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73頁)
當下能令心清涼、解脫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遠求。令人此時此地能夠遠...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事長遠旅行的客人,他經過長遠...
往生就非常純粹的三個條件:只要你信、願、持名。而且這裡對你持名沒有提很高的要求...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好,在山裡一邊讀書還能幫著...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意還是落魄,最後,都要死去。...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就叫知見。這就是我們修習大乘止觀,或者講修習唯識止觀,它...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正念!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諸位你相信你臨終的時候是...無論在家在庵,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說學了這麼多年佛,沒找到一個正法,現在...
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佛降誕之日,寺院多舉行浴佛法會。按照唐義淨三藏翻譯的《浴佛...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五念。一故起。...
古人視五福臨門為祥瑞。所謂五福,即長壽、富足、康寧、好德和善終。 一是長壽,福...
為什麼說諸菩薩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諸菩薩眾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覺悟者。他已經...
六種神通分開來講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
憂患意識 在佛教的經典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末法時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們不相信...
當本師佛在兜率內院準備降臨人間時,兜率天宮的天人都哭泣不止,我們菩薩要離開啦。...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信願本來就是一種觀慧。願力是...
這個世界的苦難很多,一般說是有八種,就是你遇不著佛法。這八種苦,每一種都包含很...
教育兒童要愛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蟲,諸如螞蟻、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踐踏、...
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三大要》及鑒定的《飭終津梁》...
【原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為汝演說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門深入。 解和行怎麼深...
5月7日訊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永惺法師圓寂,享年91歲。永惺法師12歲入道...
印祖在《一函遍復》中提出了念佛的一個總的原則:不管是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還是...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啟發我們...
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家以棄倫理、明因果報應、生死...
弟子業障深重,賦質愚蒙,幸聞淨土法門,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師老實念佛之訓,...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禱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謂擔麻棄...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可戒。不...
觀世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慈悲的一面,尋聲救苦,拯救眾生。印祖常常勸勉大家持念觀世...問: 弟子初中時和同學玩過碟仙,但一直有後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無法消除恐懼。現在接觸佛教已經五年,但沒...問:請問師父,人往生後燒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嗎? 大安法師答:能夠燒出舍利子,說明這人的修行還...問: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麼? 成剛法師答: 剛才跟大家說了,因為我們發心學佛,皈依三寶,佛是我們的學處、皈命...問: 弟子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明安法師答: 一般人初發心修行,誦經、持咒、念佛時妄想多,這也是一...
第一、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譬如人間有些出胎即死,有些幾歲得病夭折...
弘一法師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點放在哪裡?是業力還是執著?(學員答:執著)對啦,所以諸...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注意結果,...
佛陀說有三種方式可以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第一種,就是我們剛開始透過布施、持戒、...
佛法對生命的觀察,是一種無量生命的觀念。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陀對生命的描述,是說...問: 我修淨土宗念佛,但一日初聞《金剛經》後,雖然沒有懂,但心裡異常歡喜受用,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而且《...
我們要深信在這個五濁惡世,捨去念佛法門,絕對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通...
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念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想法、一個...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這一念心,一個是客,一個...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生命叫殺生。為何釋迦牟尼佛要為弟子們製定不殺生呢?其...
作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須要奉行一個原則:誠敬主敬存誠。在這一點上,儒家聖賢和我...
淨土宗祖師大德常常開示一句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一個淨業行人當...問: 常聽說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不知有何根據?此話該不該說? 大安法師答: 此話不該說。我們身處這個時代,...
眾生的疾病都是來自於長久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和諧。佛陀就說過:如果你長期心裡面...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迴向...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
本篇從《印光法師文鈔》中,精選了大師的法語共一百零八則,這些法語句句真切、字字...
其實我們不能怪業力給我們痛苦,業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業力現出一個相狀,...問: 世間很多人都認為安樂死沒有痛苦,只是在倫理上去討論該不該安樂死。安樂死在佛教看來,實際上也屬於殺人與...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問: 在修行上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來的快,還是念咒來的快? 成剛法師答: 在修行中沒有巧路,我們無明妄想降...
墮胎是用藥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兒生命為目的,而故意使之於自然生產之前脫離母體...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
最近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伊朗一個殺人犯被帶上絞刑台,行刑的繩...
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那麼我們...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的根本,一個是涅槃的根...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謙卦裡的一句話,印祖也常常引用這句話。卑就是謙卑;牧就是...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把極樂世界當作天方夜譚般的神話,或當作是寄託理想的烏托邦;...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無意義,對你的增上一點都沒有幫助。就是說你受了無量劫...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必定救拔;三、無常迅速,把握當...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
「和」是一個極富正能量的字眼。有關「和」的詞彙非常多,也非常好,如:家和萬事興...
現在社會上一窩蜂地禪禪禪,我倒有個隱憂,擔心大家被纏住了。 我是在推廣禪修,可...
像學習無常、苦空等這類的教法時,我們常常容易有幾個偏差,即是: 第一,簡單的記...
信佛前後都聽過、看過別人講菩薩靈感的事蹟,然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基本上都持著半...問: 師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見鬼神,可是她又不知道,她也不學佛,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那我們作為學佛的...問: 師父慈悲,我這個問題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因為沒有及時問到,我代表幾位學佛人士問的。就是說如果本人吃素,...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淨界法師答: 過人法...問: 很多家屬請助念團去助念,多數情況是自己不念,忙裡忙外張羅著處理後事,最多偶爾念一會兒,這樣是否有點顛...問: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現實生活和修行的意義?修行者應該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 靜波法師答: 福德,福就是...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諱的首...
現在一些人學佛修行的目的不純正,有的人是為了求福報,有的人是為了求神通。對德行...
《般舟讚》,善導大師有十段法語的開示,也是同樣在顯示阿彌陀佛願力慈悲救度,念佛...問: 請問師父,何謂理觀,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甚為重要? 淨界法師答: 理觀,簡單的講,就是對道理的觀察...問: 請問師父,何謂一心歸命,我們修行淨土的行者,要怎樣將一心歸命巧妙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淨界法師答: ...
一天中午,法堂裡坐了二百多人聽我開示,結束後,大家要求照集體相。此時,一位年齡...問: 常聽一些學佛的居士說:某某人的臉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臉色發黑,所以她業障現前,修的不好...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統觀念出發,對出家行為產生...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是四相(生、住、異、滅)...
星雲大師今年已經91歲高齡了,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在51年前就是一個糖尿病患者...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米,一個人在迴音壁的一端說話...
佛教有一個修行的法門,名為觀照。凡今日社會人士,不管士農工商、政經名流,甚至演...
蟾宮折桂,金榜題名,是很多未諳出世解脫法之人所追求的世間洪福。但世間福報也是在...
一切有情眾生,只要在輪迴裡面,由自身善惡業所感召,都有一個本質性的特點,就是苦...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管我們生命當中發生什麼事情,...
什麼是依他起性? 我們一個念頭起來具足三性,你要正確的判斷,什麼是盜賊、什麼是...
你提到的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有問到,其實施食的前提就是大悲心。 施食,這個法門是...
吾人不做傷天損德事,怕什麼東西。念佛之人,善神護佑,惡鬼遠離,怕什麼東西。 汝...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福報、消除業障、積功累德、報...
我們現在人所謂的神通都不過是阿貓、阿狗的彫蟲小技。《楞嚴經》裡有五十種陰魔,那...
今課要講的,是拜佛的心態。身體端正,心恭敬專注。身心統一的話,拜佛功德無量,經...
歐洲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問他:為什麼你總...

