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77頁)
這一點當然古人講了很多,就是說,要往生你必須感應道交。我們是怎麼跟佛陀感應道交...
剛開始先偏重點狀的專注,怎麼專注呢?一句彌陀念誦聽,就是說,我們這個佛號在操作...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僅僅是度自己有緣分的...問: 弟子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祈求解決疾病、考試不順等問題,但好像都沒什麼作用。有人說是因為我祈禱和稱念時...
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訥堂道人,也表明了徹悟...
我們常常將幸福建立在一個未知數上,建立在我們不曾實現的人生目標上。 幸福在哪裡...
我們多今生累劫以來,所造所欠的殺債,可能也虛空也裝不下,而放生就是還債,還累劫...
素食怎一個吃字了得? 素食,首先衛生、安全,這是素食的普世價值。人無論牙齒還是...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無病,亦不能任而不...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
一分鐘的時間有多長?說短很短,說長很長。榮辱、生死、得失之間,也是一分鐘。 有...
雖然絕大多數人並不相信佛教六道輪迴理論,可許多人在親人死亡時的習俗,卻與佛教的...
堪嗟人心如鐵,終日殺生造業,他身滋養爾身,心上如何忍得? 為人若遭疾病,便去殺...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功的時候不能停留在某個境界,...
不管讀那一部經,都是功德無量,特別是地藏經,當你遇到任何困難,求地藏菩薩或讀誦...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在寧靜中。能夠如此,則普天之下的一草一木,無不是如來的形相。...
人之所以下地獄,做餓鬼,轉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支配。人之...
如若是為了能受人信施、或為便於利用人的善心和對出家人的恭敬心而顯出家相者,則是...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子路,子路這個人是好勇過...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我愛自己所以才愛你,你適合我所以我要你,不適合我我就不要了...
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師,是濟川趙氏之子。最初在泰山靈岩寺披剃出家,因為聽說清涼山的...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於一切法門之外,特開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但能信願...
原文: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
原文: 數日前,令甥崔澍萍來函,並將閣下與彼之函,亦並寄來,祈光為閣下寄各種書...
原文: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問: 弟子讀《長阿含經》前三分皆歡喜生信,嘆未曾有,只是第四分講須彌山及四週龍王、金翅鳥、日月宮殿等事,與...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要過河,河的彼岸是我們的目標...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
你去吃眾生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
文財神范蠡 :16兩秤的發明者 我們小時候,家裡用的是16兩秤,中國人的秤為什...
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但他的義理雖然深妙,卻又在吾人日用尋...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開發生命所具有的無量智慧、...
不如法的念誦,就好像從前的留聲機(一種通過唱針在旋轉的圓盤或圓筒上的螺紋中移動...
現在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一下往生的保證。我們希求的就是臨終生到極樂世界,怎...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證得道果。說起來容易,真能那...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為智者。 拂除塵垢無煩惱,不復重來生與老。 (法句經)...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鈍愚癡人,耽溺於放逸,智者...
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三車,是出在《法華經》...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或...
社會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常常抱怨說:好人無好報,惡人活逍遙。現在根本沒...問: 師父,有的人認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徹底不受戒,這樣對嗎? 慧廣法師答: 《百喻經》有個渴見水喻...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解呢?請師父在百忙之中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 年輕人,...
少欲知足 宋宏覺禪師戒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念佛起初並沒有固定...
蓮池大師曾經有個比喻。如果有一個人,一天講一萬聲語言,誹謗一萬尊佛,這樣誹謗的...
書中語語真實,欲得佛法實益。但以未知淨土法門之所以,其心願便與佛願相違。世之修...
(1)優婆塞: 漢譯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親近三寶的在家男子。 (2...
菩提達摩大師是中國禪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
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別的重逢 《不肯去觀音》裡有句很經典的台詞:所有的相遇,都是...
21世紀是個特殊的時代,飛機、高鐵拉近了人們的物理距離,新媒體包含人類文化傳播...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麼? 慧廣法師答: 佛教有一本經叫《不食肉經》,全名《一...
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就是十念皆生我國願。有時候會把十念解釋為十聲,但這裡也得...問: 一位師兄看到《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道? 有一次佛問比丘:怎麼才...
如果從《彌陀要解》的標準來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他不是馬上提起佛號,不是的,他...
覺察的智慧是內觀的,跟別人沒關係。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觀察自己...
關於阿彌陀佛的光明,我個人曾經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有過一次接觸的經驗,我提供給大家...
在浴佛法會的時候,我們要誦一個偈子,我今灌沐諸如來:我們通過外在地去浴佛,淨智...
佛說,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遠貧窮。我說,心貧窮是永遠的貧窮,心若富有必將富有。...問: 師父能不能講淺一點又能速快得成就的開示? 常福法師答: 沒有,佛法甚深,微妙細緻,沒有宿世善根,實難...
五蘊每個生命的存在,無非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蘊為積集義,指相關事物的積聚...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廣法師答: 首先要告訴你,兩者對修行都重要。但更...
佛陀在經典上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眾生的依止處有四個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
怎麼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個,他讓我們看看我們的過...
宗喀巴大師講一個偈頌說: 佛非水洗眾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將己德移於彼,...問: 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惟覺法師答: 幫助人、救助人,這就是布施。在佛法的六波羅蜜當中,第一個就是布施...
念佛人稱之謂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法知道的差不多,這個理路你弄...
在佛教裡,講到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
請原諒我的冒昧,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是當我知道在您懷中的胎兒心跳不正常,而大家...問: 師父,人有虛榮心是好還是壞呢? 慧廣法師答: 先肯定的告訴你,所有為自己考慮的心態都對自己的修行沒有...問: 師父,最近幾年生意不好做,我想著改變,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求師父指點一下,感恩。 慧廣法師答: 有一...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念頭就是評判。你感受到了就一...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傷害你,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是你自己在傷害你自己。 你把《...
當我們在修習懺悔的時候,有一個偈頌值得我們注意,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上說:一...
我們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過失。 毀犯妄語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多被誹謗...
《賢愚經》中講到佛在世之時,有一個大富長者,叫須達長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學中,證...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點走。比如宋代的瑩珂法師。他開始不守戒律,喝酒吃肉什麼...
有一位研究力學的教授常常跟學生講述一個道理高空物體高速下落時,什麼力量都難以抵...問: 弟子生來就膽小,經常想些事情給自己害怕,請問這是業障嗎,還是習氣使然呢?可以通過念佛徹底放下並改變嗎...問: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現象,以什麼方式去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大安法師答: 這個事情是一個...問: 您認為當前大陸佛教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如何加以改進? 界詮法師答: 大陸佛教自從文革後,進入迅速恢復...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我們修行的理路,這一點要切...
適接手書,並《大士集》,不勝欣忭。大士碑文,經黃君註出,則大士恩澤,遍沾群萌矣...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春秋時代的...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
問: 請問法師,法師一直在講重罪問題,必須至少懺一年,見好相為止。那麼如此說來...
因為身語行為受心支配,由內心執著不同,將導致行為傾向之差異,若心執著今日不死,...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這樣的因素在佛法當中有二種因...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豳風》有七篇,這是其中的一篇...問: 助念的時候,助念人員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可以嗎?這樣助念會影響亡者嗎?助念開始之前,需要灑淨嗎?比...
在《大乘起信論》講到這個菩提心(整個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諸位受了菩薩...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當然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但是有時候,你也要偶爾檢查一下你...
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師在文鈔對「一心歸命,通身靠倒」講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什麼...
佛說世上有七種妻子: 一、 象殺士夫那樣,不尊重愛護自己的丈夫,只知縱情貪慾,...
念一句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那我們如何念一句佛號來幫我們滅除業障? 你...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

