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三千

泛指一切萬法之總稱。乃天台宗用語。全稱三千法、三千法門、三千世間、三千諸法。由地獄乃至佛之十界,依圓融之理...

三千大千世界

梵語 tri-sāhasra-mahā-sāhasra-loka-dhātu,巴利語 ti-sahassī...

三千佛

又稱三劫三千佛、三世三千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劫相次出世之三千佛。即莊嚴劫(過去世)一千佛、賢劫(現在世...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儀之作法。坐作進退有威德儀則,稱為威儀。比丘所應持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住坐臥四威儀,合...

三千院

為日本天台宗門跡。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大原。日本延曆年間(782~806),最澄在比叡山東塔建三千院圓融房,後...

三千塵點劫

為法華經化城喻品所舉大通智勝佛滅度以來久遠之劫量。彼佛滅度以來,甚大久遠,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梵 p...

三千諸法

天台宗總賅一切萬有諸法之用語。又稱三千、三千世間。三千乃為彰顯天台圓教諸法本來一多相即、圓融互具、無增無減...

三士教

西藏語 skyes-bu gsum。指上士教、中士教與下士教。又稱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論。即阿提沙之菩提道燈...

三大

(一)眾生一心之本體、相狀、作用廣大無限,故稱體大、相大、用大。系大乘起信論所說。(一)體大,真如平等之法...

三大五小部

三大部指天台宗智顗大師諸撰述中,闡發法華思想之三大部典籍,即妙法蓮華經文句、妙法蓮華經玄義與摩訶止觀,各十...

三大乘

指大乘所具之三義。此係金光明經玄義卷上所言。即:(一)性乘,又作理乘。謂理性虛通,自然荷運諸法。(二)隨乘...

三大部

(一)又稱天台三大部、法華三大部、三大章疏。乃天台智顗大師所譔,為天台宗之三部根本典籍,即妙法蓮華經文句、...

三大願

(一)乃勝鬘夫人於佛陀面前所發之三項大願。又稱三大誓願、三弘願。據勝鬘經三願章載,勝鬘夫人於佛前受十大受(...

三子

比喻菩薩、聲聞與一闡提等三種根機如生性各異之三子。典出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三,謂三子之中,其一有信順之心,...

三才配三世間

即以天、地、人三才配三種世間:(一)天配正覺世間,天道廣大,包萬象以無餘;佛智弘深,極十方而普照,故以天配...

三不可盡

據大寶積經卷十四載,不可盡有三:(一)經法不可盡,如來所說經法隨眾生根機不同,或廣或略,雖以一音宣演,十方...

三不成

指淨土與穢土之關係,在本質上有三種不同。即:(一)一質不成,謂淨土與穢土非為同一本質所成立。(二)異質不成...

三不足

能妨礙參禪修行之三種匱乏,即:衣不足、食不足、睡眠不足。坐禪用心記(大八二·四一二下):「衣不足、食不足、...

三不能

指改變定業、化導無緣眾生及救度所有眾生等三種不可能之事。此乃唐代禪宗北宗僧元圭禪師之語。即:(一)不能免定...

三不退

修行佛道之過程中,以既得悟之功德而入於不退失之地位,稱為不退。三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一)位不...

三不堅法

指身、命、財,乃世間三種無法持久之物相。即:(一)身不堅,父母所生之髮膚,為地、水、火、風等四大假合所成,...

三不淨肉

為十誦律卷二十六所載三種不許食用之肉,即:(一)見殺,見是生物為我而殺。(二)聞殺,於可信之人,聞此生物為...

三不善根

梵語 trīny aku?ala-mūlāni,巴利語 tīni akusala-mūlāni。指其體不善...

三不護

梵語 trīni tathāgatasyāraksyāni,巴利語 tīni tathāgatassāra...

三尹

明末清初僧。湖南平江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詳。少入學堂,名聞鄉里。及長,值甲申(1644)之變,投身義軍,轉...

