所...

妄念是病,佛號是藥

我們是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雜念堆裡面過日子,這是我們一個眾生相的...

為何欣願往生還會對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問: 弟子是一名公務員。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在家念佛、讀經、抄經。弟子一心皈依佛陀,雖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願往...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錯了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是談你無禪,你宗門下沒有開...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問: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體恆法師答: 出家就是脫離世俗的身份,進入僧團的組織。僧團是一個以出離生活為基本...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深深地了解到一切業障海,皆由...

如何正確修習大乘的空觀

大乘止觀的智慧,我們在這個地方作一個總結。大乘止觀的智慧,簡單地說就是二句話:...

人最大的障礙從哪裡來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你知道障礙是哪裡來的?所有的障礙只有從一個地方...

至誠念佛,則雜念妄想悉漸消滅

原文: 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亦參本來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時紛亂,若...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徹悟祖師 我們...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業、追求更大的榮譽、賺更多的錢,每個人都想讓全世界知道自己。 人生的...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內心要面對很多的境緣,你要斷惡、修善、度眾生,而這三...

臨命終惡業起現行的情況

「若行不善業者,當於爾時,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得不愛果之前相,猶如夢中,見無量...

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瞋癡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

【推薦】千百年來你所誤解的開光

開光就是開智慧 一直以來,人們對開光有著頑固的、強烈的誤解,以為開光就靈,是不...

莫被邪見和狂慧所誤

有一種人,雖然他有一點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從書本上了解了一些東西,或...

信為道源功德母

我們凡夫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想要抓到一個實有的東西,即使在學佛過程中,...

禪觀了解過去,淨土規劃未來

當我們談現在,其實是離不開過去,也離不開未來;如果你把過去跟未來都拿掉,現在就...

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點狀的,它是一條線的,而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