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五十三尊

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加賢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薩。金剛界三十七尊指五佛、四波羅蜜菩薩、十六大菩薩、八供養菩薩及四攝...

五十五善知識

又作五十五聖。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華嚴經等載,善財童子遍求法門要義,初參文殊,復遊行南方,次第參訪五十五位...

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指釋迦佛入滅至彌勒菩薩出世之年數。彌勒菩薩現住兜率天之內院,定壽四千歲,待定壽終了,方得出世成佛。其定壽換...

五十分

數論外道於惑、智之分類,立疑倒、無能、歡喜、成就四分,其中,前三者屬惑,後一者屬智。更細分為五疑倒、二十八...

五十天供

謂降伏魔緣、退治曜宿障礙、祈求國泰民安與五穀豐收而供養五十天之作法。五十天,為天地八方之守護神,即指十二天...

五十功德

指五十人展轉隨喜聞法之功德。據法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載,展轉得聞法華經第五十人之隨喜功德廣大無邊。(參閱「五...

五十字門

又作五十字母。系就梵語五十字母中,論列其義門。五十字母包括十六個母音字及三十四個子音字,乃印度兒童於啟蒙時...

五十法

指大品般若經所說之三三昧、四禪定、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舍、、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等八種,合為五十...

五十展轉隨喜

依法華經卷六隨喜功德品載,展轉得聞法華經第五十人之隨喜功德廣大無邊,遠勝於大施主八十年間施與一世界人種種娛...

五十惡

五陰所具之五十種惡。(一)識陰有八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二)受、想...

五三八二

指五法、三性、八識、二無我。為法相宗所立。五法即相、名、分別、正智、如如;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

五下分結

梵語 paca-āvarabhāgīya-sajyojanāni。指順益下分界之五種結惑。乃對五上分結而立...

五上分結

梵語 pacaūrdhvabhāgīya-sajyojanāni。指順益上分界之五種結惑。全稱五順上分結。...

五千上慢

又作五千起去。釋尊開說法華經之初,座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五千人懷增上慢,未聞廣開三顯一之法門...

五千大鬼

叱責破戒者之五千大鬼。凡信心出家受佛正戒之佛弟子,故起心毀犯聖戒者,有五千大鬼常阻於其前,斥之為大賊。若犯...

五叉地獄

以五股鐵叉磔裂罪人肢體之地獄。[慧琳音義卷五十三] p1056...

五土

(一)指佛身所依之土有五:(一)法性土,為如來清淨法身所依之土。(二)實報土,為如來圓滿報身所依之土。(三...

五大

(一)梵語 paca mahā-bhūtāni。指體性廣大,能生成萬法之五種要素。又稱五大種。即地、水、火...

五大力菩薩

又作五大力尊。指密教所信仰之五大力尊。為護持三寶,守護國土,呈忿怒形之菩薩。此五尊之名稱,舊譯仁王經受持品...

五大字義

密教以「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五句,次第闡說地、水、火、風、空五大之...

五大形

密教地、水、火、風、空五大,依次為方形、圓形、三角形、半月形及團形。(一)地大,方形,為四方均等之形,有安...

五大使者

指生、老、病、死、王法牢獄。又作五天使者、五天使。系閻羅王之使者,即發自自然之業道而警誡於世者。[佛說閻羅...

五大明王

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即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金剛夜叉明王。此五尊乃九識所...

五大施

指能持五戒。婆羅門教僧侶規定每日須行五大祭(梵 paca mahāyaja)。即:供養諸神(梵 devay...

五大疏

又作五部疏。為日本台密所立五部秘經之註釋。即:(一)大日經義釋,十四卷,唐代善無畏三藏說,一行記。(二)金...

五大部

指五種大部。(一)大乘經中之五種大部經典。又稱五部大乘經。乃開元釋教錄對大乘經典所作之分類。即:(一)般若...

五大尊一壇法

密教安置五大尊於一壇之修法。又作五尊合行法。即依準仁王般若道場念誦儀軌,於同一壇上修五大尊法。五大尊,指不...