三內

指喉內、舌內、唇內。乃日本悉曇學之用語。由於發音器官之不同,可將梵語音聲分為喉內、舌內、唇內等三種。日僧安...

三六獨法

指十八種獨特之法,即佛所獨具之十八種不共法。此十八種功德,非聲聞、緣覺二乘所共通,故不共法又稱獨法。菩薩瓔...

三分別

指三種思考識別之作用。分別,梵語 vikalpa。即:(一)自性分別(梵 svabhāva-vikalpa...

三分科經

又作一經三段。乃將一經論分為三部分解釋。一般依該經論內容而作適度之區分者,稱為科文。通常皆分為序分、正宗分...

三化

三種教化。(一)梵語 trīninirmānāni。就眾生利益之所依,分業化、隨化、上化。(一)業化(梵 ...

三友

三種親友。俱舍論頌疏卷二十九分親友為三等,上者能生法身,中者以財、法交,下者唯以財交。又摩訶止觀卷四下以外...

三天四仙

乃印度外道之說。三天為:(一)摩醯首羅天,即大自在天。其形相為八臂三眼,騎白牛。信奉此天者以之為萬物之生因...

三心

指三種心。(一)為往生淨土而發之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相當於彌陀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之「至心、信樂心、欲...

三支

(一)因明用語。為三支作法之略稱。為三支作法之略稱。系陳那及其弟子商羯羅主等新因明論師所立,依宗(命題)、...

三支作法

因明用語。依宗(命題)、因(理由)、喻(譬喻)等三支成立之因明論式。又作三分作法。略稱三支、三分。乃陳那及...

三方便

巧用諸法,隨機利物,稱為方便。據淨名經疏載,方便有三:(一)自行方便,謂佛及四十一位菩薩於心內自證不思議真...

三日齋

又作見王齋。人死後第三日,親人為設齋食以招請供養僧尼,稱為三日齋。[釋氏要覽卷下、禪林象器箋飲啖門] p5...

三止

(一)指天台宗針對空、假、中三觀所立之三種止行。即:(一)體真止,乃針對空觀而立。謂體達無明顛倒之妄,即是...

三止三請

乃佛陀宣講法華經之典故。法華經方便品之初,先讚歎如來之二智,然以諸法實相為甚深微妙,欲說又止,後由舍利弗代...

三比量

因明用語。又作三量、三支比量。因明立論中,立(立論、主張)敵(問難)雙方攻防上之三種方法。(一)自比量,此...

三水

指時、非時與觸用之三水,即:(一)時水,從明相(曙光漸明,天空露白之狀)現至午時,得以飲用之水。(二)非時...

三火

(一)指貪、瞋、癡。又作三毒、三垢。即:(一)貪(梵 rāga)火,渴取一切順境。(二)瞋(梵 dvesa...

三世

梵語 trayo-dhvanah,巴利語 tayo addhā。又作三際、去來今、去來現、已今當。世,為遷...

三世三千佛

指三世各一千佛。即於世界成住壞空之反覆中,過去世莊嚴劫、現在世賢劫、未來世星宿劫各出現一千佛,合計三世三千...

三世不可得

指三世無實體,即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三世)之種種事物,無一實體之存有,故稱不可得。[維摩詰經弟子品、金剛...

三世心

指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心,剎那生滅於過去、現在、未來之任何一世,皆不可得,稱為三世心不可得。金剛經(大...

三世因果

綿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立因果業感之理。蓋以過去之業為因,招感現在之果;復由現在之業為因,招感未來之果。...

三世如來

又作三世佛。指彌陀、釋迦、彌勒,配於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釋尊為歷史上之佛,故稱現在佛;彌陀如來乃往昔十...

三世俗

指三俗諦。(一)法相宗依遍、依、圓三性所立。三種為:(一)假世俗,為遍計所執性。即以世俗為名,無體性而唯有...

三世相

為預言書之一種。內容通常由佛教之因果應報、因果酬報、善惡業報之因緣說中,摻雜以我國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說而...