往生的關鍵在你的心理素質

一句彌陀念誦聽

行山願海,以行填願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訥堂道人尺香齋的啟示

人生的幸福,並不僅僅是外在的東西

放生償還所欠的無數殺債

素食怎一個「吃」字了得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爭取一分鐘,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怎樣辦喪事才有利於亡者?

永明延壽大師《戒殺俚言》

不可將心待悟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應呢

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

冒充出家人之果報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為什麼愛到後來都是苦

縱使業障太重,普賢菩薩都會暗中摩頂

供養哪種人得福最多?

慾火害人(普明法師的故事)

信願具足者,則萬修萬人去

念佛受病,實是無量劫業力所現

聰明人習氣重問題多以及對治方法

以雜毒之善求生淨土,是不可能實現的
佛經中有些與世間常識相違,該如何斷疑生信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

寄於殘生,旅泊三界

不服不食眾生肉,是人真解脫者

以前的秤為什麼1斤是16兩呢

佛法義理雖深妙,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

打開生命寶藏的鑰匙

【推薦】念誦太過熟溜或不利於修行

做到了這三點,我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復重來生與老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露地安然坐白牛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如何看待「好人無好報,惡人活逍遙」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少欲知足,誨眾清約

早晚課誦的功德利益

千萬不要犯下誹謗淨土的罪業

【推薦】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

佛陀座下的七眾弟子

達摩大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推薦】「福祿壽」是怎樣被我們消掉的
現代科技再現佛法莊嚴
怕浪費而吃掉葷菜,這樣算犯戒麼

「十念皆生我國願」該如何理解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嗎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淨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遇到事情,先觀察自己很重要

彌陀光明加被,化解違緣障礙

通過外在的浴佛,來改變我們的內心

沒有這兩大特性就不叫財富
有沒有淺一點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五蘊並不是真正的「我」

發願生西方,永脫生死輪轉之劇苦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推薦】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業力的顯現

從妄想中走出來

以什麼樣的心態聽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修習淨土法門是最上的福報

孝順父母有五個方法

請您做胎兒的觀音菩薩
人有虛榮心是好還是壞呢
生意不好該如何改變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

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小妄語的過失與持戒功德

你所聽聞的佛法沒有一句是白費的

瑩珂法師與自覺法師往生的故事

父母之恩,昊天罔極
膽小的人如何通過念佛來改變
如何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當前佛教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進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境之善惡,由心之善惡所感

如何從外相來推測未來的禍福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每天懺悔罪業,罪業的念頭是不是又會數數熏習

面對死亡而改變人生的觀念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風雨飄搖的人生
助念可以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嗎

什麼樣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偶爾也要檢查一下你的夢境

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佛說世上有七種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