五大尊根本印

即交腕而作外縛五股印。或於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拇指、小指、無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蓮華部之五股...

五大尊配置

密教五大明王配置之位置。即中央不動明王,東方降三世明王,南方軍荼利明王,西方大威德明王,北方金剛夜叉明王。...

五大尊總印明

五大尊之總印總明。又作五大尊總攝印明。即結外五股印,誦慈救咒。此係師傳,故儀軌未載。依深秘釋義,外五股印之...

五大虛空藏法

為祈求增益、息災、所望、天變等,以五大虛空藏菩薩為本尊之修法。據覺禪鈔五大虛空藏載,此法在日本,每於辛酉年...

五大虛空藏菩薩

又作五大金剛虛空藏。指法界虛空藏、金剛虛空藏、寶光虛空藏、蓮華虛空藏、業用虛空藏等五菩薩。又稱解脫虛空藏、...

五大龍王

又作五類龍王。即:(一)善住龍王(梵 Susajsthita-nāga-rājā),(二)難陀婆難陀龍王(...

五大願

指密教中之五種大誓願。即:(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二)福智無邊誓願集,(三)法門無邊誓願學,(四)如來無邊...

五大觀

觀五大之法,即:(一)觀地,作白色觀。(二)觀水,作綠色觀。(三)觀火,作黃赤色觀。(四)觀風,作黑色觀。...

五大觀門

觀地、水、火、風、空等五大之法門。 p1062...

五小部

全稱天台五小部。指天台智顗之撰述中,小帙之五部書。為「三大部」之對稱。即:(一)金光明經玄義二卷,略稱光明...

五山十剎

五山與十剎之合稱。又作五嶽十剎。即我國與日本禪林官寺制度中最高與次高之寺院。(一)我國之五山十剎。五代頃,...

五山文學

日本文學派名。乃自一山一寧赴日之鎌倉末期始,至室町時代,活躍於日本文壇而以五山為中心之文學。在鎌倉時代新輸...

五山版

乃指自日本鎌倉時代末期始,至室町時代之期間於京都、鎌倉之五山所開板之禪籍及詩文集等。鎌倉時代中期曾於京都泉...

五不可思議

不能以心慮量,亦不能以言語說之五種不思議。即:(一)眾生多少不可思議,謂眾生永久之增減不斷。(二)業果報不...

五不赴請

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載,有一長者就家設供,欲供養佛及僧眾,比丘皆去,唯世尊獨留在寺,令人取食,不...

五不應答

五種問不應作答。即:(一)試問,人懷慢心,以自己所知者問於他人,試彼知否。(二)無疑問,自己無所疑而設假作...

五五百年

又作五個五百年、五個五百歲、五五百歲。乃一種宗教史觀。類似者有「正、像、末」三時之說,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

五分

(一)謂無著所著之五部大乘論。相對「十支論」之名,故稱五分。即瑜伽師地論、分別瑜伽論、大乘莊嚴經論、辯中邊...

五分十支

五大論與十支論之合稱。為法相宗所依之根本論著。五大論即瑜伽師地論、分別瑜伽論、大乘莊嚴經論、辯中邊論頌、金...

五分戒

優婆塞戒之五種類。由受持戒法之多寡分為:(一)一分戒,受三歸依已,受持一戒。(二)少分戒,受三歸依已,受持...

五分法身

又作無漏五蘊、無等等五蘊(梵 asamasama-paca-skandha)。乃大小乘之無學位(最高之悟境...

五分律

凡三十卷。全稱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略稱彌沙塞部律。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二冊。系佛入滅後三百年頃,自上座部系統分...

五分香

以香比喻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於自身成就之五種功德法,稱為五分法身。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

五天竺

中古時期,印度全域分劃為東、西、南、北、中五區,稱為五天竺。又稱五印度。略稱五天、五竺、五印。依大唐西域記...