三世無障礙智戒

略稱三戒。又作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即住於三三平等之理,以本有之淨菩提心為戒體,法界無量萬德為行相之秘密真...

三世間

全稱三種世間。乃世間之三種類別。其說法有下列五種:(一)據大智度論卷七十之說,世間有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國...

三世業

指三種世業。乃依業因所造之時而分:(一)過去世業,指過去世所造善惡之業,於過去、現在、未來世受報。(二)現...

三世實有

說一切有部所立之教義。意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真實存在。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載說一切有部四大論師之四種觀點:...

三世諸佛

乃統稱全宇宙中之諸佛。即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之眾多諸佛。又作一切諸佛、十方佛、三世佛。諸經論所列舉之名稱...

三世覺母

為文殊菩薩之異稱。文殊主如來之智慧,智慧又為三世諸佛覺悟之源,故稱三世覺母。(參閱「文殊菩薩」1426) ...

二取

謂見取與戒取。亦即五見中之見取見、戒禁取見。(一)於非勝法中生定勝想,或於非事實中生決定心,以唯此為事實,...

三句

禪宗諸家為表現禪之宗旨而用以開示接引學人之語。可視為各家精粹代表:(一)雲門三句:指雲門文偃之「涵蓋乾坤、...

三句階段

略稱三句。乃因、根、究竟,或因、行、果等三句之意。系密宗從修因至佛果之階段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

三平等觀

又稱三三昧耶觀。乃密教之教義。即觀佛、法、僧,或身、語、意,或心、佛、眾生三者平等。廣義之三平等觀以三密攝...

三正

又稱三中。系三論宗所立,乃該宗破邪顯正教義之解說。「正」有三種,故稱三正。即:(一)對偏正,針對斷見、常見...

三玄三要

臨濟義玄接引學人之方法。臨濟錄上堂(大四七·四九七上):「師又云:『一句語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

三生

(一)指前生、今生、後生。(一)前生,又作前世、宿世。即過去之生涯。(二)今生,又作現世、現生。即現在之生...

三生六十劫

為聲聞乘修行所須之時間。修四諦十六行相等之觀,斷盡三界之煩惱,證阿羅漢果,其極速者三生,極遲者則經六十劫。...

三生成佛

華嚴宗主張經三生即能成佛之說法。略稱三生。即:(一)見聞生,又作見聞位。觀見華嚴別教一乘之佛法僧寶善友經卷...

三田

用以比喻菩薩、聲聞、闡提三者。(一)第一田,此田渠流便利,無諸沙鹵、瓦石、棘刺,種一得百;比喻菩薩根性猛利...

三白食

又作三種白食、三種白淨食、三淨食。即乳、酪、米飯等三種白淨之食,乃密教修法時,行者所食用者。一字心咒經(大...

一念

(一)時間單位。乃指極短之時間單位,或作瞬間,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如仁王般若經卷上(大八·八二六上):...

一極

謂華嚴經廣談法界之旨,妙極無二。蓋如來出世,首為諸大菩薩說佛菩薩真實境界,不說二乘方便之法。是故聲聞緣覺雖...

一場羅

禪林用語。即一場慚愧。[忄*麼][忄*羅],表示慚愧、恥辱之意。禪宗語錄常用此語。從容錄第七則(大四八·二...

一字金輪法

又作一字金輪佛頂法。密教諸尊中,以 (bhrūj,勃嚕唵)一字為真言之佛頂尊,為諸佛頂中之最勝者,譬如世間...

三匝

又作三匝。指右旋三週。乃敬禮之一種,源自印度儀式。即對尊者或佛塔,向右旋繞三週,以表仰望之誠。有繞一週,復...

五綴缽

其義有三:(一)指修補五處缺損之缽。法苑珠林卷九十八載,羅睺羅洗佛缽於龍池,缽碎為五片,佛乃親為補綴,稱五...

三光天子

指日天子、月天子、明星天子三者。法華經卷一序品即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之記載。法華經文句...

三因

(一)指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此三心乃往生淨土之正因,故稱三因。[往生禮讚偈](參閱「三心」532) ...