一位微博上的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重病患者可以出家為僧嗎? 我記得,2007年陳...

勿追想過法,勿欣願未來

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阿彌陀佛的無條件救度之心

賢書法師出家前寫給兒子的信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推薦】從朝至暮,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五福臨門」從何而來

天天都在等福報,那你永遠是苦難者

神通本從自性來

當代佛教徒要具備這3種意識

佛陀降生利人天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這只鵝能聽聞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培養孩子的仁慈之心

臨終助念要避免「瞎張羅」

臨欲終時,阿彌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見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永惺法師圓寂:一生積極參與社會善業

印祖念佛經驗之談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

《阿彌陀經》與《金剛經》是否矛盾

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

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

念佛與念觀音菩薩的關係
曾玩過碟仙,心仍有餘悸該如何對治
燒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了嗎
佛教徒為什麼不吃葷腥
念佛時妄想很多該怎麼辦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對治娑婆世界的愛取,這是成敗的關鍵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三種方式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生為一個人,先求認命再求開創
如何理解《金剛經》的「無」與《無量壽經》的「有」

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不能得度

同樣一個東西,每個人產生的想法不同

佛陀會做這7件你我都難做到的小事

處處作主見如來

如何明辨善知識

不殺生的意義何在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推薦】一念相應一念生,寶池蓮華已標名
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此話該不該說

痛苦是把雙刃劍

發心的重要性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印光法師法語一百零八則

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安樂死並不安樂

投生到四天王天的因緣
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快還是念咒快

墮胎殺生,障礙往生

臨終接引願,預設的護佑

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人生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處處謙卑,駕馭傲慢

莫把極樂世界當作天方夜譚般的神話

既知死後無情義,早把生前恩愛勾

你的佛號為什麼沒有力量

誦《金剛經》為人輕賤,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以和為貴有什麼好處呢

禪修不能被「纏」住

修行中我們常犯的四個錯誤

親身經歷的觀音菩薩靈感事蹟八則
有人遇到鬼神障,應該怎樣幫助她們
去市場買肉,該怎麼做才如法
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家屬能為亡者助念,是否對臨終者更有利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生活和修行的意義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神通只會障礙你的解脫

善導大師的十段精彩法語開示
為什麼理觀對淨土行者甚為重要
一心歸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假如生命只有三個月,該怎樣珍惜和利用
臉白就是修的好,臉黑就是修的不好嗎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星雲大師的養生之道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會觀照的人,還怕人生會不圓滿嗎

一個人的福報,靠攀緣拉關係來改變是很難的

我們的痛苦,佛菩薩知道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施食」就像家裡關著門做慈善

汝若常怕,則著怕魔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一旦遇到高級的魔,你就會迷失方向

十種禮佛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