五心

指心識覺知外境(對像)時,順次而起之五種心。即:(一)率爾心,又作率爾墮心。率爾,即突然之意。謂眼識初對外...

五手

謂淨居天之五種印。即:(一)思惟手,微屈小指與無名指,餘三指舒散如三奇杖,頭稍側,屈手向內,以食指指頰。(...

五支作法

梵語 paca-avayava-vākya。乃古因明之用語。又作五分作法。即由宗(梵 pratijā)、因...

五支戒

由大涅槃心一理之根本所開出之五種支末事戒。即根本業清淨戒、前後眷屬餘清淨戒、非諸惡覺覺清淨戒、護持正念念清...

五斗米道

東漢張陵所創道教之一派,從學者須繳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張陵即後世所稱之張天師,故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

五方色

指五方顏色。密教對五方顏色有二說:(一)不空三藏所傳者,東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黃,此准於世法...

五方便

(一)二十五方便之略稱。天台止觀修習之遠方便有二十五種,稱為二十五方便,分為五科,即:(一)具五緣,(二)...

五方便念佛門

凡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五方便門,尾題作五方便念佛觀門。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內容系闡說念佛五門及其入方便...

五日八講

日本佛教用語。謂於五日中,分八座講說法華經八卷。即自初日之夕座始,至第五日之朝座終。依據法華經傳記卷三唐慧...

五日十座

日本佛教用語。又稱法華十講。唐代慧明將法華經八卷分為八座開講,是為法華八講之始,後盛行於日本。於日本,除法...

五木

四月八日灌佛會,灌浴誕生佛所用,作為香水香湯之五種材料,即桃、李、松、柏、柳等。[瑩山清規卷下年中行事] ...

五比丘

梵語 paca bhiksavah,巴利語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乃釋尊...

五功德門

出於天親之淨土論。謂往生極樂淨土所得之五種果相。又作功德五念門、五果門。即:(一)近門,初至淨土,入大乘正...

五失三不易

指譯經之五失三難。全稱五失本三不易。東晉道安所倡,謂梵經漢譯乃屬至難之業,總結之,計有喪失原意之五者(五失...

五旦望

禪林五參上堂日與祝聖上堂日之總稱。五參上堂日指每月初五、十、二十、二十五等四日,祝聖上堂日即初一(旦)、十...

五生

指菩薩受生之五種方法。即:(一)息苦生,又稱除災生。如於饑饉之世受大魚等身,以肉救濟一切眾生;於疾病之世,...

五同緣意識

指第六識(意識)與眼等五識,共同認識色香等五境。 p1074...

五因

(一)以地、水、火、風等四大為能造之因,以諸色法為所造之果,其因與果之間具有五種關係:(一)生因(梵 jā...

五因五果

往生淨土之因與果各設五門。因之五門即五念門,指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果之五門指近門、大會眾門、宅門...

五妄想

謂五蘊。(一)堅固妄想,即色蘊。眾生之體、心、命等皆為妄想相之結合,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色身稱為堅固妄想。...

五如來

即指五佛。(一)指密教曼荼羅中央之大日如來與其四方之四佛。金剛界曼荼羅以大日如來為中心,東配以阿閦如來,西...

五如來色

密教五佛之身色。又稱五佛色。五佛指大日、寶幢(或阿閦)、開敷華(或寶生)、無量壽(阿彌陀)、天鼓雷音(或釋...

五字文殊法

以五字文殊為本尊,念誦 (a,阿)、 (ra,羅)、 (pa,波)、 (ca,左)、 (na,那)五字真言...

五字文殊菩薩

梵名 Majughosa。音譯曼殊伽沙。即以 (a,阿)、 (ra,羅)、 (pa,波)、 (ca,左)、...

五字色

即五大之色。 (a)表地大,為黃色; (vi)表水大,為黑色; (ra)表火大,為赤色; (hūj)表風大...

五字咒

五字文殊之陀羅尼。即 (a,阿)、 (ra,羅)、 (pa,波)、 (ca,左)、 (na,那)等五字真言...