三因三果

菩薩修行之過程,有三種因果,即:(一)異熟因異熟果,即今世所種之善惡因,於來生得果。(二)福因福果,以佈施...

三因佛性

(一)系天台大師智顗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之說所立者,謂一切眾生無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顯,即成三德妙果...

三地

(一)指三種所依地,即依尋、伺二心所之有無,分三界為如下三所依地:(一)有尋有伺地,在欲界及初靜慮中。(二...

三在

即在心、在緣與在決定。此乃曇鸞之往生論註卷上所說。謂若以我人一生犯惡重罪與臨終十念念佛之效相比較,則念佛之...

三多

(一)指親近善友、聽聞法音、修不淨觀。[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 (二)指多供養佛、多事善友、於多佛所請問...

三妄執

又作三劫妄執、三劫惑。略稱三妄、三執、三劫。為密教所立,從生起出離世間之心,至成就佛果位期間,所須超越之世...

三如來藏

指如來藏之三義。如來藏,即指藏伏在一切有情的雜染身中之自性清淨心。(一)依大乘止觀法門卷一之說,如來藏有三...

三字禪

禪宗公案名。又稱雲門三字禪。禪宗大德雲門文偃接引學人時,常以「顧、鑒、咦」三字說破禪旨。顧,謂自我反省;鑒...

三有

有,梵語 bhava,其義分類如下:(一)欲有、色有、無色有。義同三界。(一)欲有,欲界天、人、修羅、畜生...

三有為

指三種有為法。又作三有為相、三相。即:(一)色法,乃質礙之法,小乘俱舍指五根、五境、無表色之十一法;大乘法...

三有對

對,礙之義。乃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法受障礙而不生,或所取所緣境受拘礙而不能轉他境。即:(一)障礙有對,於...

三百六十會

禪林用語。又作三百會。乃形容佛陀一生說法的法會之多。[碧岩錄第六則] p550...

三自

(一)指自調、自淨、自度。大智度論卷六十一將八正道分為三類:(一)自調,指持戒之正語、正業、正命。(二)自...

三自一心摩訶衍法

略稱三自。即具足體、相、用三者之唯一絕對之心。亦即大乘起信論所說之一心。[辨顯密二教論卷上] p550...

三色

(一)指五根、五境、無表色等三種色法。(一)五根,即眼、耳、鼻、舌、身等五種色根。(二)五境,又稱五塵。乃...

三行

(一)指身、口、意三業。中觀論有「起三行」之語,即為起動三業之謂。(參閱「三業」638) (二)三行又指:...

三衣

梵語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語 tīni cīvarāni。乃指印度僧團所准許個人擁有之三種衣...

三等

(一)又稱三平等、三三昧耶。密教以身、語、意三密平等為三平等;為密教基本教義之一。凡真言之行法,俱以此三等...

三佛土

指成唯識論所說之三種佛土。即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佛有三身,故所居之國土亦有三種,即法身佛住於法性土,報...

三佛子

如來視一切眾生皆如己子。華嚴經疏卷七將之類分為三,即:(一)外子,凡夫未曾入道,未能紹繼佛種,稱為外子。(...

三佛性

(一)三因佛性。智顗依佛性所具因之義而立如下三因佛性:(一)正因佛性,正乃中正之義,為遠離偏邪,是眾生本具...

三佛頂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中之三佛頂,表示如來三部眾德之頂。佛頂,乃如來無見頂相,於諸佛中最為尊勝。三佛頂即...

三佛語

又作佛三語、三意語。即:(一)隨自意語,佛隨順自意所說內證真實明瞭之法。(二)隨他意語,佛隨順眾生根機所說...

三劫

(一)指過去、現在及未來三大劫。過去之住劫稱為莊嚴劫(梵 vyūha-kalpa),現在之住劫稱為賢劫(梵...

三妙

指天台宗所立「心、佛、眾生」三者互相妙融自在之說。乃自他相互包攝之形容語。蓋法華經有相待、絕待二妙,用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