五字明王

謂五大虛空藏菩薩之五字真言。全稱成就富貴金剛虛空藏鉤召五字明王。亦即 (vaj)、 (hūj)、 (trā...

五字門

五字指 (a,阿)、 (va,嚩)、 (ra,囉)、 (ha,訶)、 (kha,佉),為五大之種子。大日經...

五字嚴身觀

又作五大成身觀、五輪成身觀、五輪觀。為「五相成身觀」之對稱。即真言行者以 (阿)、 (鍐)、 (囕)、(唅...

五存七缺

淨土門之正依經典為無量壽經,其十二種譯本之中,有五種尚存,七種已缺,稱為五存七缺。所存之五種,為無量清淨平...

五年大會

梵語 paca-vārsikamaha。音譯作般闍於瑟、般遮於瑟、般遮越師,略稱般遮。又作五年功德會、五年...

五次第

梵名 Pacakrama,西藏名 Rim-pa chen-po。據載作者為龍樹(梵 Nāgārjuna),...

五百人授記

指佛陀為五百弟子授予成佛之記莂,皆號普明如來,謂之五百人授記。據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載,佛陀曾授記憍陳如比...

五百大願

五百廣大之本願。又稱五百誓願。即釋尊在因位為寶海梵志時,於寶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種誓願,舍淨土成佛,而取穢土成...

五百世怨家

謂五百生中互結仇怨者。經律異相卷四十六引出抄毗曇婆沙經所載,嘗聞有一女子為餓鬼所持,即以咒術質問餓鬼,餓鬼...

五百世無手

謂佛弟子傳遞酒器使人飲酒者,將招感五百世中皆無手之果報。蓋酒乃亂性起罪之根本,故飲酒戒為梵網經所說四十八輕...

五百仙人

五百位外道之高德。有關五百仙人之傳說,依大智度論卷十七所載:(一)憍賞彌國優填王由色染之故,曾斷五百仙人之...

五百生

又作五百世。為表示長時所用之語。語出五百本生經,該經現已失傳。 p1080...

五百由旬

法華經化城譬喻品說越過五百由旬之險難惡道,即至寶處。此五百由旬之解釋,異說甚多,天台智顗謂凡聖同居土(指六...

五百估客

五百位販貨人。依大智度論卷七載,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寶,適逢摩伽羅魚王張口,海水疾流入魚口中,人船俱危。其時,...

五百戒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數。各律典所載戒條數目不一,如四分律中列有三四八戒、十誦比丘尼戒本凡三五○戒,其他律典亦無...

五百身因

(一)五百位已得阿羅漢果之比丘各說自身所由生之原因。或觀無明即是身因,或觀愛與無明為身因,或說行識、名色、...

五百長者子

指長者之子五百人。常見於經典之中。依維摩經佛國品所載者,維耶離國長者之子五百人與寶積童子共詣佛所,持七寶蓋...

五百陀羅尼

五百種之陀羅尼。陀羅尼為梵語 dhārani 之音譯,意譯作能持、能遮,或譯總持。集種種之善法,能持令不散...

五百部

據大智度論卷六十三載,佛入滅後五百年,小乘之異部雜出,而為五百部。五百部非指實數,係形容為數眾多之語。 p...

五百結集

又作五百集法、五百出。佛入滅之年,於阿闍世王保護之下,在摩揭陀國王舍城先底槃那波羅山邊禪室門邊(梵 Vai...

五百毳徒

身著毳衣之五百徒眾。毳衣,謂鳥毛織成之衣。以著毳衣者為其徒,表受王侯器重之意。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記道潛禪師...

五百塵點劫

為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所舉釋尊成佛以來久遠之劫量。又作五百億塵點劫。即粉碎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

五百蝙蝠

乃結集大毗婆沙論之五百羅漢之前身。依大唐西域記卷二載,此五百羅漢之前身為五百蝙蝠,居於樹中,後此樹燃於火,...